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三).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386786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三).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三).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考试“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三).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自学考试 “ 古代汉语 ” 复习资料(三) 第十一节代词 1 疑问代词:根据疑问代词指代的询问对象,古汉语疑问代词可分 三类。( 1)指人的。有 “ 谁、孰” 。a“ 谁” 用于一般问句,可作主、宾、 定、语及判断句的谓语。 b“ 孰” 用于选择问句,一般有先行词。如:“ 吾 与徐公孰美? ” 译为“ 哪一个 ” ,一般只作主语。它还可指物、处所。“ 孰 与介” 表比较:如 “ 吾孰与徐公美? ” ;用于反问句中,表肯定: “ 惟坐待 亡,孰与伐之。 ” 有“ 哪里比得上 ” 的意思。 (2)指物的。有 “ 何、胡、奚、曷 ” 等。“ 何” :作主、宾、定、判 谓,a 常用来询问原因或方法,

2、如:“ 许子何不为陶冶? ” 译为“ 什么”“为 什么” ;b 询问处所,如 “ 子欲何之? ” 译为“ 哪里” 。“ 胡、奚、曷 ” 经常 a 作状语,用来询问原因,相当于“ 为什么” 或“ 怎么” , 如“ 子奚乘是车也? ” ; b 它们也经常作介词的宾语前置,如“ 胡为”“曷为” ,询问原因。c“ 奚以” 询问方法。 (3)指处所。有 “ 安、恶、焉 ” 。a 它们主要作状语,询问处所。 相当于现代的 “ 在哪里” 。如“ 焉置土石? ” ;b 也可作前置宾语,用来询 问处所。如“ 沛公安在? ”c还可以用于反问句, 作状语,加强反问语气。 类似于 “ 哪里” 。d“ 焉” 用于反问句

3、后虚化了,不再实指处所。如“ 今弗爱 其子,安能爱君? ” 2、指示代词:( 1)“ 之、兹、其 ” ,表泛指和特指。 a“ 其” 特指代 词只作定语。 b“ 之、兹” 泛指,c“ 之” 作定、宾。 (2)“ 此、是、斯” 近指。a 表示“ 这” 义。b 作主、定、宾语。c“ 此、 是” 可作判断谓语。 d 此和彼对应。 (3)“ 彼、夫” 远指。a 表“ 那” 义。b“ 彼” 指代性强,可作主、定宾 语。c“ 夫” 指示性较弱,多作定语。 (4)“ 尔、若、然 ” ,谓词性。 a 表“ 如此”“象这(那)样 ” 义。b 在 先秦, “ 尔” 作定、宾语。 c“ 若” 只作定语。 d“ 然”

4、多作谓语。 (5)“ 焉、诸” 特殊的指示代词。 a“ 焉” 相当“ 于此(之) ” ,常作补 语。如“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b 一部分 “ 焉” 在句末虚化成语气词,表 提示。如 “ 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c“诸” 是代词 “ 之” 和介词 “ 于” 或语气词 “ 乎” 的合音形式。 d 相当“ 之于” 的“ 诸” 用在叙述句 里,如“ 投诸渤海之尾 ” ;e 相当“ 之乎” 的“ 诸” 用在疑问句里,如 “ 不识有 诸?” 。 3 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代词,有 “ 我、吾、余、予 ” 。a 它们都 可作定、主、宾语。 b“ 吾” 一般只在否定句里作前置宾语,c 而

5、在肯定 句里一般用 “ 我” 作宾语。d“ 朕” 先秦时意同 “ 我” ,秦朝后,是皇帝自称。 (2)第二人称,有 “ 女(汝)、尔、若 ” 。a 它们可作主、定、宾 语。b“ 而、乃 ” 一般只作定语。 (3)第三人称, a“ 彼” 出现率不高,一般作主语,个别用作宾语, 仍有指示性, 有轻蔑意味。 b“ 之、其” 出现率很高, “ 之” 只作宾语, “ 其” 只作定语。 (4)第一、二人称代词后, 加“ 侪、辈、属、曹” 表复数。如“ 不者, 若属皆且为所虏。 ” 4、无定代词:这是古代汉语特有的一类代词。它们只能作主语。 (1)“ 或” :表肯定。 a 意“ 有的人” 、“ 某人” 、“

6、 有的(东西) ” 。b 前有先行词, “ 或” 指代其中一个人或一些人。如“ 宋人或得玉 ” 。c 句中 连续出现几个 “ 或” , 构成排比。如“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 指“ 有的人 ” ,不能表示选择。 (2)“ 莫” :表广泛的否定。 a 若没有先行词,表示一种不强调范 围的否定,一般都指人。如 “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 ” ;b 若有先行词,表 强调范围的否定, 指人又指物。如“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c汉以后, “ 莫” 发展出了否定副词的用法,表示禁止性的否定,相当于“ 不要” 。d 也可以表示一般性否定,相当于“ 不” 。 5、辅助性代词:这类代词有“ 所、者

7、” ,它们有一定的指代作用, 但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1)“ 所” :基本语法功能是加在谓词性成分前,指代某种动作的 对象,组成所字结构,使谓词性成分名词化。名词、形容词出现在“ 所” 后也变成动词了。 可分三类:a“ 所+动词” 。如“ 所载”“所画” ,意思为“ 载 的东西 ”“画的事物 ” 。 中心语在语义上都是动词的宾语, 即受事者。b“ 所 +介词+谓词性成分 ” ,如“ 是吾剑之所从坠。 ” 中心语在语义上是介词的 宾语。译为 “ 坠下去的地方。 ”c“所+(介词) +谓词性成分 ” 表达的语义 同第二种结构。其中心语实际上是介词的宾语。如“ 所杀大臣,多吕后 力。” 可以认为

8、 “ 所” 后省略了介词 “ 以” ,是指 “ 杀大臣凭借的力量 ” 。 (2)“ 者” :基本语法功能是位于词或词组之后,构成者字结构, 表示“的人”“的事物 ” 。可分两类 a:“ 谓词性成分 +者” ,如“ 赦之,以 劝事君者 ” 。代词“ 者” 加在谓词性成分后, 可使谓词性成分名词化。 b“ 名 词性成分(名词、所字结构)+者” 起复指名词性成分的作用,使这个 名词性成分得到强调。如“ 陈胜者,阳城人也。 ” 者字结构表示施事者。 第十二节副词 1 副词:是一种只能充当状语的虚词,它虽然有一定的词汇意义, 但不能表示具体事物、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而只能表示动作行为、 性质状态的时间、

9、程度、范围、肯定否定或情态、证据。它一般是修 饰动词性词语或形容词性词语,在判断句中修饰名词性词语。 2、时间副词:( 1)表动作行为发生在过去的时间。a“ 向、乡” 是 同一个副词,只是写法不同,译为“ 从前、刚才 ” ;b“ 既、业” 表示动作 行为已经完成,相当于 “ 已经” :“c尝”“曾” 表示过去做过某事,译为 “ 曾 经” 。先秦只用 “ 尝” ,汉代后用 “ 曾” 。 (2)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正在实现的时间,有“ 方、正、适、 会” 等。a“ 方” 一般只用在动词性词语前面,译作“ 正在” ;b“ 适、会 ” 还 可作用在主语前面,译作“ 正遇上 ” 。 (3)表示动作行为

10、将要进行的时间,有“ 行、将、且、垂 ” 等。在 动词前作状语。可译为 “ 将要、快要、就要 ” 。 (4)表示动作行为的久暂, 有“ 俄、暂、姑、常、雅、素” 等。“ 俄、 暂” 是表示时间短暂的,相当于 “ 一会儿 ”“不久” 。 a“ 姑” 意为“ 暂且” ; b“ 常、 雅、素 ” 表示时间长久。 “ 常” 相当于“ 经常、时常 ” ,“ 雅、素 ” 相当于平 素、一向。 3、 范围副词: (1) 表示总括:包括无遗或很少例外的副词, 有“ 皆、 尽、毕、悉、举、咸、具、凡、都、共、率” 等。a“ 毕、举 ” 是表示都、 全部的意思, b“ 凡” 意有二,一是用在句子前面表示规律性的归

11、纳,表 示“ 凡是” 、“ 大凡” ;二是用在数词前面表示总括事物的数量或动作的数 量,相当于 “ 总共、共 ” ;c“ 率” 也表示总括,意思相当于大都、大致。 (2)表示范围小或有限制或有例外的副词。有“ 但、特、只、直、 止、第、独、徒、仅、唯” 等。a 它们都有 “ 只、仅仅 ” 的意思。 b“ 仅” 除 了表示 “ 只” 的意思,在唐代表示数量多,有“ 几乎、将近、差不多达到 ” 的意思,读 jin.c“唯” 表“ 只有” 。 4、程度副词。可分三类:(1)表示程度高的。 a“ 最、至、极、 绝” 表示度,意思是 “ 最” ;b“ 大” 意思是 “ 十分” ;c“ 太” 意思是指程度

12、上超 过一定的限度; d“ 殊、特、尤、良 ” 的意思是特别、非常。 e“ 良” 在汉代 与“ 久” 连用,表很久意。六朝以后修饰其他词语,是的确、很的意思。 f “甚” 六朝前,既作状语,也作谓语、定语,是形容词,六朝后,才专 作状语成为程度很高的副词。 (2)表示程度不深、轻微的副词,有“ 少、稍、微、略、颇 ” 等。 都是稍微、略微的意思。 a 先秦表示这类意思的一般用“ 少” ,汉代以后 才用“ 略、微、颇 ” ,b 唐宋后“ 稍” 才由表逐渐义的情态副词分化出程度 副词的用法。 (3)表示程度在原有基础上的加深加重。有“ 加、更、愈、益、 弥、兹(滋) ” 等,相当于 “ 更、越、更

13、加 ” 。 5、情态副词。分三小类; (1)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a“ 俱、 并” 表示几个施动者一起做某件事;b“ 闲、微、窃” 表示秘密地、暗中地 做某件事; c“ 帮” 表示故意特意; d“ 固” 表示坚决地做某件事。 (2)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或进行的速度。a“ 暂” 两属:强调时间的短 暂时(一会儿、短时间),是时间副词;强调动作的突然性时,属情 态副词。 b“ 遽” 表示匆忙急迫; c“ 卒(猝) ” 表示时间急促突然; d“ 立、 即、旋” 表示事或行为紧接着发生; f “ 稍、渐” 表示动作的逐渐性; g“ 益” 汉代后也产生了逐渐义。唐前是程度副词,“ 更加” 义。 (3)表示

14、动作行为进行的频率。a“ 数、亟、累、屡、仍 ” 表示动作 多次出现;b“ 辄” 表示同一动作行为的多次重复相当于往往、总是; c“ 每” 表示反复出现的情况或动作中的任何一次;d“ 复” 表示重复进行同一动 作。 6、语气副词。分五小类:(1)表示确认的语气。 a“ 乃、即 ” 相当 于“ 就是” ;b“ 必、定” 相当于 “ 一定” ;c“ 诚、信” 相当于“ 实在、的确”d“果” 相当于 “ 果真” 。 (2)表示委婉的测度、 商榷或论议语气。 a“ 其、盖、殆” 相当于“ 大 概(是)、恐怕(是) ” 。b“ 盖” 大多用在句首,既表示猜测性的论断语 气,又带有提示的语气;也可用在谓语

15、前面,表“ 大概” 意。 (3)表示出自意外的惊异语气,常用的有“ 曾” 多与否定副词 “ 不” 连用,相当于 “ 竟然” 。如“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4)表示祈使语气。 “ 其” 用在祈使句中,有希望、请求、劝勉的 意思,可译为 “ 希望、还是 ” 等。 (5)表示反诘的语气,常用的有“ 岂、其、庸、巨(讵)宁” 等, 意思相当于 “ 难道、哪里、怎么 ” ,有时不能译出。 7 否定副词。a“ 不” 和“ 弗” 都表示一般的否定, “ 不” 的用法较宽,“ 弗” 在秦汉前使用范围相当窄,通常只用在及物动词前,后面也不再出现 宾语。b“ 毋” 和“ 勿” 通常用在祈使句中,表示禁止或劝阻,意思是 “ 不要” 。 “ 勿” 有时也用作一般性的否定。“ 毋” 也写作 “ 无” 。 c“ 未” 是表示情况还没有出现或动作还没有进行,相当于“ 没有” 。 d“ 非” 一般用于名词性谓语前,表示否定判断;有时含有假设性的 否定,相当于 “ 若不是” ,如“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 有时也可用于 叙述句和描写句,表示对行为和性质的否认。 e“ 微” 可用在单句中表示否定,与“ 非” 相当;又可表示假设性的否 定,相当于 “ 若不是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