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成果报告汇总.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428895 上传时间:2020-05-0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50.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层教学成果报告汇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分层教学成果报告汇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分层教学成果报告汇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分层教学成果报告汇总.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分层教学成果报告汇总.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层教学成果报告汇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层教学成果报告汇总.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分层教学 职业中学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实践”成果报告 霍山县高级职业中学 为扭转职业学校教学被动局面,使不同层面上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010 年 9 月至 2013 年 8 月,程先畏等同志带领学校课题组对“职业中学教学模式改革 创新实践”这一课题进行了两轮实验和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在智力的结构中指出:就智 力的本质来说,智力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面临的真正难题和生 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的有效产品的能力;就智力的结构来说,智力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 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相对独

2、立、相对平等的7 种智力,即言语语 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 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因此,我们的教育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 同时,应关注并培养学生的优势智力领域,使之成为发现差异、因材施教、培养特长、 树立自信的教育。“分层教学模式”是尊重学生个性,促进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 也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最佳手段。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得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 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 情境)借助他人 (教师和学习伙伴 ) 的帮 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教师则是

3、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 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分层教学模式”是实现“意义建构”的有效 方式之一。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建立良好的 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断主动地 与教师进行心理互动、交流思想和情感。在互动过程中,实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 养学生人格的教育目的。 4课堂教学“层次性原理” 。这是课堂教学的一条基本原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 流的过程。师生交流必须在同一层次下才能顺利进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交流双方 必须有“共同语言”。在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为了让所有学生都 有交流的机

4、会,教师必须提供不同层次的交流内容。“分层教学”无疑是一种好形式。 二、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 1层次划分策略 (层面模式 )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应给学生进行科学分层。针对我校学生文化基础差、个性差异 大的特点, 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 我们提出了 “年级分层、 班级分层和学科 (专业)分层” 的三级递进层面模式 ( 如图 1 所示) 。 2 年级分层。 这是一级层面 (),即按三个年级自然分层。 A层(一年级 ) :为基础层, 也称差异层; B层( 二年级 ) :为分流层,就是对高二学生进行专业分流;C层(三年级 ) : 为提高层,也称去向层,这个层次的学生通过专业技能强化后,将根据个人意愿选

5、择毕 业去向 ( 如图 2 所示) 。 班级分层。 这是二级层面 ( ) 。即在一级层面 ( 年级分层 ) 上进行再分层:基础层 ( 一年级 A层) ,按学生入学成绩差异分为A1、A2两个层次 (A1 为重点班,A2为普通班 ) , 并根据人数的多少编制出若干个班级;分流层( 二年级 ) ,学生根据其自身及其家长的意 愿(心理需求 ) 和个性特长与兴趣爱好来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和成长的专业( 各专业均按贴 近市场的原则进行设置 ) 。学校将据此编制出若干个专业班(B1、B2、,),少数热门 专业则按人数编制出一定数量的平行班;提高班(三年级 ) ,根据学生对毕业去向的选择 设置就业指导班 (C1)

6、 和升学辅导班 (C2)两个层次 ( 如图 3 所示)。 学科 (专业 ) 分层。这是三级层面 ( ) ,实质上也就是班内分层,属于二级层面的 子级分层:在各级各层次班级内部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习惯、身体心理素质、 学业水平和能力的差异分成a、b、c 三个层次 (a 为顶尖层, b 为中间层, c 为后进层 ) , 并附属一个子层面,即课外分层( 活动分层 ) ,主要是将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编制到不同 的课外兴趣小组,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 3 2分层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次教学目标 ( 表 1) 表 1 各级层面教学目

7、标 层面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 一级层面 ( 年级分 层) A:一年级 ( 基础层 ) 主要开设文化基础课程,目的在于补缺补差,缩小分 化,打牢根基,为专业分层做准备 B:二年级 ( 分流层 ) 各专业按“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 +综合素质课”三 个模块开设课程,其核心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目的在 于打牢专业基础,提高综合素质 C:三年级 ( 提高层 ) 通过专业技能强化,培养技能操作能力及综合素质, 并通过考核,获得相应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指导学生 选择毕业去向,或选择就业,或选择对口升学 二级层面 ( 班级分 层) A1:重点班由入学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组成, 课程开设与目标同A A2:普通班 由入学

8、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组成, 课程开设与目标同A (具体要求降低) B1、B2、, 专业班 各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同B C1:就业班 毕业去向为就业,通过技能强化,培养专业素质与能 力,持相应等级证、毕业证上岗就业 C2:升学班 毕业去向为升学,通过文化课、专业课的强化训练, 参加对口高考,进入高等学校深造 三 级 层 面 ( 学科分 层) a: 顶尖层有针对性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促进顶尖层(a) 得到更 好的发展和后进层 (c) 的快速转化,并以此带动中间层 (b) 的迅速成长 b: 中间层 c: 后进层 4 一级层面课程结构与教学进程( 见表 2) 表 2 一级层面课程体系与进程表 课程 体

9、系 层面 课程学分 学 时 学时分配 周教学时数 / 教学周数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A层 一年级 基础层 职业道德 与职业指导 8 68 2/172 语 文12 170 5/172 数 学12 170 5/172 英 语12 136 4/172 物 理8 102 3/172 化 学8 102 3/172 生 物6 68 2/172 历 史4 68 2/172 地 理4 68 2/172 体 育6 68 2/172 音 乐6 34 1/172 美 术6 34 1/172 微机基础8 68 40 28 2/172 小计100 1496 B层 二年级 分流层 模块 1 文化基 础课 30 开设语、数、

10、英、职业指导课,占总学时25% 模块 2 专业基 础课程 60 不同专业开设不同专业基础课程,占总学时 60% ,理论与实践课比例为32 模块 3 综合素 质课程 10 主要开设普通话、 书法、应用文写作、口语交际、 礼仪修养等选修课程,占总学时15% 小计100 C层 三年级 提高层 就 业 班 专业 理论课 40 围绕学生动手能力来设置理论课程, 理论讲授占 总学时 35% 专业 技能课 60 专业技能课程开设以实习实训形式为主,组织学 生考级考证,实践操作占总学时65% 升学 班 文化课 不拿学分,强化专业技能操作训练, 组织学生考 级考证,拿到相应专业等级证书后强化复习,参 加对口高考

11、 (实行 3+X形式) 专业 综合 5 3分层教学递进过程 分层定标。 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在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 兴奋状态后,定出切合学生实际,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 都能“跳起来摘到果子”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差异将学生分为a、b、c 三层,结合教 学(学科特点 ) 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为每层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 分层施教。 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主攻基本目标,完成基本任务。在 此基础上,实施分层交互式教学,对a 层学生教师只须启发点拨,让他们独立完成学习 任务;对 b 层的学生,教师可采用提示的方法,分级别讨论,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 任务

12、;而对 c 层的学生则具体指导,或分级别辅导,或进行个别教学,让他们逐步完成 学习任务。 分层练习。 在分层教学中,分层练习至关重要。在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中,教 师要根据分层教学要求,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形成性练习题,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定 基本题 ( 要求 a、b、c 三层学生都要完成, 体现教学内容的基础性, 统一性 ) 、加深题 (要 求 a、b 层学生必答, c 层学生选答, 体现对教学内容的纵深性 ) 和拓展题 ( 要求 a 层学生 必答,b 层学生选答,c 层学生不答, 体现对教学内容的横向拓展性) 。这样设置出的“阶 递式”练习,为学生提供了递进的学习机会。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达到本层

13、目标情况下, 选做高一层的习题,自主地、自觉地、积极地争取进步,从而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乐。 分层评价。 教师的评价不能只着眼于某个学生的某个层面上,而要以发展的眼 光看待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以激励的方法给学生以科学的评价,从而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a 层学生,应 采用“竞争式”评价方式,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力促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成绩 一般的 b 层学生,要采用“激励式”评价方式,点明不足之处,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 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学习有困难、基础差的c 层学生,则应采用“表扬式”评价 方式,寻找肯定他们的点点滴滴,让他们看

14、到希望,消除自卑,树立信心,从而尝试到 成功的滋味。 分层提高。 根据形成性学生评价结果,分析各层次学生教学目标达成度;对教 学中存在的共性结果,及时采取集体矫正,分层指导,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等 措施,对少数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要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出补救办法,帮助排除学 习障碍,逐个解决学习问题;对已达标的学生,可视情调整原定的层次,向高一层目标 递进,实行层次动态化管理,条件成熟,即可实施“走班制”教学。 三、分层教学效果分析 分层教学实验过程虽然是艰辛的,但其成效却是十分显著的。限于篇幅,这里只 选择 2009 级学生分层教学之一例,对我校分层教学实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201

15、0级高一学生入学成绩(见表3) 6 表 3 2010 级高一学生入学成绩分析表( 前测结果 1) 招生 总数 500以上400499 300399 200299 200分以下无成绩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人数% 915 5 0.5 71 7.8 204 22.3 477 52.1 147 16.1 11 1.2 从表 3 中可以看出, 我校 2005级高一学生入学成绩总体偏低,300分以上学生只 占 30% 多,而且高分 (400 分以上 ) 偏少( 只占 8%),大部分学生成绩都在300 分以下 (近 70%),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差异很大,甚至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22010

16、级高一学生分层成绩分布(见表4) 表 4 2010 级高一学生分层成绩分布状况(前测结果 2) A1层( 重点班 )(300 分以上 ) A2层( 普通班 ) 学生数280 635 层面均分345.5 216.8 及格率2.8% 0 优秀率0 0 根据分层模式,将高一年级(基础层 ) ,按成绩差异分成A1(重点班 ) 、A2(普通班 ) 两个层次,从表 4 可以看出, A1、A2层成绩分布呈明显差异。 3分层教学实施一年来,高一两个层次各阶段目标检测结果与表4 相比呈明显上 升趋势(见表 5) 。 表 5 10 11 学年度高一期末检测成绩分析(后测结果 1) 成 绩 层 次 第一学期第二学期

17、 期 中期 末期 中期 末 均分 及 格 率 优 秀 率 均分 及 格 率 优 秀 率 均分 及 格 率 优 秀 率 均分 及 格 率 优 秀 率 A1 层 356.6 4.9 0 373.8 7.4 1.1 399.4 10.2 2.3 422.5 22.2 4.9 A2 层 229.3 0 0 249.1 2.3 0 287.7 4.2 0.4 311.4 5.7 0.9 4进入高二年级,学生通过自我选择,分流到各专业班,继续实行班内分层教学, 文化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同步推进, 综合素质,特别是动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见表 6)。 5进入高三年级,我们继续分层进行专业技能强化训练,学生动

18、手能力得到进一 步加强, 专业技能考级考证工作进展顺利, 学生就业率和职对口高考升学率分别达95.8% 和 100%( 见表 7、表 8、表 9) 。 7 表 6 2010 级学生操作技能竞赛统计表(后测结果2) 参 赛 人 数 竞赛项目与获奖情况 获 奖 人 数 获 奖 率 % 计算机 操作技能 计算技术 ( 珠算) 焊工技能车工技能 一 等 奖 二 等 奖 三 等 奖 一 等 奖 二 等 奖 三 等 奖 一 等 奖 二 等 奖 三 等 奖 一 等 奖 二 等 奖 三 等 奖 46 2 2 4 1 1 5 2 3 6 1 2 4 33 71.7 表 7 2010 级学生考证情况统计表 (后测

19、结果 3) 学生总数考证人次多证率双证率中级证率初级证率无证率 778 2120 63.4 92.1 81.4 18.1 0.5 注:应有学生总数915 人,三年级流失 37 人,休留级 14 人,提前就业 (地方招聘 或自谋职业 )86 人,三年级参加考证778人。 表 8 2010 级学生应聘录用情况统计表( 后测结果 4) 应聘人数应聘人次录用人数录用率专业对口率 591 689 566 95.8 81.2 表 9 2010 级学生职对口升学情况统计表(后测结果 5) 参考人数 达线人数 总达线率高职( 专科) 本科 人数达线率人数达线率重点达线率 187 115 61.5 72 38.

20、5 1.1 100 四、问题与思考 从我校两轮实验来看,分层教学模式的优势已逐渐凸现出来。但在具体的实践中, 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是层次划分的动态性带来了班级组织的不稳定性。因此,我们应尽快制定出一 整套动态管理规程,以便进一步推行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 其次是分层教学目标的设计及课程体系的开发有待进一步科学和规范。为此,我校 在分层教学的模式下又全面启动了职业中学课程体系改革。 第三是专业设置贴近市场度和满足学生需求度不高,影响不同层次学生的就业理想 的实现。目前,我校正在进行的关于近年来就业学生的跟踪调查和劳动力市场的调研, 就是为调整专业设置作准备。相信我校的专业设置将日趋科学、合理,从而最大限度地 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自己的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