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性内涵及政府合法性分析论文.docx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538921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法性内涵及政府合法性分析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合法性内涵及政府合法性分析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合法性内涵及政府合法性分析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法性内涵及政府合法性分析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合法性内涵及政府合法性分析论文 特征码 yPvxceojzvqJOotgtxTV * 摘要:在语言学分析框架中, “合法性”意味着评断事物的正当 性需要两种尺度,即真理标准与道义标准;政府合法性问题的 本质即是政府的正当性问题。在实践上,衡量一个政府是否具 有正当性,可以从三个方面观察,即看它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 趋势,看它能否说服公众,看它能否获得民意认同。 关键词:语言学分析;正当性;政府合法性 合法性概念的基本含义:正当性基础或 从语法层面看, “合法性”概念包含两个基本语义单位,即 “合法”与“性” ,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合法之性质 ” 的逻辑意蕴。这就意味着,分析“合法性”概

2、念首先需要弄清 “合法”与“性”的基本规定是什么。 就“合法”一词来看,它通常在两种意义上使用:一种是 日常经验意义, “合法”即是“符合法律”(对应的英文为 第 2 页 legal),指的是人们对社会规则的遵守;另一种是普遍意义, “合法”即“具有正当性” ,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认同,包含着 理性的“必然性认知” 、经验的“事实性接受”以及道德的“应 然性评估”三个因素。从逻辑上看,经验意义上的“人们对社 会规则的遵守” ,本质上属于普遍意义上人们对社会存在认同的 “事实性接受”的一种(例如,民众基于对国家暴力的屈服也是 一种事实性接受),所以,总的来说, “合法”的基本意义是 “具有正当性”

3、 。那么,什么是“正当”呢? 进一步对此概念进行语法解析,不难发现, “正当”意即 “正确”与“应当”的合成。何谓“正确”?在一般意义上, “正确”即是符合客观规律,是一种“求真” ,是关于事物发展 的科学性判定问题。因此简洁说,判断事物“正当”与否的首 要条件,就是看事物发展是否具有必然性(科学性)。而何谓 “应当”?这是一种价值判断,是一种基于主体需求的应该性评 价,体现的是一种“向善”尺度,也就是说。 “应当”与否,主 要看的是能否满足人们的需求,能否符合人们总体的道义预期。 所以总的来说, “正当”与否,取决于两种尺度,即“真理标准” 和“道义标准” 。而这两种标准的综合就是人们在实践

4、上所表现 出的“事实性接受”程度。由此可见, “合法”概念所展示给我 们的观察框架就是:如何评价存在“正当”与否,可以通过两 个尺度进行,即真理标准与道义标准。此其一。 其二,就“性”这一概念来看,在“合法性”概念中,意 第 3 页 即“性质” ,它在哲学层面具有两层意义。一层是指“根据” 、 “属性” ,表达的是事物之所以称之为该事物的规定性,一般在 形而上意义上使用。另一层指“源泉” 、 “基础” ,一般在具体语 境中使用,如合理性、现代性等。一般来说,具体意义是抽象 意义在具体语境下的运用,是对概念抽象含义的经验化,所以, 在经验层面上, “性质”范畴表达的就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和事 物具

5、有某种属性的根源,即“的基础或” 。相应地,关于 “合法”的“性质”问题(即“合法性”问题),也就是关于 “合法的基础或 ”问题。 总而言之,综合“合法”与“性”两个概念的分析,关于 “合法性”概念,其基本含义就是:关于事物所以具有“正当 性”的“基础”或其“”问题。再结合“正当”概念的内在意 义(真理性与道义性)。我们可以这样完整理解“合法性”概念 的逻辑框架:它表达如何评断事物正当性问题;它提供两种评 判尺度(真理标准、道义标准);真理标准要求正当性的获得必 须具备历史发展的必然性。道义性尺度意味着正当性的获得必 须具有道义的支持(心理的、伦理的、信念的认同等);两种尺 度的统一体现为实践

6、上公众的“事实性接受”程度。这也是 “合法性”概念的语法结构所提供给我们的基本分析进路。循 此进路,笔者进一步对“政府合法性”问题进行分析。 政府合法性的获得:历史根据、民意认同、说服能力 第 4 页 什么是政府合法性呢?依据上述关于合法性问题的分析框架, 政府合法性问题也就是关于“政府正当性的基础或”问题。同 样地,依据合法性问题的一般逻辑结构,政府合法性问题也包 括这样三个方面:正当性的获得必须具备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正当性的获得必须具有道义的支持;两种尺度在实践上怎样统 一。以此为框架,笔者对政府合法性问题作些分析。 合法性概念的一般意义表明,事物合法的基础或者可以表 述为:两个基本原则

7、(真理性与道义性)、三个具体因素(历史必 然性、道义预期性、事实接受性)。相应地,关于政府合法性, 也就是要求政府的存在与运行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具备三个 基本要素。 两个基本原则,这意味着政府的存在与运行要具有 正当性必须具备这样的基础。首先,该政府的建立具有历史的 必然性,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至少不违背历史发展的趋势。 例如,现代政府绝不会实行奴隶制度。其次,该政府的发展满 足了社会公众的基本价值需求,符合整个社会基本的道义预期。 例如,现代政府,至少不会剥夺公众基本的知情权和表达权。 三个具体因素,这意味着政府要想持续性发展,还必须具 备三个基本要件,这就是:不断拓展政府存在与发展的历史

8、必 然性,持续增强政府的事实上的可接受性,及时跟进公众对政 府的道义预期。其中,拓展政府正当性的历史根据,是保持政 府合法性的根本性条件;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事实接受性,是维 第 5 页 护政府合法性的关键环节;而不断跟进公众对政府的道义预期, 则是推进政府合法性的必要步骤。何以如此呢?原因就在于,上 述三个基本因素在政府合法性基础的构建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 作用。 首先,就拓展政府合法性的历史根据来看,其本质是不断 探寻政府之所以具有正当性的历史必然性,即从历史发展的客 观规律方面寻求政府正当性的与依据。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 对政府合法性的历史必然性的探究形成了这样几种观点:暴力 观、社会职责观、

9、公共服务观。暴力观,即认为政府正当性的 依据于暴力,也就是说,政府(国家)是在人类社会自身的阶级 矛盾不可调和的状况下的一种次优选择,其目的是为了使社会 不至于在阶级冲突中毁灭。所以。以国家形态所展现出来的最 早的政府,其存在的正当性于国家暴力对社会的保护。社会职 责观,即认为政府存在和运行之所以正当,除了具有阶级统治 的合法性之外,还因为其是一种社会公共机构,即在现代市场 经济社会背景下,政府是与市场体系相对的一个社会系统,体 现为市场体系是一种私人领域,政府体系则是公共系统。作为 公共系统的政府其职责就是进行社会管理,所以政府行为具有 正当性。公共服务观,则是在现代公民社会语境下人们对政府

10、 正当性的又一深入思考,其基本要义是:在市场经济崛起的背 景下,现代社会分化为三种领域(私人领域、公共领域、国家领 域),其中,国家领域的存在源于整个社会公众对它的契约性认 第 6 页 同,即国家是全民共同签订的合同,该合同以公民纳税为保障, 以国家提供公共服务为回报。在这样一种意义上,政府的正当 性于它的契约性,体现为它要提供公共服务。 如何看待上述三种观点呢?深入看,上述三种政府的合法性基础, 体现出这样的历史发展线索,即:前市场经济时期阶级矛 盾不可调和,暴力维持具有必然性;市场经济初期私人领 域扩展,私权扩张,国家逐渐显现其公权底色。履行社会公共 管理职责具有必然性;市场经济发达时期公

11、共领域崛起, 社会出现私域、公域、国家三者鼎立的局面,政府的公共服务 职能凸显,通过提供公共服务获得正当性支持成为政府获得合 法性的优先选择。由此可见,关于政府合法性的历史必然性, 其演进具有这样的规律性:它根源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前 市场经济时期、市场经济初期和发达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一 般规律是,暴力基础社会管理成效公共服务程度;其 历史演进所内含的逻辑是,阶级冲突严重,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市场经济崛起,私人领域形成,政府社会性凸显公民 社会生成,私域、公域、国家三足鼎立,政府契约性增强。这 也是我们考察政府合法性之历史根据的一个真理性尺度。 其次,就及时跟进公众对政府的道义预期来看,其本

12、质是 提高政府在满足公众价值预期方面的能力,即看政府尽了多大 努力来满足公众的预期,满足到什么程度(看实际中公众对一种 新的制度的预期程度和现有政府对该预期的宽容程度,两者之 第 7 页 间是否具有不可承受的差距)。现代政党政治的发展历史显示。 如果一个政府没有及时跟上社会公众对一种新的体制的价值预 期,那么,政府的合法性也将面临危机甚至丧失。这里主要揭 示的是现代语境下,民意选择在政党政治中的重要性。 现代政党政治的核心是政党执掌国家权力,政府运作体现 为执政党的组阁,其执政基础于社会民意的选择与支持。在这 里,民意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公众的价值体系,该体系由三个主 要部分组成,即理性的认知、非

13、理性的体验、心理预期。相应 地,在民意体系中,既有社会公众的理性判断的确定性,也有 感性选择的不确定性。既有对现有状况的体验。也有对未来趋 势的预期。如果说,传统政治理论认为,民意的选择是理性的 选择。那么这是合理的,但这并不是民意的全部。事实上,现 代实证性研究表明,民意的主要部分是非理性的,是感性的, 是对未来的心理预期。这就意味着,在现代语境下,公众对政 府的认同主要于他们的主观性感受与潜在心理预期。所以,这 就意味着,政府要想获得公众的支持,形成公众对政府的心理 认可,必须时刻跟上他们的预期,弄清公众在价值上有什么需 求,他们的感受如何。 而从理论上看,公众心理感受与预期于社会的教育体

14、系, 但同时又不全是,甚至在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微不足道。为什 么呢?这是因为,教育体系提供的是理性能力,而感性、非理性 来自于社会的日常生活。换句话说。感性、非理性的内容来自 第 8 页 于生活中的电视广播,来自于耳闻目见,来自于同事朋友,来 自于邻居聊天,来自于道听途说,等等。这些点点滴滴最终形 成一个社会成员的感受、体验并进而影响着他对未来的预期。 所以在这种意义上,政府何以获得民意支持,关键不在于花费 多少气力进行大规模的意识形态说教,而在于能否判断出公众 的心理,进而在此基础上提供满足和提升其需求。 最后,就增强政府事实上的可接受性来说,其本质是政府 在经验层面获得社会公众的支持和认同

15、,即在事实上获取公众 的接受。从逻辑上看,政府获取合法性资源的事实因素,是一 种合法性获取的实然状态,它既不同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也 不同于社会公众的价值预期。从本质上说,事实性的接受反映 的是一种政府在运作中的实际状态,即它在符合历史必然性基 础上,在满足社会公众价值预期的实践中所能和已经达到的程 度。大体来说,政府合法性的事实基础可以从政府自身对公众 的说服程度来衡量,即政府能在多大范围和程度上说服公众接 受现存体制(或者看该政府的意识形态的实际效力有多大)。 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如果一个政府说服社会公众接受现 存制度的效果有限,或者说,基本上没有说服力或者说服力不 高,那么,该政府也会或

16、早或晚遭遇合法性危机。在这里,决 定危机的直接因素是政府对自身体制的说服能力,具体体现为 该政府所提倡的意识形态的有效性。也就是说。政府能否渡过 合法性危机。取决于其改造自身意识形态的能力。例如,对于 第 9 页 “文革”后期的中国政府来说,就面临这样一种危机。由于阶 级矛盾的退隐,消费性需求上升,基于阶级意识的意识形态的 有效性大大减弱,尤其是“文革”的严重失误,使得原有的意 识形态话语面临信任危机。但是,在危机面前,中国政府选择 了意识形态话语的转换策略,着眼现代化历史趋势,启动了改 革进程,通过经济业绩的提升和市场经济话语的转换,重新赢 得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政府体制的支持。由此可见,

17、一个 政府在意识形态上,能否有效改变其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以及能 改善到什么程度。对获取公众对自身的支持以及增强其可接受 性至关重要。这也启示我们,在评估政府构建合法性基础的能 力时,看其意识形态的有效程度,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 总而言之,无论是历史根据、民意认同,还是说服能力,对政 府合法性基础的构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缺少其中个, 都会危及和削弱其稳固性。这就意味着政府在实践中。必须妥 善处理三者的关系。依据它们的内在关系,笔者以为,可以这 样概括三者的地位:历史根据是政府正当性获得的外部客观条 件;说服能力是政府自身要具备的素质;民意认同则是外部主 观条件。这样,从理论上看,政府合法性基础的构建,需要满 足三个条件:客观历史条件、主观民意条件和自身素质条件。 相应地,在实践上衡量一个政府是否具有合法地位,也就可以 从三个方面观察,即看它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看它是否 具有民意支撑,看其意识形态是否有效。 第 10 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