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飞猪 文档编号:550528 上传时间:2025-07-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题3元素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主要内容涉及的是化学用语和化学根本概念的教学,是双基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宏观与微观的结合。这局部知识是今后学生学习化学必不可少的工具和理论根底。因此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二)课标分析一级主题二级主题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物质的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二、学情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1 .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2 .学生已有的科学认知:宏观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3 .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元素概念的理解。(二)学法分析元素概念抽象。因此一开始采用了类比的方法,从宏观角度进行分析,接着将其概念进行微

2、观角度拆分分析,其一:分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逐层深入引导,得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认识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其二,从微观分析几种物质的构成,说明“质子数相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逐层深入,启发引导,突破了这一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辅以学生活动,及时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三、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知道元素的含义以及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2)初步认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密切关系。13)了解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守恒。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感受宏观与微观的联系。2)运用比拟、分类、推理、归纳等方法加深对元素概念、元素组成物质、微粒构

3、成物质的了解。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1)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对元素概念的启发和引导,初步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善于合作等科学品质。(一)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1)元素概念的形成2)知道物质由元素组成3) 了解化学变化中的元素2 .教学难点11)元素概念的形成2)元素组成物质、微粒构成物质的理解13)对元素守恒的认识四、教学过程1.流程图流程图化变的现质析素类变从学化微本分元种不素学质元化性组动构观观识结小活建宏敬知网现度构素念微角建元概用比现建素念利类宏构无概2.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宏观引入】图片展示26个英文字母

4、可以组成无数的单词。介绍我们身边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而元素也只有一百多种。图片展示石灰石、大理石、鸡蛋壳,他们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是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通过类比,从宏观上初步了解身边的物质由元素组成。通过图片真是看到身边的物质,加深对物质由元素组成的理解。用类比的方法先从宏观角度让学生初步认识元素。【微观引导】图片微观呈现一个水分子引导学生分析水分子的构O回忆已有分子原子的知识,答复看到一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从学过的知识入手,既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连续性,也可以适当的降低新知识的接受难度。【引导】在1个水分子的根底上,扩充成许多的水分子。引导学生

5、分析。O0ooOa认真看图片,比照1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得出许多的水分子中自然有许多许多的氢原子和许多的氧原子。从微观入手引导学生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引导】许多的水分子就构成了我们宏观看到的水,那根据元素组成物质的说法,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那许多许多的氢原子的总和就应该是氢元素,许多氧原子的总和就是氧元素。回忆已有知识:水是由水分子构联系新知物质由元素组成,从微观原子小球的图片出发认识元素是原子的总和。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逐步深入分析,锻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会分析问题的乐趣,同时也初步建立了宏观与微观的联系。乐由I氢元素阑氧元素有IwiwHI摩子rIIIlI【练一练】

6、从微观角度说明以下分子的构成:H2OCO2SO2、P2O5回忆已有知识,得出每个分子中都有氧原子。【总结】元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加深理解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了解一类指的是质子数相同。重视对概念的分析,对于学生理解上的误区要加大分析力度,有针对性。【承接】了解了元素的概念,知道了物质由元素组成,自然界中元素的含量又如何呢?展示地壳中元素含量图片、生物细胞中元素含量表格。认真观察图片和表格。培养认真审图审表的习惯【活动1之前我们学习了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元素,小组讨论补全网络图,看看哪组又快又准确。小组讨论,交流*手*4A.*应I*全总结

7、出宏观:物质由元素组成;微观:物质由微粒构成。结合旧知,学习新知,适时地归驾型整理有助于理看思路,方便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练一练】用学生学过的原子离子的小题引入,得出原子的化学性质是最外层点数决定的,根据一类原子的总和是元素的观点得出元素的化学性质是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CH-17287J)如下图,最外层电子数,容易电子得或失);离子符号为O回忆已有知识,得出正确答案。从学过的知识入手,易于学生接受【引导】那么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有什么特点呢?【图片引入】图片展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提问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是什分析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得出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分子分成原从学生熟知的电解水的微观过程么?子,

8、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出发,易于接受【引导】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是原子的重组,那么原子的个数和种类是否改变?通过分析得出重组的过程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的结论。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训练【引导】重组的过程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发生变化,原子的总和就是元素,因此化学反响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再次稳固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和。得出化学反响中元素守恒的结论。注意知识的连续性,注重学生认知的连续性,再次扣住元素的定义【活动2】小组讨论学过的哪些知识运用了元素守恒?想到的越多越好。小组讨论、交流,整理出学过的文字表达式学会适时地归纳整理,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有助于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分析】从学生

9、整理出来的文字表达式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室制氧气表达式的分析,了解选择药品制备氧气首先要含氧元素,提升对元素守恒的认识明确化学反响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稳固所学知识,为后期的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铺垫。【总结】本节课从两个环节分析了元素定义和化学变化中的元素;通过两个小组活动整理归纳了物质的组成、构成以及元素守恒在学过的知识中的表达。希望大家能更好的将宏观与微观结合。【练一练】1.电解NaCl的水溶液,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A.KNO3B.Cl2C.H2D.NaOH2.美国创造了月球制氧机,它利用聚焦太阳光产生的高温使月球土壤发生化学反响放出氧气。由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会有A.氧元素B.氧

10、分子C.水分子D.高镒酸钾【练习、布置作业】略环/D环节(存在)一”节-宏观微守恒现总结明确学习目标,便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课堂情况。通过两道习题的演练,稳固化学反响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思想附:板书设计课题3元素一、 元素1 .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 .自然界中的元素3 .二、 化学变化中的元素1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2 .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附:教学反思1 .本节课从两个环节对元素概念和化学变化中的元素进行了分析。注重学生已有知识的运用。2 .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元素概念,采取了宏观、微观两个层面上的分析,并且将元素的概念进行拆分,难点分散逐个突破,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元素,而是采取了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体会逐层深入的分析问题的乐趣。3 .本节课注重知识的联系,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的能力,重视小组合作,通过两个小组活动交流讨论了元素组成物质、微粒构成物质以及元素守恒在学过的知识中的应用学过的所有的文字表达式),这两个活动会让很多的学生更清晰的认识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更清楚的认识化学反响,为后期学习化学方程式和质量守恒定律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