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后反思.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529447 上传时间:2020-06-01 格式:PDF 页数:194 大小:89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后反思.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4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后反思.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4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后反思.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4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后反思.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4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后反思.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后反思.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后反思.pdf(1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下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分数乘法(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整数乘以分数 的计算原理,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能力目标: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 法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 趣。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学难点】 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

2、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先通分,再进行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 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二、讲授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分数乘法,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数乘法?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例题,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 学生列出算式 3 = ,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如何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 1:3 = = ;学生 2:3 = = = = ) 教师和学生总结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 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 2 页涂一涂,算一算

3、, 2 个 的和是多少? 2、让学生熟练计算,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 做课本试一试 1、2 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xkb 新 课标 第 一网 分数乘法 3 = = 3 = = = = 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 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教学反思 】 这节课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依据知识的迁移,我首先进行了必要的铺垫,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利用知识 之间的联系,使学生顺利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 。 同时,复习分数加法,为后续教学铺垫。

4、在教学分数乘法在过程中约分时,书上的例题是:65/9 ,并且列出两种 做法让学生进行比较。但我觉得这道题并不能体现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的优越 性,因此,我在教学完例题之后将题目深化,变成“617/18”,并且和同学 们一起比赛谁做得快。如果哪位学生是用整数直接乘以分子的,速度当然会很 慢,当做得最快的同学展示自己的做法时,其他同学恍然大悟,深刻体会到计 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化繁为简。这样,学生在做分数乘法时,不仅仅满足于 “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而是记住 “能约分的要约分 ”这 一要点。 第二课时分数乘法(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自经

5、历探究整数乘以分数 的计算原理,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能力目标: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 法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 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4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先通分,再进行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

6、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二、讲授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分数乘法,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数乘 法?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板书例题,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 学生列出算式 3 = ,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如何计算整数乘以分数?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 1:3 = = ;学生 2:3 = = = = ) 教师和学生总结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 分子,分母不变。)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 2 页涂一涂,算一算, 2 个 的和是多少? 让学生熟练计算,教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 2、做课本试一试 1、2 题。 四、

7、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3 = = 3 = = = = 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整数乘以分数,只把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教学反思 】 本课教学的内容是分数乘法( 二) ,重点是分数乘法意义的拓展“ 求一 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 ,这部分内容既是这个单元的重点,也是这个单元的 难点。 从学生认识过程来看,这部分知识的基础是分数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 在教学中我突出了类比迁移和数形结合的方法,教材的例题是“ 小红有 6 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2 ,笑笑的苹果数是小红的1/3” ,根据呈现 的已知条件学生提出数学问

8、题:“笑笑有几个苹果?淘气有几个苹果”然后教 师引导学生先用图形表示出“笑笑的苹果数是小红的2 倍,淘气的苹果数是小 红的 1/2” ,再列出算式,最后尝试解释算式表示的意义。这样把将分数意义 以图的形式呈现,做到 “以形论数 ” ,再通过对图的理解抽象出问题实质就是 求“一个数的几倍(几分之几)是多少” ,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出 “求 6 的 2 倍 是多少 ”和“求 6 的 1/2 是多少 ”都用乘法,进而列出算式,完成“以数表形 ” ,使学生理解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道理。 在教学中出现生活中的数学, “一个书包原价 30 元,打九折的价钱是多 少元? ”其中打折的意思部分学

9、生还是难以理解,应该再巩固打折类型的题目。 第三课时分数乘法( 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继续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整数的几分之 几是多少,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 果。 能力目标: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 法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 趣。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教学难点】 分数乘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

10、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 两种约分方式。)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课本例题:小红有6 个苹果,淘气的苹果是小红的;笑笑的苹果 是小红的 ,淘气和笑笑各有几个苹果?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学生自己动手填完课本例题上的方格。 教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 1:6 = ;学生 2:6 = ) 教师和学生对比这两个题目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初步理解整数乘以分数的 数学意义。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 5 页试一试, 36 的和 分别是多少? 注意让学生体验求一个整数的

11、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意义。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二) 6 = 6 = 整数乘以分数的数学意义:就是求整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Xk b 新 课标 第 一网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分数乘法(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继续学习整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整数的几分之 几是多少,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 果。 能力目标: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 法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

12、熟练的计算出整数乘以不同分数的结果。 【教学难点】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加减运算题。 4 12 =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每一道算式的意义。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并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回答问题的同学。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 1 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对比好门和小明的高度,并注意进行长度 单位的换算。 学生做第 2 题,教师注意提醒学生及时约分化成最简分数。并同桌之间相 互说说每个算式的数学意义。 学生做第 3 题,教师巡视学生做题情况,并及时对有困难得学生进行帮助

13、。 学生做第 4 题,教师注意让学生能够区分最少和最多这个数字范围,并提 问学生说说自己的答案。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 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二) 480 180 (千克) 180 =150 (千克) 第五课时分数乘法(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 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能力目标: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 乘法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 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

14、果。 【教学难点】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 = 21 =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整数乘以分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注意两种约分方式。)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课本例题:一张长方形的纸条,第一次剪去它的,第二次剪去剩 余部分的。此时,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如果第三次再剪去 剩余部分的,那么剩下的部分占这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个例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分析第一次剪去它的,第二次再剪去剩

15、下的,那就是。也就是 教师让学生从图中看出是,让学生从 = 中思考,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规则, 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说说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并对学生的说法给以鼓励。 教师和全班学生共同总结出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数乘以分数,分子 乘以分子作为分子,分母乘以分母作为分母。 验证法则:让学生折纸验证?,并让学生分析为什么? 课堂讨论:让学生能够根据课本7 页中的插图,说一说,红色部分占斜线部 分的几分之几?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初步理解求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做课本 8 页试一试, 让学生运用分数乘以分数的法则来进行计算。

16、注意能约分的先约分,如: 中的 7 和 14先约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通过操作活动,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索 计算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其中理解意义是这部分教材的难点,这一难点一旦突破,计算方法也将 随之攻破。所以,我下大力量在学生的操作中,让学生充分的动手折一折、涂 一涂,然后展开观察所涂部分与整张纸的关系。这样,通过图形语言,学生们 体会到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感受到分数乘分数为什么是用“分子乘分子,分 母乘分

17、母 ”的方法。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还体验到:不管是3/4 的 1/4 还是 1/4 的 3/4 ,结果都相同的道理。 因为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作用,所以学生们学习探究的愿望非 常强烈,讨论也比较积极,算理说得头头是道。比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学 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第六课时分数乘法(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 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能力目标: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 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

18、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一题折一折,涂一涂。让学生用折纸的方式再次验证分数乘以分数 的运算法则,注意让学生体会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 2 题,注意让学生体验分数相乘的积于每一个乘数的关系。 学生做第 3 题,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几分之几与占整体“1”之间

19、的关系。 学生做第 4 题,让学生能够学会比较的 和 占整体 “1”的大小。 学生做第 5 题,教师注意让学生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 6 题,让学生注意区分不同标准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占整体的几分之 几。 学生做第 7 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第 8 题,学生根据学过的分数乘法知识,分辨一下唐僧分西瓜是否公平。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 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教学反思】 1、每节课的内容不易过多,不能贪多,贪多嚼不烂 , 学生不易一下全掌

20、握. 要分的稍微细致一些 , 以便学生理解掌握,也有利于知识的扩展与深化。 2 、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本册中的重点。本册所有数与代数 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展开的。 3、整数乘分数这块内容学生在约分中书写还是有不规范情况出现:课堂 中“一而再再而三 ”地强调整数约分后的结果往上写,分母约分后的结果往下 写,结果还是有学生把整数约分后的结果写在下方,计算时就出现了把它当分 母乘了。并且有些学生最后结果不写最简分数。 针对以上失误,在今后教学中要补充一定的内容。 第七课时练习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复习分数乘以整数和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 出一个分数乘

21、以整数和 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能力目标: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 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和分数乘以整数的结果。 【教学难点】 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这些分 数乘法运算有什么不同?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

22、约分。分数乘以整数, 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一题,让学生用学过的分数乘以整数的知识求1000 克牛肉中的蛋白 质和脂肪的含量各是多少? 学生做第 2 题,注意让学生用分数乘以整数的知识求出全年我市空气质量为优 的天气是多少天?培养学生从小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学生做第 3 题,让学生计算整数乘以分数和分数相乘的算式。 学生做第 4 题,让学生能够学会比较整体“1” 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 5 题,教师注意让学生求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 6 题,让学生用整数乘以分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生活问 题,培养学生 “一方有难,多方支援 ”的人道主义

23、思想。 学生做第 7 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练习一 1000 200( 克) 1000 100(克) 整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得要约分。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练习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复习分数乘以整数和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准确的计算 出一个分数乘以整数和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能力目标: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发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能 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

24、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 : 学生能够熟练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和分数乘以整数的结果。 【教学难点】 : 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下列分数乘法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这些 分数乘法运算有什么不同?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分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分子,分母不变。)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 8 题,让学生明白商场打折的意思,分别求出一个整数的几分之几是 多少?如: = ? 学生做第 9

25、 题,注意让学生用分数乘以整数的知识求出梨、苹果、香蕉各占水 果总数的多少? 学生做第 10 题,让学生计算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注意提醒学生及时 约分。 学生做第 11 题,让学生先计算出分数乘法算式的得数再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学生做第 12 题,教师注意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表,求出2004 年比 2003 年增加 多少元? 学生做第 13 题,让学生用整数乘以分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有关分数的生活 问题,注意提醒学生认清长度单位。 学生做第 14 题,教师注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新课标第一网 【板

26、书设计】 练习一 15 10 (米) 15-10=5(米)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第一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 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 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难点 :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准备: 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

27、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 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 四条边,每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学生回答:楼房的形状 教师提问学生: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电视机包装箱、现代汉语大词 典) 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 有什么特点?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教师提问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什么? 学生回答:(长方体有6 个面、 8 个顶点、 12

28、 条棱,对面面 积相等;正方体有 6 个面、 8 个顶点、 12 条棱, 6 个面都相等和 12条棱相等。) 学生自己填完课本14 页的表格。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 6 个面、 8 个顶点、 12 条棱;每组对面面积相等; 正方体: 6 个面、 8 个顶点、 12 条棱, 6 个面面积都相等; 12 条棱长度都相等。 教学反思: 教学中渗透给学生数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使用各种学具,教具,调 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不光理解了知识,同时还掌握了一些数学 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向指路创设情景,

29、提供信息、资料和情 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 。用 “试一试 ” 、 “比一比” 、 “做一做 ”等体验方法,将 “抽象”上升到具体的 “再 现” ,使之成为丰富思维的活动。学生正是在这种“体验、认识、再体验、再 认识”体验性学习中,由于每个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都有不同的理解和 体验,思维是独立的、独特的,很容易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其创新的潜质有条 件得到开发。在体验性学习中,通过交流讨论,每个学生都可以从其他同学那 里获得新的思想方法,每个学生又能够充分地表现自我,学生的思想、能力、 个性都是发展的。每一个学生又都在不同的学习层次上得到自我实现,学

30、生的 体验也是发展的。这节课的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了解决问题需要一些方法和 策略,从而在使用方法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过程意识。 “应该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也就是说 在教学中应通过一些探究性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逐步感受,逐步领悟, 逐步形成,逐步发展。几何图形是很抽象的,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用手摸, 用眼观察去体验立体图形,循序渐进最后抽象出长方体,并总结出长方体的特 征。这让学生经历了 “观察思考实践总结”这一探究过程。整个 过程,从观察思考,到讨论、操作、探索发现,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经历了 探索长方体棱、顶点及特点的全过程。只有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

31、最大限度地 焕发创造力,迸发创新的火花。 第二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情景,经历探究长方体和 正方体特点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 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难点: 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特点 教学准备: 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下列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回答 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

32、学生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长方体有6 个面、 8个顶点、 12 条棱,对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 个面、 8 个顶点、 12 条棱, 6 个面都相等和 12 条棱相等。)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 1 题,教师让学生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可以集中 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学生做第 2 题,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并 填完表格。 学生做第 3 题,根据课本中的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和每组对面 的形状,分辨出 6 个不同的面的编号。可以让学生按照课本中6 个面的长、宽来做成面积相等的纸片,然后组成一个长方体来进 一步

33、熟悉长方体的 6 个面的大小和相对的位置。 教师根据课本第 4 题中的长方体插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 来解决制作一个这样的长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木条。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展开与折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 长方体和正方体 6 个面相对位置的过程,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 和正方体的 6 个表面的展开与折叠。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

34、养学习 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准确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 个表面的展开与 折叠。 教学难点: 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推理 教学准备: 正方体的盒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观察正方体6 个面的相对的位置 并回答有什么特点? 教师:提问学生正方体6 个面相对位置有什么特点? 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二、讲授新课: 教师让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小红把一个正方体的盒子沿 着棱剪开,得到了一个展开图。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剪得? 教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正方体的盒子拿出来,分别剪一剪, 看看会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

35、? 教师把同学们的作品相互交流一下,让别的同学猜猜自己是 怎么剪的?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展开与折叠 正方体是由完全相等的6 个面来组成的。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1、充分让学生进行操作 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一个是正方体的展开,一个是长文体的展开。教学过程 中,我从正方体的展开引入,为学生创造了想象和操作的空间,让学生借助昨 天实践活动所制作的棱长是5 厘米的小正方体来展开,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质 疑:怎样展开?有多少种展开的结果?之后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探究和操作, 并要求同学最好能六个面连在一起,不要断掉。同样的一

36、个正方体,通过不同 学生的剪,却得到了很多不一样的展开图。我通过巡视收集不一样的展开图, 一一贴到黑板上进行了展示,让学生充分的进行观察,有几种不同的结果,并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展开图虽然不同,但他们有没有存在着什么共同点? 2、充分让学生发现规律 为了让学生自主的发现这些展开图有没有共同点,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 孩子们。在让学生充分地进行操作、观察、比较的基础上,有学生发现,有的 是三个面在一起,有的有四个面在一起。在得到我的肯定之后,我又提示到, 其他的面是怎么分布的?慢慢的有学生又发现,其实它们都可以看成是四个面 在一起,三个面的可以通过移动得到,其他的两个面分别分布在这四个面的左

37、 右两边。就这样,在共同的探究研讨之下,发现这些展开图的共同特点。我们 师生之间都感到非常的有趣和开心。 虽然有了以上的成功体验,可也还存在着不足,如由于让孩子们充分的进 行操作和探究,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因此在练习时就显得有点仓促,没办法把 所安排的内容全部上完,因此如何处理好即充分的让学生进行操作探究学习, 又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一关系上,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四课时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 的表面积。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8、。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纳和推理。 教学准备: 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拿出长方体的盒子并沿着棱剪开,把长方体展开 成 6 个面并观察这 6 个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长方体的表面积由6 个面来组成,每 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例题,一个知道长、宽、高的长方体纸盒,如何才 能求出它的表面积? 学生利用手中的长方体纸盒为参照,探究如何才能求出长方 体的表面积。学

39、生同组之间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每个小组的 讨论活动。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学生回答:(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就是长方 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纸盒展开,看一看长、宽、高有什么 关系? 组成长方体表面积的6 个面,等于(长 宽+长高+高宽) 2=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让学生自己求出长7 厘米、宽 5 厘米、高 3 厘米的长方 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生列式:( 75+73+53)2 教师让学生思考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提问学生。(正方体的表面积 =边长边长6)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

40、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高宽)2 正方体的表面积 =边长边长6 教学反思: 长方体表面积教学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 学的,也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由平面计算扩展到立体计算的开始,是本单元的 重要内容。学生对旧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空间思维还没有真正形成。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知识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首先出示一个礼 品盒,如果在礼品盒的外部包上一层精美的包装纸,包装纸的面积有多大呢? 你知道怎样求吗?这时,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也就是求长方体的六个 面的表面积。这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自己手中的礼品盒,测量礼 品盒的

41、长宽高,并求出上下、左右、前后的面积,然后求表面积也就是包装纸 的面积。学生在动手操作完成这一系列的过程并不困难,在大家的共同讨论、 归纳下,学生们很快就得出了结论,知道了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并且还总结 出了公式 :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宽高+长高)2或长宽2+宽 高2+长高2利用公式学生能正确进行计算。通过练习,学生们对于谁乘 谁能求出哪个面已经相当熟练了,可以说是脱口而出。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 候漏洞百出,例如:在长方体的灌桶盒的四周包上一层商标,商标纸的面积是 多少?在长方体的水泥柱子上刷油漆,刷油漆的面积是多少?在长方体的游泳 池的底部和四周抹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等这方面的

42、问题,学生不知是 否有考虑,不管说什么,学生们总是求六个面的表面积,和实际相脱节。这使 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这是为什么呢? 第六课时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景,经历探究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 的表面积。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实际应用。和推理。 教学准备: 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

43、、复习导入: 教师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并对学生进行提问。 学生回答(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 2;正方体的表面积 =边长边长6)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 1 题,求出下列图形的表面积。教师注意观察学生 运用公式是否正确,对出现错误的同学及时指导。 学生做第 2 题,本题目计算量比较大,防止学生出现计算错 误。 学生做第 3 题,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电视机布罩只有5 个面。 学生做第 4 题,这个题目的要点是只有5 个面,学生要密切 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解决问题。 学生做第 5 题,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教室内墙面积。 学生做第 6 题,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

44、巡视并进行必要 的指导。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高宽)2 (104+108+84)2 正方体的表面积 =边长边长6 776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本着 “让学生自主探究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的原则,让学生充 分自主学习、研究、讨论、操作,从而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 养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表面积的意义, 总结出了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运用。但是在成功的背后又存在着许多不足。 我们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那么我们学的数学知 识不就

45、是要运用于生活中吗?不正是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而我们的学 生却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到的知识不会灵活运用,不会举一反三,导 致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这 部分知识时,是否有必要让学生去参观一些实物建筑,让学生们在参观中学习 计算获取知识,加强直观教学,这样是否效果更好些呢? 第七课时露在外面的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的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堆放情景,经历探究多个 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表面积的过程,能够准确的计算 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能力目标: 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

46、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 面积。 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的摆放方法探究、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 : 学具:每人 4 个正方体学具 教具:课件、正方体、自制货车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你们观察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你能看到这个长方体的几 个面? 看来,我们最多能看到三个面。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说这个长方体只有三 个面露在外面?(不可以,这个长方体有六个面露在外面,另外几个面虽然我 们看不到,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到。) 对,我们虽然看不到其他几个面,但我们可

47、以想象得到这个物体有六个 面露在外面。这节课,我们就要发挥空间想象力去解决新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探索露在外面的面(利用课件演示) (1)师:把 1 个棱长是 50 厘米的正方体纸箱放在墙角,有几个面露在外面, 哪几个面?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多少? 师:猜猜在墙角堆放了几个正方体箱子?为什么? (2)师:那么露在外面的面一共有几个呢?你是怎么想的? (3)试一试 师:这四个纸箱如果换一种方式放在墙角处,露在外面的面积是否会有变化呢? 同座一起摆一摆,数一数。 然后交流 师:这些都是由四个小正方体摆出来的,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同样多的正方体,摆的方式不一样,露在外面的面个

48、数也 不相同,面积也会不同。 2、找规律 (1)师:刚才,我们是随意摆放,如果是有规律的摆,你们又会发现什么呢? (2)小组合作,自主探索规律 (3)交流。教师着重指导学生说出理由,并要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 (4)师:如果像这样,继续摆20 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正方形的个数是多 少呢?你们现在能很快知道答案吗? 3、自主完成下一道题。然后交流。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书21 页第三题,完成后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2、师:如果是奇数个的正方体竖着摆放,露在外面的正方形面数变化又有什 么规律呢?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露在外面的面

49、随着小正方体个数的增加,露在外面的面数变化有什么规律? 教学反思: 这节数学课,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亲自实践观察,从中发现 规律。 1、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本节课我侧重教学的活动化,把课程目标由“关注知识结果 ”转向“关注学生 活动” ,教学过程也由 “给出知识 ”转向“引进活动 ” ,让学生在人人参与的操 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在活动中学会质疑、解思,体现了建构数学思想的全过程, 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真正地发展。课堂上,我让学生自主去摆放长方体,让他 们通过自己的的观察,知道露在外面的有几个面,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这样 的设计,学生乐于动手去活动,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在探索中获 得了结论,这样得出的结论要比老师告诉学生结果、学生再记忆结果的效果好 不知多少倍。这样的训练,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培养了学生会自觉解决问题 的能力。 2 、深挖教材,拓展学生的思维。 本节课是新课改中新的教学内容,教师不存在原有的教学经验,所以在教学这 种全新的内容时,更需要教师把握好教材,深入研究本节课的精髓所在,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