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486081 上传时间:2020-05-22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24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pdf(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 23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 古诗词三首 课型:古诗词 教学目标 1. 认识 2 个生字,会写5 个生字 . 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 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德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3 课时 教学

2、过程: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3. 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 板 书诗题目 ). 2 / 23 2. 解题 .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 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自学古诗 1. 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2. 检查自学 .

3、指读全诗 .( 正音 ) 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 师生评议 ) ( 尽:没有了 . 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闲:休闲,休息. 厌:满足 .) 诗句意思: 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 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 方法 .) ( 句意: 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 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 谁也不厌烦谁 .) 3. 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 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 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 指读全诗,教师

4、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 背诵全诗 . 四、扩展 1. 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 交流 . 3. 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3 / 23 五、布置作业 熟背独坐敬亭山.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第二课时 望洞庭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 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

5、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 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 如: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如: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 水天相 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如: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 / 23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 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 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

6、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课件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 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 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 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 ng、潭 t n、螺 lu 、磨m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 一

7、) 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 ( 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 多媒体出示 ) 相:相互 .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你理解得真不错. ( 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 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 多媒体出示 )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 磨:磨拭 . 5 / 23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问: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 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 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

8、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问: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 把( 潭面 ) 比作 (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说: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 给生配乐 ) 湖光 / 秋月 / 两相和, 潭面 / 无风 / 镜未磨 . ( 二) 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多媒体出示 ) ( 遥望:远望 .) 师说: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 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 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9、.) 师问: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 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 把( 洞庭湖 ) 比作 ( 白银盘 ); 把( 君山 ) 比作 ( 青螺 ).) 请学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 洞庭 / 山水色, 白银 / 盘里 / 一青螺 .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6 / 23 ( 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 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

10、爱. 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 话别 .) ( 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 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 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 / 洞庭 / 山水色,白银 / 盘里 / 一青螺 . 第三课时

11、忆江南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 2、理解忆江南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4、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7 / 23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 说说古诗的特点:有五言诗、七言诗. 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自读 “ 预习 “. 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

12、解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江南好旧曾谙红胜火忆江南 好:美好旧曾:以前、过去谙:熟悉 胜:胜过、强过忆: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 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 蓝. 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 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江南美景大自然) 板书设计: 日出江花红胜火 能不忆江南 ? 春来江水绿如蓝 8 / 23 六、课堂作业 1、朗读 2、背诵 2 桂林山水 课型: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3、1. 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德育目标:通过学文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重点 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情景渲染导入课文,如通过图片录像、教师的导语,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接着采用 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指名分段朗读,引读、看画面配音朗读,对课文作整体的感知,奠定情感 基调 .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

14、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 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 感受 . ( 二) 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9 / 23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 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 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 三) 观赏漓江的水 (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

15、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 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 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 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 特点之一“静”. 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 特点之二“清”. 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 特点之三“绿”. 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 的“绿”和“纯”. 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 体会最后一句 4. 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

16、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 四) 观赏桂林的山 (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 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 特点之一“奇”. 课文从两方面描写. 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 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 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罗列:排列 . 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 子. 除了像老人

17、、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 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 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10 / 23 (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 色彩明丽 . 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 特点之三“险”. 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 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 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 练习朗读,读出

18、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 五) 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 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 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 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 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 “连绵不断”,接连不断. “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 画卷 . 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 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

19、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十分贴切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 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 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 六) 朗读全文 ( 七) 作业 1. 朗读课文2. 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 一) 指名读课文 ( 二) 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 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 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 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

20、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 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 是天下第一 .) 11 / 23 2. 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 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 三) 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 . 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 与“恋”比较字 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

21、撇. ( 四) 指导背诵 1. 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 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 五) 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 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 用法 ( 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 这样,要以把一个 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 六) 全班背诵课文 ( 七) 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2. 抄写字词 板书设计: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型: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1. 认识 6 个生

22、字,会写13 个生字 . 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 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12 / 23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 3. 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德育目标: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教学的重点:感受溶洞的奇观. 教学难点: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 在深入研读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 处的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揣摩、品味,体会其用词选句的准确与实在. 课后可进

23、行 一些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溶洞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 一下 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 着很多奇妙的景观. 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 谜宫 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1. 读一读生字表中的13 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 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2. 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24、 3. 质疑问难 .( 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 1. 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13 / 23 2.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 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 可以各自进行, 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四、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 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五、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 抄写词语 . 第二课时 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 思考:作者见到些什么? 感悟句子: 1.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 由具

25、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2.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 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 )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 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 情等 .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1. 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 . 孔隙:窄小 . 14 / 23 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 2. 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 ( 让学生体会这些

26、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1.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 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 2.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 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 以上句子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作适当的点拨. 三、复述 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 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四、总结全文 1. 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教师小结 . 五、指导造句,写段训练 1. 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2. 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1) 那棵松树的枝

27、叶十分繁茂. (2) 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 六、布置课外语文活动 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七月的天山 课型:略读课文 15 / 23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德育目标: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教学准备 : 1, 导游线路的小黑板; 2、天山景物课件. 教学时数:1 课时 教学过程 : 一.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学

28、生自学 带着过渡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二, 引导第 2 自然段的学习 如: 作者在第2 自然段中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 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水. 读了这段话我仿佛见到了寂静的天山,又是充满生机的天山. 我仿佛走 进了一个寂静的清凉世界.) 16 / 23 师:我跟你们一样,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么独

29、特,那么令人神往. 正像刚才同学们说的, 这是一个寂静的,又是充满生机的地方. 作者是 如何具体、形象地描绘这一景物的呢? ( 再次默读课文)我觉得作者不仅仔细观察眼前的景物,而且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确切的比喻,把天 山的景物形象地描绘出来. 你们觉得哪些想象和比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雪峰间的云影比作是银灰色的花朵,整个雪峰 就变成像一块绣着花的白缎子,多漂亮呀! 还有,作者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 动啊 ! 作者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 那么的美,多讨人喜爱,这里也流露了作

30、者当时那种喜爱之情. 师:我很赞同同学们的看法,的确,生动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见的景物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有亲临其境 的感觉 . 除了比喻外,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 揣摩,欣赏 ? 我还觉得作者用词很巧妙,很有特点,如一开头写“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这个“抛”字,写雪水流 下时用“飞泻”这个词,让人感到雪水流下时很有气势. 我觉得作者在写这些景物时,层次非常清楚,从蓝天到雪峰,接着写溶化的雪水,最后写雪水汇成的溪 流从上到下,很有条理. 师:说得好 . 描写景物,要注意按一定顺序写. 这篇课文其余各段中都有很多写得生动的地方值得我们探究发现. 现在 请大家互相合作探究,等会儿把你们探究的成果与大家

31、交流,好吗? 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 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班级交流 17 / 23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 体会 . 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 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 摘抄优美词句 用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作业 复习词语卡 . 三板书设计 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 * 七月的

32、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移步换景的方法 深处的景象 四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 1、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4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8 / 23 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 看窗外,春光多美好. 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 哪里 ?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来自己安排. 准备计划

33、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 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的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 做准备, 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师生评议 . 最后, 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 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 习作 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 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 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的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

34、 做善于观察的人. 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 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 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 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 注意要仔细观察. 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 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学生完成习作 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 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 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 19 / 23 我的发现 . 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

35、语,有选择的听写词语. 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再读一读,说说用这 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 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中也学到过类似的句子? 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 比一比,看谁背的多, 背的快 . 宽带网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教学反思: 第二组 教学内容本组有四篇课文、

36、词语盘点和语文园地三大版块. 本组 4 篇课文 , 四篇都是写人记事的课文,两篇精读和两篇略读. 是以“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的. 除课 文之外,还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 教学目标1.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讨论解决; 2. 初步了解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方法. 3. 本组课文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讲诚信故事的,语文园地中 口语交际,要求运用一些真实的事例来交流怎样真诚地对待每一个、每一件事,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强调 学习的迁移,读与说的结合. 20 / 23 4、另外,课文中的故事内容有一定的时代感,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认识,受到真诚待人、重诺守信、 宽容理

37、解良好品质的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潜心读书,走进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内容,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并通过揣摩、品 味作者对人物语言、行动及外貌描写等词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运用一些真实的事例来交流怎样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教学措施本单元教学按搜集像片、课文图片、 初步感知 -课文具体解读-读练综合运用的思路来 组织教学 . 教学时数1013 课时 4 中彩那天 课型:讲读课文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在还车之举中表现出的高尚品质. 2、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 词.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德育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诚信的观念.

38、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父亲面临的是一个道德难题,深刻认识父亲的诚信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母亲说的两句话. 教学方法:故事导入,理清作者思路,复述课文. 再精读课文 . 课前准备 1、学生自己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生活的现状. 2、收集有关赞美诚实、信用等方面的名言或谚语.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21 / 23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汇报预习情况,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难点理解“生 计、拮据、精湛、迷惑、馈赠”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了

39、解时代背景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关于资本主义社会 二、指导阅读,初步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检查掌握生字情况,注意正音. 3、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三、学生质疑 在这篇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读懂,先小组讨论,然后把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四、整体感知 1、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过课文之后,对哪句话印象最深?并说出为什么 .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在还车之举中表现出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树立诚信的观念.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父亲面临的是

40、一个道德难题,深刻认识父亲的诚信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母亲说的两句话. 22 / 23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默读课文 . 思考: (1)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2) 课文内容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 在班上谈读文后的体会. ( 父亲是个大好人,不贪财,不图利,诚实、守信) ( 课文是围绕着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写的.) 3. 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中心句 ) 提问 . ( 为什么说只要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 谁做到了诚实、守信?在什么情况下做到了诚实、守信?他是怎样做的?) 二、本课的学习目标( 口述 ) 三、精读课文,理解重点

41、 ( 一) 讲读三、四、五、小节 1、( 出示课文中的插图) 让我们一起到父亲的中彩现场看一看. 请你仔细观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这 幅图上的人物与我们平日里见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2、书上有没有这样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联系前两个小节,试着提出问题. 如: 中了大奖,心情当然应该很高兴,他为什么神情如此严肃? 家里很穷,终于有了一辆汽车,更应该高兴啊! 说说你的理解:( 因为家里生活困难,父亲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他买的两张彩票里有 一张中彩, 恰恰是一辆奔驰牌汽车,而那张中彩的彩票又是父亲帮库伯先生捎的那一张,并作了记号. 而库伯 先生早已把此事忘记了. 如今中彩了, 父

42、亲拥有这辆车,不但能实现自己往日的夙愿,而且能使家里的经济状 况大为改观,但是这样一来,后半生将会受到良心谴责. 板书设计 : 中彩那天 23 / 23 开车道德难题留? 不高兴? 还? 教学反思 : 6.* 万年牢 课型:略读课文 教学目标 1. 认识 8 个生字 . 2. 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 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3. 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德育目标:学生从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真诚地为人和做事的道德风范. 教学重点: 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画出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 并在书上作简单的批注,读后根据自己的批注进行交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