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汇总.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400448 上传时间:2020-05-01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58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汇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汇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汇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汇总.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汇总.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汇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汇总.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5 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一、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和行业规模 (一)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需求近年来持续增长,预计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近年 来,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和投资较为活跃,国家战略型新兴产业政策导向和国 内医疗卫生机构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将使未来医疗器械消费市场持续增长。 过去 13 年来,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由2001年的 179 亿元增长到 2013 年的 2,120 亿元,剔除物价因素影响, 13 年间增长了 10.84 倍。据中国 医药(17.33 ,1.580 ,10.03%) 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抽样调查统计,2014 全年

2、全国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约2, 556 亿元,比 2013 年的的 2, 120 亿元增长了 436 亿元,增长率为 20.57% 。 全球医药和医疗器械的消费比例约为1:0.7,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达到1 1.02 ,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占据国际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2% ,并有扩大之 势。2014 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总规模约为2,556 亿元,医药市场总规模预计 为 13,326 亿元,医药和医疗消费比为1:0.19 ,2013 年的医药和医疗消费比 为 1:0.2,预计未来医疗器械市场仍有较广阔的成长空间。 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逐年上升:2010 年为 14337 家,其中一类医疗 器械生产

3、企业 4015 家,二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7906 家,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 业 2416 家,国家及省级重点监管企业1863 家。截至 2012 年 11 月末,全国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迅速增加至1.6 万多家,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 私有企业分别占3%、37% 和 60%。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有200 多家;产 值过 10 亿元的企业不足 20 家,且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占绝大多数。2011 年的 统计数据显示,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构成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主体力量, 其资产占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资产的43%。 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众多, 市场集中度较低, 按地域分布则集中于以上海、

4、深圳为代表的东、南沿海地区国产品牌医疗器械产业呈现“多、小、高、弱”的 特点:第一是生产企业多, 截至 2013 年底,全国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5698 家;第二是企业规模小,2013 年医疗器械产业市场总产值为2,120 亿元,平 均每个企业产值约1,350 万元,比上一年度增加了150 万元、12.5% ;第三是 产品集中度高,医疗器械产品种类3,500 多种,平均每种产品十多个注册证; 第四是相对国际知名品牌, 技术水平比较弱。 近年来随着我国技术水平的不断进 步和精密制造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制造能力不断增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 速。 2000 年至 2012 年医疗器械行业规模平均

5、每年递增20%以上。2012 年,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超过1500 亿元,中国已成为亚洲医疗器械生产大国 和全球医疗器械十大新兴市场之一。未来几年内,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 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总体而言,医疗器械类上市公司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但产业集中度依然不 够:2014 年,20 家从事医疗器械生产经营的上市公司全年销售收入预估为372 亿元,占行业总销售额的14.55%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在 东、南部沿海地区。 以上海、江苏为代表的长江三角地区和以北京为代表的渤海 湾地区主要是招商引资,以外资企业为主体而形成优势产业集群。 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一次性注射和输液器等

6、产品在全国占绝对优势;北京地区 以通用电气公司为代表的CT 机占绝对优势;深圳的医疗器械产业从无到有,在 短短的 10 余年内,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重要的制造加工基地,医 学影像诊断设备、 病人监护仪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发展势头强 劲。 (二)行业企业发展空间 根据尚普咨询发布的 2011 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显示,预计到 2015 年,中国整个医疗仪器与设备市场预计将近3,400 亿元。 目前全球医疗器械占医药市场总规模的42% ,而我国医疗器械占医药市场总规 模的 14%,市场发展前景潜力巨大。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统计, 截至 201

7、3 年 12 月,国内持有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的企业1.57 万家,其中在 国内外上市的医疗器械超过35 家。国内取得医疗器械的注册证的医疗器械品种 93,592 种,同比基本持平, 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进口医疗器械34,655 种。 我国对医疗器械实行注册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4 年 11 月 公布的 2013 年度“药监统计”,当年类、类医疗器械再注册数量增幅较 大。 其中, 类再注册数量为 3, 738 个, 比上一年度的 2, 739 个增长了 36.47% ; 类再注册达到了5,801 个,比上一年的 3,300 个增长了 75.79% 。 我国推进数字诊疗装备的发展以及国

8、产化的政策导向非常明确。根据国务院 发布的“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 、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的 “十 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科 学技术部发布的国家“十二五”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先进的医疗器械是关 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我国大力发展和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 “十二五”期间,我国大力推进医学影像设备的核心部件、关键技术的开发、中 高端产品的研制, 培育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骨干企业,提高设备的国产化水 平,提高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公司各系列产品均为重点发展产品。 2014年至今,国家有关监管部门采取了积极措施,为医疗器械行业创造良

9、 好的发展环境: 2014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了为时5 个月的“五整 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了医疗器械虚假注册申报、违规生产、非法经营、夸大 宣传、使用无证产品等五种行为, 有效规范了市场, 有利于医疗器械产业的健康 发展;2015 年 3 月,科学技术部印发数字诊疗装备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征求 意见稿), 2015 年到 2020 年期间,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为重大装 备研发、前沿和共性技术创新、应用解决方案研究、应用示范和评价研究。 经过“十二五”期间的推进发展以及国产化的产业政策导向和铺垫,未来我 国将进一步加大数字诊疗装备产业的政策和投入力度,“十三五” 期间数字诊疗

10、装备行业将实现突破和收获,未来国产数字诊疗设备将继续高速发展。 而医疗影像诊断设备属于中高端医疗设备,主要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 保障,也为临床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平台,常用的医疗影像诊断设备包括:X 射线 机、磁共振成像( MRI)设备、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设备等。 2014年是国内医疗影像诊断设备行业变革的重要一年。国家战略层面的大 力支持、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促进国内医院采用国产设备替代进口设备,加上自 身技术、 人才以及资金的积累, 国内医疗影像诊断设备企业正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预计未来几年内, 医疗影像诊断设备国产化的进程将实现加速,带动国内企业市 场规模迅速扩大。 二、行业竞争格局及

11、行业壁垒 (一)行业竞争格局 根据经营规模和市场占有率, 国内市场上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制造企业基本 可分为三个梯队, 公司位于第二梯队。 第一梯队是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包括飞利 浦、通用电气、西门子等;这部分企业具备较高的软件产品和硬件设备的研发、 集成和销售能力, 产品线除了覆盖主要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外,在其他类别的医 疗器械产品上也多有建树。 目前第一梯队的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占据我国医学影像 诊断设备市场较高。 第二梯队是蓝韵、安健科技、万东医疗、鱼跃、迈瑞医疗、新黄浦(12.30 , -1.370 ,-10.02%) 、联影医疗在内的国内优秀医疗器械企业,此类企业的品牌 和技术日渐成熟, 产

12、品质量与性能可与进口设备相媲美,以高性价比和优质售后 服务受到越来越多医疗单位的欢迎。他们是该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 产品正在由 模拟时代向数字化转变。 我司的即为数字化产品, 综合竞争实力在优秀国产设备 遴选目录中排名第八位。 第三梯队主要为技术能力较弱、产品较为低端、竞争力较弱的的众多小规模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二)行业进入壁垒 医疗器械行业的新进入企业要实现规模化,并与现有企业竞争,主要存在以 下壁垒: 1、准入壁垒 一次性医疗器械产品涵盖一类、二类和三类医疗器械,国家药监部门实行 严格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和产品注册制度,新进入该行业的企业需要通 过省级药监部门的审核,在取得医疗器械

13、生产企业许可证和医疗器械经营 企业许可证 后方可经营; 此外,行业内的生产企业必须在获得产品注册证之后 才能进行对应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审核要求严格,从事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的企 业应具有与生产要求相适应的生产设备、场地和环境, 其生产、 质量和技术负责 人需要具备合格的专业能力;在医疗器械注册方面,申请一类医疗器械注册的 企业需要具有合格的质量管理能力以及相应的资源条件,应提供产品全性能检测 报告,而申请二类、 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的企业需要提供产品技术报告、安全风险 分析报告、产品性能自测报告、 临床试验资料以及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 注册检测报告等资料,在

14、产品试制、注册检验、临床试验、注册申报等环节有 更为严格的标准和管理规定。 企业只有在满足生产环境、人员素质、设备配置等方面要求的前提下才能从 事医疗器械生产,而各类产品的销售均需要在完成一系列检测、分析、 临床 试验,并通过产品注册的前提下进行,对新进入的企业而言有较高障碍。 2、技术壁垒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行 业产品是综合了医学、 生物力学、医用材料学、机械制造等多种学科的高新产品。 产品专有技术积累和科研开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企业在短时 间内无法迅速形成。 同时本行业对生产环境, 产品的制造工艺和制造设备都有极 高的要求,生产和

15、加工工艺将直接决定产品的性能和使用效果,直接影响到手术 的成功率。对于大部分用户而言, 产品主要生产设备都是根据自身的生产工艺量 身定制,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不断优化和改进。对于缺乏符合要求的工艺设备以 及缺乏长期的工艺技术经验积累的企业很难生产出质量稳定的合格产品。 3、市场渠道壁垒 建立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销售及售 后服务网络的维护需要大量的高利润空间产品作为支撑;医疗卫生系统的招标项 目条件一般设置较高, 需要多年良好的经营业绩和产品质量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 网络,新进入者难以进入招标市场。 医疗器械的销售由于覆盖地域广、 专业性高、 客户分散等特点,行业内

16、公司普遍采用“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经营模式向最终 用户销售。 经销商除需要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和营销能力外,还需能够对终端用户提 供专业化的服务, 帮助医师协调解决使用中遇到的问题,而这些经销商基本都已 经和目前先期进入的企业开展了长期、稳定的合作, 新进入本行业的企业很难在 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经销商队伍。 此外,建设完善的营销网络体系,不仅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更需要长 期积累的对市场的深刻认识和前瞻把握,以及不断为顾客创造价值所形成的品 牌效应,新进入者短时间内无法培育强大的营销渠道。 4、人才壁垒 医疗器械行业是特殊的高科技行业,医疗器械产品综合了医学、电子、自动 化控制等多种学科的新技

17、术, 缺乏技术和科研开发能力的企业难以进入。核心技 术人才需要具备医学、 电子、自动化控制等综合知识, 还须具备多年的同行业实 践经验;销售人员需要具备市场营销和产品性能、使用等多方面知识; 这些人才 难以在短期内培养。 5、资金壁垒 医疗器械行业是高投入行业, 没有一定规模的资金投入进行产品研发以及建 立销售和服务网络,企业难以在市场上生存。 6、品牌壁垒 医疗器械关系到使用者的生命健康,客户在选择产品时对品牌尤其关注,优 质产品多年积累的品牌效应,是新进入者短期内难以逾越的障碍。 三、行业与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医疗器械行业技术进步、企业成长和市场扩展等都与上下游行业有着密切 的关联关系。 医

18、疗器械产品对原材料品质要求高、需求品种多而繁杂, 医疗器械 行业上游为材料、电子、机械、有色金属等行业,上游行业的科技进步将直接影 响到医疗器械的技术走向, 如上游行业加工制造能力决定了原材料或半成品的质 量、技术水平和成本。 医疗器械行业的下游主要是最终消费者,产品通过医院等医疗机构直接用 于消费者,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决定了市场容量的大小,这些都影响和决定了医 疗器械产品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收益。 四、国家对该行业的监管体制和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和行业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及职能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主管部门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其职能包括: 负责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草案

19、,拟订政策规划, 制定部门规章, 并组织 实施和监督检查; 负责组织制定、 公布医疗器械标准、 分类管理制度以及医疗器 械研制、生产、经营、使用质量管理规范并监督实施;负责医疗器械注册并监督 检查,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并开展监测和处置工作; 负责制定医疗 器械监督管理的稽查制度并组织实施,组织查处重大违法行为。 建立问题产品召 回和处置制度并监督实施。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管全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 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 (2)行业监管体制 医疗器械行业是国家重点管理行业之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实施医 疗器械行业

20、产业政策, 研究拟订行业发展规划, 指导行业结构调整及实施行业管 理;卫生部负责拟订卫生改革与发展战略目标、规划和方针政策, 起草医疗器械 相关法律法规草案, 制定医疗器械规章, 依法制定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国家食 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对医疗器械的研制、生产、流通和使用进行行政监督和 技术管理。 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目前实行分类监督管理。监督管理包括监督产品、产品使 用及监督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监督产品旨在验证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监督生 产企业旨在保证产品质量稳定、 安全和有效, 体现在审核生产制造企业质量管理 体系,并定期复查。 我国审查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采用医疗器械行业 标准 Y

21、YT 0287-2003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该标准等 同采用 ISO13485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 A. 医疗器械按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 第一类是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第二类是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第三类是具有较高风险, 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 的医疗器械。 B. 医疗器械实行产品备案及注册管理制度 第一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备案管理,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注册 管理。受理注册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技术评审机构评审意见作出 决定,对符合安全、有效

22、要求的,准予注册并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 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 由备案人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食品药 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备案资料; 申请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注册申请人应 当向所在地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注册申请资 料;申请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注册申请人应当向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部门提交注册申请资料。 C.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实行备案及生产许可制度 从事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的,由生产企业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食 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从事第二类、 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的, 生产企业应 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生

23、产许可。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 要求进行核查。 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生产企业,准予许可并发给 医疗器械生产许 可证。从事第二类、 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的企业, 需要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及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出口医疗器械的企业应当保证其出口的医疗器械符合进口国(地区)的要 求。从事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的, 由经营企业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从事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的, 经营企业应当向所在地设 区的市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经营许可,获批并取得医疗器械 经营企业许可证。 2、公司所在行业涉及的主要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如下

24、: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一)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2014年至今,国家有关监管部门采取了积极措施,为医疗器械行业创造良 好的发展环境: 2014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了为时5 个月的“五整 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了医疗器械虚假注册申报、违规生产、非法经营、夸大 宣传、使用无证产品等五种行为, 有效规范了市场, 有利于医疗器械产业的健康 发展;2015 年 3 月,科学技术部印发数字诊疗装备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征求 意见稿), 2015 年到 2020 年期间,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为重大装 备研发、前沿和共性技术创新、应用解决方案研究、应用示范和评价

25、研究。 经过“十二五”期间的推进发展以及国产化的产业政策导向和铺垫,未来我 国将进一步加大数字诊疗装备产业的政策和投入力度,“十三五” 期间数字诊疗 装备行业将实现突破和收获,未来国产数字诊疗设备将继续高速发展。 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均将医疗器械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其中 2006 年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首次写入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内容。随 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 多种类型科研或开发资助项目(如 863 计划、国家重点 专项、产业化专项等 )中,列入医用材料与制品相关课题明显增加。国家在医用 材料及制品领域科研开发上的巨额投入,大幅度地提高了行业的技术水平,缩短 了产品更新周期。

26、2011 年,科技部发布 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中,将“突 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重点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 高品质、低成本和主要依赖进口的基本医疗器械产品,满足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体 系建设需要和临床常规诊疗需求”纳入我国医疗器械发展的总体目标;2006 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作为科技发展指导性文件, 将“关键医疗器械取得突破, 具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 力”纳入发展目标,将“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 病结合,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显着提高重大疾病诊断和防治能力,研 制先进医疗设备,推

27、进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纳入发展思路,要求“重点开发新 型治疗和常规诊疗设备”。 2、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广阔 医疗器械行业大量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涉及光学、电子、超声、磁、同位 素、计算机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包括人工材料、人工脏器、生物力学、监测仪 器、诊断设备、影像技术、信息处理、图像重建等多种科技率先在医疗器械产品 中应用。 3、下游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推出,新 医疗体制改革方案进一步强调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着力加快健全全民医 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 医院改革, 统筹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28、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社会资本 办医、医疗卫生信息化、药品生产流通和医药卫生监管体制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 年主要工作安排,目前城镇职工基 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城乡全体居民三项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合)率稳定在95%以上。公司的最终客户所属的行业主要 为各级医院、社区或乡村卫生服务站、 各地疾控中心以及其他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及老龄化的加剧,下游行业客户的 完善与健全将会为公司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 (二)不利因素 1、国外企业的竞争 目前全面掌握关键生物及新材料产业化技术的是国外几大医疗器械企业如

29、通用、飞利浦公司等, 他们具有从上游材料研发到下游产业化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优势。近年来,我国在该领域的追赶速度日益加快,但目前国内尚没有企业有能 力全面掌握上游材料研发领域的控制力,并保持与国际同步的升级和创新。除此 之外,国内企业在资本能力及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与国外的厂商差距明显。 2、新进入企业的威胁 医疗器械产品较高的毛利率水平和巨大的市场成长空间将吸引更多的国内 外生产厂家进入该行业, 尤其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 可以凭借其成熟的市场经验 及资金优势通过对国内可比公众公司生产企业进行并购,从而占据或扩张其在国 内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份额, 加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行业现有厂商要维持其 行业

30、的领先性,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出新产品、完善 产品线,并且扩充融资渠道, 通过资本化与市场化的规范运作,才能保证其市场 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3、产品附加值较低,竞争激烈 低附加值产品虽然拥有一定的国际市场份额,但对行业发展的贡献不大。不 少企业已成为海外市场的“制造中心”,赚取低额的制造费用。加上近年国内用 工成本在不断提高, 医疗器械企业运营成本不断上升,这给不少中小企业的生存 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随着行业不断规范, 部分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更是面临 被淘汰的风险。 在国际市场, 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已经面临中国制造低成本优势逐 渐减弱、甚至消失的境地;在国内市场,低成本、低价格的结果是激烈的市场竞 争,规模企业的成本优势逐渐得到体现,更多的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和发展问题。 4、研发能力不足、创新能力薄弱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研究设备和基础 条件差、研发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薄弱,在各高端医疗设备领域,没有 技术和实力去超越跨国企业及国内主流企业,只能走仿制的道路,大打价格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