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558169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水平调研八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4 分)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愚氓 (m n)嘻闹不言而喻 (y) 首当其冲 B嶙峋 (x n)贿赂茅塞 顿开( s)鳞次栉比 C隘 口( y)蹲锯泰然处 之( ch)朦朦胧胧 D恣 睢( z)惘然熠熠 生辉( y) 司空见贯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 A解放前,爷爷当长工,吃的是粗茶淡饭 ,睡的是狗窝猪棚。 B入夜,亮化扩建后的人民路华灯齐放,流光溢彩 。 C为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老师精心设计教案,真可谓煞费苦心 。 D

2、我们对别人成功经验固然需要学习,但不可生搬硬套 。 3. 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序,顺序恰当的一项是()(2 分) 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把今年冬天的极端天气归咎于全球变暖。 因为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就出现过导致冰川大规模融化的全球变暖,而近年的气温上升很可 能只是地球正常的周期性气候气变化的一个阶段。 也有不少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对飓风、暖流、风暴、洪水及干旱等极端天气现象的作用被远远 夸大了。 气候变化在全球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这些人认为,气候是复杂的地球整体变化过程中的一个方面,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究竟能起到多大 程度的作用尚无明确证据。 A B C D 4.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 2 分) A小明不明白,为什么要辛辛苦苦读书?更不明白,怎么样把书读好? B阅兵大典就看看精神:横线、纵线、斜线、线线笔直,枪线、胸线、脚线、线线壮观。 C专家一致认为:世界经济复苏有两个支柱:一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一是亚洲经济体的引领。 D王维的竹里馆写人物活动,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 近年来,多种制作精美的公益广告,不断纷纷在电视里播出。 B 我生长在戏剧之家,豫剧对我一点也不陌生。 C 老师经常讲:思想品德是立人之本,千万不能忽视。 D 有没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是衡量一个优秀班级的标准之一。 6.

4、 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一句是()( 2 分) A1920 年, 保尔在一次作战中头部、腹部多次受伤,右眼失去80% 的视力; 1927 年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完全 失去了活动能力。他便开始了英雄主义事业文学创作,1934 年出版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 建设。 C.保尔的英雄表现在他 驰骋疆场,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上。 D.保尔在铁路工厂提出开除任意毁坏贵重钻子、不遵守劳动纪律的共青团员朱赫莱的团籍。 7.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多次描绘了一条美丽的河,它是() (2 分) A、西德维纳 河 B、第聂伯河

5、 C、顿河 D、伏尔加河 8. 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 ( 2 分) A 保卫祖国保持安静歌唱英雄整顿作风 ( 动宾短语 ) B 风俗习惯正大光明缤纷络绎天高地厚 ( 并列短语 ) C 精神文明宝贵意见多么活泼伟大成就 ( 偏正短语 ) D 人民伟大成果辉煌黑了 一阵宿舍旁边 ( 主谓短语 ) 9 句子积累默写句子。(8 分) (1),一览众山小。(2) ,浅草才能没马蹄。 (3)落红不是无情物,。(4),儿女共沾巾。 (5) 山河破碎风飘絮,。(6)不畏浮云遮望眼,。 (7) ,满眼风光北固楼。 (8)_ _ 寒光照铁衣。 二、阅读理解(共46 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

6、-12 题。(共6 分)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这首词写于词人晚年流落浙江绍兴、金华期闽。梅花:此处指梅花妆。沉水:沉香的 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10. 请对“睡起觉微寒”中“微寒”一词作简要赏析。(2 分) 11. 这首词上篇的感情基调是 , 下片的感情基调是。( 2 分) 12. “香消酒未消”一句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2 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1316 题。(共15 分) 苏轼徙知徐州 (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

7、民皆奔走, 吾谁与守?”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 呼卒长, 曰:“河将害城, 事急矣, 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遂 筑东南长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 以守,卒全其城。(宋史?苏轼传) 【注释】 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 分) 苏轼徙 知徐州()湖中人鸟声俱绝 () 卒 全其城()余强 饮三大白而别() 1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 分)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 15苏轼在洪水泛溢“城将败”之际,采取了驱使富民回城、让官吏分堵 守护等措施。(2 分) 16你能感受到文中的苏轼怎样的情感

8、或者是怎样的精神品质?请加以概述。(3 分) (三)阅读花开不寂寞,完成17-21 题。( 16 分) 那年初冬,我赋闲在家,整天无所事事,便隔三差五地爬上我居住的那座七层楼去散心。往 往一待就是小半天,看云舒云卷,观日出日落。 不知是被人淘汰呢,还是遭人废弃?楼顶平台上横七竖八地杵着 10 来盆叫不上 名字的花木, 它们荒芜落寞,无人问津。 原先,我没怎么在意,总是视而不见;后来,随着登楼次数的增多,开始瞅那么几眼;最后, 发自内心地关注起来。我知道那些花盆有几个是塑料的,有几个是粗瓷的,还有一个竟是用烂脸盆 改装的。尽管材料不同,大小相异,但有一点是相近的,那就是每一个花盆里的花木或焦黄枯

9、萎, 或残枝败叶,弥漫出一种淡淡的寂寞与无奈。 我曾想给他们浇水、修枝,但一想到“师出无名”便放弃了。 我曾想给他们松土、施肥,但一想到这么高的楼层,即使花红叶绿,又有谁知?于是作罢。 我唯一能做的是将花盆摆放整齐一些,再整齐一些。 时光在我往返楼顶的脚步声中悄然流逝,那些花木依旧憔悴、萎蔫,每况愈下,先前的那种 淡淡寂寞宛如一丛生命力极强的藤蔓,葳蕤着在平台上蔓延开了。不见一只蚂蚁来拜访,也没有一 只飞虫来做客,唯有凄风苦雨常来造访,使寂寞更加黏稠、绵长。 天气变得一天比一天寒冷,寒风凛冽,霜冻过后花木的叶子全秃光了 ,这里愈发显得萧索、颓 败。那棵栽在烂脸盆里的花木耐不住严寒,守不住落寞,

10、连枝带叶枯死了。没有了生命的躯干,很 快被朔风拦腰斩断,不知抛向何方。我不忍心看它们那副奄奄一息、苦苦抗争的身影,心里暗暗担 忧:它们怕是熬不过这漫长的霜冻期。从此,我再没有登楼。 一天, 风和日丽, 突然想起楼顶上的那些花木,便三步并作两步跨了上去。一抬头, 往日寂寞、 萧索的平台上一派新绿,几十株花朵正在花盆里迎风招展,竞相怒放。我目瞪口呆,简直难以置信, 先前那些萎蔫、颓败和濒临死亡的生命里,竟然蕴藏着一个烂漫的春天、灿烂的花季。我上看下看, 前看后看,却叫不出花名儿,只见粲然绽放的花朵姹紫嫣红,千姿百态。这样一边观花,一边感叹, 一丝酸楚意味徐徐袭来,颇觉花儿开得不易,更觉花儿开错了地

11、方,就在我遗憾地抬头天地之间, 一双彩蝶不知从哪儿轻盈地飞舞过来,不一会儿,几只蜜蜂不期而至。这些小精灵们熟稔地绕着鲜 花不停地狂舞、歌唱,蝶儿翩翩,蜂儿嗡嗡,刹那间,一个热热闹闹的世界奇迹般地呈现在花的笑 靥上花开不寂寞。 凝望着这些生机盎然、生死共济的坚强花木,我突然大彻大悟:花木们无怨无悔的追求,千辛 万苦的磨难,一点一滴的积蓄,不正是为了实现“花开不寂寞”这个坚定的信念,才百折不挠,活 出了今天的精彩吗? (11)现实生活中, 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总有少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步履维艰,度日如年, 他们中的一些人因自身的劣势而自惭形秽,无意苦争春,错失了人生平台上那一次又一次展示自己 花

12、季的绝好机会。其实,有时候,我们就像平台上那些无人问津的花木,遭人遗忘,饱经风霜,不 时会陷于一种生存的窒息状态,或是处于绝望的境地。这种时候,对于人的生命而言,信念才是每 一个人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尽管坚持信念,要忍受寂寞漫长的霜冻期,要付出比常人多百倍的艰 辛,但只要“花开不寂寞”的信念还在,不懈进取,寂寞的人生平台上总会开出绚丽的事业之花。 17. 作者为什么会觉得楼顶的花可能是被人淘汰或废弃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3 分) 18第段的划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3 分) 19请简要赏析第段划线句子的妙处。(4 分) 20文章意在写花开不寂寞,为什么开头部分却极力描述花的

13、荒芜落寞,无人问津,寂寞黏稠、绵 长呢?( 3 分) 21请简要谈谈你对标题“花开不寂寞”的理解。(3 分) (四)阅读下列片段,完成22-24 题。( 9 分) 动车拒让座 【新闻事件】 5 月 3 日,四川达州八旬老人李某乘动车到成都看病,没有买到全程座位票。到达南充站后, 老人被座位主人请了起来,老人女儿希望座位主人和老人挤一挤,遭到拒绝。之后,一中年男子为 老人让了座。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应该多学学座位主人委屈回道:“坐自己的座位错了吗? 【网友评论】 悠然南山: 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尊老敬老,一个老态龙钟,一个风华正茂,该不该让座,还用 考虑? 一吐为快: 动车不是公交,它实行一人一

14、票制,对号入座。公交你买了票未必有座,动车座位票 可是要花座位票的钱买的啊。花钱买了座位票,让是美德,不让也无可指责。 成吉思汗:老人女儿的话太伤人了,让人难以接受。就算让座,也应该补足车票差价。 红豆南国: 年轻人也不容易,和他们争什么?这么有孝心,带着妈妈去餐车消费嘛,那里有座位! 美丽人生: 她早干什么去了?早点买票也不至于只买到半截座位票啊? 自由之声: 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应该多学学。我看应该“多学学”的是她自己吧。 【专家观点】 中华铁道网评论员廖超:动车上不让座,于理有据,于情不合。老人的女儿在处理无座这件 事上,其实有更好的做法。如果没有买到合适的座位票,可寻求來务员的帮助。如今

15、铁路正在开展 “铁路客运服务质量年”活动,铁路一定会竭尽全力帮助旅客,让其实现“安全、方便、温馨”的 出行。要求别人让座也未尝不可,但应有更好的方式去说服别人,比方说,可以告知座位主人自己 的母亲需要坐多久,可以强调自己的母亲已经年满80, 又是去成都看病的,能否帮个忙,等等。当 然,也可以提出给予经济补偿. 。 22简要概括网友对“动车拒让座”事件的主要态度及其理由。(3 分) 23. 网友“自由之声”认为应该“多学学”的是老人的女儿。阅读材料,说说老人女儿应该学什么。 (给出两条建议即可)(3 分) 24. 针对网友“悠然南山”的评论,以“不忘初心”为网名写一则跟帖,谈谈你不同的看法。(3

16、 分) 三、作文(共50 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 分) 时光流转,又一个冬天如约而至。这个冬天,你也许透过几茎枯荷读出了一份坚韧与坦然,你 也许透过热牛奶氤氲的雾气,触到了母亲暖暖的目光,你也许透过寒风里那个卖红薯老人的身影, 感到了普通劳动者生活的艰辛,你也许此时正经历着人生的“冬天”,但你依然心怀希望,依然勇 敢前行每个这样难忘的点滴,它将永远温暖鲜活在你的人生里,成为你最亲切的怀恋。 请以“这个冬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 字;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17、句容市初中崇明片合作共同体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二次阶段性水平调研初二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1.B 2.B 3.D 4.D 5.C 6.B 7.B 8.D (1-8 每题 2 分) 9.(8分) 略 10. (2 分) 运用双关手法, 点明早春天气微冷季节特点(1 分),又指词人因思乡产生的凄凉心情(1 分) 11.(2 分 ) 喜悦;伤感 12.(2 分 ) 思乡之情(思念亲人)(1 分)亡国之恨(对朝廷的不满、对时局的担忧(1 分) 13( 4 分)( 1)调迁、调任(2)消失( 3)最终、终于(4)勉强、尽力 14( 6分)西湖中怎么还有这样的人?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辞令的人。黄

18、河在曹村附近决堤, 洪水在梁山泊上泛滥。 15( 2)调动军队筑堤护城 16( 3 分)临危不惧、以身作则、善于指挥、足智多谋、公而忘私、亲民爱民等。(一点1 分, 三点即可) 译文: 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上泛滥。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 出城去避难。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于是将富民 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 禁军也要暂且为我效力。”于是(卒长率领他的士兵)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苏轼天天住在城上, 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终于保全了徐州城。

19、 17叫不上名字。(1 分)花盆较随意,有塑料的、粗瓷的、烂脸盆改装的。(1 分)我曾想 给他们浇水、修枝、松土、施肥,可见无人打理。(1 分) 18环境描写,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令特点,渲染了凄凉的气氛(1 分),为下文花木枯死做铺垫 ( 1 分),烘托了我内心的落寞之情(1 分)。 19拟人( 1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精灵们热闹纷飞的场景(1 分),衬托花朵盛开的艳丽(1 分),点名“花开不寂寞”的主题,表达作者对眼前之景的喜爱,及内心的欢愉(1 分)。 20对比手法(或欲扬先抑),用憔悴、萎嫣的花木与花开后的灿烂景象形成对比(1 分),暗示 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1 分),突出花开不寂寞

20、的主旨(1 分)。 21“花开不寂寞”既概括了文章内容,指那些憔悴、萎嫣的花木粲然绽放后,招来彩蝶、蜜蜂, 形成一派热闹欢腾的景象,(1 分)同时,也能点明文章的主旨,即只要信念还在,不懈进取,寂 寞的人生平台上总会开出绚丽的事业之花。(2 分)(言之有理即可) 22. 可以不让。 坐自己的座位是正当的权利。(1 分)应该让。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徳。 (1 分)有条件地让。在老人女儿态度恳或在获得一定经济补偿的前提下,座位主人可以考虑让 座。( 1 分)(未陈述理由不给分) 23. 她可以提早买票她可以寻求列车员的帮助她可以带着老人去餐车消费她可以采用更好 的方式去说服别人她可以给座位主人一定的经济补偿她应该宽以待人,不要睚眦必报(答出两 点即可,一点1 分 24. 【示例】年轻人一定要给老年人让座吗?也得就事论事吧?坐自己的座位,享受应有的权利何 错之有?“悠然见南山”的说法合情不合理。传统美德是较高的行为标准,不能让它来要求所有人。 (要求:有针对性,有观点. 有理由) 25. 切入分 38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