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408957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41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 1 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长度: 任何测量都需要单位,长度的单位有千米(km)、米 (m)、分米 (dm)、厘米 (cm)、毫米 (mm)、微米 (m)、纳米 (nm)等, 其中米是基本单位,注意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拿到一把刻度尺首先要 观察零刻度线、分度值及测量范围。 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 的距离,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 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录时,结

2、果应包括读数和单位两部分。 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 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中 69mm 是准确值, 05mm 是估读值。 时间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为s。除了“秒”之外,常用单位还有小时(符号h)、分钟(符 号 min)。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1min60s,1h3600s 第 2 节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改变。 依据是看物体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运动的相对性: 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

3、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就 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物体的运动是相对的。 第 3 节 运动的快慢 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 一瞬时速度:一个瞬间的速度大小。 平均速度:一段路程的速度。 关于速度的两种图像: 一是描述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称之为v-t 图; 第 4 节 测量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定义及计算 公式: v=s/t 其中 s 为一段路程,t 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 实验: 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 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 答:

4、1.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2.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移动的距离。 一种是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用s-t 图来表示。 第二章声现象 第 1 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二、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传声 四、声速: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 第 2 节 声音的特性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音调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物理学用频率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ertz)简称赫符号

5、Hz 响度: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即物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 音色由发生体本身的性质(材料、结构、组织)决定 第 3 节 声的利用 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 (1)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超声波加湿器:北方干燥的的冬季,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灌中的水会被破碎为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 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强室内的湿度。声可以传递能量。 (2)声在医疗方面的应用。 听诊器:中医中的:“望、闻,问、切”,其中闻就是声,这是利用声音诊断病的最早的例子。声可以传 递信息。 除去结石:向体内发射超声波,解释被击成细小粉末,从

6、而排除体外。声可以传递能量。 (3)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根据回声定位,发明了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汇出地形图。雷达根据回声定位原理,判断目标位置。 声可以传递信息。 (4)声在工业上的应用。 超声波探伤:在不损坏样品的前提下,检测样品的质量。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把被洗的物体放在清 洗液里,超声波穿过液体并引起激烈的振动,把上面的污垢敲击下来而不损坏被洗物体。 第 4 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 定义: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 角度) 噪声的振动是无规则的。(物理学角度) 【等级】 将声音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级代表一定的强度。于是我们

7、就用分贝作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分贝用符号 dB 来表示。 【危害】 大约有三类:心理效应、生理效应和物理效应 (1)心理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休息 举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曾用尖锐的噪声来折磨被俘人员,使他们精神错乱以获取口供。 (2)生理效应:出现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症状,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举例: 20 世纪 50 年代,西班牙曾经有80 个人自愿做喷气发动机噪声作用的试验对象,结果有28 人死亡, 其余都得了严重的麻痹症。 (3)物理效应: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 举例:曾有一架飞机,在60 米底空只以每小时1100 千米的速度飞行时,使地面一

8、座楼房遭到破坏。 所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减小噪声对其他人的危害。 噪声强弱的三条界线: 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噪声的控制方法 1、在发声处控制 2、在传播过程控制 3、在人耳处控制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 1 节 温度 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冷、热、凉、暖”都是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的。 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液泡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 有的用水银。 A字母“”的意思:表示摄氏温度(瑞典的摄尔修斯提出的)。 B0 摄氏度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

9、温度,记作0 (关于“一个大气压”在后面的学习 中会进一步的了解)。 C100 摄氏度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记作100 。 D1 摄氏度: 0 和 100 之间等分100 份,每个等份代表1 。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 ,读作: 37 摄氏度。 珠峰营地的帐篷内,温度为15 ,读作:负15 摄氏度或零下15 摄氏度。 (1)高压锅内沸水的温度是高于100 。 (2)人的正常体温是37 。 (3)冰箱的最低温度是18 。 (4)我国最低气温为52.3 (漠河镇 )。 温度计的使用规则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 (2)温度计所能测出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范围

10、量程。 (3)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值分度值。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的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总结: (1)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 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 (2)读体温计示数时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所以仍指示原来 的温度。离开人体,水银变

11、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重新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 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的温度不准确。 第 2 节 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熔化时吸热。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凝固时放热。 3.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4.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5.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变化,没有熔点。 第 3 节 汽化和液化 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放热。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吸热。 沸腾 (1)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

12、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 (2)沸点的概念: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作沸点。 蒸发 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液化 (1)将气体液化的方法:冷却;加压。 (2)液化的特点:气体液化时会放出热量;液化时可以提高周围环境的温度;环境 温度越低,液化现象越明显。 拓展 (1)因为 100 的水蒸气在皮肤上要液化而放热,所以人会烫得更严重。 (2)哈气时,由于比较缓慢,口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手液化而放热,所以人会感到暖和;而用力吹气时, 会加快手上的水的蒸发,而蒸发要吸热,所以人会感到更冷。 (3)水汽化时要吸热,所以可以保护发射底架。大

13、量的水蒸气离开水面后,再次遇冷而液化,所以有大量 的白汽出现。 (4)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镜片凝结成的。 第 4 节 升华和凝华 固体与气体之间可以直接转化。升华和凝华是互逆过程。 日常 | 自然现象 (1)升华现象: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卫生球变小;用久了的灯丝变细。 (2)凝华现象:冰棒表面的“白粉”;寒冬的夜晚,窗户玻璃内表面上的冰花;用久了的灯泡变黑 (先升华后凝华)。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放热。 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发生升华现象时,吸收了周围空气中的热量,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热量 被吸后,就发生了

14、凝华现象。 干冰易升华吸热还可用来:给食品降温,在舞台上制造“白雾”等。 拓展 (1)露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气于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成小水珠附着 在它们的表面上,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2)雾和云的情况相同,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 近称为雾,在高空处则称为云,因此雾和云都是水蒸气液化现象,不是冰的熔化现象。 (3)霜是在地表的水蒸气遇到摄氏零度以下的温度,直接凝化为固体。 (4)雪是天气较冷的时候,空气中的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水蒸气在空中凝华成固态,为六角形的冰晶(叫雪 花),在飘降时相互结合形成雪片或雪团。 (5)雹是

15、冰球,它的形成较复杂,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 的高空,凝结成小冰珠,小冰 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相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如果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 在其表面凝结一层冰壳。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结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 地面上,形成冰雹。 思考题: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试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加以解释。 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粒,凝华过程要放热,而水蒸气能够向空气中放热的条件是气温低 于水蒸气温度,故只有在足够低的气温下,水蒸气才会凝华成霜,因为下霜时气温较低,人常感到冷。下 雪天气温度本来就低,下雪后,雪在熔化时要向周围空气吸

16、热,而使本来较低的温度进一步下降,因而雪 后寒。 第四章光现象 第 1 节 光的直线传播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它可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光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线: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就可以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 播方向。这种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把本来看不见的光线及光的传播路 径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来,这种图叫光路图。 光在真空中的光速是3108 m/s,大于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 射不到

17、,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影。 日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 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 月食的成因: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 成了月食。 光年是长度的单位,它等于光在1 年内传播的距离。 第2节 光的反射 一点、两角、三线. 入射点 (O):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 法线 (ON):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用虚线表示)。 入射角 (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 (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

18、上。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每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反射光向同一方向射出,在这个方向的反射光很强,而其余方向无 反射光。 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漫反射向各个方向反射光,所以能使我们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 拓展 同学们看不到黑板反光部分的字,这是因为黑板上的反光部分发生镜面反射,光线强度比粉笔字漫反射的 光线强。怎样避免这种情况?让“反光”部分粗糙,这样就可以发生漫反射,减弱反光部分来的反射光,同 学们就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粉笔字反射来的光,也就是能看清楚字了。 第 3 节 平面镜成像 一、像与物关于平面镜轴对称 像与物大小相等。(体会近大远小的错

19、觉)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点与物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且被平面镜平分。 二、平面镜成虚像 三、平面镜的应用 利用平面镜改变光路 利用平面镜拓展空间 拓展凸面镜与凹面镜 凸面镜:物体在凸面镜中成正立缩小的虚象.利用凸面镜可以观察到更大的范围. 凹面镜:可以把平行的光会聚在一点上可以把焦点处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 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应用 1)凸面镜的应用: 汽车观后镜 弯道观察镜 2)凹面镜的应用: 太阳灶 手电筒 ,汽车灯 ,探照灯的反光装置 第4节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 做光的折射。 【注意】折射现象的产生是光从一种透明物

20、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的物质时,在交界面处发生的。(同时也 会发生反射)。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当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光路在折射现象中是可逆的 光的折射与反射的异同点。 相同点:当光传播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般要同时当生反射和折射。 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与对应的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都和对应的入射光线分居法两侧,即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同侧。 反射角和折射角

21、都随对应的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它的减小而减小。 光在反射和折射时光路都是可逆的。 不同点:反射光线与对庆的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与对应的入射光线在不同介质中。 第5节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太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的色光。 (1)用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光谱。 (2)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光的三原色 (1)红、绿、蓝叫做色光的三原色。 (2)利用这三种色光可以混合出不同的色彩来。 颜料的三色光与色光 颜料的三原色与色光的原色不同 颜料的三原色为品红、黄、青,而色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它们混合的原理不同 颜料的

22、混合原理是:两种颜料混合色是它们都能反射的色光,其余的色光都被这两种颜料吸收掉了。色光 的混合原理是:两种色光混合后使眼睛感觉到了另一种颜色。 不可见光 一、红外线 1红光之外有辐射,但人眼看不见,这样的辐射叫红外线。 2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其辐射的红外线会大大增强。 3.应用:( 1)诊断疾病:病灶温度异常,给照相机装上对红外线敏感的胶片,将拍得照片与正常人的照片 比较,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 (2)红外线夜视仪:夜间人体温度比周围草木、岩石温度高,人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从而可以从周围 环境中把人分辨出来。 (3)红外线还可以用来遥控,电视机遥控器。 (4)红外线的穿透云雾能力比较强,红绿灯

23、。 (拓展 红外线位于红光外,它的频率范围在1012 Hz51014 Hz。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 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多。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 红外线的主要特性是热作用强,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升高。因此人们利用红外线来加热物品。工 业上用红外线烘干汽车表面的喷漆,家庭用红外线箱烤食品,浴室用的浴室暖灯用红外线来取暖。医疗上 利用红外线来理疗。 由于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比较较强,利用灵敏的红外线探测器吸收物体发出的红外线,再利用电子仪器 对吸收的信号进行处理,可以显示出物体的形状和特征,这就是红外遥感。利用红外遥感技术可以对地球 勘测,寻找水源,监

24、视森林水灾,估测大面积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预测风暴和寒潮,在军事上也有重要 的应用。) 二、紫外线 1紫光之外有辐射,但人眼看不见,这样的辐射叫紫外线(ultraviolet ray) 。 2应用:( 1)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 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促进生长 发育。 (2)紫外线灭菌。 (3)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钞票或商标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标记,在紫外线紫外线识别这些标 记。 3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十分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 4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最重要的来源。如果全部到达地球表面,生物将无法生存。地球周围包围着厚厚 的大气层,阳光中的紫

25、外线被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吸收,不能全部到达地面。 (拓展 1.紫外线的频率范围是7.51014 Hz51016 Hz,在光谱上位于可见光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2.不要误认为紫外线是紫色的或蓝色的,紫外线是看不见的“不可见光”。紫外线看起来是淡蓝色的,那是 因为除了紫外线外,它们还发出少量蓝光和紫光。 3.地球上的天然紫外线,来自太阳光。地球周围的大气层阻挡了大量的紫外线进入地球表面,才使地球上的 生物获得生存的条件。为了保护人类生存家园。我们应有环保的意识,承担起环保的责任和义务。) 综上所述 光的色散:太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色光。 色光的三

26、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原理不同。 1.红外线 特性:红外线的热效应强。红外线的穿透云雾的能力很强。 应用:利用红外线加热物体。利用红外线实现遥感、遥控。 2.紫外线 特性:紫外线的化学作用。紫外线的生理作用。紫外线的荧光效应。 应用:紫外线可使照相底片感光。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医用消毒、防伪。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 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convex lens)。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concave lens)。 远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侧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

27、。 光心:每个透镜主轴上都有一个特殊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汇聚在一点,这个点叫焦距,用“F”字母表示。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用“f”字母表示。(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实焦点,但通过 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 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照相机: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一个倒

28、立、缩小的像。 投影仪:投影仪(幻灯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使用放大镜观察字,字到放大镜的距离(物距)要小于焦距。 第3节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实像小,虚像 大。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u 表示,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用v 表示 . 实像和虚像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汇集而成的,可以用光屏承接。 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的,不能用光屏承接。 1.照相机的原理 u2f fv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投影仪的原理 fu2f u2

29、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放大镜的原理 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U=2f 不成像 第4节 眼睛和眼镜1、眼睛 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是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晶状体的焦距可以睫状体来调节,人眼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弱, 眼睛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改变透镜焦距(厚度)的高档照相机 2、近视眼与远视眼的产生原因: (1)、近视眼: 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眼球前后方向太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 (2)、远视眼: 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差 眼球前后方向太短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面 3、眼镜: (1)、近视眼镜:让光线发散凹透镜 (2

30、)、远视眼镜:让光线会聚凸透镜 4、眼镜的度数: 度数越大,折光能力越强。 远视眼镜(凸透镜)正数 近视眼镜(凹透镜)负数 第 5 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显微镜 结构:镜筒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 察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 原理: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象,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 虚象。因此我们看到的是倒立的被放得很大的虚像。 (二)、望远镜 结构:镜筒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 察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 原理: 1、物镜相当于一个照相机,能成一

31、个倒立缩小的实象,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 的虚象。因此我们看到的是倒立的虚像。 2、视角变大,因此我们感觉到像变大了。 说明:还有的望远镜用凹面镜作物镜。有的用凹透镜作目镜。 显微镜构造: 物镜原理fu2f 目镜原理放大镜作用 望远镜构造: 物镜原理u2f 目镜原理放大镜作用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 第1节 质量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 量。质量通常用字母m 表示。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质量的基本单位是kg,常用单位还有g(克), t(吨); mg(毫克)。 天平是物理实验中重要的测

32、量工具 天平使用顺序: 水平放置 调节平衡: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 测量:左物右码;从大到小增减砝码;物体质量=砝码 +游码。 整理器材 第2节 密度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 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 B密度公式:=m/V;m 表示质量, V 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千克/米 3(kg/m3 );克/厘米 3(g/cm3 ) 1g/cm3=1000kg/m3=103kg/m3 密度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如将

33、铁块锉成铁屑,铁的密度都不变。 密度只与物质种类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固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气体密度。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固体(小石块)密度测量 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并测出小石块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到达的刻度V1 (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慢慢浸没到水中,读出水面上升到的刻度V2 (4)计算石块密度=m/ (v2-v1) 特殊的办法来求密度。 【溢杯法】 “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 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 分若干次用量

34、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压入法】 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块 的体积。 铁丝之所以细长,就是为了更小影响排水的体积。 【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 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 V2,V2 与 V1 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1)在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固体或液体体积的仪器是量筒或量杯; (2)根据量筒读当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仰小俯大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35、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固体、液体影响较小。 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一般温度越高,密度越大。 水的反常膨胀现象;4 的水密度最大。 温度高于4 时,随着温度的升高, 密度越来越小; 温度低于4 时,随着温度的降低,密度越来越小。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人们把水的这个特性叫做水 的反常膨胀。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基本,自然界中的物质,固体的液体的,密度都不一样,所以很多时候,密 度可以作为物质的一种鉴别方式。 通过密度,可以鉴别物体是否空心不空心。 (1)夏天使用空调是为了致冷,而冷的空气密度大,因此应将空调出风口向上调节,将其吹向高处,再让 其自然下降,达到循环的目的,使室内均衡降温; (2)冬天使用空调是为了致热,而热的空气密度小,因此应将空调出风口向下调节,将其吹向低处,再让 其自然上升,达到循环的目的,使室内尽快暖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