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中图版七年级上册).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92735 上传时间:2020-06-2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0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中图版七年级上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2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中图版七年级上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2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中图版七年级上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2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中图版七年级上册).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2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中图版七年级上册).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中图版七年级上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学案(中图版七年级上册).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1 -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教学要求 知识目标 : 学会搜集并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 能力目标 : 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 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能够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结构分析 选编本节内容基于以下几点考虑:(1)以黄河的治理和长江的开发为例,运用相关资 料探究河流治理与开发的方向和方案,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树立人地协调、 可 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河湖知识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概括归纳 黄河与长

2、江水文基本特征的地理思维能力。(3)以图像系统为依托,了解和掌握有关河湖 的基础知识,为迁移应用这些知识,形成能力和价值观念打下扎实的基础。(4)从知识方 面分析, 既照顾了中国河湖概况的面,又突出了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的点,做到了点面结合。 (5)注重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基于上述的设计思路,本节呈现了下面的结构特点。第一,外部结构特点为纵向递进 关系源流概况、影响因素、 水文特征及水利水害。第二,内部结构特点为横向平行关系。 内容点析 - 2 - 1. 众多的河湖 本部分教材是围绕着河湖的基础知识、我国不同类型河湖的特点,以及各自然地理要 素对河流水

3、文特征的影响而展开的。 第一,关于河湖的基础知识,教材采取了以地图叠加文字说明和主图叠加附图的形式, 淡化了内外流域的界线,突出了内流河和外流河这一基本概念、内外流域面积的差异及我国 的河流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外流区等内容。 第二,教材提供了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统计曲线图,可分析得出结论:(1) 东部地区河流的汛期多出现在夏季;(2)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的河流冬季出现结冰现 象(松花江冬季的流量为零),枯水期时甚至出现断流。并结合初二学生的能力水平,教材 配以胡杨林和罗布泊的景观图片,来说明西北内陆河流的基本特点因降水稀少,河流水 量不丰,蒸发与渗漏严重,出现了许多季节性河道。第三,本节活

4、动式课文的设计力图达到 以下目的。(1)巩固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图像知识,通过中国政区图的阅读,为学习黄河的 治理和长江的开发奠定了基础。(2)通过统计图表的分析及学过的地形知识,了解我国西 高东低的地势决定了大江东去的趋势。(3)通过统计图表的分析及学过的气候知识,了解 我国从北到南雨季的长短决定了河流汛期长短的规律。( 4)通过对图2.29 中黄河花园口站 与西江梧州站的流量年内变化的比较,了解不同河流的汛期长短对灌溉、航运、 发电量及洪 涝灾害的影响。第四,教材还穿插了京杭运河的阅读材料,目的是介绍它沟通五大水系、航 运价值以及服务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巨大功能。 本部分教材的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着

5、重体现在对地图及图表信息的认定、提取、加工 及分析的过程之中。 2. 黄河的治理 本部分教材主要围绕着对黄河的整体评价、黄河各河段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方案的研讨 而展开的。 第一,虽然本部分教材的重点是在黄河的环境问题与治理上,但从逐步树立辩证唯物 主义观念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教育功能考虑,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 介绍了黄河为中华民族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及其带来的灾难,极具震撼力, 这在教材的分 析中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1)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及其开发龙羊峡图;(2)黄河 水资源的灌溉作用宁夏平原图;(3)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黄河起源地黄河源头 - 3 - 图;( 4)流域内所蕴

6、藏的旅游资源壶口瀑布图。上述内容的呈现又是建立在知识(上、 中、下游的划分和水资源利用类型)、能力(获取图例信息)和价值观念有机融合的基础之 上的。 教材的另一个亮点是对黄河上、中、下游划分的呈现方式。教材没有直接在正文里描 述,而是在地图上以设问的形式提出,为下面的教材展开留下了一个伏笔。其目的是暗示教 材不过分强化地理界线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这一基础知识将在后面黄河中下游的环境问题 及治理部分得到巩固练习,这样就使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由死记硬背的机械识记层面,上升 到在应用过程中巩固提高的应用能力层面。 第二,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问题及其产生的环境问题(包括对下游的影响),是本部分 教材的重点内

7、容。关于黄河中游水土流失问题,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1)读图 2.23 “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可知, 由河口至孟津的中游河段,年平均含沙量与年平均输沙 量都比上下游河段大,并由此引出成因的思考。(2)关于成因,教材简明地介绍了中游干 支流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流域面积较大;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本区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 雨等因素。(3)为了给师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教材没有就地形、气候及植被等影响因 素进行详尽地分析,目的是让学生迁移已有知识与能力,自主展开学习过程。 有关下游产生的环境问题,教材通过叙述性课文与活动性课文结合,以及因果推理递 进的方式加以体现,并强调以下几个方面。(1)平原

8、区的地形对河道宽度、河道坡度、河 流流速的影响。 (2)受地形影响,泥沙在下游沉积并逐步抬高河床,形成“地上河”。( 3) 河床不断升高,人们被迫筑堤束水。(4)暴雨来临,随时随地都有决口的危险。(5)历史 上的黄河水患灾害。(6)由图 2.34 中黄河下游狭窄的汇水面积、没有支流汇入等信息,也 可推断“地上河”的形态与隐患。此外,基于复习巩固和内容拓展的考虑,教材还提供了图 2.35 , 全面地展示了黄河整个流域的环境问题上游的荒漠化与凌汛问题;中游的水土流 失问题;下游的“地上河”隐患与凌汛问题。 第三,关于黄河各河段环境问题的治理,教材首先提出了形成原因的划分自然原 因与人为原因;其次以

9、黄河断流为例,提出了治理方案。并以此诱发学生探讨治理黄河流域 其他环境问题的动机,并尝试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本部分教材的能力培养重在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推理分析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 题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 4 - 3. 长江的开发 本部分教材主要是围绕长江的源流概况、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洪涝灾害的治理等问题 来展开的。第一,教材结合图2.36 介绍了长江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域面积、长度、 水量等情况; 点明了“水能宝库” “黄金水道” 的作用; 结合图 2.37 “长江干流地形剖面”, 让学生理解性地记忆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第二,关于长

10、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材详尽地提供了长江流域水系图、干流地形剖 面图、长江航运图及图2.39 等项信息,为学生推理分析长江的水能资源优势、现实和潜在 的航运价值及当前航运中存在的问题创设了情景,以展示开发长江水能潜力、克服航运阻力 的信心和思维过程。其中, 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开放性地介绍了荆江裁弯取直的工程原 理及意义, 通过阅读图中废弃河道信息,加强学生理解该工程对改善长江中游航运效益的意 义,以及提高地理推理分析能力的水准;通过分析影响长江通航的障碍因素、设计解决方案, 树立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第三,在介绍长江开发的同时,教材在活动式教材中利用较多的篇幅,提出了长江洪 涝

11、灾害的问题。 其目的是使学生逐步树立兴利除弊的环境意识防治洪涝灾害就是为了更 好地利用长江的水资源,挖掘其航运价值与水能潜力。从以上分析可知,本段内容的选取对 学生扩展有关长江洪涝灾害的知识、提高成因分析能力,以及树立防灾减灾、变害为利、人 地协调等价值观念意义重大。 教材呈现长江洪涝灾害内容的方式包括两个方面。(1)在阅读材料中,介绍了因为人 与水争地的矛盾,筑堤圈地, 使湖泊失去了调蓄江湖水资源的能力,导致历史上长江洪涝灾 害频繁发生。 (2)以思考练习的方式介绍了近年来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发生的频度不断加大, 让学生从降雨、植被、湖泊及人为等因素入手分析,归纳洪涝灾害的成因。 教学建议 【课

12、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23 课时。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可运用下列方式:教师出示挂图“中国水系”或自行绘制的投影片“青藏地 区河流和湖泊分布图”“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流和湖泊分布图”,提出问题:看到地图的第一 印象或感受是什么? - 5 - 这样导入新课,直接进入主题,增强学生对我国河流、湖泊分布的感性认识,使学生 对我国河流、湖泊众多这一特点一目了然。 【众多的河湖】 学习内、外流河的概念时,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图2.28 “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分 布图”,找出长江、黄河、塔里木河,提出一系列问题:这几条河流最终流向何处?有哪些 河流与长江、 黄河一样最终流入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

13、?有哪些河流与塔里 木河相类似, 不能注入海洋?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运用地图观察实例,概括总 结内、外流河及内、外流区的概念,这样比较适合初中学生掌握地理概念。在此基础上,运 用同样的教学方法,结合书中图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学习内、外流湖的概念,了解内、 外流区的分布及面积的差异等知识并完成活动题1。 对于河流水文特征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 图, 提出以下思考问题: 四条河流分别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区?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 什么季节流量最小,为什么?黄河、 松花江为什么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学生通过读 图、思考及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了解我

14、国外流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共性,通过完成活动题3 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区水文特征的差异性,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有明显差异?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完 成活动题2 加以了解。 解答此题时, 教师应提醒学生阅读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 候类型分布图,在图中找出这些河流,说明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气候区。在此基础上,了 解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找出其内在的联系。当学生明确了地形、气候与河流之间的关 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塔里木河和罗布泊的图,讨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河流的水文特 征,并与东部外流区河流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异性。 【黄河的治理】 本部分教

15、材的教学,建议教师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使学生对黄河的认识能够较为客 观。这部分教材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念的最好实例。首先从 正面入手,引导学生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对应 上、中、下游不同河段的景观图片,了解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 6 - 第二步, 结合活动题1,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忧患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不同河段产生 的环境问题各是什么?在学生对黄河不同河段的问题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分不同 河段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别是什么? 了解中游河段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含量大的特点时

16、,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黄河干流 泥沙沿途变化图,通过阅读图中的数据,可以使学生对黄河中游地区泥沙含量非常多有一个 感性认识。分析成因时,教师应提醒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相关的气候类型图、气温曲线降 水柱状图及教材中提供的黄土高原地区地表景观图,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些反映黄土高原地 区的降水、地表植被等状况的录像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分析,明确造成黄河中游 泥沙含量大的人为因素是什么,自然因素是什么。由中游地区的泥沙含量大,联系不同河段 水流速度的变化,结合教材提供的地上河示意图、历史上黄河下游泛滥范围图,说明中游地 区的环境问题对下游地区产生什么影响?造成的隐患是什么? 对于上游地区的荒漠化

17、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及气温 曲线、降水柱状图,可以收集一些上游地区植被破坏的录像带或景观图片、幻灯片等,依次 说明这里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解释凌汛的成因,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生凌汛的河段,其河流流向与不产生凌 汛的河段河流流向有什么不同?由此说明引起凌汛发生的自然因素是什么?通过分析应使 学生明确产生凌汛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 第三步,在学生了解黄河不同河段的忧患后,指导学生阅读关于“根治黄河”的阅读 材料,完成活动题2,通过阅读和解题,使学生明确针对不同问题应该采取不同措施,鼓励 学生充分开展发散思维,为解决黄河的问题献计献策。 【长江

18、的开发】 了解长江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应该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因此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 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以及中国政区图、地形图、 气候图, 明确长江的发源地,上、 中、下游的划分,以及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主要气候区,在此基础上,分析长江的哪些河 段水能资源比较丰富,哪些河段有利于航行。在分析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时,可以引导学生 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可以指导学生观察长江流域水系图,分析水电站 的分布与地形地势之间的关系。 - 7 - 了解长江水运状况,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长江航运图,说明哪些河段航运能力比较强, 结合地形地势、 气候、河道等因素, 分析航运能力强的原因。结合

19、荆江河道治理工程示意图, 说明哪些河段航运受到限制,限制的因素是什么。指导学生完成活动题2,讨论解答此题时, 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与学生讨论的时间,特别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想。 分析长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可以从阅读材料、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变化示意图入手, 通过学生阅读 “平垸行洪导长江”的资料和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导致洪涝灾害出现的原因之 一就是围湖造田,减弱了湖泊对河流水量的调蓄能力。对于发生洪涝灾害的其他原因,可以 通过讨论、 解答活动题2 加以了解。 在解答此题时, 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气候特征对洪涝的 影响, 上、中游地区植被的破坏为什么容易形成洪涝灾害,长江水系干支流的分布特点对洪 涝灾害出现的影响等,通过分析, 应使学生对于河流发生洪涝灾害的因素有一定了解,并能 够初步明确其中的因果关系。“长江流域三次特大洪水比较”的资料,应该指导学生认真阅 读,使学生对于洪涝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人地协调 发展观念和意识。 教学反思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