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一:1.4《地球的结构》导学案(含答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438361 上传时间:2020-05-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6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必修一:1.4《地球的结构》导学案(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湘教版)必修一:1.4《地球的结构》导学案(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湘教版)必修一:1.4《地球的结构》导学案(含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湘教版)必修一:1.4《地球的结构》导学案(含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湘教版)必修一:1.4《地球的结构》导学案(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必修一:1.4《地球的结构》导学案(含答案).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地球的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其划分依据,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了解大 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外部圈层的组成及其特征。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 个主要圈层。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称为_面和 _面。 2 地壳: 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_以上的固体外壳。 地壳平均厚度约_ 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_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可达_千米。海 洋地壳平均厚度约为6 千米。 3地幔:地幔是地球内部介于_和 _之间的圈层。地幔上层物质具有 固态特征。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合在一起叫做_,平均厚度为100

2、110 千米。 _一般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4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即? _面所包围的球体。根据地震波传播速 度的不同,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的物质在高压和高温下呈? _态或 ? _状 态,一般认为地球内核呈? _态。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划分:通常把地壳表层以外的由大气、水体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划分为三个圈层: ? _圈、 ? _圈和生物圈,统称为地球的外部圈层。 2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近地面的大气密度? _。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 密度迅速下降。 3水圈:由液态水、? _水和气态水组成。按照它们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可分为 海洋水、 ? _水、 ? _水和生物水。

3、陆地水主要可分为 21 _水和 22 _水。 4生物圈:是广泛分布于地壳、 23_圈和24_圈中的生物世界。25_ 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探究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探究材料】 位于冰岛南部亚菲亚德拉冰盖的艾雅法拉火山,当地时间2010 年 4 月 14 日凌晨 1 时(北 京时间 9 时),火山开始喷发,喷发地点位于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以东125 公里,岩浆融化冰 盖引发洪水,附近约800 名居民紧急撤离。火山喷发释放出的大量气体、火山灰对航空运输、 气候和人体健康均产生长期影响。 1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地球的哪个圈层,它到达地表时穿越了地球的哪些内部圈层? 2为什么能用地震波划分

4、地球内部结构?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 的信息。 3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与轮船上的人的震动感觉一样吗?为什么? 4通过下图探究地壳和岩石圈的区别和联系。 5人类已经利用地震波来了解地球内部信息,为什么还要花巨资进行钻探?是否可以完 全脱离地震波? 【规律总结】 图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点 【考例探究1】读“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地震波E 是 _,F 是_;图中分界面A 是_;B 是_。 (2)在界面 AB 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_ _ ; 在界面 B 以下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_ _ 。 (3)图中圈层: C 是_,D 是_,H

5、 是_。 (4)物质状态: D 层_,H 层_。 探究点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探究材料】 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共同构成地球的圈层结构,有人提出:生物圈是自然地 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1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2 个B3 个C4 个D5 个 2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A生物圈B水圈C岩石圈D地壳 3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A瀑布B岩石C树木、花草D大气 4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

6、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规律总结】 地球外部圈层的基本特征 外部 圈层 概念组成其他相互关系 大 气 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 组成的包围地球 的复杂系统 气体和悬浮物, 主 要成分是氮和氧 地球自然 环境的重 要组成 部分 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 相互联系 水 圈 地球表层水体构 成的连续但不规 则的圈层 地表水、地下水、 大气水、生物 水等 处于不间断的循 环运动之中 生 物 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 其生存环境的总 称 生物及其生存环 境 占有大气圈的底 部、 水圈的全部和 岩石圈的上部 【考例探究2】读下图,回答问题。 (1)圈层的主体是() A河流B湖泊C冰川D海洋 (2)四圈层中

7、处于不断循环更新之中的是() ABCD (3)圈层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大气B水C土壤D生物 答案 课前准备区 莫霍古登堡莫霍面17 336070地壳地核岩石圈 软流层? 古登堡? 液? 熔融? 固? 大气? 水? 大? 固态? 陆地? 大 气 21 地表 22 地下 23 大气 24 水 25 生物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岩浆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它到达地表时,仅仅穿过了地壳。 2如图所示: 还可以从火山喷发出来的物质、钻探得到的岩芯、温泉等,来了解地球内部的信息。 3不一样。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行人首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晃动,因为陆 地上纵波、横波都能通过,且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

8、快,处于轮船上的人只能感到上下颠簸, 因为水只有纵波能通过。 4通过题图可以看出,岩石圈与地壳从厚度和范围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体分析如下 表: 厚度范围联系 地壳 平均 17 千米 地表至 莫霍面 岩石圈不仅包括地壳而且 还包括上地幔顶部(软流层 以上部分 ) 岩石圈 70 千米 100 千米 地表至 软流层 5.深入到地下直接对内部物质进行分析研究,得到的信息更真实可靠,目前还不能完全脱 离地震波。 考例探究1(1)横波纵波莫霍面古登堡面 (2)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突然增加纵波突然变慢,横波则完全消失 (3)地壳地幔地核 (4)液态固态 解析解本题时要注意把读图与教材相关知识结合。根据地

9、震波中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 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的特点,确定E 表示横波、 F 表示纵波。第(4)题,对 D 层物质状态的回 答也可通过B 界面处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变慢,横波完全消失,推测外核的物质接近液态或 熔融状态。答题时应注意物质状态与物质组成的区别。如H 层的物质状态为固态,不能回答 为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 探究点二 1C2.B3.C4.B 图中显示的有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瀑布属于水圈;生物圈属于最活跃的 圈层;图中各圈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考例探究2(1)D(2)B(3)D本题利用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简图,考查地球外部圈层的 各自特点。由图可知为岩石圈, 为水圈, 为生物圈, 为大气圈。这四大圈层中, 生物圈有生命存在,成为最活跃的圈层;水圈通过水循环可以更新再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