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蜀山区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608901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6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市蜀山区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合肥市蜀山区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合肥市蜀山区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合肥市蜀山区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合肥市蜀山区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肥市蜀山区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市蜀山区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合肥市蜀山区2007 2008 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一、卷面分(3 分) 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5 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菜畦 (w )澎湃 (p i)嫉 (j )妒回环曲 (q )折 B、彷 (p ng)徨 磐 (p n)石蓦 (m )然叱咤 (ch )风云 C、羸 (l i)弱 斫 (zhu )痕阴霾 (m i)寒风砭 (bi n)骨 D、眼睑 (ji n)恍 ( hu ng)惚抽搐 (ch )满目疮 (cng )痍 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2 分)() A、人声鼎沸荒草凄凄力挽狂澜五彩斑斓 B、妇孺皆知锲而不舍浑身解数挣

2、脱羁绊 C、姗姗来迟迫不急待聊以自慰勇往直前 D、生意葱茏眼花瞭乱叽叽喳喳相得益彰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 分) ( 1)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 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 船慢。踊跃: ( 2)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 ,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 40 摄氏度。告罄: 4、 下面的说法 有错的一项是( 2 分) () A.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是一篇用散文形式写成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作者李大钊是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B.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台湾作家。 C.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部书是司马迁主持编纂

3、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 五代共 1362 年间的史事。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社戏都是鲁迅先生的散文。 5、根据内容提示完成下面语段填空。(7 分) 打 开 初 中 七 年 级 下 册 语 文 课 本 , 我 们 看 到 了 一 个 广 阔 的 语 文 世 界 。 “ 黄 河 落 天 走 东 海,”领略了母亲河的雄伟气魄;我们与南朝的诗人吴均同住山中,观赏“山际见 来烟,”的有趣生活;在月光下走进幽静的竹林深处,聆听1000 多年前的王维“独 坐幽篁里,”的琴声与长啸,聆听刘文房在暮色中“,杳杳钟声晚”的 钟声;我们与李白在洛阳共度思乡之诳,耳畔是“,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折杨柳 笛

4、声;我们与岑参相伴,同赴边塞,“故园东望路漫漫,”心头涌起的是对故土与亲人 的深深怀念;我们陪南宋诗人赵师秀坐在孤灯下度过“,闲敲棋子落灯花”的寂寞时 光。 6、阅读下面有关童年的读后感,回答问题。(6 分)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于1914 年完成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三部。这部小说讲述 的是作者一段幸酸的童年往事。读了这本书,使我深受感动。我从中也知道了高尔基许多童年 的故事。童年是一曲感人肺腑为悲歌,更是一首对不屈者的赞歌。这部小说使人在黑暗中 看到了光明,在邪恶中看到了善良,在冷酷中看到了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 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 1)语段中第一句话有明显的知识

5、性错误,应将改为。 (1 分) ( 2)语段中第二句有一个错别字,应把改为。 (1 分) ( 3)文中后四句有两个病句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 分) A、第句 ,改为 B、第句 ,改为 7、下面是某校在开展“我也追星”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对360 名初中生“追星对象”的调查统计扇形 图,请根据这个“追星对象”的调查情况,回答后面的问题。(4 分) ( 1)研究了图中的有关数据,你发现: ( 2)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的建议是: 三阅读理解(37 分) (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13 分)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

6、生,在 30 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 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 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 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 年到 1932 年, “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 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 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 ;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

7、分阴。深宵 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 ,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主义”迈进了。他潜心贯 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 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文章自然段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2分) 2、用简洁的语言

8、概括第节的主要内容。(2 分) 3、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 分) 4、段中和自然段中“精神食粮”和“这”分别指代什么?(4 分) “精神食粮” : “这” : 5、自然段中“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主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2 分) (二)蜘蛛( 14 分)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一场不算小的雨使走廊与小园子立刻呈现出一幅肮脏不堪的样子。 我提了一桶水,正想冲洗一下走廊,突然,在靠墙的地方,我发现了一只蜘蛛。它挺着鼓鼓 的肚皮,正十分吃力地从污染着泥水的地面上朝着干燥的地方爬。看到蜘蛛,我本能地有一种厌恶 的感觉,便抬起脚来,想把它踩死。 我之所以

9、讨厌蜘蛛,是因为无论在什么地方,它都会张起网来捕捉小虫。大小蛛网上挂着小 虫的残骸。无论是怎样整洁的房子,一有了蛛网,就会令人生厌,令人觉得这个屋子里的主人不勤 于打扫。因此,每当我拿了扫帚,或是竹竿,清理隐藏在角落里的蛛网时,总是生气地想把它们赶 尽杀绝。 我抬起脚来,心想,这一回,这只落难的蜘蛛是死定了;而它自己似乎也知道自己正面临生 死关头。它略一迟疑,便拼命地挣扎着,艰难地向墙角里爬。 不知是一种什么意念,我抬起的脚竟没有踩下去。我看到它那样惊恐,那样吃力地爬着,顿 然萌生了恻隐之心。我很快地挪开了脚,怔怔地注视着它,对于自己想弄死它的念头,反而感到不 安起来。 我从小就喜欢小动物,平

10、时,连一只小蚂蚁都不愿随便加以伤害,何况是一只正在困难中挣 扎的蜘蛛呢 ? 它奋斗的意志,是那样坚韧。单凭这一点,我便不该有伤害它的心理。无论如何,蜘蛛也是 大自然中的一分子。虽然它不受人们的重视,可是它也应该有生存下去的权利,不是吗 ?它到处结网, 原是和我们人类一样,只是为了经营生活,我怎能够对它心存厌恶呢?于是我找到一根竹竿,把它从 地面挑起来,送到干燥的地方。它安静地爬走了。我静静地看它爬走的背影,那神态,使我心中感 到无比的舒坦。 雨过天晴,空气特别新鲜。晚霞映照着我的屋子,走廊上洒满淡淡的金黄。我怀着满心的喜 悦,站在走廊上欣赏这难得的傍晚景致。 突然,我抬起头来,看到屋檐下又新结

11、了一个网。蛛网在夕阳的光辉映照下,是那样明显: 那织着多角形的网,由疏而密;有着鼓鼓肚皮的蜘蛛,坐在中央,它偶尔动弹一下,蛛网便在夕阳 中微微晃动,显示出那是一个多么安逸而优美的处所。 我凝神注视着蛛网,心中想着,不知道这只蜘蛛是不是就是我本来想要弄死的那一只?如果是, 那它真是够幸运了。它原该死在我的脚下,却由于我一时的怜悯,使它得以逃生。也就因为这个缘 故,我现在对于蜘蛛,反而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它。其实,蜘蛛织的网,点缀在屋檐下,只要你肯 用另一种眼光,从某种角度去欣赏,它将会是一幅最原始而且优美的图画呢。 11不知道为什么,我以前只看到蜘蛛令我讨厌的一面,从没有发现它也有可爱的一面呢。它

12、那 不屈不挠的精神,那巧妙地织成的网,在满天晚霞的衬托下,是多么动人啊! 大自然里隐藏着纯洁和 恩惠,我竟然都把它给忽略了。直到这一刻, 我才深深地领悟到:原来, 太阳、风雨、草叶、昆虫 全都是造物者为了愉悦我们而安排和使其存在的,问题只是看我们持什么样的心情和角度去欣赏, 如何去发现和爱惜它罢了。 1文章主体部分以作者对蜘蛛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请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这一变化过程。 厌恶理解(2 分) 2第段中写“讨厌蜘蛛”的原因是什么?( 可以自己概括,也可以用原文回答) (4分 ) (1) (2) 3第 段写“我”生恻隐之心;作者认为不该伤害它是因为什么?(4 分) (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1)

13、段中“我”看到它。 (2) 段中“它”。 4文章第段中“只要你肯用另一种眼光,从某种角度去欣赏,它将会是一幅最原始而且优美的图 画呢。 ”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在所提供的自然物中 ,选择一种 ,从不同的角度写出自己的看法。(4 分) 示例:气球 第一种眼光:你的信念,是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换一种眼光:吹得越大,越接近毁灭的边缘。 备选的事物风筝、仙人掌、竹子、筷子 所选事物: 第一种眼光: 换一种眼光: (三) (共 10 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 ,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 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

14、水声。凡 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 1)俄而 百千人大呼()(2)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 ( 3)曳 屋许许声()(4)几欲先走()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 分) 3文中描写宾客反应的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2 分) 4下面哪个词语用来形容上文描写的口技表演最恰当?简要说明理由。(2 分) A栩栩如生B.惟妙惟肖C.足以乱真D.生动逼真

15、【】 理由 1 分,意思点到即可。 ) 四、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35 分) 不知不觉中,一个学年就要过去了。我想,这一个学年,在你的学生生涯里或许是最不寻常的 你的家庭、你的学习、你的生活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或许使你快乐,使你兴奋,使你充满 信心;或许使你困惑,使你忧虑,使你不知所措。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会让你觉得自己好像突然长 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成长的收获来自老师亲友的关爱、理解和鼓励,来自书籍的启迪,来自环 境的熏陶 请把你上中学后最深切的感受告诉老师,请相信,你的快乐和成长是老师的期待,你的苦恼和 困难更是老师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作文题目:老师,我告诉您一件事 【要求】先把

16、题目工整地抄写在方格稿纸的上方,正文从格子纸开始书写; 除诗歌外,不限文体; 全文不少于500 字; 文中不得写出真实的班级名和人名 2007 2008 年度第二学期蜀山区七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一、卷人酌情扣分 二、 1、C 2 、B 3 、 (1)形容情绪热烈,争先恐后。(2)指财物用完。4、D 5、万里写入胸怀间竹中窥落日弹琴复长啸。苍苍竹林寺谁家玉笛暗飞声双袖龙钟泪始干 有约不来过半夜6、 (1)第三部第一部(2)幸心(3)句应改为:读了这 本书,我深受感动。句应改为:我从中也知道了高尔基童年的许多故事。 7、(1) 现在的初中生的“追星”有很大的盲目性,多数以偶像派影视歌星为主(1 分,

17、意思对即可) , 一些有真才实学的演艺人员以及对人类社会有过杰出贡献的中外名人却遭受冷落(1 分,意思对即 可) 。 (2)需要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否则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有可能误入歧途。(1 分, 意思对即可 ) 三阅读理解(37 分) (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1、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去。 2、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古代典籍。 3、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 4、精神食粮: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这” :“ 说了再做,做了再说” 5、说明闻一多先生“ 做了 ” ,自己也没有“ 说” 。 (

18、二)蜘蛛( 14 分) 1同情( 怜悯 ) 、欣赏( 赞赏 ) (意同即可,每处1 分,共 2 分,错别字扣分) 2(1) 它总是会张起网来捕捉小虫。(2) 整洁的房子一有蛛网就会令人觉得主人不勤于打扫。( 每处 1 分, 共 2 分, 直接用原文也可) 3(1) 那样惊恐那样吃力地爬着(或“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他有生存下去的权利”)(2) 奋斗 的意志,是那样坚韧 ( 每处 1 分, 共 2 分) 4(4 分) 合理即可,每一种看法满分为2 分,语意牵强酌情扣分。(答出两种角度,但无象征性 哲理,而只是浅层次的描写性的语句的1 分;选择“风筝”有机械地模仿例句的得1 分) 示例: 风筝:

19、你的志向在蓝天/飞得再高命运仍然掌握在别人手中。 仙人掌: 只有你才能在沙漠中绽放青春的风采/浑身是刺,别人怎么与你相处? 竹子: 永远虚心向上/外表再美也不能掩饰胸无点墨的空虚。 筷子: 吃尽了人间的千辛万苦/一辈子挑挑拣拣,到头来还是被别人掌握。 (三)(共 10 分) 1 ( 1)一会儿(2)夹杂( 3)拉( 4)跑(每词1 分,计 4 分) 2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个手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 有一百张嘴,一张嘴有一百条舌头,也说不清其中的任何一处。(2 分。有两个实词没译对扣1 分, 扣满 2 分为止。) 3不能。这是侧面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的精湛技艺。(2 分) (意思对即可。 ) 4C 其他三项只强调了“像”,只有 C项能反映出到了真假不辨的程度。(2 分。选对C ,得 1 分; 四、作文,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