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隔离预防和控制措施25929.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559982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2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类隔离预防和控制措施2592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各类隔离预防和控制措施2592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各类隔离预防和控制措施25929.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各类隔离预防和控制措施25929.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各类隔离预防和控制措施25929.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各类隔离预防和控制措施2592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类隔离预防和控制措施25929.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Word 资料 各类隔离预防及控制措施 隔离预防是防止医院感染因子从病人或带菌者传播给其他人的一种有效措 施。隔离预防的目的是采取有效的隔离技术,切断感染链中的传播途径, 防止病 原微生物在病人、 医务人员及媒介物中播散, 减少已知和未知的感染源造成医院 感染的传播, 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爆发流行。一是隔离技术, 其中最重要的是 针对病人诊疗、 护理的预防措施。 不论病人是否确诊或可疑感染传染病,都要执 行标准预防, 这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 附加基于传 播方式的隔离预防(主要为空气、飞沫和接触),根据疾病传播方式不同,采取 相应的隔离措施;二是防护技术,医务人员须

2、掌握正确的防护技能,保证自身、 病人以及环境不被污染, 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三是建筑布局上的隔离预防,从 而切断传播途径,为所有医务人员提供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隔离预防 技术。具体措施如下: 一、标准预防的概念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将病人 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在接触上述物 质、粘膜与非完整皮肤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传 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既要防止病人将疾病传染给医务人员,又要防 止医务人员将疾病传染给病人,强调双向防护。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标准预防适用于所有患者的诊断、

3、 治疗、护理等操作的全过程, 包括手卫生, 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防护用品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 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主要如下: . Word 资料 1、手卫生(洗手、卫生手消毒及外科手消毒) 2、戴手套 3、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 4、适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 5、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的处理;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 用于下一患者时,根据规定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 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 以 防止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需重复使用的利器, 应放在防刺的容 器,以便

4、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 渗漏的容器处理。 6、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 进行处理。 7、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饮具的消毒: (1)对医院普通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 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 (2)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要 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 (3)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消毒、清洗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 次性餐饮具。 (4)复用的衣服置于专用袋中一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消毒、清洗并防止运 输过程中的污染

5、。 三、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 Word 资料 1、防护用品应符合相关标准,在有效期使用。 2、口罩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2)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几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 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 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3)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更换。 (4)应正确佩戴口罩。 3、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 (1)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

6、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 可能发生患 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2)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3)正确操作护目镜、防护面罩的戴摘方法。 4、手套的使用 (1)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接触患者的血液、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进行手术等无菌 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2)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 (3)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 Word 资料 5、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 (1)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

7、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GB 19082 的规定。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2)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 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 如大面积烧伤患者、 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 疗、护理时。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3)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 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 体液、分 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4)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 6、鞋套的使用 (1)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

8、。 (2)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人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 (3)应在规定区域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 7、防水围裙的使用 (1)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 (2)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它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 疗器械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 (3)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 . Word 资料 及时更换。 (4)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8、帽子的使用 (1)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 (2)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 (3)被患者血液、体

9、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4)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 (5)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 四、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1、隔离原则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病疾病的传播途经(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 传播和其他途经传播) , 临床科室应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一种疾病可能 有多种传播途经时, 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 采取相应传播途经的隔离与预防;隔 离应有隔离标志, 并限制人员的出入; 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 粉色为飞沫传播 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 离房间;受条件限制时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建筑布局符合传染 病隔

10、离要求。 2、接触传播的隔离预防 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 皮肤感染等病人, 在标 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预防。 (1)患者的隔离 应限制患者的活动围;应减少转运,如必须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 . Word 资料 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2)医务人员防护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 离病室前, 接触污染物品后摘除手套, 洗手和或手消毒。 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 层手套。 进人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 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

11、衣,用后按 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 离开病室前, 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理。 3、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 触接经空气传播的疾病, 如肺结核、 水痘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 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 (1)患者的隔离 无条件收治时, 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区收治,并注意 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当病人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 限制其活动围。应严格空气消毒。 (2)医务人员的防护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 在不同的区域, 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 离开时按要求 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进人确诊或可疑传染病人房间时

12、,应戴帽子、医 用防护口罩; 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穿防护 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必须戴手套;防护用 品使用的具体要求应遵循各类传染性疾病防护要求。 . Word 资料 4、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 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 行性脑脊膜炎等疾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隔离预防。 (1)患者的隔离 应遵循隔离的原则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应减少转运, 当需要转运时, 医 务人员应注意防护;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 的活动围; 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

13、1 米以上, 探视者应戴外科 口罩;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 (2)医务人员的防护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 在不同的区域, 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 离开时按要求 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穿脱程序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a)清洁区进人潜在污染区: 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 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b)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 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 套鞋套进入污染区。 c)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操作,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体 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14、: a)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日镜 防护面屏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 洗手或手消毒。 . Word 资料 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 b)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 洗手和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 口罩摘帽子洗手和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c)离开清洁区: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与患者近距离( 1 米以)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 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 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防护用品使用具体要求应遵循“医务 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 5、其它传播

15、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应根据疾病的特性,采取相应的隔离与 防护措施。 6、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隔离预防。见表1 要求采取有效隔离措 施。 。 7、常见传染病潜伏期、隔离期、观察期:见表2 所示。 8、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见表3 要求采取有效隔离措施。 9、特殊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隔离:特殊呼吸道传染病指急性传染性非 典型肺炎、人禽流感的防护隔离。见专项指南要求隔离预防。 10、穿脱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 (1)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6h8h,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 (2)离开隔离区前应对佩戴的眼镜进行消毒。 (3)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用。 (

16、4)接触疑似患者,防护服应每个患者之间进行更换。 (5)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 Word 资料 (6)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 (7)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 37. 5及时就诊。 (8)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区域划分的流程,按程序做好个人防护,方可进入 病区,下班前应沐浴、更衣后,方可离开隔离区。 (9)空气与物体表面的消毒应遵循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 11、隔离标识:隔离病人(黄色为空气隔离、粉色为飞沫隔离,蓝色为接触 隔离)应在床头牌及病历牌右上角贴上不同标识。 . Word 资料 表 1 常见传染病传染源、传

17、播途径及隔离预防 疾病名称传 染 源 传播途径隔离预防 空 气 飞 沫 接 触 生 物 媒介 口 罩 帽 子 手 套 防 护 镜 隔 离 衣 防 护 服 鞋 套 病毒性 肝炎 甲型、戊型潜伏期末期和急性期患者+ + + 乙 型 、 丙 型、丁型 急性和慢性病人 及病毒携带者 # + 麻疹麻疹患者+ + + + + + + 流行性腮腺炎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 + + 脊髓灰质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 + 苍蝇 蟑螂 + + + + 流行性出血热啮齿类动物、猫、狗、猪、家兔+ + + + + 狂犬病患者或隐性感染的犬、猫、家畜和 野兽 + + + + + 伤寒、副伤寒患者和带菌者+ + + 细菌性

18、痢疾患者和带菌者+ + + 霍乱患者和带菌者+ + + + + + 猩红热患者和带菌者+ + + + + + 白喉患者、恢复期和健康带菌者+ + + + + + 百日咳患者+ + +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患者和脑膜炎双球菌携带者+ + + + + + 鼠 疫 肺鼠疫感染鼠疫杆菌的啮齿动物和病人+ + 鼠骚+ + + + 腺鼠疫感染鼠疫杆菌的啮齿动物和病人+ 鼠骚+ + 炭疽患病的食草类动物和病人+ + + + + + 流行性感冒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 + + + 肺结核开放性肺结核+ + + + + + SARS 患者+ + + + + + + + HIV 患者病毒携带者+ + 手足口病患

19、者病毒携带者+ + + + + + 梅毒患者病毒携带者+ + 淋病患者病毒携带者+ +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 感 病禽、健康带毒的禽+ + + + + + + 注 1:在传播途径一列中,“+”:其中传播途径之一;“ + ”主要传播途; 注 2:在隔离预防一列中。“+”:应采取的防护措施;“”:工作需要可采取的防护措施;“#”:为接触患者的 血液、体液而传播; 为性接触或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而传播 . Word 资料 为性接触或接触也者分泌物的物品而传播。 表 2 常见传染病潜伏期、隔离期和观察期 疾病名称 潜伏期(天)隔离时间密切接触者观察 常见最短最长 病 毒 性 肝 炎 甲型30 1545

20、自发病日起隔离4 周 甲、戊型,急性乙、丙 型肝炎密切接触者医 学观察 6 周 乙型70 30隔离至肝功能正常,并且HBV DNA、 HCV RNA、HDV RNA 转阴丙型8 周2 周 26 周 丁型6 周 12 周3 周 12 周 戊型40 1575 自发病日起隔离4 周 麻疹10 621 自发病日期至出疹后5d,伴呼吸道并发症者应 延长到出疹后10d 医学观察 21 天 流行性腮腺炎1421 830 自发病日起至腮腺消肿为止医学观察 21 天 脊髓灰质炎5 14 335 自发病日起至少隔离40 天,第 1 周呼吸、消化 道隔离, 1 周后消化道隔离至症状消失 医学观察 20 天 流行性出

21、血热7 14 446 至症状消失 狂犬病1 月 3 月5d19 年至症状消失 伤寒7 14 360 体温正常后15 后或症状消失后5d、 10d 便培养 2 次阴性 医学观察 21 天 副伤寒8 10 215 细菌性痢疾14 数 h 7d 症状消失后隔日一次便培养,连续2 次阴性医学观察7 天 霍乱13 数小时 7d 症状消失后6d 并隔日一次便培养,连续 3 次阴 性 医学观察5d, 便培养 3 次阴性并服药预防 猩红热25 17 自治疗日起不少于7d,且咽拭子培养3 次阴性医学观察7d 白喉 2417 症状消失后咽拭子培养2 次(隔日 1 次)阴性, 并至少症状消失后7d 医学观察7d 百

22、日咳 710221 自发病起40d 或痉咳后30d 医学观察21d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3110 症状消失后3d,不少于病后7d 医学观察7d 鼠疫肺鼠疫 13数 h12d 症状消失后痰培养6 次阴性接触者医学观察9d, 预防接种者观察12d 腺鼠疫 2518 淋巴肿大完全消散后再观察7d 炭疽 150、514 症状消失,溃疡愈合,分泌物或排泄物培养2 次(间隔5d)阴性 医学观察8d12d 流行性感冒 13数 h4d 体温正常2d 或病后 7d 医学观察4d . Word 资料 肺结核 1470 阴性感染可 持续终生 症状消失后连续3 次培养结核菌阴性医学观察70d SARS 45214症状

23、消失后5d7d 医学观察14d HIV 2d10 年数月15 年 终身采取血液隔离医学观察6 个月 手足口病 27 治愈完全治愈医学观察7d 梅毒 2d3 周1090 完全治愈医学观察 90d, 90d 有过性 接触的予以青霉素治疗 淋病 25114 感染的新生儿、青春期前儿童隔离至有效抗生 素治疗后24h;成人治愈 医学观察14d 人感染高致病性 禽流感 34 37 目前尚无人传染人医学观察 21d . Word 资料 表 3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 耐甲氧西林 /苯唑西林的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 球菌 其他多重耐药菌 患者安置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单间隔离单间或

24、同种病原同室隔离 人员限制限制,减少人员出入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对 固定专人诊疗护理 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手部卫生遵循 WS/T313 严格遵循 WS/T313 遵循 WS/T313 眼、口、鼻防护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 等戴防护镜 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 等戴防护镜 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 等戴防护镜 隔离衣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 衣 应穿一次性隔离衣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 衣 仪器设备用后应清洁、消毒和 /或灭 菌 专用,用后应清洗与灭菌用后应清洁、消毒和 /或灭 菌 物体表面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 用抹布用后消毒 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抹布 专用,擦拭用抹布用后消 毒 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 用抹布用后消毒 终末消毒床单位消毒终末消毒床单位消毒 标本运送密闭容器运送密闭容器运送密闭容器运送 生活物品无特殊处理清洁、消毒后,方可带出无特殊处理 . Word 资料 医疗废物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 器放入利器盒 双层医疗废物袋,防渗漏 密闭容器运送,利器盒放 入利器盒 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 器放入利器盒 解除隔离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 续两次培养阴性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