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平度三校2014年高二上学分认定(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450304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平度三校2014年高二上学分认定(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青岛平度三校2014年高二上学分认定(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省青岛平度三校2014年高二上学分认定(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省青岛平度三校2014年高二上学分认定(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省青岛平度三校2014年高二上学分认定(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平度三校2014年高二上学分认定(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平度三校2014年高二上学分认定(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模块学业水平检测试题 高二思想政治 本试卷包括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把第I 卷选择题答案 涂在答题卡对应处,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答在答题纸规定的区域内。本卷满分100 分,考 试时间 90 分钟。 第卷(选择题,共 48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4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48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面对明月, 古人多有思问。 屈原在 天问 中发出“夜光何德, 死则又育” 之问, 李白把 酒问月“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这些月光下的天人哲思说明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源于人

2、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C.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D.哲学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 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 式。 ”这就是说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指导 C.具体科学知识是哲学知识的重要组成 D.自然科学与唯物主义是统一的 3.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4. 王夫之认为, “气者,理之依也” , “阴阳二

3、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王夫之的观点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没有科学依据,是一种可贵的猜测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 A. B. C. D. 5. 朱熹说:“理生万物” , “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孟子说:“尽其心者, 知其性也。知其性者,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朱孟二人的观点 都把人的主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都否定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分别是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体现着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对立 A. B. C. D. 6. 无论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这里说的“物质” A.是指宇宙间存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4、 B.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C.概括了客观存在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D.运动是其固有的唯一特性 7. 康德在其撰写的宇宙发展史概论中指出,给我物质,我就能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这 一观点 A.否认了意识现象的存在,陷入了“一元论”的泥潭 B.承认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 C.认为意识能够创造物质,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了自然界的物质性,把宇宙看作意识的产物 8. 明代诗人钱宰拟古诗中云:“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 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这些诗句蕴含的哲理是 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事物在运动变化中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事物是相

5、对运动与绝对静止的统一事物发展是新旧事物的相互替代融合 A. B. C. D. 9. 近年来,山东省多地结合各地农业生产实际,引进国外优良蓝莓品种,使之“本土化”, 突破了“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打造出了各地各具特色的生态农业品牌。这说明 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发展特色农业必须立足当地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可以认识事物本质 事物发展的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要敢于打破固有规律 A. B. C. D. 10. 为促进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2014 年 9 月,山东省出台33 条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新规,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山东

6、省出台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新规体现了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A. B. C. D. 11. 贾岛的 “鸟宿池边树,曾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诗人把“ 鸟宿 “ 和“僧敲 “这对立 的一动一静放到一起 A. 完全是诗人无根据的想象 B.是诗人对事物的加工制作 C. 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照搬 D.完全是为了写诗的需要 12. 国庆 65 周年, 天安门广场中心的巨型花篮格外引人注目。巨型花篮的布置,往年是靠人 工测量、插花工艺技师的经验和感觉定位,今年采用了3D扫描定位技术,使每一朵花都有 坐标,克服了难题,插花艺术作品

7、借助科技手段完美呈现。3D扫描定位技术在今年国庆花 篮布置中的使用说明 A. 实践活动的过程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 B. 科技改变世界,科学理论能够创造新物质形态 C. 人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 D. 在不同时期,实践活动的水平和手段各不相同 13.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备受人们的关注与争议:反对者认为它们是趴在银行身上 的“吸血鬼” 、 “金融寄生虫” ,威胁国家的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支持者认为它们是金融产 品的创新行为,为余额资金财富化注入新的活力,是大众的理财神器。这说明 A. 人们由于立场、观点等不同,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B. 认识具有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

8、无止境的过程 C. 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人们对同一事物不可能形成相同的认识 D.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都是相对于特定的环境而言的 14. 贴近群众生活的科普节目原来如此,创新科学实验的“实证”表现手段,针对生活中 人们熟视无睹或似是而非的科学疑点和困惑,以问题提出、 答案求证为线索,结合志愿者的 参与体验,最终给出科学、正确的解答。这个节目用实例、事实告诉我们 A.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人的认识都与客观对象相符合 C.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唯一标准 D.真理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15. 从“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到“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再到“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我们 对市场经济的

9、认识不断发展深化。这说明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 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穷尽对事物的认识 人们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的过程 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A. B. C. D. 16. 在经济新常态下,针对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央行近期实施相关的定向政策措施, 用调结构的方式适度预调微调。中国货币政策开始进入一个转变调控方式的新时期。这说明 货币政策的实施要与经济形势相符合 国家宏观调控进入不断调整的新时期 在经济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具有随机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A. B. C. D. 17. 我国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产能过剩、公私部门

10、高负债率等,显著抬高了市场风险溢价, 导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居高不下;而高融资成本又严重制约了实体经济发展。这表明 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是主观的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事物与周围一切事物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 A. B. C. D. 18. 农民秋天采摘柿子,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给喜鹊作食物,这样,喜鹊会在果树 上筑巢过冬,第二年春天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柿子的丰收。这个事例告诉我们 一切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有条件的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人们可以认识规律和改变规律为自己服务

11、要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促进事物的发展 A B C. D 19. 从模拟到数字,从2G到 3G到 4G ,手机不断更新换代,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消费。 这说明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 C.事物发展由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重复过程 D.事物发展是一个不断否定旧事物的过程 20. 由于配套服务设施及购置税等方面因素制约,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量一直不高。2014 年 7 月 9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支持新能源汽车这一战略性新兴 产业发展。这表明 A.国家的支持是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 B.对新事物要要热情支持和悉心保

12、护,促使其成长壮大 C.新事物的成长总会受到旧事物的阻挠 D.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缺陷 21. 菜根谭说:“有妍必有丑为之对,我不夸妍,谁能丑我?有洁必有污为之仇,我不好 洁,谁能污我?”下列诗句中蕴含的哲理与之一致的是 A.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B.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C.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2. 毛泽东的诗词蕴含深刻的哲理性。下列诗词与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天若有 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哲学意蕴相一致的是 A.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水调歌头游泳) B.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

13、娥娄山关) C.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D.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 23. 在有序推进行政审批“放”的同时,要加强后续监管, “放”和“管”是两个轮子,只有 两个轮子都做圆了,“车”才能跑起来。这表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 坚持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统筹协调各个要素的作用 A B C D 24. 2014年 9 月 3 日,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决定在上海和浙江两地进行试点先行。高考改革在沪浙两地试点先行符合的哲理是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矛盾普

14、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A. B. C. D. 第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二、第卷共4 道题,所有题目的答案须用黑色签字笔答在试卷答题纸规定的区域内。 25. (9 分) 当前,我国改革步入深水区与关键期,既要抓住战略机遇,不失时机深化改 革;又要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不能急于求成。 说明材料中对改革的要求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什么原理,并简要阐释这一原理的 基本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9 分) 26. (22 分)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现行环保法正式施行于1989年。 20 多年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

15、大经济体,与 之伴随的是日益严峻的环境状况,环保法某些的规定,也被认为过于粗疏,理念落后, 操作 性不强,执法疲软,环保法修订的呼声愈来愈高。 在各方面的群力推动下,环保法修正案历经四审,于 2014年 4 月 24 日召开的十二届全 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上审议通过。该法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增加了政府、 企业各方面 责任和处罚力度,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 (1)根据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的知识,说明我国环保法修订的必要性。( 10 分) (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环保法的修订是如何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12 分) 27. (9 分) 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是我国区域发展的新布

16、局。2014年 9 月 25 日,国务 院发布 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长江经济带各地结合国务院 意见和各自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选准发展突破口,发挥特色优势,找准战略地位,积 极融于长江经济带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观点分析说明经济带内各地区如何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9 分) 28. (12 分)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 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 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更好维护和运用 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 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 行为,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

17、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 领和规范作用。 结合材料,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阐明我国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的哲学依据。 (12 分) 学业水平检测 高二思想政治参考答案 第卷(选择题,共 48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 案 B A C C A C B A C B B D 题 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 案 A C D D B C B B C C C A 第卷 (非选择题,共52 分) 25. (9 分) 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1 分) 基本内容:事物发展从量

18、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 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4 分) 方法论要求: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实现事物的飞跃。 (4 分) 26. (22 分) (1) (10 分) 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着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3 分)我国经 济发展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迫切要求环保法的修订。(2 分) 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 分) 人们在经济发展中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深化对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推进了环保法的修订。(2 分) (2) (12 分) 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19、。(2 分)环保法的修订,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 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2 分)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 分)积极推动环保法修订,加大环保责任和处罚力度,增强 社会环保意识。 (2 分)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2 分)积极推进环保法修订,促进经济 与环境协调发展。 (2 分) 27. (9 分) 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2 分)把国家政策与各地实际结合起来。(1 分)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 分)从各地实际出发,发挥各地特色优势。(1 分) 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2 分)选准发展突破口。(1 分) 28. (12 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4 分)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利于更好发挥 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4 分)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适应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的需要。 (4 分) (说明:若答出“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且分析合理,可 得要点得分; 若答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且分析合理,可得要点 得分。但各点不重复得分,总分不超过12 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