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554490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9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昆明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南省昆明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南省昆明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云南省昆明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云南省昆明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昆明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昆明市 2018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 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 I 卷阅读题( 70 分) 现代文阅读(35 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 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我国古代历史上生活着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不以财富论成败,进可拜将封 相,退则遨游山野,功成不倨,恃才不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这就是“士”。 士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升华和瑰宝,其立身之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其结晶则是具有高度 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古代的“士”是指介于

2、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赴于“官”与农工商 “小百姓”之间的“各界人士”,尤指古代的读书人。士的社会特征就是不当官,不掌权。一 旦当官就叫“步入仕途”成“入仕”。按这个特征来界定,如今仍然存在着“士”这个阶层。 教授、专家、学者、作家、记者;卫生界、教育界、科技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的知 识分子,凡“学而不仕者”,皆属士的范畴。传统的士讲风骨,重操守。尽管他们经济上处于 附庸地位,却极自尊,重义轻利。士尊崇的是“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 大丈夫;他们向往立功、立德、立言而作不朽之人;他们以国为家,倡导“天下为公”;他们 能“杀身成仁, 舍生取义”。 “腰无半

3、文, 心忧天下” 是他们的写照。指点江山、 著书立说、“志 在天下”是他们的社会属性。士的社会特征及属性,决定了他们创造及发展的文化内容,由 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无一不与国家民族有关。当道者对士的态度大多 优礼有加,故“礼贤下士”之古风作为美谈。这种文化土壤栽培出的中国读书人,历来得读 书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关心国事成了中国知识分子特有的优良传统,这是其他各国没 有的社会及文化现象。 中国的士人之“气” ,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往往有几分执着的“呆气” 。故士人虽有可敬可 爱之处,却往往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尽管如此,士仍有着不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由于他 们居于承上启下的

4、社会地位,又无权以谋私,加之有一定的文化积累,故往往能以较客观的 眼光来洞察社会。有时甚至有“一言九鼎”“一言兴邦”的社会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并不是单一的儒家文化,而是融合了诸子学说的“士文化”。士文化的 本质,于人讲立身,于国论治道。这种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但它并不是封建文化,而 是他会善良文化基因、刚柔并济、博大精深和充满了人生和理性的智慧型民族文化。孔子的 “民不患寡而患不均” ,是均贫富、缩小差距的最早立论,而士文化所憧憬的“大同”社会就 是中国古代的“共产主义”。令西方不理解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但不崩溃,反而如 日中天?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可提供历史的答案。 中国的

5、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否则,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是无法解释的。中国革命这所以取得成功,法宝之一就是团结 党外的仁人志士。仁人志士的共同标准就是爱国,尽管大一统的封建社会一开始就对士及士 文化有过“焚书坑儒”灭绝性的剿杀,更有长达1300 多年制度性地长期禁锢与扼杀,但士人 及士文化中以国为家的浩荡之气却与世长存,雄风不衰,并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国魂”。 (节选自中国的“士”与“士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自然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不以官职论高低,也不以财富作为成败的评 价标准,不倨不

6、傲,平生致力于修身养性,治国安邦。 B第一段概述了“士”这类特殊群体的特点,引出“士文化”这一概念,并对这一概念的内 涵特点、意义作用,从传统、个人、国家三个角度阐述与评价。 C第二段交代了古代的“士”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即类似今天诸如卫生界、教育界、科技 界、文艺界、商界及其他各型“学而不仕”的知识分子,范围很广。 D传统的士虽然不当官,不掌权,经济上也处于附庸地位,但极自尊,讲风骨,重义轻利, 重操守,心忧天下,志在天下,把个人与国家联系一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的士人讲究由人及家,由家而国,由“小术”至“大道”,故当权者对士的态度往往 也是优礼有加, “

7、礼贤下士”之风也会成为历史美谈。 B中国的士人无权无势,甚至由于恪守的原则太多而被视为迂腐的“书呆子”,但仍有着不 可小视的社会能量,甚至能“一言九鼎”“一官兴邦” 。 C中国的士文化对个人讲究立身,对国家强调济天下、治天下,这种种博大精深的文化饱含 善良文化基因和充满人性和理性,具有刚柔并济的智慧。 D中国的士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文化景观,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也是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重要文化基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吃嗟来之食” “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品质和“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都体现了中

8、国传统士人的操守。 B中国的士人社会地位、社会属性,优良操守及个人学识,使得他们在辅佐当权者的时候, 能够以较客观的眼光来洞察社会,并提出交科学合理的建议。 C中国士文化尽管萌生于封建时代,但并不是封建文化,而是智慧型民族文化。它并不是单 一的儒家文化,而是融会了诸子学说,憧憬“大同”,具有爱国色彩。 D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当权者对士人的态度是矛盾的,既利用又警惕,正是因为当权者的长 期禁锢与扼杀,士文化的生命力才更加旺盛,并与世长存。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鸡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

9、地洗。她在门前 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 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 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是,没有 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 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 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 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

10、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 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 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 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 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 铁丝上 ,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 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先生从不花

11、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 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 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 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 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 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 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 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

12、那位中 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 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 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 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 只是一个人叨叨: “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她的女婿 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俩

13、顾不上抱头 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 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走了。 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 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 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 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

14、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 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 “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 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

15、两项是()() (4 分) A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 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让金昌焕的不善和丑恶更加彰显, 以唤起读者对他的更强烈的鄙视、憎恶。 B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文嫂的鸡,作 者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 C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胖了”四字展 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 D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的生活雪上加 霜,所以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嚎啕大哭。E本文语言轻松诙谐、简洁自然, 记叙了两个不同生活轨迹人物的琐碎故事,写

16、出了市井百姓生活的原味,反映出人物最真实 的心理和脾性。 5、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 分) 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 材料一 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和活动开展书 法教育。 书法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乃至世俗生活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 的迅猛 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 小

17、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书法教育的状况堪忧。首先,中小学学生书写不规范、不 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其次,“双姿”不规范的比例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再次, 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心态和习惯,多数不在意字写得不好;最后,“提笔忘字”现象日益严 重。 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提出,1988 年成立的中国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 在过去的20 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书法教育的经验,各地应借着“书法进课堂”的东风,扩 大书法特色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 ( 中国教育报2011 年 10 月 25 日 12 版,有删改) 材料二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书法教师

18、队伍建设。 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目前,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 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何呢?现有的教师是否能够胜任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为了回答 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面向广东省中小学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 接受问卷调查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配备有专职书法教师的占1877% ,由语文老师兼任书法教 师的的占2718% ,由美术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256% ,没有配备书法教师的占28 45% 。 缺乏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教师这一现实也在另一项统计结果中反映出来,高达 4835% 的教师 认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 要解决书法

19、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政策和资金 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教师),经过 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冯善亮,周凤甫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状况调查报告(节选) ,2015 年 1 月) 材料三 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著。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关于进 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对“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新的要求,总体目标是打造 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 但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据江西省硬笔书

20、法家协会对全省35 所中小学抽样调查显示,86% 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资、教材等问题,开设 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 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卢中南接受了我们的专 访。他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导机 制,提高书法的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书法评价机制,并 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重视并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成立专业的书法教育监管 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查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对书法获得成果的奖 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法专职教师的

21、“入职名 额编制”,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全 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写技能训练目标,尤其是 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 卢中南说,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 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 中国艺术报2017 年 03 月 06 日 7 版,有删改)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三则材料都发表在教育部发布重要文件之后,三者都密切关注我国教育方针和政策,并及 时献言献策。 B. 材料二和材料三显示,专职教师在书法教

22、师中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 的最突出的问题。 C. “如何加强书法教育”,材料一和材料二重视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作用,材料三更强调教 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 D. 三则材料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书法教育面临的问题,并且暗示读者,中国人的书 法能力会越来越强。 8.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合理的两项是()() (5 分) A.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书法教育进课堂的问题,而且都认为开展书法教育迫在眉 睫,亟需获得社会高度重视。 B. 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了抽样调查数据,材料一虽能分析书法教育现状, 但客观性略为欠缺。 C. 材料一对书法教育现状进行考察,内

23、容具体;材料二是调查报告,数据分析详尽客观;材 料三专访专家,突出受访者个人观点。 D. 三则材料的背后,是国家对于书法教育的要求,也是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材料 具有时效性和广泛的现实意义。 E. 材料的语言风格因读者群体而有所不同。材料二主要面向教育界,简洁严谨;材料一和材 料三主要面向普通读者,通俗易懂。 9.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 (4 分) 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 题。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明经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大夫。劾 奏卫将军张安世子彭祖不下殿门

24、,并连及安世居位无补。彭祖时实下门,宽饶坐举奏大臣非 是,左迁为卫司马。 宽饶初拜为司马,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有疾病者身自抚循临问,加致医药,遇之甚 有恩。及岁尽交代,卫卒数千人皆叩头自请,愿复留共更一年,以报宽饶厚德。宣帝嘉之, 以宽饶为太中大夫,使行风俗,多所称举贬黜,奉使称意。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 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公卿贵戚及郡国吏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 宽饶为人刚直高节,志在奉公。家贫,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身为司隶, 子常步行自戍北边,公廉如此。然深刻喜陷害人,在位及贵戚人与为怨,又好言事刺讥,奸 犯上意。同列后进或九卿,宽饶自以行清能高

25、,有益于国,而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 数上疏谏争。太子庶子王生高宽饶节,而非其如此,予书曰:“明主知君洁白公正,不畏强 御,故命君以司察之位,擅君以奉使之权,尊官厚禄已施于君矣。君宜夙夜惟思当世之务, 奉法宣化,忧劳天下,虽日有益,月有功,犹未足以称职而报恩也。”宽饶不纳其言。 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以刑余为周、召,以 法律为诗书 。 ”上以宽饶怨谤终不改,下其中书二千石。谏大夫郑昌愍宽饶忠直忧国, 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上书颂宽饶。上不听,遂下宽饶吏。宽饶引佩刀自刭北阙下, 众莫不怜之。 (节选自盖宽饶传 ,有删节) 注 岁尽交代:汉时每岁末更换

26、卫卒。奸:同“干”。太子庶子:官职。刑余:指宦 官,周、召:周公、召公,西周贤臣。中书二千石:官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是时 / 上方用刑法 / 信任中尚书宦官/ 宽饶奏封事曰 / 方今圣道浸废/ 儒术不行 / B、是时上 / 方用刑法 / 信任中尚书宦官/ 宽饶奏封事 / 曰方今圣道浸 / 废儒术不行 / C、是时上方用刑法/ 信任中尚书 / 宦官 / 宽饶奏封事 / 曰方今圣道浸 / 废儒术 / 不行 / D、是时上 / 方用刑法 / 信任中 / 尚书宦官 / 宽饶奏封事曰 / 方今圣道浸废/ 儒术不行 /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

27、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郎,古代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员的统称。战国始有,本文中是指为为君主侍从 之官。 B、迁,移动、搬换、转变之意,在古代也可指官职的变动。 C、奉钱即资助之钱,如史记萧相国世家中“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 五”的“奉钱”即是此意。 D、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 “疏”原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为对问题的 分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宽饶因通晓儒经被选为郡文学,凭孝廉身份做了郎官;升任谏议大夫后,曾向皇帝检举揭 发彭过殿门不下车及其父卫将军张安世居高位而无补朝政之事。 B、宽饶任司马一

28、职时,善待士卒,年终按例交接更换士卒时,数千人叩头自请,愿意留下再 服役一年。宽饶受到宣帝嘉奖,升任为太中大夫,巡察各地风俗。 C、宽饶为司隶后,刺举无所回避,与公卿贵戚结怨甚多;又好借事批评朝政,冒犯皇上意旨, 因此他的职位不升反降,被同列及后进超越,对此他很是失意不快。 D、宽饶性格刚直,高风亮节,志在奉公。同时他又为人苛刻,好陷害他人。太子庶子王生赞 赏宽饶的节操,但不同意他的这些做法,写信劝他,宽饶却始终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5 分) (2)上不听,遂下宽饶吏。宽饶

29、引佩刀自刭北阙下,众莫不怜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 题 答张十一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 张十一名署,公元803 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署到郴州 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 筼筜( y nd ng) ,竹名,生长于水边。“踯躅”即羊踯躅花,花红黄色,可供观赏。 14. 下列有关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

30、是()(5 分) A诗歌首联描写了阳山地区秋日的风光,天高水净,江水广阔,猿猴哀啼,山坳中有隐隐几 户人家,这为全诗奠定了伤感寂寥的感情基调。 B颔联中诗人采用了“纤纤”“艳艳”两个叠词,从形态与色彩上生动描写了筼筜竹、踯躅 花繁茂的姿态,也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C张十一寄给韩愈的诗中有“鲛人远泛渔舟火,鹏鸟闲飞雾里天”的句子,韩诗颈联的语句 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通过“闲”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D颈联是全诗的关键之句,诗人感觉自己无法报答皇恩,即将在这炎热的瘴气中白白葬送余 生,表达了内心的极度痛苦。 E本诗前四句写景,描写的是诗人被贬之地的景色;后四句叙事抒情,表达的是诗人复杂的 心情。整

31、诗显得婉转蕴藉,是一首耐人回味的赠答佳作。 本诗的情感含蓄而复杂,请结合诗歌后两联进行分析。(6 分) 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个道理。 (2) 阿房宫赋中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 要多的两句是“, 。 ” (3) 苏轼的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的句子是“, ” 。 第卷表达题( 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 分) A有的高中学生写作文总是喜欢装出一副老气横秋的姿态,动辄用大话套

32、话官话吓唬人,这 种文风必须改变。 B9 月 8 日,平顶山特大矿难发生后,一些死难矿工家属面对记者表达了自己的黍离之悲和 对一些煤矿领导的愤慨。 C在 13 届罗马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张琳在男子800 米自由泳决赛中夺得中国男游历史上第 一个男子世界冠军,当人们问他有何感想时,他竟然出言无状,脸憋得通红,只是说:“感谢 我的教练,感谢所有支持帮助过我的人。” D进入 8 月,沪指连续四周下跌,很多被套股民备受煎熬,想尽快弥补巨额亏损,因此一度 消失的非法“代客理财”又东山再起。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孩子们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着“动漫”产业朝着高质量、高速度、高赢利发

33、展,嗅觉 灵敏的商家对此更是推波助澜。 B艺人们过去一贯遭人白眼,如今却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 着人间的温暖。 C 梅兰芳与霸王别姬的根本区别在于,梅兰芳是一部人物传记片,以旨在将神化 的梅兰芳先生还原成“一个大写的人”为目的。 D某些药品公司试图说服人们相信有些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属于病症,从而使得人们相信一些 在生活困境中产生的心灵困扰也属于健康问题。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2 分) A分别总是在六月,回忆是思恋的愁。同窗数载的无数美好瞬间,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之 中(毕业赠言) B距 2018 年的高考还有200 多天,同学们纷纷表示,希望家长和老师

34、能够为自己的高三学 习尽一份绵薄之力。 (广播稿) C本人昨日不慎于学校阅览室丢失阿伦特反抗平庸之恶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 甚感激!(寻物启事) D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敬候您的光 临(邀请函)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20 个字。 ( 5 分) 专家指出,看脸的时代也要靠实力说话。体育明星之所以成为明星,一定是以超高的竞 技水平为基础的。贝克汉姆如果空有颜值,不可能成为“万人迷”; C 罗也绝非仅靠肌肉就征 服了球迷。换句话说,竞技场不同于娱乐圈,。比如,里约的游泳赛场

35、,人们关注的焦点 是大度霸气、勇夺1 金 1银的孙杨和用尽“洪荒之力”夺得100 米仰泳铜牌的傅园慧。相反, “国民偶像”宁泽涛纵然颜值爆表,。由于参加的四个游泳项目中,两个个人项目无缘决 赛,两个接力项目因犯规被取消成绩,他也就少了很多露脸的机会,而且其原来光鲜的形象 也黯淡了许多。 21、下面是某市地下老旧管线管理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 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 个字。 (5 分) 四、写作( 60 分) 22、阅读下面所给的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60 分) 材料一:“求求你,表扬我”长春一媒体接到一男子电话,在电话里,他将自己

36、多年 来做的好事都说了出来,希望能够被报纸报道出来。该男子是一名烧烤店老板,从2007 年开 始,先后花了近20 万元资助了4 名学生,这些学生均已考上了大学。 材料二:在河南郑州,一位近50 岁的女士从10 米左右的桥上掉下,昏迷不醒,一位途经此 处的女孩看到后立即拨打120,并俯身为其进行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施救。对伤者施救后, 不少热心市民也加入进来,救护车赶到之后,女孩悄然离开。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结合两则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答案解析 1、B(第一段第二句话并没有对“士文化”的内涵特点进行简述。“升华和瑰宝” “精神食粮”

37、“民族精神”都是从意义作用的角度进行评价。) 2 B ( “无势”无中生有,也与后文内容矛盾。) 3D(从最后一段“但士人及士文化中以国为家的浩荡之气却与世长存, ”可知,士文化的 与世长存与“当权者的长期禁锢与扼杀”是转折关系,不是因果关系,属强加因果。) 4BE 选对一项2 分,选对两项4 分。 B项, “冷酷无情、自私自利”不对;E“语言轻松诙谐”错。 5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小说以“鸡毛”为题奇特有趣,且小说并未马上提到鸡毛, 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 分)呼应故事情节,揭示主题。标题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 鸡毛相呼应,并以此为引,勾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

38、对金昌 焕的鄙视。(2 分)突出了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在金昌焕床下发现鸡毛这一事件,突出了金 昌焕的自私、卑下、无耻。(2 分)以“鸡毛”为题,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 的苦难和人性的邪恶。 (2 分) (任 答三点得满分) 6讽刺手法的运用。例如作者将其怪癖搜罗,漫画般地凸显了金昌焕的行为习惯,最后用 一个绰号将其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2 分)对比衬托。作者以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等特 点与金昌焕做对比,突出金的自私、卑鄙、丑恶。(2 分)细节描写。例如写他“从不买纸”, 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启事、告白的空白处剪下;例如写他每天要吃一块肉, “打开坛盖” “瞅准了”“扎出”

39、“闭目 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把这个人物的鄙吝、无聊、 无耻表现得淋漓尽致。 (2 分) (任答两点得满分) 7. A B项材料二显示目前学校幵展书法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 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都缺乏;C 项材料二未提到“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材料三不仅“强调 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也提出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D 项“中国人的书法能力会越来 越强”无中生有。 8. CE A 项“迫在眉睫”于文无据;B项没有调查数据,不能证明“客观性略为欠缺”;D项 没有显示“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 9. 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师范生书写技能训练,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寻求

40、社会 支持。与书法团体合作,聘请并培训有专长的人员担任学校书法教师。提高书法地位。建 立书法评价机制,加大奖励力度。提高书法教师地位。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书法专职 教师“入职名额编制” 。 (每条一分) 10 ( 3分) A 11 ( 3 分) C 【解析】奉钱有两个意思,其一是资助之钱。其二是薪俸。在本文中应该是薪 俸之意。 12 ( 3分) C 【解析】“他的职位不升反降”错。 A- f& C+ ?+ L( I- N 13 ( 10 分)翻译: (1) (5 分)提升为司隶校尉之后,揭发不加回避,官职不分大小一律举报,被检举揭发的人 很多。(采分点:“擢” 、 “刺” 、 “举”各1 分

41、,整句通顺2分) (2) (5 分)皇上不听, 就把盖宽饶交给御吏。盖宽饶举刀在北阙下面自杀,众人无不怜惜他。 (采分点:“上”、 “引”、 “莫”各1 分,整句通顺2 分) 14. A.2 分, D.3 分(A项,不是秋日风光,而是春夏之交的景色。从杜鹃花开正艳可以看出。 D项:颈联的意思是“我还未报皇恩,也不知自己老死之地,希望不要令我在这瘴气中白白葬 送余生。” ) 15. 颈联写诗人自己不想在这炎热的瘴气中白白葬送余生,既表达了作者无辜被贬、死不甘心 的幽怨,又有渴望回朝、再献忠忱的深情。 尾联写诗人看罢友人的书信顿觉白发增加一半,表达了对年华逝去的哀伤,以及与友人同感 共悲的哀痛。

42、(4 点情感,每点2 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必须要有概括有结合诗句的分析) (1)学不可以已 (2)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7、A 试题分析:“老气横秋”可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用在A 句中是恰当的。B 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用错对象。C 出言无状:说话超越本人的身份. 地位,放肆, 没有礼貌。句中误作为遇事紧张,不会说话。不合语境。D. 东山再起,泛指失势后重新得势。 此处应为贬义词“死灰复燃”。 18、D A成分残缺,应在“高质量、高速度、高赢利”后补上“的方向”;B搭配不当,“白眼与青睐” 和“温暖”两面对一面,可将“温暖”改

43、为“冷暖”;C 句式杂糅,最后一句改为“以将神化 的梅兰芳先生还原成一个大写的人为目的”或“旨在将神化的梅兰芳先生还原成一个 大写的人” 。 19.A 20、体育明星也不例外。任何运动员都不能仅靠颜值就立足于竞技场。但因奥运成绩 不佳而难免遭受冷遇。 (写出一处给1 分,两处给3 分,三处给5 分) 【解析】联系上下文,第一空应为过渡句,前面是观点句,后面是举例论证;第二空之前有 提示语“换句话说” ,联系本段话的观点与前面的事例,可以得出结论“没有哪一个运动员仅 靠颜值就能立足于竞技场的”;第三空联系下文以及平时对宁泽涛的了解,可概括出其在“颜 值”与“成绩”或“实力”两者间的状况。 21、地下老旧管线管理分为两个阶段(1 分) :先对供排水系统及燃气、电力管线信息进行普 查( 2 分) ;再通过制定建设计划、统筹安排建设、预留接口完成改造(2分) 。 22、 【立意参考】 1、做善 事求表扬有何不可 2、莫让善心蒙尘 3、别让雷锋精神打了折 4、善之大者 5、可行至善方为大善 6、心中有善 7、有名无名都是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