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60700 上传时间:2020-06-0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9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一、通过对患者评估全面把握患者基本的现状和诊疗服务的需求,为制定适宜于患者的诊疗方案 提供依据和支持。 二、对患者进行评估是科室医师、护师的职责,是重要的质量管理监控环节,为制定诊疗方案和会 诊、讨论提供支持。 三、患者评估是指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对患者的生理、社会、经济状况、病情严重程度、 全身状况支持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估,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四、执行评估工作的医护人员具备在本院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护士。 五、患者评估的内容见住院病人风险评估表,注意患者隐私保护 ,病人评估记录文件进入住院 病历。 六、住院医生必须在8 小时内完成对新入院患者的首次评估。 七、上级

2、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治疗计划和个体需求,决定再评估的频率 :对重危、抢救患者、诊断/ 治疗计划改变、出现药物/输血不良反应、患者是否能转院或出院,随时进行评估 ;对病情稳定的慢性患 者至少 4-5 天进行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 ,医生能够 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 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 ,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一、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实施。 二、科室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

3、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 作规范与程序。 三、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四、科室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 ,及时反馈 ,落实整 改,保证医疗质量。 五、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 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特殊治疗前的评估、出院前评估。 六、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 的依据 ,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 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4、,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 七、病人入院后 ,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 确的评估 ,做出正确的诊断 ,参照疾病诊治标准 ,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 委托人。 八、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评估。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 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 ,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 知。 九、对需特殊治疗或特殊检查的病人,检查前进行风险、判断,要求主管医师应对病人按照相关风 险评估内容逐项评估,病程记录中予以记录 ,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十、对于急危

5、重症患者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十一、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正确客观 的评估 ,全面衡量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有可能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登记并作记录,给予必 要的心理支援。 十二、所有的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病情委托人,病人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病人委 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所有告知的内容必须另立专页详细记录,并由患者本人或受委托的家属或其 直系亲属签字。患者所有评估的结果必须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同时作为必 要的法律依据。 住院病人风险评估表 患

6、者病情评估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 1、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2、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理和生理状况、 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 ,制定适宜有效的 诊疗方案 ,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3、患者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包括:所有住院患者评估、手术前评估、麻醉评估、手术后评估、危 重病人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出院前评估等。 4、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8 小时内完成 ,急诊患者在 1 小时内完成 ,急危重患者应在15 分钟完 成

7、,特殊情况除外。 5、执行患者病情评估人员的职责 5.1 在科主任 (护士长 )指导下 ,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 5.2 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5.3 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 ,保护患者隐私。 5.4 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 直系亲属 ,同时医院启用住院病人(或家属 )知情谈话记录 ,对住院患者入院后、住院病程、出院前必须 要有三次谈话记录 ,评估结果必须在三次谈话记录中较准确的体现。 5.5 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

8、,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和技能,定期参与考核 , 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6、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 6.1 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 6.2 按照相关制度 ,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 新入院患者还应在首 次病程记录中进行首次患者病情评估及病例分型并有规范的记录。 6.3 手术 (或介入诊疗 )患者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 6.4 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应组织再次 评估。必要时申请全院会诊,进行集体评估。 6.5 住院时间 30天的患者、 15 天内再次住院患

9、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 要求进行病情评估 ,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原因进行评估。 6.6 患者入院经正确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 ,协商在本院 或者转院治疗 ,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6.7 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完成出院记录 ,评估内容包括 :患者现状、 治疗效果、 随访事项、 饮食注意事项、康复注意事项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6.8 入院 48 小时主治医师查房和72 小时副主任医师 (或主任医师 )查房时要对患者病情进行动态 评估,并将病情评估结果记录于病程记录中,记录必须要标明 “ 病情评估 ” 字样 .

10、 6.9 患者入院第 8 天,必须由上级医师再次对患者病情评估,并在查房病程记录中进行记录。 6.10 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 ,更改重要医嘱及患者实行重大操作(如血透、 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插管 等)、手术前及手术后第一日均要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在病程记录中完整记录。 6.11 转科病历必须在转出、转入记录中记录对患者的病情评估,转入病历视为新入院病历,转入后 主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必须在48 小时或 72 小时内要对患者病情再次评估并记录于病程记 录中。 7、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评估 7.1 初次评估 : 7.1.1 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2 小时内完成初次评估并记录,主要内容包括 :生理状态

11、 ;心理状 态;费用支付及经济状况;营养状况 ;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受力;患者安全 ;家庭支持 ;教育需 求;疼痛和症状管理 ;出院后照顾者和居住情况。 7.1.2 鼓励患者 /家属参与治疗护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并提供必要的教育及帮助。 7.2 再次评估 7.2.1 护士至少每班对危重、 手术前一天、手术当天、术后三天内患者进行评估、 记录,主要内容 : 按医嘱定期测量生命体征;生理状态 ;心理状态 ;营养状况 ;自理能力和活动耐受力;患者安 全;家庭支持 ;教育需求 ;疼痛和症状管理 ;治疗依从性。 7.2.2 在下列情况下 ,需对患者及时评估及记录;评估重点内容按医嘱及病情需要决定。判断患者

12、对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反应;病情变化 ;创伤性检查 ;镇静 /麻醉前后。 8、教育监督考核机制 8.1 对于具备患者病情评估资质的临床医师及其他岗位卫生技术人员,由医务股、 护理部每年组织 1-2 次患者病情评估培训和教育,提高评估工作质量。 8.2 本制度执行情况将纳入到医院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中,与评优选先、职称晋升和奖金挂钩。 8.3 医务股、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对患者病情评估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检查过程中发现的 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并限期整改。 8.4 对于在执行患者病情评估过程中存在重大失误,造成恶劣影响者 ,相关职能部门将根据医院相 关规定严肃处理。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培训

13、 时间:2018 年 1 月 6 日 地点:医生办公室 主持人 :王曙梅 参加人 :全院医疗人员 培训内容 :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 ,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 ,医生能够 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 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 ,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一、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实施。 二、科室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 作规范与程序。 三、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

14、诊疗活动。 四、科室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 ,及时反馈 ,落实整 改,保证医疗质量。 五、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 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特殊治疗前的评估、出院前评估。 六、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 的依据 ,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 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 七、病人入院后 ,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

15、状况等做出正 确的评估 ,做出正确的诊断 ,参照疾病诊治标准 ,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 委托人。 八、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评估。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 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 ,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 知。 九、对需特殊治疗或特殊检查的病人,检查前进行风险、判断,要求主管医师应对病人按照相关风 险评估内容逐项评估,病程记录中予以记录 ,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十、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十一、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正确客观 的评估 ,全面衡量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有可能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登记并作记录,给予必 要的心理支援。 十二、所有的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病情委托人,病人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病人委 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所有告知的内容必须另立专页详细记录,并由患者本人或受委托的家属或其 直系亲属签字。患者所有评估的结果必须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同时作为必 要的法律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