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最终版重点讲义资料.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433582 上传时间:2020-05-09 格式:PDF 页数:108 大小:30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最终版重点讲义资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最终版重点讲义资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最终版重点讲义资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最终版重点讲义资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最终版重点讲义资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最终版重点讲义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最终版重点讲义资料.pdf(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外国文学史复习要点 (红色字是 ppt 上的题,下划线是题的答案。紫色字是老师说的复习要点) 1.2 荷马史诗 一、成书过程及荷马问题 在西方文学史上,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现存最早的精品。 公元前 12 世纪末,在希腊半岛南部地区的阿凯亚人和小亚细亚西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 发生了依次为时十年的战争,最后希腊人毁灭了特洛伊城。战争结束后,在小亚细亚一带便 流传着许多歌颂这次战争中的氏族部落首领的英雄事迹的短歌。在传诵过程中,英雄传说又 同神话故事交织在一起,由民间歌人口头传授,代代相传,每逢盛宴和节日在氏族贵族的官 邸中咏唱。 大约公元前九、八世纪时,一位盲诗人荷马以短歌为基础,予以加工整理

2、,最后形成了 具有完整情节和统一风格的两部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 公元前 3 至 2 世纪间经亚历山大城的几位学者校订后,史诗有了最后定本,流传至今。 对于荷马史诗的作者,许多世纪以来一直存在着争论。希腊历史上究竟有没有荷马存在,以 及伊利亚特与奥德赛是否出自同一作者之手,都无法明确的证明。但是一般认为, 这两部史诗的作者是西方文艺史上第一位有作品传世的天才、饮誉全球的希腊诗人荷马。伊 利亚特完成于公元前八世纪中叶, 奥德赛大约还晚了半个世纪。荷马生在公元前九 八世纪之间,是小亚细亚一带的一位具有高度艺术才能的民间歌人。奥德赛第八卷中描写 的游唱诗人谛摩多科就是这样一位歌人的形象。 荷马史诗

3、的历史背景是旷时十年、规模宏伟、给交战双方造成重大创伤的特洛伊战争。像许 多重大事件一样,这场战争,用它的血和火,给文学和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英雄们 的业绩触发了诗人的灵感,给他们安上了想像的翅膀,使他们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找到一片文 学的沃土,在史实和传闻之上架起五光十色的桥梁,用才华的犁头,耕耘在刀枪碰响的田野, 指点战争的风云,催发诗的芳草,歌的香花。 二、特洛伊战争 起因 阿基琉斯的父母举行盛大婚礼时,邀请了所有的神,单把争吵女神厄里斯遗漏了。厄里 斯来到席间扔下一个“不和的金苹果” ,上面写着“给最美的女人”。 赫拉,雅典娜和阿佛洛狄特三位女神果然争夺起来,宙斯要他们找特洛伊王子帕

4、里斯评 判。 三位女神找到帕里斯,都许诺给他好处。阿佛洛狄特许他以最美貌的妻子,帕里斯就把 金苹果判给了她。 后来女神就帮助他去斯巴达拐走了国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美丽的海伦, 并抢走了大批财物。于是希腊各部落公推迈锡尼王阿伽门农为联军统帅,攻打特洛伊。 结局 战争进行了十年,众神各助一方。最后希腊联军将领,伊塔克岛之王奥德赛设木马计功 下了特洛伊城。 战后 希腊人各携财宝,奴隶还乡,有的一帆风顺回到家园,有的长年在海外漂泊。 众神表 : 宙斯众神之王 赫拉天后,掌管婚姻和生育 雅典娜智慧女神,女战神 阿波罗太阳神,同时主管光明,青春,医药,畜牧,音乐和诗歌等,并代表主神宣诏神 旨 阿瑞斯战神 厄

5、里斯不和女神,阿瑞斯之妻。 阿佛洛狄特爱与美的女神 赫淮斯托斯冶炼铸造之神 波塞冬海神 哈得斯冥王 对阵表 : 阿凯亚人VS 特洛伊人 阿伽门农(主帅)赫克托耳 阿基琉斯(主将)帕里斯 奥德赛(军师)普里阿摩斯(国王) 三、史诗内容 (一) 伊利昂纪( 伊利亚特) 24 卷,写特洛伊战争最后一年中51 天发生的事。 史诗一开始就点出, “阿基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 。阿伽门农和阿凯亚部落中最勇猛的首 领阿基琉斯争夺一名女俘,阿基琉斯受辱后,愤而退出战场。希腊军方面连连失利,一直退 到海岸边,也抵挡不住特洛伊主将赫克托耳的猛烈攻势,情况万分紧急。阿伽门农请求和 解,遭到拒绝。阿基琉斯的朋友帕特罗

6、克洛斯借了他的盔甲,杀上战场,挡住了特洛伊人 的进攻。但赫克托耳把他杀死,并夺走了他的盔甲。阿基琉斯悔恨自己的过失,愤而重新参 战,为亡友复仇。终于杀死了赫克托耳,并把他的尸体拖在马后奔驰。赫克托耳的父亲伊 里昂的老王普里阿摩斯前来赎回儿子的尸首,全诗在为赫克托耳举行的盛大葬礼中结束。 特洛伊木马 战争持续了十年,特洛伊城久攻不下。天神献策只宜智取。在雅典娜女神的指导下,巧 匠埃佩欧斯造了一个豪华巨大的空心木马,弃于城外。希腊人佯装败退,乘船撤退,藏匿于 附近的提涅多斯岛。打入特洛伊内部的希腊间谍西农,谎称木马是祀献雅典娜女神的供物, 有了它就能使特洛伊城坚不可摧。特洛伊国能预卜吉凶的公主卡桑

7、德拉和祭师拉奥孔提出警 告,力主毁掉木马。众人抵挡不住不木马的诱惑,还是把它当做战利品拉进了城内。半夜, 正当特洛伊人欢歌畅饮庆祝“胜利”之时,佯退的希腊军队悄悄返回城下。藏在木马中的勇士 们跳将出来,偷偷打开城门。希腊军队一涌而入,全城陷于血泊和烈焰之中。特洛伊国王及 王子身亡,男子被杀绝,妇女全部被掠走沦为奴隶。特洛伊从此沦为废墟,而“特洛伊木马之 计”则从此成了一切从敌人内部搞垮对方的智谋的代称。 (二) 奥德修纪( 奥德赛) 描写木马计的设计者奥德赛在特洛伊战后,海上十年历险和他归家后夫妻团聚的故事。 奥德赛在海上漂流期间 ,许多贵族都向奥德赛的妻子佩涅洛佩求婚,企图夺取王位和财产。

8、奥德 赛最后来到菲埃克斯人的国土,向国王重述了九年间海上惊心动魄的历险。 他用计战胜了独目巨人波吕菲摩斯,把人变成猪的神女客尔科,以歌声迷人的人首鸟身的 女妖塞壬和海中巨怪卡律布狄斯和斯库拉;他还游历了冥土 ,看见了特洛伊战争中阵亡的鬼魂; 同伴们都已死去 ,他独自一人为仙女卡吕浦索挽留下七年;最后仙女服从了宙斯的意旨,放奥德 赛返乡。国王和长老们都为他的故事所感动, 送了他许多礼物 ,并派快船送他回乡。 回国后 , 他 乔装乞丐和儿子共谋除奸之计, 把求婚者全都杀死。史诗在夫妻团圆的喜剧气氛中结束。 四、人物形象 (一)阿基琉斯 伊利亚特的主角不言可喻即是阿基琉斯,虽然作者将他描写成希腊最伟

9、大的英雄。 然而他却仍然拥有少年的多愁善感和激烈感情的二种特性。他对于自己的挚友巴特隆克洛斯 怀有很深厚的友情。但是另一方面,当他看到忍受着侮辱与恐惧而前来自己阵营讨回儿子遗 骸的特洛亚城国王布伊奈洛斯时,却又有如见到自己老迈父亲般,怜悯之心便油然而生。由 这点看来,阿基琉斯仍不失为一秉性纯朴之青年。 (二)赫克多尔 在这首叙事诗中,重要性并不逊于阿基琉斯的特洛亚城勇将赫克多尔,是一智勇兼备, 感情丰富且极具理想与抱负之青年,他甚至对自己最憎恶之人赫雷尼也深表同情;他这种为 人丈夫、父亲的温蔼个性,在本诗第六段,亦即是描写他和妻子安德洛梅凯及独生子亚斯度 拉克斯分离时的情景,能带给读者很深的感

10、受,这也是该段一直深受人们传诵赞扬的原因。 五、思想意义 (一)进步性 贯穿这两部史诗的共同思想是热爱现实,肯定人的奋斗精神,强调对人生采取积极的态 度。 (二)局限性 (1)史诗形成的时代还是人类童年时代,当时的人类还无法正确理解客观事物的法则, 因而把人的行为及其成败归结为神的意志。 在伊利亚特中,战争的进程和胜负都是由于参战双方的诸神的干涉;在奥德赛中, 奥德赛及其同伴的种种灾难,也是由于触怒了海神。 (2)史诗带有明显的贵族阶级观点。 伊利亚特卷2 中,普通士兵忒耳西斯忒斯在全军大会上发言,谴责军事贵族上层挑起这 场大战只是为了自己掠夺战利品,反映了氏族平民的厌战情绪,可是史诗作者却极

11、力丑化他 的形象。在奥德赛中,作者把奥德赛这样的早期奴隶主作为正面的英雄加以赞扬,肯定 了他回家后夺回家产的斗争;诗中还歌颂牧猪奴欧迈俄斯这样忠心的奴隶,赞赏奥德赛残酷 处置那些与青年求婚者同谋的女奴隶的行动。从这里,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史诗作者的倾 向。 六、艺术特色 (一)史诗结构巧妙,布局完整。两部史诗都是一个人物,一个中心,不枝不蔓。 奥德赛是描述希腊各将领,攻陷特洛伊城后凯旋回国途中,所遭受的各种苦难。其 中以奥德赛的命运最为险恶。他在回国前,流浪各地达十年之久这部书的高潮是在他即将结 束流浪而还在卡隆谱布索岛屿时开始。 奥德赛以平行方式发展情节。一方面叙述因奥德赛 流落他国,而使留

12、在祖国的妻儿常常遭受一些恶劣求婚者的骚扰的情形。一方面叙述奥德赛 回到祖国伊达卡的经过。这两道平行线叙述至最后便合而为一,在奥德赛父子合力歼灭恶人 中结束。这首诗的第二段至第四段的内容,主要是以德雷马克西为主角,叙述他寻父的过程; 第九段至第十二段则是叙述奥德赛在巴埃克斯人群居德岛上所发生的各种冒险事迹。 (二)两部史诗塑造了众多英雄人物。他们既有氏族英雄的共性,又有初步的个性特征。但 是一般来说人物性格比较单一,缺少变化发展。 (三)作者塑造人物时采用多种描写方法。多用动作和语言写人物性格,很少心里描写。 (四)史诗用自然质朴的口语写成。诗中比喻丰富多彩,贴切生动,新鲜而又奇特。在描述 人物

13、和故事时,使用了约八百个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中选取来的比喻,构成“荷马式的比喻”。 (五)史诗中常用重复的手法,重复同样的句段,同样的形容词等。这是适应古代民间歌人 口头复诵条件的一种传统手法,同时还能加强诗歌的感染力。 七、历史地位 自古以来,荷马和他的史诗享有很高的声誉。根据传说,斯巴达在公元前九世纪就有朗 诵史诗的活动,公元前七到前六世纪的雅典,吟诵史诗是节日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 荷马史诗有大量手稿在希腊各地传抄。公元前六世纪中叶,庇西特拉图当政时期,雅典成立 了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编辑和整理史诗。到公元前五世纪,古代希腊人利用陶器上的装饰画 来描绘史诗的片断情节,乃是一种习以为常的

14、现象。这些陶器上的绘画内容简洁,形象生动, 线条清晰,这证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故事已经为广大劳动人民所熟知。 荷马史诗的传播十分广泛,它对以后文艺创作的影响尤为深远。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 亚理士多德 (前 384 一前 322)说过,荷马是值得称赞的,理由很多,特别因为在史诗诗人中 唯有他知道一个史诗诗人应当怎样写作。亚理士多德对荷马史诗创作的高度评价,主要有这 几个方面:结构的完整性,史诗作到了环绕着一个整体的行动,有头、有身、有尾,这样它 才能象一个完整的活东西,给我们一种它特别能给的快感;情节的戏剧性,表现在合理的布 局和性格的描写上,亚理士多德认为,荷马最先勾画出喜剧的形式;思想的严肃

15、性,即人物 对话表现道德品质,表现修辞才能。在亚理士多德看来,两部史诗的言词与思想都达到了登 峰造极的地步。正是在这些方面,荷马史诗给希腊古典文学艺术,特别是悲剧以巨大影响, 通过希腊戏剧又在古罗马文学中得到继承和发展。 公元前一世纪的古罗马作家贺拉斯在讲到史诗的体裁时说:帝王将相的业绩、悲惨的战 争,应该用什么诗格来写, 荷马早巳作了示范。 罗马诗人维吉尔 (前 70前 19 年)写的史诗 伊尼依德 12 卷,是直接摹仿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部作品成了欧洲文人史诗的 代表作。迄于近代,荷马史诗在人物对话、结构形式和语言风格各方面,也常为欧洲作家所 仿效,十八世纪,有所谓“英雄史诗摹拟体” ,即

16、指采用史诗格式写作的讽刺诗。 总之,荷马史诗的艺术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历来公认的。 “荷马教育了希腊”柏拉图 “荷马史诗仍然能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马克思 1.3 希腊戏剧(Hellenic Drama) 悲剧(山羊之歌)的前身:酒神颂歌tragedy-tragos 山羊 喜剧(狂欢之歌)的前身:祭神歌舞+滑稽戏comedy- 源自希腊语k?m “仁爱比公正更光荣伟大”。对自由、平等、幸福的追求。 对理性的肯定:“有智慧就不会做错事”。 堂吉诃德痴迷骑士小说,立志“冒大险,成大业,立奇功” 。把风车当成巨人 ;把穷客店看成 豪华城堡;把理发师的铜

17、盆当成魔法师的头盔;把羊群当作军队;把苦役犯当成受害的骑 士他怀着善良的动机冲杀过去,去常常事与愿违。他“挨够了打,走进背运,他遍尝道途 艰辛”却一而再,再而三离家出游。说他是行动上的“疯子” ,他亦当之无愧。 唐吉诃德是个涂抹着喜剧油彩的悲剧主人公,一方面,他向往自由,具有高尚的人文主 义精神,一方面,他是个天才的幻想家,在自己的白日梦中,不断幻想着用过时的骑士精神 来改造现实,因而屡屡上演闹剧,引爆了无数让人捧腹的笑料。 正如诗人海涅所说的那样: “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在叙事、戏剧、抒情这三类创作 中分别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俄国著名批评家别林斯基亦精辟地指出: “在欧洲一切著名文学

18、 作品中,把严肃和滑稽,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庸俗与伟大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 样的范例仅见于唐吉诃德 。 ” 拜伦: “堂吉诃德是一个令人伤感的故事,它越是令人发笑,则越使人感到难过。这位 英雄是主持正义的,制伏坏人是他的惟一宗旨。正是那些美德使他发了疯。” 别林斯基:“在欧洲所有一切著名文学作品中,把严肃和滑稽,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 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 塞万提斯用夸张而色彩斑斓的幻想,生动而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极富情趣与荒诞色彩的 各种人物,留给了我们一部喜闻乐见的佳作。每当看到唐吉诃德举起长矛冲向风车的那经典 的一幕,虽然明知

19、结局是什么,我们仍然会被他脸上那一片梦想的纯洁光辉所吸引,从而不 忍叫醒这个身处梦中的无畏骑士,让他的美梦得以继续。在不知道自己的悲哀的情况下,唐 吉诃德至少是幸福的,谁说不是呢?而这本书,在某种意义上,亦可说是一首自由的颂歌。 桑丘: 讲求实际的典型西班牙农民 其一,眼光短浅狭隘自私。他当骑士侍从不是为了建立“丰功伟业”而是幻想有朝一日 当了总督,发了财,驼背老婆就可以坐上金光闪闪的马车。 其二,机智、善良、乐观,有要求改变现状的民主要求。桑丘和堂吉诃德既是主仆,又 是生死与共的朋友。堂吉诃德几次遇险都是因为桑求得机智而化险为夷。而堂吉诃德的品德 及其人文主义理想吸引着他,使他的思想性格悄悄

20、的发生着变化。他得当总督想发财的欲望 逐渐由变革现状的民主要求所代替。 (四)艺术成就 1、现实性 小说以堂吉诃德企图恢复骑士道来扫尽人间的不平的主观幻想与西班牙社会的丑恶现实 之间的矛盾作为情节的基础,巧妙地把堂吉诃德的荒诞离奇的游侠与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 的西班牙社会现实结合了起来,表现了作者对西班牙现实关系深刻的理解和概括。现实主义 的描写在小说中占统治地位。 2、讽刺性 作者常借用堂吉诃德的疯话和桑丘的傻话讽刺,鞭挞现实社会。 3、巧妙性 塞万提斯借用骑士小说这种体裁“借题发挥,放笔写去”,时而针砭时弊,时而描绘滑稽荒 诞的游侠行径 ;时而热情歌颂,时而冷嘲热讽,使这种体裁具有了丰富的

21、社会内容。 4、独特性 小说结构以主仆游侠历程为主线,穿插一些各自独立由于主题相联系的故事作为补充, 加深了主题的深度与广度。 5、民族性 堂吉诃德的语言具有民族性主要体现在西班牙谚语的广泛应用和歌谣的巧妙穿插上。 全书应用的谚语大约有二百五十条之多(有的重复用了两三次,有一些重复的很多)。被作者 天衣无缝织入作品的西班牙歌谣不但使这不不朽杰作增加了诗的气氛,而且也是他更容易为 人民所接受和了解。 堂吉诃德传入中国: 鲁迅先生在 1929 年曾计划出一部堂吉诃德译文,但未能如愿。直到 1978 年,杨 绛先生才由西班牙文翻译出版了堂吉诃德全集,该书才飘洋过海,与中国人民见面。 3.3 哈姆雷特

22、 何谓悲剧?哈姆雷特是一出怎样的悲剧? 一、创作地位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第3 幕第 2 场里借哈姆雷特之口说,演戏的目的是“给自然照一 面镜子” ,反映出“时代和社会”。 浪漫派诗人济慈说,“莎士比亚过的是寓言的一生:他的作品就是诠释”。 处在第一创作期和第二创作期之间的哈姆雷特在莎氏创作过程中是一个转折点。 第一,莎氏在哈姆雷特以前着重宣扬个性发展,之后则着重批评极端个人主义了。 第二,反对封建制度以外,批评资本主义关系在哈姆雷特以后占了重要地位。 第三,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之后的悲剧里人民性更深、悲剧性更强了。 二、基本内容 哈姆雷特创作于1601 年,是莎士比亚悲剧代表作,代表了莎士比亚戏

23、剧创作的最 高成就。主要写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王复仇的经过。 (一)剧中主要人物 克劳狄斯丹麦国王 哈姆雷特前王之子 ,今王之侄 霍拉旭哈姆雷特之友 波洛涅斯御前大臣 雷欧提斯波洛涅斯之子 乔特鲁德丹麦王后 ,哈姆雷特之母 奥菲利娅波洛涅斯之女 (二)情节线索 丧服登场古堡待父鬼魂托付破相装疯宫中作戏窥视奸王 后宫劝母误杀老臣海上逃生墓地葬礼宫中比武同归于尽 (三)主要情节 故事发生在十三世纪丹麦的京城艾尔西诺。丹麦国王在花园打盹时突然死去。他的弟弟 克劳迪斯接替王位,又娶王后为妻,前国王的儿子哈姆雷特对父亲的死因有所怀疑,忧郁过 度,终日愁容满面。他听从好友的劝告,半夜跟出现在城堡上的父亲幽

24、灵相会,终于得知父 王是克劳迪斯害死的。为了取得证据,他特地请来了一批戏子,在王宫里演出一出十分相似 的杀人剧,将父王当时被杀的经过表现出来。哈姆雷特一看叔叔的反应,便明白了真相。他 接受复仇的任务,开始装疯。大臣波洛涅斯有个女儿叫奥非莉娅,她仪表出众,清丽纯洁, 痴心地爱着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由于父仇未报,故意对奥菲莉娅十分冷淡。 狡猾的克劳迪斯也了解到哈姆雷特的真心实意,于是施展计谋。哈姆雷特指责母亲,发 现幕后有人偷听,误将波洛涅斯杀死。奥菲莉娅承受不了失去恋人和父亲的打击,精神崩溃, 失足落水而死。波洛涅斯的儿子闻讯从国外赶来,誓死要为父妹报仇。克劳迪斯叫他跟哈姆 雷特决斗,并且在剑头

25、敷以毒药。那天,皇宫大厅里刀光剑影,杀气腾腾。间歇时,克劳迪 斯叫哈姆雷特喝一杯已下了毒的酒,母亲一把夺过喝下,当着儿子的面死去。哈姆雷特义愤 填膺,挥剑击中对手,冷不防也被对手暗剑刺伤,顿时毒性发作。哈姆雷特拼足最后的力气 将十恶不赦的克劳迪斯刺死,为父报了仇,自己也倒下了。 三、人物形象 哈姆雷特的形象成为世界文学史中著名的艺术典型之一。 哈姆雷特性格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快乐的王子在威登堡大学时代 哈姆雷特是青年王子,属于社会统治阶层。他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充满了人文主义 理想。他热情、深沉、乐于思考,热爱父母、忠于友情、爱情,对生活有美好的幻想,坚信 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实现理想。 他

26、感觉世界是和谐的、 富丽的。 “大地”是“一副大好的框架”, “天空” 是“一顶极好的帐幕”, “一层镶嵌了金黄色火点子的房顶” ,人类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 。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雅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象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象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 的灵长! ” 奥菲利娅评述他,“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 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 。 克劳狄斯也说,“他是为糊涂的群众所喜爱的” , “一般民众对他都有很大的好感” 。 第二阶段,忧郁的王子得知父死母嫁、叔父弑君篡位

27、之后 哈姆雷特理想的父王忽然死去, 不出一个月理想的母后又嫁给丈夫的弟弟克罗狄斯。 重大的变故,使得哈姆雷特对爱情、友谊、理想都开始破灭,他开始怀疑“女人”,怀疑“人”, 怀疑社会、人生。这些造成了他的“忧郁” 。 残酷的现实让哈姆雷特觉得“大地这一副大好的框架”变成了“伸到茫茫大海里的一座荒凉 的山岬” , “天空这一顶极好的帐幕” , “这一层镶了金黄色火点子的房顶” , “也无非是一大堆结聚在 一起的乌烟瘴气” 。人,也只是一点泥土罢了。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第三幕第一景) 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 这两种行为,哪

28、一种更高贵? 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 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 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 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 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 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 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 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

29、不 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 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 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 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朱生豪 第三阶段,延宕的王子“戏中戏”前后 哈姆雷特找了一出和鬼魂所说的情景相似的戏剧,添加了一些台词让戏班子演出,以试 探克劳狄斯,罪行被证实。 “要知道本来啊简直是天神统治的这一片江山, 如今啊王位上坐的是什么人?一个大大的 孔雀。” “ The time is out of joint. O cu

30、rsed spite.That ever I was born to set it right ” 这句话是理解哈姆雷特全部行动的关键。克劳狄斯的罪行只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罪恶的 一种。哈姆雷特由报父仇而推想到重整乾坤,给自己提出了一个伟大的使命。这反映了其认 识能力、广阔胸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哈姆雷特要“ set it right ” , 完全是一种向“不可能”挑战的梦幻、一种任何个人也无法实现 的空想。他陷入了社会生存的根本矛盾,不要说行动上无途径,就连思想出路也是渺茫的。 第四阶段,行动的王子宫廷比剑前后 奸王密信要借英国之手杀害哈姆雷特,哈姆雷特的掉包计划和返回丹麦的旅程如此顺利,

31、以及掘墓人对待死亡的态度令王子加深了对上帝和天意的迷信。 There is special providence in the fall of a sparrow. 严酷的现实使得他必须将思路集中在克劳狄斯身上。 比剑中,奸王在旧的罪行上又加上新的罪行,激发王子采取果断的行动,自己也同归于 尽。他完成了为父报仇的任务,但没有也不可能完成重整乾坤的使命。 讨论: 1、你是如何看待哈姆雷特复仇行为上的延宕的? 2 如何理解“软弱啊,你的名字叫女人”这句台词?( Oh frailty, thy name is women!) ) 3 如何理解“ to be or not to be ”这句台词 ?

32、哈姆雷特形象的几种观点: 观点之一: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新人的典型形象,也是资产阶级文学史中的一个个人 奋斗的形象。 观点之二:复仇者的典型形象。 观点之三:失意的封建王子的形象。 观点之四:具有恋母情结的变态心理者形象。 观点之五:一个普通人、理性人的典型。 内因论: 1.认为哈的性格阻碍了他的复仇,即哈为“思考型的人”而不是“行动型的人”。 (理查生,柯 勒律治) 2.以莎评家别林斯基为代表,坚持哈复仇的不坚定是“性格分裂”造成的。 3.布莱德里等人则认为哈经受不住精神打击,变得麻木,甚至反感,再无心采取行动。 4.琼斯运用众所周知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发断定哈有“恋母情结” 。 外因论: 1

33、.普老曼等人认为:哈必须谨慎行事,因为他的叔父势力很大;哈必须“在上帝和世人面 前证明他的行为的正义性” ,即要证实国王的罪行才能行动。 2.歌德、多顿等人则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延宕问题,他们认为莎士比亚要描写:一件伟大 的事业担负在一个不能胜任的人的身上”哈姆雷特”在周围一片腐败的荒原中,他更倾向于理 解、仇视周围的事物,而不是去完成某种有限的实际事务。 哈姆雷特是通过忧郁的轻纱而显出的一个能动的丰富多彩的辉煌形象。他正像恩格斯所 说的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那样是多方面的人物。 这部悲剧通过哈姆雷特和克劳狄斯的斗争,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与丑恶现实之间的矛盾, 揭露和批判了封建势力的罪恶,歌颂了人文主义

34、理想在道义上的胜利。哈姆雷特悲剧反映出 反动势力的强大,其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时代的悲剧。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 主义者的典型。 歌德( 1795) 威廉迈斯特小说, “一个禀性优美、纯洁、高尚而最有道德的人物,却 没有作为英雄所必具的魄力,垮倒在他既不能担当而又不能抛弃的重负之下;一切责任在他 都是神圣的这太难了” 。 柯尔立奇( 1808 和 1812) 讲稿集, “哈姆雷特具备了一切可爱和优秀的禀性,只是缺 少了一项品质” , “我们看见一个伟大的差不多是了不起的智力活动,也看见了由此而来的同样 比重的对于实际行动的厌恶.” 四、艺术特色 (一)注意情节安排,莎剧常常包含几条平行

35、的或者交错的情节。( 哈姆雷特三条复仇线 索哈姆雷特的复仇,雷欧提斯的复仇、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的复仇) (二)突破古典戏剧清规戒律,把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结合在一起。( 哈第五幕第一景墓 园里,工甲 : 别再为此事棒击你的脑子了-笨驴是怎么打也走不快的。 ) (三)剧中人物众多,但各具性格特点,塑造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不同的典型形象。 (四)充分利用“独白”这一传统手法,来揭示主人公的内心活动,使得他的性格更加深刻和 丰富。 (如: “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 ”又如那段“生存还是毁灭”。 ) (五)语言丰富而富于形象性。 (第四幕第五景雷欧提斯率众攻进王宫,雷: 假如我身上任 何一滴血是冷静的话

36、, 那我真是个杂种 , 我的父亲是个乌龟 , 而我母亲贞节的额头上也被烙 上个娼妓之臭名。) 悲剧的定义: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探索了悲剧的艺术特征并奠定了悲剧的理论基础。他在诗 学中给悲剧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 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借引 起怜悯与恐惧是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 四因说: 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悲剧的材料为雕琢过来的语言;形式为人的行动; 媒介即动力为对行动的模仿,演员表演出来而非叙述出来;目的则为激发怜悯、恐惧之情, 同时将两种情感净

37、化 中西悲剧艺术比较: 中国古代戏剧理论中没有“悲剧”这个词,只有“苦情戏(怨谱、哀曲等) ”一说。 王国维在他 1904 年写的 红楼梦评论中,从美学的角度对中西悲剧的异同做了十 分精粹的论述。他认为我国古代悲剧的“团圆之趣”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并且认为这种悲剧 是我国所具有的民族特征,还分析了形成不同特征的原因。” 张厚载于“五四”前所发表的我的中国旧戏观 ,把我国的戏曲理论研究推向了具有现代 意义的历史范畴。 他从戏剧的时间和空间的不同处理上,找出了东方戏剧和西方戏剧两种不同戏剧体系的 根本区别。 他说“外国戏最讲究三种的联合( Three Unities ),就是做作的联合,地方的联合

38、,时间的 联合(Unity of action , Unity of place , Unity of time) 。中国跟印度的戏剧,都没有这种规律。 地方跟时间的联合,更是向来没有。 ” 鲁迅也尖锐地批判我国古代戏剧“大团圆”结局是“瞒和骗”的文学, 是封建专制思想和文化 意识的体现。 他在论睁了眼看的文章中说: “这是因为中国人底心理,是很喜欢团圆的,所以 凡是历史上不团圆的,在小说里往往给他团圆;没有报应的,给他报应,互相欺骗。” 朱光潜认为“悲剧这种戏剧形式和这个术语,都起源于希腊,这种文学体裁几乎世界其他 各大民族都没有, 无论中国人、 印度人、或者希伯莱人, 都没有产生过一部严格

39、意义的悲剧。 ” “中国文学在其他方面都灿烂丰富,唯独在悲剧这种形式上显得十分贫乏。事实上, 戏剧在中国几乎就是喜剧的同义词。中国的剧作家总是喜欢善得善报、恶得恶报的大团圆结 尾。随便翻开一个剧本,不管主要人物处于多么悲惨的境地,你尽可以放心,结尾一定 是皆大欢喜,有趣的只是他们这样转危为安。” 钱钟书在中国古典戏曲中的悲剧一文中也说:“悲剧自然是最高形式的戏剧艺术,但 恰恰在这方面,我国古代剧作家却无一成功。(中国戏)留下的只有个人的同情,而没 有上升到更高层次的悲剧体验。 ” 3.4 莎士比亚生平 一、莎士比亚创作历程 (一)早期( 1590 1600) :历史剧、喜剧时期 主要作品:喜剧

40、亨利四世 亨利五世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裘力斯 .凯撒 这是莎士比亚思想和艺术的形成时期。这时期的伊丽莎白政权尚属巩固,王室跟工商业 者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尚在发展,1588 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国势大振。这使作者对生 活充满乐观主义情绪,相信人文主义思想可以实现。这时期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 朗、乐观的风格。历史剧如理查三世 (1592) 、 亨利四世(1597)等,谴责封建暴君, 歌颂开明君主,表现了人文主义的反封建暴政和封建割据的开明政治理想。历史剧亨利四 世上、下篇为代表作品,其中福斯塔夫是莎氏笔下最出名的喜剧人物之一。 喜剧如仲夏夜之梦(1596

41、 ) , 第十二夜(1600) 、 皆大欢喜(16O0 )等,描写温 柔美丽、坚毅勇敢的妇女,冲破重重封建阻拦,终于获得爱情胜利,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歌颂 自由爱情和反封建禁欲束缚的社会人生主张。就连这时期写成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1595 )也同样具有不少明朗乐观的因素。 仲夏夜之梦是一部充满幻想和浪漫色彩的抒情喜剧,写的是一个雅典少女追求真正 爱情的故事。父亲要她嫁给一个贵族青年,而她另有所爱。最后在仙人的帮助下,她终于如 愿以偿。剧中神话的世界和现实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它成为莎士比亚最富于诗意和想象的 剧作之一。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喜剧中最富于社会讽刺意义的一部,其主要情节是威尼斯商 人

42、安东尼奥和犹太商人夏洛克之间的一场诉讼。前者重视友情,后者唯利是图。安东尼奥向 夏洛克借钱,立下借据,如果到期不还,夏洛克就要割掉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安东尼奥 因故无法如期还债,于是引起诉讼。法官提出,借据上没有允许取一滴血,因此在割肉时不 能流血。结果夏洛克未能得逞。剧本还穿插着几桩爱情情节,结局都很圆满。 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是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叙述一对青年恋人,由于双 方家族是世仇,无法结合,终于牺牲。该剧以两家的械斗开场,以主人公之死换来的两家和 好为结束,作者以此谴责了封建家族的内讧和封建的包办婚姻。 (二)中期( 1601 1607) :悲剧时期 主要作品:悲剧哈姆雷特

43、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雅典的泰门 喜剧一报还一报 这是莎士比亚思想与艺术成熟与深化的时期。这时英国农村的“圈地运动”正在加速进行, 王权和资产阶级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正在瓦解,社会矛盾深化重结, 政治经济形势日益恶化, 詹姆士一世继位后的挥霍无度和倒行逆施,更使人民痛苦加剧,反抗迭起。在这种情况下, 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越来越加剧,创作风格也从明快乐观变为阴郁悲愤, 其所写的悲剧也不是重在歌颂人文主义理想,而是重在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 哈姆雷特展现了一场进步势力与专治黑暗势力寡不敌众的惊心动魄斗争。奥赛罗 描写了一幕冲破封建束缚又陷入资本主义利己主义阴谋的青年男女的感人爱情

44、悲剧。李尔 王 描写刚愎自用的封建君王在真诚和伪善的事实教育下变为一个现实而具同情心的“人”的 过程。 麦克白则揭权势野心对人的毁灭性腐蚀毒害作用。 这时期所写的喜剧终成眷属 、 一报还一报等也同样具有悲剧色彩。 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 性格的悲剧( 1601)写的是丹麦王子复仇的故事,代表莎剧创作最高 成就。 奥赛罗 妒嫉的悲剧( 1604)叙述摩尔贵族奥赛罗听信谗言掐死妻子后自杀的故 事,是一部具有时代特色的爱情悲剧。 是写一个正直善良的人被一个无比奸诈的恶棍所骗、误杀了自己忠实纯洁的妻子的悲剧。 这是根据意大利短篇小说改编的一出理想破灭的悲剧。叙述摩尔人贵族奥瑟罗由于听信手下 旗官依阿古的

45、谗言,被嫉妒所压倒,掐死了无辜妻子苔丝狄蒙娜,随后自己也悔恨自杀。 通过依阿古的形象,莎士比亚对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中的极端利己主义者进行了 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与此同时,他在奥瑟罗和苔丝狄蒙娜身上寄托了人文主义的理想。 李尔王 轻信的悲剧( 1606)写一个昏君由于刚愎自用,遭受悲惨结局的故事, 是一部因出卖天良导致生灵涂炭的社会悲剧。 叙述古代不列颠王李尔年老,把国土分给三个女儿后,受到大女,二女虐待的悲惨故事。 李尔王从一个刚愎,昏庸的封建君主降为一个无家可归的普通人,他开始同情“可怜的衣 不蔽体的穷人” 。李尔王的转变显示了人文主义原则的胜利,寄托了作者对在位君主的希望。 麦克白 野

46、心的悲剧( 1606)是最阴沉可怕的一部悲剧,是一部因个人野心膨胀 而致祸国殃民的历史悲剧。 是莎士比亚写得最短的剧本之一。表面上,这是一个个人野心的悲剧,一个篡位者的悲 剧。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剧本探索人性的善转变为恶的过程。 麦克白是一个立过功的、有所作为的英雄,性格中有善良的一面,由于女巫和夫人的诱 惑,他想干一番大事业的雄心变成了野心。一旦野心实现,必然引起一连串新的犯罪,最后 导致灭亡。 凯旋归来遇见女巫杀害国王篡夺王位众叛亲离 课堂习题: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哈姆雷特 )展现了一场进步势力与专治黑暗势力寡不敌众的惊心 动魄斗争。 (奥赛罗 )描写了一幕冲破封建束缚又陷入资本主义利己主

47、义阴谋的青年男女的感人 爱情悲剧。 (李尔王 )描写刚愎自用的封建君王在真诚和伪善的事实教育下变为一个现实而具同 情心的“人”的过程。 (麦克白 )则揭示权势野心对人的毁灭性腐蚀毒害作用。 (三)后期( 1608 1612) :传奇剧时期 主要作品:传奇剧暴风雨 历史剧亨利八世 这时詹姆士一世王朝更加腐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的破灭, 乃退居故乡写浪漫主义传奇剧。其创作风格也随之表现为浪漫空幻。 辛白林 (1609)和冬 天的故事(1610)写失散后的团聚或遭诬陷后的昭雪、和解。暴风雨(1611)写米兰公 爵用魔法把谋权篡位的弟弟安东尼奥等所乘的船摄到荒岛,并宽恕了他,

48、 其弟也交还了王位。 一场类似哈姆雷特的政治风暴,在宽恕感化中变得风平浪静。 这一时期莎氏创作过程近尾声。前一期所充分展开的矛盾,在这个闭幕阶段,只是用巧 遇和幻想加以解决,使收场圆满。这些戏剧等于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从坟墓里飞出的一对幸 福的蝴蝶,体现了人民要求美满的希望和幻想。 暴风雨是这一时期代表作(米兰公爵与那 不勒斯王子的爱情)。 二、艺术特色 (一)莎士比亚作品是思想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比较先进的思想 人文主义思想。莎士比亚的戏剧用高超的艺术技巧,令人惊叹地表现了他自己的时代和时代 精神,表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理想。李尔在暴风雨中对当时社会罪恶的控诉(李尔王三幕二 场) 、哈姆莱特在生死问题上的独白( 哈姆莱特三幕一场) 、泰门对资本主义社会黄金罪恶 的谴责( 雅典人泰门四幕三场) ,这些著名诗章都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精彩表达,其揭露极 为深刻、其文笔极为生动、其感情极为深刻、其语言极为锋利,都是当时时代精神的高度艺 术化的反映。 (二)莎士比亚的戏剧,塑造了一系列概括性强、具有独特个性并且在矛盾中发展的典型人 物形象。他的许多著名悲剧人物,不论是思想深刻周密、忧郁沉思的哈姆莱特,刚正不阿、 单纯轻信的奥赛罗,含冤负屈、悲苦无告的李尔王,权势熏心、傲慢残酷的麦克白,心胸坦 荡、动机纯良的勃鲁特斯,或者是勇敢坚强、品质高尚的安东尼奥,都是埃斯库罗斯戏剧里 的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