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423543 上传时间:2020-05-0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3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20 分 )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 1 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 枉 然(wn)鲜妍 (y n)娉 婷(p ng)成吉思汗 (h n) B 冠冕 (mi n) 风骚 (s o) 呢喃 (n n) 分外妖娆 (r o) C 丰润 (r n) 嘶 哑(s ) 折 腰 (sh ) 红装素裹 ( u) D 摇曳 (y ) 缥逸 (y )忧戚 (q ) 一代天骄(ji o) 2 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A 望 /长城内外, 惟余 /莽莽 B 因为我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 C 乡愁 /是一湾 /浅浅的 /海峡 D 我 /枉然 /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3 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 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 把“ 阶 段性 ”调到 “ 取得了 ” 后 ) B 为了提高市民的文明素养, 市教育局策划开展了“读传统经典,建文明城市”。(把 “市教 育局 ”调到 “ 为了 ” 前 ) C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绝不能骄傲自满。(把“ 即使 ” 改为 “ 虽然 ” ; 或把 “但” 改为 “也 ” ) D 考试前是否充分备考,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在 “ 取得 ”前加上 “ 能否 ”) 4

3、 下列对语法知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放眼望去, 金黄的油菜花已经开始在 山头侵占 一寸寸土地,若是再等几天, 满山遍野 就会成 为它的国度。油菜花田将是一片金黄的花海,它是那么灿烂亮丽。试想, 若是没有阳光, 只是看 着这片花海都有仰天接受阳光的冲动吧。它是那么繁茂, 整个天空都为之丰盈;它是那么绚烂, 全世界似乎都失去了色彩。 A 文中加点的“在”是介词, “侵占”是动词, “满山遍野”是并列式短语。 B “油菜花田将是一片金黄的花海。”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油菜花田是花海”。 C “若是再等几天,满山遍野就会成为它的国度。”这个句子是条件复句。 D “它是那么绚烂, 全世界似乎

4、都失去了色彩。”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5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虽有不甘, 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等到慢慢成熟了、懂得了, 才恍然有所悟。 人的成长,其实就是由简到繁, 再由繁到简的过程。 因此 ,人生必须学会做减法, 人的一生要集中精力做一件事, 做一件成一件, 做一件像一 件。 年轻时, 有很多梦想, 总想有更多尝试, 吸收更多东西,抓住更多机遇, 但根本不可能抓 住每一个机会和境遇。 A B C D 6 名著阅读。(5 分) 下面是小杰同学分享的一段艾青诗选阅读感悟,请你帮他把话说完。 我最喜欢艾青诗选中的一首短诗刈草的孩子 夕阳把草原燃

5、成通红了。/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低着头 ,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从这一 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 /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 /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一只盛草的竹篓, 几堆草 ,/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艾青诗歌作品“诗中有画”的特点。我们都知道,绘画是要考虑色彩搭配、 点 线 面 结 合 和 意 境 氛 围 的 营 造 的 , 而 这 首 诗 就 很 好 地 体 现 了 这 一 点 。 大 家 看 : _ _ _。 7 某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10 分 ) (1)【诗句分类】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 下列诗句不宜

6、放在“思乡”主 题类的是()(只填序号)(2 分 ) 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2)【诗人竞猜】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 句及诗人的名字。(3 分 ) 示例: (谜面 )最恨凡尘世, 一生独爱菊。 (谜底 )陶渊明 (谜面 )_, _ (谜底 )_ (3)【诗歌评价】同学们正在七嘴八舌地评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

7、娇莺恰恰啼。 A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 点名寻花的地点是“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B 第二句“千朵万朵压枝低”中“千朵万朵”形容花的数量多, “压枝低”形象地描绘了花 儿密密层层, 沉甸甸的, 把枝条都压弯了。 C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 是说花枝上彩蝶翩翩起舞,这才是最动人的景致,如果没有 彩蝶起舞, 花也就没有什么看头。 D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表面上好像完全在描写娇莺清脆悦耳的啼叫声, 其实 ,这是 一种衬托手法, 主要是在表现黄四娘家花儿的美丽与魅力。 (4)【新闻撰写】班上还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 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一则 新闻 ,请你为其拟写一个标题。(2 分

8、 )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4 月 21 至 23 日开展了以“ 经典诵读” 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 决赛三个环节,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5 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华古典诗词的丰富 多彩 ,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_ 二、阅读理解(45 分) (一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8 10 题。 (9 分 )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

9、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一代天 骄 ,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 “沁园春”是这首词的_ , “风骚”原指诗经中的_ 和楚辞中 的 _ 。(3 分) 9 上下阕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好处?(3 分) _ _ 10 下阕中“惜”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 _ _ (二 )阅读下文, 完成 1115 题。 (17 分 ) 有诗 ,就有了美的钥匙 蒋勋 _ 少年的时候, 有诗句陪伴, 可以一个人躲起来,在河边、堤上、树林里、小角落里, 不理 会外面世界轰轰烈烈发生什么事。也可以背包里带一册诗, 或者 ,

10、就是一本手抄笔记, 或者就是 脑子里背诵记忆的一些诗句, 也足够用。可以一路念着,唱着 , 一个人独自行走天涯海角。 有诗就够了, 我年轻的时候常常这么想。行囊里有诗, 口中有诗, 心里有 诗 , 四处流浪, 很狂放 ,也很寂寞。 相信可以在世界各处流浪, 相信可以在任何陌生的地方醒来, 大梦醒来, 或是大哭醒来, 满天星辰, 可以和一千年前流浪的诗人一样,醒来时随口念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无论大梦或大 哭 , 仿佛只要还能在诗句里醒来, 生命就有了意义。 少年时候,有过一些一起读诗写诗的朋友。现在也还记得名字,也还记得那些青涩的面容, 笑得很腼腆。读自己的诗或读别人的诗, 都有一点悸动,像是害

11、羞, 也像是狂妄。 后来星散各地, 杳无音信, 心里有惆怅唏嘘, 不知道他们流浪途中, 是否还会在大梦或大 哭中醒来, 是否还会狂放又寂寞地跟自己说:今宵酒醒何处? 我习惯走出书房, 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 小时候, 听街坊邻居闲聊, 常常出口就是一句诗:虎死留皮人留名啊。那人是街角捡字纸 的阿伯 , 但常常出口成章, 我以为是字纸捡多了也会有诗。邻居们见了面总问一句:吃饭了吗? 也让我想到乐府诗里动人的一句叮咛:上言加餐饭。生活里, 文学里 , “加餐饭”都一样重要。 有些诗, 是因为惩罚才记住的。在惩罚里大声朗读: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 里 , 吹度玉门关。朗读是肺腑的声音, 无

12、怨无恨, 像天山明月, 像长风万里, 那样辽阔大气, 那 样澄澈光明。诗句让惩罚也不像惩罚了。 10 小时候顽皮,一伙儿童去偷挖地瓜,被老农民发现,手持长竹竿追出来。他一路追一路骂, 口干舌燥, 追到家里, 告了状。父亲板着脸,要我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为惩罚。背到“ 南 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时 , 我好像忽然读懂了杜甫, 在此后的一生里, 记得人在生活里的艰难, 记 得杜甫或老农民,会为几根茅草或几块地瓜, 唇焦口燥地追骂顽童。 11 我们都曾是杜甫诗里欺负老阿伯的“ 南村群童”, 在诗句中长大, 知道领悟和反省,懂得 敬重一句诗, 懂得在诗里尊重生命。 12 有诗 , 就没有了惩罚。苏轼总是在

13、政治的惩罚里写诗, 越惩罚 , 诗越好。流放途中,诗是 他的救赎。 13 家家户户门联上都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那是诗经的声音与节奏。 14 在一个春天走到江南, 偶遇花神庙, 读到门楹上两行长联,真是美丽的句子: 风风雨雨, 寒寒暖暖, 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 花花叶叶, 卿卿暮暮朝朝。 15 那一对长联, 霎时让我觉得骄傲,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的骄傲, 只有汉字汉语可 以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平仄、对仗、格律, 仿佛不只是技巧,而是一个民族传下来可以 进入 “春天 ” , 可以遇见“花神 ” 的通关密语。 16 有诗 , 就有了美的钥匙。 (选自文苑2018 年第5 期 ,

14、 有删改 ) 11 请为文章补写一个总领全文的简短开头。(字数在15 字以内)(3 分 ) _ 12 文章第段说“我习惯走出书房, 在生活里听诗的声音”, 下文写了“我”在哪几种生 活情境中“听诗的声音”?请简要概括。(3 分 ) _ _ 13 请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 分 ) (1)生活里 , 文学里 , “加餐饭 ” 都一样重要。(“加餐饭”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_ _ (2)那一对长联,霎时让我觉得骄傲, 是在汉字与汉语的美丽中长大 的骄傲 , 只有汉字汉语可 以创作出这样美丽工整的句子。(请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_ _ 14 第 12 段中“有诗, 就没有了惩罚”有何含义?

15、(3 分 ) _ _ 15 “有诗 ,就有了美的钥匙”,这是作者读诗的深切体验。在你心中,什么是美的钥匙呢?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简述。(4 分 ) _ _ (三 )阅读下文, 完成 16 20 题。 (19 分) 乡村听风 梁永刚 在乡间行走, 踟蹰的脚步, 一次次被风指引。恰好, 穿村而过。 风过村庄, 泥土、老井、草木与池塘, 一切寻常的乡村事物, 便多了几分灵动和诗意。四 合的暮云, 张开臂膀将村庄拥入怀中, 于是 ,一天又接近了尾声。炊烟袅袅升起, 弥漫着诱人的 饭香。一道残阳, 把最后的光束照射在村后浓黛的山顶, 金色遍地。被晚风轻抚的炊烟, 远远看 去 , 像极了一幅遒劲有力的“

16、 狂草 ”, 虚实搭配, 韵味无穷。 在乡村, 农人熟稔风的秉性, 风什么时候来, 什么时候走, 农人能听到, 也能看到。在打 麦场上 , 等风扬场是常有的事儿。焦急等待中, 忽见一人指着杨树梢兴奋地喊:“ 树梢动了, 开 始干活。” 树梢是风与农人对话的一种方式,万物有灵, 树比人更敏感, 更懂风的心思。风从打 麦场上吹过, 用手温柔地摩挲着一地的金黄, 满心欢喜地带走了麦堆里的尘土和麦糠。 有风吹过, 村庄便热闹起来。黄昏时分, 通往村庄的小道上, 脚步声一阵紧似一阵, 被田 野拥抱过、与庄稼亲吻过、让溪水洗涤过的风, 携带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母亲唤儿吃饭的声 音 , 开始萦绕在村庄上空

17、, 轻盈细碎的风, 便跟在孩子们的身后, 悄悄地帮他们掸掉衣衫上的尘 土和草屑, 拂去脸上的汗珠和泥水。风也有顽皮的一面, 看到戴着草帽的农人在田间锄草,也会 偷偷溜到农人背后,冷不丁将草帽掀翻在地,看着农人弯腰慌忙追赶草帽而笑个不停。百无聊赖 的时候 , 风一次次去农人家中串门, 如故人般无拘无束。看见院落里落叶遍地, 风便将其归拢成 一堆;看见家中无人院门却敞开着,风用力一推, 门“啪”的一声合住了。 待到夜色沉沉, 月色溶溶, 劳累了一天的村庄酣然睡去,风也在万籁俱寂中, 变得蹑手蹑 脚 ,唯恐惊扰了一村庄的月光。无人陪伴,风也开始有些疲倦了,眼神迷离地打量着每一户人家、 每一座房子。斑

18、驳的树影, 朦胧的月色,让眼前的一切看上去影影绰绰, 如一幅写意画。偶有农 人晚归 ,窄窄小巷中,便会传出零星的犬吠。风伸个懒腰,打个哈欠,一抬手将这声响拉得老长。 犬吠和风声, 这对配合默契的搭档,忠诚地守护着静谧的村庄。 农人们常说, 庄户人家缺啥也不能缺风, 要是没了风, 日子就寡淡无味。风是农家院落的 命脉 ,也是万物生长的养料。老家一带,乡村民 居有一个显著的特色比邻而建的两处房屋之 间 ,会留有一尺左右的间隙,人们称之为“风道”,顾名思义,就是专门为风留的过道。窄窄风道, 人侧着身子也过不去, 风却可以于其间自由穿行。 在城市小区里,负责园林绿化的物业人员,曾经煞费苦心地在楼间的狭

19、窄空地上种下树木, 施肥、浇水、打药,几年过去了, 成活的寥寥无几。一次, 父亲进城。送父亲走时路过那片冷清 的空地 , 我问父亲:为什么这块地树木栽种不活, 是土质问题, 还是缺少什么肥料?父亲背着手 来回转悠了一圈, 回答道:啥也不缺, 就是缺风。的确, 在高楼的层层包裹下, 能有这么一小片 泥 土已属难得, 密不透风的空间里, 哪儿还有风的穿插立足之地呀!一株得风的树木, 就像被母 亲充盈乳汁喂养的婴儿, 不愁长不大。春风来了摇一摇, 夏风来了晃一晃, 每摇晃一次, 草木的 根系就往土里钻一点儿, 钻来钻去,一株草木就在风中长出了尊严, 挺起了胸膛。 一株草可以是故乡, 一粒麦可以是故乡

20、, 一抔黄土也可以是故乡, 哪怕是飘过村庄上空的 一缕风 ,都沾满了故乡的味道。在游子的心里,风是故乡最生动的意象,也是精神的向往和归宿。 当浪迹天涯的游子经历了舟车劳顿, 终于站在故乡的村口时, 第一个上前迎接的便是风。荣耀也 好 , 落魄也罢, 风不在乎, 也不计较, 用古老淳朴的厚道和热情, 帮每位归乡的人拂去满脸的风 尘与心底的忧伤。 归乡者无须言语, 心有灵犀的风便会带你走街串巷, 找寻一度失落的记忆和久违的亲人。 其实 ,风一年四季都在村口等着远行的人呢,它的心里明镜一般, 从村庄走出去的人, 有一天累 了、烦了, 就会被村庄拉回来。风,比人更了解自己的村庄。 10 乡村听风,一遍

21、遍默念着故乡的恩泽与深情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8 年 10 月) 16 第段写出了乡村的风的什么特点?请结合有关句子进行分析。(4 分 ) _ _ _ 17 请从文章中找出最能概括第段内容的句子。(2 分) _ 18 结合语境,根据括号里的要求赏析下列语句。(6 分 ) (1)被晚风轻抚的炊烟,远远看去,像极了一幅遒劲有力的“ 狂草 ”,虚实搭配 ,韵味无穷。(怎 样理解“虚实搭配”?) _ _ (2)风从打麦场上吹过, 用手温柔地摩挲着一地的金黄,满心欢喜地带走了麦堆里的尘土和麦 糠。 (从修辞角度) _ _ 19 请分析第段画线句子的含义。(3 分 ) _ _ 20 作者通过“乡村听风”

22、, 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 _ _ 三、作文(50 分 ) 21 阅读下面文字, 按要求作文。(50 分 ) 有人陶醉于春日的和风细雨, 有人惊心于夏日的狂风暴雨,有人伤感于秋冬的凄风苦雨 风雨是大自然的抒情诗。其实, 人生之旅并非一路阳光, 也会有风雨相伴, 所以有了“风雨同 舟 ”“ 风雨兼程”“ 阳光总在风雨后”“ 不经历风雨, 怎能见彩虹” 的劝勉和激励 请以“风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文体不限;不少于600 字 , 诗歌不少于20 行。 答案: 1 B 2.B 3.B 4.C 5.A 6示例:通红的夕阳、闪着金光的镰刀,色彩鲜明;孩子( 竹篓、镰刀) 是

23、点,割草的路线是线, 草原是面,构图和谐丰富;整首诗将孩子的渺小与阔大、凄美的气氛相衬,情思动人。 7 (1) 【解析】是思念亲人。(2) 示例:生梦铁马冰河,死悲九州未同。陆游(3)C 【解析】“如果没有彩蝶起舞,花也就没有什么看头”说法有误。(4) 示例:古诗词诵读比赛圆 满结束 8词牌名国风离骚 9上阕以描写为主,下阕以议论、抒情为主。这样写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从而达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10一个“惜”字,定下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既褒扬肯定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成吉思汗”的雄才伟略和他们对历史的影响,又批判否定了他们长于武功短于文治的不足,饱 含惋

24、惜之情。 11示例一:我喜欢诗,喜欢读诗、写诗。示例二:我喜欢诗,喜欢与诗相伴的时光。示例 三:我爱在生活中读诗、听诗。示例四:美好生活不能没有诗。 12示例:在街坊邻居闲聊间听诗。在惩罚里听诗。在门联、门楹上听诗。 13(1) 示例:“加餐饭”的表层含义是指多吃一点,保重身体;深层含义是指要多阅读、多积累, 补充精神食粮,加强自己的文化底蕴。(2) 示例:“长大”一词形象地写出了美丽的汉字汉语给 予“我”的自豪感越来越强烈,表现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强烈的文化自信。 14示例:因为在惩罚中“我”感受到了诗歌之美,懂得了领悟与反省,懂得了敬重生命,有了 精神寄托,懂得了应该持有豁达的人生态度

25、。 15示例一:我认为,音乐是美的钥匙。音乐能让人在浅唱高歌中放飞心灵,获得美的享受。示 例二:我认为,书法是美的钥匙。在横竖撇捺的书写中,我感受到了流动的美,懂得了做人的道 理。 16亲切( 温柔 ) 。如“悄悄地帮他们掸掉衣衫上的尘土和草屑,拂去脸上的汗珠和泥水”。调 皮。如“偷偷溜到农人背后,冷不丁将草帽掀翻在地,看着农人弯腰慌忙追赶草帽而笑个不停”。 17风是农家院落的命脉,也是万物生长的养料。 18 (1) 把“炊烟”比作“狂草”,实写炊烟暗写风,通过描绘炊烟的形象表现了风的遒劲有力, 突出了风带给炊烟的灵动和诗意。(2)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风以人的动作和感情,“温柔 地摩挲着”“满心欢喜地带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如同农人的知己,懂得农人的所想所需。 19风是作者抒发热爱、怀念故乡之情的载体。作者对故乡的依恋、热爱、怀念之情,是通过风 这一形象来抒发的。在作者心中,故乡是精神的向往和归宿,风中有故乡的味道,有游子对故乡 深刻的记忆。 20对乡村景色和乡村生活的深情赞美;对城市高楼林立缺少自然之风的些许遗憾;对故 乡一草一木、故乡味道的深切怀念;对用厚道热情等待和迎接游子归来的故乡的无限感恩。 21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