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的银行科技风险案例63条!.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488572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PDF 页数:163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的银行科技风险案例63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商业的银行科技风险案例63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商业的银行科技风险案例63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商业的银行科技风险案例63条!.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商业的银行科技风险案例63条!.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的银行科技风险案例63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的银行科技风险案例63条!.pdf(1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商业银行科技风险案例63 条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 二一年八月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序言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领 域,银行业已成为信息技术高度密集、高度依赖的行业,同 时也是受信息科技风险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信息系统的安 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不仅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 要基础,还关系到整个银行业的安全和国家金融体系的稳 定。 根据近几年国际上出现的信息系统故障事件分析,如果 银行信息系统中断1 小时,将直接影响该行的基本支付业务; 中断 1 天,将对其声誉和市值造成极大伤害;中断23 天 以上不能恢复,将直接危及银行乃至整

2、个金融系统的稳定。 同时,随着网上银行、 电子商务等网络金融服务的快速发展,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犯罪活动也日益增加,威胁银行业信息 安全、针对网上银行的案件呈上升趋势,对客户利益和对银 行声誉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 2004 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将信息科技风险明确划归操 作风险的范畴,使得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成为了银行全面风险 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银监会对银行信息科 技风险管理高度重视,对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提出了明确 要求。各商业银行也普遍提高了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关注 程度,银行业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存在的问题与不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

3、文档 足。近年来国内外信息科技风险事件时有发生,系统重大停 机宕机、核心业务系统中断、网站安全漏洞、网上银行虚假 交易、客户资金被窃取等。后果严重,教训深刻,网络与信 息安全形势不容忽视。这些事件的发生再次向我们敲响警 钟:信息科技工作一旦发生问题就是重大问题。信息科技风 险就在身边,强化风险监管刻不容缓。 以史为镜知兴替,以案为鉴明得失。基于此,银监会组 织专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计算机犯罪案件和信息安全事件 进行了认真梳理,从中选择有代表性和借鉴意义的典型案 例,开创性地编写了银行业科技风险警示录。该书汇编 刊印工作非常适时,非常必要,在银行业计算机犯罪与信息 安全事件研究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4、。入选案例都具有较高 的借鉴价值,为银监会系统的IT 风险监管工作提供了有效 资料,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广大员工提供了警示教材。这 些素材新、内容全、深入浅出、富有新意的案例分析无论对 银行风险管理部门、信息科技部门继续深入研究相关案例, 还是对银行高管人员、审计人员以及从事相关业务的广大员 工,都具有实践的借鉴价值和指导作用。银行业科技风险 警示录汇编教材意义重大,值得肯定。 “前事昭昭,足为明戒” 。银监会系统一定要高度重视 信息科技风险管控工作。切实分析好、利用好这些案例,认 真查找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内控管理、安全防范、信息技术等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方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清醒把握当前

5、防范计算机犯罪与信 息安全面临的形势。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指导银行业 金融机构落实内控、提高信息安全管理能力,遏制计算机犯 罪快速上升势头。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能够吸取这些案例的 教训,警钟长鸣,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科技风险警示教 育,做好计算机案件与信息安全事件防范工作,促进在更大 范围和更高层次上提升信息科技风险防范水平。 我们坚信:通过提高信息科技风险防范意识,完善信息 科技风险管理机制,计算机案件和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 就会大大降低,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也将会大大减轻。 是为序。 郭利根 二一年八月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前言 随着信息科技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客户服务、营销、内控、

6、经营管理等工作中应用的不断深入,涉及信息技术的犯罪案 件与信息安全事件不断发生,且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近年来 出现的一些重大金融信息科技风险案例表明,信息系统为金 融机构日常运营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持,银行业的稳健经营 离不开对信息科技风险的有效管理。 国外两大事件将科技风险管控重要性昭示天下。2001 年 9 月 11 日恐怖分子劫持飞机撞击美国纽约世贸中心。该恐怖 袭击事件瞬间彻底毁灭了数百家公司所拥有的重要数据,令 近九百家机构因此倒闭,美洲银行、德国银行、国际信托银 行、帝国人寿保险公司、摩根斯坦利金融公司、美国商品期 货交易所等数十家世界金融巨头遭受了重大损失。2009 年 11 月 8

7、 日黑客集团成功入侵苏格兰皇家银行(RBS)旗下信用 卡公司的计算机网络,伪造假卡,在不足12 小时内从全球 至少 280 个城市的2100 部提款机提取逾900 万美元现金, 使 RBS集团短时间内损失惨重。如果不能对信息科技风险进 行有效管控,一些信息科技案件或事件必将对银行业持续稳 健运行带来重大威胁。 鉴于此,银监会信息中心组织专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计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算机犯罪和信息安全事件进行认真梳理,从中选择部分有代 表性和一定借鉴意义的典型案例,编写了银行业科技风险 警示录。 银行业科技风险警示录收集了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 20042010 年初所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98 个计

8、算机犯罪案 件和信息安全事件。入选案例通常在多家银行发生,且具有 银行机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共 性缺陷。汇编此书,意欲举一反三,警示昭告,引发银行机 构高管人员、风险管理部门、信息科技部门、审计部门以及 各相关业务部门的高度重视,以认真汲取事故教训,采取措 施,堵塞漏洞。 银行业科技风险警示录中各案例内容分别包括“案 例描述”、 “案例分析”两个部分。“案例描述”部分主要 是以有关银行提供的事件分析报告为依据,简要介绍案例概 况; “案例分析”部分深入浅出地对案件内部深层次原因进 行剖析,以反映银行机构信息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在每节 后附“防范对策与建议”,通过各家银行

9、的实际防范经验总 结为银行建立解决方案提供借鉴。 银行业科技风险警示录着重突出了以下特点:一是 素材新。入选的98 个计算机犯罪案件和信息安全事件具有 普遍典型意义,部分案例为国内首次披露。二是内容全。通 过向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广泛征集案例,保证了内容的覆盖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面和信息量,基本做到了案件与事件、历史与现状、中资银 行与外资银行、不同规模银行业机构等的兼收并蓄。三是富 有新意。银行业科技风险警示录对案例内容尝试性引入 了危害指数、影响指数和频度指数进行风险分级。其中,危 害指数主要侧重从案件对行业的冲击力及对银行客户的影 响面进行分析;影响指数主要侧重从事件对银行持续经营的

10、 影响度进行分析; 而频度指数主要从发生概率(案件和事件) 或作案难易度(仅针对案件)进行定性分析。案例的风险类 型与发生根源分析则借鉴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和分 类方式。四是深入浅出。注重技术深度和通俗易懂的结合, 每个案例做到了情况描述全面细致、原因分析切中要害、对 策建议切实可行,具有较好的完整性、前瞻性和实用性。同 时,力避生硬技术性论述,数据主要以图、表形式进行罗列 和分析,使读者一目了然。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 二一年八月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目录 第一章信息科技相关案件. 11 第一节网上银行类案件. 21 案例 1:篡改网银交易数据盗取客户资金. . 21 案

11、例 2:利用内嵌病毒邮件盗取客户资金. . 22 案例 3:通过木马盗取客户资金之一. . 23 案例 4:通过木马盗取客户资金之二. . 24 案例 5:远程操纵客户计算机盗取资金. . 25 案例 6:攻击网站获取客户信息盗取资金. . 26 案例 7:窃取客户网银证书作案. . 27 案例 8:盗取同事账户作案. . 28 案例 9:利用假证件开通网上银行作案. . 29 案例 10:嗅探网银系统作案. . 30 案例 11:非法破解用户密码作案. . 31 第二节内控缺陷类案件. 34 案例 12:非法办理存折配卡作案. . 34 案例 13:篡改系统数据虚开存单作案. . 35 案例

12、 14:篡改账户状态非法结息作案. . 36 案例 15:篡改账务数据盗取资金. . 38 案例 16:利用综合业务系统漏洞作案之一. . 39 案例 17:利用综合业务系统漏洞作案之二. . 40 案例 18:利用贷款业务系统缺陷作案. . 41 案例 19:利用储蓄业务系统漏洞作案. . 42 案例 20:盗用他人柜员密码挂失存单作案. . 43 案例 21:盗取他人柜员密码空存资金作案. . 44 案例 22:盗用他人柜员密码虚列利息支出作案 45 案例 23:盗用系统权限冒名贷款作案. . 46 案例 24:伪装外包人员混入银行营业室作案 47 案例 25:利用外包管理漏洞盗取客户信息

13、作案 48 案例 26:编制非法程序窃取客户信息作案. . 49 案例 27:盗取客户信息篡改数据库作案. . 50 案例 28:窃取数据仓库客户信息作案. . 51 第三节自助设备类案件. 54 案例 29:加装特殊装置盗取银行卡信息作案 54 案例 30:张贴虚假告示骗取客户信任作案. . 64 案例 31:利用自助设备的自动保护功能作案 72 案例 32:利用自助设备功能模块缺陷作案. . 74 案例 33:利用自助设备系统程序漏洞作案. . 75 案例 34:通过砸撬 ATM机等暴力手段进行作案 76 案例 35:一些其他银行卡犯罪案件. . 78 第二章信息科技相关事件. 82 实用

14、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第一节硬件设备故障. 93 事例 1:主机宕机处置不及时导致系统交易停止 93 事例 2:存储设备故障致重要应用系统中断 94 事例 3:主机配件故障导致银行对外服务中断 94 事例 4:备机电源模块故障导致主机系统宕机 95 事例 5:主机电源故障导致核心业务长时间停止 96 事例 6:CPU 主板硬件故障致系统中断 97 事例 7:存储设备故障致系统中断. . 98 事例 8:交换机接触不良致业务中断. . 98 事例 9:核心交换机故障致业务中断. . 99 事例 10:存储光纤交换机宕机致系统中断. 100 事例 11:机房地面震动引起机房设备电源频发故障. 101

15、 事例 12:交换机协议不兼容导致网络通信异常. 102 事例 13:光端机通讯板卡故障致业务中断. 102 事例 14:网络设备配置不当致系统中断. 103 事例 15:加密机故障导致银行卡交易长时间中断. 104 第二节软件系统故障. . 107 事例 16:加密平台设计缺陷引发交易拥堵. 107 事例 17:压力测试不充分导致系统服务中断. 108 事例 18:需求交流不充分导致部分银期转账无法正常处理. 109 事例 19:监控系统缺陷导致业务瘫痪. 110 事例 20:主机系统缺陷导致业务系统运行不畅. 111 事例 21:程序性能缺陷导致交易缓慢. 111 事例 22:应用程序缺陷

16、导致银证交易异常. 112 事例 23:第三方存管系统运行故障引发服务中断. 113 事例 24:系统容量不足导致系统运行意外终止. 115 事例 25:应用系统故障影响客户服务. 116 事例 26:对批量操作的管理不善引发系统停机. 117 事例 27:系统交易堵塞引发系统崩溃. 118 事例 28:ATM 程序故障造成吞卡及交易失败. 119 事例 29:系统变更缺陷导致ATM透支事故 . 120 事例 30:光纤传输速率波动引发业务系统故障. 121 事例 31:系统数据库意外宕机造成业务数据丢失. 122 事例 32:数据库软件缺陷引发业务交易堵塞. 123 事例 33:数据库升级异

17、常引发系统故障. 124 事例 34:备份操作异常导致银行卡交易中断. 124 事例 35:疏于备份导致银行客户数据丢失. 125 事例 36:操作失误引发综合业务系统停止服务. 126 事例 37:操作不当导致银行现金业务中断. 127 事例 38:系统设置错误导致卡业务故障. 128 第三节外围保障设施故障. . 131 事例 39:操作不慎导致核心系统服务中断. 131 事例 40:UPS系统故障导致呼叫中心停止服务. 131 事例 41:外包服务商违规操作导致银行服务中断. 132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事例 42:双回路切换器故障引发银行供电隐患. 133 事例 43:供电系统老化

18、及演练不到位导致服务中断. 134 事例 44:电力转换系统故障引发供电中断. 136 事例 45:市变电站突发设备故障导致银行业务中断. 137 事例 46:光端机设备故障造成通讯中断. 138 事例 47:电信运营商设备故障导致业务无法正常办理. 138 事例 48:域名未及时备案导致网上银行被封. 139 事例 49:与银联沟通不畅引起银行卡业务异常. 140 第四节网络攻击事件. . 143 事例 50:遭受恶意攻击门户网站间歇性中断. 143 事例 51:遭受恶意攻击短暂影响网银访问. 144 事例 52:及时化解恶意攻击确保网银业务正常运行. 145 事例 53:域名解析错误引发网

19、络流量剧增. 147 事例 54:SQL注入篡改信托公司网站数据库. 148 事例 55:架构漏洞导致银行网站被植入恶意链接. 148 事例 56:设置钓鱼网站,假冒网上银行系统. 149 第五节有害程序事件. . 153 事例 57:办公电脑感染病毒导致网络阻塞. 153 事例 58:防病毒软件更新不及时导致全行网络流量异常. 153 事例 59:数据库补丁更新不及时引发业务中断. 154 事例 60:前置程序感染病毒导致自助设备无法使用. 155 第六节灾害性事件 . . 158 事例 61:台风破坏通讯设施导致银行网点停业. 158 事例 62:火灾导致银行供电中断. 158 事例 63

20、:雷击损坏网络设备导致银行呼叫中心通讯中断. 159 后记 162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第一章信息科技相关案件 一、案防形势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对信息科技的依赖程度愈来愈高,金融业 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众权益的影响逐 渐增强。在全球范围内,网络窃密、网络攻击等利用计算机技术 进行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呈上升趋势。近年来, 我国银行业信息科 技相关案件频发, 银行网络、 信息系统已成为境内外敌对势力和 不法分子攻击破坏的重要目标之一。攻击手段层出不穷, 作案手 法不断翻新,信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二、案件类型及作案手段 按照案发区域,银行业信息科技相关案件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

21、网上银行类案件。 犯罪嫌疑人主要通过国际互联网等载 体,以木马病毒、 程序破解密码等多种技术手段获取银行客户账 号和密码,再以非法转账或网上支付等方式,盗取客户资金。 二是内控缺陷类案件。 犯罪嫌疑人借内部工作人员的身份和 工作之便,利用银行管理制度、业务流程、交易系统等方面存在 的漏洞作案, 盗取客户或银行资金。 内部控制作案又可细分为两 类:其一是业务人员盗取其他员工的柜员号和密码,通过对客户 定期存款进行密码挂失、虚假存款、虚列利息支出、冒名虚假贷 款等方式作案, 盗取银行或客户资金。其二是科技人员利用职务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便利,非法进入系统,通过编制非法程序窃取银行客户密码、篡

22、 改数据库数据、 篡改账户状态、 窃取数据仓库客户信息和利用综 合业务系统功能缺陷等方式作案,盗取银行或客户资金。 三是自助设备类案件。犯罪嫌疑人在银行自助设备上做手 脚,利用读卡器、微型摄像机、假冒银行服务电话等各种手段盗 取客户账号及密码,进而盗取客户资金。 上述三种类型案件在案发区域、损失度及防范难度等方面存 在不同,作案手段也有所差异。见表1、表 2。 表 1 三种类型案件发案差异 序号类型名称案发区域危害指数频度指数 1 网上银行类案件国际互联网中较高 2 内控缺陷类案件银行内部高较低 3 自助设备类案件ATM 、CDM 、POS 中高 表 2 三种类型案件的作案手段 序号作案手段

23、网上银行 类案件 内控缺陷 类案件 自助设备类 案件 1 从外部入侵银行系统,更改数据 2 网上窃听或截获客户银行卡账号及密 码 3 从外部窃取客户银行卡账号、密码 4 从外部破解客户网银密码 5 从外部窃取客户网银证书 6 内部人非法使用业务系统 7 内部人非法访问系统或数据库,但不 涉及篡改系统数据 8 内部人非法篡改系统数据 9 内部人使用或拷贝恶意软件 三、案件特点分析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据 20042010 年银行业信息科技相关案件统计数据显示, 当前我国银行业信息科技案件中,最受关注的是利用网上银行作 案;利用银行内部控制漏洞作案发案数相对较少但涉案金额较 高;发案率最高的是

24、利用自助设备作案。见图1 所示。 图1 2004-2010 年银行业信息科技相关案件统计 网上银行类案件 36% 内部控制类案件 8% 自助设备类案件 56% 上述三类案件近年来呈以下变化趋势。 (一)利用网上银行作案发案率逐年递增 1. 利用网上银行作案具有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之特点, 犯罪 分子实施犯罪不容易受到事件时点的限制。 2. 由于技术的开放性, 犯罪分子容易掌握一些技术含量较高 的作案手法,且攻击手段不断翻新,犯罪行为更不易被察觉。 3. 银行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网银产品开发周期缩短,相 应内控手段难以适应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风险敞口逐步累积。 (二)利用银行内部控制漏洞作案发案

25、率逐年递减,但涉案 金额较高 1. 银行内控体系逐步完善。 随着对信息科技风险认识的不断 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逐步将信息科技风险纳入银行整体风险防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范体系, 促使银行内控机制日渐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和水平不断 提升。例如银行通过实施关键业务岗位隔离、信息科技生产和测 试环境隔离、 指纹识别仪取代柜员卡等制度和措施,堵塞了部分 漏洞。 2. 外部环境对银行内部控制的合规要求日益严格。例如近年 来银监会相继出台了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银 行业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范、电子银行业务管 理办法 等规范性文件, 对银行内部控制合规提出了更为明确的 要求。 3. 由于

26、内部人员作案, 熟悉银行控制体系, 导致此类案件具 有作案时间长、败露周期长、单笔涉案资金高的特点,危害性较 高。 (三)利用自助设备作案案件呈高发趋势 1. 近几年,基于企业竞争策略, 中小银行纷纷加大了借记卡、 信用卡等客户市场的开拓力度,但由于其科技部门整体技术水平 不高、对信息安全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不足,导致相关犯罪案 件高发。 2. 该类案件有向农村、 乡镇蔓延转移之趋势。 犯罪分子利用 不发达地区银行客户风险意识薄弱的特点,专门选择针对银行县 级支行或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ATM 作案。 3. 该类案件对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目前我国仍大量使用安全 级别较低的磁条卡,涉及相关案件较多。

27、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四、危害及根源分析 (一)危害分析 各类信息科技犯罪案件会使银行面临多方面的风险,主要集 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欺诈风险,例如敏感信息被盗取,包括银行卡号及密码、 网银账号及密码等,导致银行或客户资金被盗。 2银行资产设施及信息系统受损,影响其正常对外提供服 务。 3信誉风险和法律风险。具体分析见表3。 表 3 三种类型案件危害分析 序号危害类型 网上银行类 案件 内控缺陷类 案件 自助设备类案件 1 银行资产设施遭到破坏 2 银行资金遭受损失 3 客户资金遭受损失 4 银行遭受法律诉讼 5 银行信誉受损 (二)根源分析 导致各类信息科技犯罪案件发生的原因来自多个方

28、面。 1. 银行的系统安全机制存在缺陷。例如银行卡防伪能力弱、 客户认证机制存在漏洞等。 2. 银行的内部控制存在漏洞。例如对敏感信息保护不周全, 对生产环境控制不严, 外包管理存在缺失, 对自助设备区域的巡 查不力等等。 3. 银行业及其客户的科技风险防范意识整体偏低。体现在银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行的风险防范意识普遍不足,客户的安全意识更为薄弱。具体分 析见表 4。 表 4 三种类型案件根源分析 序号案件发生的根源 网上银行 类案件 内控缺陷 类案件 自助设备类案件 1 银行卡防伪能力弱 2 系统安全机制存在漏洞 3 业务系统控制存在漏洞 4 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 5 柜员号密码及授权卡

29、保护不力 6 对客户账号及密码保护不力 7 对重要系统源代码管理不严 8 未有效隔离生产和开发环境 9 生产环境变更控制不严 10 外包管理存在缺失 11 对异常事件的监测与预警不足 12 业务操作事后监督不力 13 业务处理重地安防措施不充分 14 对自助设备监控与巡查不力 15 银行职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16 客户安全意识薄弱 五、防范要点 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以下对策,防范相应风险: (一)网上银行类案件 1. 加强对客户信息安全教育,培养客户的安全意识和良好 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客户在申请网银业务时,银行应充分告知相 关风险。向客户提示不法分子盗窃客户资金的惯用手段和方法, 引导客户设置

30、安全的用户密码,避免设置过于简单的密码,给犯 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同时,引导客户采取及时升级计算机操作系 统补丁,安装防病毒、防木马软件等多种方式,有效防范病毒和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木马的侵袭,保护客户账户信息与网上资金交易的安全。 2. 严格执行业务办理中的客户身份证件核查制度。对开户、 业务功能注册、 大额取款等重要业务,必须严格按照与客户签订 的有关协议办理。 3. 强化网银客户身份认证,比如采取网银硬件证书、动态 令牌、手机短信等更加安全的客户认证方式。应充分评估和防范 网银文件证书存在的安全隐患,文件网银数字证书尽管不容易被 破解,但可以导出,存在被冒用和窃取的风险。在风险可控

31、的前 提下,应防范文件证书客户办理转账、网上支付等资金划转类业 务的风险。 4. 加强针对门户网站、网上银行等面向互联网应用的信息 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提高安全防护水平。 5. 完善网银交易验证流程,修补网银安全漏洞。 6. 完善客户对账业务和余额变动提醒等功能。以电子邮件、 传真、纸质对账单等形式, 向客户提供每笔或每月的账户对账单, 让客户随时掌握账户内资金流向。通过短信提醒等方式将客户银 行卡存取现金、网上支付、POS 消费等情况及时通知客户。 7. 建立有效的入侵监控和报警机制。应对网银业务流程进 行风险分析,采取技术手段强化系统安全控制, 如增加附加码图 片噪点, 提高附加码图片破解

32、复杂度等;在网上银行后台加入攻 击监控和锁定机制,对同一IP 地址多次登录网银失败的行为进 行预警,并对IP 地址锁定,禁止其再次登录网上银行;对锁定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固定密码, 更换卡号尝试登录的攻击方式进行控制等。定时对网 上银行交易、 网络访问日志及对外服务网站进行检查和监控,提 高对网银系统异常登陆行为的检测和分析力度,对任何可疑或异 常行为要进行及时处置。 (二)内控缺陷类案件 1. 建立和完善各项内部规章制度,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执 行力度。 要加强对重要业务凭证的管理,加强对应用系统操作密 码的管理,特别要加强对业务操作层面 (特别是柜员号和密码等) 重要风险环节制度落实情

33、况的检查,特别是定期和不定期对员工 授权卡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严肃处理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员 工。 2. 积极排查应用系统漏洞,完善系统的控制功能。要认真 梳理各业务和管理系统的业务流程,针对存在的业务授权等漏 洞,从系统设计方面进行完善,在程序中强化权限控制,落实职 责分离原则,加强异常大额业务操作监控,防范操作风险。 3. 加强对科技人员的管理。一是加强对科技人员登录、修 改和删除数据的权限管理,防止非授权访问; 二是完善系统监控 和行为审计功能, 做好系统维护行为的监控和记录;三是严格落 实关键岗位职责中分离、重要操作双人完成等制度的建立和执 行;四是加强生产重地的视频监控,及时发现可疑

34、行为;五是加 强外包管理, 建立完整的业务外包风险评估与监测程序,在外包 合同中制订有关客户信息安全的保密条款;对外包人员进出及操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作实施有效的监督与控制。 4. 加强对员工的法治和职业操守教育,增强员工法治观念 和风险意识。 密切关注员工的思想动态,加强对关键岗位员工的 管理、观察和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思想苗头和行动。 5. 加强事后监督工作,确保对业务的有效监控和管理,堵 塞风险漏洞。 (三)自助设备类案件 1. 加强对自助设备安全管理。定期对自助设备及自助银行 进行安全巡查, 尤其要加大重点时段的巡查力度,检查 ATM及自 助区是否被安装微型摄像机、读卡器等异

35、物,出钞口是否正常, 是否有虚假告示。完善自助设备监控设施,做到24 小时实时视 频监控,确保监控范围不留死角,监控画面清晰可辨。 2. 完善技术防范措施。对落后的自助设备进行改造。充分 评估以下措施的实际功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用,以保障客户 使用银行卡的安全。比如,增加读卡机防侧录装置,取消自助服 务区门禁刷卡, 减少犯罪嫌疑人盗取客户银行卡信息的机会;对 密码键盘进行改造, 增加密码键盘遮挡装置,防止犯罪嫌疑人窥 探密码; 积极开展银行卡技术研发,增强银行卡的防伪和加密功 能,加快推进加密水平较高的带芯片银行卡的推广和使用等。 3. 加强自助设备采购选型管理,对自助设备各项功能进行 全面

36、测试,选择质量可靠,功能完善的自助设备产品。同时,加 强与自助设备厂商的沟通与协作,及时对自助设备进行升级和改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造,堵塞风险漏洞。 4. 加大自助设备宣传和培训力度。通过组织自助设备管理 人员对该类案件的学习,提高防控能力。通过营业网点、自助设 备屏幕、 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对持卡人进行宣传和培训,使客户 不仅熟悉自助设备操作,还要熟悉自助设备“外形”,一旦发现 可疑情况,及时报告。建议客户办理存款短信提醒业务,一旦发 现自己银行卡发生可疑业务,在第一时间和银行取得联系,以便 及时处置。 5. 加强客户安全教育和风险提示,积极帮助客户培养良好 的密码设置习惯和密码保护意识

37、。持卡人要妥善保管好个人的银 行卡及密码; 对来历不明的短信或电话提高警惕,任何情形下都 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账户信息,更不能通过 ATM 机向不明账户转 账;记住银行客户服务电话,如果接到可疑电话、短信、邮件、 通知,可直接通过发卡银行统一的客户服务电话进行确认。 6. 加强与当地公安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协调,建立快速通报 联动机制, 发现异常情况和投诉及时报告,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 好案件调查等工作。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第一节网上银行类案件 案例 1: 篡改网银交易数据盗取客户资金 危害指数 频度指数 案例描述: 2008 年 12 月 30 日2009 年 1 月 3 日,犯罪嫌疑人通过本

38、 人及雇佣他人, 在某银行办理借记卡并开通个人网银业务,以合 法身份进入该银行大众版网银系统,然后利用网络下载的黑客软 件, 对该银行大众版网银系统进行攻击和破译,发现漏洞后作案。 犯罪嫌疑人首先通过所掌握的银行卡卡号规律,猜测出一些 银行卡卡号, 然后不断尝试对本地计算机终端浏览器上运行的个 人网银(大众版)服务端送来的网页代码进行数据篡改,将网页 代码中“转出账号”数据改成所猜测的银行卡卡号;当篡改的客 户端数据发回网银服务端后,由于该行服务端设计缺陷,没有对 “转出账号” 进行客户银行卡归属校验,导致犯罪嫌疑人成功将 猜出的银行卡内资金转入其指定的银行账号内。据统计, 犯罪嫌 疑人发案期

39、间尝试攻击次数171 笔,通过转账盗取资金共计59 笔,涉及客户11 名,累计金额12 万元。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案例分析: 分析上述案件, 其关键因素如下。 一是由于 WEB 浏览器存在 安全缺陷,犯罪嫌疑人通过网上下载的黑客软件,将个人网银(大 众版)服务端送来的网页代码进行了数据篡改,为其修改“转入 账号”、“转出账号”、“转账金额”及“产品使用权限”等个 人网银客户端交易数据提供了基础环境;二是个人网银(大众版) 服务端缺乏对客户端数据进行安全校验的措施,该银行为了提高 服务端的系统服务效率, 甚至将有关认证校验功能前置到不可信 的客户端,导致犯罪嫌疑人测试出个人网银服务器端在转

40、账交易 流程中的缺陷漏洞,实现其非法盗取客户资金的目的。 案例 2: 利用内嵌病毒邮件盗取客户资金 危害指数 频度指数 案例描述: 2004年 2 月 29 日,某银行接到一客户投诉,称其账户资金 被非法盗取约5 万元。该行通过查询网银系统打印出客户操作记 录,发现被盗资金是通过该行网银系统普通版跨行转账到犯罪嫌 疑人曾某名下账户。 经查实,曾某承认自己利用 “广外幽灵 3.0 ” 病毒程序盗用他人账户资料和密码,盗取他人账户资金的事实。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案例分析: 经查,犯罪嫌疑人利用病毒程序“广外幽灵3.0 ”作案,是 通过群发功能将包含上述病毒程序的邮件发送到受害者电子邮 箱中,

41、受害者只要点击该邮件,病毒程序会自动下载到受害者计 算机并隐藏在系统文件里。当受害人计算机重启后,病毒程序会 记录电脑键盘输入信息, 然后通过电子邮件将其传到指定的犯罪 嫌疑人邮箱里,被盗取的信息通常包括客户用户名、密码、QQ 号、谈话内容等。 案例 3: 通过木马盗取客户资金之一 危害指数 频度指数 案例描述: 某银行客户蔡某, 上网浏览了被犯罪嫌疑人白某植入木马的 网页后,其电脑被自动植入“灰鸽子”病毒程序。2007 年 1 月, 客户蔡某账户资金被盗取16 万余元。 案例分析: 经查,犯罪嫌疑人白某下载了 “灰鸽子 2006VIP 破解版” (以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下简称“灰鸽子”

42、)远程控制软件后,用该软件攻击某网站,并 在该网站网页植入木马。当被害人蔡某访问该网站,点击内嵌木 马的网页后,其电脑即自动下载并运行木马程序。随后,犯罪嫌 疑人白某通过“灰鸽子”程序远程控制被害人蔡某的电脑,窃取 蔡某的银行账号、 密码及文件证书等, 通过登录网上银行的方式 盗取蔡某资金。目前多家银行网银采用数字证书的身份认证方 式,文件网银数字证书尽管不容易被破解,但可以导出,存在被 冒用或窃取的风险。 案例 4: 通过木马盗取客户资金之二 危害指数 频度指数 案例描述: 某银行 3 位客户向银行投诉, 反映其账户资金被非法转账或 被他人用于网上购物消费造成损失。事情经过如下: 2008

43、年 1 月 24 日 25 日,客户赖某账户资金被非法分笔转走6000 余元; 2008 年 10 月2009 年 6 月,客户向某账户发生非本人网上消费 59 笔,累计约3 万元; 2009 年 9 月 16 日20 日,客户程某账 户发生非本人网上消费15 笔,累计 7000 余元。上述 3 位客户均 已向公安部门报案。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案例分析: 上述案件尚未结案, 在此只能分析其可能发生的原因。客户 赖某、程某有网购经历。尤其是程某,在案件发生后3 天,该行 就发现其账户被其他曾经盗用客户网银资金的可疑IP 地址进行 了操作。因此这两个客户很可能是在网购时中了木马病毒或者登 录

44、了钓鱼网站等情况下,泄露了自己的账号和密码等信息。而客 户向某提及有他人知道其账户密码,因此有可能是向某平时保管 账户和密码不慎,造成泄密后发生账户资金被盗。 案例 5: 远程操纵客户计算机盗取资金 危害指数 频度指数 案例描述: 2005 年 12 月,某银行客户上班后于8 时 30 分开机, 20 分 钟后突然发现其计算机系统自动显示网银转账画面,鼠标显示被 别人操纵,本人无法控制。该客户立即拨通了某银行服务电话, 按照客服提示进行了关机处理。12 分钟后,该客户重新进入系 统查询,发现账户资金被转走近2 万元,随即向公安部门报案。 经查,该客户资金被转至犯罪嫌疑人账户,并于当日9 时 2

45、0 分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左右分两笔取出。 案例分析: 客户反映在案发的一个星期前操作计算机时曾有过异常现 象,犯罪嫌疑人实际早已侵入其计算机系统,并盗取该客户的网 银账号、 密码及文件网银证书。 随后犯罪嫌疑人通过远程控制该 客户的计算机后使用网银转账,导致该客户账户资金被盗取。 案例 6: 攻击网站获取客户信息盗取资金 危害指数 频度指数 案例描述: 2004 年 11 月 12 日,某银行客户张某取款时发现银行卡密 码不对,重新设定密码后发现银行卡内近6000 元被盗取。同年 11 月,客户罗某、王某相继向公安部门报案,反映其银行借记 卡的密码被修改,并于2004 年 10 月分别

46、被转出人民币4000 余 元和近 2000元。随后,公安部门陆续接到多起类似报案。 经查,犯罪嫌疑韩某人非法盗取了85 名银行卡客户信息, 通过登录银行网站,开通其中30 张银行卡的网上银行,以不同 IP 地址登录网银,修改银行卡密码。随后利用盗用的客户信息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伪造身份证,开立借记卡,并将上述30 张卡中部分资金转移至 该借记卡,盗取现金近2 万元。 案例分析: 犯罪嫌疑人韩某系某网吧的网络管理员。2004 年 6 月,韩 某使用黑客软件窃取某网站系统管理员用户名和密码,得以远程 控制该网站。 该网站是专业从事广告业务的网站,客户点击该网 站可获得收入, 但必须输入点击人

47、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信息。 韩某通过该网站获得2 万多条包含姓名、 身份证号码、 银行卡号 和所属银行名称等信息的客户资料,并使用自制程序破解密码。 案例 7: 窃取客户网银证书作案 危害指数 频度指数 案例描述: 2008 年 1 月 25 日 24 时,某银行客户叶某称其个人银行卡 中的 10 万余元, 在 20 分钟内被人通过网银分5 次转走, 怀疑被 盗。经查,犯罪嫌疑人在异地通过两台ATM 将资金盗取。 案例分析: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受害人叶某使用文件电子证书登录网上银行,并将该证书存 贮于电脑中。 半年前曾将电脑送修, 犯罪嫌疑人在维修电脑时导 出电子证书后,在其电脑内安装

48、木马程序盗取网银密码并作案。 案例 8: 盗取同事账户作案 危害指数 频度指数 案例描述: 2008 年 3 月5 月,某银行10 位客户向该行及公安部门反 映,其账户在网上多次被他人用于购物消费,累计共187 笔,涉 及资金 7 万余元。 案例分析: 经调查,上述10 名客户均是同一公司员工,该公司某财务 人员利用职务之便, 收集上述人员的身份证号、银行账号等个人 资料。由于上述人员的账户密码均由其出生日期组成,该财务人 员轻易破解了10 名受害客户的密码,并利用网上消费盗取他人 资金。 实用标准文案 精彩文档 案例 9: 利用假证件开通网上银行作案 危害指数 频度指数 案例描述: 2006

49、 年 2 月上旬,犯罪嫌疑人梁某利用假身份证申请开通 某银行网上银行,盗取一客户账户资金15 万余元。经查梁某作 案手段及过程如下。 2006年 2 月 9 日,梁某假冒客户毛某在A支行开立银行卡, 并注册个人网银证书版;同日,梁某假冒客户毛某在B支行开立 银行卡。 2006 年 2 月 10 日,梁某登录某银行网银系统,并将客 户毛某的账户下挂在其用假身份证开通的网银证书版下,然后分 两笔分别转入在A、B 支行新开通的银行卡中。同日梁某分别在 其他支行 ATM上将上述 15 万余元取走。梁某通过以上操作,造 成客户毛某账户资金损失15 万余元。 案例分析: 据犯罪嫌疑人交待, 获取银行客户资料有两种途径:一是利 用银行借记卡在各地区发卡卡段规律,上网查找各地区卡段的卡 号,通过登录银行网站或电话银行自助注册等手段,通常使用 123456、888888 等简易密码进行测试,发现有吻合的卡号便开 始作案; 二是在网上购买客户资料与密码。通过上述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