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土地整治规划.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452355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PDF 页数:72 大小:770.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阴土地整治规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江阴土地整治规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江阴土地整治规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江阴土地整治规划.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江阴土地整治规划.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阴土地整治规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阴土地整治规划.pdf(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江阴市土地整治规划 (2016-2020 年) 江阴市国土资源局 2018年 3月 文本 前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省委、 省政府“两聚一高”、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战略部署和市委、市政府 “强富美高” 新江阴目标,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 约用地制度,规范有序推进土地整治,依据土地管理法和无锡 市土地整治规划( 2016-2020年),遵循江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江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调整方案,编制江阴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

2、0年)(以 下简称规划)。 规划主要阐明江阴市土地整治战略,确定“ 十三五 ” 土地整治 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统筹安排各项土地整治活动,明 确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提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规划 是指导江阴市土地整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全市土地整治工作行动 指南。 规划的基期年为2015年,规划期限为 2016-2020年。规划覆 盖江阴市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面积为986.97平方公里。 目录 第一章背景与形势 . 1 第一节 江阴市概况 . 1 第二节 “ 十二五 ” 土地整治工作成效与问题. 3 第三节 “ 十三五 ” 土地整治形势与要求 . 4 第二章规划原则与目标 . 6

3、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6 第二节 规划目标 . 8 第三章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夯实现代农业基础 . 10 第一节 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 . 10 第二节 切实加强耕地 “ 三位一体 ” 建设 . 11 第四章稳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13 第一节 规范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 13 第二节 稳步推进增减挂钩 . 14 第五章探索开展城镇低效用地整治 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 16 第一节 积极开展旧城镇改造 . 16 第二节 加快工业园区改造升级 . 16 第三节 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 . 17 第六章积极推进土地复垦和开发 促进土地持续利用. 18 第一节 加快实施土地

4、复垦 . 18 第二节 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 18 第七章创新探索土地生态整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20 第一节构建良好的土地生态网络体系. 20 第二节实施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 . 20 第八章土地整治项目安排 . 22 第九章土地整治投资与效益 . 25 第一节 资金平衡分析 . 25 第二节 预期规划效益 . 25 第十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 27 第一节 健全规划实施组织管理制度. 27 第二节 完善规划实施经济调控机制. 27 第三节 加大规划实施监管力度 . 28 第十一章附 则 . 30 第一章背景与形势 第一节江阴市概况 第一条自然条件 江阴市地处长江下游,位于北纬314034

5、至 315736,东经 1195925至 1203430,北有长江公路大桥与靖江市相连,南近太 湖,有锡澄高速公路与无锡惠山区相接,东接常熟、张家港,西连常 州市。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显著。江阴地处太湖水网平原北端,长江 南部冲积平原,全境地势平缓,平均海拔6 米左右,西南边缘地势偏 低,中部、东北部有零星低丘散布其间,地势较高亢;江阴市地表水 丰富,外来水源充足,境内的河、沟、渠、塘等总水量为4734 万立 方米。 第二条社会经济条件 2015 年末,江阴市下辖 15 个镇街:璜土镇,临港街道,月城镇, 青阳镇,徐霞客镇,华士镇,周庄镇,新桥镇,长泾镇,顾山镇,祝 塘镇,南闸镇,云亭街道,澄江

6、街道和城东街道。 全市常住人口 163.7 万人,户籍人口 124.1 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701元,比 上年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12 元,比上年增长 8.5%,农民收入连续第十六年蝉联全市同类城市第一。 2015 年末,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80.9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 算,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7.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 达到 17.6万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584.4 亿元,增长 7.0%;第 三产业增加值1250.2 亿元,增长8.0。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 1.6:55.0:43.4,三产增加值占 GDP 比重比上年提高 0.6个百分点。

7、 第三条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江阴市2015 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全市土地总面积 98696.87公顷,其中:耕地 33960.2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34.41%; 园地 4314.2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4.37%;林地 1574.81公顷,占土 地总面积的 1.60%;草地 18.43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2%;城镇 村及工矿用地 35153.0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5.62%;交通运输用 地 6589.53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63%;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16522.6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74%;其他土地 613.19 公顷,占 土地总面积的 0.62%。 第四条土地

8、利用特点 1、土地利用类型多样,适宜各类产业发展。江阴市地势平坦, 耕地集中连片,土质肥沃,水源充足,有利于粮食等种植业的发展。 优质耕地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 其次是西部地区,主要种植花卉苗木、 果园等,全市土地利用以综合开发和环境保护相结合的格局。 2、农村居民点小、散、乱,待整治潜力大。2015 年,全市农村 居民点面积为 24926.6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26%。由于平原与 水网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和传统的居住习惯,农村的居住村落相对分 散,村落主要表现为沿河沿路的条带状及零星散布等形态。全市人均 农村居民点用地高于394 平方米/人的全省平均水平,具有较大的整 治潜力和布局优化的

9、空间。 3、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经过多年各类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全 市可供开发利用的耕地后备资源逐年减少。根据2015 年度土地变更 调查成果,全市耕地后备资源主要集中在内陆滩涂,滩涂围垦开发具 有难度大、成本高、形成高产稳产耕地周期长的特点,全市耕地占补 平衡压力大。 第二节“ 十二五 ” 土地整治工作成效与问题 第五条土地整治取得的成效 1、促进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了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自 2011年以来,通过土地整治,全市补充耕地917.10公顷,保证了 耕地面积的基本稳定。同时,通过土地平整,归并零散地块,建设农 田水利设施、 田间路网和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高标准农田 1344

10、9.42 公顷。 2、优化土地利用布局,促进了城乡统筹。“ 十二五 ” 期间,完成 整理农村建设用地141.89 公顷。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城乡建 设用地增减挂钩、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既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 又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 拓展了城乡发展空间, 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统 筹发展。 3、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和农 村发展。土地整治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 经营,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务农收入。通过村庄整治,改 善了农村散、乱、差的面貌,农民建房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 务设施大为改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第六条土地整治面临的问题 1、

11、土地生态整治有待进一步完善。“ 十二五 ” 期间,土地整治依 靠规划顶层设计,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拓宽、提升土地整治内容,推 动土地整治向生态型方向转变,取得了一些典型经验。 但与综合性土 地整治内容和工程技术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时代要求相比,土地整治在 促进生态环境提升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任务艰巨。尤其是在土地 整治规划中缺乏定量化目标和实施抓手,在项目实施中缺乏思想理念 指导,在工程技术应用中缺乏技术规范标准支撑,需要结合生态文明 建设要求进一步明确。 2、经过长期土地整治、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基本枯竭,土地整 治难度增大。自上轮规划实施以来,全市投资低、见效快、效益好的 土地后备资源基本开发殆

12、尽,未利用地受自然及技术经济等条件限 制, 难以开发利用,土地后备资源特别是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十分有限, 土地整治难度逐年增大。 第三节“ 十三五 ” 土地整治形势与要求 第七条推进农业现代化,要求加大耕地数量和质量保护力度 耕地资源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 近五年全市耕地面积年均减少约109.06 公顷,人均耕地仅0.31 亩。 全市耕地后备资源严重匮乏, 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大。 因此必须大力推 进土地整治,努力补充优质耕地,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全面提升耕地 质量,提高粮食产能,落实国家“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 战略。 第八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要求提高用地效率和优化

13、用地 布局 新常态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通过土地宏观调控,促 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倒逼土地供应由增强扩张为主转为存量、增量 并重。为适应与引导经济调整转型升级,转变土地利用模式和方式, 需要通过土地整治,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加快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第九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强土地生态保护和修复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建设空间快速扩张,不仅导致 耕地资源快速损失,而且导致生态空间被大量挤占,地表的硬质化、 水体污染、土地污染等直接带来各类生态环境问题。要按照生态文明 建设要求,开展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开展毁损土地复垦,推进绿色 矿山建设,优化国资源空间格

14、局,加强土地生态建设和保护,推动形 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第二章规划原则与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十条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决策部署,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 “ 两聚一高 ” 战略、“ 强富美高 ” 新江阴战略为引领,树 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最严格的耕地 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坚持“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 同体” 的理念,以保障粮食安全为首要目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 设,夯实农业

15、现代化基础; 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大力推进城 乡建设用地整理, 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以保护 生态环境为前提,大力推进土地生态治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 土地资源永续利用。 第十一条土地整治原则 1、保护优先。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 推进耕地 “ 三位一体 ” 保护,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围绕国土生态安全 建设,合理安排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大工程,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 局,保护和恢复自然山水格局,促进土地资源安全利用,提高国土资 源综合承载能力。 2、节约集约。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加强城乡散乱、闲 置、低效建设用地整治利用,促进土地利用由外延扩张向

16、内涵挖潜、 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 坚持地质矿产管理和土地经济利用结合 的矿地融合新模式, 着力把握矿地内在需求, 进一步提升国土资源管 理水平和效益。 3、城乡统筹。按照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求,统筹安 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和布局,发挥土地整治综合效益, 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人居 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发展一体化。 4、政府主导。坚持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协同、上下联动、 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合作,有效发 挥整体联动的综合效应;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和农 民的积极性、主动性,推进土地

17、综合整平台。 5、维护权益。坚持权益人主体地位,尊重权益人意愿,保障其 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切实维护权益人的合法权益。坚 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大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耕地开垦费和增减挂钩收益对农村的投入,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证农民共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成果。 6、因地制宜。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顺应人民群众改善 生产生活条件的期待,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推进各项土地 整治活动,避免不顾实际大拆大建,增加人民生活负担。 第二节规划目标 第十二条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在“ 十二五” 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 “ 十三五” 时期

18、全市共同确 保建成 4566.67公顷(6.85万亩) 、力争建成 7080公顷( 10.62万亩) 高标准农田。经整治后的基本农田质量不断提高, 粮食产能不断增加, 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第十三条加强耕地 “ 三位一体 ” 保护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补充优质耕地,强化耕地质量建设, 实行耕地修复与生态管护。 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553.05 公顷(0.83 万亩) ,其中土地开发复垦补充耕地463.52 公顷( 0.70 万亩) ,农村 建设用地整理补充耕地89.53公顷(0.13 万亩) 。 第十四条探索低效城镇建设用地整理 稳步推进城镇建设用地整理, 按照有利于提高节约集约

19、用地水平 和提升城镇发展质量的要求, 对老城区、 “城中村”、棚户区、旧工厂、 老工业区进行改造开发,规划期内改造开发城镇低效用地651.69 公 顷(0.98万亩) ,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不断提高。 第十五条规范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稳妥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整理。 有序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整理农村建设用地721.17 公顷 (1.08万亩) ,城乡土地利用格局不断优化, 土地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第十六条加大土地生态整治力度 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切实加强土地修复和土地生态建设。生 产建设活动新毁损土地全面复垦,自然灾害毁损土地及时复垦, 大力 推进历史遗留毁损土

20、地复垦。 积极开展土地生态整治, 加强农田生态 建设,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第三章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夯实现代农业基础 第一节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 第十七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坚持以 “ 治水、改土、整田” 为基本内容, 以旱涝保收、 高产稳产、 节水高效为重点,以土地整治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为抓手,综 合运用工程、生物和技术措施,完善田间配套工程,加强灌排设施保 障,全面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未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且 历史上已整治区域内的土地进行再整治,通过田、水、路、林、村配 套,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促进农用地产能的提升。 “ 十三五 ” 期间

21、,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6686.00公顷,建成高标准 农田 4665.85公顷。 第十八条优化高标准农田用途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调整优化高标 准农田结构,形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的格局。生态条件较好的传统 农区要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强化耕地的生产功能, 使之成为高产稳产 高效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城市近郊区要加强基本菜地的建设和保 护,强化农田景观与生态功能,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和休闲农业。生态 脆弱区要以提高耕地生态功能为主,建成集水土保持、生态涵养、特 色农产品生产于一体的生态型基本农田。 第十九条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开展基本农田平整归并, 实现田块集中连片, 降

22、低基础设施占地 率,增加农田耕作层厚度。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配套建设机井、 农田排灌等设施,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和用水效率。 完善田间道路,提高道路通达度和荷载标准, 满足农业机械通行要求。 加强农田防护工程建设,提高农田防御风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改 善农田生态环境。完善农田电网,配备必要的输配电设施,满足灌排 设施电力需求。 第二节切实加强耕地 “ 三位一体 ” 建设 第二十条科学合理补充耕地数量 严格实施耕地数量保护,通过挖增量、挖存量、促集约来减少新 增建设占用耕地总量,做到“少占”耕地。拓宽补充耕地途径,积极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历史遗留工矿废

23、弃地 复垦还耕,恢复耕地生产功能。“ 十三五 ” 期间,全市通过土地整理复 垦开发补充耕地463.52 公顷,其中通过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440.63 公顷,通过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以河流水面、内陆滩涂为主)补 充耕地 22.89公顷。 第二十一条强化耕地质量建设 在确保补充耕地数量的同时, 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 再利用,提高耕地质量,严格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强化土 地整治新增耕地的后期培肥改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强化土壤肥力 保护,有效提高耕地产能。 依据农用地分等定级技术规范、标准进行 补充耕地质量评定, 建立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制度和等级 定期更新、动态监督管

24、理制度,实现耕地质量数量并重管理。 第二十二条开展耕作层剥离再利用 积极开展耕作层剥离和再利用是实现建设占用耕地“占优补优” 的重要举措。 全市范围内各类占用耕地的建设项目(包括临时用地项 目)以及其他导致耕地耕作层损毁的用地行为,符合耕作层剥离和再 利用条件、涉及耕地面积超过10 亩的,应当按照“应剥尽剥、能覆 尽覆” 的原则,实施耕作层剥离和再利用, 剥离深度一般不低于20cm。 剥离的耕作层土壤主要用于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 耕地质量提 升、污染土地修复、 临时用地复垦及城市园林绿化等耕地质量建设项 目。 第二十三条开展其他农用地整理 积极开展对低效园地、 残次林地的整治, 以增加有

25、效耕地面积为 抓手,以人民群众增收为目的,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底线,调整优化林 业和农业产业结构,以新发展理念实施土地整治, 落实耕地占补平衡, 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切实发挥土地整治综合效益。 第四章 稳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第一节规范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第二十四条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 以“ 空心村” 、废弃地、闲置地整理和乡(镇)企业用地整理为重 点,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以改善农民生活生产条件为目标, 调整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 逐步推进分散农村居民点的适度集中 归并,重点发展中心村,逐步撤并自然村,适时拆除空心村,形成等 级职能结构协调有序、 空间布局合理的农村居民

26、点体系。全市整理农 村建设用地规模 721.17公顷,预计新增耕地89.53 公顷。 第二十五条统筹乡村土地利用 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以推进村级层 面“多规融合”为核心,探索编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特色田园 乡村。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镇村布局规划对农村建设用地布局的 总体安排,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在允许建设区内,严格限制现有 村庄旧房改建扩建, 鼓励农民腾退宅基地, 实施农村居民点社区化建 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农业生产区,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规范有序开展迁村并点,按照规划推进 中心村建设,吸引农民自愿适度集中居住;在生态保护区,

27、创造条件 推动农村居民点的整体外迁和适度归并。 第二十六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为有效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 社会保障体系, 应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建设一体化战略。以农村公路、环境卫生、清洁能源、饮水安全、农 田水利、文化娱乐、信息畅通为重点,逐步促进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及 公共服务网络有效衔接, 形成城乡衔接的公共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网 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与人居环境。 第二十七条保护乡村特色景观风貌 加强村庄整体风貌设计, 注重村庄人文环境、 建筑环境和艺术环 境的统一规划,实现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和谐。注重保留传统、有特色 的农耕文化和民俗

28、文化, 保护自然人文景观及生态环境。注意避让和 保护特色村庄,控制周边建筑类型、高度、风格和色彩,保持与原有 建筑的协调性。 “ 十三五 ” 期间,围绕江阴地方特色,重点打造清顾山 镇红豆村红豆树坞、徐霞客镇阳庄村老旸歧、璜土镇璜土村马家头、 云亭街道花山村姚家村、 长泾镇蒲市村蒲市里和华士镇陆新村等特色 田园乡村,着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的现代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建设繁荣安康 宜居的美好江阴。 第二节稳步推进增减挂钩 第二十八条适度推进建设用地减量化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 的原则,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抓

29、手, 推进全市建设用地减量化, 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 ,实施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行 动。严格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挂钩规划 实施方案,在充分保护耕地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合理补偿 与安置搬迁农户,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来源,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按 照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的要求, 土地收益应主要用于改善农民生产生 活条件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等,使挂钩工作成为实实在在的民生工 程。 第二十九条切实维护农民权益 在住房建设、补偿安置、收益分配等方面,充分保障农民的知情 权、参与权、收益权和监督权。加强整治土地的权属管理,做好权属 调查,依法确权登记颁证,保障农民土地权

30、益;加强收益管理,制定 收益返回管理办法,明确收益主体,规范收益用途,确保土地整治所 获得土地增值收益及时全部返还农村,用于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和改善 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做到农民自愿、自主、自治。 第三十条严格挂钩监管 依据土地整治规划,合理安排增减挂钩规模、布局和时序。挂钩 周转指标的下达、使用和归还实施全程监管、严格考核,确保挂钩严 格控制在周转指标规模内, 不得突破挂钩周转指标规模设立挂钩项目 区,严禁循环使用增减挂钩指标。挂钩工作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和土地整治规划, 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结合国土资源综合监管 平台建设,实施全程监管。 实施挂钩项目在线备案制度,及时向社会 公示

31、,自觉接受公众监督。 第五章 探索开展城镇低效用地整治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第一节积极开展旧城镇改造 第三十一条推进旧城区有序更新 重点做好基础设施落后、 人居环境恶劣、 畸零细碎或与城镇功能 定位不符合区域的更新改造,挖掘用地潜力。加大财政、土地等政策 的支持力度, 形成城镇更新改造的促进机制。合理安排中心城区老工 业用地土地用途置换, 推进旧城区合理有序更新, 疏导不适宜在旧城 区发展的职能和产业。重点开展市辖区的旧城改造。 第三十二条精心打造特色老城区 南门地区: 位于江阴市中心城区南部, 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集住 宅、商业、办公、综合于一体的大型城市开发项目,经过整治后将成 为江阴市的高品

32、质居住区、 商业服务延展区和延续历史文化、展示现 代风貌的公共旅游区。 旧城区:主要打通微循环,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塑造充满魅力的 老城区。 第二节加快工业园区改造升级 第三十三条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制定合理的产业用地政策, 积极发挥用地标准和价格手段的调控 作用,淘汰效益低、占地多、污染高的落后产能。建立产业发展的协 调推动机制,科学配置不同类型、规模的企业用地,实现产业整体协 同发展,提高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 第三十四条积极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 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引导分散企业向工业园区和生产基地集中, 集约用地,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建设用地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 “ 临港产业集聚区 ”

33、 、“ 高新产业集聚区 ” 、“ 东部优势产业集聚区 ” 、“ 南 部轻型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 、“ 东南特色产业集聚区 ” 五大工业产业 集聚区集中,构筑以中心城区为核心, 区域功能明确、 产业分工明确、 配套服务齐全的区域服务体系。 第三节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 第三十五条强化城中村土地的管理 加强新增建设用地审批和供应管理,遏制城中村现象的扩大。 将 城中村各项管理纳入城市的统一管理体系,推进规划区内土地市场和 土地管理的一体化,促进现有城中村的改造, 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第三十六条规范城中村的改造 在统一制定政策前提下,区别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改造方式, 坚持维护居民合法权益的原则,尊

34、重居民主体地位, 严格按照民主程 序确定改造模式和改造办法, 依法依规确定土地权属, 协调平衡各方 利益,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 第六章积极推进土地复垦和开发 促进土地持续利用 第一节加快实施土地复垦 第三十七条落实推进生产建设损毁土地复垦责任 按照“ 谁损毁、谁复垦 ” 的原则,由造成土地破坏的单位按照规定 履行复垦义务, 落实土地复垦责任制, 确保规划期内土地复垦不欠新 帐。加强采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推进矿山生态恢复与环境治理。结合 国家、省重点工程建设,及时、全面复垦新增工矿、水利和交通沿线 废弃地。 第三十八条及时复垦灾毁土地 根据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情况,有针对地采取措施, 及时复垦灾 毁

35、土地,减少因自然灾害损毁而灭失的耕地数量。对灾毁程度较轻的 土地, 鼓励受灾农户和土地权利人自行复垦;对灾毁程度较重的土地, 制定灾毁土地复垦规划,按项目进行复垦。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结 合生态农业和生态环境建设,对灾毁土地因地制宜的实施复垦。 第二节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 第三十九条积极推进未利用地开发利用 加强土地开发调查评价,深化土地开发的经济、技术、生态可行 性研究。在保护生态与环境的前提下, 合理确定土地开发的用途和规 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补充有效耕地面 积,防止造成土壤污染。积极实施耕作层剥离工程,鼓励剥离建设用 地占用耕地的耕作层, 并在符合水土保持要

36、求的前提下用于新开垦耕 地的建设。 规划至 2020 年,全市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规模为28.64公顷, 可补充耕地 22.89公顷。 第三节工矿废弃地复垦 第四十条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 按照“限定范围、 控制规模、项目管理、定期考核”的统一要求, 探索实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 纳入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的用地主要 为各类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造成损毁的土地、关停和整合的工矿企 业、废弃的交通水利设施用地、 废弃的农村砖瓦窑等用地及其他废弃 的建设用地。 第四十一条加强复垦利用项目管理 坚持以生态建设为导向,科学评价复垦土地的适宜性,做到“宜 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水则水” ,采取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

37、措施,保 障复垦质量。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要求,确定复垦范围和规模,确 保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明晰产权, 保障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 第七章 创新探索土地生态整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构建良好的土地生态网络体系 第四十二条构建良好的土地生态空间格局 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实施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 加强生态环 境保护和修复,大力建设生态国土。构建良好的生态空间格局,提升 国土生态保护功能。构建“ 四横三纵一带 ” 的生态廊道空间结构。 第四十三条加强生态用地保护 按照 “ 保护优先、合理布局、控管结合、分级保护、相对稳定” 的原则,全市划定9 个生态红线区域,总面积

38、120.37 平方公里,其 中一级管控区 42.14平方公里,主要为水源水质保护(长江窑港口饮 用水源保护区、 长江小湾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长江肖山饮用水源保护 区、绮山应急备用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要塞森林 公园、定山风景名胜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长江重要湿地、马镇 河流重要湿地),水土保持(江阴市低山生态公益林);二级管控区 78.23平方公里。 第二节实施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 第四十四条流域综合治理 推动长江流域的全流域综合规划管理,污染物要做到总量控制、 达标排放。对流域内尤其是河流两侧的土地生态环境进行有效整治, 对近岸的土地利用进行科学规划,减少区域内点源污染、面源污

39、染。 采取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生态功能重要的江河湖泊水体休养生息。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保障饮水安全。加强地面沉降监测、防治,控 制地下水开采。 第四十五条土地整治促进生态改善 以开挖中泓、疏浚河道、平田整地及营造沿线防护林带为手段, 突出增地造地, 以新增耕地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建立粮 棉油、林果渔多种经营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系统和相应的农村产业结 构。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水则水的原则,统筹安排土地利用 方向、规模和时序,完善区域功能定位,构建生态综合体系,加强土 地利用监管,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状况。 第八章 土

40、地整治项目安排 第四十六条高标准农田项目 通过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采取土地平整工程等工程措 施,实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增加高 标准农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完善田间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 件;促进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 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等具体目标。 规划至 2020 年,全市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5 个,建设规模 为 6686.00公顷,建成高标准农田4665.85公顷,预计投资 2.01亿元。 重点实施璜土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临港街道申南等村高标准农田 建设项目。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主要布局在璜土、月城、徐霞客、 华

41、士、临港和南闸等镇街。 第四十七条农用地整理项目 根据基础数据调查获得的农用地整理潜力分析结果,农用地整理 主要布局在顾山、华士、璜土、临港、南闸、青阳、新桥、徐霞客、 月城、长泾、周庄和云亭等镇街。 规划至2020 年,全市安排农用地整理项目197 个,建设规模 587.21公顷,可补充耕地440.63公顷,预计投资2.35 亿元。重点实 施月城镇双泾村土地复垦项目、青阳镇新安村土地复垦项目、华士镇 勤丰村土地复垦项目、 顾山镇赤岸村土地复垦项目、周庄镇杨家庄村 土地复垦项目、 南闸街道泗河村土地复垦项目、华士镇华西十三村土 地复垦项目、徐霞客镇方圆村土地复垦项目和祝塘镇富顺村土地复垦 项目

42、。 第四十八条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项目 以镇街为分级单元, 依据新增耕地面积, 结合地块面积以及各镇 街村庄和农村工矿用地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主 要布局在璜土、临港、周庄、新桥、长泾、祝塘和云亭等镇街。 规划至 2020 年,全市安排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项目372 个,建设 规模 721.17公顷,预计新增耕地89.53 公顷,预计投资 14.42 亿元。 重点实施璜土镇石庄村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项目、周庄镇杨家庄村农村 建设用地整理项目、 新桥镇马嘶村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项目、云亭街道 定山村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项目。 第四十九条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项目 全市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主要布局在璜土

43、、临港、月城、青阳、 长泾、祝塘、南闸和周庄等镇街。 规划至 2020年, 全市安排宜耕后备资源土地资源开发项目55个, 建设规模 28.64公顷,可补充耕地22.89公顷,预计投资 0.06 亿元。 重点实施周庄镇倪家巷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项目、南闸街道花果 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项目、 青阳镇新安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 项目、长泾镇王家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项目和璜土镇高栗村宜耕 后备土地资源开发项目。 第五十条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项目 通过低效用地改造,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促进存量建设用地“二 次开发”,解决部分土地资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推动土地利用方式从 外延式增量扩张向内涵式存量挖潜转

44、变,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 效益,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 规划至 2020 年,全市整理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规模651.69公顷, 主要以低效产业用地为主, 锡澄运河两侧和长泾镇分布较多,其中锡 澄运河两侧较多被江阴市土地储备中心收储的地块,其他大多是现状 容积率较低的地块,需要在再开发中提高容积率。 第九章 土地整治投资与效益 第一节资金平衡分析 第五十一条资金需求 完成江阴市土地整治项目总投资约18.83 亿元。用于提高耕地数 量和质量的土地整治,资金需求4.41 亿元,其中:以高标准农田建 设为重点的土地整治需投入2.01 亿元,农用地整理投入2.35 亿元, 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

45、发投入0.06 亿元;以增减挂钩为支撑的农村建 设用地整理资金需求14.42亿元。 第五十二条资金来源 根据中央及地方现有政策, 全市可以从土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 使用费、土地出让金、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等方面聚合资金,分 别列支,共同投入。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由中央、省拨付专项资金, 开发复垦新增耕地主要由市级收储投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则由 江阴市投入。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项目通过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参 与、原国有土地使用权人自主开发等方式主导再开发工作,项目资金 由区政府统筹协调。在资金投入机制上,可以创新方式,形成中央与 地方政府合理引导、 市场投入与集体自筹为主的投资方式,通过运用

46、 市场化方式,让参与投入的主体共享收益。 第二节预期规划效益 第五十三条经济效益 通过土地整治, 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粮 食产能,新增耕地553.05 公顷,实现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切实 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促进农田机械化耕作水平, 建设高标准农田 4665.85公顷,提升土地质量,耕地的单位产出效益得到提高。 第五十四条社会效益 通过土地整治, 增加耕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规模化 和产业化经营, 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 标流转获得土地级差收益返还农村,配套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 务设施,显著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47、建设。 第五十五条生态效益 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将改变土地利用不充分、不合理的现状, 较大地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通过工程措施与生物, 对于局部生 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明显, 将有效维护和改善项目区的环境;通过防护 林工程建设, 将构成项目区内部纵横交错的防护林体系,可以固堤固 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将基本农田、优质耕地大面积连片布局,优 化空间格局,构建景观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环境。 第十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第一节健全规划实施组织管理制度 第五十六条建立土地整治组织保障体制 市政府建立政府主导、 多部门参与的土地整治工作领导机构,加 强对土地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土地整治的各项工作

48、,保障 规划实施。 建立土地整治目标责任制, 将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作为考核评价政府土地管理工作绩效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五十七条健全土地整治规划协调制度 统筹与各部门、各行业编制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村镇 规划、产业规划以及其他专业规划, 各级政府应做好相互间的衔接工 作,发挥土地整治的平台作用, 协调各部门业务, 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第五十八条完善土地整治考核评估机制 建立土地整治规划目标责任制, 重点考核内容包括土地整治规划 和土地整治年度计划用地、 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耕地占补平衡的目标 实现情况等。 第二节完善规划实施经济调控机制 第五十九条完善土地整治激励机制 完善现有财

49、政转移支付方式, 鼓励政府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补充 耕地工作;完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积极性; 采取“ 以补代投、以补促建 ” 的方式,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自 主开展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土地复垦激励机制, 对历史 遗留工矿废弃地,按照 “ 谁投资、谁受益 ” 的原则,鼓励和引导社会资 金参与整理复垦; 建立生态型土地整治的激励机制,加大对生态型土 地整治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 第六十条完善土地整治市场化机制 建立多元化的土地整治投融资渠道,形成以政府资金为主导, 吸 引社会资金投入的土地整治资金保障体系。制定社会资本投资土地整 治项目的优惠政策, 建立健全社会资本准入和退出机制,逐步实行政 府引导监管、企业投资实施、农民投工投劳的产业化土地整治模式。 第六十一条创新土地整治资金运作机制 拓宽土地整治资金渠道,创新融资模式,形成政府投入持续、社 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规范化、 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建立土地整治相 关资金使用管理奖惩机制和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实现资金使用的 规范化、精细化;探索完善土地整治收益分配机制,提高集体和农民 的土地整治收益水平。 第三节加大规划实施监管力度 第六十二条加强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 全面强化并形成更加精准、 快速、动态的土地整治实施监测监管 体系,通过遥感监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