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项相消与放缩法解数列专题.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491656 上传时间:2020-05-23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裂项相消与放缩法解数列专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裂项相消与放缩法解数列专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裂项相消与放缩法解数列专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裂项相消与放缩法解数列专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裂项相消与放缩法解数列专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裂项相消与放缩法解数列专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裂项相消与放缩法解数列专题.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数列专题 3 一、裂项求和法 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 目的 . 通项分解(裂项)如:通项为分式结构,分母为两项相乘,型如: 1 1 nn aa , n a是0d的等差 数列。 常用裂项形式有: ; 1 11 )1( 1 nnnn 11 11 () ()n nkk nnk ; ) 12 1 12 1 ( 2 1 1 ) 12)(12( )2( 2 nnnn n ; )2)(1( 1 ) 1( 1 2 1 )2)(1( 1 nnnnnnn ; )( 11 ba ba ba ; )( 11 nkn k nkn 特别

2、地:nn nn 1 1 1 二、用放缩法证明数列中的不等式 将不等式一侧适当的放大或缩小以达证题目的方法,叫放缩法。 1. 常见的数列不等式大多与数列求和或求积有关,其基本结构形式有如下4 种: 1 n i i ak(k为常数); 1 ( ) n i i af n ; 1 ( ) n i i af n ; 1 n i i ak(k为常数) . 放缩目标模型可求和(积)等差模型、等比模型、裂项相消模型 2. 几种常见的放缩方法 (1)添加或舍去一些项,如:aa1 2 ;nnn) 1( (2)将分子或分母放大(或缩小) nnnnn 1 1 1 )1( 11 2 ; 1 11 )1( 11 2 nn

3、nnn (程度大) ) 1 1 1 1 ( 2 1 )1)(1( 1 1 11 22 nnnnnn )2(n(程度小) 1 11 1 1 1 1 1 2 1 3 1 2 1 1 1 n n nnnnnnn 或 2 1 22 1 2 1 2 1 2 1 3 1 2 1 1 1 n n nnnnnnn n n n nnnn 1111 3 1 2 1 1 平方型:) 12 1 12 1 (2 14 4 4 41 222 nnnnn ; ) 1 1 1 ( 4 1 )1(4 1 44 1 )12( 1 22 nnnnnnn 立方型: )1( 1 )1( 1 2 1 )1( 11 23 nnnnnnn

4、)2(n 指数型:)1( )( 11 1 ba baaba nnn ;)1( )( 11 1 ba baaba nn kkk kk 2 1 1 1 1; 利用基本不等式, 2 )1( ) 1( nn nn, 如:4lg16lg15lg) 2 5lg3lg (5lg3log 2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一)放缩目标模型可求和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 例如:(1)求证:)(1 2 1 2 1 2 1 2 1* 32 Nn n . (2)求证:)( 1 12 1 12 1 12 1 12 1* 32 Nn n . (3)求证:)(2 232 3 22 2 12 1 * 32 Nn n n n . 总结: 放

5、缩法证明与数列求和有关的不等式,若 1 n i i a 可直接求和, 就先求和再放缩;若不能直接求和的, 一般要先将通项 n a放缩后再求和. 问题是将通项 n a放缩为可以求和且“不大不小”的什么样的 n b才行呢?其实,能求和的常见数列模 型并不多,主要有等差模型、等比模型、错位相减模型、裂项相消模型等. 实际问题中, n b大多是等比模 型或裂项相消模型. (1)先求和再放缩 例 1. 设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n 的前n项和为Sn,满足 4Snan 1 24n 1,nN *,且 a2,a5,a14构成等比 数列 (1) 证明: 21 45aa; (2) 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3)

6、证明:对一切正整数n,有 12231 1111 2 nn a aa aa a .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2)先放缩再求和 例如: 求证:)(2 1 3 1 2 1 1 * 222 Nn n . 例如: 函数 x x xf 41 4 )(,求证:)( 2 1 2 1 )()2() 1( * 1 Nnnnfff n . 例 2.设数列 an的前 n 项和为 Sn,满足,且 a1,a2+5,a3成等差数列 (1)求 a1的值; (2)求数列 an的通项公式; (3)证明:对一切正整数n,有 总结:一般地, 形如 nn n baa或baa n n (这里1ba)的数列, 在证明k aaa n 111

7、21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k为常数)时都可以提取出 n a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将其放缩为等比模型. 练习: 1.设数列 n a满足0 n a,1 1 a,)2()21 ( 11 naaana nnnn ,数列 n a的前n项和为 n S. (1)求数列 n a的通项公式; (2)求证:当2n时,2 1 n S n n ; (3)试探究:当2n时,是否有 3 5 )12)(1( 6 n S nn n ?说明理由 . (3)形如 1 ( ) n i i af n 例如: 设) 1(3221nnSn ,求证:)( 2 )2( 2 ) 1(* Nn nn S nn n . 根据所证不等式的结构特征来

8、选取所需要的不等式,不等式关系: 22 11 2 22 baba ab ba 注:应注意把握放缩的“度”:上述不等式右边放缩用的是均值不等式 2 ba ab,若放缩成 1)1(nnn,则得 2 )1( 2 )3)(1( 1 2 1 nnn kS n i in ,就放过“度”了。 总结:形如 1 ( ) n i i af n 的数列不等式证明: 设 n S和 n T分别为数列 n a和 n b的前n项和,若)( * Nnba nn ,利用不等式的“同向可加性”这一 基本性质,则有 nn TS. 要证明不等式 1 ( ) n i i af n ,如果记)(nfTn 看作是数列 n b的前n项和,则

9、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2( 1 nTTb nnn , 11 Tb,那么只要证其通项满足 nn ba即可 . (二)放缩目标模型可求积 放缩法证明与数列求积有关的不等式,方法与上面求和相类似,只不过放缩后的 n b是可求积的模型,能求 积的常见的数列模型是 n n n C C b 1 (分式型),累乘后约简为 n i n i C C b 1 1 1 . 姐妹不等式:)00( mab ma mb a b ,和)00( mba ma mb a b , 记忆口诀:“小者小,大者大” , (解释:看b,若b小,则不等号是小于号,反之)。 例如: 求证:)( 12 1 2 12 6 5 4 3 2 1

10、* Nn nn n . 例如: 求证:12) 12 1 1 () 5 1 1)( 3 1 1)(11 (n n 。 总结: 形如 n i i nfa 1 )(的数列不等式证明:设 n A和 n B分别为数列 n a和 n b的前n项积,若 nn ba0, 利用不等式的 “正数同向可乘性” 这一基本性质, 则有 nn BA. 要证明不等式 n i i nfa 1 )(, 如果记)(nfBn 看作是数列 n b的前n项积,则)2( 1 n B B b n n n , 11 Bb,那么只要证其通项满足 nn ba0即可 . 例 3. 已知数列 n a满足 3 2 1a ,)( 32 2* 1 Nn

11、a a a n n n . (1)求证: 1 1 n a 是等差数列,并求出 n a的通项 n a; (2)证明:对于 * Nn, 1 1 321 n aaaa n .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二)添加或舍去一些正项(或负项) 若多项式中加上一些正的值,多项式的值变大,多项式中加上一些负的值,多项式的值变小。由于证 明不等式的需要,有时需要舍去或添加一些项,使不等式一边放大或缩小,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达到证 明的目的。 例如: 已知)(12 * Nna n n ,求证:)( 3 1 2 * 13 2 2 1 Nn a a a a a an n n . 例 4.已知数列 n a的各项为正数,其前n

12、 项和 2 ) 2 1 ( n nn a SS 满足. (I)求)2( 1 naa nn与 之间的关系式,并求 n a 的通项公式; (II)求证.2 111 21n SSS 例5. 已知数列:满足:,记. ( I ) 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 ( I I ) 若对任意恒成立,求 t的取值范围; (III)证明:.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三)固定一部分项,放缩另外的项 例 6. 设数列 an 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11, 2 1 212 33 n n S ann n ,nN *. (1)求a2的值; (2)求数列 an的通项公式; (3)证明:对一切正整数n,有 12 1117 4 n aaa

13、 . 练习: 2. 设 100 1 3 1 2 1 1s,则s的整数部分是() A.17 B.18 C.19 D.20 3.已知 n a是各项都为正数的数列, n S为其前 n 项和,且1 1 a,) 1 ( 2 1 n nn a aS. (I)求数列 n a的通项 n a; (II)求证:) 1 1 1 (2 )1( 1 3 1 2 1 21nn SSnSS .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数列专题 3 一、裂项求和法 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 目的 . 通项分解(裂项)如:通项为分式结构,分母为两项相乘,型如: 1 1 nn aa ,

14、 n a是0d的等差 数列。 常用裂项形式有: ; 1 11 )1( 1 nnnn 11 11 () ()n nkk nnk ; ) 12 1 12 1 ( 2 1 1 ) 12)(12( )2( 2 nnnn n ; )2)(1( 1 ) 1( 1 2 1 )2)(1( 1 nnnnnnn ; )( 11 ba ba ba ; )( 11 nkn k nkn 特别地:nn nn 1 1 1 二、用放缩法证明数列中的不等式 将不等式一侧适当的放大或缩小以达证题目的方法,叫放缩法。 1. 常见的数列不等式大多与数列求和或求积有关,其基本结构形式有如下4 种: 1 n i i ak (k为常数);

15、 1 ( ) n i i af n ; 1 ( ) n i i af n ; 1 n i i ak (k为常数) . 放缩目标模型可求和(积)等差模型、等比模型、裂项相消模型 2. 几种常见的放缩方法 (1)添加或舍去一些项,如:aa1 2 ;nnn) 1( (2)将分子或分母放大(或缩小) nnnnn 1 1 1 )1( 11 2 ; 1 11 )1( 11 2 nnnnn (程度大) ) 1 1 1 1 ( 2 1 )1)(1( 1 1 11 22 nnnnnn )2(n(程度小) 1 11 1 1 1 1 1 2 1 3 1 2 1 1 1 n n nnnnnnn 或 2 1 22 1

16、2 1 2 1 2 1 3 1 2 1 1 1 n n nnnnnnn n n n nnnn 1111 3 1 2 1 1 平方型:) 12 1 12 1 (2 14 4 4 41 222 nnnnn ; ) 1 1 1 ( 4 1 )1(4 1 44 1 )12( 1 22 nnnnnnn 立方型: )1( 1 )1( 1 2 1 )1( 11 23 nnnnnnn )2(n 指数型:)1( )( 11 1 ba baaba nnn ;)1( )( 11 1 ba baaba nn kkk kk 2 1 1 1 1;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利用基本不等式, 2 )1( ) 1( nn nn,

17、如:4lg16lg15lg) 2 5lg3lg (5lg3log 2 (一)放缩目标模型可求和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 例如:(1)求证:)(1 2 1 2 1 2 1 2 1* 32 Nn n . 分析:不等式左边可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和。 解析:左边 =1 2 1 1 2 1 1 ) 2 1 1( 2 1 n n 表面是证数列不等式,实质是数列求和。 (2)求证:)( 1 12 1 12 1 12 1 12 1* 32 Nn n . 分析:左边不能直接求和,须先将其通项放缩后求和,将通项放缩为等比数列。 解析: nn 2 1 12 1 ,左边1 2 1 1 2 1 1 ) 2 1 1( 2

18、1 2 1 2 1 2 1 2 1 32n n n (3)求证:)(2 232 3 22 2 12 1* 32 Nn n n n . 分析:注意到 nn n n n 22 ,将通项放缩为错位相减模型。 解析: nn n n n 22 ,左边2 2 2 2 22 3 2 2 2 1 32nn nn 总结: 放缩法证明与数列求和有关的不等式,若 1 n i i a 可直接求和, 就先求和再放缩;若不能直接求和的, 一般要先将通项 n a放缩后再求和. 问题是将通项 n a放缩为可以求和且“不大不小”的什么样的 n b才行呢?其实,能求和的常见数列模 型并不多,主要有等差模型、等比模型、错位相减模型

19、、裂项相消模型等. 实际问题中, n b大多是等比模 型或裂项相消模型. (1)先求和再放缩 例 1. 设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n 的前n项和为Sn,满足 4Snan 1 24n 1,nN *,且 a2,a5,a14构成等比 数列 (1) 证明: 21 45aa; (2) 求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 (3) 证明:对一切正整数n,有 12231 1111 2 nn a aa aa a . 解析: (1) 当n 1时, 4a1a2 25, a2 24a 15. an0, 21 45aa. (2) 当n2时, 4Sn1an 2 4( n1) 1,; 4Snan 1 2 4n1, 由,得4an4Sn4

20、Sn1an 1 2 an 24, an1 2 an 24a n4(an2) 2. an0,an1an2, 当n2时, an是公差d 2的等差数列a2,a5,a14构成等比数列, a5 2a 2a14,(a26) 2 a2(a224) ,解得a23. 由(1) 可知, 4a1a2 254, a1 1. a2a1312, an是首项a11,公差d2 的等差数列 数列 an的通项公式为an2n 1. (3) 12231 111 nn a aa aa a 1111 1 3355 72121nn 11111111 1 2335572121nn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111 1 2212n . 总结:(3)

21、问左边可用裂项相消法求和,先求和再放缩,表面是证数列不等式,实质是数列求和。 (2)先放缩再求和 例如: 求证:)(2 1 3 1 2 1 1 * 222 Nn n . 分析:左边不能求和,应先将通项放缩为裂项相消模型后求和,保留第一项,从第二项开始放缩。 解析:)2( 1 1 1 )1( 11 2 n nnnnn 左边) 1 1 1 () 3 1 2 1 () 2 1 1(1 nn )2(2 1 11n n 当1n时,不等式显然也成立. 例如: 函数 x x xf 41 4 )(,求证:)( 2 1 2 1 )()2() 1( * 1 Nnnnfff n . 分析:此题不等式左边不易求和,此

22、时根据不等式右边特征,先将分子变为常数,再对分母进行放缩,从 而对左边可以进行求和. 若分子,分母如果同时存在变量时,要设法使其中之一变为常量,分式的放缩对 于分子分母均取正值的分式,如需放大,则只要把分子放大或分母缩小即可;如需缩小,则只要把分子缩 小或分母放大即可。 例 2.设数列 an的前 n 项和为 Sn,满足,且 a1,a2+5,a3成等差数列 (1)求 a1的值; (2)求数列 an的通项公式; (3)证明:对一切正整数n,有 解: (1)在 2Sn=an+12n+1+1 中,令 n=1 得: 2S1=a222+1,令 n=2 得: 2S2=a323+1, 解得: a2=2a1+3

23、,a3=6a1+13,又 2( a2+5)=a1+a3,解得 a1=1 (2) 由 2Sn=an+12n+1+1, 得 an+2=3an+1+2 n+1, 又 a 1=1, a2=5 也满足 a2=3a1+2 1, 所以 an+1=3an+2n对 n N* 成立, an+1+2n+1=3 ( an+2 n) ,又 a 1=1,a1+2 1=3,a n+2 n=3n,a n=3 n2n; (3)分析: (3)左边不能直接求和,考虑将通项放缩后求和。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放缩为等比模型。 (法二) an=3 n2n=(32) (3n1+3n2 2+3n3 22+ +2n1) 3n1, , 标准文档

24、实用文案 + + 1+ +=; (法三) an+1=3n+12n+12 3n2n+1=2an,?, , 当 n 2 时,?,?,?, 累乘得:?,+ + 1+ + + 总结:一般地, 形如 nn nbaa或baa n n(这里1ba)的数列, 在证明k aaa n 111 21 (k为常数)时都可以提取出 n a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将其放缩为等比模型. 练习: 1.设数列 n a满足0 n a,1 1 a,)2()21 ( 11 naaana nnnn ,数列 n a的前n项和为 n S. (1)求数列 n a的通项公式; (2)求证:当2n时,2 1 n S n n ; (3)试探究:当2n

25、时,是否有 3 5 )12)(1( 6 n S nn n ?说明理由 .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3)形如 1 ( ) n i i af n 例如: 设) 1(3221nnSn ,求证:)( 2 )2( 2 ) 1(* Nn nn S nn n . 根据所证不等式的结构特征来选取所需要的不等式,不等式关系: 2211 2 22 baba ab ba 注:应注意把握放缩的“度”:上述不等式右边放缩用的是均值不等式 2 ba ab,若放缩成 1) 1(nnn,则得 2 )1( 2 )3)(1( 1 2 1 nnn kS n i in ,就放过“度”了。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总结:形如 1 ( ) n

26、 i i af n 的数列不等式证明: 设 n S和 n T分别为数列 n a和 n b的前n项和,若)( * Nnba nn ,利用不等式的“同向可加性”这一 基本性质,则有 nn TS. 要证明不等式 1 ( ) n i i af n ,如果记)(nfTn 看作是数列 n b的前n项和,则 )2(1nTTbnnn , 11 Tb,那么只要证其通项满足 nnba 即可 . (二)放缩目标模型可求积 放缩法证明与数列求积有关的不等式,方法与上面求和相类似,只不过放缩后的 n b是可求积的模型,能求 积的常见的数列模型是 n n n C C b 1 (分式型),累乘后约简为 n i n i C

27、C b 11 1 . 姐妹不等式:)00( mab ma mb a b ,和)00( mba ma mb a b , 记忆口诀:“小者小,大者大” , (解释:看b,若b小,则不等号是小于号,反之)。 例如: 求证:)( 12 1 2 12 6 5 4 3 2 1 * Nn nn n . 例如: 求证:12) 12 1 1 () 5 1 1)( 3 1 1)(11 (n n 。 总结: 形如 n i i nfa 1 )(的数列不等式证明:设 n A和 n B分别为数列 n a和 n b的前n项积,若 nn ba0, 利用不等式的 “正数同向可乘性” 这一基本性质, 则有 nn BA. 要证明不

28、等式 n i i nfa 1 )(, 如果记)(nfBn 看作是数列 n b的前n项积,则)2( 1 n B B b n n n , 11 Bb,那么只要证其通项满足 nnba0 即可 .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例 3. 已知数列 n a满足 3 2 1 a,)( 32 2 * 1 Nn a a a n n n . (1)求证: 1 1 n a 是等差数列,并求出 n a的通项 n a; (2)证明:对于 * Nn, 1 1 321 n aaaa n . (二)添加或舍去一些正项(或负项) 若多项式中加上一些正的值,多项式的值变大,多项式中加上一些负的值,多项式的值变小。由于证 明不等式的需要,

29、有时需要舍去或添加一些项,使不等式一边放大或缩小,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达到证 明的目的。 例如: 已知)(12 * Nna n n,求证: )( 3 1 2 * 13 2 2 1 Nn a a a a a an n n . 本题在放缩时舍去了22 k ,从而使和式得到了化简。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例 4.已知数列 n a的各项为正数,其前n 项和 2 ) 2 1 ( n nn a SS 满足. (I)求)2( 1 naa nn与 之间的关系式,并求 n a的通项公式; (II)求证.2 111 21n SSS 例5. 已知数列:满足:,记. ( I ) 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 ( I I )

30、若对任意恒成立,求 t的取值范围; (III)证明:. 解: ()证明:由得 即,且 2 23 1 n n n a a a 2 2 2 2 23 2 1 n n n n n a a a a a 2 ) 1( 4 1 2 23 1 1 n n n n n a a a a a 1 2 4 1 1 2 1 1 n n n n a a a a nn bb 4 1 1 4 1 1 2 1 1 1 a a b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由 ()可知 由得,易得是关于的减函数 , () 得证 (三)固定一部分项,放缩另外的项 例 6. 设数列 an 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11

31、, 2 1 212 33 n n S ann n ,nN *. (1)求a2的值; (2)求数列 an的通项公式; (3)证明:对一切正整数n,有 12 1117 4 n aaa . 解: (1) 依题意, 2S1a2 1 3 1 2 3 ,又S1a11,所以a24. (2) 当n2时, 2Snnan1 1 3 n 3n22 3 n,2Sn 1 (n1)an 1 3 (n 1) 3( n1) 22 3 (n1), 两式相减得2annan1(n1)an 1 3 (3n 23n1) (2 n1) 2 3 ,整理得 (n 1)annan 1n(n1), 即 1 1 1 nn aa nn . 又 21

32、 1 21 aa ,故数列 n a n 是首项为 1 1 1 a ,公差为1 的等差数列, 所以 n a n 1(n1)1n. 所以ann 2. (3) 当n 1时, 1 17 1 4a ;当n2 时, 12 11157 1 444aa ; 当n3 时, 2 11111 11 n annnnn , 此时 12 111 n aaa 222 11111111111 1+1 434423341nnn 111717 1+ 4244nn . 综上,对一切正整数n,有 12 1117 4 n aaa . 此题采用了保留前2 项,从第三项开始拆项放缩的技巧,放缩拆项时,不一定从第一项开始,需根据 具体题型分

33、别对待,即不能放的太宽,也不能缩的太窄,真正做到恰到好处。 n b 4 1 4 1 1 2 4 1 ) 4 1 ( 4 11 n n n n n a a b 14 421 n n n a n n ta4 14 4 1 2 4) 14( 421 n n nn n t 14 4 1 2 n n n 4 3 14 4 1 2 14 4 1 2 n n 4 3 t nnn n n a 4 3 2 14 3 2 14 142 ) 4 3 4 3 4 3 (2) 4 3 2() 4 3 2() 4 3 2( 22 21 nn n naaa 4 3 2) 4 1 (12 4 1 1 ) 4 1 (1 4 3 2nnn n n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练习: 2. 设 100 1 3 1 2 1 1s,则s的整数部分是() A.17 B.18 C.19 D.20 分析:不能直接求和式s,须将通项 n 1 放缩为裂项相消模型后求和. 思路:为了确定s的整数部分,必须将s的值放缩在相邻的两个整数之间. 3.已知 n a是各项都为正数的数列, n S为其前 n 项和,且1 1 a,) 1 ( 2 1 n nn a aS. (I)求数列 n a的通项 n a; (II)求证:) 1 1 1 (2 )1( 1 3 1 2 1 21nn SSnSS .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