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595239 上传时间:2020-06-2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7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_ 精品资料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知识点 1、新闻学的学科结构,学科内容 新闻理论:新闻本体理论、业态理论、关系理论 新闻史: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 新闻业务: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报刊发行 媒介管理与经营:研究国家的新闻法规、新闻政策以及国家对媒体的宏观调控 2、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干涉:政府唯一职责是采取措施保护新闻自由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外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力 “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让人民群众利用报刊自由表达意见 对事实的信念:崇尚并提倡客观性报道 基本问题:支配西

2、方报刊的,不是理性至上,而是利润至上、金钱至上 (2)社会责任论 就当日事件在赋予其意义的情景中的真实、全面和智慧的报道 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供社会各群体互相传递意见与态度的工具 呈现与阐明社会目标与价值观的方法 将新闻界提供的信息流、思想流和感情流送达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途径 (3)发展新闻学(发展传播学):守望、整合、教育 (4)党报理论: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 3、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新闻活动的变化 新闻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 新闻内容更加丰富复杂 传递新闻的手段更加多样 结论: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4、新闻活动的渠道 亲身传播:言语传播、文字传播、体态语言传播、信号传播 大

3、众传播:报纸、广播、电视、网络 群体传播:群众集会、新闻发布会、座谈会、讲座、报告会、小组讨论会 _ 精品资料 5、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新鲜 6、两种新闻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形式) 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实质) 7、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8、新闻要素:五要素:发生新闻的主角,发生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发生的 地 点,发生的原因 六要素:五要素 +how 说明与解释 七要素:六要素 +跟读者有什么关系,即对读者有什么影响 9、新闻类别:以新闻内容来分类:政法新闻、经济新闻、文教卫生新闻、 体育新闻、社会新闻 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硬新闻、

4、软新闻 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10、信息的特点:最基本特点:包含新情况、新知识、新内容 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 扩缩性 组合性 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 相对性 11、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2、报纸的产生:手抄新闻的出现和盛行 新闻书的出现 周刊(周报)、日报的勃兴 新闻事业的三个阶段:报纸、广播、电视 13、邸报和现代报纸的根本区别:邸报基本上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和言论 14、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国内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互联网新闻的特点:即时、海量、互动、个人化、融合 15、

5、公营媒介、国营媒介的媒介特点 (1)公营媒介:(代表: BBC、NHK) 由某些社会团体、公民团体或媒介组织出自创办 不以赢利为目的,旨在进行公共服务 _ 精品资料 经费来源于团体组织内认股集资,以及报纸销售和视听费 以视听费为主要收入来源 强调对公众负责 不播广告 传播方针由其主办的社会团体、公民组织、媒介组织或由社会各界组成的董 事会决定 (2)国营媒介:(代表:社会主义国家、意大利国家电视台、1980 年前的法国 电视台) 国营媒介的领导由政府任命 经费全部或大部分来自政府提供 工作方针由政府决定 国营媒介自觉站在政府立场上,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方针政策 节目严肃但呆板 16、我国报纸的

6、三种分类及特点 (1)分类:共产党县、市级以上的机关报 晚报、都市报 专业性报纸:行业报、对象报、趣味报、信息类报等 (2)特点:共产党县、市级以上的机关报: 核心地位,综合性报纸; 刊登政治经济方面硬新闻和发表阐述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令等; 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 晚报、都市报: 综合性;通俗化;大众化;面向平民百姓,贴近生活 专业性报纸: 有特定读者群;全国性;时间性要求不高;专业化 17、报纸文字的三种体裁 (1)新闻:消息:迅速、准确、简要地报道一个新闻事件 通讯:详细报道一个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一个新闻人物的所作所 为,弥补消息的不足 (2)言论:新闻评论:配合当天报纸上的新闻

7、而发的评论 时评:针对社会热点事件、现象,揭示其意义,引起公众的关注 政论:阐释党和国家新出台的政策,或就某一事件阐明本报立场 (3)杂交品种:新闻特写、新闻述评、调查报告、深度报道、杂文 _ 精品资料 18、新闻媒介运行体制的特点 (1)以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完全商业化运作体制: 以赢利作为最终目标 以收视率作为节目制作、播出的直接目标 以迎合受众为节目策划的基本原则 垄断竞争是美国整个广播电视业运作的基本模式 (2)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私并举的双轨制运作体制: 政治上旨在防止极少数人或集团垄断,控制全国舆论,保护政治多元化 经济上公私并存,相互竞争,但从不同渠道获得收益,避免恶性竞

8、争 文化上旨在保护本民族文化传统。尤其是公营台对保护本民族文化,避免 外来文化、低俗的商业文化冲击具有重要作用 (3)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体制: 电视台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国有 电视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机构,即党和政府的喉舌 电视台义不容辞地承担着宣传党和政府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职责 电视台的经费在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都由政府直接拨款 节目制作播出只能部分按市场需求执行,各电视台竞争但不会优胜劣汰 19、传媒业经营的原则、目标和路径 (1)原则:普遍服务原则 编营分离原则 受众中心原则 (2)目标:打造核心竞争力 建设媒体公信力 (3)路径:集约化:内涵发展集团化 专业化:受

9、众分化和新技术频道专业化 跨区域:跨媒体、跨行业经营打造完整产业链 20、受众分类与受众细分,受众定位的主要方法(因素) (1)受众细分: 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 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可按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等再划分 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频率:稳定受众、不稳定受众 按照受众不同信息需求:一般受众、特殊受众 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现实受众、潜在受众 _ 精品资料 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核心受众、边缘受众 (2)受众定位的方法(因素): 受众区域定位 受众职业和身份定位 受众的年龄定位 受众文化教育程度定位 21、新闻价值的五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接近

10、性、显著性、趣味性 简答题 1.简述信息概念的引进对新闻工作提出的要求 (1)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 (2)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3)信息对新闻业务提出一系列要求 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 加强深度报道; 加强新闻的综合评述; 加强全方位报道。 2.简述新闻和宣传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媒介的所有者或新闻工作者自身出于某种目的,自觉或不自觉的 利用新闻报道宣传一定的思想、 观念, 表达自己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和评价。 (2)区别: 出发点不同 -新闻:受众的需要 宣传:宣传者自身的需要 归宿点不同 -新闻:除了以新闻牟利以外,对新闻本身无主观意图 宣传:目的是要

11、人们理解他,接受、支持它 _ 精品资料 传播的方式不同 -新闻:信息传播一次性 宣传:需要重复 传播的要求不同 -新闻:信息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 宣传:定性的准确,观点与材料统一 3.简述西方报纸产生的社会条件 (1)封建制度解体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社会的规模大大的扩大,社会的变动大大加速, 生产的分工大大精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资产阶级、 封建阶级、工人阶级之间的斗争激化) (3)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在激增,需要信息的人在激增 (4)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学校大量兴办,社会的文化水准在提高 (5)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便利了报刊的新闻采集和报刊的发行

12、 (6)交通、通讯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新闻采集、发布的迅速及时 (7)印刷、纸张等工业的日趋发展,保证了报刊的物资需要 (8)资本的原始积累在增加,资本的集中加速,资本家有可能独资或合资办 报刊 4.简述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之间的关系 (1)反映并代表舆论 (2)引发舆论 (3)引导舆论(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 认识,引导舆论。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5.简述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_ 精品资料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新闻体制 (2)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 (3)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 (4)受众的多元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

13、 (5)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 (6)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 6.简述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p51)(#) 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 7.简述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具体要求 (1)含义:指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2)要求: 新闻真实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总体真实,单个真实 本质真实,新闻真实 真实和真相 8.简述新闻客观性的含义和具体要求(#) (1)含义:客观理念 /客观精神超越自我 /职业理念 /价值追求 2 客观方法 (2)内容上:新闻报道的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人物或事件 形式上:新闻报道的事实是采用“客观陈述”的方法 9.简述媒

14、介产品经营的特殊性 媒介产品具有观念性,属于精神产品。 _ 精品资料 (1)面向社会,形成舆论 (2)时效限定 (3)消费过程一次性 (4)连续生产 10.简述私营媒介的特点116 (1)私人创办管理、出资 (2)政府不直接干预经营、管理活动 (3)广告是主要收入来源 (4)以营利为目的 (5)迎合受众 (6)监督政府有一定力度 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新闻事业正负功能的理解, 如何降低新闻事业的负面效果? 1.新闻媒介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 2.新闻媒介联结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 3.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 4.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又发

15、了个人无限的欲望 5.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污染了社会空气 降低负面效果的办法: 2.结合实际,谈谈新闻娱乐化现象及其出现的原因以及对新闻界的影响。 现象:娱乐性节目比例大量增加,严肃新闻减少,名人趣事、犯罪新闻等软性 内容为重点,从严肃的政治、经济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_ 精品资料 原因: 1.自身必然趋势 2.政策未完善 3.新闻环境局限大 4.新闻从业人员自身素质 3.结合重庆都市报经营的现状,请你谈谈重庆本地的都市报在受众变化和媒体变 化的环境下如何搞好经营? 问题: 1. 信息量不足 2. 专版策划不足 3. 评论和深度报道少,言论是报纸的灵魂,无好的言论,就难以做好品牌 解决: 1

16、. 实行差异化,走社区道路,与新媒体结合。 2. 先做好品牌,将品牌有力推广出去。树立好的都市报形象,增强重庆凝聚力。 3. 注重人才培养 4. 重视新闻资源的深度开发 4.根据我国媒介受众市场细分和定位的现状,请你谈谈目前媒介受众市场还有那 些空白点?以此受众市场空白请你策划一份新媒体出来,准确描述该媒体的目标 受众定位、功能定位及个性角色。 _ 精品资料 5.媒体融合在当下有何表现?媒体融合对传统的新闻生产有什么影响?作为广告 学的学生,请你谈谈媒体融合趋势下广告活动正在发生及可能发生的变化 “媒介融合”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 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将电视

17、、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 表现: 电视读报节目、网络电视、广播与电视、广播与广播(自己扩展说) 影响与可能发生的变化:(以下理解,结合实际谈) 1.技术化与全能化 媒介融合首先是技术的融合,媒介融合根本的和直接的诱因是数字技术的成 熟,新一代数字技术、广播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媒介融合的的直接推 动力。因此,媒介融合表现出鲜明的技术特征。在媒介融合的时代,依托于不同 媒介的文化形态竞争与融合,表现出多元文化的技术性与全能性。它不仅体现着 大众文化的精神,也兼容并包着精英文化、世俗文化、高雅文化与娱乐文化的精 髓,从而呈现出一种全能文化的形态。 2.集约生产与全民写作 媒介融合改变了内

18、容的生产模式与传播模式。融合媒介意味着不同类型的媒 介从各自独立经营转向多媒介联合经营,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一种新的 新闻传播模式“融合新闻”( Multiple-journalism )产生了。融合新闻与传统的单一 媒介的新闻传播活动有着巨大差异,其主要特点是将多种媒介的新闻传播活动整 合进行,采用多媒体、多渠道的方式传播新闻。媒介融合在内容的集约化生产方 面,不仅表现在传媒组织的合作,还表现为内容生产的全民写作。在传统大众媒 介垄断新闻传播与文化生产的时代,为新闻媒介提供信息的主要是政府机构、社 _ 精品资料 会团体和企业组织, 承担采集与发布新闻信息的主要是职业新闻工作者及作为“准

19、 新闻工作者”的新闻通讯员。 3.内容融合与渠道融合 媒介融合的途径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内容融合和渠道融合。内容从物理 形态上看,可以分为文字、声音、图片、图像等;从媒介载体上看,可以分为报 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媒体上的内容。 6.请你谈谈你对“报纸消亡论”的看法。 1.不会消亡,会减少 2.消亡的只是媒介 3.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形势 报纸特点( *) 优点: 1.记录性好 2.选择性强(内容、看的时间) 3.材料运用自如 缺点: 1.工作程序多而繁琐,时效差 2.收水平限制,群众基础不广泛 3.文字不急声音、图像那样真切逼真 7.有人说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媒体的产生,专业新闻工作者会消 亡,对此你怎么看 ? 8.根据所学的新闻理论知识, 分析当前中国传媒由“信息为王”向“故事为王”方向发 展的利弊得失。 信息为王:罗列信息,以信息量取胜 _ 精品资料 故事为王:新闻以故事的叙述手法记述,增加趣味性和人性味,矛盾冲突,悬念 吸引读者 _ 精品资料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