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定额相关知识(全面).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488254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25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定额相关知识(全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劳动定额相关知识(全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劳动定额相关知识(全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劳动定额相关知识(全面).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劳动定额相关知识(全面).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定额相关知识(全面).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定额相关知识(全面).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第一篇劳动定额基础理论知识 1序 1-1劳动定额的概念及其涵义 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必须使用和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规定这些消耗的数 量标准就是定额, “定”即规定,“额”即额度。工业企业的定额主要有劳动定额、原材料消 耗定额、动力消耗定额、设备利用定额、资金定额和费用定额等,它们构成了企业完整的定 额体系。 劳动定额是产品生产过程中劳动消耗的一种数量标准,它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 件下, 为劳动者生产一定合格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预先规定的劳动量的标准,或在规定的 单位时间内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 劳动定额概念包括下列涵义: 一、规范性 劳动定额是一种标准,

2、具有一定的 “法定规范性” ,是衡量劳动者劳动成果的客观规范, 是一种经济上的法规,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约束性。 二、相对性 劳动定额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定的,条件不同,劳动定额水平则不同。这些条件可以 归纳为客观因素(如生产条件、技术条件、组织条件等)和主观因素(如劳动者的素质、劳 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劳动者的劳动态度和积极性、企业领导层对劳动定额的认 识和重视程度等) 。 三、综合性 劳动定额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技术组织的综合水平,是企业在一定时期生产经营管理 水平的综合反映。 四、预定性 劳动定额是人为预先规定的,它反映一定范围内的水平。劳动消耗量的标准,不是个 别劳动消耗,而是以平

3、均的必要劳动消耗为标准。 五、凝固性 劳动定额是衡量劳动者劳动状况的一种标准,然而,它衡量和反映的是劳动的凝固形 态,而不是劳动潜在形态和流动形态。 1-2劳动定额工作的主要内容 企业劳动定额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合理设置劳动定额管理机构,明确各级定额管理机构及定额管理人员的职责、权 限及分工。 二、研究定额管理与相关管理工作的配合。 三、运用工作日写实、测时等方法,分析工时利用,研究工时结构,减少工时损失和工 时浪费,制定时间定额标准。 四、结合企业实际,研究改善工序操作方法,推广先进经验。 五、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加强定额管理。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定额工作人员

4、的素质和专业业务水平。 1-3劳动定额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劳动定额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劳动定额是企业编制计划的重要基础 企业生产、劳动、成本等项计划的编制,应以劳动定额为基础。如编制生产计划时, 首先要根据劳动定额的资料核算出生产任务总量然后在生产任务与设备生产能力、劳动能力 之间进行平衡, 经过全面分析和研究后,才能编制出企业生产计划。如编制劳动计划时,也 应以劳动定额为依据,核算、 平衡劳动力的需要量,确定各个工种完成生产计划所需要的人 数。 二、劳动定额是实行经济核算的基础 由于劳动定额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成本和价格的高低,如果单位产品的工时消耗降低,

5、 产品成本中的工资支出和分摊到单位产品的各项费用也就相应降低;反之,则提高。 三、劳动定额是开展劳动竞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要条件 由于劳动定额是考核、衡量职工劳动成果的重要尺度,把劳动定额作为开展劳动竞赛 过程中的主要评比标准,可以不断促进劳动生产提高。 四、劳动定额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主要依据 在企业中,劳动定额完成情况可以反映出一定时期内劳动者劳动量的大小、技能水平 的高低。因此, 在规定劳动报酬时,应把劳动定额完成情况作为一项必要的考核指标。如果 没有劳动定额作为考核标准,劳动者的劳动量大小就难以衡量。 实行计件工资制更要以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作为前提条件,否则,就无法确定计件单价。

6、 实行奖励制度,同样应以完成劳动定额的情况作为确定奖金的依据。 1-4劳动定额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劳动定额发展的初级阶段 劳动定额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英国的产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简单的分工协作开 始,经过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的生产,生产力发展很快,同时产生了雇佣劳动和产业工人。 在这种情况下, 要支付工资, 就必须有一个劳动的计量和考核问题。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 英国,就出现了一些企业家和学者,他们提出了劳动计量、劳动分工、劳动效率等问题。比 较有名的人物有: 亚当斯密,著名的英国奏古典经济学家,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劳动他 工、劳动效率和劳动计量问题。他把制针他为18 道工序, 使

7、工人每天的产量由20 根提高到 4806 根,用以说明分工的重要性,也提出了提高效率的途径。 小詹姆斯瓦特、马修鲁滨逊、包尔顿,他们对自己经营的工厂进行了改革,他们 按工作流程设计和规划各项操作,并对各个职位制定了标准产量,还建立了详细的统计记录 制度,实行按成果支付工资的办法。 二、劳动定额发展的第二阶段 19 世纪 80 年代,美国人泰勒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形成了定量作业管理阶段和泰勒制, 劳动定额成为科学管理的一项标志,形成了劳动定额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使劳动定额成为一 门独立的科学。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研究劳动者的劳动效率问题,建立科学先进的劳动定额,注入一些 新的科学方法。 实用文档

8、文案大全 泰勒研究的主要内容有7 方面:研究人机关系、劳动效率。 他第一次把时间效率作为 科学研究的课题和方法提到日程上来,形成了劳动定额;进行动作分析,详细分析劳动过 程中工人的动作状况;对工艺路线和切削量进行分析和试验;对劳动条件、 劳动环境和 劳动过程的服务工作进行了初步研究;实行差别工资制,凡是达到定量作业标准的,按照 高工资率计算工资,否则按照低工资率计算工资;以新的作业作业标准和作业方法培训工 人,使培训时间缩短,使工人之间的效率差别有所缩小;改直线制为以计划管理为中心的 职能制,建立职能管理科室,开展质量验收。 总之, 泰勒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实行三定:定标准作业方法、定标准作业时

9、间、定每日 的工作量,形成了定量作业管理。 三、劳动定额发展的第三阶段 劳动定额的发展与整个企业管理的发展是分不开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 国家的企业管理得到蓬勃发展,进入了现代管理阶段和系统管理阶段。管理理论已由系统论、 信息论、控制论( “老三论”)发展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新三论”) ,出现了系 统学派、数理学派、行为学派、会计学派、统计学派,出现了工业工程、系统工程、价值工 程等新的学科。许多科学向综合性和一体化发展。经济、技术、数学、心理学相与交融和渗 透,它们在目的性、 整体性、 层次性、 相关性和信息联系性等方面的联系和耦合,既向深度, 又向广度, 既向交合,又

10、向单一,并由低序和无序向高序和有序发展。劳动定额同样也发展 为工时学、工效学等新的学科。同时,时间研究、方法研究、动作研究、疲劳研究、环境研 究、微动作研究等也不断深入。 四、我国劳动定额发展的过程 我国的劳动定额工作,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后到1957 年。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建立定额机构,配备劳动 定额干部,学习前苏联经验,实行计件工资;培养定额人员,了解定额业务;建立各种 原始记录和定额资料,建立统计分析制度;建立劳动定额制定和修改的理论和方法。 第二阶段是从1958 年至“文化大革命”之前。在“左”的错误思想影响下,企业管理 出现许多偏向,如在定额管理方面,鼓吹无定额

11、劳动,全盘否定计件工资,否定劳动定额, 否定按劳分配等,使劳动定额工作受到很大冲击。1961 年党和国家采取“调整、巩固、充 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生产秩序逐渐恢复,劳动定额工作也得到了逐步恢复,多数企 业又实行了定额管理。 第三阶段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期间,劳动定额工作受到更大的 冲击,撤销了定额机构,下放了人员,出现了“生产无制度,工作无秩序,劳动无定额,都 吃大锅饭”的混乱局面,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 第四阶段是全面恢复和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劳动定额得到了恢复和全 面发展。和部门、各地区、许多企业都举办定额训练班,培养了许多新的定额人员;制定了 各种定

12、额标准; 普遍整顿了原始记录和定额资料,建立了各种报表和台帐。有些部门和企业 还实行了计算机辅助劳动定额管理,使劳动定额工作得到很快的发展。 1-5集团公司劳动定额工作的发展过程 兖矿集团的前身兖州矿务局成立于1976 年 7 月 21 日。矿务局成立以后, 劳动定额管理 同其他各项管理制度一样,逐步建立和完善。集团公司劳动定额管理工作,大体分为3个阶 段。 一、起步阶段 1977 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当前劳动工资的十条规定(草案) ,提出“所有企业都要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在明年内把编制定员和劳动定额制度建立起来”。矿务局开始组织编制劳动定额。1978 年 2 月,举办了第一期定额员培训班,培

13、训33 名定额员,第一次编制了包括采煤、掘进、巷修、 砌碹 4 部分,共560 个综合定额标准的采掘劳动定额手册,在南屯、北宿、唐村矿实行 定额考核, 推行计时工资加奖励的工资制度。同年 7 月,矿务局成立劳动定额编制小组,抽 调 20 名定额员,在各生产矿进行工作日写实,测定技术资料240 份,取得有效单件产品时 间 13007 个,采用技术测定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制定分项定额标准1085 个,编制了兖 州矿务局劳动定额手册,于 1979 年 2 月试行。 试行期满后, 对一些标准偏高偏低进行了修 改,报经省煤炭工业局审批,于 1979 年 9 月 1 日正式执行, 在各矿采掘区 (队)实行

14、了 “综 合定额、圆班计件、分班计量、按分分配”的直接无限制计件工资制。 同时, 矿务局定额管理机构也随之建立起来。矿务局劳动工资处设置了定额管理组,各 级定额管理人员逐步充实,矿务局和3 对矿井共配备定额员40 多人,形成了局、 矿、区 (队) 三级管理体制。 二、发展阶段 1982 年,随着生产条件的变化,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矿务局抽调25 名定额专业人员, 对定额标准再次修订。写实1256 人次;定额覆盖范围扩大到巷修、井下钻机、木材加工等; 分项定额标准3550 个, 比原标准增加2537 个; 采掘定额水平提高2.8%, 其中采煤提高2.6%, 掘进提高3.3%。1986 年国家煤炭基

15、建体制改革,原兖州煤炭基本建设公司划归矿务局后, 于 1988 年修改劳动定额标准时,将原基建公司定额标准纳入矿务局定额标准中。此后,劳 动定额标准分别于1992 年、 1996 年进行了修订,补充了综采放顶煤定额标准,并且定额水 平都有不同程度提高。为了加强劳动定额管理,制定了定额员职责范围、验收记录员职责范 围等制度。 三、提高阶段 为使劳动定额管理工作适应集团公司优化劳动组织结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结构,组 织生产经营活动,搞活内部工资分配的需要,2002 年,集团公司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修 改劳动定额、劳动定员标准工作的安排意见和关于扩大劳动定额覆盖面,全面推行劳动 定额管理的安排意见 。

16、为了贯彻落实“两个意见”,集团公司组织18 名专业技术人员,对 原劳动定额标准进行修改。 首先,是修订生产矿井劳动定额标准。通过深入现场考察,结合大量统计资料,新拟 劳动定额标准4171 个,比原定额标准4005 个增加 166 个。其中:因采用新工艺、扩大生产 矿井定额面增加定额标准1232 个,已经淘汰的生产工艺、调整定额标准划分结构(如地质 钻探、木材加工等)减少、取消840 个,同类合并226 个。新增定额标准的重点部分是增加 了井下单项工程定额。 新定额水平比原来提高9.16%, 其中采煤提高11.6%, 掘进提高6.16%。 其次,是制定地面生产定额标准。系统地、全面地制定地面生产

17、劳动定额标准,是集 团公司前所未有的工作。集团公司修改 “双定” 标准办公室在有关单位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 持下, 深入基层,考察了解生产工艺过程,收集掌握第一手资料,形成了制定地面生产劳动 定额标准的思路和意见。经过对资料的分析、提炼、加工、整理,制定出包括生产制作、输 送带生产、制造电缆、设备(部件)维修、建筑工程等11 部分、 4707 个定额标准。 2003 年 1 月,集团公司颁发了关于贯彻执行新颁劳动定额、定员标准的意见,规定 生产矿井劳动定额标准从2003 年 2 月 1 日起执行, 地面生产劳动定额标准从2003 年 4 月 1 日起执行。新颁劳动定额标准将成为进行劳动考核、实行

18、计件工资的主要依据。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2劳动定额概述 2-1劳动定额的分类 根据企业生产管理的需要,按照不同的特点、 范围和作用, 企业劳动定额可作如下分类: 表 21劳动定额分类表 分类标志类型基本概念 按表现形 式 分 类 产量定额是指在正常条件下,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应完成的合格产品的数量。 时间定额 是指在正常条件下,劳动者完成一定数量的合格产品必须消耗的劳动时 间。 看管定额是指工人在单位时间内应同时看管的设备数量。 按制定方 法 分 类 估计定额用经验估计的方法制定的定额。 统计定额用统计分析法制定的定额。 类推比较定额是用类推比较法制定的定额。 技术定额是运用技术测定法制定的定

19、额。 按制定和 批准权限 分类 统一定额又称标准定额,是由主管部门或企业制定并按批准权限审批的定额。 作业定额 又称工作定额,是根据具体工序和工作地点的具体条件,按照标准定额的 规定制定的产量定额。 试行定额 一般对试制新产品、试行新的生产工艺、试用新的操作方法、试用新的机 器设备等制定的定额。 临时定额是指适应某些临时性工作或突击性紧急任务而制定的定额。 按用途 分类 现行定额是指企业在生产现场中使用的定额。它是以工序为对象制定的劳动定额。 目标定额 是指在正常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企业提出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达到的劳 动消耗量的标准。 计划定额是指计划期内预计的单位产品达到的定额水平指标。 设

20、计定额是指设计部门设计企业生产规模所使用的定额。 不变定额 也称固定定额,是指将某个时期的现行定额固定下来,保持一定时期不变 的定额。 工作定额是指企业的技术、经济、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的必要劳动消耗量。 预算定额是用于编制工程预算的劳动定额。 施工定额是建设部门对现行劳动定额的总称,是相对于预算定额而言的。 按包括的 工序分类 分项定额也称单项定额,是指定额内只包括一道工序的定额。 综合定额 是指包括若干道工序工作的定额,即将若干个贫苦定额综合在一起,换算 为统一计量单位所表示的定额。 按定额水 平 分 类 先进定额是指具有先进水平的劳动定额。 平均先进定额是指高于平均水平的定额,即介于总平

21、均数与先进水平之间的平均数。 落后定额一般是指低于实际水平的定额。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2-2劳动定额的表现形式 劳动定额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 一、产量定额 产量定额是指在正常条件下,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合格产品数量或工作量。 秒分小时工单位时间 产量 产量定额 , 二、时间定额 时间定额也称工时定额,是指在正常条件下,劳动者完成一定数量的合格产品必须消耗 的劳动时间。 产量 秒分小时工单位时间 时间定额 , 不论是产量定额还是时间定额,其基本要素至少有两个,即时间和产量。 企业的产品数 量单位可按劳动成果的不同来表示,如米、吨、根、架等;煤炭企业时间单位通常按工日计 算(简称工) ,有时

22、为了满足制定定额的需要,也采用工时(h) 、分( min) 、秒( s)等作为 时间定额单位。 两种定额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们之间有着直接的内存联系,即两者之间在数值上互为 倒数, 成反比关系。 单位时间内产品数量的增加,就意味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时间减少;单 位产品所消耗的时间增加,就意味着单位时间产品数量减少。 产量定额和时间定额的数量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时 产 时 间 定 额 产 量 定 额 H H 1 时 时 产量定额 时间定额 H H 1 工作日法定时间,即一个工作班时间,可以表示为1 工工日,简单表示为1 工工, 即 1。 【例 21】已知装放炮工的时间定额为0.007 工 m

23、,求装放炮工的产量定额。 时 产 时 间 定 额 产 量 定 额 H H 1 10.007143m工 【例 22】已知回柱工的产量定额为120 根,求回柱工的时间定额。 时 时 产量定额 时间定额 H H 1 11200.008 工根 2-3劳动定额的制定制定方法 企业要保持劳动定额水平先进合理(或平均先进),应根据生产特点、生产技术条件和 自然条件等,正确选择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这是劳动定额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目前煤炭企业制定劳动定额的方法有经验估工法、统计分析法、类推比较法和技术测 定法。 这几种方法各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也反映了定额制定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 的发展过程。为使

24、定额标准的制定做到快、准、全、先进合理,满足生产和管理的需要,就 应根据企业生产的特点、生产类型和企业管理水平不同,选择适当的制定方法。 一、定额制定方法简介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表 22 定额制定方法比较表 制定方法基本概念优、缺点适用范围 经验 估工法 是由定额人员、 技术人员和经验丰富 的技术工人, 结合分析生产设计及操 作规程等技术资料, 并考虑所使用的 设备、工具的效能和工人的技术水平 等条件, 对产品的劳动消耗直接进行 估算的方法。 简单易行,工作量小,制定速 度快,使用及时。 但比较粗糙, 带有主观性,技术依据不足, 易受估工人员水平及经验的 局限,容易出现定额水平偏高 或偏低现

25、象, 有片面性和偶然 性。 一般适用于品种多、 单件小批量的生产 条件,以及新产品试 制和临时性、 一次性 的工作任务。 统计 分析法 是根据一定时期(至少3 个月)生产 同类产品或者大体相同产品的工序 的实际工时消耗或产量的统计资料, 通过整理、分析加工、并结合企业生 产技术组织条件的变化来确定定额 的方法。 简单易行,工作量小,它以大 量的统计资料为依据,有一定 的说服力, 制定的定额比较可 靠。但易受统计资料虚假、错 误的影响。 一般适用于生产条 件比较正常、 产品比 较固定、大批量生 产、原始记录和统计 工作比较健全、 统计 数据较准确的企业。 类推 比较法 是根据生产同类型产量或工序

26、的定 额为依据,经过对比分析,推算出同 类型的另一种产品或工序的定额的 方法。 较及时准确,有一定技术依 据,平衡性好。但如典型定额 制定不准确,分类分型不当, 定额质量不高。 一般适用于品种多、 批量小、 变化大的企 业。 技术 测定法 是根据生产技术条件和组织条件,在 挖掘潜力、操作合理的基础上,按照 正常的工艺方法, 通过分析计算和技 术测定制定定额的方法。 符合科学原理, 重视对生产技 术组织条件和操作方法的研 究,有充分的技术依据,技术 性强,平衡性好,有较大的准 确性。但方法较复杂,工作量 大,计算繁琐,费人力,时间 长。 一般适用于生产技 术组织条件比较正 常,产品品种少,生 产

27、批量大的生产类 型以及流水线作业 等工序。 二、制定定额常用方法简介 1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制定定额的一般做法是:以统计资料为依据,先求出平均数,在此基础上 求出平均先进数,再考虑生产技术组织等条件可能发生的变化,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因素等, 确定新的定额水平。 统计分析法按对数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简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均方根法和 百分数法。 简单平均法 先进平均法 先进平均法是先计算出一般水平的平均数,即总体算术平均数,然后从先进于一般平 均数的那一部分中,再算出一个平均数,这里说是先进平均数。这个先进平均数就是制定平 均先进定额的一个重要依据。其计算公式为: f fx X a aa a

28、 f fX X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式中: X 总体算术平均数 f统计数的数次 X完成统计数 aX 平均先进定额 a f 先进于总体算术平均数的各统计数的次数 a X先进于总体算术平均数的统计数 【例 23】 某企业年完成某种产品产量情况如表23,试计算该企业月平均先进定额。 解:第一步,求出总体算术平均数 X 。 f fx X= 12 340004950003000043500027000 =15333 第二步,根据算术平均先进定额的基本公式,求出平均先进定额 aX a aa a f fX X= 的统计数总次数先进于总体算术平均数 的统计数总量先进于总体算术平均数 = 23 21700031

29、6500 =16700 t 表 23 月产量( X) 月数( f ) fx 13500 2 3 2 3 2 27000 43500 30000 49500 34000 14500 15000 16500 17000 12 184000 对于有大量统计数据,原始资料、统计资料健全、准确的企业,也可用下列方法求算术平均 先进定额。 【例 24】某工种完成某种产品,根据统计资料,得出表24资料,求其产量定额。 表 24 每名工人产量t/工组距组中值工人人数每组产量 甲乙= 46 2 2 5 7 6 22 30 154 68 810 2 9 10 90 1012 2 11 2 22 小计40 296

30、解:第一步,计算总平均数。 总平均数 = 工人人数 产量总数 = 40 296 =7.4m工 第二步,计算总平均数所在组先进部分的工人人数。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根据平均先进的含义,凡产量大于7.4 的部分,都属于先进部分。而7.4 正处于68 组中,所以, 68 组中 7.48 的部分,当然属于先进部分。为了计算平均先进数,就必须 把 7.48(即此组中平均先进的部分)也包括在内。 先 进 部 分 工 人 人 数 总 平 均 数 所 在 组 = 总平均数所在组的组距 总平均数所在组人数 均数与上限的组距 平总平均数所在组中, = 2 22 (87.4)=6.6 人 也就是说, 22 人中有

31、6.6 人完成的产量7.4t。 第三步,计算总平均数所在组先进部分的组中值。 进 部 分 的 组 中 值 总 平 均 数 所 在 组 先 = 2 总平均数分的上限总平均数所在组先进部 = 2 4.78 =7.7 第四步,计算总平均数7.4 所在组先进部分的产量。 先 进 部 分 的 产 量 总 平 均 数 所 在 组 = 进部分的工人人数 总平均数所在组先 进部分的组中值 总平均数所在组先 =6.6 7.7=50.8 第五步,根据上述条件,列表2 5,计算平均先进定额。 表 25 每名工人产量t/工组中值工人人数每组产量 甲= 7.48 810 1012 7.7 9 11 6.6 50.8 9

32、0 22 10 2 小计18.6 162.8 平均先进定额= 先进部分的工人人数 先进部分的产量总数 = 6.18 8.162 =8.75t工 平均先进法 平均先进法是以完成定额的最先进水平、50%工人达到的定额水平以及全部工人都能达 到的水平(即最低水平)三者的平均平均数,再与最先进水平平均后求得。其计算公式为: A= 2 1 (B+C ) C= 3 1 (B+D+E ) A= 2 1 B+ 2 1 ( 3 1 B+ 3 1 D+ 3 1 E)= 2 1 B+ 6 1 B+ 6 1 D+ 6 1 E= 6 1 ( 4B+D+E ) 式中: A平均先进定额 B最先进水平定额,即最高定额 C平均

33、中间水平的定额 D 50%的工人达到的定额 E全部工人都能达到的定额,即最低定额 【例 25】根据定额统计资料,某矿支柱工某年完成定额的最高水平为69 根/工, 50% 的工人所能达到的定额水平为54 根/工,全部工人都能达到的定额为48 根/工,求支柱工人 平均先进定额。 解:平均先进定额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A= 6 1 (4B+D+E )= 6 1 (469+54+48)=63 根 /工 综合平均法 先求出总体算术平均数,然后取两个最先进的数值和一个最落后的数值,与平均数相加, 再除以相对应的项数4。其计算公式为: X = n X aX = 4 21 XXXX 后先先 式中: X 总体算

34、术平均数 X定额完成统计数 n 项数 aX 平均先进定额 1先 X第一最先进统计数 2先 X第二最先进统计数 后 X最落后的统计数 【例 26】某一车间加工某一工件的实际工时统计资料为2、3、4、4、6、7(min) , 求平均先进时间定额。 解:第一步,求总体算术平均数 X = n X = 6 764432 =4.3(min) 第二步,求平均先进时间定额 a X = 4 21 XXXX 后先先 = 4 3.4732 =4.1(min) 简单算术平均法的优点是方法简便,工作量小, 计算方便。 它的主要缺点是计算出的定 额水平,往往偏重于先进。 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估工法与统计分析法的结合,

35、就是在同一工种的工人中,选取少数几个人, 估计或测得定额,然后分析这几个人的代表性,即“权数”,乘以定额,再加以平均,即可 求得该工种的定额。其计算公式为: Q = f fQ 式中: Q 统计定额 Q 代表定额 f 代表定额代表的次数 【例 27】某采煤工作面移支架工共10 人, A 工人班完成工作量30 架, B 工人班完 成工作量35 架, C 工人班完成工作量40 架。经分析, A 工人的水平代表2 人,B 工人的水 平代表 5 人, C 工人的水平代表3 人。则产量定额的加权平均数为: Q = f fQ = 10 340535230 =35.5 架/工 一般地说,在估计“权”的规律时,

36、常用两头小、中间大的定性分析概念。因此,中间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值的代表性大些。这里的权数取了10 名中的 5 人,这样做,即体现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的结合,克服了取单一数值为定额的片面性。 2技术测定法 技术测定法就是通过现场工作日写实、测时等研究工时消耗的方法,把工人一天生产 活动所消耗的时间全部记录下来,然后利用工时分析研究的方法,分析各种工时消耗,研究 生产过程中各种合理和不合理因素。通过工时分析研究,考察生产时间是否用得合理,有没 有浪费,操作方法是否正确,劳动组织是否合理。从而采取措施, 剔除一切影响工时利用的 不合理因素,用有一定技术依据的工时资料计算劳动定额的方法。 技术测

37、定法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 运用工时研究的方法,实地观察被制定工序的工时消耗和工作地点的生产能力; 整理分析观察资料; 设计合理的工时结构、工作日(班)工时定额、单位产品工时消耗,并规定出被测定 工序的新定额水平; 在生产中推行合理的工序结构、合理的工作地组织,贯彻新劳动定额标准。 技术测定法制定劳动定额,将在以后章节中陆续涉及,在此不再叙述。 3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与工时研究 3-1煤炭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类型 一、煤炭企业生产过程 企业生产过程和生产类型与制定劳动定额有着密切的关系,制定劳动定额一般要经过科 学地分析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类型,掌握工时消耗分类,研究劳动定额的时间构成,进行 工作日写

38、实、测时、工时抽样等制定定额的过程。因此,制定劳动定额,首先要熟悉企业生 产过程和生产类型,才能合理确定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定额,使定额符合生产过程的需要。 1工业企业生产过程 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就是指从生产产品的准备工作开始,到产品生产出来的全部过程。 2煤炭企业的生产过程 煤炭企业生产过程,就是从生产准备开始到煤炭采出、运至地面原煤筛(洗)选和装 车外运的全部过程 (学员可以根据自己所在的生产单位,把本单位一些生产线的生产过程加 以描述,如水泥、焦化、化肥生产等)。 从我国煤炭生产的工艺特点来看,矿井生产过程的结构比较复杂,它是由许多生产环 节组成。我们研究生产过程的目的,是为研究工时消耗打

39、下基础,也就是为制定劳动定额、 挖掘生产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以煤炭生产过程为例,分解为各种不同的环节、工序、作业、操作。 环节 就是局部生产过程,每一生环节在工艺技术上具有一定的特征,它是具有专门性质的生 产技术内容, 需要专门的生产工具和一定的专业工种的工人来进行。在煤炭生产过程中,直 接对产品进行加工的生产环节称为基本生产环节。 煤炭企业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有:生产准备环节,如井巷开拓掘进;回采环节,就是把 煤炭从矿井剥离下来的过程;运输环节, 是指把煤炭从工作面运至煤仓或洗选系统的整个过 程;洗选环节, 是指把原煤洗选成符合消费者要求的各种规格的成品煤的过程;装车发运环 节,是指把成品

40、煤装车发往用户前的装车过程。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除上述基本生产环节外,还有辅助性和服务性生产环节,它与基本生产环节同时进行并 为之建立正常条件,如矿井供、 排水, 矿井通风, 井巷维修, 机器设备的安装与维修,材料、 设备、人员的运输,动力供应等。 工序 是生产环节的组成部分,是组织生产的基本单位。劳动定额一般是按工序制定的,它 是由一名工人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工作地点上,对同一劳动对象连续进行的生产活动。 工序的特点是劳动对象、劳动工具、 劳动者本身三者为固定不变的一体,每道工序在操 作上、 技术上和组织结构上都有其特点,构成一个独立的工艺技术过程。例如普通综采工作 面的主要工序有:机组割煤

41、,移支架,铺联网等。 作业 作业是工序的组成部分,是工人在同一工作地点利用同一工具对同一劳动对象进行加 工所执行的工序的一部分。一道工序由若干道作业组成。如炮采工作面电钻打眼这道工序, 其作业组成为接班,检查工作地点安全情况,拉电钻、 电缆, 试钻, 点眼位, 打眼, 换钻头, 移工作地点,收拾工具,交班等。 作业按工艺性质可分为准备结束作业、基本作业、辅助作业。 准备结束作业是为使工作地点、机械设备和工具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而进行的必不可 少的作业, 以及工作结束时清理工作地点、整理工具设备、 交接班等, 统称为准备结束作业。 如上述作业中的接班、检查工作地点安全情况,拉电钻、电缆,试钻,收拾

42、工具,交班。 基本作业时间是决定工序工艺内容的作业,即由于执行该道作业,能够获得该工序产 品或成果的作业。如上述作业中的打眼。 辅助作业是为基本作业创造正常条件的作业。如上述作业中的点眼位、换钻头。在工 艺执行过程中, 按辅助作业与基本作业的关系,又可分为平行辅助作业(能与基本作业同时 进行的作业) 和非平行辅助作业 (不能与基本作业平行而须在停止基本作业后才能进行的作 业) 。增加平行辅助作业,就能相应增加工序中的基本作业时间,从而提高工时利用率。 在实际工作中,除上述作业内容以外,还会遇到与本工种无关的其它作业,这些作业 称外额外作业。 额外作业通常是由于生产组织或劳动组织不善,需要工人进

43、行本工序以外的 作业。 作业按使用的工具不同,还可分为手动作业、机手并动作业、机械化作业、自动化作 业。 操作 是作业的组成部分,是工人在作业过程中所做的有独立目的的完整动作。如基本作业 中的打眼,是由抱起电钻、对准眼位、启动电钻电钻开关、推动电钻在煤壁上打眼、拉出电 钻等动作组成的。 动作。是操作的分解,是操作的最小组成要素。一个操作可分解为许多动作。动作可 按人体活动的特点,划分为抓取、位移、伸手、定向、放下、装配、使用、官能工作(如读、 检视、计算、回忆)等。 二、生产类型 企业的生产类型,主要是指企业生产产品的品种、产品的稳定程度、产量的大小和专 业化程度。生产类型不同,对于企业管理、

44、劳动组织、劳动定额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企业生产类型大致分为大量生产、批量生产和单件生产。 1大量生产 其特点是产品固定,品种少,产量大,生产的连续性和重复性大,企业常年生产某种 产品,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煤炭生产即属此类型。 2批量生产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其特点是产品相对稳定,有继承性,品种稍多,产销量大,成批地、周期性地轮换生 产,经过一段时期重复一次,专业化程度较上一类低。 3单件生产 其特点是产品品种不稳定,数量少,很少重复,有些产品在少量生产后便停止生产或 不定期生产。 不同的生产类型对劳动定额的制定和管理带来不同的影响。在大量、批量生产的条件 下,一般采用专用设备,工艺规程较细,

45、专业化程度较高,要求劳动定额的准确程度更高一 些。在单件生产的条件下,由于产品品种多,工艺变化大,批量小,要求劳动定额的制定要 及时些,准确程度可能低一些。 3-2工时消耗分类 在研究工作时间利用情况时,人、机工作时间是研究对象。研究工时利用情况时,主 要分析研究人的工时利用。 一、工时消耗分类的概念 工人工时消耗分类,是指工人在一个工作班内全部劳动时间的消耗。为了正确确定工作 日(班)工时定额和单位产品时间定额,保持定额水平平均先进,就需要对工人的工时消耗 进行分类。 二、工时消耗分类目的和原则 对工人工时消耗进行分类的目的,是分析研究工时消耗构成是否合理。因此,工时消 耗分类必须以工时消耗

46、的必要性这一原则为前提,确定哪些是生产所必须的,哪些是不必要 的或浪费损失的,以便采取措施,降低产品的工时消耗,消除工时损失,提高工时利用,提 高劳动生产率。 三、工时消耗分类的方法 工人在生产中的工时消耗是多种多样的,从劳动定额的角度看,可以分为两大类,即 定额时间和非定额时间。 1定额时间 定额时间是指工人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所必须的劳动时间,一般包括有效工作时间、 休息和自然需要时间、工艺性间断时间。 有效作业时间 有效作业时间是指对工人生产产品直接或间接发生作用的时间,它包括准备与结束作 业时间、基本作业时间、非平行的辅助作业时间。 准备与结束作业时间,是指工作开始前工作地点和工人本身的

47、准备作业以及工作结 束后工作地点的清理、工具的收拾、 交接班等。 其特点是该作业时间在工作班内通常一次出 现,且与工作班内生产产品数量不成正比关系。 基本作业时间,是指工人在工作日内完成基本作业所消耗的时间总和,是使劳动对 象改变形状、位置、性质、状态,并将劳动对象构成该工序的产品所消耗的时间。其特点是 时间消耗与产品数量成正比关系,即其时间消耗越多,则产品数量越多。 非平行辅助作业时间,是指工人在基本作业时间以外,为执行基本作业创造必要条 件,保证基本作业正常进行的时间消耗。其特点是不与基本作业同时进行,不使劳动对象发 生任何变化。 基本作业时间与非平行辅助作业时间的总和构成作业时间。其特点

48、是该时间消耗具有 多次性,与生产的产品数量成正比关系。对每件产品来说,作业时间越少越好。对整个工作 日来说,作业时间的比重越大越好。在作业时间内,辅助作业时间的比重越小越好。 实用文档 文案大全 休息和自然需要时间 休息时间是指工人在工作中为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所必须的短暂间断时间,以 及人的生理需要(如吃饭、喝水、大小便等)自然需要时间。休息与自然需要时间的长短与 劳动性质、 劳动条件、 劳动强度、 劳动的危险性有密切的关系,正确确定这类时间十分重要。 在煤炭企业中, 确定各工种的休息时间,必须对各工种工作过程进行观测、分析、研究, 按照作业时间分工种规定休息系数,按下式计算规定的休息时

49、间。 辅基休休 TTKT 式中: 休 T休息时间 休 K休息时间系数 基 T基本作业时间 辅 T辅助作业时间 工艺间断时间 工艺间断时间是指在具体条件下不能消除的间断时间。这些时间有机地包括在工序组 成之内, 并在某种程度上是技术原因或组织原因造成的。即使在个别工序、在生产过程的某 个环节组织良好的情况下,也是不能消除的。如炮采工作面放炮,工人需要撤至安全地点, 等待排除炮烟所造成的间断时间;机采工作面机组割煤,由于煤质坚硬, 工作一定时间需候 电机停机冷却的间断时间等。 2非定额时间 非定额时间是指由于技术和组织方面的缺陷而消耗或占用的无益于完成某项工作的额 外工作和停工的工时损失。它包括额外工作时间和停工时间。 额外工作时间 额外工作时间是指执行那些不属于本工种工序范围内的工作,以及执行多余的或偶然 的工作所消耗的时间。如支柱工支柱不符合规定质量而返工、移架工帮助铺联网工联网等时 间消耗。 停工时间 停工时间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