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岳麓版文档: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课..doc.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613430 上传时间:2020-06-30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79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岳麓版文档: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课..doc.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9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岳麓版文档: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课..doc.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9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岳麓版文档: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课..doc.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9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岳麓版文档: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课..doc.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9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岳麓版文档: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课..doc.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岳麓版文档: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课..doc.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历史高考创新大一轮复习通史岳麓版文档:阶段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课..doc.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肘2 先秦肘期的思想丈化 1.思想:(1) “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历史地位。(2)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的主张。(3) 孔子札 2.科技文化:(1)商代甲骨文。诗经。(3)楚辞。 注:带 *部分为选修的内容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 I 课前由主学习 通史整合圈定主干 主干梳理 考点一先秦时期的思想 ( 一) 孔子与老子 1.孔子 厂核心:“仁”和“孔”, 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 “克己复礼”。 J政治:提倡“为政以德” 0 U)主张宗教: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教育:提出“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 学思结合。 . 修订六经。 (2)地位: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2.老子 哲学:“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包含着辩证法思想。 (1)主张 ( 政治:倡导“无为而治”。 (2)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影响深远。 ( 二)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原因 (1)经济:井II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3)阶级关系:上阶层活跃和受到重用。 (4)思想文化:私学出现,形成一些思想流派。 2.表现 学派代表思想主张影响 儒家 孟子 提出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 轻” (2)主张人性本善说 (3)强调先义后利 孟子成为经典,他被尊为 “亚圣” 荀子 (1)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提出 “制天命而用之” (2)主张“性恶论”

3、(3)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战国吋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墨家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提倡 “尚力” ; 主张“节用”“节 葬” 代表下层劳动群众 , 特别是手 工业者的利益,当时为显学, 战国后衰落 道家庄子 提出“齐物”“逍遥”;认为 天与人“不相胜” 战国时期道家主要代表 法家韩非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 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主张变法革新 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 权政治体制的需要,西汉后与 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古代 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兵家孙膑 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重 视人的作用 其军事思想影响深远 3.影响 (1)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文化学

4、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2)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 三)孔子的思想 ( 选修4) 1.政治 (1) “仁”是核心,最基本的含义是“爱人”,但它是一种有等差的爱。 “礼”是指周礼,主张“克己复礼”。为维护“礼”,提出“正名”主张。 (3)“中庸”思想:中庸是最高晶德,要遵循中庸之道。主张用中庸思想来协调 “礼”和“仁”的关系。 2.教育 (1)教育思想: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2)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主张“不愤不启, 不怖不发”的启发式教学原则。 3 ?思想 西汉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渗入了社 (1)对中国4会

5、生活的各个方面。 、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其形象逐渐被神圣化。 尸18世纪前,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成为这些国家 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18世纪后,儒学传到西欧。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屮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考点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 1.科技 (1)天象观测: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彗星、哈雷彗星及太阳黑子的记录。 (2)天文著述:廿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石氏星表是世界 上最早的星表。 (3)战国时期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4)春秋战国:出现九九乘法口诀,发明筹算计算法。 2 ?汉字 (1)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的一些刻画符号。 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6、 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 3.绘画艺术 (2)对世界 $ 成熟 新石器时代: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 (2)战国时期: 岀现用舌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帛画人物龙凤图构图精到, 墨线细若蚕丝。 4.文学成就 (1)诗经 地位: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内容: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 云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牛活。 特点b.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 c语言质朴丰富,有现实主义倾向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楚辞 概况: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特点:句式自由灵活;瑰丽华美,想彖奇特;开

7、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 代表作:离骚。 地位:与诗经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巧学妙思 细微拓展孟子“仁政”思想与孔子“仁”思想的区别 (1)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爱人”。 (2)孟子从孔子的“仁”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 政纲领,即“仁政”。 构图巧记早期儒家思想主张 巧学妙记数字法记忆“百家争鸣” 生产力的发展 建芬迴春秋、战国时期 T / 新兴地主阶级 ()阶没落奴壊主贵族 丁 、小生产者磁)翅L儒、墨、道、法 易错辨析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的不同 (1)从范围看:前者的范围狭窄

8、,主张“克己复礼”为仁,讲究阶级性;后者具有广泛性, 不分等级贵贱。 (2)从代表的阶级利益看:前者代表统治阶级利益,后者代表小生产者利益。 思维升华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 漫画解史孔子创办私学 注:孔子首次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官学垄断局面。 图解历史孔子的思想体系及其关系 | 帥| 仁 体 II 现 r f I 有教无类 I 图证历史从甲骨文至篆文的演变 中庸卜 逍家 外 储 内 法 , 剂 之 以 逍 早期屮骨晚期甲骨金文中的人篆体的上的图画上 的文字纵马 “字 “马”字文字曽篁马 “ 知识拓展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为后

9、来的现实主义诗歌提供了范例。 (2)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被历代诗人不断学习和发展,成为我国诗歌创作特有 的民族艺术特色。 (3)诗经中民歌作品的巨大成就,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I教材延伸补遗I 1.史论概念周孔之道 周公,名旦,姬姓,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先驱,被后世尊 为“元圣”。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以周公事业的继 任者自居,终其一生都致力于恢复“周礼”,主张“克己复礼”。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 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人们常以周孔并称,故有“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 周(公)孔 之道的说法。 2.史论概念孔孟之道 孔子

10、思想的核心Z是“仁”,强调“仁者爱人”,引申到政治领域就是“为政以德”; 孟子政治学说的核心则是“仁政”,进而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木思想, 正是由于二者核心思想的继承性和一致性,南宋大儒朱熹在编注儒家经典时将 大学中 庸论语孟子合编在一起,称为四书章句集注,随着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 “孔孟Z道”也就成为儒家学说的代名词。 3.史学论点荀子发展了儒学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不仅继承了儒家传统,更融合了其它学派的哲学传统, 建立起自己的儒学思想体系。(1)自然观: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2)人性论:提岀“性恶

11、论”,主张人性本“恶”, 强调后天环境和教 育对人的影响;(3)政治思想: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 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4)认识论: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有轻视感官作用 的倾向。 主题一以仁孝、民本为核心的儒家治国理念孔孟之道 研读史料突破核心 史料研续 史料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为政史 料二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稅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 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 仁 者无敌。 王请勿疑!” 孟子史 料三 “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

12、而天下归 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 荀子 ?王霸 I解读史料I 1.史料一为原始文献史料。“为政以德”体现了儒家孔子的“德政”治国理念。 2.史料二为原始文献史料。据“施仁政于民” “仁者无敌”可知孟子的主张是“仁政”, 让农民得到土地,无夺农时,轻徭薄赋,减轻刑罚,体现了以民为本的德政思想。 3.史料三为原始文献资料,反映了人民是国家兴亡的关键,得百姓,兴天下的观点,典型 的体现了民木思想。 I运用史料I 综合三则史料,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说明孔子等儒家治国理念的积极性与保守性。答案(1) 儒家的“仁”“仁政”“民本”思想,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 有积极的作用,其改良

13、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吋代同步的精神,但其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 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中是无法真正实现的。 (2)儒家的“礼”等思想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 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 史论归纳 先秦时期儒家代表思想的比较 项目孔子孟子苟子 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 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性相近性本善性本恶 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 统治 主题二风格迥异的治国理念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史料研镇 史料一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 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4、 老子 史料二 “视人之国, 若视其国; 视人之家, 若视其家; 视人之身, 若视其身。 ” 墨了史料三“时移事易,变法宜矣”;“废先王之教”,而实行变革,“以法为 教”;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 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史 料四 韩非与其他法家人物都具有一种极端独裁的秩序观。关于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不 存在发表私人看法的空间。法律是统治者为了国家利益而发布的东西,加以广泛宣传和坚定 地推行,它就会使人民去做他们本不愿做的事,如努力工作和战斗。这样,百姓的意见在体 制中就没有存身之处了。在法家的思想中,没有哪条法律凌驾于或独立

15、于统治者意愿。 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I解读史料I 1.史料一为原始文献史料,主要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主张。 2.史料二为原始文献史料,主要反映了墨家主张兼爱,提出尚贤、尚同的治国理念。 3?史料三为原始文献史料,表明韩非主张“法治”和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思想。 4.史料四为后人的历史评论,反映了法律是君主意志的体现、不考虑人民意愿的特点。 I运用史料I 1?根据史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评述史料反映的三种治国主张? 答案(1)道家的治国主张在约束统治者的暴政,恢复社会秩序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但在春秋战 国诸侯争霸的社会环境下,难以实现,是一种消极应对社会变革的治国思想。(

16、2)墨家主张“兼 爱”“非攻”“尚贤”,代表了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益、渴望社会安定的愿望,但在战国时期 诸侯争霸、社会转型时期是无法适应当时社会变革要求的。(3)法家的治国主张,不仅为当吋 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也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提供 了理论借鉴。 2.根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家思想对战国时期政治形势的影响。答案 促进各国变 法和富国强兵;有利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推动了屮国社会的转型。 史论归纳 诸子百家中相互对立的观点 (1)在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德治”,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2)在人

17、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而荀子主张“性本恶”。 (3)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人定胜天;而庄子主张“顺其自然”。 (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 张避世,强调“超脱”。 (5)在看待社会成员的关系上,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儒家主张尊卑有序。 主题三承前启后的社会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史料研镇 史料一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以公之与民为已悉矣。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宣王喜文学 游说之士,自如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

18、-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史料 二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 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 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 打击贵族,贵族中较有为的,亦不得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 吕思勉中国通史史料 三 中国传统的以伦理为基础的国家观,由皇权神授推衍出“朕即国家”,而国家(统治者) 是家长,被统治者是子民,“家长”对“子民”理论上具有无限的管理权与责任。在这 种理论结构中,每个人都存在于严密的“三纲五常” 之中。君主的权力来自“神授”,因此 其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个体”无条件地受其宰控,没有个性,更没有自由。 雷颐屮

19、国近代国家观念变迁与反传统思想源流 I解读史料I 1.史料一为原始文献史料,反映了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政治、经济等社会背景。 2.史料二为后世的史学专著,从战国时期社会变革角度说明贵族政治的衰败。 3.史料三为后人的史学评论,主要从思想角度阐述了占代“国家观”观念的形成。 I运用史料I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 答案(1)经济:铁犁牛耕的推广使用,封建土地私有制日益形成。(2)政治:地主阶级 口益崛起(士阶层口益活跃,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各诸侯国打击奴隶主贵族,加 强中央集权。(3)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学在官府” 发展为

20、“学在民间”。 2.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料三中古代“国家观”形成的原因。答案 小农经济; 宗法观念;儒家思想;君主专制制度。 史论归纳 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 (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 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 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的法治、 变革思想: 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 革精神,

21、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 的重要思想来源。 I 提升核心素养 考法研究考题体验 真题研析 考法1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儒学思想的特点及影响 【考题1】(2015-课标全国II, 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 商、周“三 代” Z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解析 据题干可知,古代儒家学者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 明,迁移古代儒学思想教化、贤明的主张,反

22、映了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像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 的道德治国,表明了儒家理想化的政治诉求,故选C项。 答案c 【素养解读】全国卷高考命题以学科素养考查为主,本题从“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 角度考查儒学思想的特点。具体解读如下: 考查素养点拨说明 唯物史观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 三代Z美” 的认识和评 价的本质目的 历史解释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 三代 之美,甚至希望 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表明儒学者的政治诉求 考法2从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古代文字的演变 【考题2】(2017-课标全国III, 24)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吋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

23、反 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欝- 車嚓- 凉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D. “书同文”的推行 解析西周时期,官府垄断教育和学术文化,到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识字 写字的人数大大增加,文字使用更频繁,但当时的文字繁琐,不宜书写,因此文字逐渐简化, A项正确;从西周到战国,文字的书写材料基本上以竹简和丝帛为主,变化不大,B项错误; 各国变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与书法的变化无关,C项错误;秦朝建立后,实行“书同文”, 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错误。答案A 【素养解读】本题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角度考查先秦时期文字演变的特点及 成

24、因。具体解读如下: 考查素养点拨说明 时空观念 西周与战国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时空变换及文字的书写不同,反映了字形的变 化 史料实证图画史料显示从彖形文字到篆体字形的转变 连线易史专家 【命题素材】古代东西方人类思想文明的异同 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 文明的“轴 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 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 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 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 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 虽然中

25、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 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 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 理智的方 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 突破。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 德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日标 【解读观点】史料为评论性材料,主要阐述了“轴心时代”古希腊和中国“终极关怀的觉 醒”的不同表现: (1)古希腊: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 “认识你自己”。 (2)中国:

26、孔子提出“仁” “为政以德”,老子提出“道” “无为而治”,孟子提出“仁 政” “民贵君轻”等。 【命题预测】根据下表中古希腊思想家和古代中国思想家的材料可知,这些 思想家() 国别人物观点或名言 古希腊 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中国 孔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孟子养浩然之气;人性本善 A.都重视对人类自身的研究B.都强调个人的作用 C.都代表贵族阶层的利益D.都致力于社会稳定 解析 解答观察表中材料,从材料中这四位中西先哲的观点我们不难看出,他们都是在强调人 的价值或者特点,都是对人类自身的研究,故选A项; 孔子的“礼” 并不强调个人的作用而是 主张“贵贱有序”,B项错误

27、;古雅典的思想先哲代表的都是以为工商业奴隶主为首的公民的 利益,故C项错误;都致力于维护社会稳定不符合普罗塔哥拉和孟子,故D项错误。 答案A 1.(2017-海南单科,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演练落实 经典选题分类体验 富考题组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 根据材料“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国治而后天下平“可知,材料强调通过格物 致知来提髙

28、自身的道德修养,进而治理好国家。A项强调“身正”,即统治者自我端正品行, 才能“不令而行”,治理好国家,与材料说法最接近,故A项正确;B项呼吁人们以仁爱之 心处理各种关系;C项强调做善事要从点滴做起;D项体现出忧君爱民思想,均与材料意思不 符,故B、C、D项错 误。 答案A 2.(2016-海南单科,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Z气” , 倡 导“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徳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解析 据题干可知,孟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导致“浩然之气”的形成,

29、“浩然之气”是 一种个人的品质,并由此成为民族品德,故选A项。 答案A 3.(2015-海南单科,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 之处是() 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 解析 据所学可知,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倡导实行法治,有利于维护社会 秩序,儒家倡导“为政以德”,在治国方面强调“仁” “礼”,注重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 故选B项。 答案B 模拟题组 1.(2018?四川南充检测)儒学意蕴新析一文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学“序君臣父子之 礼,列夫妇长幼之别”,来化解社会、伦理、精神三方面的冲突。这说明, 儒学化解现实冲突

30、 的方式是() A.依托传统关注人性B.强化尊卑等级关系 C.立足伦理注重规范D.提升民众道德水平 解析 根据材料“君臣父子、夫妇长幼”不难看出,这是通过伦理道德的作用来维系统治,故 选C项;孔子的思想注重“仁”“礼”,并未突出人性, 故A项 错误;材料主旨意欲强调“解 决冲突的方式”,故B项错误;注重伦理道德与提升民众道德水平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8-湖北天门、仙桃、潜江模拟)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该书以语录 体的形式,汇辑了孔子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论语的 问世表明() A.儒学形成哲理化、思辨化的理论体系 B.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的

31、功能 C.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 D.儒学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 解析据题干论语中“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的记载, 反映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故选B项。 答案B 3. (2018?广东肇庆检测)孟子认为“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而这一权利属于天, 否定了由 天子个人的意志决定帝位传承方式的观点。并认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由此可 见,孟子主张() A.君权神授B.以民为本C?天命有常D.天人感应 解析 根据材料“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表明孟子极为重视“民”的重要作用和地 位,故选B项;主张“君权神授”的是西汉时期的儒学大家董仲舒而

32、非战国时期的孟子,故 A项错误;“天命有常”是战国思想家荀子的哲学观,故C项错误;“天人感应”同样是西 汉董仲舒的观点,故D项错误。 答案B 4.(2018-四川绵阳检测)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 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 这反映了道家() 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 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 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 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 解析 材料“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 背反 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背 后其实是对国家统一安定的渴望,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具体的道家的治

33、国之策“无为而 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的第一句话可以看出其并不是真的就对社会充满了绝望,故C 项错误;材料与“小国寡民”的社会追求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A 5.(2017-L11东济宁期末)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哀怜百姓轻刑罚者,民之所喜,而国之 所以危也。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实行严刑重罚B.君主无为而治 C.推行德治仁政D.恢复礼乐秩序 解析据题干材料“哀怜百姓轻刑罚者,民之所喜,而国之所以危也。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 而顺于道德”意思是严刑重罚是百姓不喜欢的,但却是国家能够得以治理的办法。怜爱百姓是 百姓喜欢的,却是国家危难的原因。圣明的

34、君主治理国家,一定违逆世俗而顺应道理,据此可 知这位思想家强调实行严刑重罚,故选A项。 答案A 6.(2018-河南百校联盟模拟)战国时期,燕昭王招揽人才,建黄金台,尊郭槐为“师”, 结果苏秦、邹衍、屈景等士纷至沓来,振兴了残破的国家。由此可见, 战国时期() A.社会转型加速B.血缘政治受到冲击 C.改革变法兴起D. 士人势力掌控政权解析 根据材料“燕昭王招揽人 才”“振兴了残破的国家”,对周代贵族政治造成了冲击,故选B项;材料并未涉及社会转 型,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变法,故C项错误;士人只有受国王重用,辅佐国王成就大 业,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故D项错误。 答案B I 課后跟踪检测I

35、 学练结合举 - 反三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湖北孝感七校期末)王是封建社会皇族或功臣的最高封爵,也可泛指国君、帝王。 儒家所提倡的“王道”是指() A.以武力征服天下 B.以道德行仁义使天下归顺 C.以仁义治天下 D.天子的教化 解析解读题干,王,顾名思义,就是高高在上的意思。“王道”是说君主以仁义治天下,以德 政安抚臣民的统治方法,故选C项;儒家主张教化,而不是以武力征服天下,故A项错误; 以道德行仁义指治国要以崇尚道德为上策,做事要以仁义为根本,故B项错误;“王道”不 是指天子的教化,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8?广东珠

36、海模拟)孟子?尽心上中提到“人Z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 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由此,孟子强调() A.性木善B.教育的教化功能 C.学以至圣,致良知D.民贵君轻 解析 据题干“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说明“不学习却能 做事的人,是因为拥有很好的天赋;不思考而能够认知的人,是因为拥有很好的先天的道德意 识”,由此可知孟子强调先天的美德,即性本善,故选A项;B、C、D三项与题干无关。 答案A 3.(2018-III西五校高三联考)韩非子在实践基础上将其理论加以完善,提岀要建立“事在 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大一统集权国家。下列主张与该思想理论相符的是

37、 () A. “一家二贵,事乃无功” B. “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C.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D.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韩非子及“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可知其主张建立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该思想与“一家二贵,事乃无功”思想相吻合,故选A项;“战 阵之间,不厌诈伪”是兵家的思想,强调兵不厌诈,故B项错误;“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虽是法家思想但是其强调的是法,故C 项错误;“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虽是法家思想但强调 的是保守祕密的重要性,故D项错误。 答案A 4.(2017-湖北武汉调研)春秋时期,有人强调“日困而还,月盈而匡”。这一说法体现了 ()

38、A.人定胜天的唯物思想B.阴阳消长的辩证思想 C.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D.天人感应的儒家思想 解析据题干,太阳落了又升,月亮圆了又缺,体现出辩证的思想,故B项正 确;材料不能体 现人定胜天的唯物思想,故A项错误;无为而治要求顺其自然, 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 料无法体现天和人之间有所感应,故D项错误。 答案B 5.(2018-云南昆明模拟)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绘画艺术 追求水墨画简淡含蓄、形神兼备的风格,追求自然美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这一艺术 追求体现的思想源于()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 解析 据题干及所学可知,道家主张自然、无为与古代文学追求

39、自然美相一致,故A项正确; 儒家思想与古代文学创作追求自然美没有关联,故B项错误;墨家思想主要是“兼相爱,交 相利”,与古代文学创作的风格不一致,故C项错误 ; 法家思想主要是厉行法治,奖励耕战, 与古代文学创作追求自然美不一致,故D 项错误。 答案A 6.(2018-四川自贡调研)不同的人与人交谈风格迥异,孔子“不问不答,少问少答,多问 多答”,老子不在意别人能否理解自己的意思,“知我者希,则我者贵”,墨子老是追着别人 表达自己的观点,“强聒而不舍”。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个人性格差异B.个人职业不同 C.个人品德参差D.生活环境差别 解析 据题干可知,不同的人与人交谈风格迥异根

40、源于社会生活的不同,故选D 项;性格差异 只是表象,人与人交谈风格迥异与生活的环境相关,故A项错误 ; 个人职业不会产生与人交谈 风格的差异,故B项错误;个人品德的差异也不会造成交谈风格的不同,故C项错误。 答案D 7.(2018-河南郑州模拟)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Z义”的“交 相非”发 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 害”的结果。这显露出() A.百家融合的趋势B.人性本恶的思维惯性 C.专制统治的特征D. “尚同”的治世理想 解析 为了避免出现“如果任凭 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 的 交相非 发展下 去,必然带来 内者 父子兄

41、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 ”的结果,墨子开出 的治世良药叫“尚同”,其作法是,里之万民皆尚同于里长,去己不善言,学里长之善言;去 己不善行,学里长之善行;里长之所是,必皆是之;里长之所非,必皆非之,“尚同”的治世 理想符合题意,故选D项。 答案D 8.(2017?山东烟台诊断)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账似的记录的总称。从历史的 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 者所推崇。原因在于其() A.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B.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 C.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 D.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 解析 春秋经孔子

42、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随着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春秋的伦理教育的功能越来越明显,故选B项;孔子在当时代表的是没落的奴隶主旧贵 族的利益,故A项错误;春秋作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其功能是保存史料而非维护 贵族社会,故C项错误;春秋的体例是编年体而非纪传体,故D项错误。 答案B 9.(2017-福建龙岩质检)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兼儒墨,合名法”而 编撰成吕氏春秋,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该书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思想界 () A.缺乏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 B.儒家与墨家的思想大行其道 C.寻求新的治世之道成为共识 D.出现了各家学说融合的趋势 解析 从“兼儒墨”可知,

43、在思想界出现了融合统一各派学说的趋势,故选D 项;A、B、C三 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答案D 10?(2017-四川黄金大联考)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 “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 徳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解析 据材料“以 仁 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 值观,故选B项。 答案B 11. (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据史记记载:到春秋晚期留存有诗歌3 000多

44、篇, 后来孔 子十取其一,整理成诗经,就剩下了305篇。对孔子“删诗”合理的解释是,这一时期 的诗歌大多() A.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B.背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观念 C.时间久远脱离现实 D.反映了未受教化的民众生活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诗歌大多是民间歌谣,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内容比较庞杂,与孔子的核心思想不符,因此要使其成为儒家经典就必须要删改部分内容,故 选D项。 答案D 12. (201&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联考)在半坡等仰韶文化遗址的陶器上发现了共50多种整 齐划一并有一定规律性的刻画符号。类似的符号还有规律地普遍岀现在河北、甘肃等地。这些 符号() A.具有记事、传达

45、信息的特点 B.表明汉字己形成完整体系 C.是商周甲骨文字的范式 D.是原始人类无意义的涂鸦 解析据题干材料“50多种整齐划一并有一定规律性的刻画符号”可知是早期人们用来记事、 传递信息的媒介,故A项正确;甲骨文的出现是汉字体系成熟的表现,故B项错误;甲骨文 已经脱离图画,形成了汉字,故C项错误;原始文字是信息的载体,不是无意义的涂鸦,故 D项错误。 答案A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8-L11东荷泽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墨经中的抽象科学知识与古希腊的理论 科学的大起大落,则是人类历史上一切超越时代的

46、早熟文化的共同历史命运。在两千多年前的 生产水平与社会发育水平下,经历深远的精神发展路程而开岀的远离社会生活的灿烂纯粹的思 想之花,必定是极其脆弱的。”这是墨家科技思想被排斥和湮没的又一个原因。墨家学说的思 想渊源较为深广,他们具有儒家、道家等没有的优势,一开始就与生产实践十分接近,因而从 客观上决定 了他们的思想与科学结下不解之缘。墨家科技思想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中最正 确而无片面性的思想。如果避开墨家与周易、老庄的分歧不谈,墨家思想恰好将三个方面的积 极面融为一体。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完整而全面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基础:经验、 直观、逻辑、人工语言、现实检验,这些正是现代科学技术所

47、必须包括的环节。 摘编自墨家科技产生的背景及其湮没原因等材料二 中国 科技史的研究至少经历了以下三个主要阶段:经历了上世纪初至四十年代,“中国科技史研究 工作的开创时期”;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中期,“中国科技史研究工作迅速发展的时 期”;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中国科技史研究深入发展并日趋成熟的时期”。伴随着研究 阶段的深入,当前中国科技史的研究需要从思想源头上来获得解决许多悬而未决问题的答案, 同时,也是 中国科技史研究深度上获得重大突破的迫切需求所在,科学技术思想史的研究成为 中国科技史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不搞清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发生和发展,中国 科技史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就

48、不可能得到彻底地解决。正如科技史学家胡道静所说 科学思想史 的研究应是科学史研究的核心层 。” 摘编自吴智先秦诸家主流技术思想之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墨家科技思想湮没及现今屮国重视古代科技史 研究的原因。(16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墨家为代表的古代科技思想对现今中国科技发展的 借鉴意义。(9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中国古代对科技的传统政策,结合材料墨经中的抽象科学知 识特点分析;第二小问,从古、近、现代科技特点及政府科技政策角度思考。第(2)问,据材 料从墨家科技思想影响及湮没,分析对当代中国科技发展有重要借鉴作用。 答案(1)湮没

49、原因:封建统治的“君贵民贱”和“贵道贱器”思想的抑制和扼杀;墨子科技思 想超越了时代的认识和接受的程度;墨家科技思想自身的抽彖性, 使人难以理解;古代传播方 式和技术非常有限。(8分,答出两点即可 ) 重视原因:古代科技博大精深,创造了世界古代科技的辉煌,而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较为 落后;改革开放后,思想解放,中国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新时期中国科学技术取得一定进 步;科技思想发展是科技进步的前提条件;政府倡导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弘扬。(8分,答出两 点即可) (2)意义:墨家科技思想是中国古代科技思想中最正确的思想,进一步了解墨家思想,能 为现代中国科技研究提供理论基石和向导;掌握古代科技思想的脉络,才能做到知古通今, 深刻认识墨家等古代科技的湮没,对当代中国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