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本章归纳整合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8.pdf

上传人:欣欣 文档编号:5589643 上传时间:2020-06-1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1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本章归纳整合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8.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本章归纳整合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8.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本章归纳整合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8.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本章归纳整合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8.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本章归纳整合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8.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本章归纳整合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8.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本章归纳整合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8.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本章归纳整合 教材 P42读图思考 除图中列出的各种因素外,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自然灾害、机械化程度、传统习惯、食 物偏好、化肥、良种、冷藏保鲜技术、环境等。 教材 P43活动 1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正好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条件;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 少,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补充,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2江西的千烟洲是丘陵山区,属于我国的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丘陵山区耕作很容易发生 水土流失, 因此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坡度小的缓坡和地势更为平坦的谷地,土层较厚, 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地势更为低

2、洼的地区,容易积水,出现洪涝灾害,因 此因地制宜发展鱼塘养鱼业。地形条件是这里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影响因素。 3一般来说,受市场价格影响,同样的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花卉产品,农 民收益是逐渐递增的。同时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日益提高,鲜花消费逐渐兴起;同时东南沿海地区紧邻港澳台地区,便于出口,市场需求量 大。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变化除了受市场的价格、需求变化影响外,改革开放的政策也是一个 重要因素。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教材 P44活动 1 (1)随着欧洲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逐渐形

3、成了“时鲜业”的市场条件。交通运输 的改善,为地中海地区“时鲜业”实现区域专业化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条件,使得生产地与市 场之间紧密联系。通过技术的投入大大克服了该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的不合理性,提高了 产量,增加了经济效益。 (2)市场和交通运输、自然灾害对地中海地区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 从地中海地区农业生产的现状看,应完善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地区间的协作和区际分 工,减轻灾害损失,避免恶性竞争。 2解答本题,首先了解家乡农业生产类型、主要作物品种、经营方式、农产品的主要用途等 方面的问题,然后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尤其要分析市场和 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

4、。 教材 P46活动 1略。 2归类如下: 自然气候暖湿、土地肥沃 社会 小麦牧羊区的形成有悠久的历史;实行了“牧者有其地”的鼓励 政策;靠近主要公路,运输便利 经济开发金矿;耕作业已实现商业化 科技机械化水平高 3农业地域是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澳大利亚的混合 农业在形成过程中,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政府政策支持是其形成的基础,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是商品化生产的条件,地广人稀和机械化水平高使大规模经营成为可能,先进的科技和管理 措施是现代化生产的保证。 教材 P48读图思考 1从“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出,亚洲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 亚的热带、

5、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区。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配合好,适宜水稻的生长。 从“亚洲地形分布”图上可以看出,亚洲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和 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壤深厚、肥沃,适宜水稻栽培,便于水田管理。 2从“亚洲人口分布”图上可以看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劳动 力丰富,这是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3亚洲的水稻种植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很高,因而,在这里种 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国家政策鼓励种植水稻。此外,水稻在 这些地区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传统经验丰富,

6、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教材 P48活动 1季风水田生产对水、土壤、 地形等地理要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水田生产增加了水分蒸发 和下渗,灌溉需求导致大量修建水利工程,改变了水的时空分布。长期的水田作业改变了土 壤的组成、结构和性状,形成肥沃的水稻土。水田生产要求田地平缓、坡度小,需要改造地 形,如修筑梯田等。 2从我国南方水稻产区的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传统生活习惯 等社会经济条件并结合农业区位选择和农业地域形成等基础知识,解释我国南方水稻产区的 形成,概括我国水稻种植业的三个特点:一是水稻品种最齐全,如单季稻、双季稻、三季稻; 二是机械化水平低,但已有一定发展;

7、三是新中国成立后,不断进行科学技术革新,推广杂 交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教材 P49读图思考 在图示农业区位因素中,各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 交通运输是商品谷物生产的基础,地广人稀和机械化水平高是大规模经营的条件,先进的农 业科技是现代化生产的保证,市场广阔是商品率高的条件。 教材 P50活动 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交 通运输便利;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 2. 商品谷物农业季风水田农业 人均耕地地广人稀人多地少 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 生产规模大小 机械化程度高低 科技水平高低 商品率高低

8、 经营方式家庭经营家庭经营,规模小 主要分布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所在国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家多为发达国家所在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 教材 P52活动 1气候温暖,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 2大牧场放牧业的经营方式高度集约化、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高,科技应用广泛。 3我国内蒙古、 新疆等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与潘帕斯草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不 能照搬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但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例如划区轮牧、种植 牧草、培育优良畜种、加强牲畜的病害研究等。 教材 P52 54活动 1. 形成因素区位优势 饲

9、料因素 西欧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牧草和饲料作 物生长 西欧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 不利于谷物的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市场因素 西欧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食物结构中乳畜产品比重大,乳畜 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 2市场和饲料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就市场因素来看,城市需要大量的新 鲜牛奶以及牛奶制品。受牛奶运输的影响,以生产牛奶为主的乳畜业农场多分布在大城市附 近,以生产加工乳制品为主的乳畜业农场可以分布在离城市较远的地方。就饲料因素来看, 乳牛既需要多汁的青饲料,也需要含蛋白质较高的精饲料,因此,乳畜业农场既种植优质牧 草

10、,也种植饲料作物。 3. 西欧乳畜业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 气候气候温和湿润气候温暖 草场以人工草场为主以天然草场为主 分布大城市市郊地广人稀地区 产品牛奶及奶制品为主肉、皮、毛为主 机械化程度较高高 市场以本地市场为主以国际市场为主 教材 P55 56问题研究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马鸣风萧萧整理 资料 1 资料分析 1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可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综合效益。例如, 该生产方式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农业生产广开门路,提高了农业产出率,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 经济效益;该生产方式还解决了农村能源短缺问题,缓解了燃料、饲料、肥料三料相争的矛 盾,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11、保护植被和生态环境。 2这种生产方式比较适合于温度条件较好的南方农村,但在操作时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 先要根据当地的实际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确定种植的作物或者养殖的禽畜品种,然后以 生态学基础原理为指导,根据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规律建立起一个综合性的农业 园。但温度较低的北方地区不宜照抄照搬该方式。 资料 2 资料分析 1这两种农业生产方式都属于生态农业,都能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提 高农副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都有利于建立起与当地生态条件协调一致的农业生态系统。 2该种生产方式比较适合于南方的低山丘陵地区,但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自然条件与社会 经济条件不同,在学习该模式时,应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区 位优势、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确立恰当的生产经营模式。 资料 3 资料分析 1例如, 农民出售农产品增加了收入,减少了运输和销售成本,同时还能获得旅游业所带来 的食、宿、娱、购等方面的经济收入。 2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解答即可。如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可开设采茶园、茶叶加工展示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