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资料.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607647 上传时间:2020-06-22 格式:PDF 页数:140 大小:3.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资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资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资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资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资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资料.pdf(1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群星闪耀” ,这个单元,主要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 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课文中所选择的名人,是那些在人类历史上具有突出成 就,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物。其中编排了三篇教读课文邓稼先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孙权劝学 , 一篇略读课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和一个习作。 【教学目标】 1、本单元主要学习精读的方法。 2、要求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 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3、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 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要求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

2、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 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难点: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 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1、精读法。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 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 2、感悟法。理解课文内容时,可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深入思考,反复咀嚼, 领悟文中哲理,同时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3、探究法。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运用小组交流检测等方法,鼓励学生讨论、探 - - 讨。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老师做适时点拨。 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3、 2 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和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1、在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 “落 后就要挨打”。国防势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

4、中国 在研制和发展核武器方面的成绩,使帝国主义列强不敢对我们胡作非为。二十 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化。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 想家、军事家、科学家 , 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 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 - - 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 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邓稼先一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 一篇课文,主题是”名人故事” 。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1)( 重点 ) 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2)(难点)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

5、写作方法。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和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二、检测预习: 1、人物简介:邓稼先、杨振宁 邓稼先( 1924 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 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9 年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杨振宁( 1922 ),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 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 195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字词积累:正音识字、成语积 累邓稼 ji 先 元勋 x n至死不懈xi 鞠 j 躬尽瘁 c 选聘p n无垠y n殷红y n 可歌可泣:值得

6、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歌:歌颂,赞叹;泣:流泪。元勋:立大功的 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 自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 已:止。 - -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 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穷:穷尽。 三、整体感知,自主学习: 1、速

7、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基本信息(概括文章六部分的大意) 温馨提示:(1)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2)理解文中的小标题 (3) 概括六个部分的内容 2、速读课文,说说文章哪部分直接表达对邓稼先的深情和评价?(独立思考) 3、汇报: 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 写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通过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与对话,表达对邓稼先的情感。 描写邓稼先在罗布泊的工作情形,突出他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 总结评价邓稼先。(不能调换,这六个阶段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引子引出人物 总写邓稼先的一生、贡献通过对比,突出人物性格特点从另一角 度表现人物性格详写一个

8、例子重点表现总结) 你们认为应怀着怎样语调和感情去朗读?(齐读这几部分) 赞美、自豪、深情 四、研读课文,探究学习: - - 1、小组合作,每一小组一部分,认真品读,思考每一部分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 品质?完成填空“的邓稼先”,并要求说出依据。 示例: 第一小节:贡献巨大的邓稼先 理解: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在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刻,他勇敢地站 了出来,几经努力,成功的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让中国在世界之林站了起 来,所以说他贡献巨大。(其他小节文中都有对邓稼先的赞美之词,很容易可 以找到,主要是要能让学生结合文本去阐述。) (参考)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年受命

9、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胜利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 功勋卓著 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没有私心 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勇敢、 公正无私 一封短短的信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年, “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2、课堂总结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 。他 忠厚朴实,诚真坦白,他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 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 无私地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 , 死

10、而后已。 - - 学习贵在发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难或疑惑?提出来与同学 交流。 五:拓展延伸: 写作练笔:请联系自己熟悉的英雄或名人,以“我眼中的英雄”为题,运用“” 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小作文或一篇小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研读赏析课文,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 一、研读赏析: 1、写邓稼先以前,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有什么作用? (参考)作者概述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民族的转 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发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参考)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

11、出邓稼先的性 格品质和奉献精神,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截然不同,“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 不骄人”。中国几千年保守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 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吸取了中国保守文化中这些优秀的局部, 并变成了自身的气质品格。3 、读第四部分,思考邓稼先对“谣言”仍然亲 自调查,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你认为杨振宁流泪的原因究竟是什 么? (参考)邓稼先事实求是的品质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当 杨振宁知道是中国人独立完成原子弹工程的时候,他的眼泪既是为朋友而自豪, 更是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的一种表示。 4、引用吊古战场文和中国男儿的作用是什么? - - ( 1)引用吊古战

12、场文渲染了罗布泊的恶劣环境,把读者带到荒凉而又神秘的 戈壁荒滩,突出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工作的艰辛,更增添了悲壮的色彩。 (2)引用五四时期的歌,意在说明邓稼先是五四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向上、 求实、勤奋、创新精神。这样含蓄、委婉地表达了杨振宁对挚友的敬爱之情, 读来耐人寻味。 5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保守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 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怎样理解这两句话? (参考)“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保守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 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忠 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13、,“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 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中国几千年保守文化就讲究人与 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 中国保守文化中这些优秀的局部,并变成了自身的气质品格。“邓稼先是中国共 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中能说服 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身的行动 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6、“假如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 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

14、解。 (参考)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身的一生,这是邓稼 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 假如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二、品味语言 、本文不只在内容上较之一般的传记高出一筹,语言也毫不逊色,有着自身 - - 的独到之处,同学们试试看,能否有所发现。 修辞手法的运用 对比第三局部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引用第二局部中描述邓稼先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第五局部 对吊古战场文和中国男儿歌的引用。 排比第一局部中段,第三局部中第段,第六局部中所引述的 话。其作用是:语言凝练,增加气势,给人以

15、强烈的震撼。 句式的多变 式十分整齐第一局部中列举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第 二局部以时间为序介绍邓稼先简历和贡献的句子;第五局部第段等。 长短句交错使用第三局部第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与为人。 选择什么样的句式,是根据思想感情的表达需要决定的,前者有气势,读来琅 琅上口,后者则形成一种交错美,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文章无华丽词藻, 平实的语言中饱含感情。 第四局部的末段一个“热泪满眶”将作者的感情震荡表示得淋漓尽致;第五局 部第二、三段两句询问对朋友流露出的深情。三、课堂小结 作者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生动而真实的记录了 邓稼先一生的典型事迹,文章构思巧妙逻辑严密,将零散的

16、事件有机的组织在 一起,一起体现了邓稼先为国家科研献身的伟大主题,表达作者融爱国情与悼 友情于一体的深厚情感。文章记录的是一位伟大的英魂,我们的新中国之所以 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有他不朽的贡献,国家现在国防科技的飞跃发展有他的 功绩,他的献身精神,他的高风节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 -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文中新字词,正确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含义;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 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2、过程与方法: - - 学习从不同角度运用对比表现人物思想精神的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文中语言的 诗意及作者所饱含的激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

17、观: 学习闻一多先生敬业和爱国的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 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教学难点 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教学课时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与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2001 年 4 月 29 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70 周年大会上讲:“闻一 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 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光荣。”江泽民同志为什么 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

18、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 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 - 掌握下列词语: 1、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2、迭起高标:迭,屡次。超群,出众。 3、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 一年到头。 4、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5、沥尽心血:滴尽心血,形容辛辛苦苦地劳碌工作。沥,滴。 6、潜心贯注:(精神、精力)集中,用心专而深。 7、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8、一反既往:完全改变以前的情况。 9、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泛指天空。 10、赫然:形

19、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四、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1、闻一多( 1899 1946 )现代诗人、学者,字友三,号友山,原名闻家 骅,笔名闻亦多,湖北浠水人。出身世家望族,书香门第,自幼喜读古典诗词, 爱好美术。诗作充满着深沉、炽热的爱国主义激情表现了五四反帝的时代精神。 “一二 ?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入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 毛泽东同志对闻一多先生的高度评价: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主 义者的人们,在美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 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别了,司徒 雷登 2、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

20、山东省诸城人。1933 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 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以后又相继出版了泥淖集,泥土的歌,春风 - - 集,欢呼集及臧克家诗选等诗集。 五、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多媒体显示) (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 (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3)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 特点? 2、学生听读后,感情朗读,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明确:(多媒体显示) (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分两部分, 1 7 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21、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 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 8 20 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 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多媒体显示) (1)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 (3)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 先生潜心研究学术? (4)“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 - - 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

22、生学者形象? 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 (1)第一、二自然段。 (2)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 况。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 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3)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先 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 (4)“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 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5)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 寝忘

23、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意思对即 可) 教师小结: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 我们共同学习。 二、研读第二部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哪一句话是对作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3)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 神 - - 学生朗读后,四人小组开始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略) 三、探究学习: (1)把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 (2)文章

24、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3)把你认为生动优美的语句或词语划出来,并说说原 因学生自读课文,四人小组研讨、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 (1)(略) (2)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 下文。 好处: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度自然,把闻先生作为 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 的印象。 (3)生答:“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字词凝练,句式整 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给人以强烈的感染。特别是一个“沥”字,深刻地 表现了闻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精

25、神,精当、凝练。 四、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经作者同意, 改成现在这个标题,哪个标题更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2)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 历谈一谈。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交流。 - - 教师明确:( 1)(2)题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其说,就予以肯定。 教师小结 :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 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 匪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光! 五、布置作业: (1)摘抄生动、优美的词句; (2)闻一多先生的

26、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板书设计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 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 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回忆鲁迅先生 - -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感受鲁迅先生超群的智慧,广阔的胸襟和可亲可敬的个 性品质;2、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 法; 3、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难点:学习本文通过捕捉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进文本 导入:先从回忆学习过的鲁迅作品开始,散

27、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小说一件小事故乡等,老师经常给我们介绍到鲁迅先生, 考试也经常考到鲁迅先生,大学、媒体也经常谈到鲁迅先生的事情,那么,你平时 对鲁迅是如何认识的,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 二、整体感知,自主学习: 1检查预习。指名朗读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比如第二部分,第四部分等。 2鲁迅是伟人,我们平时学习的伟人故事大都是轰轰烈烈的,可是本文作者却 并没有写鲁迅先生轰轰烈烈的大事,而写的都是生活琐事(这四个字让学 生概括说出来)请大家用简短的词语(最好是四个字概括,以加小标题的方 式)。 笑声明朗第一部分 步履轻捷第二部分 - - 鉴赏服饰第三部分 真诚待友第四七部分

28、 认真读信第八部分舐犊情深 三、研读课文,探究学习: 1通读全文,再请同学谈谈此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明确:乐观爽朗、平易近人、幽默、博爱、倔强、关爱他人? 2上面分析发现,作者是用生活琐事来表现出上面这些特点的,可我们在写 作的时候大都喜欢写一些大事情,因为总觉得大事情人人看得见,才能表现人 物特点,这是一种写作的误区。其实,最有表现力的是细小,给读者留下极其 深刻印象的也是细节,而平时同学们的作文大都写一些概括的事情,所以缺乏 表现力,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本文内容来认识细节的重要作用。 请举例说明。如步履轻捷部分,写鲁迅“走路很轻捷” 、“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 同时左腿就伸出

29、去了” 。如果是同学们来表现鲁迅“走路很轻捷”那一般是这样写的 “走起路像飞一样” 或“像离弦的箭”,这些语言是既写得很概括,让人想象不到具体的 形象,又十分陈旧叫陈词滥调,没有表现力。 再比如,“鉴赏服饰”部分。一开始写道鲁迅对别人的穿着“不大注意” ,但又写到“这 拉手据鲁迅先生说是放在裤子下边的?”“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 该不穿了”等等,足以看出鲁迅是观察仔细,是很注意别人的言行举止的,是一个细 致、随和、善解人意的人。许广平先生的最后一句话说明 鲁迅先生涉猎广泛,记忆力惊人。再如开头一部分。“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 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笑得咳嗽起来。”寥寥

30、几笔,一个 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令人印象深刻。这就是细节的 魅力所在。那么,什么是细节?细节,(1) 细小的动作或情节; (2) 文艺作品中 - - 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等最小的组成单位。细节描写 要求真实、生动,并服从主题思想的表达。 讨论作者萧红:本文的魅力来源于萧红的文字功夫和女性特点。 解决难点,体会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写作风格的。为什么是浅白质朴、清 新隽永的,因为我们平常心目中的鲁迅和萧红笔下的鲁迅大相径庭,用严肃的笔 写鲁迅先生的思想、作品,了解鲁迅用匕首、投枪向敌人斗争的战士形象。但, 今天的鲁迅是他的日常生活,是丰富而平淡的,因为

31、是日常生活与每个人都接近, 所以让人感到很亲切,也给人一种耳目一新、清新隽永的感觉。举例说明。 四、升华文本,深入讨论: 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课文,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父亲(海婴一看到我非拉我 到院子里和他一道玩不可,拉我的头发或拉我的衣裳。为什么不拉别人呢?所 周先生说:“他看你梳着辫子,和他差不多,别人在他眼里都是大人,就看你小。” 许先生问着海婴:“你为什么喜欢她呢?不喜欢别人?” “她有小辫子。”说着就来 拉我的头发。这些内容说明鲁迅是一个非常了解自己孩子的合格的父亲,了 解是理解的前提。这些内容让学生去找去分析,教师只做引导提示,不能强加或 简单告知)?鲁迅是一样怎样的丈夫(鲁迅先生还是

32、在饭桌上举着筷子问许先生: “我再吃几个吗?”一句问语,就把鲁迅先生对妻子的尊重爱谑之情表现得活灵 活现,同时又展现了先生性格中幽默而富有童心的一面,看了以后让人忍俊不禁, 显得很有生活情趣。)?鲁迅又是一个怎样的朋友(与冯雪峰)?又是一个怎 样的师长(与“我” ,对待青年作者)? 如何看待伟人?伟人首先是“人” ,是活生生的,具有人的一切优点与缺点, 伟人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社会化进行比一般人要好要快,他们在关键时 - - 候能够克服人性的弱点,克制身上的一些缺点,更好地为人类做贡献。伟人更 注意向社会奉献自己的智慧劳动,给予社会的多,向社会索取的少。伟人的 成长过程就是为社会培养自己优秀品

33、质的过程:鲁迅冷酷、严肃的一面就是他 深刻思索社会、思索人生,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写照。但这不能说明鲁迅先生 就是一个冷冰冰的人,是一个没有正常人物感情的怪物。 今后我们了解一个人,要全面地了解他,不能只看一面不及其余,那样容易犯 片面的错误,容易捧杀或者骂杀一个正常的人。 五、拓展延伸: 1、课外进一步阅读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的其它内容, 2、进一步阅读鲁迅的作品。 孙权劝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成语。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文意,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想象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把握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

34、,让学生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 - 三、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话说三国鼎 立之时,吴王孙权独霸一方,他手下有员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 卓著,曾随周瑜、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 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劝他多学知识,可吕蒙 每次都推三阻四,还自以为一介武夫,读书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 果如何

35、呢?让我们来看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了解作者、作品 司马光 (1019 1086) 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 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一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1、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提示注意生字的读音 3、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卿 (q ng)孰(sh )涉猎 (sh ) 为博士(w i)遂(su )更( g ng)邪 (y ) 4、指名学生读 - - 5、学生齐读 (四)二读,读懂文意 (1)学生结合注释,边读边翻译,划出不懂的词句

36、,小组讨论 (2)学生推举代表翻译课文,师纠正学生翻译的不准确的地方。 (3)师强调重点文言字词: 但当涉猎:只,只是。孰若孤:谁 , 哪个。乃始就学:于是,就。 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怎么;之:无意义。 (4)请学生找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并学习 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吴国大将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刮目相待:意思是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 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文本探究: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呢?试想,此时的孙权,可能会以什么样的口气和 吕蒙说这句话呢? 明确:“卿今

37、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学生揣摩朗读。 提示:不可不,双重否定句,语气强烈。 2、吕蒙的反应是什么?“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孙权接下来是怎么做的?(师生逐句讨论,把握语气语调。教师根据学生 回答适当提示,引导。) - - 第一句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反语气。这话三分调侃,七 分责备。既表明态度,又不失人主身份。 第二句话: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这这里表示一种限止语气,读来应 该是轻松又语重心长的感觉。孙权接着指明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的,让吕蒙 放下思想包袱,不再畏难。 第三句话: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语气,孙权将自己和吕蒙对比,启示吕蒙思 考,让吕蒙的借口站不住脚。 第四句话:孤常

38、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肯定语气。孙权现身说法,并再次强 调读书的好处,以此来鼓励吕蒙读书。 在反复朗读中感知孙权性格:关爱部下,且严格要求部下,勤于读书,善于劝 学。 4、接下来我们知道,吕蒙开始学习了,但是不是学有所成了呢?从哪里可以看出 来? 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鲁肃不但语言上大加赞赏,而且付诸了什么行动?“拜蒙母,结友而别” 教师明确:鲁肃无论年龄,官职,才华都远远超过吕蒙,吕蒙让鲁肃大吃一惊, 别主动登门拜访,足以见得,他现在的学问是大大精进了。这种不直接写吕蒙 学有所成而通过鲁肃来表现他学问见识大大增长的写法,叫侧面描写。 值得一提的是,吕蒙听了鲁肃的夸赞,是怎样

39、回答的呢?这话又该用什么语气 读出来呢?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自信,自得的语气。) 5、讨论分析:鲁肃吕蒙的性格特点。 鲁肃:爱才,敬才。 吕蒙:善听人劝,勤于读书。 - - 三、总结课文内容,指导学生背诵 1、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 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先写孙权劝学,吕蒙就学;后写鲁肃 “与蒙论议” -赞学,“结友而别”。 2、在孙权的劝说下,吕蒙通过学习由一介武夫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并且赢 得了鲁肃的夸赞,他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学生答)古今中外有很多关于 读书的名言: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

40、说:“书籍是全世界 的营养品。”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希望同学们要多读书,读好 书,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几年之后,当我们再见面时,同学们都不再是当 年那个吴下阿蒙了,你们的进步一定会让老师刮目相待。 3、作业:写一篇小短文,谈谈吕蒙的变化给你的启示。 四、板书设计 : - -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祖国之恋” ,本单元教学重点继续学习精读。注重涵 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把握课 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 点滴体会。 本单元编排了三篇教读课文黄河颂最后一课木兰诗, 一篇略读

41、课文土地的誓言和一个习作、一个综合性学习。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精读。 2、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 3、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 4、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继续学习精读。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 调动起体验与想象。 难点: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 【学法指导】 1、精读法。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 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 2、感悟法。理解课文内容时,可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深入思考,反复咀嚼,

42、领悟文中哲理,同时注意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 - 3、探究法。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运用小组交流检测等方法,鼓励学生讨论、探 讨。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老师做适时点拨。 黄河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 歌。 过程和方法目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 打动学生心灵。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诗歌。分析诗歌的关键词句, 深入理解诗歌。 情感目标: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爱国 情怀。学习重点及难点 学习重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学习难点:把握诗歌语言特

43、点,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黄河、黄河大合唱的资料。识记本课的生字词。 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二、激情导入: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祖国大地之上,滋养着一代又一 代中华儿女。她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孕育了五千年灿烂的古国文化,她同时 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黄河用她坚强的风骨、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 - - 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板 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 烈的爱国情怀(2)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

44、辞美 二、检测预习: 1、作者、作品及背景、简介 关于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 1913 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35 年 8 月创 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 传唱 1939 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 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关于作品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黄河大合唱是一部 大型合唱音乐作品,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作品 由八个乐章组成,这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 来黄河对口曲黄河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它以丰 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

45、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反映 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关于背景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了我国的华 北地区,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 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象反映现实斗争, 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光未然1939 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 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2、字词积累:正音识字、成语积累 浊流( zhu )狂澜( l n) 山巅( di n) 屏障( zh n)澎湃( p i) 哺 - - 育( b)九曲连环( q) 三、整体感知,自主学习:

46、1教师指定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配乐朗读,学生听读,注意停顿、重音、速度、 语调的处理针对该同学的朗读,教师可酌情点拨指导 教师可作如下提示:(1)诗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 顿以示区别(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 ?”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一些 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 “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 的气势 (3)“啊!黄河!”重复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要延 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4)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 强!”,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5)全诗应读出国难当头,中华 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

47、感 2学生各自吟诵诗歌,反复练习朗读。 3再次体会诗歌的情感,听清诗歌的停顿。(之所以在这个环节才引进名家 朗诵,一是为了巩固情感体会的成果;二是为了在教学重难点之间巧妙过渡, 并相应降低“理清诗歌思路”的坡度和难度。) 4学生一齐随配乐朗读。 四、研读课文,探究学习: 1、诗由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组成,从全诗来看,你认为朗诵词这部分所起的作 用是什么?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 么作用?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3、学生讨论交流,老师点拨,归纳 ( 1)朗诵词提纲挈领地概括出黄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唱词(2)诗人

48、- - 在歌颂黄河之前,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即“望黄河滚滚”所统领的四句先是 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 流宛转 / 结成九曲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 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 / 劈成南北两面”这 些句子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 3)“啊!黄河!”一句在诗中出现了三次,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 /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 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从三 个方面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即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勇往直前(这个问题学生概括难度较大,教师可引导学 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历史贡献、地理位置和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黄河的自然 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黄河已成为民族 精神上的城防等等)(4)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 民族自豪感与自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