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项目计划书-面向独居老人的服务.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499082 上传时间:2020-05-2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5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工作项目计划书-面向独居老人的服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社区工作项目计划书-面向独居老人的服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社区工作项目计划书-面向独居老人的服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社区工作项目计划书-面向独居老人的服务.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社区工作项目计划书-面向独居老人的服务.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区工作项目计划书-面向独居老人的服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工作项目计划书-面向独居老人的服务.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社区项目计划书 社区工作项目计划书 面向独居老人的服务 一、项目背景 我国目前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这意味着我国需要养老的 人口在激增。我国目前老年人照顾的现实是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在弱 化、社会养老机构严重不足。在这一背景下,一些既不愿意到社区养 老机构,也不愿拖累子女的半失能老人就必须独自照顾自己,生活的 极其不方便让他们只能待在家里,与社区服务隔绝。 为了更好地为这 些老人服务,作为人们日常居住于生活的“社区”,不可避免的成为 辅助社会、支援家庭的中间环节, “邻里帮扶和社区日间照顾”也日 渐成为可发展的新型养老模式。 而我们这个组织旨在帮助这些半失能 老人提供一些基本的日间照顾服务,通

2、过邻里协助网络和志愿者联系 网络为他们建立一个社会支援网络。 二、理念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从低到高分成生理需 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失 能老人是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需要一定照料的老人, 他们需要我们的 照料,以确保其基本的安全的需要, 日间照顾主要为生活不能完全自 理、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 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 满足老人安全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 2、埃里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论:大多数人到老年时都能保持原来的状 态,但埃里克森认为,人还有一种危机要克服。过去的岁月和经历, 走向死亡的必然性,

3、使老年人要么达到一种自我整合,要么产生失望 感。以满足的心情回忆往事的人,将以一种完善感走完最后的发展阶 段。埃里克森写到 :“人对唯一的一次生命,是将它作为不得不是这 个样子而接受的,是将它作为必然的、不允许有其他替代物而接受的, 是以人的生活是人自己的责任这样一个事实而接受的。”不能形成这 种良好整合的人会落入失望的境地。他们认识到现在时间是太少了, 年轻人拥有的选择和机会,他们都没有了,一生已经过去,他们希望 用完全不同的方式重新生活一遍, 这样的人常常通过对他人的厌恶和 轻蔑来表达他们的失望。 通过日间照料让老人们可享受 “白天入托接 受照顾,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

4、。 3、社区照顾是通过运用社区的各种正式与非正式资源,尽量做 到使需要照顾的老人能够继续留在社区或他们原来熟悉的生活环境 下维持独立的生活, 而同时又能获得必要的照顾, 从而避免不必要的 住院或隔离。 4、符号互动理论 :此理论认为,人们是在他们的社会环境中、在 与他有的交往中获得他们的自我概念的,换句话说,人们是根据他人 对自己的评判、态度来思考自身的。一旦他人把我们归入自我概念, 我们便会不由自主地根据他人划分对自己作出反应,从而形成自我概 念。日间照顾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提 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充分 体现了我们对老年人的关心,

5、 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摒弃 把老人描绘成昏庸、老朽、无用的价值观念。 5、生态观理论,强调整合服务对象个人、家庭、朋友、邻居以 及整个社区的资源,从而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 三、需求分析 当前,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社区中老年人的数量迅速上升, 其中半失能老年人占了几乎三分之一的部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绝 大多数的老人不愿被送去养老机构,居家养老几乎成了90%老人的首 选,而半失能长者的需求也主要就是三大块:基本物质保障、医疗救 助、寂寞排解, 社区日间照顾可以是满足半失能长者需求,同时减轻 家庭负担的好方法。 因为目前经费短缺、条件有限;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队 伍;加上为老服务

6、的民间组织缺乏,因此我们只能先考虑最困难的群 体,以社区中的半失能长者为服务对象,为他们提供社区日间照顾, 同时构建邻里帮扶机制, 实现居家养老和社区照顾的有机结合,构筑 邻里相扶、守望相助的温馨社区。当然,在我们的组织发展起来后, 我们不仅要建立完备的社区老年服务体系,而且要让我们的服务覆盖 到社区所有的半失能老人。 四、项目计划 (一)初期 1、开展专题调研,了解社区状况。通过调查问卷、电话访谈等 方式了解该社区中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基本需要和实际需求。 2、进行科学分类,着重分析半失能老人的实际需求。把关于半 失能老人的状况整理分类, 制定组织能够提供服务的老人名单,找出 这些老人的实际需

7、求, 并且根据老人不同的实际需求,把老人进行分 类,建立服务档案。 3、建立工作关系,奠定服务基础。通过上门进行访谈或者社区 居委会的介绍,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了解,掌握其实际情况,并与之 建立基本的工作关系,建立服务基础。 4、走访服务对象邻居,了解邻里情况。通过走访服务对象的邻 居, 了解他们的邻里关系, 邻里关系和谐的可以加强他们之间的来往, 邻里关系一般的可以鼓励他们之间的来往,争取为服务对象建立更为 有利的邻舍协助网络。 5、建立志愿者服务网络体系。建立志愿者服务网络体系,制定 志愿者服务制度, 以及其他相关的志愿者服务的相关活动。使志愿者 的价值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 (二)中期 1、

8、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功能,在社 区中进行黑板报、海报、讲座宣传,让社区中的居民了解该组织的宗 旨、服务内容以及相关的其他内容,推广先进助老服务理念和专业工 作方法积极争取社区居民的支持。 2、开展专业服务。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和问题,运用社会工作 方法,依据项目实施具体计划, 开展专项服务,并对老人的基本信息, 家庭信息,之前的工作情况, 身体状况等做好详细的记录维护老年人 的合法权益,满足半失能长者需求,同时减轻家庭负担,充实和完善 已有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3、做好志愿者招募工作,并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通过宣传, 尽可能多的招募志愿者, 并且了解他们的专业技能, 对于

9、没有专业技 能的,则培养他们的基本老年服务技能。然后将这些志愿者按照服务 对象的需求,进行系统的分类,对他们加以系统的培训后,帮助他们 了解他们的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以便接下来对半失能老人提供服 务。 4、组织开展邻里协助和志愿服务。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邻居在 工作者的统一安排下,有安排的为老人提供服务。初期,由工作者带 领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邻居到服务对象的家里为老人提供服务,熟悉 老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中的问题。到志愿者足够熟悉服务对象时,工 作者可以再次进行工作安排。 对于不能很好的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 志愿者,可以另行对该志愿者安排其他的工作。 5、利用社区的短信平台,定期向老人的家人通告老

10、人的情况, 同时还可以跟弱势长者子女发起一个倡议:“周末不加班,回家看爸 妈” 。让独居老人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家人的支持。 (三)后期 1、组织志愿者开展评估、分享。在每个阶段,工作者都要与志 愿者、服务对象的邻居进行交流分享,及时了解当前老人的需求,并 对当前的工作进行反思总结。在最后活动结束时,进行总体总结。 2、对我们的服务对象及其家人开展评估。通过与服务对象及其 家人的沟通了解老人对提供的服务的感受和意见,并及时作出调整和 改进,让服务对象享受更完善的服务。 3、对社区工作人员开展评估。在社区工作人员内部进行讨论, 对每个阶段的工作进行评估总结, 并做出相应的记录,在服务结束时, 也

11、要进行相应的工作总结。 具体实施内容 : 第一阶段 (X年 X月X年 X月):成立社区日间照料室“长者 之家” ; 制作“护老者资源阁”。 (一)阶段目标“长者之家”能够发挥其作为失能长者的日间 活动室的作用 ;确定受益群体,并制作完备的护老者信息材料。 (二)人员安排这部分工作可以由包片走访的社工、大学生志 愿者、楼幢长和居民积极分子共同完成。 (三)“长者之家”的场地设置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尤其是 失能长者的活动便利方面, 因此要选择一楼。 可设置康复室、文体室、 读书室、聊天室、休息室等;同时要有一名专职工作者,负责居老者 之家的日常卫生和基本服务;另外每天至少要有2 名志愿者提供服

12、务。 (四)通过外展工作,对社区内的失能长者(包括独居、残疾、身体 不便的高龄老人 )进行走访,并对老人的基本信息,家庭信息,之前 的工作情况,身体状况等做好详细的记录,为每个长者建档,并根据 各自不同的特点归类整理。 (五)这段时间开展社区活动时就可以对居民宣传我们的策划,并 对部分有意愿参与的居民进行登记和备案。便于我们日后征集志愿 者。 第二阶段 (X年 X月X年 X月):成立 “长者志愿服务队”。 (一) 阶段目标做好志愿者的招募,并且有系统的培训工作。 (二)人员安排志愿者的培训主要由专业机构的专家提供支 持,居民志愿者的招募主要由包片社工负责,学生志愿者由活动负责 人联系。 (三)

13、召开“长者之家启动仪式暨志愿者招募动员大会”,志愿者的 来源可充分考虑刚刚退休下来的低龄老人和高校学生(可以和高校社 工系合作,低年级学生定期服务)。 (四)要充分调动其他社会资源,包括学生志愿者以及社区内养老 院等其他专业为老服务的社会组织的支持。(关于专业的为老服务组 织,我们需要区民政局给我们提供援助。) (五)制作护老培训教材,对志愿者进行系统的培训,以增强护老 者照顾老人的知识和技巧。我们可根据前期制作的“护老者资源阁” 的信息,对弱势长者的生理心理特点都要好好把握,同时不同的对象 也要有侧重点。 第三阶段 (X年 X月X年 X月):开启“爱心敲门我和你。 ” (一)阶段目标志愿者与

14、服务对象结对帮扶,对外联系合作单 位和个人,为下一步开展服务做准备。 (二)人员安排联系合作单位由项目负责人、社区主任、居委 会主任负责。 (三)“一扇门,隔着两家人;敲开门,让我陪伴你。 ”我们根据志 愿者和弱势长者的基本情况,按照优势、就近、自愿原则建立邻里互 助组和护老服务组。 邻里互助组由社区志愿者组成,护老服务组由高 校学生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成员组成。 (四)与社区内的家政服务公司、专门为老人提供订餐服务的饭店 等建立合作关系,招募工作人员,这个重点考虑社区内的失业人员。 同时还要积极培育社区内的草根组织,包括为弱势老人提供服务的专 业服务机构以及居民自助团体。 第四阶段 (X年 X月

15、X年 X月):开展社区服务。 (一)阶段目标社区能够发挥协调者的角色,为服务对象提供 多种为老服务 ;社区形成较为完备的助老服务体系。 (二)人员安排包片社工、志愿者、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完成。 (三)建立长者支援网络。 联合弱势长者的家人、 身边的同辈群体、 主治医生等与服务对象密切相关的人群。 (四)开展为老服务。 1、 可以聘请专人为部分有出行困难的弱势长者采购生活日用品, 包括交水电费、订牛奶、取报纸等。 2、考虑到很多老人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保姆,因此社区可作为一 个中介桥梁, 与专业的家政公司开展合作,同时社区的劳动保障协理 员也能提供信息,为老人推荐合适的家政人员。 3、大学生志愿者与老

16、人结对,每周至少一次上门与老人聊天读 报、打扫卫生,为老人提供精神慰藉; 4、与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合作,定期为老人做免费的身体检查、 健康咨询、药物指导,同时还可以辅助老人做基本的医疗康复。 5、考虑到大多数老人行动不便,理发就成了一个不小的难题, 可以征集志愿者上门为老人理发,也可以去市场上请专人来理发。 6、有条件时,可以开展“银色餐桌”有偿服务,接受老人的订 餐,并送上门。 7、为老人定期开办健康讲座, 可集体观看万家灯火的食疗养生, 同时还可以教大家一些防治慢性病的健身操。 (五)利用社区的短信平台,定期向老人的家人通告老人的情况, 同 时还可以跟弱势长者子女发起一个倡议:“周末不加班,回家陪爸 妈” 。让独居老人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家人的支持。 (六)“共聚好时光”每周五为老人(失能长者和老年志愿者) 播放温馨电影 (对于行动不便的失能长者,可以在家中为他播放),温 暖亲情的,亲子互动的,让大家在美好的影像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