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有答案(0618091539).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601182 上传时间:2020-06-21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9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经济有答案(061809153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低碳经济有答案(061809153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低碳经济有答案(0618091539).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低碳经济有答案(0618091539).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低碳经济有答案(0618091539).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低碳经济有答案(061809153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经济有答案(0618091539).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一、简答 1.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近期目标是什么? (101-102页) 2.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中期目标是什么? (99-101页 ) 3.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是什么? (97-99页) 4. 发展低碳经济,加速煤炭企业转型的对策与出路有哪些? (171-173页 ) 5.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187-189页) 6. 简述我国低碳汽车产业化的创新思路? (177-179页 ) 7. 简述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227-229页) 8. 要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必须采取哪些措施? (197-198 ) 9.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支持系统中的技术支持包

2、括哪些? (265 页) 10. 我国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容有哪些? (279 页) 11.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意义有哪些? (330-331页 ) 12. 森林减少的影响和危害有哪些 (21页 ) 13 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的构建包括哪些内容? (270-274页 ) 14. 低碳经济的特征有哪些? (128页 ) 15. 在实践上,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在能源和环境方面还存在哪三个难以克服的问题? (156-157页 ) 16. 中国低碳经济存在哪些问题? (83-85页) 17. 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有哪些?(169-170 页 ) 二、多选 1. 在实践上 , 我国发展循环经

3、济在能源和环境方面还存在下列哪些难以克服的问题()。 (A B C)156-157 A 节能减排问题凸显 B能源结构严重高碳 C产业模式极不合理 D温室气体过量排放过多 2. 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原则中,3R原则指()。 (A B C)235 A减量化 B再利用 C资源化 D高效化 3. 低碳责任就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A B C D)36 A技术创新 B制度创新 C产业转型 D新能源 4. 低碳能源是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等替代煤、石油,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A B C ) 87 A 风能 B太阳能 C地热能 D

4、核能 5. 低碳经济的特征有() 。 (A B C D ) 129 A低能耗,资源节约 B低污染,环境保护 C低排放性 D清洁生产 6. 低碳农业要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走()的新路子。(A B C ) 103 A 有机B 生态C 高效D 复合 7. 低碳经济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A B C)30页 A生产的低碳化 B分配的低碳化 C消费的低碳化 D投资的低碳化 8.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其实质是()。 (A B C )33页 A能源高效利用 B清洁能源开发 C追求绿色 GDP D 发展观的改变 . 9.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有()。 (A B

5、 C D) 187-189 A 产业技术落后 B低水平竞争C “两头在外”的尴尬局面 D优化能源结构的效应不明显 10.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 (A B D )33页 A技术创新 B制度创新 C设备更新 D发展观的改变 11. 低碳经济是以()为特点的经济形态。 (A B C) A 低能耗 B低污染 C低排放 D低效率 12.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 。 (A B C D) 44 A阳光经济 B风能经济 C氢能经济 D生态经济 13. 我国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施财政补贴政策的情形包括()。 (A B C)251-252 A物价补贴 B 重大循环经济项目补贴 C 税前还贷 D 加

6、速折旧 14.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支持系统中的技术支持包括()。 (A B C D)265页 A精细生产技术 B替代技术 C减量技术 D再利用技术 15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中的技术支持中,主要包括的技术有()。 (A B C D)265页 A精细生产技术 B替代技术 C减量技术 D再利用技术 16.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确定为()。 (A B C D)248页 A理论支持 B政策支持 C制度支持 D技术支持 17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有()。 (A B D)116页 A 发展水平低 B长期以煤炭为主 C法律保障 D技术水平低 18.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支持系统中的科

7、技政策支持包括()。 (A B C D ) 258 A 加大科研投入资金 B制定技术导向目录 C加快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D完善科技法规 19. 我国政府提出的循环经济“31”模式存在的问题有() 。 (A B C D ) 243 A 偏重生产领域的发展,忽视流通和消费领域的发展 B仅将企业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 C以工业产业为主,忽视了其他产业 D以上都对 20.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的基本形成条件包括()。 (A B C D ) 245-246 A 先进的发展观念B 先进的科学技术C 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度D 完善的市场机制 21.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中的舆论支持主

8、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A B C D ) 、 268 A 加强学校教育B 开展在职培训C 网络媒体宣传D 组织开展系列公众活动 22.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目标是:通过设计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 (A B C D ) 、 232-233 A 明确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B 建立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 C 促进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生存年限的尽可能延长D 以上都对 23.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有()。 (A B C) 115 A政策支持 B法律保障 C节能减排经验 D技术先进 24.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 加速煤炭企业转型的对策与出路有()。 (A B C D ) 171-1

9、73 A优化能源结构,推进清洁生产 B强化科技创新,推进低碳技术科技 C倡导低碳社会氛围和生活方式 D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 25. 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指的是各类资源在()等系统内部及系统之间的循环流动模式。 (A B C)219页 A生态系统 B经济系统 C社会系统 D人类系统 . 26. 循环经济低碳模式结构特征中的动态运行模式中,低碳模式在运行模式结构上分为三个层次()。 (A C D)162 页 A 低碳高效经济系统 B超长时间跨度系统 C低碳和谐社会系统 D低碳均衡生态系统 27 循环经济低碳模式结构特征中的系统整体特性包括()。 (A B C D )159 A系统目标复杂多

10、元 B系统要素互为基础 C系统层次有序众多 D系统运行动态演化 28. 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在于()。 (A B C D)227-228 A有利于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B有利于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有利于推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D有利于缓解我国资源约束矛盾 29.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三个主体是()。 (A B C)221页 A 政府 B企业 C公众 D外资 30 循环经济指标分析中的矿产资源利用指标分析包括()。 (A B) 154 A重要矿产资源回收回采率 B金属再生利用率 C 农业灌溉水平有效利用系数 D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31 基于应用太阳能技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创建

11、“低碳城市”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哪几方面()。 (A B C ) A太阳能发电 B光热利用 C太阳能动力 D风能发电 32. 按照对循环经济发展主体的行为意愿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可分为哪些类型()。 (B C D )223 页 A被动力 B源动力 C主动力 D协动力 33 碳中和技术主要包括()。 (A B D )110页 A温室气体的捕集技术 B温室气体的埋存技术 C低碳设备技术 D低碳或零碳新能源技术 34. 富营养化是由于 ( )等植物营养成分大量积聚,使水生生物, 特别是水藻类过分繁殖引起污染的现象。 (C D )16 页 A氢 B氧 C氮 D磷 35. 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

12、()。 (A B C D)228页 A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B拓宽就业渠道 C 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 D缓解我国资源约束矛盾 36. 发展低碳农业的路径是()。 (A C )103页 A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 B注重开发新能源 C 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 D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 37. 以下属于温室气体的有()。 (A B C )3? A甲烷 B 臭氧 C 二氧化碳 D 氧气 38 以下属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的有()。 (A B C D ) 230 A理论障碍 B观念障碍 C管理障碍 D 制度障碍 39. 以下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原则的有()。 (A B C )235 A

13、系统性原则 B实用性原则 C顺应发展趋势原则 D资源高效利用原则 40. 以下属于循环经济特征的有()。 (A B C D ) 218 A观念先行性 B技术先导性 C 物质循环性 D 主体多元性 41. 以下富营养化问题突出的水系有() 。 (A B C D ) 15 A长江 B滇池 C巢湖 D太湖 . 42. 以下有关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情况的论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 277 A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B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 C 第二产业增速加快 D优化调整的空间很大 43. 以下属于循环经济发展阶段的是()。 (A B C)220页 A起步阶段 B发展完善阶段 C成熟阶段 D爆

14、发阶段 44. 结合我国电动汽车市场的现实发展情况,在低碳汽车产业化上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创新思维()。 (A B C D)179 页 A加大电动汽车的研发力度 B国家的扶持力度要紧跟产业发展的进程 C完善电动汽车产业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D建立电动汽车管理规范 45. 气候系统有()。 (A B C D)2页 A大气圈 B冰雪圈 C生物圈 D水圈 46. 非洲的情况与亚洲类似,()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B C D)19页 A自然原因 B过度放牧 C过度耕作 D大量砍伐树木 47. 酸雨中绝大部分是()。 (A B) A硫酸 B硝酸 C盐酸 D醋酸 22 页 48. 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压

15、力和影响有()。 (A B) 200 A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下降 B 土地压力过大,加剧土地退化 C 土地生产率提高 D 可耕地增加 49. 光伏发电无可比拟的优点有()。 (A C D )183 A充分的清洁性 B 不安全 C 相对的广泛性 D 确实的长寿命和免维护性 50. 为实现有效调控 , 政府可利用的政策工具有()。 ( 多选 ) A明确产权 B征收税费 C财政补贴 D市场准入 51. 环境法的生产力发展的功能,表现为以下哪些方面()。 (B C D )209 A对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这种利益格局重新作出估价与衡量 B 环境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 C环境是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 D环境法保护和改善

16、环境的作用是发展生产力的巨大动力 52. 荒漠化是指在()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A B C D)18 A干旱 B半干旱 C半湿润 D 湿润 53. 增加温室气体吸收的途径主要有() 。 (A B) 12 A 植树造林 B采用固碳技术 C减少人口 D大量消费汽车 54. 新兴和可再生能源有() 。 (A B C D ) 26 A 水电 B生物质能 C太阳能 D风能 55. 推进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战略路径选择有()。 (A B C D) 189-191 A积极拓展国内应用市场 B构筑光伏产业发展的管治体系 C调整光伏产业内部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D注重技术创

17、新,推动产业技术突破 56.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低碳经济的方式有()。 (A B C D ) 336-337 A调整能源战略,改变消费依赖 B制定发展战略,建立配套体系 C实行奖励办法,鼓励积极创新 D替代传统能源,推进清洁交通 57. 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主要是() 。 (A B C) 12 A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 D减少人口 . 58. 践行低碳生活要() 。 (A B C D ) 47 88 A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 B杜绝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 C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的面子工程 D低碳饮食 59. 加强对低碳消费和低碳

18、生产的( )是真正实现低碳消费的保证。(A C) A 立法B 引导C 执法D 参与 60. 目前全球最主要的能源有() 。 (A B C ) 24 A 煤B 石油C 天然气D 氢能 61 气象要素有() 。 (A B C ) A 温度B 降水C 风D 雷雨 62. 要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必须采取下列哪些措施()。 (A B C D ) 197-198 A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B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 努力减少重大自然灾害 D 预测城市化、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有效途径不断改善环境 63. 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5A”, 包括()。 (A B C D) 95 A 认知性 B可行性 C

19、可操作性 D可承受性 64. 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我国以()两市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 (B C ) 145 A北京 B上海 C保定 D西安 65. 光伏发电无可比拟的优点有()。 (A C D ) 183 A 充分的清洁性 B不安全 C相对的广泛性 D 确实的长寿命和免维护性 66. “低碳”概念由()等三个核心术语组成。 (A B C) A低碳经济 B碳生产率 C碳关税 D碳排放 67. 要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必须遵循以下哪些原则()。 (A B D ) 106 A 整体效应原则 B生态平衡原则 C发展科技原则 D自我调控原则 68. 各国政府可以采取的应对全球变暖

20、的政策手段有() 。 (A B C ) 12 A 直接控制 B经济手段 C鼓励公众参与 D减少人口 69. 气候变化可能出现的影响和危害有() 。 (A B C D) 9-10 A海平面上升 B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 C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 D影响人类健康 70. 立法保障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所在,近年来,我国颁布了()等法律。 (A B C D ) A节约能源法 B 清洁生产促进法 C 可再生能源法 D 促进循环经济法 71. 共同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的是()。 (A B C D)265页 A替代技术 B减量技术 C再利用技术 D资源化技术 72. “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

21、中,“双系统”是指() 。 (A B ) 240 A 经济系统 B社会系统 C生态系统 D环境系统 73. 力行低碳消费需要( ) 。 (A B C D) 93 A进行观念破冰 B加强政府引导 C强化企业责任 D 扩大公众参与 74. 臭氧层耗损对人类健康及其生存环境的主要危害是() 。 (A B C D) 13 A 人类皮肤癌增高 B农作物受害 C 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D导致生态平衡破坏 . 75. 城市交通工具是温室气体主要排放者, 发展低碳交通要() 。 (A B C) 105 A 大力发展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慢速交通系统 B鼓励大中城市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和快速轨道交通系统 C限制城市私家汽

22、车作为城市交通工具 D技术创新 76. 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不包括()。 (B D) 230 A 理论障碍 B行政障碍 C管理障碍 D环境障碍 77. 下列关于低碳模式的论述,正确的是()。 (A B C) 159 A 低碳模式是由经济、社会、生态系统按一定系统规则、秩序构成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B 低碳模式是由低碳经济、低碳社会和低碳生态等子系统构成的复杂巨系统 C 低碳模式是“经济- 社会 - 生态”三维一体的多目标复合系统和有机整体 D 在低碳模式内部, 不存在经济、社会和生态各子系统之间通过吸收、反馈、协同、耦合等系统运动 78. 政府要对()等方面实施有效激励与监督,协调消费者在环境

23、治理方面的利益矛盾。 (A B D ) 93 A消费对象 B消费行为 C消费时间 D消费“尾部” 79. 水污染可分为() 。 (A B C D) 16 A石油污染 B热污染 C放射性污染 D盐类污染 80. 碳基能源燃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 )等温室气体是造成大气褐云、灰霾、 酸雨和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 (A B) 24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氧气 D氢气 81. 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论述,错误的是()。 (A D ) 207 A 环保本身不是一种产业 B环保本身就是一种产业 C 环保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 D环保是鱼和熊掌的关系 82. 关于循环经济主体在循环经济发展各阶段起到的作用

24、论述,正确的是()。 (A B C) 223 A 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政府、企业、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 B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二阶段,政府、企业、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公众、中介组织都是循环经济发展 的主体 C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企业、公众、中介组织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 D 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政府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 三、判断 1. “低碳经济”概念首次出现在2003 年英国政府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中。 ( 对 )30 2. 低碳经济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 ( 错 )90 3. 低碳模式可分为四个相互影响时间跨度, 较长周期跨

25、度与较短周期跨度的发展无关。 ( 错)160 4. 低碳经济的发展仅靠单一市场规则也是可以实现的。(错 ) 5.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能用开放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 减少煤炭石油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持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 对)87 6. 低碳消费不是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 错) 7. 我国低碳经济在整体上还处于“要素驱动型”发展阶段,提升低碳技术创新贡献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 中心环节。 ( 对 )148 . 8 我国水能资源丰富,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6.08 万亿千瓦时 / 年,约占世界总量的

26、1/6 ,平均功率为6.94 亿千瓦。 ( 对 )107 9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一大特点就是“两头在外”:生产中所需的高纯度多晶硅和生产设备主要来自国外,而大部分 光伏产品也依赖国外市场。 ( 对 )188 10 我国能源结构在不断优化,一次能源生产的2/3 仍然是煤炭,燃煤发电占电力结构的80% 。 ( 对)331 11 我国水资源总储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仅为世界人均占水量的1/4 。 ( 对)15 12.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但是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破坏已相当严 重。 ( 对 ) 13.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 错 )2

27、75 14. 我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是我国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的基本法。 ( 对 )262 15. 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对)201 15.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当前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居世界第十位。错 16 中国是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 ( 错)271 17.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新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哲学,追求的直接目标是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优化,最高目标是 人类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和生存年限的尽可能延长。 ( 对)217 18. 光伏产业的发展壮大不仅有利于改善能源、环境状况,而且其较大的产值对于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也起着重要的作 用。 ( 对

28、)183 19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 年单位国内生 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 70%-80% 。 ( 错)334 20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低代价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选择。对335 21 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是指由民间机构牵头,企业,社会团体,政府共同参与促进碳的减排,调整能源结构发展低 碳经济。 ( 对)113 22.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明确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统一关系,是人类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认识飞跃。 ( 对 209 23. 积极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是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中期目标之一。

29、 ( 对 )99 24 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框架内容,不是衡量其发展状况的重要工具。 ( 错 )152 25. 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低碳技术创新。 ( 对)280 26. 本世纪中叶,以碳排放有效降低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模式不会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错 98 页 27. 环境问题是以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为特征的改变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是系统性的质与量的变化。 ( 对)210 28. 由于气候变暖,近百年来极冰的大量融化,使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20 厘米。 ( 对 )5 29 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对 45

30、 页 30. “安全消费”,即消费结果对消费主体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危害最小。 ( 对 )92页 31. “产品营销模式”以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导向。 ( 对 )324 32. 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仍然占最主要部分。 ( 对 )157 33. “经济消费”,即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最小、最经济。 ( 对)92 34. 替代技术就是新资源、新材料、新产品和新工艺等得以产生的技术。 ( 对 )266 36. 加强对低碳消费和低碳生产的立法和执法是真正实现低碳消费的保证。 ( 对) 36. 综合能耗强度这个指标的优点是计算简便、数据需求量不大且易于被决策者和公众理解;其缺点是过于笼统。 ( 对 )7

31、6 37. 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 对 )18 . 38. 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仅包括政府、企业。 ( 错 ) 39. 基于项目的碳市场主要是基于清洁发展机制(CDM)和联合履约机制(JI) 的市场。 ( 对 )108 40. 二氧化碳虽然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但其增温潜力(GWP )是最低的。 ( 对 4 41. 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属于零碳技术。 ( 错)315 42. 高碳是生态文明的特征,低碳是工业文明的特征。 ( 错 ) 43. 水污染是指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含量超过水体本地值和自净能力,使水质受到损害, 破坏了水体原有的性质和用途。 (对 )16 44.

32、过去 100 年(19062005 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0.74 ,海平面上升17cm 。 ( 对)40 45. 自然界对人类的猛烈报复,说明人类再也不能采用征服者统治异民族的方法来对待自然界,而应当在改造的同时, 积极地加以保护,建立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促进双方的协调发展。 ( 对)195 46. 一个社会大众的消费模式会引导市场的价值取向,最终催生一种适应这种消费需求的经济现象。 ( 对)91 47. 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 对 )171 48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低代价发展的迫切要

33、求和战略选择。 ( 对)335 49. 针对企业的制度主要包括发展规划编制与统计考评制度、资源环境产权制度、绿色政绩考核制度、绿色国民经济 核算制度等。(对) 260 50. 水资源利用指标用来衡量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农业灌溉水平有效利用系数、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工业增加 值取水量三类指标。(对)154 51. 大气环境污染仍然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错 ) 52. “恒温消费”,即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对 ) 92 53. 核能不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还是未来人类最适合、最可靠、最安全、最绿色、最理想、最持久的替代能 源。 (错 ) 141 54

34、. 意大利广泛使用低碳经济这个词汇。(错)46 55. 近百年来中国的气候也在变暖,以西北、华北、东北变暖最明显,其中东南地区出现了暖干化趋势。(错) 6 56. 1999 年后,意大利通过立法的形式开始实行“绿色证书”制度。每张证书有效期为18 年。(错 )49 57. 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全建立起来,政府、高等院校与科研院 所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弱化,企业、公众和中介组织成为最广泛的参与主体,各自主动履行其基本职能,彼此之 间协调统一,良性发展。(错 ) 220-221 58. 生态补偿是指对生态损失进行弥补, 以恢复和保护生态服务功能的理论与方法。

35、 ( 对) 272 59. 能源利用指标中,产品单位能耗越小,能源利用效率越低。 ( 错) 154 60. 气候离差值增大,表明气候状态不稳定性增加,气候变化敏感性则减小。 ( 错)2 61. 交通工具不是目前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 错) 174 62. 环境法的利益平衡中,首先应明确基本的环境公益和基本的经济公益应当满足的原则,建立基本环境公益的保障 机制。 ( 对) 213 63. 从 1995 年起,每年的9 月 16 日被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 对 ) 13 64. 从消费的物质保证上看,消费决定于以增值价值为核心的经济运行,即消费决定生产。错 90 65. 发展低碳经济

36、的核心在于先进的发展观念。 ( 错 ) 90 66. 光伏产业属高科技型新能源产业,受到企业及各地政府的强力追捧。 ( 对) 188 67. 近年来,我国颁布了节约能源法、 清洁生产促进法 、 可再生能源法 、 促进循环经济法等,对节能减排, 清洁生产的机制、手段、方法进行了明确规定。 ( 对) 115 . 68. 低碳营销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关键。 ( 对) 69. 1992 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 年,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缔约国第二次大会,通过了京 都议定书。 ( 对) 11 70. 矿产资源利用指标用来衡量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回收效率,包括 : 重要矿产资源回收回采率和

37、金属再生利用率。 ( 对 ) 154 71. 发展低碳经济是历史的必然,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 ( 对 ) 10. 臭氧( O3)是一种有臭味的气体,常温下为浅蓝色,它可以吸收和滤掉太阳光中有害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的 生存。 ( 对 ) 13 72. 1884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臭氧洞。 ( 错) 13 73. 随着低碳经济的提出,各国纷纷表明将把低碳经济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抉择。 ( 对 ) 176 74. 任何一种理念只要能够持之以恒,必定会形成社会的集体意识,这种理念成型之初不需要政府制定一些合理的强 制手段。 ( 错) 93 75. 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改

38、造,可以破坏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相互补偿和调节功能、遵循生态平衡规律为原则。 ( 错) 196 76. 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追求目标和基本内容,不只是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而是内在要求和不可或缺的内容。 ( 对 ) 208 77. 1896年,瑞典科学家斯万特?阿尔赫尼斯就对石油可能改变地球气候做出了预测。 ( 错 ) 78. 减量技术能够延长原材料或产品的使用周期,通过多次反复使用,减少资源消耗及废弃物产生的技术。 ( 错) 266 79. 低碳消费首先需要一种态度,然后形成一种习惯,最后定型为一种价值观。 ( 对) 80. 发展低碳经济不需要低碳文化软实力的支撑。 ( 错) 81. 全球已

39、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 和 100 年左右耗尽。 ( 对 )45 82. 2011年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彰显出我国政府在节能 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等方面的决心。 ( 错) 295 83. 近年来,我国颁布了节约能源法、 清洁生产促进法 、 可再生能源法 、 促进循环经济法等,对节能减排, 清洁生产的机制、手段、方法进行了明确规定。 ( 对) 139 84. “低碳经济”这种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对于我国而言, 是一个顺应经济结构调整的转型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艰难的选 择与放弃的过程。 ( 判断 ) 85. 2007年 6 月,中国

40、政府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并于年底发表了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 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对 ) 301 86. 本世纪中叶,以碳排放有效降低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模式不会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 错)98 87. 低碳能源开发机制是发展低碳产业的基础和前提。 ( 对 ) 270? 88. “可持续消费” ,转向消费新能源,鼓励开发新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品,拓展新的消费领域。 ( 错) 89. “低碳”概念由低碳经济、碳生产率和碳关税等三个核心术语组成 ( 对 ) 90. 力行低碳消费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

41、三管齐下”。 ( 对 ) 91.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蕴含了节能减碳的价值品质。 ( 对) 92.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 对) 227 93. 1997 年 12 月 11 日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第三次缔约方大会最终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并于2005 年 2 月 16 日正式 生效,首次为发达国家规定了具有约束力的减排目标。 ( 对 ) 31 、353 页 . 94. 赤潮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它使土地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甚至基本 丧失。 ( 错 )18 95. 芬兰是欧盟惟

42、一的能源净出口国和最低单位GDP 能源消耗国。 ( 错)56 96. 人类可以采用征服者统治异民族的方法来对待自然界,而应当在改造的同时,积极地加以保护,建立人与自然环 境的和谐关系,促进双方的协调发展。 ( 错 )195 四、单选 1. 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起步、发展完善、成熟的复杂过程是指()。 (C) 235 A系统性原则 B实用性原则 C顺应发展趋势原则 D资源高效利用原则 2.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必须紧密结合我国的实基本国情,针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探 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我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指()。 (B )234 A 系统性原则B 实用性

43、原则C 顺应发展趋势原则D 资源高效利用原则 3.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财政政策不包括()。 (D )250-252 A 财政直接投资政策 B财政购买政策 C财政补贴政策 D 财政税收政策 4.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 。 (A ) A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建立清洁能源结构和清洁能源机制 B技术创新 C制度创新 D发展观的根本转变 5. 低碳消费方式体现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价值和一种行为,其实质是消费者对消费( ) 选择。 (B)91 A形式 B对象 C地点 D时间 6. 低碳经济的发展方法是()。 (D )109 A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 B低碳发展 C节能减排 D碳中和技术 7. 低碳经济的SW

44、OT 矩阵应用中, SO战略组合意即()。 (A)118 A技术创新 B制度创新 C产业结构调整 D国际合作 8. 低碳经济的SWOT 矩阵应用中, ST战略组合意即() 。 (B)119 A 技术创新 B制度创新 C产业结构调整 D国际合作 9. 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是() 。 (B ) A 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B 低碳发展C 节能减排D 碳中和技术 10. 低碳经济的目标是() 。 (D ) 313 A 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 B能源技术创新 C制度创新 D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1. 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是()。 (D ) A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机制 B加强法律体系建设

45、 C构建低碳技术创新机制 D低碳技术创新 12. 低碳模式集成体系包括理论集成和()。 (A ) 166-163 A 现实框架 B操作规程 C法律体系 D 领导结构 13.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纳入GDP 碳强度考核指标。 (D) 146 A “九五” B “十五” C“十一五” D “十二五” 10. ()不是发展低碳农业的路径。 (D ) 103-104 . A 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有用量 B注重开发新能源 C 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 D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 14. ( ) 是指利用太阳能加热工作介质,产生过热蒸汽或高温高压空气,驱动蒸汽轮机或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发电。 (B) 182 A

46、 太阳能光发电 B太阳能热发电 C光伏发电 D风能发电 15. ( )年 4 月,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中对海洋环境保护作了全面系 统的规定。 (B ) A1981 年 B1982年 C1983年 D1984年 16( )是一种有臭味的气体,常温下为浅蓝色。 (C )13 A氧气 B氢气 C臭氧 D氮气 17. ( )年美国一场飓风就造成400 亿美元的损失。 (A )9 A1993 B1994 C1995 D1996 18. ( )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在9 至 10 月平均臭氧含量减少50左右,并呈周期性出现。 (D)13 页 A1982 年 B1983

47、年 C1984年 D1985年 19. ()本质上是一种新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哲学,追求的直接目标是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优化,最高目标是人类 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和生存年限的尽可能延长。 (A 217 A 循环经济 B低碳经济 C可持续发展 D绿色经济 20. ( ),国际热带木材组织第一个制订了热带森林可持续管理标准和指南。 (A )22 A1990年 B1991年 C1992年 D 1993 年 15. ( )年芝加哥的热浪引起500 多人死亡。 (A ) 9 A1995 B1996 C1997 D19988. 21. ()在多种能源中污染物排放量最大,它的大比例使用是造成国内环境污染的重要原

48、因。 (B) A石油 B 煤 C 天然气 D 铁矿石 22. ( )法、德、荷、瑞士等国签订了“保护莱茵河不受化学污染公约”。 (C)17 A1974 年B1975 年C1976 年D1977 年 23. 通过对重要元素的工循环代谢分析,将在生产消费中产生的废弃物变为有用的资源或产品的技术是指()。 (C )266? A 替代技术B 减量化技术C 再利用技术D 资源化技术 24. ( )的利用,开创了人类的新纪元,把人类社会带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A )25 A 煤炭B 石油C 水电D 核电 25. ()明确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统一关系,是人类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认识飞跃。(D )209 A 计划生育B 发展低碳经济C 发展循环经济D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6. ( ) ,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缔约国第二次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 (A) 11 A1997年 B1993年 C1994年 D1996年 27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A) A环境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失衡与悖逆 B过度开发 C人口太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