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方差公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450477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2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方差公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平方差公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平方差公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平方差公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平方差公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方差公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方差公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 教 版 义 务 教 育课 程 标 准 实 验 教科 书 八 年 级 上 册 乘法公式 15.2.1平方差公式 执教人:赣县石芫中学黄新杰 2012 年 12 月 2 乘法公式(第 1 课时) 15. 2. 1 平方差公式 教学任务分析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学会推导平方差公式. 2.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相关的运算. 数学思考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体验知识的产生与发展,感觉利用归纳、 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2.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解决问题 通过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法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2、,同时 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 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 1.在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和理解他人 的见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2. 在公式的学习及运用中积累解题的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数 学的积极性 . 重 点 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 点 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内容和目的 活动一:创设情境,快乐起航 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为说明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做好铺垫. 活动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通过多项式的乘法法则践

3、行猜想,让感知得到理 性的检验,初步感知平方差公式的特征. 活动三:剖析公式,提示本质 引导学生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是学生理解公式, 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活动四:数形结合,几何说理 通过“自制拼图板”验证平方差公式,从数形结 合的角度加深对公式理解. 活动五:巩固运用,内化新知 通过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由易到难的运用,能灵活 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六:回味无穷,反思提升 在回顾知识中,借助作业和阅读材料来拓展学生 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 3 问题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快乐起航 从前,有一个狡猾的庄园主,把一块边长为a 米的正 方形土地租给张老汉种植

4、.第二年,他对张老汉说:“我把 这块地的一边减少5 米,相邻的另一边增加5 米,继续租 给你,租金不变,你也没有吃亏,你看如何?”张老汉一 听,觉得好像没有吃亏,就答应道:“好吧 . ”回到家中, 他把这事和邻居们一讲,大家都说:“张老汉, 你吃亏了!” 张老汉非常吃惊,你知道张老汉是否吃亏了吗? 教师展示动画,提出 问题,引出课题,学生观 看. 本 次 活 动 应 重 点 关 注: (1) 学生是否从实际 问题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2) 学生以否感觉到 参与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从生活中的实例引 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又能为说明平 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做 好铺垫 .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

5、知 问题 1:做题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x+3)(y+4) = (2)(x+3)(x-2) = (3)(m+2)(m-2) = (4)(2x+y)(2x-y)= 问题 2:同样是两个二项式相乘(3) (4)两小题的积 却只有两项,这是为什么呢?你发现了什么? 追问 1:观察、分析第(3) ( 4)两小题左边的算式和 右边的结果,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观察: (3)(m+2)(m-2) =m 2-4=m2-22 (4)(2x+y)(2x-y)= 4x2-y2=(2x)2-y2 发现:左边的两个因式中有两项相同,另外两项符号 相反;右边是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 问题 3:如

6、果相同项用a,相反项分别用b和-b 表示, 那么这两个等式就可以写成:(a+b)(a-b)=a 2-b2 如果把 a,b分别看作两个数, 用文字语言怎样表述呢?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 差. )这就是乘法中的“平方差公式” . 教师出示题目,学生 尝试用整式乘法的法则进 行计算。在做题过程中教 师观察学生的做题情况, 适当的进行鼓励. 教师提出问题,鼓励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其 他学生倾听并互相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 发现、 分析后两个小题的特征.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 学生通过猜想得出平方差 公式的字母表达式. 并能 用自己的文字语言进行表 述 .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归

7、 纳出平方差公式.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 重点关注: (1) 让学生充分经历探 究平方差的过程,让学生 感受到某些特殊形式的多 项式相乘,可以利用公式 帮助简化运算 . (2) 从特殊到一般的 数学思想方法及归纳的能 力的培养 . 以一组相关联但又 有区别的问题为载体, 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 每个算式的特点和结果 的特点,挖掘题目之间 的共性,发现规律,猜 想公式,从而经历从一 般到特殊、从具体到抽 象的过程,体会归纳这 一数学思想方法. 通过多项式的乘法 法则践行猜想,让感知 得到理性的检验,体现 数 学 学 科 思 维 的 严 谨 性,让合情推理与演绎 推理并进,进而准确地 运 用 数 学

8、语 言 表 达 公 式 . 发展学生有条理地 思考的能力 . 4 问题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三、剖析公式,提示本质 这个公式是乘法运算中一个重要的公式,用它直接运 算很方便,但只有符合公式的结构特征才能运用. 问题 4:你能说出公式的结构特征吗? 结构特征:左边右边 (a+b) (a-b)= a2 - b2 相同项相反项相同项 2 相反项 2 (学生先自主辨析, 再交流互补, 不断完善 . ) 教师给予评价,归纳.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 点关注: (1) 让学生充分经历探 索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 的过程 . ( 2) 学生在观察(a+b) (a-b) = a2 - b2时应让学 生有一个自主交流

9、探索的 时间和空间 . 分析公式的结构特 征,是学生理解公式, 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 问题的前提条件,让学 生自主辨析、合作交流、 共同总结得以明晰,既 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又为学生学习公式 进行了学法指导,可谓 “一箭双雕” . 四、数形结合,几何说理 问题 5: 现在,你知道张老汉是否吃亏了吗?为什么? 追问:如果将张老汉所租的边长为a 米的正方形土地 的一边减少b 米(ba),另一边增加b 米,那样土地面积变 为多少? 你能通过拼图来验证变化后的土地面积为a2-b2吗? 五、巩固运用,内化新知 1.代一代 你能用和分别代替a 和 b表示平方差公式吗? ( + )( - )= 2 -

10、 2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 学生分析、思考,并结合 模型进行演示. 学生尝试 将图 1 重新拼图得到如图 2 所示,验证结论的正确 性. 教师巡视,学生展示. 学生口答后,师生共 同小结:其中的和可 以表示数、式 .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 注: (1) 学生在活动中的参 与 意 识 及 回 答 问 题 的勇 气. (2) 让学生进一步熟悉 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 使学生直观地经历 图形变化的过程,从数 形结合的角度加深对公 式理解 . 这 道 开 放 题 的 设 计,以剖析a、b 的广泛 含义为目的,对于帮助 学生认清式公式的结构 特征起到事半功倍的作 用,在接下来的公式运 用中,相信学生会更

11、加 得心应手 . 5 问题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2.填一填 (a+b)(a-b) a b a 2-b2 结果 ( x + 2 ) ( x - 2 ) (-x+2y)(- x-2y) (m+2n)(2n -m) 学生尝试填空,教师 对结果进行适时评价. 在 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 (1) 在运用平方差公式时必须 先弄清 a、b,再依公式进 行运算 .(2)a、b 为分数, 负数,或整体时,一定要 括号 . (3)可以利用加法 的交换律进行变形转化.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 点关注: (1)学生能否准确, 熟 练地找到a、b. (2)计算结果的规范 性. 此题旨在将式子中 的各项与公式中的a、b 进行对

12、照,进一步体会 字母 a、b 的含义,让学 生举一反三,加深对字 母广泛性的理解. 3.辨一辨 判断对错,如果有错,如何改正? (1)(x-2)(x+2)=x 2-2 () ; (2)(1 2 +4xy)(1 2 -4xy)= 1 4 -16x 2y2 () ; (3)(-3a-2)(3a-2)=9 a 2-4 () ; (4)(4x+3b)(4x-3b)=16x2-9 ().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 完成练习, 教师给予评讲.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 点关注: (1) 让学生注意观察 计算的结果 . ( 2)让学生养成认 真,细致的解题习惯. 对学生经常出现的 错误进行预设,防微杜 渐 . 有助于培

13、养学生良 好的解题习惯,获得成 功的体验 . 4.算一算 计算:(1) (y+2)(y-2)-(y-1)(y+5) ; (2) 10298 部分学生演板,其他 学生在纸上独立完成;教 师巡视,了解学生对知识 的掌握情况 .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 点关注: (1) 学生在练习中的 反映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 讲解 . (2) 学生能灵活地运 用平方差公式去分析和解 决问题 . 通过转化,利用公 式计算,体会平方差公 式的便捷以及局限性. 初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 的能力 . 6 问题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5. 用一用 (1)填空: (5x+2y )( )=25x2-4y2 写出与 (-a+b)相乘能利用平

14、方差公式进行 计算的因式 _. 6.试一试 计算: (a+1)(a-1)(a2+1)(a4+1)(a1024+1) 学生讨论并展示自己 的成果,教师引导学生灵 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解 题 .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 点关注: (1) 学生能否用逆向 思维和发散思维去解决问 题. (2)计算的准确性、 熟练性、灵活性. 通过变式训练,让 学生学会逆向思维和发 散思维,从而加强学生 对 公 式 结 构 特 征 的 理 解. 六、回味无穷,反思提升 1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2)本节课你感悟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2.作业 (1)必做题: 第 156 页习题 15.2 的第 1 题; 先

15、化简,再求值:x(x+2)-(x+1)(x-1),其中 x=1 2 . (2) 选做题: 如图 3 所示,从边长为a 的大正方形纸板中, 挖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后,将其截成4 个相同的等 腰梯形,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那么通过计算平行四边形 的面积,可以验证公式 _. 3.阅读材料:拼图法验证平方差公式(见学案). 学生反思后充分发表 自己的意见,教师倾听.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 点关注: (1) 积极评价不同层 次的学生对本节课的不同 认识 . (2) 通过小结明确本 节课的主要内容,思想方 法,培养学生善于反思的 良好习惯 .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 按要求独立完成. 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

16、 点关注: ( 1)不同层次的学生 对 平 方 差 公 式 所 掌 握程 度,应有针对性的分析与 点评 . ( 2)学生的动手能力 和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 通过课内作业,巩 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学 生 对 平 方 差 公 式 的 理 解;课外练习,体现了 数学作业的发展性,满 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 需要,再次利用数形结 合,进一步从几何意义 上深化平方差公式. 附:板书设计 15.2.1平方差公式 例题学生板演左边右边 (a+b)(a-b) = a 2-b2 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 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 个数的平方差 . 7 教案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方差公式是在学习了有理数

17、运算、列简单的代数式、一次方程及不等式、整式的加减及 整式乘法等知识的基础上,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多项式乘法之后,自然过渡到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 的乘法, 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的典型范例. 对它的学习和研究,不仅给出了特殊的多项式乘法 的简便算法,而且为以后的因式分解、分式的化简、二次根式中的分母有理化、解一元二次方程、 函数等内容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提供了方法. 因此, 平方差公式在初中阶段的 教学中也具有很重要地位,是初中阶段的第一个公式.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熟练掌握了幂的运算和整式乘法,但在进行多项式乘法运算时常常会确定错某些项符号 及漏项等问题学生学习平方差公式的困

18、难在于对公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学生 的理解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运用变式训练揭示公式的本质特征,以加 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三、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 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本章的学习目的主要是熟练掌握整式的运算, 并且这些知识是以后学习分式、根式运算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 及其他科学技术不可或缺的数学工具.而本节是整式乘法中乘法公式的首要内容,学生只有熟练掌握 了包括平方差公式在内的乘法公式及它的推导过程,才能实现本节乃至本章作为数学工具的重要作 用. 因此,在教学安排上,我选择从学生熟悉的求多边形面积入手,遵循从感性认识上

19、升为理性思维 的认知规律,得出抽象的概念,并在多项式乘法的基础上,再次推导公式,使原本枯燥的数学概念 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说理性;之后安排了一系列的例题和练习题,把新知运用到实战中去,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锻炼了思维,整个过程由浅入深,在对所得 结论不断观察、讨论、分析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 较好的授课效果.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但数学是来源于实际生活的. 因此,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将数学运用到实 际生活中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是有价值的科学,来源于生活,是其他科学的基础. 本节公式中 字母的含义对学生来讲很抽象,是本节的难点,也是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大障碍,通过 巩固练习, 让学生逐步体会,为今后学习其他乘法公式做好准备. 乘法公式的逆用就是因式分解的重 要方法,因此,在本节补充练习中,已经开始渗透这部分知识,为后面学习因式分解做好铺垫. 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学生活动,老师作为引导者引领学生进入本节的知识结构中,展现了学生 自主学习的特点,在思考、讨论、口答、小结等环节中掌握新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