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考高考数学模拟试卷(理科)(解析版).pdf

上传人:欣欣 文档编号:5589452 上传时间:2020-06-18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联考高考数学模拟试卷(理科)(解析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联考高考数学模拟试卷(理科)(解析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联考高考数学模拟试卷(理科)(解析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联考高考数学模拟试卷(理科)(解析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联考高考数学模拟试卷(理科)(解析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联考高考数学模拟试卷(理科)(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考高考数学模拟试卷(理科)(解析版).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页(共 24页) 湖南省六校联考高考数学模拟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 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x|x 26x+5 0, B=x|y= , A B=() A1, +)B1, 3 C (3, 5D3, 5 2命题 “ 若 x, y 都是偶数,则 x+y 也是偶数 ” 的逆否命题是() A若 x+y 是偶数,则 x 与 y 不都是偶数 B若 x+y 是偶数,则 x 与 y 都不是偶数 C若 x+y 不是偶数,则 x 与 y 不都是偶数 D若 x+y 不是偶数,则 x 与 y 都不是偶数 3若执

2、行如图的程序框图,输出 S的值为 6, 则判断框中应填入的条件是( ) Ak32?Bk65?Ck64?Dk 31? 4下列函数中在上为减函数的是() Ay=2cos2x1 By=tanx C D y=sin2x+cos2x 5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从960 人中抽取32 人做问卷调查,为此将他们随机编号为1, 2, , 960, 分组后在第一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到的号码为9抽到的 32 人中,编号落 入区间 1, 450的人做问卷A, 编号落入区间 451, 750的人做问卷B, 其余的人做问 卷 C则抽到的人中,做问卷 B 的人数为() A7 B9 C10 D15 6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

3、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第2页(共 24页) A6BC3D 7若 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a, 则的值为() A6 B20 C8 D24 8若函数y=2 x 图象上存在点(x, y)满足约束条件, 则实数 m 的最大 值为() A1 BC2 D 9已知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an=5n, 其前 n 项和为 Sn, 将数列 an的前 4 项抽去其中一 项后,剩下三项按原来顺序恰为等比数列bn的前 3 项, 记b n的前 n 项和为 Tn, 若存 在 m N * , 使对任意n N*, 总有 SnTn+ 恒成立, 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A2 B 3 C3 D 2 10已知两个不相等的非零向量

4、, 两组向量 和 均由 2 个和 3 个排成一列而成记 , Smin表示 S 所有可能取值中的最小值,则 下列正确的是() AB C若, 则 Smin与| |无关 DS 有 5 个不同的值 11设 , 若对任意的正实数x, y, 都存在以a, b, c 为三边长的三角形,则实数 p 的取值范围是( ) A (1, 3) B (1, 2 C D以上均不正确 12已知 A, B 分别为椭圆的左、右顶点,不同两点 P, Q 在椭圆 C 上,且关于 x 轴对称,设直线 AP, BQ 的斜率分别为m, n, 则当 取最小值时,椭圆 C 的离心率为() A B C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

5、 5 分, 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中对应题号 后的横线上 13已知复数, 则 |z|= 第3页(共 24页) 14在 ABC 中, BC=, AC=2 , ABC 的面积为4, 则 AB 的长为 15已知圆x 2+y24x+2y+5 a2=0 与圆 x2+y2( 2b10)x2by+2b210b+16=0 相交于 A(x1, y1) , B(x2, y2)两点,且满足 x +y=x+y, 则 b= 16给出下列命题: (1)设 f(x)与 g(x)是定义在R 上的两个函数,若|f(x1)+f (x2) | |g(x1) +g(x2) |恒成立,且 f(x)为奇函数, 则 g(x)也是奇

6、函数; (2)若 ?x1, x2 R, 都有 |f(x1) f(x2)|g(x1) g(x2)|成立, 且函数 f(x)在 R 上递增,则 f( x)+g( x)在 R 上也递增; (3)已知 a0, a 1, 函数 f(x)=, 若函数 f(x)在 0, 2上的最大 值比最小值多, 则实数 a的取值集合为; (4)存在不同的实数k, 使得关于x 的方程( x21) 2 |x21|+k=0 的根的个数为 2 个、 4 个、 5 个、 8 个则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 小题,其中有 3 道选做题选做一道,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 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已知数列

7、an的前 n 项和为 Sn, 常数 0, 且 a1an=S1+Sn对一切正整数 n 都成立 ( )求数列 an的通项公式; ( )设 a10, =100, 当 n 为何值时, 数列的前 n 项和最大? 18如图,在多面体 ABCDE 中, DB 平面 ABC , AEDB , 且 ABC 为等边三角形, AE=1, BD=2 , CD 与平面 ABCD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若 F是线段 CD 的中点,证明: EF平面 DBC ; (2)求二面角DEC 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19某学校有120 名教师,且年龄都在 20 岁到 60 岁之间,各年龄段人数按分组,其频 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学

8、校要求每名教师都要参加两项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结业考 试已知各年龄段两项培训结业考试成绩优秀的人数如表示,假设两项培训是相互独立的, 结业考试成绩也互不影响 年龄分组A 项培训成绩优秀人数B 项培训成绩优秀人数 20, 30)30 18 30, 40)36 24 40, 50)12 9 50, 604 3 (1)若用分层抽样法从全校教师中抽取一个容量为40 的样本,求从年龄段 20, 30)抽 取的人数; 第4页(共 24页) (2)求全校教师的平均年龄; (3)随机从年龄段20, 30)和 30, 40)内各抽取1 人,设这两人中两项培训结业考试 成绩都优秀的人数为X, 求 X 的概率分布和

9、数学期望 20已知抛物线方程为x 2=2py( p0) , 其焦点为 F, 点 O 为坐标原点,过焦点 F 作斜 率为 k(k 0)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过 A, B 两点分别作抛物线的两条切线, 设两条切线交于点M (1)求; (2)设直线MF 与抛物线交于C, D 两点,且四边形ACBD 的面积为, 求直线 AB 的斜率 k 21已知函数f(x)=e x(lnx2k) ( k 为常数, e=2.71828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 曲线 y=f(x)在点( 1, f(1) )处的切线与y 轴垂直 (1)求 f(x)的单调区间; (2)设, 对任意 x 0, 证明: (x+1)g(

10、 x) ex+ex 2 请考生在22、23、24 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22选修 41:平面几何 如图 AB 是O 的直径,弦 BD, CA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 EF 垂直 BA 的延长线于点 F (I)求证: DEA= DFA ; (II )若 EBA=30 , EF=, EA=2AC , 求 AF 的长 23已知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是 =2cos , 以极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极轴为 x 轴 的正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直线 L 的参数方程是(t 为参数) (1)求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和直线L 的普通方程; (2)设点 P( m, 0) , 若直线

11、 L 与曲线 C 交于 A, B 两点,且|PA|?|PB|=1, 求实数 m 的值 24函数 f(x)= 第5页(共 24页) (1)求函数f(x)的定义域A; (2)设 B=x| 1x2, 当实数 a、b ( B ?RA)时, 证明:| 第6页(共 24页) 湖南省六校联考高考数学模拟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 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x|x 26x+5 0, B=x|y= , A B=() A1, +)B1, 3 C (3, 5D3, 5 【考点】 交集及其运算 【分

12、析】 分别求出集合A、B, 从而求出A B 即可 【解答】 解: 集合 A=x|x 26x+5 0=x|1 x 5, B=x|y=x|x 3, A B=3 , 5, 故选: D 2命题 “ 若 x, y 都是偶数,则 x+y 也是偶数 ” 的逆否命题是() A若 x+y 是偶数,则 x 与 y 不都是偶数 B若 x+y 是偶数,则 x 与 y 都不是偶数 C若 x+y 不是偶数,则 x 与 y 不都是偶数 D若 x+y 不是偶数,则 x 与 y 都不是偶数 【考点】 四种命题间的逆否关系 【分析】 若命题为 “ 若 p 则 q” , 命题的逆否命题为“ 若非 q, 则非 p” , 而 x, y

13、 都是偶数 的否定应为x 与 y 不都是偶数 【解答】 解:若命题为 “ 若 p 则 q” , 命题的逆否命题为“ 若非 q, 则非 p” , 所以原命题的逆否命题是“ 若 x+y 不是偶数,则 x 与 y 不都是偶数 ” 故选 C 3若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输出 S的值为 6, 则判断框中应填入的条件是() Ak32?Bk65? Ck64?Dk 31? 【考点】 程序框图 【分析】 根据程序框图,写出运行结果,根据程序输出的结果是S=6, 可得判断框内应 填入的条件 第7页(共 24页) 【解答】 解:根据程序框图,运行结果如下: S k 第一次循环log23 3 第二次循环log23?log

14、34 4 第三次循环log23?log34?log45 5 第四次循环log23?log34?log45?log56 6 第五次循环log23?log34?log45?log56?log67 7 第六次循环log23?log34?log45?log56?log67?log78 8 第七次循环log23?log34?log45?log56?log67?log78?log89 9 第 61 次循环log23?log34?log45?log56? log6263 63 第 62 次循环log23?log34?log45?log56? log6263?log6364=log264=6 64 故如果输出

15、S=6, 那么只能进行62 次循环,故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k64 故选: C 4下列函数中在上为减函数的是() Ay=2cos2x1 By=tanx C D y=sin2x+cos2x 【考点】 函数单调性的判断与证明 【分析】 根据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对选项中函数的单调性进行分析、判定即可 【解答】 解:对于 A, y=2cos2x1=cos2x, 在 上是先减后增,不满足题意; 对于 B, y=tanx, 在(,)和(,)上都是增函数,不满足题意; 对于 C, y=cos(2x)=sin2x , 在上为减函数,满足题意; 对于 D, y=sin2x+cos2x=sin(2x+) ,

16、 在上先减后增,不满足题意 故选: C 5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从960 人中抽取32 人做问卷调查,为此将他们随机编号为1, 2, , 960, 分组后在第一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到的号码为9抽到的 32 人中,编号落 入区间 1, 450的人做问卷A, 编号落入区间 451, 750的人做问卷B, 其余的人做问 卷 C则抽到的人中,做问卷 B 的人数为() A7 B9 C10 D15 【考点】 系统抽样方法 【分析】 由题意可得抽到的号码构成以9 为首项、 以 30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求得此等差数 列的通项公式为an=9+(n1)30=30n21, 由 451 30n21 750 求得正整

17、数 n 的个数 【解答】 解: 960 32=30, 故由题意可得抽到的号码构成以9 为首项、以30 为公差的等差 数列,且此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9+(n1)30=30n21 由 451 30n21 750 解得15.7 n 25.7 再由 n 为正整数可得16 n 25, 且 n z, 故做问卷B 的人数为10, 第8页(共 24页) 故选: C 6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6BC3D 【考点】 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 【分析】 通过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特征,利用三视图的数据求解几何体的条件即可得出答 案 【解答】 解: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是底面半径为1, 高为

18、 6 的圆柱被截掉分开,相等的 2 部分, V=12 6=3 , 故选: C 7若 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a, 则的值为() A6 B20 C8 D24 【考点】 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分析】 利用二项式定理求得a=2, 再求定积分求得要求式子的结果 【解答】 解:根据=(2+x+x 2)?( 1 +) =2+x3+x 23x+3 , 故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a=23+3=2, 则=?(3x21)dx=(x3x)=82=6, 故选: A 8若函数y=2 x 图象上存在点(x, y)满足约束条件, 则实数 m 的最大 值为() A1 BC2 D 【考点】 简单线性规划 【分析】 由题意作图象,从而结合图

19、象可知2m 1, 从而解得 第9页(共 24页) 【解答】 解:由题意作图象如下, , 结合图象可知, 函数 y=2 x 图象与 y=3x 的交点 A(1, 2) , 则 2m 1, 故 m ; 故选: D 9已知数列 an 的通项公式an=5n, 其前 n 项和为 Sn, 将数列 an的前 4 项抽去其中一 项后,剩下三项按原来顺序恰为等比数列bn的前 3 项, 记bn的前 n 项和为 Tn, 若存 在 m N * , 使对任意n N*, 总有 Sn T n+ 恒成立,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A2 B 3 C3 D 2 【考点】 数列的求和 【分析】 通过 an=5n 可求出 Tn=8(

20、1 ) 、Sn=, 利用 4 Tn8 及 Sn 10, 结 合题意可知10 8+ , 进而计算可得结论 【解答】 解: an=5n, a1=4, a2=3, a3=2, a4=1, 则 b 1=a1=4, b2=a3=2, b3=a4=1, 数列 bn是首项为4、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T n=8(1) , 4 Tn8, 又 Sn= =, 当 n=4 或 n=5 时,Sn取最大值 10, 第10页(共 24页) 存在 m N *, 使对任意 n N*, 总有 Sn T n+恒成立, 108+ , 即 2, 故选: D 10已知两个不相等的非零向量, 两组向量 和 均由 2 个和 3 个排成一列而成

21、记 , Smin表示 S 所有可能取值中的最小值,则 下列正确的是() AB C若 , 则 Smin与| |无关 DS 有 5 个不同的值 【考点】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分析】 依题意,可求得 S有三种结果, , 可判断 错误;进一步分析有S1 S 2=S2 S 3= =, 即 S 中最小为 S3, 再对 A、B、C 逐一分 析得答案 【解答】 解: xi, yi(i=1, 2, 3, 4, 5)均由 2 个 a 和 3 个 b 排列而成, S可能情况有以下三种: , 故 D 错误; S1 S 2=S2 S 3=, S中最小为S3, 若, 则 Smin=S3= , A, B 错误; 若,

22、则 Smin= , 与无关,与有关,故 C 正确 故选: C 11设, 若对任意的正实数x, y, 都存在以a, b, c 为三边长的三角形,则实数 p 的取值范围是() A (1, 3) B (1, 2CD以上均不正确 【考点】 基本不等式;简单线性规划 【分析】 由基本不等式可得 a , c 2 , 再由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得, +2, 且+2, 且+2, 由此求得 实数 p 的取值范围 第11页(共 24页) 【解答】 解:对于正实数x, y, 由于=, c=x+y 2, , 且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 且+ 2 , 且+2 解得1p 3, 故实数 p 的取值范围

23、是(1, 3) , 故选: A 12已知 A, B 分别为椭圆的左、右顶点, 不同两点 P, Q 在椭圆 C 上,且关于 x 轴对称,设直线 AP, BQ 的斜率分别为m, n, 则当 取最小值时,椭圆 C 的离心率为() A B C D 【考点】 椭圆的简单性质 【分析】 设 P(x0, y0) , 则 Q( x0, y0) , =A( a, 0) , B (a, 0) ,利用斜率计算公式肯定:mn=,=+ +=, 令=t1, 则 f( t)=+2lnt利用导数研究其单调性即可 得出 【解答】 解:设 P(x0, y0) , 则 Q(x0, y0) , = A( a, 0) , B(a, 0

24、) , 则 m=, n=, mn=, =+=, 令=t 1, 则 f(t)=+2lnt f(t) =+1+t=, 第12页(共 24页) 可知:当 t=时, 函数 f(t)取得最小值=+2ln=2+1 ln2 = = 故选: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 小题,每小题 5 分, 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中对应题号 后的横线上 13已知复数, 则 |z|= 【考点】 复数求模 【分析】 利用复数的运算法则、模的计算公式即可得出 【解答】 解:复数=i1, 则|z|= =, 故答案为: 14在 ABC 中, BC=, AC=2 , ABC 的面积为 4, 则 AB 的长为 4 或 【考点】 余

25、弦定理;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分析】 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 可得 cosC=, 利用余弦定理可 求 AB 的长 【解答】 解: BC=, AC=2 , ABC 的面积为 4, 4= , , cosC=, AB 2= =16, AB=4 ; 或 AB 2= =32, AB= AB 的长为 4或 故答案为: 4 或 15已知圆x 2+y24x+2y+5 a2=0 与圆 x2+y2( 2b10)x2by+2b210b+16=0 相交于 A(x1, y1) , B(x2, y2)两点,且满足 x +y=x+y, 则 b= 【考点】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 第13页(共 24页) 【分析】 把

26、点 A、B 的坐标分别代人圆O1, 化简得 2(x1 x 2)=y1 y 2;再把点 A、B 的 坐标代人圆O2, 整理得 b(y2y1)=( b 5) (x1x2) ;由以上两式联立即可求出b 的 值 【解答】 解:根据题意,把点 A(x1, y1) , B(x2, y2)分别代人圆O1, 得; + 4x1+2y1+5a2=0 , + 4x2+2y2+5a 2=0 , 并化简得,2( x1 x 2)=y1 y 2 ; 同理,把点 A、B 的坐标代人圆O2, 整理得,b(y2 y 1)=( b5) (x1 x 2) ; 把 代人 , 化简得 2b=( b5) , 解得 b= 故答案为: 16给

27、出下列命题: (1)设 f(x)与 g(x)是定义在R 上的两个函数,若|f(x1)+f (x2) | |g(x1) +g(x2) |恒成立,且 f(x)为奇函数, 则 g(x)也是奇函数; (2)若 ?x1, x2 R, 都有 |f(x1) f(x2)|g(x1) g(x2)|成立, 且函数 f(x)在 R 上递增,则 f( x)+g( x)在 R 上也递增; (3)已知 a0, a 1, 函数 f(x)=, 若函数 f(x)在 0, 2上的最大 值比最小值多, 则实数 a的取值集合为; (4)存在不同的实数k, 使得关于x 的方程( x 21)2 |x 21|+k=0 的根的个数为 2 个

28、、 4 个、 5 个、 8 个则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为(1) 、 ( 2) 、 (4) 【考点】 函数单调性的判断与证明;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分析】(1)利用 |f(x1)+f(x2)| |g(x1)+g(x2)|恒成立, 设 x 2=x1, |f(x1)+f( x1)| |g(x1)+g( x1)|恒成立, 根据 f( x)是奇函数,即可得出结论; (2)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 (3)分 0a1 和 a1 时加以讨论,根据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和一次函数单调性,结合分 段函数在区间端点处函数值的大小比较,求出函数在 0, 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由此 根据题意建立关于a的方程,求出满足条

29、件的实数a 的值; (4)对 k 的值分类讨论,将方程根的问题转化成函数图象的问题,画出函数图象,结合 图象可得结论 【解答】 解:对于( 1) , |f(x1)+f (x2)| |g(x1)+g(x2)|恒成立, 令 x2= x1, 则|f(x1)+f( x1)| |g( x1)+g( x1)|恒成立, f( x)是奇函数, |f(x1) f( x1)| |g(x1) +g( x1)|恒成立, g( x1)+g( x1) =0, g( x1)=g( x1) , 第14页(共 24页) g(x)是奇函数,(1)正确; 对于( 2) , 设 x1x2, f( x)是 R 上的增函数, f( x1

30、) f(x2) , |f(x1) f( x2)|g(x1) g(x2)|恒成立, f( x1) f(x2) g(x1) g(x2) f(x2) f(x1) , h( x1)h(x2)=f( x1) f(x2)+g( x1)g(x 2) f(x1) f(x2)+f(x2)f(x1) , h( x1) h(x2) 0, 函数 h(x)=f (x)+g(x)在 R 上是增函数,(2)正确; 对于( 3) , 当 a1 时,函数 f(x) =在0, 2上的最大值为f(1)=a, 最小值为f(0)=1 或 f(2) =a2; 当 a1=时,解得 a=, 此时 f(2)=1, 满足题意, 当 a( a2)

31、=0 时,2=0 不满足题意, a=; 当 0a 1时,在 0, 1上, f(x)=ax是减函数;在( 1, 2上,f(x) =x+a 是 减函数, f( 0)=a0=1 1+a, 函数的最大值为 f(0)=1; 而 f(2)=2+a 1+a=f(1) , 所以函数的最小值为f(2)=2+a, 因此,2+a+=1, 解得 a= ( 0, 1)符合题意; 综上,实数 a 的取值集合为, (3)错误; 对于( 4) , 关于 x 的方程( x2 1)2|x21|+k=0 可化为( x21)2( x21)+k=0(x 1 或 x 1) () 或( x21)2+(x21)+k=0( 1x1) () 当

32、 k=时, 方程( )有两个不同的实根, 方程( )有两个不同的实根, 即原方程恰有4 个不同的实根; 当 k=0 时,原方程恰有 5 个不同的实根; 当 k=时, 方程( )的解为 , , 方程( )的解为 , , 第15页(共 24页) 即原方程恰有8 个不同的实根; 当 k= 2时,方程化为( |x2 1|+1) (|x2 1|2)=0, 解得 |x21|=2 或|x21|=1(不合题意, 舍去); 所以 x21= 2, 解得 x21=2, 即 x=, 方程有 2 个实数根; 所以存在不同的实数k, 使得关于x 的方程( x21)2|x21|+k=0 的根的个数为2 个、 4 个、 5

33、个、 8 个, 命题( 4)正确; 综上,正确的命题是(1) 、 (2) 、 (4) 故答案为:( 1) (2) 、 (4)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 小题,其中有 3 道选做题选做一道,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 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已知数列 an的前 n 项和为 Sn, 常数 0, 且 a1an=S1+Sn对一切正整数 n 都成立 ( )求数列 an的通项公式; ( )设 a10, =100, 当 n 为何值时, 数列的前 n 项和最大? 【考点】 数列递推式;数列的函数特性;数列的求和 【分析】 (I)由题意,n=1 时, 由已知可知a1( a12)=0, 分类讨论: 由 a

34、1=0, 及 a1 0, 结合数列的和与项的递推公式可求 (II )由 a10 且 =100 时, 令 , 则, 结合数列的单调 性可求和的最大项 【解答】 解( I)当 n=1 时, a 1( a12)=0 若取 a1=0, 则 Sn=0, an=SnSn1=0 a n=0(n 1) 若 a 1 0, 则, 当 n 2 时,2an=, 两式相减可得,2an2an1=an a n=2an1, 从而可得数列an 是等比数列 a n=a1?2n 1= = 综上可得,当 a1=0 时, an=0, 当 a1 0 时, (II )当 a10 且 =100 时, 令 由( I)可知 b n是单调递减的等

35、差数列,公差为 lg2 b 1 b 2 b6= 0 第16页(共 24页) 当 n 7 时, 数列的前 6 项和最大 18如图,在多面体ABCDE 中, DB 平面 ABC , AEDB , 且 ABC 为等边三角形, AE=1, BD=2 , CD 与平面 ABCD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若 F是线段 CD 的中点,证明: EF平面 DBC ; (2)求二面角DEC 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考点】 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分析】(1)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进行证明即可 (2)建立坐标系,求出平面的法向量,利用向量法进行求解即可 【解答】 (1) 证明:取 BC 的中

36、点为M, 连接 FM, 则可证 AM 平面 BCD , 四边形 AEFM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EFAM , 所以 EF平面 DBC ; (2)解:取 AB 的中点 O, 连结 OC, OD, 则 OC平面 ABD , CDO 即是 CD 与平 面 ABDE 所成角, 设 AB=x , 则有, 得 AB=2 , 取 DE 的中点为G, 以 O 为原点,OC 为 x 轴,OB 为 y 轴,OG 为 z 轴,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 由( 1)知: BF平面 DEC, 又取平面DEC 的一个法向量 =( , 1, 2) , 设平面 BCE 的一个法向量=(1, y, z) , 由,由此得平面

37、BCE 的一个法向量=(1, , 2 ) , 则 cos, = = 所以二面角DEC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第17页(共 24页) 19某学校有120 名教师,且年龄都在20 岁到 60 岁之间,各年龄段人数按分组,其频 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学校要求每名教师都要参加两项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结业考 试已知各年龄段两项培训结业考试成绩优秀的人数如表示,假设两项培训是相互独立的, 结业考试成绩也互不影响 年龄分组A 项培训成绩优秀人数B 项培训成绩优秀人数 20, 30)30 18 30, 40)36 24 40, 50)12 9 50, 604 3 (1)若用分层抽样法从全校教师中抽取一个容量为

38、40 的样本,求从年龄段 20, 30)抽 取的人数; (2)求全校教师的平均年龄; (3)随机从年龄段20, 30)和 30, 40)内各抽取1 人,设这两人中两项培训结业考试 成绩都优秀的人数为X, 求 X 的概率分布和数学期望 【考点】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频率分布直方图;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分析】(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能求出从年龄段20, 30)抽取的人数 (2)由频率分布直方图能求出全校教师的平均年龄 (3)由题设知X 的可能取值为0, 1, 2分别求出相应的概率,由此能求出X 的概率 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解答】 解: (1)由频率分布直方图知,0.35 40=14

39、(2)由频率分布直方图得: 全校教师的平均年龄为: 25 0.35+35 0.4+45 0.15+55 0.1=35 (3) 在年龄段 20, 30)内的教师人数为120 0.35=42(人) , 从该年龄段任取1 人, 第18页(共 24页) 由表知,此人 A 项培训结业考试成绩优秀的概率为, B 项培训结业考试成绩优秀的概率为, 此人 A、B 两项培训结业考试成绩都优秀的概率为, 在年龄段 30, 40)内的教师人数为120 0.4=48(人) , 从该年龄段任取1 人, 由表知,此人 A 项培训结业考试成绩优秀的概率为, B 项培训结业考试成绩优秀的概率为, 此人 A、B 两项培训结业考

40、试成绩都优秀的概率为 由题设知 X 的可能取值为0, 1, 2 , , X 的概率分布为 X 0 1 2 P X 的数学期望为 20已知抛物线方程为x 2=2py( p0) , 其焦点为 F, 点 O 为坐标原点,过焦点 F 作斜 率为 k(k 0)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A, B 两点,过 A, B 两点分别作抛物线的两条切线, 设两条切线交于点M (1)求; (2)设直线MF 与抛物线交于C, D 两点,且四边形ACBD 的面积为, 求直线 AB 的斜率 k 【考点】 抛物线的简单性质 【分析】 (1)设出直线AB 的方程,代入抛物线的方程,运用韦达定理和点满足直线方程, 由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

41、示,化简即可得到所求值; (2) 求得切线的斜率和切线的方程,运用弦长公式,可得 |AB|, |CD|, 求得四边形ABCD 的面积,运用对勾函数的性质,解方程可得k 的值 【解答】 解: (1)设直线AB 方程为, 联立直线 AB 与抛物线方程 , 得 x22pkxp2 =0, 第19页(共 24页) 则 x 1+x2=2pk, x1x2=p2, 可得=x1x2+y1y2=x1x2=x1x2+(kx1+ ) (kx2+) =(1+k 2)x 1x2+(x1+x2) =(1+k 2) ( p2)+ +?2pk=p2; (2)由 x2=2py, 知 , 可得曲线在A, B 两点处的切线的斜率分别

42、为, 即有 AM 的方程为, BM 的方程为, 解得交点, 则, 知直线 MF 与 AB 相互垂直 由弦长公式知,|AB|=? =?=2p(1+k 2) , 用代 k 得, 四边形 ACBD 的面积, 依题意,得的最小值为, 根据的图象和性质得,k2=3 或 , 即或 21已知函数f(x)=e x(lnx2k) ( k 为常数, e=2.71828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 曲线 y=f(x)在点( 1, f(1) )处的切线与y 轴垂直 (1)求 f(x)的单调区间; (2)设, 对任意 x 0, 证明: (x+1)g( x) ex+ex 2 【考点】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导数研究曲

43、线上某点切线方程 【分析】(1)求出 f(x)的导数,通过解关于导函数的不等式,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即 可; 第20页(共 24页) (2) 问题转化为证成立, 从而证明, 设 F( x)=1 xlnx x, 根据函数的单调性证明即可 【解答】 解: (1)因为, 由已知得, 所以, 设, 则, 在( 0, +)上恒成立,即 k(x)在( 0, +)上是减函数, 由 k(1)=0 知,当 0x1 时 k(x) 0, 从而 f( x) 0, 当 x1 时 k(x) 0, 从而 f(x) 0 综上可知,f(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0, 1) , 单调递减区间是(1, +) (2)因为 x0, 要证原式

44、成立即证成立, 现证明:对任意x0, g(x) 1+e 2 恒成立, 当 x 1 时,由( 1)知 g(x) 01+e 2 成立; 当 0x1 时,ex1, 且由( 1)知 g( x) 0, 设 F( x)=1 xlnx x, x ( 0, 1) , 则 F(x)=( lnx+2) , 当 x (0, e2)时,F (x) 0, 当 x (e 2, 1)时, F (x) 0, 所以当 x=e 2 时,F(x)取得最大值F(e2)=1+e2 所以 g( x) F(x) 1+e2, 即 0x1 时,g(x) 1+e2 综上所述,对任意 x0, g(x) 1+e 2 令 G(x)=exx1( x0)

45、 , 则 G(x) =ex10 恒成立, 所以 G(x)在( 0, +)上递增,G(x) G(0) =0 恒成立, 即 exx+10, 即 当 x 1 时,有:; 当 0x1 时,由式, 第21页(共 24页) 综上所述,x0 时,成立, 故原不等式成立 请考生在22、23、24 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22选修 41:平面几何 如图 AB 是O 的直径,弦 BD, CA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 EF 垂直 BA 的延长线于点F (I)求证: DEA= DFA ; (II )若 EBA=30 , EF=, EA=2AC , 求 AF 的长 【考点】 与圆有关的比例线

46、段 【分析】( )连接 AD , BC, 证明 A, D, E, F 四点共圆,可得结论; ( )证明 EFA BCA , 可得, 所以 AF AB=AC AE, 从而可求AF 的长 【解答】( )证明:连接AD, BC 因为 AB 是O 的直径,所以 ADB= ACB= EFA=90 , 故 A, D, E, F 四点共圆, DEA= DFA ; ( )解:在直角EFA 和直角 BCA 中,EAF= CAB , 所以 EFABCA , 所以 所以 AF AB=AC AE 设 AF=a, 则 AB=3a, 所以 a(3a)=, 所以 a22a+1=0, 解得 a=1 所以 AF 的长为 1 24函数 f(x) = (1)求函数f(x)的定义域A; (2)设 B=x| 1x2, 当实数 a、b ( B ?RA)时, 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