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443429 上传时间:2020-05-1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1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创新设计】2015-2016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 1 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4 分,共 60 分) 11853 年英国控制的报纸宣扬:“叛乱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 大 清王朝被推翻,我们的损失将很大。”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 文中“叛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反映了中外反动势力之间矛盾的缓和侵略者极 端仇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在镇压人民革命问题上,中外反动势力具有一致性 A B C D 答案C 解析据题干材料提供的时间“1853年”可知,文中的“叛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材料 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最后成功将对外国人不利,

2、清政府如灭亡对外国人的损失很大,这说明 在镇压人民革命问题上,中外反动势力具有一致性。因此,正确。1853 年,中外矛 盾不但没有缓和,而且继续加剧, 因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市场只是部分被打开,列强对此不 满,于 1856 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有专家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 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金田起义B 天朝田亩制度 C定都天京D 资政新篇 答案B 解析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实际就是满足农 民对土地的要求。太平天国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3、 3有民谣道:“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清方记载则 是:“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统,依旧让咸丰。”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这两段材料应是1856 年后流传开来的反映的是天京事变的历史事实前一首说明 了农民阶级的信仰发生了动摇后一首揭示了地主阶级对太平天国内乱的一种幸灾乐祸 的心态 A B C D 答案D 解析两则材料均出现于天京事变之后,只有两者的立场不同,都正确。 4以下图片资料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最能说明“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化进程中偏离轨道的插 曲”这一观点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玉玺”是封建专制制度的代表。 5“飘飖故国迭

4、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 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 大义当时如号角, 吹开晓雾现朝阳。 ”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D挺进大别山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都建金陵废帝王”等信息可知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君 主专制统治,在南京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6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采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取代清朝的国旗龙旗。 其主要意图是 ( ) A建立公民社会B反对封建迷信 C反对满族专制统治D实行分权制衡 答案C 解析五色旗体现了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实质是对满族专制统治的否定。故选C 项。 7“

5、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 可侵犯的地位, 侵犯了这种神圣 , 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 件是 ( ) A维新变法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答案B 解析由题干中信息“民主主义成为正统”可知是临时约法颁布后,故答案为B。 8“从前皇帝自称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 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 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 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人民对封建帝制的不同态度,辛亥革命前认为反对帝制的人 是疯子,辛亥革命后则认为坚持帝制的人是疯子,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可知选C项。 9 我国汉字博大精深, 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 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即“囯”; 而辛亥革命后 却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口中是个“民”字。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 确的是 ( )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 得民族独立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

7、;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临时约法 中得到体现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 在革命的首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政治民主进程。太平天国时期的写法“王”字在中间体现了统治者 以个人为中心, 说明其思想具有封建思想的局限性。辛亥革命中的写法,体现了以人民为中 心,说明民权运动取得一定成果。 10 1918 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自序中怀着无比痛苦的心情回顾以往的历史:“夫 去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国民愈不聊生矣!” 这说明当时的

8、中国( ) 清政府已被推翻,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已经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性质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辛亥革命没有取得彻底的胜利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AB CD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去满洲之专制”表明正确;“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表明 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彻 底改变,正确。 11 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 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段材料反映出这场运动爆发的原 因是 ( ) 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B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推

9、动 C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D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权益遭侵犯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揭示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与五四运动的爆发之间的关系。根据材料的 开头一句话“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可判断题干材料反映的 是 D项。 12. 政府印章是政治权力的一种象征,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浓缩了丰富的历史。右图印章 见证了一段难忘的岁月,这主要是指( ) A“国民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 B“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国共合作,筑就民族抗战坚固长城” D“和平民主,打倒美蒋反动派” 答案B 解析从印章内容可以看出是成立于1931 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与此相联系的是

10、土地革 命的内容。 13歌曲两只老虎的旋律起源于17 世纪的法国,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 其中较有名的有“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 分田地,分田地 , ”这两段歌词改编的时代背景分别是( ) A北伐战争、土地革命B土地革命、解放战争 C北伐战争、抗日战争D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答案A 解析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 根据地开展的土地革命的主要内容是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故选A项。 14塞外重镇张家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下面两幅图中,可以汲 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

11、 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B中共革命道路的变化 C中国革命对象的变化D中国军队性质的变化 答案C 解析两张图片分别反映的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场景,革命对象分别是日本帝国主 义和国民党。 15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这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答案A 解析B、C两项任务辛亥革命都没有完成,D项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只有 A项是二者的 共同点。 二、非选择题 ( 本大题共2 小题,每小题20 分,共 40 分) 16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

12、革命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 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的清政府, 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 从根本彻底的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 情势使然, 而不是什么“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因此,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 事件, 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 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 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 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 两个问题

13、的评价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 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日记 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 , 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 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 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 材料三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昌言,万国所同喻,前此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 八月以来, 义旗飚发, 诸友邦对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 而报纸及舆论, 尤每表其同情, 邻谊之笃, 良足深谢。 临时政府成立后, 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

14、文明国应享之权利。 孙中山1912 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故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 敌,务有以阻止国民革命目的之进行。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 自袁世凯以至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 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 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孙中山1924 年北上宣言 (1) 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据此指出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6 分) (2) 归纳材料二的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你认为在研究 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8 分) (3) 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对西方

15、列强认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孙中山认识发 生变化的因素。(6 分) 答案(1) 角度:政治意义( 或民主政治 ) 。 功绩: 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2) 不同看法:第一段材料反映出民国初期共和观念风行,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城市里的 知识分子中; 第二段材料反映出辛亥革命并未带来什么变化,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偏远县 城的普通民众中。 理解: 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其影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中是不一样的,民主共和观念 深入人心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 注意:全方位分析材料,不能以偏概全。 (3) 变化:孙中山

16、在大总统宣言书中称帝国主义为“友邦”,对其抱有幻想;在北上 宣言 中孙中山认识到“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主张推倒帝国主义 在中国的统治。 因素: 吸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再受挫的教训;目睹帝国主义勾结军阀与国民革命为敌;得 到中共和苏联的帮助;自身不懈追求真理、坚持革命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解析第(1) 问的角度需依据材料判断;其功绩需结合材料的角度迁移辛亥革命的功绩作答。 第(2) 问的看法需要从材料中分别指出,结合当时社会环境进行理解;其研究的角度要从看 待历史的正确方法方面说明。第(3) 问,第一小问,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孙中山对列强的态度; 第二小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

17、因素。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应运而生 90 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一批先进的青年 知识分子, 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 途和希望, 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 动的结合, 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 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在五四运动开启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 运而生。 李长春同志在纪念五四运动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继承与超越 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年来的发展,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

18、扬弃和超越。中国共产党人“都是 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革命精神,继承 了孙中山等志士仁人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同时,在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政治纲领、依 靠力量、阶段目标等方面,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和资产阶级自身弊端。 辛亥革命100 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周年的历史昭示 材料三走什么路 中国近代史上, 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辛亥革命“走 西方的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 过程。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条件。(4 分) (

19、2) 依据材料二,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的“继承”?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在 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政治纲领、依靠力量、阶段目标等方面,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 限”? (8 分) (3) 材料三中,中国共产党“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分别指的是什么?各自结果 如何? (6 分) (4) 依据材料三回答,你对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何认识?(2 分) 答案(1) 国际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国内条件:五四运动促进 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2) 继承: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继承了孙中

20、山等志士仁人 的革命遗志和正确策略。超越: 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斗争 理论指导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 政治纲领 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没有废除封 建土地所有制 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 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依靠力量资产阶级革命派依靠人民群众 阶段目标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资产 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俄国人的路”指以城市为中心,在大城市进行武装起义,推 翻反动政府,夺取全国的胜利。结果:失败。“走自己的路”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 权,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结果:推

21、翻了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 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不管走什么路,既要借鉴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又要立足于中国 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析第(1) 问,注意提取材料有效信息“五四运动”“十月革命”“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 国工人运动的结合”。第(2) 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不难作答;第二小问可结合所学知识, 从材料所说的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第(3) 问,所谓“走俄国人的路”是指向苏俄( 联) 学 习,“走自己的路”是指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注意时间段, 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4) 问,根据“走俄国人的路”指要学习外国经验; “走自己的路”则体现了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