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总结-请点这里.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429844 上传时间:2020-05-07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总结-请点这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总结-请点这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总结-请点这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总结-请点这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总结-请点这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总结-请点这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总结-请点这里.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三)电气技术应用专业 1、进展情况 在两年的建设过程中, 专业建设小组在学校示范校建设领导小组和项 目办公室的协调、指导下,依据本专业项目建设方案和项目建 设任务书的要求,依托南阳防爆集团、南阳二机集团、中光学集团 、富士康集团、威灵电机集团等知名行业企业的人才要求, 认真分析 ,对学校传统的理论、实训兼周进行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完善, 并在 “2+1”学年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按照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职 业资格标准和(结合)专业课理实一体化教学技能训练的经验,构建 了新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了2门工学 结合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了5门校级精品课程及相应的专业课 程的

2、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电子教案、PPT 及配套专业实训项目 及试题库;建成国家级精品课1门。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 ”结构教学团队,校内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取得突出成效。 (1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整合学校和周边地区行业企业的人力、技术、设备、文化等资源,创 新具有订单特色的“ 2+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学年在学校接受文 化基础课、素质课和专业课的兼周训练, 第三年到企业相关岗位顶岗 实习,实现校企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在教学模式上,积极探索实施 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机会进行生产一 线具体工作任务的实际操练, 把所学知识用于生产实践, 又将实

3、践中 遇到的问题,通过再学习寻找解答, 得以提高,即“ 学习 实践 再学习 再实践 ” ,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全面提升, 成为受企业和用人单位欢迎的技能型人才。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符合职业能力发 展的课程,开发了“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 大力推进课程模块化、 任务驱动化、项目化教学改革;建成了集教学、 社会服务、职业技能鉴定、 科研创新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课程开 发思路如下(见下图) (2 )师资队伍建设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立足建立“双师型”教师为主体,行业专家参 与教学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通过到大学进修学习,参加国家级、省级 骨干教师培训

4、,参与国家级、省级学术交流,到企业实践锻炼,理论 实习教师结对教学,参与国家级、省级、校级技能大赛及教学比赛, 把教学专家及行业技术能手请进来、年轻教师走出去等手段提高了教 师理论及技能水平, 使他们真正成为了教授级理论讲解、能手级实践 操作的双师型教师。 (3 )实习实训 整合校内外实训、 实习资源,增加电气设备的数目,提升电气设 备技术档次,提高电气实训中心的技术水平档次和生产性实训能力, 使校内电气实训中心的设备数量、技术含量、运行机制在同类院校中 处于先进水平,吸引企业产品向电气实训中心转移,结合企业生产。 建设期内完成了电子产品加工实训室、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实训室、 工 学结合的一体化

5、教室等3 个,满足校内实习、实训教学要求。 (4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使建设决 策更加社会化、实际化与实用化。他们在分析、研究校企合作的模式、 方法,专业定位, 教学环境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等方面发挥了重 要作用,保证了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 2、任务完成率 调 研 产 业 发展趋势、 人 才 结 构 与需求、专 业 教 学 现 状 专业调研 工作任务 分析 行动领域 根 据 专 业 对 应 工 作 岗 位 及 岗 位 群 实 施 典 型 工 作 任务分析 根 据 能 力 复 杂 程 度 整 合 典 型 工 作 任 务 形 成 综 合

6、能力领域 根据认知 及职业成 长规律递 进重构行 动领域转 换为课程 学习领域 学习情境 根据完整 思维及职 业特征分 解学习领 专业建设组根据建设方案和建设任务书要求,分解建设 任务书项目内容,建设指标完成情况见下表: 表 3-1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指标完成情况一览表 建设指标单位 建设目 标 完成情况 完成度 (百分数)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改革 1 培养模式改革建设小组个1 1 100% 2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个1 1 100% 3 校企合作建设指导委员会个1 1 100% 4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个1 1 100% 5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个1 1 100% 6 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7、协议份8 10 125% 7 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计划个1 1 100% 8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协议份2 2 100% 9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计划个1 1 100% 10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协议份8 10 125% 11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计划个1 1 100% 12 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数量个8 10 125% 13 学生顶岗实习比例% 100% 100% 100% 课 程 体 系改革 1 课程改革和建设方案个1 1 100% 2 专业课程建设方案个1 1 100% 3 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个1 1 100% 4 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个5 5 100% 5 专业课程课程标准个5 5 100% 6 核心课程内容及标准

8、研究报 告 个1 1 100% 7 核心课程实施方案个1 1 100% 8 生产、训练项目研究报告个1 1 100% 9 生产、训练项目实施方案个1 1 100% 10 实习实训模块研究报告个1 1 100% 11 实习实训模块实施方案个1 1 100% 12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实训课程 体系 个 1 1 100% 13 专业理论课程体系个1 1 100% 14 专业能力考核办法个1 1 100% 精 品 课 程 及 教 材建设 1 维修电工技能训练课程建 设方案 个核心课 程 核心课程 100% 2 机床电气维修技术课程建 设方案 个核心课 程 核心课程 100% 3 电机与变压器本 精品课

9、程 精品课程100% 4 PLC应用技术 本精品课 程 精品课程 100% 5 电工基础 本精品课 程 精品课程 100% 6 电子技术技能训练 本精品课 程 精品课程 100% 7 电工测量技术 本国家精 品 国家精品 100% 8 机床电气维修技术 本校本教 材 校本教材 100% 9 电机修理工 本培训教 材 培训教材 100% 专 业 教 学 资 源 库建设 1 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个1 1 100% 2 专业硬件教学资源库建设方 案 个 1 1 100% 3 液压气动实训教室个1 1 100% 4 柔性制造实训教室个1 1 100% 专 业 带 头 人 建 设 1 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个

10、1 1 100% 2 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个1 1 100% 3 专业带头人人3 3 100% “ 双 师 型”教师 队伍 1 “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个1 1 100% 2 骨干教师人14 9 64% 3 “双师型”教师人8 8 100% 4 “双师型“比例% 82% 85% 104% 专家、兼 职 教 师 队伍 1 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及工作制 度 个1 1 100% 2 企业引进兼职教师人10 7 70% 3 兼职教师培训计划个1 1 100% 机 构 建 设 1 学校专门校企合作管理办公 室机构 个1 1 100% 2 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个1 1 100% 3 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 会 个

11、1 1 100% 4 校企合作教材建设指导委员 会 个1 1 100% 制度 建设 1 顶岗实习实施方案个1 1 100% 2 订单培养实施方案个1 1 100% 3 工学结合实施方案个1 1 100% 4 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个1 1 100% 5 订单培养管理制度个1 1 100% 6 工学结合管理制度个1 1 100% 7 企业教育学生管理办法个1 1 100% 8 企业职工继续教育实施管理 办法 个1 1 100% 9 校企联合专业建设、科研开发 管理办法 个1 1 100% 10 科技成果奖励办法个1 1 100% 11 企业技术骨干教师聘任考核 办法 个1 1 100% 实习 实训 1

12、 校内实训基地仪器设备总值 万500 500 100% 2 校内实训基地仪器设备总量 台 / 套180 180 100% 3 校内实训基地建筑面积 平方800 800 100% 4 校内实训基地数 个3 3 100% 5 校内实训室数 个20 20 100% 6 校内实训工位数个350 350 100% 7 实开实训项目数 个60 60 100% 8 校外顶岗实习(10 人以上) 基地数 8 10 125% 校 企 合 作 质 量 监 控 与 评 价 体 系 1 质量监督指导委员会个1 1 100% 2 校企合作质量评价办法个1 1 100% 3 毕业生综合评价方案个1 1 100% 4 教学

13、督导工作条例个1 1 100% 5 教学信息员制度个1 1 100% 6 教学事故处理办法个1 1 100% 3、建设效果 (1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按照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路,经过 两年来的建设,形成了电气技术应用专业“2+1”工学结合,校企合 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成了以专业课程为主体, 公共基础课 和素质课为辅的工学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如下图);专业教学资源 库和课程资源库建设已初具雏形; 建成了完善的考试考核和过程评价 相结合的评价标准,形成了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表 3-2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模块课程名称 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模

14、块 体育与健康 语文 数学 英语 计算机应用 普通话 德育与法律 职业指导与创新创业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机械与电气识图 电工基础 电工仪表与测量 电机与变压器 安全用电 电子 CAD 专业核心课程模块 维修电工技能训练 电力拖动与技能训练 PLC及应用 模拟电路 数字电路 综合技能训练 表 3-3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精品课程及教材建设 课程名称2011 年建设内容2012 年建设内容负责人 电工测量技术 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 共建共享 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 共建共享 郭建国 机床电气维修技术 完成校级精品课程建 设规划要求 校级精品课程达标赵中生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 技能训练 完成校级精品课程建 设

15、规划要求 校级精品课程达标张红谱 维修电工技能训练 完成校级精品课程建 设规划要求 校级精品课程达标张海建 PLC应用技术完成校级精品课程建 设规划要求 校级精品课程达标裴文彬 电机修理工 完成职工培训教材规 划要求 职工培训教材达标陈雷 机床电气维修技术 完成校本教材建设规 划要求 校本教材建设达标赵中生 (2 )师资队伍建设 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师资队伍经过多渠道、全方位的素质提升, 现 已拥有一支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为主体,企业工程技术人员、 行业专家参与教学、 并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专业教学团队。具有本科 以上学历教师达 86% 以上、三级职业资格以上的教师100% 。其中高级 讲师、高

16、级实习指导教师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达20% 以上,双师型 教师占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总数的85% 以上,具有技师、高级技 师和考评员、高级考评员等以上资格的教师达20% 。现拥有专职教师 24 人,兼职教师 7 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 名,省级骨干教师1 名, 高级技师 2 人,培养了 3 名专业带头人, 9 名骨干教师,获国家级 教学一等奖 2 项、省级一等奖一项、省级三等奖2 项,市级二等奖一 项,在 CN刊物上发表论文 46 篇,出版教材 3 本,参加国家级骨干教 师培训 10 多次/ 人,参加国内培训交流20 多次/ 人, 每年定期选派 2 名实习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2 个月,学习新技术

17、、新材料、新工艺、 新设备,进一步提高教师实际操作技能。把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引进 校园,完善培训、考核等相关管理制度。 (3 )实习实训 目前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建成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实训面积 800 多 平方米,设备投资总值 500万元。建成有可同时容纳350 人实习的电 工基本技能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模拟电子技术实训室、 数字电子技术 实训室、电力拖动与技能训练、PLC 、数控机床维修、液压与气动、 柔性自动化控制等20 个实训室;设施完善、装备先进的实习实训条 件,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有力保障。 表 3-4 校内实训教学条件 序号仪器与设备型号数量 1 数字示波器LDS20410 1

18、0 2 数字储存半导体特性图示仪YB4805 2 3 数字电桥YB2811 6 4 频谱分析仪AT5005 2 5 扫频仪BT-3D 2 6 信号发生器YB3010 2 7 直流稳压电源YB1731A-3A 6 8 多功能混合数字测量仪器LDS31010 2 9 PCB制板设备1 10 电子产品工艺实训台(两面双组)YB-ZTSX 10 11 小车运动控制系统实训设备SX-803E-I 2 12 微型气动机械手模型SX -803B -II 5 13 步进电机控制机械手SX-803B-I 2 14 双面型气动与液压综合实训设备SX-813C 8 15 20/5T 桥式起重机电气控制线路实训(考

19、核)设备 SX-602C 2 16 X62W 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实训考核设 备 SX-605C 2 17 T68卧式镗床电气控制线路实训考核设备SX-605A 2 18 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考核设备SX-816L 1 19 THPLC-C型 网络型可编程控制器实验装 置(三菱) THPLC-C型7 20 THKSCM-1 型 单片机开发综合实验装置THKSCM-1 型7 21 THHAJS-1型 维修电工技师,高级技师技 能实训考核装置 THHAJS-1型12 22 THFCHY-1型变频恒压供水技能实训模 型 THFCHY-1型1 23 THBCDT-3型 群控多层电梯实训装置THBCDT-

20、3型1 24 THSCCG-1 型传感器技术实训装置THSCCG-1 型8 25 THWLBS-1 型 数控车床维修实训系统(半 实物、西门子系统) THWLBS-1 型1 26 THWLBF-1 型 数控车床维修实训系统(半 实物、 FANUC 系统) THWLBF-1 型1 27 THWMBS-1 型 数控铣床维修实训系统(半 实物、西门子系统) THWMBS-1 型1 28 THWMBF-1 型 数控铣床维修实训系统(半 实物、 FANUC 系统 THWMBF-1 型1 29 THPDD-2型 电力电子技术实训装置THPDD-2型4 30 THETST-1型 SMT表面贴装实训系统THE

21、TST-1型1 31 PLC可编程序控制实训装置THPLC-B 8 32 单片机开发综合实验装置THKSCM-1 8 33 电拖实训装置DT-1 16 34 机床电气技能实训考核鉴定装置THPTC-2 型2 35 维修电工技能实训考核装置THWD-1A 型2 36 数控车床 / 铣床维修实训系统THWMBC-1A 1 37 数控机床维修技能实训考核装置THWSKW-2B 1 38 计算机Hp -3005MT 140 39 投影机 夏普 XG-D3020XA 10 40 笔记本电脑HP g4 10 41 大功率直流调速系统2 (4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1)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方面,通过两年

22、的建设,建立完善了机构 和管理规章制度,为校企合作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制定完善了学生 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相应的规范和制度, 确保顶岗实习的有效完成。 创新实习教学管理机制, 推行实训条件建设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拓展 校内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 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 实现了本专业以威灵电机集团、瑞光 电气、中一光学集团、 富士康集团等为主导的校外实训基地8 个,100 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学期以上。广泛开展企业调查研究, 寻求专业 对口、管理规范、形象典范的优秀企业进行合作,有效推动教、学、 做的统一。 部分企业现场的调研考察: 3)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 依托本专业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PLC

23、应用技术、变频器调速技 术等积极承担企业科研课题和科研项目,为中一光学、瑞光电气公司 等企业提供技术咨询, 积极承担南阳市职工维修电工职业技能竞赛和 技师考评;积极开展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先后进行了市下岗职 工的再就业培训、企业员工技能培训,机关事业单位的技能培训等。 围绕现有的维修电工、电子产品安装工等培训鉴定工作(中级工、高 级工、技师),继续扩大培训范围和培训对象,达到年培训量在1500 人次以上。充分利用专业拥有的维修电工、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做好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委托的技师培训与鉴定工作。 4、创新点 建立电工技能创新工作室,对接企业与学校、技术和产业,产品 与实验。 利用学校先

24、进的实验和实训设备, 完备的技术人才和高技能的服 务团队,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料。 把企业的需求带回到学校进行 研究,实验,测试,组装以及生产工艺的编程。 然后向企业进行反馈, 请企业的工程师到学校来讲课,把企业先进的技术、管理的经验、新 的工艺方法介绍到学校,双向合作,使技术和生产能够完全的融合。 例如我们同中光学集团中一光学设备公司进行光学设备的生产、安装、 调试、检验。并充分利用电子实训室的SMT 生产设备和回流焊机实现 电子控制板的来料加工,完成生产和检验。 5、示范点 (1 ) “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 将课堂

25、、实训室与生产车间容为一体, 模拟工厂一线工作岗位的形式 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 实现教与学的转变,即教师要逐步由“讲” 、 “演”向“引导”、“评价”、“服务”转变;学生要由“听”、 “看”向“咨询”、“计划”、“决策”、“工作”、“评价”转变, 充分体现教、学、做的统一。 ( 2)建起了面向企业对口服务平台,社会服务取得突出成效 随着社会化服务的内容更加全面和深入,教师队伍的不断发展 与壮大,先后完成了南阳市事业单位电工高级工和技师、无线电工和 广播电视维修操作高级工和技师的培训和考核,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 训、退伍转业军人的就业培训、 企业定向培训和高技能人才的培训指 导等共计 425

26、人。同南阳市安全监察局合作完成维修电工上岗培训 453人。为南阳市石油二机厂等企业培训 21 人。特别是 2011 年后, 学校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 更新了教学实验设备, 完善了硬件和软件 建设,提高了教学社会化服务的范围和社会化服务的深度及广度。进 一步开展了教学和生产的科学研究,为南阳市的中小型企业和小微企 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服务, 先后开展了电子产品和工业自动化产品 的来料加工,电工产品的实验、 装备、调试、生产、检验等多项服务。 同时与企业合作安装的大功率LED光亮工程建设,使我们的社会化服 务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3)技能社会化服务是提高教师技能水平的最好途

27、径 教师的技能水平需要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发展不断进行提高,教 师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只有在现代化的社会 实践中才能得到升华。 幸好同时,对于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他们在企 业的发展中常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技术难题,例如设备的维修, 新产 品的开发,产品的检验和实验这一切都需要技术的支持和服务,一个 中小企业不可能有完善的实验设备和全面的技术保障体系。所以,教 学社会化服务是企业和学校的双赢。教师在企业的研发、生产、技术 攻关、产品安装、 调试、检验中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 力,同时也为企业解决了难题, 实现了技术、设备、信息资源的共享。 (4) 教学社会化服务促进了教学赢

28、得了市场 在教学社会化服务的过程中,我们积极同企业和社会团体联系, 带领学生用优质的服务去赢得市场,把一部分教学课题放在企业的生 产中,使学生在校就能体会和感受企业的文化和技术,同时提高了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锻炼了学生的吃苦性,丰富了 学生的生活。服务与教学统一的结合,也使我们赢得了企业的信任, 能够把产品送来让我们加工, 保证了我们的教学时刻都能跟随着市场, 跟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 由于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新的产品、新的器 件、新的工艺、新的技术不断更新。有时间教科书的重要内容,却已 经被市场所淘汰,所以,市场是最好的老师,企业是产品的领跑者。 也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助推器。 6

29、、不足点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 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为今后的发展奠定 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专业建设与发展中仍 存在的许多问题: (1)人才培养模式方面: 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 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学科 本位色彩依然存在,校内缺乏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情境体现不够, 校外顶岗实习有待加强, 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还需进一步探讨,配套的 教学资源需进一步扩充。 (2)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目前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满足“工学交替” 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发 展的需要 , 中青年教师学历结构虽已达到要求,但距离“校企深度、 教学模式全面改革” 的需要还有差距, “双师型”教师素质还有待进 一步加强,“兼职教师职业教育能力的培训跟进不够,职教理念及教 学方法有待提高。 (3)校企合作方面 社会服务能力亟待加强, 尤其要建立一支综合素质优良、专兼结 合的社会服务团队,更好服务社会,发挥中职院校引领、辐射、带动 作用力度不够。 针对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专业建设下一步还要继续加大校企合作 力度,与知名公司合作,提升教师的水平,建立更多稳定的校外实训 基地,进一步对加强核心课程的建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