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1说课稿.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14897 上传时间:2020-05-2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0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1说课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1说课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1说课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1说课稿.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1说课稿.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1说课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新版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植物妈妈有办法》1说课稿.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3.植物妈妈有办法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植 物妈妈有办法。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 板书六方面对本课教学设计做简要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解析 植物妈妈有办法 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一 单元的课文,全诗共五节, 将科普知识融入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 感的诗歌语言中,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 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并引发孩子们去留心观察身边的大自然。本单元 的课文以秋天为线索, 但又不限于秋天的景色, 目的都是让学生领略 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学习这篇课文, 无疑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 秘的兴趣以及获

2、得更多词语的积累有着进一步的巩固作用。 2、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特点, 我将知识与能力、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 目标维度相结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作了如下定位。 、知识目标: (1)认识“旅”“浦”等 12 个生字。 (2)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 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 自然的兴趣。 由此,我把本课的重点难点拟定为: 3、教学重点: 1、学认“旅” 、 “蒲”等 12 个生字,重点指导“已”、 “如” 、 “娃” 的书写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3、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4、教学难点: 1、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 2、理解“四海为家、“纷纷”等难点词。 二、说学情 我们的学生都是生长在城市的孩子,对课文中所列举的蒲公英、 苍耳、豌豆比较陌生,但课文采用拟人手法,语言生动有趣,能够引 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不过由于他们年龄尚小, 对身边事物无意注 意,很少主动观察,因此,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将成为他们学 习中的难点。教学时应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 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培养学生留心身边 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三、说教法和学法 基于新课标的要求

4、和本课的特点,下面,我谈谈教法和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 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低年级的 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有增无减,所以,本节课,我秉承着以学生为 主体,带着探索的欲望学习的理念,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 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 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由此激发埋 藏在孩子内心的探索兴趣。 1、教法上:以读代讲为主,直观教学为辅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 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 再

5、加上这是一篇以诗歌形式呈现的科普文,其生动活泼, 郎朗上口的 语言牵动着每个孩子的心灵, 因此教法上我以读代讲法为主,在读中 悟理,读中悟情。同时,我也将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简笔画、课件 演示,让学生既能够直观地了解本文所呈现的科普知识,又能够启发 学生的形象思维,辅助阅读,激发情感。 2、学法上:以教导学,自学品悟,合作互助 由于低年级阅读教学还不适宜完全让学生自学,因此在学法上, 我注 重将教师引导示范、 学生自学以及学生间的合作交流相结合。体现了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原则。 三、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主要谈谈我的教学过程, 我将这篇课文分为两个学时, 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

6、情景,激趣入文 新课伊始,我会亲自给学生唱一段歌,这首歌的名字就叫蒲公 英 。由于歌词里面写的是蒲公英去远方旅行,和课文内容紧密联系, 因此,我顺势导入:孩子们,当你们长大以后,就不得不离开妈妈, 到处旅行,寻找属于自己的新天地,人是如此,动物也是如此,连植 物都是如此,可是,人有脚,动物有脚有翅膀,那没有脚的植物长大 了,要离开妈妈怎么办呢?这样就引出了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主题。 以教师歌唱的形式导入, 既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又能让学生获得 情感上的共鸣与熏陶, 不知不觉自己也化身成了植物宝宝,踏上了旅 程,无疑激发了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扫清生字 新课标要求,识字写

7、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 年级的教 学重点,因此,这个环节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第一:同桌互助读课文,检查生字。 这是在做好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达到互助学习, 检查朗读 的效果。在自读过程中,整体感知课文,思考问题。 第二:交流反馈,识字写字 在反馈时,让学生汇报刚刚同桌互助的学习情况。 对于生字的学习, 新课标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 望” 。因此我采用齐读、开火车读、做游戏、认读生字卡片等多形式 认识生字,让他们自己谈谈哪个生字难记,用什么好办法帮助他记。 写字教学我始终贯穿三条,即“生动讲解”“直观演示”“练 评结合” ,如本课有三个女字旁的字,我说: “女孩子站在别

8、人旁边总 是害羞,那一横都不敢出头。”拟人化的讲解法更能牵动孩子的心灵。 再通过书空笔顺, 教师范写进行直观演示, 最后学生练写,展示评议。 以上这两个环节是在第一课时完成 第三个环节:精读课文,悟情明理 这是在学生读文初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教学的三维 目标若想做到“剪不断,理不乱” ,就得像蜘蛛结网那样围绕一 个中心,有序地连线,恰当的打结,将教学的过程组成有机整体。 为此,我先用一个问题做引导: 文中你认识了哪些植物妈妈?她们是 用什么方法带植物?带着这个问题,第一,小组合作研读课文。 第二, 交流反馈。 www.themegallery .com 五、说教学过程 植物要旅行靠

9、的什么办法?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 豌豆妈妈的办法 蒲公英妈妈的办法 苍耳妈妈的办法 第一小节 第二小节第五小节 第四小节 第三小节 第三个环节:精读课文,悟情明理 全诗五个小节,第一小节内容通俗易懂,却非重心之处,“四 海为家”是个比较难突破的词语,有诗道: “擒贼先擒王”,二三四节 才是诗歌的核心,所以我不打算先攻略这个词,直接进入二、三、四 节诗的学习。 诗歌的第二、三、四小节结构相似,我会先导学第二节诗。出示蒲公 英的图片,看,这是哪位植物妈妈?她是用什么办法让自己的宝宝 旅行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继指导朗读这一小节。在朗读中,重点让学 生体会蒲公英被风轻轻吹起,纷纷出发的情境。在

10、理解“纷纷”一词 时,我预设在黑板上画一朵蒲公英,问: “这是纷纷出发吗?”,然后 蒲公英慢慢增多,学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纷纷的意思, 由此感悟纷纷。 我继续带着学生往下走:蒲公英纷纷出发,他们都会到什么地方去 呢?蒲公英到这么多的地方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就叫做“四海为家”。 这样一箭双雕,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也理解“四海为家”。 最后,伴着轻柔的音乐,带着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这一小节。 三、四节诗的学习大体如此: 这两位植物妈妈你喜欢哪一位?选 一位读给小组同学听,并说说他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在反馈时,我顺 势指导朗读,对于难理解的科普知识,我用课件演示给学生看,这就 直观明了了。 以上环节的

11、设置, 便是以读带讲法和直观教学的充分运用,在教师的 引导中,充分让学生自主阅读,自我探究,自主体验,运用讨论、交 流、评价、点拨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读等手段,相机落实各项目标,解 决教学重点, 并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过程中完成难点的突破。让朗 读成为情感体验、明晰道理的过程。 第四个环节: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诗歌第五小节是对全诗的总结,借着第五节诗我顺势过渡:“细心 的小朋友你们还发现了其他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吗?”课前我已 经让学生查阅了有关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通过学生汇报与教师 补充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最终水到渠 成。 四、 说板书设计 低年级的学生更倾向于形象直观的感知事物,因此,板书我采取 关键词和简笔画相结合。 把植物妈妈和她们的传播方法用简笔画画在 黑板上,标上关键词,形象直观明了,也给学生们留下了一个深刻的 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