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复习教案新人教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63195 上传时间:2020-06-0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复习教案新人教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复习教案新人教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复习教案新人教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复习教案新人教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复习教案新人教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复习教案新人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复习教案新人教版.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复习 【教学任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通过复习使学生从总体上掌握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机进行的有重大意义的近 代化探索活动。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剖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使学生逐步掌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剖析 历史事件的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充分认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的侵华史,同时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 史,增强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贡献的责任感与自觉性。 重点 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戊戌变法、抗击八国联军 难点 中华民族早期近代化探索与民族危机加深之间的关系。 【教学流程】 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二次备课

2、情境 引入 设疑导入:随着民族危机的步步加深,近代中 国人民进行了哪几次重大的探索?结果如何? 有什么影响? 方案二:解释近代化含义,导入复习 中国的近代化是指近代的中国人民向西方学 习,探索救国救亡道路的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 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自主 复习 一、梳理知识结构: 兴起: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主张向西方学习,实 现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 统治 口号:“自强”“求富” 时间: 19 世纪 60 年代到90 年代 中代表: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 藩 、李 鸿章、左 宗棠 、张 之 洞 之洞 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发展民用企业 建立新式海陆军 新式教育 作用 : 中国历史

3、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背景日本的“大陆政策”、 东学党起义 丰岛海战,战争爆发 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 教师列学习提纲,引导学 生看书强化记忆, 教师巡视指 导。 学生读书、 记忆, 可同位 互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每课 知识结构,夯实基础。 1. 洋 务 运 动 2 甲 午 中 日 战 争 过程黄海海战,邓世昌殉国 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覆没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 深了,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 中国的狂潮 背景:马关条约后,民族危机 空前激化 序幕:公车上书 发展:办报时务报、国闻报, 宣传变法思想 高潮:百日维新(政治、经济、文化、 军事等一系

4、列变革) 失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扼杀变法 意义: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 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 响 兴起:山东直隶一带 口号:“扶清灭洋” 斗争:廊坊阻击战、 老龙头之战等 结果:中外反动势力的联 合绞杀下失败了 经济:赔款 4.5 亿白银 政治:改设外 务部,严禁人 民反帝 军事:拆毁炮 台,驻兵要地 外交:划使馆 界,禁中国人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教师在复习基础知识后, 帮助学生理出本单元的思路: 本单元中国开始步入了早 期近代化的探索,随着第二次 鸦片战争后的民族危机,洋务 派为了维护清朝统治进行了洋 务运动,但在甲午战争中随着 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失败,马

5、 关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空 前激化,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 法,最终也失败;农民阶级则 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 动,却在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中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深渊。 3 戊 戌 变 法 4 抗 击 八 国 联 军 义 和 团 运 动 内容 危害 辛 丑 条 约 合作 知新 展示 提高 二、综合归纳、探究思考: 清朝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 渊的?面对民族危机的日益加重,这一时期中 国社会各阶层为了救亡图存,进行了哪些斗 争? 三、融入情境,探究问题 材料一我这些年一直在研究清末的 改革。我始终觉得中国从鸦片战争起,清末面 临的现代变革一直是

6、非常被动的,你说不出哪 个是它主动做的,都是在面临着巨大压力下, 甚至付出巨大成本代价之后才做的。 著名历史学者雷颐 材料二“新器物”的益处显而易见 但引入中国阻力尚且如此强大,“新政府机构” 的益处相对间接,遇到的阻力就更强烈。例如, 当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现代化舰队由 沿海地方督抚建成,管理却仍沿袭传统地方管 理水师体制。左宗棠、李鸿章意识到旧管理体 制无法管理现代化舰队,有现代化舰队必须要 有现代海军机构统一指挥、管理,就主动向朝 廷提出中央应建 “海军衙门”, 统一海军大权。 这一明显正确、且明显对朝廷有利的主张却为 朝廷所拒,其理由是政府传统只有“六部”, 建海军衙门是破坏传统

7、、“以夷变夏”。 生:回顾所学过的知识,小组 讨论、补充、归纳 师:引导生从战争名称、签订 条约、影响三方面来概括: 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 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 京条约 等,中国的半殖民地 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马 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 半殖民地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 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深渊。 为救亡图存,各阶层的斗争: 地主阶级洋务派: 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教师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引 导学生回答。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融 入情境, 探究问题

8、, 深化认识 本单元内容, 学以致用, 进一 步探索民族危机的加深与近 代化之间的关系。 答案:( 1)第二次鸦片战争 后面临内忧外患的清政府,地 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 动, 甲午战争战败后民族危机 加剧,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维 新变法。 (2)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洋务运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 一步,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的产生,戊戌变法促进了思 想启蒙,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 成立现代世界普遍适用的“海军衙门”,并不 涉及政治体制改革,而且增强朝廷权力,都如 此艰难,真正的政治体制改革之艰难,可以想 见。 ( 1)结合近代化早期探索的相关内容,举两例 证明材料一中的观点。 ( 2)学习“新器物

9、” 和 “真正的政治体制改革” 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积极作用分别是 什么? ( 3)结合材料内容, 谈谈你对近代化早期探索 的认识。 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 由于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中国向西方学习阻力重重,近 代化的早期探索步履维艰。 拓展 延伸 1840 年到 1949 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 “沉 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 年 1901 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 表现为“沉沦”; 1901 年 1920 年期间,中 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变现为“谷底”,即黑 暗和黎明的交错器, 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 1921 年以后,中国历史发展主要趋势据变现为 “上升

10、”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 国”。 ( 1)根据所学, 结合材料, 中国从开始 “沉沦” 到完全沉沦到 “谷底”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 为什么这么说? (2) 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段历史的感悟。 (1) “沉沦”鸦片战争;“谷 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鸦片 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是中国近 代史的开端; 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2) 面对列强的入侵和欺凌, 内忧外患的动荡环境,洋务派 和维新派分别从器物层面和 制度层面挽救民族危亡。 反思 完善 教后 反思 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义和团运动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 进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