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促进计划启动仪式发言稿.docx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547130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促进计划启动仪式发言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促进计划启动仪式发言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促进计划启动仪式发言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促进计划启动仪式发言稿.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促进计划启动仪式发言稿 特征码 bSewTpBJEGKfBKhDQVjL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促进计划启动仪式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下午好! 风险交流和社会共治,现在都成了食品安全领域的高频热词, 二者结伴出行,更加引人注目,随时随地彰显重要性、必要性 和特殊性。这是好事情,好开端,我就接着大家讲的继续讲, 不少内容应该是许多专家观点的重复,只能理解为在万事开头 难时,不同场合不同发言的重复,也是一种有效的交流。 两年前的六月间,也就是 20XX 年 6 月 5 日,在全国食品药品 安全和监管体制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汪 XX 副 总理提出食品安

2、全需要构建社会共治格局,之后的食品安全 法中, “社会共治”也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一个基本原则。关于 共治的这一点已经达成广泛共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是有效解 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好办法新思路,可以理解为在新一届政府进 行大刀阔斧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在食品安全领域,小政府 大社会,简政放权,培育社会主体活力的决心。 第 2 页 美国环保署首任署长威廉卢克希斯,在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 风险交流这个词。国际通行的食品风险分析框架由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风险交流三部分组成。关于风险交流,世界卫生组 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明确指出, “风险交流是在风险分析全过程 中,风险评估人员、风险管理人员、消费者、企

3、业、学术界和 其他利益相关方就某项风险、风险所涉及的因素和风险认知相 互交换信息和意见的过程,内容包括风险评估结果的解释和风 险管理决策的依据。 ”食品安全风险交流,顺理成章,是实施风 险管理的先决条件,是正确理解风险和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 社会共治和风险交流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相得益彰 的关系。先来看看共治和交流的主体问题,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的主体和风险交流的主体是契合一致的,包括生产者,监管者, 行业协会、公共媒体、消费者、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专家学 者、商业保险机构等主体。风险交流先行一步,夯实社会共治 的基础,在共识的前提下促进共治,所谓共,是劲往一个方向 使,心往一个方向想,

4、充分有效的交流才有可能形成积极的合 力,共同推动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 管责任的落实,同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社会共治背景下的风险交流的重要性,各位在座专家学者都有 过精彩论述,在这里不再赘述。今天我重点讲一下,社会共治 背景下风险交流面临的挑战。 首先,毋庸讳言,如前所述,风险交流这个理念,在国外已经 第 3 页 发端并实施了快半个世纪了,我们才刚刚起步,虽说有后发优 势,但毕竟是刚刚开始。 从理论层面看,我国关于风险交流的研究状况,依然停留在引 进外国研究成果的水平,还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当然, “拿来” 是当下进步所必须的重要途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总比闭门 造车来得更

5、加快捷有效。借鉴别人的经验,吸取别人的教训那 就会少走很多弯路,从而事半功倍。风险交流的“拿来主义” , 我以为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与外界联系的一种体现形式,因为 拿来的这个风险交流的理念,是世界潮流,是大势所趋,通过 “拿来” ,了解和跟随了世界食品安全发展的大方向和需求。 在“拿来”之后如何对这个理论进行本土化的升级创新,这是 当前一个重要问题。把拿来的,消化升华成自己的东西,不能 总是停留在鹦鹉学舌的层面。现在我们有中国特色的风险交流 面临的困境,但缺乏有中国特色的风险交流的理论指导。理论 的匮乏必定会带来方法的困惑,不过理论的匮乏是可以在理论 工作者的埋头苦学之后迎头赶上的,缺了就补,缺

6、哪补哪。千 万里,我在追寻着你,到底你好在哪里?追寻是必须的,好也 是达成共识的,但是如何把风险交流落到实处,实现社会共治, 通过风险交流解决社会共治的需求,通过社会共治从而解决食 品安全,这才是重中之重。 说到风险交流的理论,常常因为理论两个字,就让人产生望而 却步的紧张。但是今天我作为学院派来做这个发言,就还是多 第 4 页 说点形而上吧。当风险交流的在场性、不确定性、价值性等特 征,以及拿来主义的风险交流理论,和实践中的感知不相契合 甚至是相互抵触时,理论无用的认识就是自然而然挡不住的了, 紧接着就是实践与理论更加渐行渐远。一方面,可能在实践中 对风险交流理论充满敬畏和怀疑,另一方面,面

7、对中国特色纷 繁复杂的风险交流的一团乱麻,无能为力,无助与焦虑都会陷 入理论匮乏的困境 。其实,无非是有些水土不服,喝上几剂汤 药,就有望药到病除。当然,这是对食品安全科研工作者的挑 战,也是机遇,把握机会,痛下苦功,纸上谈兵要做足,低头 向下看也不含糊,就能化危为机。 要解决拿来主义水土不服的问题,也要有中国本土化的理 论自觉与批判意识,相信我们的理论改造能力,不是停留于简 单的生搬硬套上。在理论建筑的同时,洞悉中国的国情,民众 的心理,都是至关重要的。比如说我们性格的内敛含蓄,交流 方式就不能 XX 为中用,比如说在美国交流的是单纯的科学问题, 我们则更需要交流的是情绪,我们交流到位不是事

8、实传达的到 位,而是情绪的理顺,感情的认同,只有把理论和具体情况相 结合,理论才不是空中楼阁,才能被实施者所接纳,才不会遭 到实施者直接或间接的抵制与消解。 除了理论亟待本土化创新和可操作性的系统化 改造之外,风险交流在实践中还需要面对风险的各种本土化挑 战。 第 5 页 在这里我想分析一下,当下中国风险交流过程中, 所不得不面对的风险环境的特殊性,也就是过程风险和结构性 风险并存的复杂性。当今世界是一个风险社会,中国也不能例 外,食品安全当然概莫能外,同时还因为中国特殊的发展历程, 文化传统,又有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独特困境。食品安全风险的 共性是全球皆在,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的个性化交流逻辑的个性

9、 实在是个棘手的问题。 比如说,在风险社会的复杂系统中,系统的相互依存性日益增 强,个别要素越来越难以单独抽离出来,换言之,也就难以分 离出单一的原因和责任。也就是说,找不到一个明确的归因主 体,每个人都既是原因又是结果,因此也就没有原因,出现了 所谓普遍的共谋。这样就使得风险交流到最后,只能把问题的 出现归咎于系统和体制,这样的风险交流是有效呢,还是无效 呢?一定程度的合理运用还是有效的,可以激发出每个系统内 的人员,身在其间,无可推诿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在风险面前 会更加主动地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并且积极参与改革现有的 制度。但也可能适得其反,也就是谁都觉得和自己无关,或者 觉得丧失希望的无

10、所适从。 再比如说,诸位都觉察到,或者只是不愿意说出来的一种风险。 就是在一些公众和媒体眼中,企业、政府和风险交流专家三位 一体,结成的联盟本身在制造食品安全的风险,然后又建立一 套所谓风险交流话语,试图把自己制造的危险模糊为不可控的 第 6 页 风险。但是,这确实就是我们面临的现状,积极参与风险交流 的各种主体,已经被视为结为联盟的风险制造者,相对受信任 的专家系统,也因为专家系统本身也在食品安全风险的认知和 解决上,存在着内部争议,或者噤若寒蝉,专家的权威性受到 普遍质疑,在信赖缺失的基础上,谈交流,谈共治,都有镜花 水月的无能为力感。 还有不得不指出的是,在人均 GDP 达到 1000

11、至 3000 美元,是 一个风险交流比较困难的时期,人们面临更多不可预期的后果 和前所未有的、不断扩散的不确定性风险。这个时候,如果人 们具备某些基本的素养,特别是科学素养,能对风险加以一定 程度的认知、判断和鉴定,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风险进行社 会弱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是独木不成林 的,不能一枝独秀的,必须的第一步,是大面积提高公众的科 学素养。当然,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也需要一定科学素养的支 撑,这种提高是二者的共同需求,共同基础,不过这是一个需 要时间和投入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大家都要有打持久战 的准备。 还有就是风险交流既然是互动,既然是双向,就要有交互的意 思,交

12、互起来了,也才可能说到协同一心去共治食品安全。但 现在不管纸上谈兵,还是退而结网,都还仅只主要是监管者和 专家,在大力倡导大声疾呼风险交流社会共治,消费者并没有 觉得这一切,和以前的食品安全知识科普,以前的食品安全问 第 7 页 题情况通报有什么不同,最多就是多了几个年轻写手,改换板 起面孔的严肃腔调,换用一些生动活泼的语言在介绍。其他, 并没有什么改变。 还有就是风险交流的态度和身份认同问题,风险交流的主动发 起方,需要理性客观公正,才有公信力。新闻都在标榜自己有 态度,交流一定也是有态度,有温度,有角度,有高度,有广 度的。但是风险交流的发起主体,如何走出总是在安慰,常常 在辟谣的状态,似

13、乎给人感觉就是背负着政府和企业的重托, 在灭火救灾,这种感觉不利于风险交流的顺畅展开,天长日久, 交流者自己也会厌倦这种程式化的模式,甚至会生出丧家的乏 走狗的卑微感,谁都得罪了,谁都不讨好,几面难为人,当然 这是担当和责任,不过也是个中切实的心酸。出事了,辟谣吧, 大家稍安勿躁,似乎这就是默认的风险交流,就是安抚。程咬 金的三板斧,抡圆了也就三板斧,具体应该怎么办,态度的尺 度如何把握,这都是交流的艺术,谈到艺术,就深奥起来了, 有不可捉摸的玄妙了,需要在实践中体会,形成各自的行之有 效的风格。 其实,我自己也还想不出来怎么去改变,如何能让民众 切实感受到改变,科学传播如何流动起来成为风险交

14、流?这种 改变或许是慢慢的吧,慢慢的公众参与,逐渐的社会共治。否 则,风险交流仅只是引进了一个舶来的名词理念,其他一切照 旧,当然还是开了不少的会议,做了不少的报告,写了不少的, 第 8 页 只是如何落地,如何改变,还是不容乐观。社会共治的只有在 风险交流达成共识之后才能彰显绝对强大的正能量,否则,大 家都在治,自以为都在尽心尽力,很可能各行其道,彼此消耗, 并不能把风险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并不能最有效地积极防范 风险。 总而言之,我今天是多说了一些泄气的话,渲染了风险交流, 从理论到实践,在当下的诸多不容易,和各位交流了一下交流 本身存在的风险和问题。不过,既然说起来了,做起来了,毕 竟是一切都在向好,说问题,讲挑战,谈困境,也是为了预则 立,也是为了充分估计前进的难度,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 慎有余补不足。 把拿来的主义改造为我们的主义,把风险交流做好,做实,让 风险交流为社会共治扫清障碍,为社会共治提供心理支持,输 送积极能量,道远路长,在座诸君,一起努力吧。 罗 XX 20XX/6/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