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共17篇) 第1篇:泉州地质灾害调查报告泉州地质灾害调查报告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活之本。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民以食为天”,“有土则为粮”。拥有丰富的水土资源是立国富民的基础。水土流失,已严重破坏土壤资源,危害自然环境。严重的水土流失给经济和社会带来极大危害,直接影响着可持续发展。泉州市近年来频繁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因此,我们对各种诱发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人为水土流失、人为地质作用是造成泉州市滑坡、崩塌发生频率较以往有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提出今后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宣传和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加强对滑坡、崩塌的预测 预报和综合治理。
2、滑坡、崩塌既是一种地质灾害,也是土壤侵蚀的一种形式。滑坡、崩塌是重力侵蚀的结果,是以重力为其直接原因所引起的地面物质的移动形式。但诱发滑坡、崩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中。人为因素是造成我市滑坡、崩塌发生频率较以往有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诱发滑坡、崩塌的成因一自然因素1 地质、地貌因素:我市位于欧亚大陆板东南缘,为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之间的俯冲带,地层发育较全,中生代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较强,地质构造复杂,为滑坡、崩塌提供了发生的临空条件。2 气候因素:我市濒临太平洋,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受海洋气团影响显著,气候温暖潮湿,岩石极易风化呈灰
3、褐色、红褐色土状。夏、秋雨季多台风,造成短期间较大的降雨量,雨水浸泡斜坡上的风化土,常使土坡表土沿裂缝灌入,使风化土层与残积岩石表层脱离。雨水的重力、渗透、滑润作用破坏了原本山体的平衡状态,是造成滑坡、崩塌的主要内因。二 人为因素1人为水土流失:我市是福建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人口密度大,土地开发利用早,经济活动频繁,人为因素所产生的水土流失相当普遍,80年代及90年代初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均在3500hm2左右。人为水土流失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面积破坏森林植被,特别是破坏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二是开发生产建设活动没有按规定和要求采取水土保持防护和治理措施,乱挖、乱采、乱堆、乱倒,据
4、年调查,全市有642处较集中的采石、采矿,造成极强度水土流失1530hm2;三是农业开发生产中随意超坡度开垦山坡地,造成地表裸露。一遇大雨或暴雨则易形成较大的坡面径流冲刷和山洪冲击,引发滑坡、崩塌。人为水土流失所造成的滑坡、崩塌在我市占有较高的比例, _年在惠安县辋川镇后任村、晋江市东石镇清透村的应岩山、市区大坪山发生的滑坡、崩塌共造成9人死7人伤等几起特大地质灾害,均是因取土、采石造成严重水土流失而引发的。2人为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主要是指人为地造成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失去稳定而位移或崩塌。在我市主要表现在:一是采矿不按规范进行,预留矿柱少,乱采滥挖,造成采矿区坍塌,导致山体开裂。二是修建铁
5、路、公路、水利设施、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开挖边坡,使斜坡体下部失去支撑,形成人工陡边坡,三是在斜坡上大量兴建楼房、工厂、堆渣、弃渣、填土等,给斜坡增加过大的负载。防治对策防治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要贯彻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本市的滑坡、崩塌危害加剧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是人为造成水土流失、人为随意扰动地表、地貌和改变地形引发的。滑坡、崩塌的治理,主要应采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一是要科学配置排水设施,在可能形成滑坡、崩塌体的上游开挖建设排水沟,避免滑坡、崩塌体长时间受雨水冲刷、浸泡和山洪冲击。二是要在裸露坡面恢复森林植被,乔灌草相结合,增加岩土体抗剪强度和
6、斜坡稳定性。根据我市在许多矿区的试验看,可在弃土石渣坡面种植菅草,成活率高,繁殖快,效果好。三是工程措施一般以在坡脚建重力式浆砌或干砌石挡土墙为主,对陡边坡要进行削坡.泉州水资源调查报告我市虽地处东南沿海,但人均年用水量仅为1505立方米,一系列确凿的数据表明我市的水资源紧缺危机已逼近眉睫。我们从市水利部门了解到,我市年供水量27.154亿立方米,年用水量26.825亿立方米,供水量基本满足社会需求。但从国际通用水资源紧张地区的人均年用水量为10001600立方米的标准来说,我市人均年用水量为1505立方米,也属于水资源紧张地区。这还不包括每年的天灾人祸,如果遇到多旱年份,我市的水资源就会有不
7、足的状况。近些年来,泉州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对水的需求量逐年增多,同时经济发展,城市化程度和现有城市规模将获得空前规模发展,生活用水量也将迅猛上升,至年,泉州年用水总量将达到39亿立方米,比现有年均用水量25亿立方米增加14亿立方米,从而可能形成缺水8亿立方米左右局面。这个数字相当于现在全市用水量的13强。按这么算,到时泉州一年中约有100天没有水用!紧缺的水资源还在不断地被破坏,据专家测算,晋江流域每年流失土壤达280万吨,仅流入东溪山美水库的泥沙就达33.2万吨,泥沙淀积已严重威胁山美水库的安全。由于历史上的过度砍伐,加上矿区开发与工程建设,致使安、永、德上游三个县的水土流失严重,晋江上游河
8、床逐年上升,水质结构逐渐恶化。作为泉州的母亲河,晋江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晋江流域蓄水量逐年下降,水质结构逐步恶化。根据泉州市环保资料统计,年全市污水排放量达30564.632万吨,比_年增加3100万吨,生活污水排放量14071万吨。改善水质量,重点是什么说到水问题,我市群众关心的尤为重要的还是晋江流域的整治工作。如何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呢?市环保局陈局长告诉记者,开展两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保护水资源,保障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用水安全是我市环保工作的重点和大事。就水污染问题解决而言,要突出标本兼治、防治结合。我们认为水土保持很重要的一部份是人们的思想意识。只有人们都深刻意识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9、这项工作就能顺利地进行下去。但要保持好水土,其中重要一点就是让人民掌握好科学技术,特别是农民的科科学技术水平提高,会合理地耕种,水土流失会逐渐减少。这次的调查,让我们亲身实践,对使我们感受到学_活动中的乐趣,并在活动中学_到一些课外知识,亲身去实践,更清楚地认识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但愿在全体泉州人民的努力下,泉州“山更青,水更秀”第2篇:周边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山西吕梁离石贾家沟煤业有限公司地质灾害排查报告实地排查人员签名表:安 监 科:技 术 科:矿 建 科:地 测 科:二0一0年六月 山西吕梁离石贾家沟煤业有限公司周边地质灾害排查报告山西吕梁离石贾家沟煤业有限公司周边地质灾害调查报告为进一步加
10、强煤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目前,我矿把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首要任务,扎实抓好矿井周边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为此特制定矿井周边地质灾害调查调查报告。一、成立地质灾害调查领导组 组 长:赵俊生副组长:宋佶和、刘补生、林广仁、谢雪峰、贺双平 成 员:张建新、任虎云、李金平、王文兴、薛 兔、田蛇保、李文林、何英杰、李 刚、张敬东 白建国、李 琦、二、地质构造井田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华北地台山西断隆的西缘,鄂尔多斯台拗的河东断凹部位,发育有近南北向的褶皱及高角度的正断层。区域构造主要有离石大断裂和中阳离石向斜,本井田位于中阳离石向斜中段东翼。井田构造简单,基本上为一向西
11、倾斜的平缓单斜,地层倾角在15之间,平均3。在大土河村及冯家焉村附近有次一级向斜发育。三、矿井周边采空区情况:2 山西吕梁离石贾家沟煤业有限公司周边地质灾害排查报告山西吕梁离石贾家沟煤业有限公司为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领导组以晋煤重组办发25号文件整合的主矿井,整合后的井田面积为13.1501km2,由山西大土河永君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吕梁师家峁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吕梁离石区永兴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及一些“关闭矿井”组成。根据永君煤矿地质资料描述的采空区有4号煤层原新崖上煤矿的采空区、原贾家沟煤矿二坑口范围内的采空区、贾家沟煤矿西南部采空区、原霍家坡煤矿西部采空区。根据师家峁地质资料描述显示的采空
12、区有原师家峁煤矿井田西部边界采空区。根据永兴煤矿地质资料显示原永兴煤矿井田南部4号煤采空区。四、相邻矿井分布情况我矿井田范围属中、低山丘陵地貌,区内地形复杂,侵蚀冲刷强烈沟谷发育,井田内全部被第四系全新统、中上更新统,上第三系上新统所覆盖。井田内发育的地层由下至上有:奥陶系中统,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第三系上新统,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全新统的地层。相邻矿井有:北邻山西吕梁离石王家庄煤业有限公司,西北部为山西吕梁离石炭窑坪煤业有限公司,西南部为山西吕梁中阳小土河煤业有限公司,东南部为罗家峁煤矿,东北部为张家沟煤矿,东部为贾北里煤矿,矿井周边村落有潘家沟村、冯家
13、焉村、新崖上村、乔家庄村等,矿井周边地貌属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现将各地区地质灾害调查汇报如下3 山西吕梁离石贾家沟煤业有限公司周边地质灾害排查报告五、各地点地质灾害调查情况我矿组织安监科、技术科、矿建科、地测科于6月28日、6月29日经过俩天对矿井周边区域进行实地排查,地测科负责测量、记录数据。1.地表采空区塌陷情况:根据现场实地观察分析潘家沟煤业公司上部采空区、霍家坡煤业上部采空区、贾家沟煤矿二坑采空区以上地表均未发现任何地质灾害征兆,其中冯家焉村落周边,水土流失较严重,受地下采空区的影响地表有裂隙,裂隙分布较少,裂隙宽度在13cm,部分裂隙情况正在核查,山体有明显下沉情况,下沉高度
14、2030cm。我矿将对上述地区下沉情况继续做进一步跟踪调查,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一旦发现新的情况立即向公司领导汇报,采取措施保证安全。2.乔家庄沟由于搬山、填方导致排洪沟不畅通。 3.主、副斜井排洪沟不畅通。 4.厂区、煤厂涵硐口有杂物。贾家沟煤业公司.年6月30日第3篇:地质灾害情况反映调查报告赫章县国土资源局关于财神镇倮布嘎村张华珍情况反映调查报告县人民政府:年2月8日,我局收到政府办签转上访材料,根据政府分管领导的安排,我局及时与财神镇对接,实地对张华珍反映情况进行调查核实,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反映人张华珍,女,55岁,汉族,农民,住财神镇倮布嘎村倮布嘎组,其有砖混结构平房一幢二层,面
15、积约150平方米,瓦房二幢,面积约200平方米,平房出现部分墙体开裂,瓦房已部分倒塌,现堆放杂物,无人居住。其房屋位于财神镇倮布嘎煤矿建矿右上侧约500米处,开裂时间约为年7月,当时反映住房出现开裂的还有其住房附近的本组村民常绍方、常刚等三户。村民常绍方当时就向上级有关部门和财神镇多次反映情况,要求进行处理,由于三户人居住的下方曾经是原非法媒井的采空区,非法煤矿已被炸封关闭,无法确定责任主体,一直未能处理。年财神镇人民政府为协调矿群矛盾,构建和谐矿区,组织煤矿,张华珍,常绍方等四户人到财神镇人民政府进行协调处理,经多方做思想工作,煤矿同意每户补助2万元,镇政府按农村危房改造标准对每户补助1万元
16、并由镇政府协调土地,无偿在倮布嘎丫口上为其平整地基,让其修建住房。通过处理,常绍方等三户同意处理意见,并通过自筹部分资金建好住宅,原住房已撤除并搬进新居。张华珍家按2户算,共补助6万元,当时张华珍不同意处理意见。目前,张华珍一直在向县直有关部分反映,要求增加补助标准,为此财神镇人民政府对此非常重视,正进一步做煤矿和已领取补助款的三户工作,如已领取补助款的三户不再向政府和煤矿要求增加补助的前提下,通过协调煤矿适当增加部分补助,妥善处理好张华珍住宅搬迁工作。赫章县国土资源局二0一0年三月二十五日第4篇:地质灾害报告关于朱昌镇麦乃村六、七、八村民组唐凤明等户依法承包耕种的茶山磅房白沙大田责任地因人
17、工活动引发地质灾害未得处理申请复查一案情况反映报告贵阳市人民政府:党的_大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维护人民利益,让人民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公平正义。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我们是朱昌镇麦乃村六、七、八组村民唐凤明等户,我们依法承包的茶山磅房上、下幅,白沙大田74.36亩责任地。已经耕种三十多年。上述责任地原靠张家湾水井及老井口两处水源灌溉供养,七十年代初,由于金西矿茶山井采煤影响;导致该耕地无法耕种。后经麦乃村(原大队)与矿方协商。由
18、金西煤矿茶山井修建提水站抽水灌溉。九十年代初,由于该提水站管理不善的原因,导致我们耕种的茶山磅房上下幅,白沙大田责任地至今无法耕种。二OO五年,金西煤矿将茶山井承包给富宏煤矿经营开采。二OO七年麦乃村六、七、八组部分村民耕种位于茶山磅房上、下幅及白沙大田耕地与金西煤矿茶山井签订土地改种补偿协议,该补偿协议约定:矿方按亩每年500元改种损失支付给农户作为损失1 补偿费,协议期限为5年(年止)。同年麦乃村一、二、三、四、六、七、八组村民房屋出现开裂,田土塌陷,水井枯竭的地质灾害。二OO七年九月三日,贵阳市乌当区国土资源局委托贵州地质工程勘察院对麦乃村因人工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成因进行技术鉴定。二OO
19、七年十二月,贵州地质工程勘察院对麦乃村房屋开裂,田土塌陷,水源枯竭的成因关系作出了贵阳市乌当区朱昌镇麦乃村大寨、小寨、鸡脚坝、麻窝村民组房屋开裂、水源枯竭关系技术鉴定报告;该鉴定报告确认麦乃村房屋开裂,田土塌陷、水源枯竭的地质灾害系金西煤矿茶山井、富宏煤矿采煤、金朱采石场放爆采石人工活动引发有直接因果关系的责任认定。二OO九年六月四日,贵阳市乌当区国土资源局对引发麦乃村地质灾害的直接责任人(金西煤矿、富宏煤矿、金朱采石场)下达了地质灾害责任告知书;该责任告知书明确告知相关责任人,应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对其引发的地质灾害于二O一O年六月一日前完成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
20、财产安全。二O一O年六月二十三日,由于人工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相关责任人没有依法按期治理其引发的地质灾害,导致村民堵路与矿方发生群殴的群体事件。案发后,引起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有关部门责令富宏煤矿妥善处理其采煤引发的地质灾害。经各方协调、富宏煤矿按村民受损房屋按每平方米60元的加固维修费支付村民。2 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高新区国土资源分局依法委托贵州省地矿建设工程施工公司对麦乃村受采矿影响范围进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二O一二年二月,贵州省地矿建设工程施工公司对麦乃村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并编制乌当区朱昌镇富宏煤矿地质灾害排查报告;该地质灾
21、害排查报告查明受损村民956户,村民房屋956栋,塌陷坑17处,水井枯竭4处,因灾造成改变土地利用水田13处共计673亩(含茶山磅房上下幅、白沙大田74.36亩)。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_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拟订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包括下列内容:(一)主要灾害点的分布;(二)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范围;(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四)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二O一四年四月二十一日,观山湖区人大副主任、朱昌镇党委书记徐飚无视法律规定,在有关部门未对麦乃村地质灾害受损区域内房屋
22、进行损坏等级鉴定,并未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批的情况下,擅自允许麦乃村委会与富宏煤矿以1060万元对麦乃村因地质灾害受损房屋,田土塌陷,水井枯竭的地质灾害进行包干赔偿。3 麦乃村委会分别按每户农房10560元进行赔偿,并对汪家田、小冲、老赵、王家陡坡、坟山、偏岩脚小井田等处塌陷责任稻田给予青苗费十年的赔偿。麦乃村委会作为非法律授权的行政职能部门,无须行使他项行政管理职能,无权处置地质灾害的防治相关事宜。其违反了法律规定,草率地处置麦乃村地质灾害。置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其行为违反法律的有关规定,侵犯受灾群众的合法权益。本案中,麦乃村六、七、八组村民唐风明等户耕种位于茶山磅房上、下幅,白沙
23、大田的耕地系金西煤矿、富宏煤矿机井抽水的人工活动导致。河边塌陷坑(T01)、白沙大田塌陷坑(T17)见(地质灾害排查报告见第15页表3-1富宏煤矿地质灾害统计表、第19页表3-2蓄水能力变差的水田基本情况),上述耕地属地质灾害的治理区域范围。麦乃村委会以沟渠、水井、塌陷坑土地属集体部分不予赔偿为由,没有事实证据,其行为侵犯唐凤明等户的合法权益。根据矿山开采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唐凤明等户依法耕种位于茶山磅房上下幅、白沙大田74.36亩责任地系人工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导致该耕地至今无法恢复耕种。该耕地依法应由责任方富宏煤矿承担治理责任。本案由于茶山磅房上下
24、幅、白沙大田因人工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受损耕地未得妥善处理,唐凤明等户依法向朱昌镇人民政府、观山湖区人民政府反映上述情况,有关职能部门未对本案依法处理。综上所述: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4 护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据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性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信访条例的有关规定,特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如实反映上述情况。望有关工作部门对本案依法予以复核审查处理为谢!此呈 有关工作部门特此报告报告人: 年月日 后附相关证明材料: 1、贵阳市乌当区朱昌镇金西茶山煤矿采煤与麦乃村大寨、小寨、鸡脚坝、麻窝村民组房屋开裂、水枯竭关系技术鉴定报告;2、乌
25、当区朱昌镇富宏煤矿地质灾害排查报告;3、地质灾害责任告知书三份;4、房屋赔偿协议书份;5、补偿协议书份;6、土地承包证份;7、中国信合存折份;8、麦乃村与富宏煤矿地质灾害纠纷协调会专题会议纪要一份;9、朱昌镇人民政府信访答复意见一份;10、贵阳市观山湖区人民政府信访复查意见一份。第5篇:韭菜坝煤矿地质灾害调查报告临沧韭菜坝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韭菜坝煤矿地 质 灾 害 调 查 报 告韭菜坝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办公室二O一二年四月第一章 调查工作概述一、矿井概况与矿界范围1、矿井概况:韭菜坝煤矿始建于年,年投产,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3.0万吨/年。矿区面积1.0538平方公里,计划开采
26、标高为1800米米,目前实际开采标高为1848米1973米。矿井由一个主井、两个副井及一个总回风井组成。主井布置在矿区东南面,主井口标高为1894米,为平硐+暗斜井开拓,分上、下平巷布置采区,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主采M2煤层,目前采煤工作面布置在主井1900水平以上1940米之间,由于矿区内煤层较薄,尚未形成大面积的煤层采空区。地面办公楼和职工宿舍,生产和生产配套的建设设施以及工业广场(堆煤场)分布在主井口的附近,为轻型或低层建筑物,位于采空区之外,不受采动影响,排土场位于主井以南,地势平坦,靠近河流的地段建设了大坝,经过的水流采取了大直径水泥管引渡,不会造成滑坡、泥石流危险。二、气象
27、水文临沧,位于云南西部,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其位于云南西部,地处东经984010033,北纬23052502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南部,临沧属亚热带低纬度山地季风气候,区内海拔高低悬殊大(4503504米),立体气候显著,气候属亚热带低纬度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2。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0.7,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1.2。 降雨量:按行政区分析,除双江县偏少2.71%外,其余各县均偏多,偏多范围4.8728.7%。,其中最大为永德县偏多28.7%。按河流分析,各条河流均偏多,偏多范围在1.64 28.09 %之间。临沧市主要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四季之分不明显,但干雨季分
28、明,雨水较多,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日照数在_个小时以上,霜期较短,部分地区终年无霜;立体气候明显,山区年平均气温为1315,中海拔坝区为1618,低海拔河谷地区在19以上。从全市气温分布情况看,临翔、凤庆、永德、沧源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6.517.5,云县、双江、耿马和镇康四县气候炎热,年平均气温在1820,夏季较长,无明显冬季。临沧市雨量充沛,沧源、耿马孟定镇、镇康勐捧乡为降雨多雨区,年降雨量15001750毫米,云县、双江和临翔为较少雨区,年降雨量920毫米1600毫米。 雨季是临沧市雷暴天气的高发期,据统计,5至10月雷暴日数占全年雷暴日数的80左右。矿区所在区域水系属南汀河水
29、系,矿山范围内水系不发育,无常年沟溪流,矿区范围内有小箐河经矿区西北角,流向南东,该河床为当地的最低侵蚀基准面,海拔高为1870米,除此之外,无其他地表水体,该区主要为大气降水的补给区,地表和地下水受大气降水的控制和影响较大。地表水总体向南东排流于区外,然后注入南汀河。三、地形地貌矿区位于临沧勐托盆地内,属高原低中山地貌,地势呈北高难低,相对高差170米,盆地内沟谷纵横,切割较强烈,地形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排泄。韭菜坝煤矿矿区内无大的河流经过,仅有两条沟谷发育形成的小溪水,溪流流向近北向南,为南汀河的发源地。矿区附近及矿区内均无水库、池塘等地表水体,矿区南部溪流箐沟为该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海拔标
30、高为1870米,矿区地貌类型单一,地形简单。四、地层岩性矿区地层较简单,以上第三系地层(N)为主,岩性以砾岩、砂岩、砾岩、砂岩空隙裂隙较发育,为孔隙、裂隙含水层,煤层为相对含水层,因地形切割强烈,地层含水易于排泄,故煤岩层顶底板含水量较小。煤层底板有一薄层砂质泥岩为隔水层,但该层以透镜状产出,绝大部分不连续,使得该隔水层不完整,不易隔水,矿区内地层富水性很弱,对矿床开采影响较小。五、水文地质条件据韭菜坝煤矿生产矿井检测资料显示,矿井充水主要为大气降水沿空隙、裂隙渗透进入矿井,渗透量并不大。因煤层较薄,回采后不会形成地表陷落柱、坑。矿区地层多为砂砾岩,富水性较差,煤层及其顶底板为相对完整的隔水层
31、水文地质为大气降水透过空隙、裂隙补给为主的简单类型。韭菜坝煤矿目前开拓巷道对地水平为1848米,雨季时最大涌水量为360m3/日,正常时期涌水量为200m3/日。根据云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队提供的资料结合韭菜坝煤矿自年至今的开采掘露情况以及采空区分布、管理情况分析得出:韭菜坝煤矿矿区范围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六、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本矿区的人类工程活动主要矿山工程建设和煤矿开采工程活动,目前地表发现有地形变形,地裂缝和塌陷等地质灾害点,是由于煤层采空后,引发地表变形所致,矿井水和生活废水,均会对地质环境造成影响,在采取了防治措施后,可以减轻这些灾害性影响。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较强
32、烈,应予重视。第二章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经调查,过去和现今,矿区内没有发生过滑坡、崩塌等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无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现状体存在。据分析,区内北西面出现有与煤层走向一致的地裂缝,是地下煤层被采空后,导致地表发生地形变形引发所致,随着地下大面积的煤层被采空会继续加剧和引发地裂缝等类型的地质灾害。井下掘进和煤层被采空后潜在有顶板冒顶垮塌、片帮底鼓,发生矿井水害等灾害的危险性,目前虽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因素不发育,但是潜在有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因素,因此不可掉以轻心,要有备无患,把地质灾害隐患和诱发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据调查
33、主井口上方及两壁为砾岩斜坡,没有诱发滑坡或垮塌的危险性,地下井巷、部分地段支护不好,有诱发冒顶和片帮的危险性,煤层采空区未及时放顶减压;有发生顶板冒落,导致地表变形的危险性,这些危险性现状因素,在采取防治措施后,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一、矿山建设引发和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1、地表工程:矿山地表建设工程,有主井、副井、风井口、生产、生活设施房屋建筑、堆煤场及排碴场等建设工程,这些工程已经建成,没有发生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目前处于稳定状态,今后除人为工程因素外,一般不会引发地质灾害,或引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极小。2、地下工程:包括井巷掘进和采区布置,本矿的生产井巷完
34、全形成,现今没有发生过冒顶、片邦等地质灾害,将来在采掘过程中仍然存在冒顶、片帮底鼓等地质灾害的危险,老窑积水有发生透水灾害的危险性,在井巷穿过破碎岩层时,有发生顶板垮塌的危险性,煤层采空后,不及时放顶减压,有发生顶板大面积冒落的危险性,甚至影响到地表导致发生地面变形,产生地裂缝等灾害的危险性。二、矿山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已建成的主井、副井和风井巷道,井巷支护不合理、顶板管理方法不当、井下排水和通风系统有故障,使已建成的矿井工程有遭受冒顶、垮帮、底鼓、大面积冒落等危害矿井工程安全的危险性,因此,应增强防灾意识,防患于未然。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一、地质灾害危险性
35、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本次地质灾害综合评估的原则是:坚持预防主为,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以人为本,以矿山建设安全为本的原则。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矿区虽然没有发生过地质灾害,但整个矿区位于地下开采。煤层移动变形影响区内,煤层的埋深小于安全开采深度,且存在有崩塌、滑坡、地裂缝、地面塌陷,地下大面积冒落(影响到地面变形)、冒顶等多种类型的地质灾害诱发因素,但区内承灾对象少(地表为荒山,无农田、房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险性不大,危害程度底,故将矿区划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小区。三、矿山适宜性评估本矿山的可采煤层均为地下开采煤层,经过调查认为,矿区虽然存有多种类
36、型的地质灾害诱发因素,但主要为工程活动因素,在规范了人为采矿工程活动之后,矿山采煤引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会减少,危险性会减小,因此,评估矿山开采的适宜性为中等。四、防治措施1、矿山主、副、风井口露于地表,在主井口有雨季暴雨引发的洪水倒贯流入井巷的可能性,因此,在采取拦、排、疏、堵等措施疏通周边疏水沟道,将地表水排流于矿区外,防治地表水涌入地下,造成矿井水害。2、加强和规范地下井巷和采煤区顶板的管理,采用全部冒落法管理顶板,及时放顶减压,防治周期来压影响地面变形。3、下井作业,执行敲帮问顶等措施,防治井巷崩落、冒顶灾害的发生。4、采取探、排措施防治井巷的突水、透水和老窑溃水等水害的发生。结
37、论与建议一、结论1、矿区地质环境条件简单,矿区地貌类型单一,地形简单。2、矿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不发育、井上、井下均潜在有引发灾害的危险性因素,防治的重点,是煤层采空区的大面积冒落灾害和诱发成灾的危险性因素。3、综合评估将矿区划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小区。4、该区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重点地段,是地下矿井和采掘工作区。二、建议1、禁止在地下煤层采空区对应的地面上修建房屋和基础设施工程。2、保护好环境,防治污染。3、闭坑复恳、还地,建设和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4、在雷雨季节应加强“雨季”三防工作,预防水害事故和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韭菜坝煤矿安全技术管理办公室编制:李真明 二O一二年四月第6篇:煤炭开采引
38、发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山西数中国国第一产煤大省,全省91个县(区、市)的小煤矿绝大部分是县以下的煤矿,多数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煤矿发展迅猛,最多时有10000多座小煤矿。长期以来,煤矿多、分散的格局和粗放落后的矿业经济增长方式给山西带来了严重后果,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直接影响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一、地质问题以沙峪煤矿为例,沙峪煤矿矿区范围内分布着4个行政村,农业人口_余人。矿区内沟谷发育,地形破碎,土地较贫瘠,受采煤的影响,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土地退化、荒芜、房屋裂缝、水源干枯等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居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受到严重
39、威胁。煤炭的大规模开采造成了对矿山环境的较大破坏,采空塌陷、地面裂缝、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煤矸石堆放、矿坑排水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问题相继发生和出现。沙峪煤矿是一个具有34年开采历史的集体矿山,采掘生产机械化程度中等,回采率达65%,累计原煤产量110万,t采动面积约2.6km。采煤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下水位下降据调查,沙峪煤矿现采*煤,矿坑排水主要来自其顶板(多层)砂岩裂隙水,达300500m3/d,由于其集中排放,改变了地下水运移状态,周边地下水向井下巷道汇流,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使煤层之上含水层储水结构遭到破坏。矿区中部出露于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
40、中的1眼天然泉以及各村中8处水井,浅层均先后干枯,使矿区内的村庄、居民及大小牲畜用水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而矿坑排水大多数直接排放,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2、采煤引发的地面裂缝、塌陷等地质环境问题沙峪煤矿采用长壁式采煤法,全冒落顶板管理,回采率65%以上,煤矿投产34年来,采动面积达26km2,因井田地处低中山区,地表大面积黄土覆盖,松散层厚度3070m。据实地调查,在采空影响范围内发现地裂缝20余处,矿区内部分民居于1997年末开始出现地裂缝,地裂缝宽度152cm,最大降幅1cm,最大宽度5cm。农田中也可见到多条地裂缝,宽度1020cm,最大降幅15cm,最大宽度38cm。采空塌陷面积达01km
41、2,造成333hm2土地破坏,房屋轻微破坏51间,严重破坏32间,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3、煤矸石堆放的潜在危害据相关资料,煤矸石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三点:1)煤矸石自燃对环境的污染据统计,我国大约有1/3的矸石山发生过自燃,放出大量的so2、h2s、co、co2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并伴有大量烟尘,对矿区环境造成严重污染;2)煤矸石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煤矸石经雨水淋溶进人水域或渗入土壤,会影响水体和土壤,并被植物根部所吸收,影响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农业减产,同时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及人类健康;3)矸石山造成的滑坡和泥石流矸石山堆积过高,坡度过大,就容易造成滑坡;由于降雨等作用
42、使得矸石山的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时便可能形成泥石流。沙峪煤矿现有废石堆放场2处,分别堆放于主井口西侧的山坡和风井附近的沟谷中,堆放量分别为8万立方米、12万立方米,形成了约38的松散边坡。高度分别达1220m、810m。废石堆放既压占土地,破坏植被,又存在引发相关地质灾害的隐患。主井口附近的废石堆距东-夏公路仅1015m,在极端暴雨条件下极可能形成滑坡,严重威胁过往车辆、行人安全。风井附近废石堆距风井约10m,在极端暴雨条件下极可能形成泥石流,从而对风井造成毁坏,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废石露天堆放,在降水淋滤下还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二、治理方案1、避让搬迁由于煤矿的多年开采,采空塌陷面积达
43、01km2,造成村民房屋不同程度的破坏,目前塌陷还在不断扩大。村庄地下浅层水疏干,人畜吃水困难,对村民生命财产均造成威胁,需采取部分避让搬迁方式进行治理。选取的新村址范围内地形地貌较好,有一定量的地下水资源,可基本满足当地人畜用水。耕地、植被情况较好,水土流失轻微,仅有挖方量较小的交通、居住、耕作方面的人类工程活动,交通方便,无采空区、地面裂缝、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适宜建筑。2、采空塌陷、裂缝的治理与恢复耕地首先清理旧村庄,用推土机推平,通过压道机、推土机和运送汽车往复压实,及时覆盖黄土。对因采空塌陷造成破坏的耕地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填埋(夯实)裂缝和陷坑,平整田面,因地
44、制宜,修筑相应的田间道路及排水工程,并在各级梯田的外边缘修筑护田堤,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坝田,恢复农田的耕种功能。土地复垦后,耕作层的土壤大部分变为生土,不利于作物的生长,需要在深翻的同时,配方施肥,培肥土壤。同时,为了保持人工土壤中的水分,宜尽量在其底部回填约0.5m的亚粘土或粘土,形成人工隔水层,然后再回填亚砂土。恢复耕地后种植一些抗旱性强的乡土植物。3、煤矸石堆放场的治理沙峪煤矿每年矸石排出量1万15万,t现在较大的煤矸石堆放场2处,累计堆放量20万立方米,本次治理工程拟修筑一条煤矸石坝,并将残余煤矸石堆进行平整,表面覆盖0.5m黄土,然后种草植树,尽可能减轻或消除对生存环境、生态环境的危
45、害。4、修建回风竖井地下储水仓,解决居民人畜用水区内奥陶系岩溶水埋藏深,富水性不均匀,施工深井风险较大,增设井下储水仓将新施工的回风竖井井下排水作为供水水源加以利用,既避免水资源浪费,又降低了施工深井带来的风险。同时,可满足矿区居民供水。年4月,沙峪煤矿在草桥村闫家庄北约600m的沟谷中新建回风竖井,竖井垂直深度402m,在8480-9091m和15663-15914m穿过两层砂砾石层,地下水微具承压性,松散层之下2#煤层之上的k10(厚262m)、k9(厚699m)、k8(839m)砂岩中均含有丰富的地下水,水质良好,竖井揭露上述含水层后,排水量较为稳定,枯水季节450m3/d,雨季过后60
46、0m3/d。为使矿区村民吃上卫生方便的自来水,可在回风竖井井底修建井下主、付储水仓各1个,配套建设井下泵房及管道仓,用于储存上述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并配套建设井上蓄水池、铺设供水管道,解决蔺家庄、曹家庄、闫家庄、韩家庄4个村的人畜用水。三、治理工程量1、农田整治与恢复对已破坏的60hm2农田进行整治与恢复,复垦工程程序及标准为:将田面阳土剥离集中堆放一边;农田内塌陷、裂缝填平、夯实;田面平整,田面平整为梯田形式,梯田单级高差宜根据地形变化而定,一般控制在25m之间,各级梯田田面基本保持水平,并向内侧略有倾斜。因地制宜,修筑相应的田间道路及排水工程;在各级梯田的外边缘修筑护田堤,控制水土流失,保护
47、坝田;地表覆盖阳土,厚度05m以上,并适度压实,覆盖土壤ph值为7853。2、煤矸石的整治采用浆砌石修筑一条煤矸石坝,坝长205m,高6m,顶宽1m,底宽285m,外侧坡角约72,基础底宽49m,顶宽365m,内外侧坡度均为72,深2m,砌筑石方41205m3。在煤矸石坝下部预留三排排水孔,最下一排位于坝体底部,每两排排水孔之间的垂向距离为1m,每两个排水孔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5m,三排排水孔呈“梅花形”布置,基础开挖动用土石方2173m3。将残余煤矸石表面整平、压实,覆盖厚约05m黄土,然后进行种草、植树,预计土方工程5000m3,树苗10000株。3、回风竖井井底储水仓及供水配套(1)、回风竖井井底储水仓区内奥陶系岩溶水埋藏深,富水性不均匀,施工深井风险较大,增设井下储水仓将新施工的回风竖井井下排水作为供水水源加以利用,既避免水资源浪费,又降低了施工深井带来的风险。同时,可满足矿区居民供水。回风竖井井下储水仓的井下平面布置由煤矿实施,必须做到既保证井下排水(来自煤层之上含水层)不受采煤的污染,又不影响煤矿正常生产。本工程设井下主、付储水仓各1个,配套建设中央水泵房,管道仓和水泵房绕道仓。主、付储水仓及中央水泵房、管道仓、水泵房绕道仓的断面形态均为门洞形(下部为矩形,上部为拱形)。主、付储水仓长分别为1138m和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