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供应链:从中国制造到全球供应.html.pdf

上传人:紫竹语嫣 文档编号:5514555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PDF 页数:174 大小:5.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益供应链:从中国制造到全球供应.html.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4页
精益供应链:从中国制造到全球供应.html.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4页
精益供应链:从中国制造到全球供应.html.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4页
精益供应链:从中国制造到全球供应.html.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4页
精益供应链:从中国制造到全球供应.html.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益供应链:从中国制造到全球供应.html.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益供应链:从中国制造到全球供应.html.pdf(1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前言 供应链时代已悄然而至! 客户需求灵活多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产品更新换代加速,小批量、多品种、定制化需求日益增加。大批量、低成本制造 正在远去,低成本人海战术的散兵游勇,臃肿缓慢的制造恐龙,都不能适应。只有狼群一样敏锐、集成、敏捷的供应链协同,才 能生存。聪明的企业管理者不仅仅会拧毛巾,他们还有专业、敏锐的客户需求管理能力,善于抓住客户价值需求,善于把客户需 求转换为可制造、便于供应的产品。他们有一流的采购、制造、物流派送和服务能力。有紧密协同、快速反应的合作伙伴。 国内市场增长乏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企业突破全球市场,继续成长;整合利用全球优势资源,提升竞争 力。全球化浪潮

2、是供应链管理的催化剂。企业会发现,没有供应链管理,全球化将举步维艰。管理不跟上,全球供应成本增加, 复杂度带来的效率下降,会超过全球化带来的收益。有单就有利润的时代已经远去。全球化,比拼的不仅是市场,关键还是运 营。中国全球化先锋企业,在全球化中和供应链管理打了一场遭遇战,付出了高昂的突围成本。玩了多年的供应链,在全球化中 才真正发现供应链管理的价值。只是学费太贵,数十上百亿美元,不是一般企业可以承受的。个人枉谈供应链工作多年,在这轮 洗礼中,也才重新认识供应链。 互联网风起云涌,给供应链插上信息化的翅膀。供应链管理的三大主线是产品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互联网玩的就是信 息流,通过信息流,让

3、供应链更集成化、更快速、更高效地流动。移动互联网,信息的触角深入人们的生活,必将促使供应链管 理进一步升级换代。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体市场,互联网后来居上,蓬勃发展。 几大变局交织在一起! 这是变化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 各位供应链管理的同路者,各位全球化路上的奋斗者需要思考,中国企业如何摆脱低成本制造,如何建成全球一流供应链! 供应链四大循环中,你和你的部门处于什么位置,应该如何做出改变? 是否已经准备好弯道超车 殷绍伟 巴西索罗卡巴(Sorocaba) 2016年3月 第1章 什么是供应链:供应链解构 管理要卓有成效,必须充分理解管理对象。 从不同视角,解构供应链,建立供应链管理模型。通

4、过理解供应链的核心组成与运作原理,抓住供应链管理的“牛鼻子”。让供应链管理有的 放矢,卓有成效。 解构供应链,回答供应链是什么。 供应链的组成要素。 供应链要素之间的关系,整体运作原理。 什么是供应链的神经系统,什么是供应链动力系统。 供应链“链式”系统的特点。 管理,首先要解构管理对象,充分理解管理对象。 就像木匠要做好家具,要了解木材的材质一样,工程人员要管理好一台机器,也要对机器运作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够抓住重 点,管理卓有成效。机器运作是不是正常,哪里有问题,如何解决,还可以怎么优化 不愿意花时间了解管理对象,沉迷于管理手段、管理技巧,这是舍本逐末,往往事倍功半。 如何解构管理对象,做到

5、了如指掌 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不单指读书,而是泛指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有 限,要充分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教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入一个专业领域,该领域的经典书籍是必读的。这些专业书籍,都不 是应景之作,都是作者有好的经验希望分享,开卷总有益。这类经典书籍可以给我们一个全面系统的视角,弥补实操中常常存在 的盲人摸象问题。 “行万里路”,就是要动手去做。 当我们到达一个新的地方,或者进入一所新的大房子,顺着走几步,反着走几步,自然就熟悉了。再抽象总结,从全局系统 思考,自然了如指掌。 动手去做(Just Do It)!看看小孩子的学习过程,也是这样。他们

6、开始根本就没有思路,没有战略,有的只是探索。反过 来看,复过去玩。这么试一试,那么试一试。动手去做,事情总会搞明白。动手去做!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心去想。 不仅是管理,人们做科学研究,也是这个道理。有多少科学家,为了搞清楚研究对象,投入毕生的精力,研究和制造出复杂 昂贵的仪器,就是为了能够到达现场,一睹究竟。比如开发微型传感器,进入人体检查病灶所在。对管理人员来说,没有理由不 多到现场,尽力了解管理对象。 供应链管理,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供应链。 问题1:什么是供应链?明确管理和研究范围。 问题2:供应链由哪些要素组成? 问题3:供应链如何运作? 问题4:供应链“链式”系统有什么显著特点? 回

7、答了以上问题,了解供应链如何运作,对供应链了如指掌,就很容易知道供应链的运作主线和供应链管理的关键点,容易 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问题1:什么是供应链 定义:主体企业/部门,为了满足特定客户的需求,将多个企业或者部门协同组织起来的价值链,将产品或者服务更快速、更高效和更准确地 供应给客户。 首先,供应链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客户需求。 其次,供应链管理的立足点,要有具体的管理主体,企业或者部门承担供应链整体协同管理责任。 为了自己的利益,同时兼顾供应链上各方利益,还是为了服务客户,把链上企业和部门组织管理起来,更好地协作,达到更 快速、更高效、更准确。 狭义上的供应链,是企业职能部门意义上的供应链

8、,是相对于研发、销售的独立功能部门,重点负责企业供应链运营管理。 广义上的供应链,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成品交付,包括研发、销售等其他需要协同运作部门,甚至客户也是供应链的一 部分。 特别说明:供应链管理不仅仅指企业之间的协作管理。在企业内部、部门之间,也是供应链管理。最极端来说,企业端到端 覆盖原材料、半成品,到成品交付给客户,也属于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区别: 供应链有龙头企业,有具体的企业组织,通过产品把关联企业链接起来。 产业链大于供应链,是该行业领域所有企业、所有供应链的总和。 问题2:供应链由哪些要素组成 抽象化,供应链核心组成要素可以概括为4P+1C: 产品(Produc

9、t) 流程(Process) 伙伴(Partner) 地理位置(Place) 客户(Customer) 和合适的伙伴一起,用正确的方式,在正确的地点,将正确的产品,交付给正确的客户。 1.产品:供应链的灵魂和载体,唯一能串起供应链各环节的核心要素 产品是指交付给客户的产品或者服务。 产品是一个企业的立身之本。一个企业发现了客户需求,并针对需求提供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获取回报,才有企业开 创和继续存在的价值。 我们经常把供应链比喻成一条价值增值链。供应链上众多企业和部门就像接力赛的各个选手,各自创造价值,而产品就是那 根交接棒载体。把各段价值链接起来,最终传递给客户。 产品是供应链价值的载体

10、。 只有产品,能串起供应链,成为核心要素。 2.流程:包括实物增值流+信息驱动流+资金能量回馈流 确认了交付客户的产品,企业需要定义流程,如何从原材料形成半成品,到最后交付的成品,端到端流程。 实物增值流:从原材料到成品,所有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运输等。 信息驱动流:客户需求信息驱动实物增值流流动,主要是: 预测计划信息流(Forecast):需求没有清晰时的预测计划信息。 订单信息流(Order):需求确认后的订单信息。 资金能量回馈流:采购原材料、人力等各种资源费用,并通过交付增值实物成品或者半成品,从最终客户,或者下一级客户获取付款,形成 资金回馈流。总体而言,资金回馈流从最终客户,逐级

11、反馈回流给供应链上各个环节,提供持续流动的能量回馈。 3.伙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确认产品和流程后,很少有企业能够独自负责端到端的所有业务。 专业的供应链管理者,即懂得根据环境和业务需要,在合适的时候集成管理,将业务集成在企业内部管理,或者部门内部, 减少企业墙/部门墙,高效运作,也会在合适的时候,使用外部资源,聚焦核心业务。 集成管理好,还是外包管理好,还没有定论,需要根据实际业务和环境来判断。 一般来说,企业很难什么都擅长,自己做所有的业务,总需要找寻合适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 一样的队友”。一旦决定使用外部资源,很多时候不是简单购买服务那么简单。

12、配套的供应商管理能力,协同运作就非常关键: 供应商认证与选择能力: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 供应商合作与管理能力:如何跨过企业墙/部门墙,有效管理,有效协作。 4.地理位置 所有供应链都不会仅仅停留在纸面上,最终还是要落在具体的地理位置上。 客户的地理位置。 可选用供应商的地理位置。 企业现有设施全球布局,地理位置。 5.客户:供应链需求的源头,努力的终点 在供应链管理中,容易忽略客户。其实客户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要素,是供应链的需求起点。供应链所有环节的努力,都是 为了客户。 把供应链比作一条蛇,供应链各企业/部门是蛇身体各段环节,而客户需求就是供应链蛇头的输入,会影响蛇身的所有环 节。 所以说,

13、客户是供应链的关键要素之一! 客户需求管理(CRM)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部分! 问题3:供应链如何运作 前面介绍了供应链的组成要素,但这些要素的关系如何? 它们是如何组合起来,如何运作的? 什么是供应链的躯干,什么是供应链的消化系统,什么是它们的心脏动力系统?什么又是供应链的大脑神经系统? 把上面提到的4P+1C五要素组合起来,建立供应链模型。通过透视供应链模型,回答上面的问题:供应链是如何运作的? 供应链是一个流动的系统! 按照经典的供应链管理理论,供应链包含三个流: 实物流:产品或者服务,从原材料供应商、主体企业到最终交付客户。 资金流:供应链动力系统,通过资金回馈,驱动实物流。 信息流:客

14、户需求信息(预测/订单信息),驱动实物流。 这有点儿像是人体: 供应链组织是躯干。 产品实物流是消化系统,主干高速公路,输送物资。 资金流是心血管系统,回馈能量。保证动脉/静脉主航道畅通,就可以拉动其他血管,包括毛细血管的流动。 需求信息流是供应链的神经系统,调动产品实物流和资金流。 实物流和资金流相对比较好理解,我们重点看看供应链的需求信息流。通过供应链“推拉”模型,分析需求信息流如何驱动 供应链运作。 前面已经提到,客户需求是供应链运作的起点和终点。而推动供应链运作的,就是客户需求信息流。 需求信息进入供应链后,可以分为两大类: “推”的计划预测需求信息:客户需求不明确,用计划预测,提前推

15、动产品实物流。 “拉”是用客户订单:明确的客户需求,订单拉动产品实物流。 简单地说,“拉”是基于准确的客户订单需求,精确“拉”动。精益,没有浪费。 “推”不是真正的客户需求信息,而是需求的预测。而预测总是不准的,需要冗余库存,容易产生浪费。 预测时间不准:需求时间不确定,会有先后变化。 预测总量不准:总需求量会有变化,增加或者减少甚至取消。 预测结构不准:产品型号,需求类型变化。 所以我们更喜欢拉动。“推”动的距离越长,意味着浪费更大、效率更低。提前准备库存,以响应客户需求的变化。而库存 意味着更臃肿的组织、更低效的运作,成本被放大。另外,再多的库存,也可能因为需求增加,或者结构变化造成需求不

16、满足, 失去订单,失去客户。 客户需求驱动 推拉平衡点选择,这是供应链设计的关键:平衡供应成本/订单响应周期 “推拉平衡点”越靠近客户,“订单拉动”距离越短,意味着更快的订单响应周期。但同时也意味着“预测推动”的距离更 长,意味着更高的库存、更臃肿低效的组织和更高的运作成本,还有更高的存货风险。 “推拉平衡点”越远离客户,“订单拉动”距离越长,意味着更慢的订单响应周期。但由于“预测推动”距离缩短,在库存 管理方面,组织运作成本更低,存货风险也降低。 以上都是基于运营能力一定的前提。 对于供应链改善,更为有效的方法是运营能力提升,缩短周期。这样可以支撑更为合理的“推拉平衡点”设计,以更低的成 本

17、向客户移动,缩短响应周期。 问题4:供应链“链式”系统有什么显著特点 供应链是链式系统。研究链式系统的特点,对供应链的运作特点,会有一些新发现。针对链式系统特点,制定供应链管理策 略,会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链式系统第一个特性:链条长,层级多,信息和实物传递慢,协作难。这是“牛鞭效应”的由来。 在“推拉平衡点”的左端,业务靠计划预测“推”动。 链式系统逐级“推”动,导致信息传递慢。计划预测“推”的特性,总是要用更多的库存,逐级建立库存,才能满足客户需 求,存在逐级放大特性。这不但造成各级库存逐级加大,而且各级组织运作复杂度逐级加大,越来越臃肿。 这就是供应链经典“牛鞭效应”的由来,对客户需求反

18、应延迟,逐级加大,就像一条牛鞭,振幅越来越大。 链式系统第二个特性:链条粗细(产品复杂度),影响链条各个环节(供应链复杂度)。 产品简单,供应链才能简单! 简单地说,串起供应链的核心要素(产品)的复杂度,对供应链各个运作环节复杂度有决定性影响。产品的复杂度决定了供 应链整体的复杂度。 链式系统第三个特性:环节多,相对脆弱。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链条都会中断。 现实中的供应链,不像铁链一样紧密,而是像橡皮筋一样缓冲库存链接的。 如果只是一个环节,10次运作中有1次问题,问题率为10%,直通率为90%。假设有10个环节,当这些环节串成链式系统, 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系统。整体直通率

19、将变成 90%90%90%90%90%90%90%90%90%90%=34.9%。 如果是集中控制,供应链应该像火车,在标准的轨道上,通过火车头集中拉通,各个企业/部门是车厢,只需要接受火车头 的指令,被动前行。 这是很多企业在产业链上纵向整合的思路。 但火车头式的集中控制也有问题。 企业纵向整合所有业务,会导致企业规模快速膨胀。到一定程度,会出现规模负效应。企业复杂度会超出管理架构可承受的 范围,出现臃肿、人浮于事等问题。另外就是把这些业务全部放在企业内部,也不一定就那么集成,也有部门墙的问题。 我们更愿意通过分布式协作系统保持企业最合适的规模,这是很多企业的现实选择。所以供应链不像火车,而

20、更像是链在一 起的卡车,因为每节车厢都有自己的动力和驾驶员。 当每辆卡车独立行动时,可接受的抛锚率可能是90%。当我们把10辆汽车链在一起后,如果要求整个系统抛锚率为90%, 那么每辆汽车的抛锚率必须提高到99%。供应链链式系统,对稳定性运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达不到供应链高可靠性要求。就像每辆汽车的可靠性达不到99%,就通过加长卡车之间的链接线 (企业的库存),来降低企业之间的关联性,给自己留住余量。 这样的后果是,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低,是一个松散的联盟,没有供应链管理。靠大量的库存来缓冲,以高成本满足客户需 求。 这说明了供应链“不确定性”的重要性。供应链不确定性来自以

21、下几个方面: 客户需求不确定性输入。如果把供应链比作一条蛇,那客户需求不确定性是病从口入,输入后影响链式各个环节。从这点讲,客户需求管理 极端重要。 供应链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供应链各个环节都身处整个大经济环境中,不是封闭的,各段都会引入外部不确定性。 供应链系统内部运作不确定性。这是内部的,更有把控力。应该通过标准化管理,把内部不确定性降到最低,以便腾出精力更好地管理外部 不确定性。 这也说明了供应链问题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一旦供应链问题风险应对不当,导致某个链条断裂,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就会中 断。 备注 (1)实际上,供应链很多时候不是单一的链式结构,而是网络结构。但鉴于实物流、信息流、资金

22、流都有明确的方向性,我们还是可以把它 抽象为链式结构。 (2)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协同,尽量减少链条之间的缓冲、浪费。 (3)供应链管理,本质是运营管理。跨部门、跨组织运营管理。供应链职能部门,承担管理责任;其他涉及产品实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 部门和组织,都是供应链管理贡献者。 第2章 遭遇战:打出来的供应链管理策略与方向 几年前,我们在全球化拓展过程中,和供应链管理打了一场遭遇战。供应问题,成为影响全球化运作、业务拓展的瓶颈。条件反射式地拿起精 益改善工具,居然卓有成效。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是协同、集成和敏捷,这和精益思想非常吻合。总结归纳出供应链链式系统管理策略:“简单 化、标准化、精

23、益化、可视化,持续改善产品增值链”。 简单化,标准化,听起来老生常谈,但它的内涵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又有多少人知道具体落脚点、突破口?基于亲身经历,深入阐述:做什么 (What),为什么做(Why),怎么做(How),谁做(Who) 多年前,我们在全球化拓展中,和供应链管理打了一场遭遇战。区域供应链面临严重的供应问题。库房加了一个又一个,库 存堆了一堆又一堆,却都不是客户要的。订单一来,一堆欠料。“料”的问题,已经成为区域运作的首要问题,成为公司全球拓 展的瓶颈。 在国内高效运作的组织和流程,在海外却问题丛生,遭遇水土不服。制造工程出身的我,条件反射式地拿起精益改善工具, 居然卓有成效。 供应链

24、管理的精髓在于“协同”和“精益” 没有供应链管理,大家缺乏协同,松散运作。客户需求靠大量的库存缓冲来满足。供应链管理把松散的企业/部门链接起 来。通过更集成、更紧密的协同管理,加快速度,减少库存,让运营更“精益”。 精益思想和供应链管理非常匹配,是供应链管理的精髓。 “精益思想”一词源于詹姆斯P.沃麦克(James P.Womack)和丹尼尔琼斯(Daniel T.Jones)1996年的名著精益思 想(Lean Thinking)1。该书在改变世界的机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集中、系统地阐述了关于丰田汽车精益生产的一系 列原则和方法,使之更加理论化。 精益思想要求企业确立提供给顾客的价值,明确每

25、一项产品的价值流,使产品在从最初的概念到到达顾客的过程中流动顺 畅,让顾客成为生产的拉动者,在生产管理中精益求精、尽善尽美。 精益思想5原则 1.客户确定价值(Customer Value) 精益思想认为企业产品(服务)的价值只能由最终用户来确定,价值也只有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才有存在的意义。精益思想 重新定义了价值观与现代企业原则,它同传统的制造思想,即高效率大量制造既定产品向用户推销,是完全对立的。 精益价值观将商家和客户的利益统一起来,而不是过去那种对立的观点。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观来审视企业的产品设计、制 造过程、服务项目,就会发现太多的浪费,从不满足客户需求到过分的功能和多余的非增值消耗

26、。当然,消灭这些浪费的直接受 益者既是客户也是商家。与之对照的是,企业过去的价值观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完全由商家设计和制造的产品、完全由商家设 计好的服务项目,大吹大擂那些目的在于增加盈利的、额外的甚至是“画蛇添足”的功能,并不一定是用户所需要的或必需的。 最后将大量的浪费以成本的方式转嫁给了用户,而用户享受到的仅仅是为实现这个转嫁的殷勤。 2.识别价值流(Value Stream Mapping) 价值流是指从原材料转变为成品并给它赋予价值的全部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从概念到设计与工程、投产的技术过程,从订 单处理到计划、到送货的信息过程,从原材料到产品的物质转换过程,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支持

27、和服务过程。精益思想识别价 值流的含义是在价值流中找到哪些是真正增值的活动、哪些是可以立即去掉的不增值活动。精益思想将所有业务过程中消耗的资 源而不增值的活动叫作浪费。识别价值流就是发现浪费和消灭浪费。识别价值流的方法是价值流图分析(Value Stream Map Analysis)。首先按产品族为单位画出当前的价值流图,再以客户的观点分析每一个活动的必要性。价值流图分析成为实施精益 思想最重要的工具。 价值流并不是从自己企业的内部开始的,多数价值流都向前延伸到供应商,向后延伸到向客户交付的活动。按照最终用户的 观点全面考察价值流、寻求全过程的整体最佳,特别是推敲部门之间交接的过程,往往存在

28、着更多的浪费。 3.价值流动(Value Flow) 精益思想要求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步骤)流动起来,强调的是“流动”。传统观念是“分工和大量才能高效率”,但是精 益思想却认为成批、大批量生产经常意味着等待和停滞。精益将所有的停滞作为企业的浪费。 精益思想号召“所有的人都必须和部门化的、批量生产的思想做斗争,因为如果产品按照从原材料到成品的过程连续生产, 我们的工作几乎总能完成得更为精确有效”。 4.拉动(Pull) “拉动”的本质含义是让企业按用户需要拉动生产,而不是把用户不太想要的产品强行推给用户。拉动生产通过正确的价值 观念和压缩提前期,保证用户在要求的时间得到需要的产品。实现了拉动生产

29、的企业具备当用户需要时,就能立即设计、计划和 制造出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的能力;最后实现抛开预测,直接按用户的实际需要进行生产。 实现拉动的方法是实行JIT生产(Just In Time)和单件流(One Piece Flow)。JIT和单件流的实现必须对原有的制造流程 做彻底的改造。流动和拉动将使产品开发周期、订货周期、生产周期缩短50%90%。 产品配置设计支撑的延迟制造是一个创举,半成品大批量生产,成品定制,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进 一步改善的机会,让MIX大批量定制生产成为可能。 5.尽善尽美(Perfection) 詹姆斯P.沃麦克阐述精益制造的目标是“通过尽善尽美的

30、价值创造过程(包括设计、制造和对产品或服务整个生命周期的支 持)为用户提供尽善尽美的价值”。精益制造的“尽善尽美”有3个含义:用户满意、无差错生产和企业自身的持续改进。 读到这里,读者有必要回到前面的章节,回顾什么是供应链,供应链管理模型和运作解构,回顾供应链“链式”系统的三个 特点。在了解供应链运作的基础上,用精益的视角审视理解供应链管理。 简单化、标准化、精益化、可视化,持续改善的产品增值链 改善深入,卓有成效,总结提炼形成供应链改善策略:简单化、标准化、精益化、可视化,持续改善的产品增值链。环顾四 周,我们发现友商和其他行业的标杆企业,在建设全球化供应链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拿起了同样的武

31、器和改善策略。 产品链:基于产品,设计供应链,拉通供应链,聚焦客户。 简单化:产品简单,供应链才能简单。 标准化:用管理的确定性,应对供应链内外部不确定性,减少缓冲。 精益化:聚焦价值流,缩短周期。速度对供应链的特殊意义。 可视化:供需可视,互信协作,信息代替库存。 持续改善:跨企业、跨部门问题管理,与PDCA协同改善机制。 供应链管理策略1:产品链集成拉通 基于产品,设计供应链,拉通供应链,聚焦客户,建设主干高速公路。 没有供应链管理,企业之间就是松散的联盟。存在企业鸿沟:业务流程断裂,信息不通畅。靠大量的库存来满足客户需求, 有大量的成本浪费。企业内部也是一样,大量的部门墙存在,资源过多内

32、耗。“都是他们的错,如果他们能够做好一点,就不会 这样!”这样的抱怨,在供应链管理没有成效的企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 企业内部,市场指责供应慢、欠料多;供应指责市场预测不准,不关心库存,不关心成本。 企业之间,采购商抱怨供应商,供应商抱怨采购商。 似乎每个人都是对的,都比较委屈,都是别人的错。 本来应该精诚协作,共同努力,聚焦客户需求,却因为企业沟、部门墙的存在,变成了PK,互相指责。流程流动像蜗牛, 举步维艰,让人气馁。快速、稳定、低成本运作,似乎遥不可及。 哪里出了问题? 就是因为企业沟、部门墙的存在,把聚焦客户的主干流程,割裂得支离破碎。人们的视线被墙遮蔽了,看不到共同的目标: 客户。

33、没有共同目标的牵引,本应该是协同的关系,变成了互相攻讦和斗争。这是管理失效、出现官僚病的典型信号。 职能部门型,把聚焦客户的主干流程划分得支离破碎。 职能部门内成员,眼睛向上,不再向前。 屁股决定脑袋,视角都不一样,着力方向也不一致。 每个人都只看自己的一块,看不到客户,看不到整体目标。 一旦出现问题,扯皮、互相指责在所难免。 道理很明白,但现实中,这类问题却非常容易出现。 企业从某一个产品起家,刚开始人数较少,大家充满激情一呼百应。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组织也相应扩大,离心力越来越 大。每个人的管理范围是有限的,自然就要求分工协作,就有了层级结构。需要专业分工,就形成各个职能部门。自然就有了部

34、 门墙。 公司开拓新的市场,产品系列增加。或者多元化、差异非常大的产品也被引入进来。公司的组织结构开始变得复杂,管理难 度不断加大。 企业大了,个人只能看一小块。向上看领导,比看遥远的客户确实容易一些。 什么是大企业病?本质是企业复杂度增加,管理出了问题。 红楼梦里说,“大有大的难处”。意思是贾府家大业大,人口多,管理复杂,难度大。这和企业管理是一个道理。随着 组织业务的发展,组织规模扩大,管理复杂度增加,很容易得“大企业病”。 什么是“大企业病”? “大企业病”一词,是日本立石电机株式会社的立石一真在1979年首先提出的。他发现,表面上看,企业不存在什么问 题,各种经营活动进行得比较顺利,但

35、仔细看一看企业内部,就会发现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企业体量臃肿,决策缓慢,反应迟 钝,站在医生的角度,立石一真认为公司患了一种奇怪的“疾病”。 大企业病一般出现在组织业务或规模快速扩大的过程中。企业规模扩大,复杂度增加,而组织结构、管理能力都没有跟上。 机构臃肿,决策缓慢,行动迟钝。大家每天忙于会议、汇报、扯皮。有功劳时,争先恐后;有问题时,推诿,避之唯恐不及。 总的来说,组织资源更多地用于内耗,聚焦在客户身上的资源自然减少。 大企业病尤其容易出现在企业全球化的过程中。因为在全球化过程中,组织面临更多的挑战。规模急剧扩大,如何建立全球 化业务流程、全球化组织流程,如何处理好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管理关系

36、等十分重要。 大企业病,总的来说,就是组织规模扩大,管理复杂度增大。但管理结构、管理能力没有跟上,出现“管理失效”。内耗增 加,出现“规模不经济”。 出现大企业病的原因有两种可能: (1)组织规模确实太大,超出管理手段有效管理的范围。 (2)管理失职,或者管理能力不足。未建立有效的管理结构和管理能力,管理失效。 对于第一种原因,我们可以说这是真正的大企业病。企业规模确实太大,现有的管理工具无法解决。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 是要有所取舍,控制组织保持合适的规模。 但对于第二种,就是组织管理者失职了。“大企业病”只是一个借口,把自己的管理失职,转移到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身上。 好像是因为组织规模大了,人

37、员素质不行了。不再像创业阶段小伙伴一样有献身精神了。 或者转移到虚无缥缈的“大企业病”身上。好像这是企业规模扩大的必然后果,无可避免一样。忘了自己的职责,就是要建 设有效的组织结构,提升组织能力,最大限度地扩大组织规模,最有效地利用规模效应。 大企业病的防治,没有什么玄乎,就是企业管理的基本问题。 社会进步之一,就是管理工具/沟通手段不断进步,有效管理的组织规模,不断扩大,支撑更有效率的产出。或者说小规模 组织不能胜任更高阶、更复杂的价值创造。 管理者的责任,或者说社会贡献,是用管理手段,完善组织结构,提升组织管理能力,以支撑组织规模,有效运作,减少内 耗。 部门墙/官僚主义是组织规模扩大、科

38、层管理同胎而生的兄弟。 规模扩大后,组织需要科层结构,将成千上万的人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为了共同的目的:服务客户、创造价值而存 在。 有科层组织结构,自然就会有部门势力范围、部门利益、领导意志。这些部门利益之间,不再完全一致,内耗就开始了。随 着组织层级的增加,管理层越来越远离现场。越来越不“实事求是”。业务层、中层管理的眼光,也越来越从向前(服务客 户),转移到向上,为了领导意志,容易出现不“实事求是”。 一切不实事求是、不对客户产生价值的组织行为,都是官僚主义,都是内耗浪费。 管理者的责任,就是减少内耗,将更多的资源聚焦客户,为客户创造价值。 为打破部门墙,减少内耗,人们做了很多探索。

39、比如项目型组织、矩阵组织结构、无边界组织等。但无论如何,目前我们还 无法完全摆脱金字塔科层结构。在现阶段,如果完全抛弃金字塔科层结构,相信很多企业都会陷入混乱。所以今天,大部分组织 都会是一个混合体,既有严格的金字塔横向层级结构,也有穿插其中的纵向组织。都是企业的理性选择,为了最为高效的运作, 寻找平衡。 只要还有科层组织,部门墙和官僚主义就是一个罩在企业头顶的诅咒,阴魂不散。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兢兢业业,时刻 小心。 一旦大意,它就会乘虚而入,给企业致命一击。 多少显赫一时的企业,都败在它的脚下,百年长青的,少之又少。 “下一个环节就是客户”:确认主次,明确方向 都知道部门墙不好,但怎么打

40、通呢?我们用什么来打通部门墙,把人们向上的目光,牵引向前,聚焦客户呢? 对于很多业务部门来说,很难看到遥远的客户。离得近,更容易看得清楚的,首先是向上的领导,其次是前后左右的业务环 节。大家的目光一个是向上,盯着管理层。然后是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利益,之后才是周边业务部门。部门之间意见不一致 不可避免,没有方向性,利益争抢、扯皮就很难避免,谁也不服谁。 “下一环节就是客户”,它首先解决了方向问题。 环环相连,指向客户需求,明确方向,减少无谓的争吵:每个业务的首要目的,是让下一个环节满意。因为下一个业务环节 代表了客户的利益。当业务之间出现意见不一致,分清主次,可以避免很多鸡毛蒜皮无谓的争吵。

41、 一次就把事做对,有利于质量管理:如果想想下一个环节就是客户,就更有责任感,要一次把事情做对,不把问题留给下一 环节,造成“串扰”。 自我定位:不管是组织,还是员工,要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都要问自己:我服务的客户是谁?客户需要我做什么? 现在越来越多的单位在服务现场安装了“客户满意度调查”设备。把部分管理活动,还给客户。真正使用起来,与考核评价 体系挂钩,是非常有效的。 分产品拉通,打破部门墙,拉通供应链,聚焦客户,创造价值 “下一环节就是客户”,用环环相扣的方式,指向客户需求。但这种层层传递的方式,不可避免地带来信息失真,造成浪 费。所以组织还需要有全局性的主干业务流程,通过主干流程,打通部

42、门墙,建设供应链,聚焦客户,创造价值。 供应链的灵魂是产品。不同产品有不同的目标客户,有不同的产品特性和需求特性。对应的供应链也应该不同。基于不同的 产品特性,设计不同的供应链,建设供应链高速公路,打通部门墙,聚焦客户。主干流程的所有人,首先是各个业务部门,其次 是流程质量部,从全局的角度对流程质量负责。 按产品,聚焦供应链建设,有利于控制组织规模非理性膨胀。 组织人员、组织资源的增加,是来自供应链整体建设的需求,更容易评估和管理。 如果资源的增加是来自职能部门的需求,个人对权力的追求,职能部门非理性官僚膨胀的本能需要,力量会非常执着和庞 大,会造成非常大的干扰。 有利于降低管理复杂度,支撑企

43、业更大规模地有效管理。 打个比方说,我们把供应链看作一条条生产线。业务不断发展,生产线不断扩大,达到规模效应最佳的平衡点,也就是最佳 的供应链组织规模(生产线规模)。 当业务进一步扩大时,我们可以复制一条供应链(生产线)。大部分的管理,会是重复的复制,复杂度会大幅度降低。管理 相对简单,可以支撑更大规模组织的有效管理。 如果是完全的金字塔职能结构。业务规模的扩大,意味着扩大各个职能部门。首先的问题是,扩大哪一个职能部门。这就引 入了内部争斗和消耗。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折中平衡,大家都能够接受的方案,但对组织却不是最优的。 部门规模的扩大,内部复杂度会呈指数上升。企业管理复杂度、管理难度快速上升。

44、组织结构:合理分割,减少串扰,权力和责任下放 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会逐渐出现规模不经济。为了管理有效,企业会对业务进行分割,下放职责,下放权力。分割后,减 少相互之间的“串扰”,降低管理复杂度。切割就像外科手术,非常敏感。不成功的切割,会对机体造成伤害。甚至手术流血过 多,一命呜呼。 企业存在的价值,是为了服务客户。所以组织内部的产品流、业务流、信息流,都是纵向的。或指向客户,或来自客户。纵 向按产品,顺着主干流程分割,流程伤害小,失血少,更容易聚焦客户。所以大多数大企业的组织变革,会按产品分割,选择事 业部。 横向按职能结构划分,便于专业领域的经验共享和积累,做深做细。但缺点也很明显,容易形

45、成部门墙,横向割裂指向客 户,或者来源于客户的纵向产品流、业务流。企业组织变革时,对横向的切割一定要三思而行。轻易不要将一个职能领域单独分 割出来成立事业部。 业务操作层面:按产品前后纵向拉通,形成小供应链,有利于分解问题,持续改善 对于业务层面,有时不需要进行组织重构。只是将复杂的业务,按产品/产品类区分管理。通过产品纵向拉通前后业务环 节,形成改善小组(小供应链),也可以取得很大的改善效果。 按产品分解的目的,在于简化管理,有利于问题分解、分析和改善。所以不是一定要分解到每一个很小的产品,而是按产品 类管理。将相同/类似产品特性的产品分类打包,统一管理。 第一步:聚焦产品,聚焦全流程,牵引

46、跳出部门,全流程角度审视/暴露问题。 供应链核心要素中,只有产品能够串起链式各个环节,形成供应链。回归供应链的本质,忘掉企业,忘掉部门,聚焦客户价 值的载体:产品。 用产品拉通各个环节,形成产品供应链,建设主干流程,聚焦共同客户。 用产品架起企业之间协作的桥梁;用产品打通部门墙,让业务顺畅流动。 一般来说,重新聚焦产品,从全流程角度审视,问题一定触目惊心。这样容易牵引聚焦问题,共同改善。 第一次站在整体的角度,问题触目惊心。 触目惊心的刺激,容易吸引眼球,统一意见,聚焦整体。 以产品整体绩效目标改善为目标,牵引聚焦客户,共同改善。 第二步:基于产品特性,设计产品供应链:不同产品特性,不同供应链

47、。 不同产品,不同特性,需要不同的供应链。 大多数企业,随着产品种类的增加,产品越来越多,差异越来越大。却是在同一个供应链基础上,基于现有组织结构,修修 补补。自然冗余臃肿,浪费严重。 应该基于产品来设计供应链,分解管理。这样能够更好地聚焦客户,建设主干流程,为客户创造增值价值。 根据不同客户的产品特性,量体裁衣,设计不同的、合适的产品供应链。 基于产品链,链接分段流程,形成主干流程。 通过产品供应链,拉通团队,更好地聚焦客户。 第三步:测量产品绩效暴露问题持续改善。 分产品测量产品供应绩效,打破大锅饭。 在没有分产品测量前,每个人看到的是总体供应绩效。这容易造成“责任模糊”。每个人都倾向于认

48、为自己做得不错。整体 绩效不好,都是别人的错。或者说是整体的问题,个人很难改变。 分产品测量后,产品供应绩效的好坏,可明确到产品链团队。团队规模缩小后,绩效结果和个人距离更近。个人努力结果也 更容易影响产品的绩效结果,激励产品团队付出更多努力。 另外,产品供应链团队之间,有绩效测量作为对比,互为参照改善目标,容易形成良性赛马机制,促进持续改善。 供应链管理策略2:简单化 产品简单,供应链才能简单。减少货物处理次数,供应链自身简单。 有一个关于IBM的笑话,说两个食人族应聘进了IBM,公司人事主管知道这两个人每天都要吃人,于是警告他们:“如果你 们胆敢在公司吃一个人,你们就会立即被炒掉。”两个食

49、人族唯唯诺诺地答应,表示绝不会在公司吃人。两个月过去了,公司平 安无事。突然有一天,人事主管非常气愤,找来两个食人族怒斥,并当场炒掉了他们。出了公司大门,一个食人族马上对另一个 抱怨起来:“我们两个月来每天吃一个经理,没人发现。你看你现在吃了清洁工,他们马上就发现了!你真是头猪!” 从某种程度上,很多人认为管理者不干活,不创造价值。 为什么需要管理,为什么需要管理者? 就在于复杂度。管理和科学,都是努力简单化、逻辑化,降低复杂度。管理对象越复杂,变异就越多,管理就越难。业务扩 大,组织不能同比扩大!组织扩大,管理复杂度不能同比扩大! 更复杂的管理架构,更臃肿的组织,更高的成本投入,这些都对组织管理造成挑战和困扰。管理者的责任,就是用有效的组 织管理手段,简化并抵消规模扩大、管理复杂度增加带来的负效用。一旦管理者不能有效应对,超出了管理手段和能力的限制, 运营管理效率将急剧下降,陷入恶性循环。所以“复杂度”,以及引申出来的“不确定性”,是企业管理、供应链管理的关键 词。 复杂度,随着产品复杂度/企业人员数量,以指数形式增加。一个系统的复杂度,可以用系统内节点之间的关系数量来度 量。节点越多,节点之间的关联关系越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