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技巧-模版.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532346 上传时间:2020-06-0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模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模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模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模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模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模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阅读技巧-模版.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 【词义】结合语境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 “根据语境解释词语”题型 有两种答题方式,一种是通过对上下文的分析,直接写出该词语的意思;另一种更为完 整,即在解释完该词语后,再加上:在文中指的是 公式: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2、描写了 (或刻画了) 3、意思是 动词理解: XX 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 的特点(情状) (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 映了人物的心情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 限制,表时间,表范

2、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 规律不一致 ( 2) 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 句子 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 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 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某句话在

3、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 (散文 ),埋下伏笔 (记叙类文章 ),设置悬念 (小说,但上海 不会考 ),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 ;总结上文 ; 3、文末:点明中心 (散文 );深化主题 (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 (议论文、 记叙类文章文、 小说 ) 精品文档 . 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比喻、拟人、夸张: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用 XX 比喻 XX ,表现了(事物)的特点, 表达了(人物)(比喻采用

4、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 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 拟人:把XX 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 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 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 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 形象感。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 (事物)的特点) (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 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3;设问:引起

5、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 ,给人以启迪, 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4、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 的感情)(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 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 句是为了说明) ”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7、反复:强调了

6、加强语气 借代:用 XX 代 XX ,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8、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 富于音乐美。 仿写句子。 公式:1、 数清例句的字数。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模版】景物描写的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 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精品文档 . 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 质。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

7、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公式: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赏析优美语句”题型(主要有两种题型) 、 “”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 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 “”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 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不能, 删掉“” 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 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

8、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 语言特色,修辞(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形象生动3.夸张:突出特征4.排比:加强语 气 5.反问:态度鲜明,增强语气) ;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结构(在全 文中的作用) 。 段篇 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作用: 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精品文档 . (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6.文中画线句、段运

9、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2)坏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 (1)人物:表现人物XX 的特点,突出人物XX 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烘托一中XX 的气氛,表达一种XX 的思想感情 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

10、情 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 +结果怎么样 归纳文章的中心: 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 其次、 还、然后、 精品文档 . 也、最后、此外) ,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写作方法 前后照应。 公式:1、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

11、找出关键词。2、与相互照应,表现了 巧设悬念。 公式: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 宕起伏。 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1)对比,作用:XX 和 XX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 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 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称谓变化。 公式: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2、采用第一人称

12、,亲切、真实。3、称谓变化 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精品文档 . 11、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 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时间: 以的时间为序 (或线索) 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地点:以 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 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 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外貌 (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

13、物内心世界动作(细节) 描的主要作 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心理(神态)描 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 界 3、公式: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 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记叙线索。 公式:1、分析线索种类:1、以“物”为线索;2、以“事”;3、以“人”;4、以

14、“时间”; 5、以“感情” 。2、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 各种题型 1 、对于选择题 选择正确选项方法有三: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 直选法, 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适合于一目了然的题目。答案是自己一下子能确定 的。 排除法,通过排除不合要求的选项,将正确的答案显露出来。 类推法,通过合理推断迅速排除某些选项,或根据已知情况推断未知情况,迅速确定答案。 2 、对于一些问答题、概括段落大意等题目 准确解答这类题目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 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这就需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处 精品

15、文档 . 理,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这就能准确解答。 3 、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意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 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 道听途说,道,指道路; 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 以下几方面情况: 一词多义。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驱使; 执策而临之,策: 马鞭 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

16、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 也就是词不离句。如:“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语 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 称“岳父见教的是” 。 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 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 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 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

17、,对语段的阅读 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 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 发生偏差。 题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1.是什么? 我们在回答 “是什么”这种类型的问题时,应该问什么就答什么。要注意保持问题和答 案的一致性,一般来说,“是”前面的语句都该保留。(例: 养花的最后一句) 2.为什么? 我们在回答“为什么”类型的问题时,一般要讲清原因,再讲结果。讲清原因时,要写 出人物是怎样做的,由此你感受到了什么。也就是要往中心上靠。回答问题时,要加入“因 为所以” “由于因此”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例: 伟大的友谊 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

18、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我们可以在读 懂文章的基础上,联系课文内容回答:“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长期的共同奋斗中,在创 造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是建立在共同革命目标的基础 上的,所以说他们的友谊是伟大的友谊。” ) 3.怎么样? 我们在回答“怎么样”这类问题时,一般要着重讲清过程或状况。(例: 狼牙山五壮士一 文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五壮士是怎样痛歼敌人的?”我们可以联系课文中描写五壮士如 何引敌上山, 而后又如何居高临下地打击敌人的过程进行回答,回答时还要把五壮士的神态、 语言以及杀伤敌人的情况讲具体。) 精品文档 . 八、读图题。 公式:分析画面构成要素。看

19、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 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题目+内容 +启发。结合画面含 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2、 3)给 画面定标题, 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 联想到 B,A、 B 具有共性。 九、探究题。 公式: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1、2、 3 来表达。提出你的看法。 十、概括题。 公式: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分析所给 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

20、,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当然也可以写成 “我 的发现是1、2、3 点” 。分析所给的名著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 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 公式: 1、要能写出1 一 6 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写出人物的性格 特点。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如果要求用精 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 人物形象、 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 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其他 名著阅读。 公式: 1、要能写出1 一 6 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写出人物的性格 特点。 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写

21、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 人物形象、 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 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要具体写明1、2、3 点。 写信。 公式:注意书信格式(开头称谓顶格写,“此致”、 “敬礼”的位置,写信人的署名,写 清年月日)。用简明的文字写明材料的事实。表示祝愿、希望等的内容放在书信内 容最后面。 诗文佳句赏欣。 公式: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 “形象”、 “逼真”等词语。格式为:用运的 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 格。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

22、哲理)上 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说明文学家(或文学作品)风格。 精品文档 . 公式:写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写明作者作品的特征。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 “诗文句”来说明特点。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 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 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 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 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 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

23、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 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 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细读标题和 注释 ;2 分析意象 ;3 品味意境 ;4 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 把握形象特点;2 辨析表达技 巧;3 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 评价内容观点: 1 概括主旨 ;2 联系背景 ;3 分清主次 ;4 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 思考 ;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

24、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 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 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 反复。 (二)“情”、 “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 精品文档 . 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 、 “情景交 融”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 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 “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 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