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各区县中考语文二模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专题.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05275 上传时间:2020-05-25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9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各区县中考语文二模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专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上海市各区县中考语文二模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专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上海市各区县中考语文二模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专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上海市各区县中考语文二模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专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上海市各区县中考语文二模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专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各区县中考语文二模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专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各区县中考语文二模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专题.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议论文阅读专题 一、读点“无用之书” 陈鲁民 什么是有用的书呢?譬如如何炒股、职场 36 计、计算机入门、 营销 108 招、公文写作概要等,都是有用的书,学了就能立竿见影,换成银子 或纱帽。反之, 不讲授基本技能的书,对挣钱升职应聘没有直接帮助的书,都属于无用的书,如莎士比亚、 尼采、萨特、李白、杜甫、孔孟、老庄、鲁迅、巴金等等。 人要生存,自然要学一技之长,以做到术业有专攻。所以,一定要读那些有用的书, 做到学以致用,或“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或换来“颜如玉”、“黄金屋”、“千钟 粟”;最次也能弄一个养家糊口的饭碗。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忽略读那些无用的书,如果只读 有用的书,钻进去出不来,

2、弄不好就会把自己变成一个挣钱机器、职场狂人,缺智少识,无 情无趣,思维怪诞,面目可憎。 一是可以养心。身体需要滋养,心也是需要滋养的,要靠知识、见地、思维、情趣来 涵养,而这些大都来自那些无用的书,所谓开卷有益,即是此意。学者易中天说:“读书分 两种情况,一种是谋生的,一种是谋心的。谋生的书你去看它,可以获得利益,是有用的, 谋心的书是无用的,但可养心。现在很多很时髦的书是养生书,但养生之道首在养心,心态 不好不可能健康长寿。”诚哉斯言,信哉斯言! 二是可以怡情。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读无用的书,可 以陶冶情操,调节心情,丰富精神生活。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痴情感天动地;

3、关羽灯 下读春秋,持书捋髯,真情传为美谈他们读的都是无用的书,但却读出喜怒哀乐, 读出春风秋雨,读得情深意切。 三是可以增趣。人贵有趣,有趣的人潇洒脱俗,人与其交,则如沐春风。趣从何来, 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来,从妙趣横生的闲书中来。不读红楼梦,怎能领略爱情悲剧的凄 美,怎能知晓木石之盟与金玉之缘的魅力之所在;不读阿Q 正传,又如何知道“精神胜 利法”的绝妙超群,理解鲁迅“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良苦用心?不读围城,怎么领 会“围城里的人想出来,外边的人想进去”的隽语妙论? 四是可以益智。论语言简意赅,含蓄隽永,博大精深,意宏旨远;史记是“史 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资治通鉴能“鉴前世之兴衰,考当

4、今之得失”;容斋随笔 内容繁富,议论精当,考证确切,这些都是标准的“无用的书”,虽无益于升职、聚敛,但 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人类文明的结晶,多读多思多悟,定会让我们变得睿智、聪慧, 眼光如炬,胸怀似海。 如今,世间那些“有用的书”出得太多、太滥、太俗,且供需两旺,再加上日渐弥漫 的浮躁、浅薄、低俗的社会风气,使很多人变得急功近利,目光短浅。因而,很多学者和有 识之士都提出要多读一些“无用之书”,虽然这对于矫正不良风气未必能起药到病除之效, 至少可以使我们变得安静祥和,谈吐文雅。最后再说一句,“无用”之书其实是可有大用的, 此即庄子“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的道理。 1第段加点的词“银子 ”“纱帽

5、 ”在文中的含义是、( 4 分) 2与题目读点“无用之书”引号作用相同 的一项是( )( 3 分) A或换来“颜如玉”、“黄金屋”、“千钟粟” B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 采,足以长才。” C又如何知道“精神胜利法”的绝妙超群 D世间那些“有用的书”出得太多、太滥、 太俗 3阅读文章,完成以下二题:(6 分)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2)第段横线上应该填入的句子是 4请你为第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4 分) 5下列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用疑问句开头,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 B第段先肯定要读一些“有用的书”,后强调了“只读有用的书”导致的后果,体现了议

6、论文语言严密性的特点。 C文章可分三层:第段为第一层,第段为第二层,第段为第三层。 D文章的论证结构是总分式。 二、爱家庭也是一种责任 宝山区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自编了一本爱的教育的德育区本教材,其中最为抢眼的 是,专列了“爱家庭”一章。教材的主编在前言中写道:“爱家庭的学生,才会爱家乡、 爱社会、爱祖国,连家庭都不爱,怎么会爱天下、担天下呢?” 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摇篮,如今家庭对孩子的庇护如果套用一句成语的话,便是“无微不至” , 其程度无以复加。然而,孩子对家的情感依恋却愈见淡薄,对父母的感恩基本不见,父母只 有苦心经营家庭和对孩子百般呵护的义务,而孩子却没有对家庭热爱和对父母尽孝心的责任,

7、 真可谓是一头溺爱过度,一头是角色缺失 。提出“爱家庭”是有其现实针对性的, 看来,爱家 庭也是我们青年学生的责任。 爱家庭,初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困难的。不过,常识内化为自悟并非那么简单。现在不少 学生对“家”的概念没有生命延续意义上这一最基本的,对“家”的构成没有生活体验意 义上的,对父母的艰辛和付出缺少将心比心的,因此,一些学生的言行常常随意任性, 有悖。从这个意义 上说,爱家庭是一门有待补上的“必修课”。 爱家庭,其实是对生命获得的理性认识。有了由父母组成的家庭,孩子的生命才得以延续, 生活才充满乐趣。这种看似简单得再也不能简单的道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自然领悟的。 提出“爱家庭”,可

8、以激发学生去思考自己的“根”,寻求自身对生命本源的答案。 爱家庭,其实是对社会责任的原始反哺。人一出生离不开家庭的精心照料,正是这种养育 之恩,让人类得以繁衍。提出“爱家庭”,是在启发青年学生由此及彼,唤醒青年学生从自 身及家庭再到社会的责任意识。 爱家庭,其实是对父母感恩的直接表达。爱父母是爱家庭的核心,不论是从父母带给我们 生命的起源来说,还是从父母对我们关怀的情谊来看;无论是从父母承担家庭重任来说,还 是从父母勇担道义来看,都足以让我们感到这种爱的伟大与隽永。提出“爱家庭”,是在发 扬中华文化的孝道。写到这里,想起曾看到过的一则短文:一道美味的食物,有人只尝过一 口就给另一个人吃,是谁和

9、谁?有人吃到只剩下一小口才给另一个人吃,又是谁和谁?答案 很简单,前者一定是母亲和孩子,后者一定是孩子与母亲。现实大抵如此,所谓“孝”与“不 孝”的区别,其实就差这一小口。 爱家庭,并不是目光短浅的小儿科。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它也许是一个基本细胞。 1 第段 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 其作用是 (4 分) 2. 第段加点词“角色缺失”在文中是 指; 第段中加点词“这个意义”指代上文中 一句。( 4 分) 3根据上下文,填入第段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_(3 分) A. 认识彻悟理解伦理B. 认识理解彻悟伦理 C. 伦理彻悟理解认识 D. 伦理认 识 理解彻悟 4.提出“爱家庭”对于青年学生的意义在

10、于:(6 分) (1) (2) (3) 5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从第段看,这三段论证思路结构是关系。( 4 分) 三、冷对遗址公园化 近年来,一种有害于文化遗存的做法正在相效成风 ,这就是:遗址公园化。 说到遗址,便会想起埃及留给我的独特感受。在埃及的大地上,到处是公元前数千年的历 史遗址。从开罗的金字塔到卢克索的国王谷,这些法老墓葬的遗址中,无处不是巨大的石雕 碎块和灼热的荒沙。谁也说不清它们的历史,连这些坚硬的石雕究竟毁于何时,也无从得知, 时间在这里仿佛失去长度。当历史缓缓走去时,没有留下任何寻找它的线索,只留下无数问 号弥漫在残垣断壁碎石流沙之间;空茫、荒芜、寂寞和萧瑟,雾一样浓重地笼罩

11、在遗址上, 给人一种极强烈的文明的初始感和源头感;与此同时,还让人感受到远去的历史遗留在大地 上的特有的生命感。或许,这正是遗址独具的气质与魅力 ! 为此,世界上所有遗址的保护者,都恪守着一条约定俗成的原则,那就是:遗址必须保留 全貌,保留它的历史感。由古希腊、两河流域、古波斯、印度直到南美的玛雅,那些遗址一 概都是原封不动。尽管它或许只是残剩的一些兀立的残垣和石柱,甚至是草坑与土堆,但它 是历史生命仅存的最后实体,是惟一可以触摸到的历史真实。如果遗址没了,历史便完全消 失。 在罗马,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都在城中。建于公元1 世纪的古罗马露天竞技场,椭圆 形的建筑物占地约2 万平方米,周长5

12、27 米,是古罗马帝国的象征。这一建筑是如此的显眼, 但从没人把这些草木丛生的大片大片残垣断壁视做垃圾去动手清理,而是把它们作为凝固的 历史、有形的岁月、真正的城市文物。罗马人懂得一根柱子倒了,是不能扶起来的,因为这 是时间老人和历史巨人的行为。如果扶起来,修补好,历史时间随即消失。谁又敢去改动历 史呢?它残缺,却正好把另一半交给你去想象。毫无疑问,残缺美也是一种历史美。 然而,在我们这里,这一原则却被视而不见。且不说,许多遗址正在被粗暴的施工所破坏, 就看看河南的殷墟、西安的华清池,还有京西的圆明园吧,哪里不是到处在动土动工,修筑 围墙、植树种花、竖立雕塑、点缀小品,增添各种“景观”于其间,

13、努力把历史遗址“打造” 成一座座公园。做这种事的人,难道完全不懂得遗址的价值就是它的“原生态”吗?难道不 懂得文化和历史也有尊严、也是神圣不能侵犯的吗? 或许那些将遗址公园化的人,对遗址的价值及必须恪守的保护原则一无所知,然而这样的 人又怎么会有资格去管理文化遗址呢?或许还会有人反驳,难道我们后人就不能开发利 用遗址的旅游价值吗? 历史遗址当然具有旅游价值,但是它绝非仅有旅游价值,它还有见证价值、研究价值、 教育价值、欣赏价值等等。我们不能为了一种价值而去破坏和牺牲其它价值。其实,即便是 遗址的旅游价值,也体现在它的原真性上。认定了一大片废墟是没有卖点的,只有美化改造 才能招徕游人,这难道不是

14、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和低俗的审美吗?如果真这样下去,历史会 被我们变成可笑的消费品了。 难道我们真的不怕历史随着遗址而消亡吗?如果没有了令人敬畏与尊崇的文化和历史,留 下的只能是浅薄与苍白。 (有删改 ) 1第节中加点词语“相效成风”的意思是。( 2 分) 2 第 节 中 加 点 的 “ 遗 址 独 具 的 气 质 和 魅 力 ” 的 具 体 含 义 是、 和。( 6 分) 3如果要增加第节的说服力,下列最不适合 作为补充论据的一项是( 3 分) A华盖山古城墙是温州唯一的建城1600 多年的历史见证,为开发旅游被挖地三尺遭毁坏。 B郑州商城遗址在改建为公园的过程中,原有树木全部移除,地基加高,

15、全貌荡然无存。 C大明宫遗址公园被称为东方园林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 D昭君墓是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至今仍青冢兀立,独有特点。 4对上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根据第节可知,埃及人对自己的历史所知甚少,因为历史在那没有留下任何线索。 B第节画线句列举了一系列数字,是为了说明古罗马露天竞技场的建筑价值和地位。 C第节的结尾连用两句反问,表现出对那些将遗址公园化的人强烈的不满和谴责。 D根据第、节可知,作者觉得为开发遗址的旅游价值而进行的改造是可以接受的。 5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 分) 2011年 11 月 17 日,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

16、会提出有关研究论证恢复重建圆明 园的建议,引发各界关注和热议,人们纷纷在网上发帖讨论。 A帖一:对国人而言,毁在英法联军铁蹄之下的圆明园是国耻的象征,复建并不能 提升国人的自豪感。 B帖二:圆明园是代表中国高超建筑工艺的经典皇家园林,重建圆明园可以重现建 筑史的辉煌。 C帖三:可以考虑异地重建,这样就能与北京圆明园颓败的旧址形成鲜明对比。 D帖四:不必拘泥于保护的形式,重建和“勿忘国耻”之间并不矛盾。 E帖五:重建能够挖掘出圆明园更多的商业价值,延续其存在的意义。 仔细阅读五个帖子,其中和冷对遗址公园化一文观点一致的是(请填写字母),其 他几则的共同点是:。五则帖子中,你最不赞成的是 (请填写

17、字母),如果给这一帖子写一句话回复,你会写:。 四、要不要设立“中华母亲节”?(有改动) 张枫逸 五月第二周的周日是母亲节。母亲节是“洋节”,既然是“洋节”,就一定会有人抵制, 而抵制的法子通常就是“设立中国人自己的节”。 设立“中华母亲节”的话题由来已久。早在2004 年,就有全国政协委员在两会期间提交相 关提案:指出中华民族有重视人伦亲情的优秀传统,呼吁尽快确立“中华母亲节”,并建议 以“中华第一贤母”孟母为中华母亲节的形象代表。近年来,每到五月,关于中国是否应该 设立自己的母亲节的话题,都会成为坊间热议的内容。 在讨论是否应设“中华母亲节”之前,有必要先厘清三个问题。 首先,尊孝感恩是否

18、一定拘泥于某种形式?把五月第二个周日作为“母亲节”,是美国等 国家的做法,属于不折不扣的舶来品。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在其传入中国之前,我们就不懂 得尊孝感恩了?显然不是,中华民族素有重视人伦亲情的优秀传统,古有孟母三迁、二十四 孝广为流传,今有“90 后”女生孟佩杰背着母亲去上学的故事感动中国。其实,节日只是一 种形式,每个回家看看的日子都可以是母亲节。只要心中有爱,尊孝感恩无须拘泥于节日的 形式。 其次,中西方节日是否水火不容?用七夕节抵御西方情人节,用中华母亲节反对美国母 亲节,这种正义凛然的态度,看似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捍卫,实则透露出强烈的文化不自信 和狭隘的文化观。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种

19、文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通过种种途径与世 界有着若干的关联,中西方节日完全可以互补共存。现在,许多外国人也开始过春节,有 的国家和地区干脆将春节定为公众假日,就是例证。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般都是综合性的,缺 少单项突出的人伦主题节日,西方的母亲节、情人节恰恰弥补了这一空白,满足了现代社会 表达人伦感情的需要。我们可能不知道五月母亲节的由来,但它却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 而这就足够了。 此外,设立中华母亲节的意义何在?近年来,为了传承文化,我们将端午节、清明节、中 秋节设为法定节日,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到了这一天,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商家 大张旗鼓的叫卖、景区摩肩接踵的游客,很难感受到文化所在。

20、更值得担忧的是,成立中华 母亲节促进会、力推孟母生孟子的农历四月初二为中华母亲节的背后,恰恰是孟子故里在不 遗余力地鼓吹。在节日过度商业化的当下,如果多了一个中华母亲节,仅仅是给商家一个促 销活动的载体、给地方一个经济唱戏的舞台,这样的节日还有必要吗? 诚然,在全球化价值趋同的背景下,传统节日是保持民族文化认同感的一道壁垒,在吸收 优秀外来文化的同时,我们更应传承光大民族传统文化。不过,并非故意标新立异地设立中 华某某节,就能凸显中华文化的大不同,完成文化传承的使命。与其煞费苦心另设中华母亲 节,倒不如反思端午节、中秋节沦为“粽子节”、“月饼节”的尴尬,丰富现有传统节日的 内涵,使其更具生命力

21、。 1 第 段 中 画 线 句 运 用 了的 论 证 方 法 , 作 用 是 (3 分) 2以下这段文字放在第段的哪个位置最恰当?(3 分) 正如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所言,我们不应该拒绝洋节,那些外来的节日大大充实 了我们的文化生活。 A.处 B.处 C.处 D.处 3第段中“很丰满”的“理想”具体指的是,“很骨感”的“现实”则是指 (均用原文回答,每格一字,不超过规定字数)。(4 分) 4第段画线部分能否删除?为什么?(5 分) 5纵观全文,作者对于“设立中华母亲节”持态度,理由是:(7 分) 五、我们需要正能量 孙广勋 最近,有关“正能量”的话题着实很热闹、很时髦。前段时间热播的电

22、视剧北京青 年,也正是缘于充满现实主义的正能量色彩和取向,得到了很多观众的认可。作为褒义词, 相比“负能量”来说,在如今社会生活工作压力与日j 增的情况下,着实吸引了不少人的眼 球。毕竟,谁都希望自己或者自己的周围,能够多些正能量而少些负能量。 何为“正能量”?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对“正能量”一词的定义是:一切予 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说白了,正能量就是 一种积极向上的意念力,就是一种朝气蓬勃的生活态势。 积蓄正能量能带来快乐。每个人身上都是带有能量的,健康、积极、乐观的人带有更 多的正能量。和这样的人交往,能将正能量传递给你,令你受到那种快乐向上的

23、感染,让你 觉得活着是一件很值得、很舒服、很有趣的事。因此,我们应该多交一些这样的朋友和知己, 他们可能学识广博,兴趣广泛,阳光健康;他们也可能知足常乐,幽默睿智,享受人生;他 们还可能诚实守信,正直果敢,不走极端不管怎么说,这些朋友、知己带给你更多的是 乐观向上的力量,而不是低眉苦脸的惆怅。 有时,我们也应该释放正能量。在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那样带有比较强 的负能量的人:啥东西摆在他面前,总习惯性地只看不足、麻烦和问题,这也不好那也不好, 这也不对那也不行;本来好好的工作,也常常觉得枯z o 乏味,这山望着那山高如此这 般。这就需要你运用自己的正能量,去影响他们,去稀释他身上的“负

24、能量”。面对这些身 陷困惑、热zh ng 于争执或消极的人,你应当尽力做个智者,尝试着去正面引领他。或许, 不经意间你就会发现,能够帮助别人,原来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其实,人们喜欢光明快乐的人,都乐于和有正能量的人交往。因此我们会觉得自己那 点不开心的事情,原来不过是生命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没什么大不了的,更无须沉湎 其间。装了一半水的杯子,乐观的人看到的是半杯水,悲观的人看到的是半个空杯。无论你 怎么看,那个杯子都是装了一半的水,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那我们为何不让自己多一点满 足,多一点快乐呢?如果你想生活得更充实、美好,不f ng 从现在开始,多积蓄点正能量, 多释放点正能量,尽情地

25、感受正能量带给你的快乐。 当然,我们需要“正能量”,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社会、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这样或 那样的问题视而不见,麻木不仁,而是说,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去解决。相信我们 的生活会变得愈来愈美好! 1文中四个带拼音的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与日俱增枯燥热衷不妨 B 与日剧增枯燥热忠不妨 C与日剧增枯躁热中不防 D 与日俱增枯燥热终不防 2 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修辞方法,其作用 是。( 4 分) 3阅读第段,理清论述思路,完成下面的图表。(7 分)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从全文来看,第段的作用是(5 分) 5下列句子表现出的情怀不属于“正能量”的一项是(3 分) A沉舟侧

26、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六、两小儿辩日”,为何没能辩出科学? 初中语文教材收录了出自列子汤问的故事“两小儿辩日”,千年前的古人能提出这 个涉及天文、几何、光学等各种知识的深刻的问题并进行思考,是件很不简单的事情。遗憾 的是,这个深邃的极有创新意识的命题未能辩 下去,进而“辩 ”出现代科学。 其实中国古代典籍记载了许多和自然科学相关的创新思想的实例。如早在春秋末年,曾子 段落论述内容论证结构 式 积蓄正能量能带来快乐。 就对“天园地方”之说提出了质疑;在东汉年间尚书纬描述了物体的惯性运动和相对性 原理,这比

27、伽利略要早1500多年。李约瑟更是把墨子在墨经里的文字记载看成是惯性运 动的原始表述,比牛顿第一、二定律早许多。 但为什么中国古人没能把这些远早于西方的创新思想变为科学理论呢?深究原因,是中国 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对创新思维起到了束缚作用。 儒家思想教导人们:“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狎 大人,辱圣人之言。”这本是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的政治局面而说的,但从西汉独尊儒术后, 便被强调为一切都按圣人先贤所定下的规则行事,进而把主张不走前人路的人都比作“小 人”,这样如何还能谈科学创新? 自然科学中的许许多多的新发现都是不断挑战传统思想的结果。科学创新需要富有挑战精 神,要敢

28、于不断追问、怀疑和挑战“天道”和“圣人”之言。哥白尼正是挑战了托勒密体系, 使他成为推翻“地心说”的第一人,也使他真正成为近代科学质疑的第一人。而这种敢于挑 战的精神恰恰是我们国人最缺乏的。 所以我们要从基础教育做起,提倡挑战精神的培养,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味“服从”标准 答案的考试机器,要宽容甚至鼓励学生“挑战”答案,要引导学生在挑战和质疑中逐步走向 对事物的更本质的认识中。 从根本上来说,这当然需要教育制度的改革,但同时也需要相关各方在思想认识上的转变。 需要教师放下形式上的师道尊严,以平等的精神带领学生去探寻真理;需要家长目光长远, 不囿于孩子一时的得失成败;当然,也需要学习者本人的自发与

29、自觉,敢于摆脱束缚,以“大 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态度对待学习。只有这样,两小儿之辩,才能不仅仅是灵光一现,而 真正开出智慧之花。 1.第段划线句中两个加点的“辩”字,前者可解释 为,后者结合文意,可理解 为。(3分) 2. 第段中,作者列举了不少实例,是为了表明中国人 ,并进而引出“ ”的问题。( 4分) 3 第 段 运 用 的 论 证 方 法 是, 此 段 文 字 论 证 的 观 点 是。( 4分) 4第段认为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需要: (1) (2)(6 分) 5. 下列对本文论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封建专制束缚了中国的科学启蒙。B“两小儿辩日”应该辩出现代科学。 C科学

30、创新需要具有挑战精神。D科学创新要从基础教育抓起。 七、由莫言的获奖所想到的 近期,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晚宴上发表获奖感言说: “我还要感谢那些把我的作 品翻译成世界很多语言的翻译家们,没有他们创造性的劳动,文学只是各种语言的文学,正 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劳动,文学才可以变成世界的文学。” 莫言的此次获奖,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译作家们真是功不可没。由陈安娜翻译的红 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生死疲劳等三本小说在瑞典出版,最近一本生死疲 劳将在哥德堡书展上被隆重推荐。在中国当代小说家中,莫言是作品被翻译至国外的数量 第一人。目前,他的大部分长篇都被翻译成外文,其中红高粱家族有16 种译本,长篇小 说酒国

31、有6 种,丰乳肥臀天堂蒜薹之歌等都有各种译本。 莫言的获奖感言,触及了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软肋:中国文学如何进一步走向世 界?众所周知,文化事业要走向世界,离不开翻译工作。因此我认为我们很有必要大力加强 翻译工作。 翻译工作是在科学发明、技术创新、文学创作、艺术创造领域的跨文化跨语言原创, 并为促进上述领域的进步、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还提供了具有完全著作权意义 上的作品,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劳动。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瑞典文译者陈安娜和瑞典的汉学 家、出版家伦纳特伦德贝里的努力,没有翻译家架起一座中国文学通往世界文学的桥梁, 那么,莫言的获奖将是不可想象的。因此翻译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相当深

32、远。 从目前情况来看,当前中国翻译行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合格的翻译人才极度短缺。国 内外译中有大量翻译人才,但中译外的人才严重溃乏,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存在。健在的老一 辈翻译家,许多人已年事已高、力不从心了。同时,翻译工作的商业化和金钱化,也对文学 作品中译外造成巨大冲击,许多人才无法静下心来从事文学作品的中译外工作。翻译人才的 缺失,直接导致了我国在世界文化市场所占比重的低下,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瓶 颈。据最近发布的中国文化对外翻译出版发展报告(19492009)指出,截止到2011 年 年底,在2011 年世界文化市场的格局中,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中国在世界文化市场所 占比重依次为

33、43% 、34% 、10% 、5% 和 4% 。 中国文学需进一步走向世界,必须要采取紧急的措施,重视培养翻译家队伍,特别是 抓紧大力培养中译外的人才,吸引他们从事中译外的工作。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协会最近 对进一步加强中国文化的对外译介出版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要从国家语言能力和文化软实 力建设的高度关注和推进中国文化的对外翻译事业;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促进中译外事业的国际化;三是要重视和加强中译外人才队伍建设,有效解决中国对外翻译 事业所面临的人才短缺问题;四是要释放翻译服务业的产业潜能,逐步扩大中国文化外译产 业的市场效应和产业规模。相信这些建议一旦成为实施的举措,那么中国

34、文学进一步变成世 界文学将会大大提速。 一个莫言,现在代表中国,这当然很好;但是,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还有不 少类似莫言这样的优秀作家,他们的作品因没有翻译成外文,“藏在深闺人未识”。让更多 莫言式的作家为众所周知,中国的翻译家应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来。 1第段画浪线句中有一个错别字是,它的正确写法是(2 分) 2第段中“藏在深闺人未识”在文中的含义是 (3 分) 3 第 段 画 直 线 句 主 要 运 用论 证 方 法 , 其 作 用 是 (4 分) 4上文第至第段在论证结构上属于()( 3 分) A 总分式 B并列式 C层进式 D对照式 5上文中作者由莫言的获奖想到了的问题,进而提出 的

35、观点。围绕论点,作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1); (2); (3) (10分) 答案 一 1 金钱官职 2 D 3 (1)我们应读点“无用之书”(2)为什么要读“无用的书” 呢?(如果用陈述句,不给分) 4 【示例】 东坡深夜读 阿房宫赋 , “至四鼓, 洒然不倦” , 情趣令人钦慕(答案多元,教材内外有关读书乐趣的例子皆可) 5 D 二、 1(4 分, 1+3)反问强调学生缺失对家庭的爱产生的严重后果。(强调学生不可以不 爱家庭) 2. ( 4 分,各 2 分)对家的情感依恋却愈见淡薄,对父母的感恩基本不见(学生缺失热爱家 庭和孝敬父母的责任)常识内化为自悟并非那么简单 3. ( 3分

36、) A 4( 6 分,各 3 分)( 1)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生命获得理性认识。(2)可以唤醒学生对 家庭以及社会的责任意识。(3)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发扬中华文化的孝道。 5( 4分,各 2 分)爱家庭也是学生的一种责任(不写“学生”扣1 分)层进 三( 20 分) 1. (2 分)互相效仿,形成风气 2. (6 分,每空 2 分)遗址留下无数的问号(充满神秘感)遗址能带给人极为强烈的文明 的初始感和源头感历史遗留在大地上的特有的生命感 3. (3 分) C(因为C 项大明宫遗址公园一例是改造成功的例子,明显和作者要说明的观点相 悖;而 A、B、D三项则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作者的观点。)

37、 4. (3 分) C(A项片面理解了“历史没有留下任何寻找它的线索”的意思;B项中提到的一系 列数字是为了说明股罗马露天竞技场的规模巨大,但即便如此人们依然完好地将之保留在城 市之中; D项中作者的观点有误,即便是开发旅游价值,作者认为也是体现在其原真性上的。) 5( 6 分) A (1 分)其他四则都是不同程度上赞成重建的;对圆明园的历史价值 认识不足;过分考虑了其商业、建筑等价值。(写出一点即可, 2 分) 明确选哪则( 1 分)回复( 2 分)示例:回复B建筑的完整抹不去历史的伤痕!回复 C当满目疮痍的圆明园在异地沦落为歌舞升平的主题公园,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回复D 重建是另一种形式的

38、摧毁,是对历史的遗忘!回复 E重建已经成了商家的炒作,那 还有什么意义呢? 四、 1举例论证( 1 分),具体而有力地论证了“中华民族素有重视人伦亲情的优秀传统” 这一观点。(2 分) 2D(3 分) A(1 分) 3传承文化(2 分)很难感受到文化/ 节日过度商业化(2 分) 4不能( 1 分),画线部分认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的必要性以及“传统节日”对于 “保持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意义;画线句将“中华母亲节”与“传统节日”进行了区分(两 点中写到任意一点给2 分,写到两点给3 分,大意对即可)。这样一来,就使文章的论证显 得更为严密和完整。(1 分) 5否定 / 反对( 1 分) 只要心中

39、有爱,尊孝感恩无须拘泥于节日的形式。(2 分) 在全球化时代,中西方节日完全可以互补共存。(2 分) 在节日过度商业化的当下,设立中华母亲节对传承文化没有太大意义。(2 分) 五、 1.A 2、( 4 分)排比( 1 分)强调了朋友和知己各有不同的正能量(1 分),以此论述了我们 应该多交这样的朋友和知己来积蓄我们的正能量(2 分)。 3(7 分) 段落论述内容论证结构 (阐释)正能量的含义。(2 分) 层进式( 1 分) 积蓄正能量能带来快乐。 (论证)释放正能量也能带来快乐。(2 分) (论证)正能量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美好。(2 分) 4. (5 分)我们需要“正能量”。(2 分;或:我

40、们需要积极向上的意念力和朝气蓬勃的生活 态势。)补充论述了我们需要正能量的同时,也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去解决社 会、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2 分),使论证更严密(1 分)。 5、D 六.1 (3分)辩论; 探究(辨析、研究、探索) 2. (4分)有许多和自然科学相关的创新思想;为什么中国古人没能把这些远早于西方的科学 启蒙思想变为科学理论呢? 3( 4分)引用论证;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对创新思维起到了束缚作用。 4( 6分)( 1)教育制度的改革,(2)相关各方在思想认识上的转变 5. (3 分) C (3 分) 七 1溃( 1 分)匮( 1 分) 2优秀作家的作品没有翻译成外文,不为他人所知。(3 分) 3举例论证( 2 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翻译人才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走出去的 瓶颈。( 2 分) 4 C (3 分) 5中国文学如何进一步走向世界(2 分) 我们很有必要大力加强翻译工作(2 分) (1)翻译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2 分) (2)翻译工作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及造成的后果( 2 分) (3)加强翻译工作的建议(或措施)(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