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资料》局解概要-重要.doc.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621733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8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资料》局解概要-重要.doc.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资料》局解概要-重要.doc.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资料》局解概要-重要.doc.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资料》局解概要-重要.doc.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资料》局解概要-重要.doc.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资料》局解概要-重要.doc.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局部解剖学期末复习资料》局解概要-重要.doc.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上肢 1.1肩部 1丄1腋区 腋窝:内侧壁:前锯肌、上位4肋及肋间肌;外侧壁:肱骨结节间沟、肱二头肌长短头、喙肱肌;前壁:胸大肌、胸小肌、锁 骨下肌、锁胸筋膜,后壁: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肩胛骨。顶:锁骨中1/3部、第一肋外缘和肩胛骨上缘构成;底:皮 肤、浅筋膜、腋筋膜 锁胸筋膜: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Z间的深筋膜,有头静脉、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N穿过 肱三头肌长头在大圆肌后方和小圆肌前方穿过,在腋窝后壁形成2个肌间隙。 位置上界下界外侧界内侧界通行 三边孔 腋駕后壁 小圆肌 & 肩胛下 肌 大圆肌 & 背阔肌 肱三头肌长头 旋肩胛a 四边孔肱骨外科颈肱三头肌长头 旋肱后a&腋N 腋

2、动脉分支及血供:以胸小肌分界 (1)第一段分支:胸上a,营养第1、2肋间隙 (2)第二段分支:胸肩峰a,营养胸大小肌、三角肌和肩峰;胸外侧a营养胸大小肌、前锯肌和乳房 (3)第三段分支:肩胛下a (旋肩胛a+胸背a),营养冈下窝和背阔肌;旋肱前/ 后a营养肱骨外科颈附近结构 臂丛分支:内5,尺神胸内正中内,前臂和臂内侧皮;外3,肌皮胸外正中外;后4,棧腋胸背肩胛下 5根3干6支5大分支 腋鞘:包裹腋 av和臂丛的结缔组织膜,亦称颈腋管。一一临床锁骨下臂丛麻醉处。 腋淋巴结群:外侧、胸肌、肩胛下、屮央、尖(除屮央外,)上肢一一外侧 胸前外侧 &乳房外侧 _胸肌._ 中央尖 _锁骨下干 背部、肩部

3、 &胸后壁一一肩胛下J 一一尖 1.1.2肩胛区 三角肌区:臀外侧皮N,属于腋N皮支 肩胛上横韧带:肩胛切迹上方,其上为肩胛上a,其下为肩胛上N,均营养支配冈上下肌 肌腱袖: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肌腱互相连接形成的环形腱板。 肩关节动脉网:是由肩胛上a,旋肩胛a,肩胛背a三条动脉的分支相互吻合形成,肩部血液重要侧枝循环。 1.2臂部 1.2.1臂前区 头静脉:行于肱二头肌外侧沟,伴行前臂外侧皮N,连于颈外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橈测,注入腋V 贵要静脉:行于肱二头肌内侧沟,伴行前臂内侧皮 N,注入肱静脉或腋静脉 肘正中静脉,前壁正中静脉 臂肌群:前群二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后群二肱

4、三头肌、肘肌 肱动脉分支及伴行: 1)肱深动脉:伴行梯N 2)尺侧上副动脉:伴行尺N 3)尺侧下副动脉 正中N:伴肱动脉,行于肱二头肌内侧沟 尺 N:行于肱动脉内侧,臂屮点附近穿肌间隔,进入臂后区 梯 N:行于肱动脉后方,伴肱深动脉入肱骨肌管,进入臂后区 122臂后区 臂外侧皮 N (腋N皮支)、(前)臂后皮N (挠N皮支) 肱骨肌管:肱三头肌三个头与挠N沟之间阖成,通行有税N及肱深血管。 1.3肘部 肘窝:肘前区三角凹陷,其尖朝上肢远端 1、境界:上界为肱骨内外上驟连线,I、?外侧界为肱挠肌,下内侧界为旋前圆肌,底是肱肌、旋后肌和肘关节囊。顶由浅入 深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及肱二头肌腱膜 2

5、、内容:尺向挠一一正屮N、肱av及尺&稅av、肱二头肌腱,挠侧返a和橈N。 1.4前臂 1.4.1前臂前区 前臂肌前群(機一尺) 1)浅层:肱挠肌,旋前圆肌,挠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 2)中层:指浅屈肌 3)深层:拇长屈肌,指深屈肌,旋前方肌 血管 N束 1)橈侧血管N束: 梯av,梯N浅支;行于前臂梯侧肌间隙 2)尺侧血管N束:尺a (分出骨间总a),尺v、尺N;行于尺侧腕屈肌橈侧 3)正中N血管束:正中N,正中a (发自骨间前 Q ;行于指浅、深屈肌之间 4)骨间前血管N朿:骨间前a,骨间前N;行于拇长、指深屈肌之间,后进入旋前方肌深面 前臂屈肌后间隙:位丁 ?拇长、指深屈肌腱后方,

6、旋前方肌前方,经腕管与掌中间隙相通,炎症可蔓延 1.4.2前臂后区 前臂肌后群(梯一尺) 1)浅层:挠侧腕长、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 2)深层: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仲肌,拇长仲肌,示指仲肌 骨间后血管N束:骨间后av,税N深支(穿过旋后肌改名为骨间后N);位于前臂后群浅深层间 肱二头肌内侧沟:肱动脉&正中N、尺N&尺侧上副动脉、挠N&肱深动脉 肱二头肌外侧沟:前臂外侧皮N 1.5腕和手 1.5.1 腕 屈肌支持带:位于腕学侧韧带远侧深面,亦称腕横韧带,厚而坚韧。浅面结构:尺av;穿行结构:橈侧腕屈肌腱;深面结构: 腕管及内容。 腕尺侧管通有尺Nav;腕桂侧管通有挠侧腕屈肌肌腱

7、腕管:市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通行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N。 鼻烟窝:位于手背税侧的浅凹。梯侧界为拇长展&拇短伸肌腱;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腱;近侧界为梯骨茎突。内通橈动脉。手背 腕区6个骨纤维鞘:从挠侧到尺侧排列,依次通过各骨纤维管的肌腱及腱鞘为:1. 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腱及腱鞘;2林侧腕长 与腕短伸肌腱及腱鞘;3. 拇长伸肌肌腱及腱鞘;4?指伸肌腱与示指伸肌肌腱及腱鞘;5. 小指伸肌腱及腱鞘;6. 尺侧腕伸肌腱及 腱鞘 1.5.2手掌 手掌正中由浅入深分别经过哪些层次? 1、浅层结构: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掌腱膜) 2、屮层结构:掌浅弓及分支,正屮N及分支,

8、尺N浅支及分支,指浅、深屈肌般&蚓状肌 3、深层结构:骨间掌侧筋膜,掌深弓及分支&尺N深支分支、掌骨及骨间肌 掌中间鞘 =中间骨筋膜鞘:由掌腱膜、掌内、外侧肌间隔、骨间掌侧筋膜内侧半及拇收肌筋膜共同组成。内有指浅、深屈肌的 8条肌腱、4块蚓状肌、屈肌总腱鞘、掌浅弓及其分支和N等。 掌中间隙:位于掌中间鞘尺侧半深方。前界为第35指屈肌腱、第24蚓状肌;后界为掌中隔后部,第3、4掌骨,骨间肌及 其掌侧筋膜;内侧界为内侧肌间隔;外侧界为掌中隔。掌中间隙向远侧经指蹟间隙通手背,向近侧经腕管通前僭屈肌后间隙。 鱼际间隙:位于掌中间鞘挽侧半深方。前界为掌中隔前部、示指屈肌腱和第1蚓状肌;后界为拇收肌筋膜;

9、外侧界为外侧肌间 隔;内侧界为掌中隔后部。 正中N返支:经腕管在屈肌支持带下缘处发出,钩绕拇短屈肌后进入拇短展肌深血,支配拇短屈、拇短展和拇对掌。掌腱膜: 掌长肌腱纤维分散,紧密连结于深筋膜浅层中部而形成。三个指蹊间隙。 掌浅弓:由尺动脉终支和橈动脉掌浅支吻合而成。位于掌腱膜深方,屈肌总腱鞘的浅面。 掌深弓:由梯动脉终支和尺动脉掌深支吻合而成。伴行尺N掌深支,位于骨间掌侧肌与骨间掌筋膜Z间。 手部肌群 1)外侧群: 2)中间群: 3)内侧群: 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拇收肌蚓状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对掌 肌 尺N:浅支行于尺动脉尺侧,分为指掌侧固有N和指掌侧

10、总N,深支主要为肌支,行于掌深弓。 指髄间隙 =指髓:位于远节指骨的骨膜和皮肤Z间的密闭间隙,约占其远侧的4/5部。特点:指髓内有许多血网状的纤维束或 膈连于丰富的皮肤与骨膜之I可,内血管神经丰富。临床意义:指髄间隙感染是,由于纤维隔抵抗力强,限制脓液向周围扩散。 2 ?下肢 2.1臀部 臀肌浅中深三层:(臀大肌)一(臀中肌一梨状肌一股方肌)一(臀小肌一闭孔外肌) 梨状肌上下孔:梨状肌与坐骨大孔上下缘之间的间隙。由外向内 i梨状肌上孔:臀上Nav ii梨状肌下孔:坐骨N、股后皮N、臀下Nav,阴部内av、阴部N 2.2股部 大隐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经内踝前方,沿小腿伴隐N上行,经股骨内侧

11、髒后方,沿大腿伴股内侧皮N上行, 在耻骨结 节下方接纳五属支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 五属支:旋骼浅V、腹壁浅V、阴部外V、股外侧浅V、股内侧浅v 阔筋膜: 1)骼胫束:大腿外侧,阔筋膜增厚而成的扁带状结构。起自語悄前份,下端附于胫骨外侧髒、腓骨头和膝关节囊下部。 2)隐静脉裂孔(卵圆窝):为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点下方约1横指处阔筋膜的卵圆形凹陷。覆盖有筛筋膜,大隐静脉及其 属支穿过。 肌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部,后外界为骼骨,内侧界为骼耻弓。内有骼腰肌、股 N和股外侧皮N通过。 血管腔隙: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部,后外界为骼耻弓,后内界为耻骨肌筋膜、耻骨梳韧带,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内有股鞘

12、、 股 av、淋巴管。其最内侧为股管上口,即股环。 股三角:位于股前区上1/3部,呈倒三角形凹陷,下续收肌管 (1)境界: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下界缝匠肌内侧缘,内下界为长收肌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为骼腰肌、耻骨肌和 长收肌。 (2)内容:(由外向内)股N、股鞘(包含股动静脉、股管)、腹股沟淋巴结、脂肪组织等。 股鞘:为腹横筋膜及骼筋膜向下延续而成的筋膜鞘,约3?4cm,漏斗状。鞘内二隔三腔,夕卜、中、内侧分别容纳股a、 股V、 股管 股管:为股鞘内侧格,漏斗状,约1.5cm。前壁为阔筋膜;后壁为耻骨肌筋膜;外侧壁为纤维隔。股管下角为盲端。股环:为 股管上口,卵圆形,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后界为

13、耻骨梳韧带,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纤维隔。 股动脉:起于腹股沟韧带中点后,行于股三角、收肌管内,穿收肌腱裂孔,胭窝内移行为胭动脉。 上而下分支:浅动脉(旋骼浅a、腹壁浅纸阴部外a);股深动脉;数条穿动脉 股N:起于腰丛,行于韶筋膜深面,进入股三角,发出众多肌支、皮支、关节支;最长的皮支为隐N。 收肌管:位丁 ?股中1/3段前内侧的管状间隙。前界为缝匠肌与大收肌腱板,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内侧壁为大收肌。上口通股 三角,下口为收肌腱裂孔。从前向后通行有股N内侧肌支,隐N,股a,股v。 收肌腱裂孔:大收肌一个肌腱止于股骨内上髀上方的收肌结节,与股骨之间形成的裂孔。 闭孔N:起于腰丛,(浅层)长收肌

14、一前支一短收肌一后支一大收肌 坐骨N:起于紙丛,全身最粗大,经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之间入股后部,于胭窝上角分为胫N和腓总N 2.3膝部 胭窝:膝后区一菱形凹陷,外上界为股二头肌腱,内上界为半腱肌和半膜肌,内外侧下界为腓肠肌内外侧头。胭窝内由浅入深 依次有胫N、胭V、胭a、腓总N (外上界)。 胭 a在胭窝五分支:膝上(下)内(外)侧动脉、膝中动脉一一参与膝关节动脉网 坐骨N:经梨状肌下孔,于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向后达胭窝。支配大收肌坐骨部、半腱半膜肌、股二头肌长短头 胫N:经比冃鱼肌深面伴胫后动脉下行。支配小腿后群肌及足底肌。皮支为腓肠内侧皮N 腓总N:沿股二头肌内侧缘走向外下,绕腓骨颈穿腓骨

15、长肌达小腿前面。损伤表现:足和趾不能背屈,足下垂内翻腓浅N:穿 腓骨长肌起始部,在腓骨长短肌之间下行。肌支支配腓骨长短肌。 腓深N:穿腓骨长肌和趾长伸肌间,后在胫骨前肌和拇长伸肌间下行至足背。肌支支配小腿前群肌 前群内侧群后群 缝匠肌耻骨肌 大腿肌 股直肌长收肌股二头肌 股中 1可肌短收肌半腱肌 股外侧肌大收肌半膜肌 股内侧肌股薄肌 前群外侧群后群深层 小腿肌 胫骨前肌 腓骨长肌 胫骨后肌 趾长伸肌 腓骨短肌 趾长屈肌 蹲长伸肌蹲长屈肌 2.4小腿 小隐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伴腓肠 N上行至小腿后区正中线,穿入胭窝汇入胭静脉。 腓肠N:多由腓肠内侧皮N和腓肠N交通支吻合而成。 胫前动脉:由胭动

16、脉分出,穿骨间膜,伴腓深 N下行。重要分支为胫前返动脉。 2.5踝与足部 浅层 N:隐N (足背内侧)、腓肠N终支(足背外侧)、腓浅N终支(足背中央)、腓深N (1、2趾间背区) 足背动脉三角:附内侧动脉、附外侧动脉、弓状动脉 踝管:内踝、跟骨内侧面、屈肌支持带共同围成的管。支持带向深而发岀 3个纤维隔,将踝管分成四 4个通道,由前向后分别通过胫骨前肌腱及腱鞘、趾长屈肌腱及腱鞘、胫后动静脉&胫N和拇长屈肌腱(“景致动人嘛” 胫、 趾、动、神、拇) 伸肌上支持带(两个间隙):内侧者通过胫骨前肌、胫前血管、腓深 N; 外侧考通过晦长伸肌腱、趾长伸肌腱、第三腓骨肌腱。 伸肌下支持带(三个骨管):内侧

17、者通过胫骨前肌腱 中间者通过晦长伸肌腱、足背 a、腓深N 外侧者通过趾长伸肌腱、笫三腓骨肌腱 3.颈部 3.1概述 境界:上界(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乳突尖、上项线、枕外隆突) 下界(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肩峰至笫七颈椎连线) 分区:固有颈部、颈前区、胸锁乳突肌区、颈外侧区、项部 颈前区:舌骨上区一一亥贝下三角、下颌下三角 舌骨下区一一颈动脉三角、肌三角 颈外侧区:枕三角、锁骨上三角 3.2颈部层次 浅层结构:颈阔肌、浅静脉(颈前、颈外)、浅N (主要为颈从皮支) 颈静脉弓:左右颈前静脉在胸骨上间隙的吻合支。 静脉角: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形成的夹角。胸导管注入左静脉角。

18、颈丛皮支:枕小 N:钩绕副N,沿胸锁乳突肌后缘向上 耳大N:伴颈外静脉,沿胸锁乳突肌表面向上 颈横 N:穿过颈阔肌,越胸锁乳突肌中份向前 锁骨上N:在锁骨上缘 深层筋膜 =颈筋膜: 浅层:封套筋膜。包裹斜方肌、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前腹、下颌下腺、腮腺。中层:气管前筋膜。包裹咽、食管颈部、喉、气 管颈部、甲状腺甲状旁腺。深层:椎前筋膜。包绕腋血管和臂丛形成腋鞘。 椎前间隙:位于脊柱颈部与椎前筋膜Z间。向下至第三胸椎。 颈部肌肉:浅层:颈阔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中层:舌骨上肌群:茎突、下颌、亥页舌骨肌、二腹肌 舌骨下肌群:胸骨、甲状、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 深层:椎前肌、斜角肌 3.3颈前区 3.

19、3.1四个三角 下颌下三角:下颌骨下缘、二腹肌前后腹之间 内容:下颌下腺,面 av,舌a,舌卞N,舌N,下颌下N节,下颌下淋巴结 亥页下三角:左右二腹肌、舌骨体Z间 颈动脉三角:胸锁乳突肌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二腹肌后腹之间 内容:颈总动脉,颈内静脉,舌下N,迷走N,膈N,颈深淋巴结 肌三角:胸锁乳突肌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颈前正中线之间 内容:舌骨下肌群、甲状腺、甲状旁腺、气管、食管 3.3.2部分概念 下颌舌骨肌浅面:下颌舌骨肌 N、频下动脉 下颌舌骨肌 “舌骨舌肌:舌N、下颌下N节、下颌下腺管、舌下N 舌骨舌肌深面:舌动脉、舌咽N 下颌下N节:上连舌N,分支于下颌下腺。 二腹肌后腹:是颈

20、动脉三角和下颌下三角的分界,也是颌面部与颈部手术的重要标志。 毗邻结构:表面耳大N,下颌后静脉,面N颈支 深面颈内动脉和静脉,颈外动脉、末三对脑N (舌下、迷走、副)、颈交感干 上缘一耳后动脉、面N、舌咽N 下缘枕动脉,舌下 N 颈动脉窦:颈总动脉末端、颈内动脉始部膨大处。 颈动脉小球:颈总动脉分叉处后方。 颈外动脉主要分支:面动脉、舌动脉、甲状腺上动脉 迷走 N:行于颈动脉鞘内的血管后方,分出喉上N、喉返N和心支。 副N:经二腹肌后腹入颈动脉三角,向后外至胸锁乳突肌深面,支配该肌。 喉返N:迷走N分支,左喉返钩绕主动脉弓,右喉返钩绕锁骨下动脉,均沿气管食管旁沟上行。 甲状腺:形态: “H ”

21、形,分左右两侧叶和峡部。 位置:侧叶在甲状软骨屮点第6气管软骨,峡在第2?4气管软骨前方。 层次:皮肤一浅筋膜一颈筋膜浅层一舌骨下肌群一气管浅筋膜 毗邻:咽喉、气管、食管、喉返 N、颈动脉鞘、交感干 被膜:假被膜(气管前筋膜)、真被膜(纤维囊),之间有甲状旁腺。 两侧叶内侧和峡部后面假被膜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 动脉:1. 甲状腺上动脉:与喉上N外支伴行。结扎时应紧靠甲状腺上极。 2.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N关系复杂。结扎时应远离甲状腺下极。 3.甲状腺最下动脉:起自头臂干或主动脉弓。 静脉:1. 甲状腺上静脉2. 甲状腺中静脉3. 甲状腺下静脉:两侧屈支吻合成甲状腺奇静脉从 甲肿时:可压迫气管

22、、食管、喉返、交感干,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声嘶、Horner综合征 甲状腺全切手术,如何结扎甲状腺动脉? 上近下远?结扎甲状腺下 a应注意远离甲状腺(防止扎伤喉返) 气管颈部前方由浅入深依次为:皮肤一浅筋膜一颈深筋膜浅层、胸骨上间隙及其内的静脉弓一舌骨下肌群一气管前筋膜一甲状 腺峡(平第2?4气管软骨前方)一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从、甲状腺最下动脉(平第5七气管软骨前方)气管颈部毗 邻:前方为皮肤一浅筋膜一颈筋膜浅层一胸骨上间隙一颈静脉弓一舌骨下肌群一气管前筋膜,后方为食管包绕有甲状腺侧叶、 峡部及血管;气管食管旁沟内有喉返神经;后外侧有颈交感干和颈动脉鞘。 食管颈部毗邻:前方为气管(偏左

23、),后方为颈长肌和脊柱,两侧为甲状腺侧叶、颈动脉鞘、食管丛。 气管手术经过的结构:皮肤一浅筋膜一颈白线一气管前筋膜 甲状腺手术经过的结构:皮朕一浅筋膜一深筋膜浅层(封套筋膜)一封套包绕的舌骨下肌群一气管前筋膜 3.4胸锁乳突肌区 颈祎:上根(舌下N降支,C1前支)沿颈内 &颈总a下行。下根(C23前支)沿颈内v下行。 在颈动脉鞘浅面,平环状软骨弓处合成颈祥。支配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 颈动脉鞘:颈筋膜形成的鞘,上起颅底,下至颈根部续纵隔,内通颈内静脉、迷走N、颈总动脉、颈内动脉、 颈交感干:由颈上(C23 )中(C6)下(C7)N节及节间支组成,位于脊柱颈部两侧,椎前筋膜后方。 颈

24、上 N节:颈交感干最上最大的N节,位于第2、3颈椎横突前方。 颈胸N节(星状N节):多由颈下N节与第1胸N节融合而成,位于第1肋颈前方。 3.5颈根部 境界:前界一一胸骨柄;后界一一第一胸椎;两侧一一第一肋;屮心标志一一前斜角肌 前斜角肌前内侧有胸膜顶和颈根部的纵行结构:脏器(气管、食管、肺尖、胸膜顶)&BV (颈总a、颈内V、胸导管)&N (迷 走、膈、颈交感干) 前斜角肌前后 &外侧的横行结构:BV (锁骨下av) &N (借丛) 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内通锁骨下动脉和臂从前斜角肌毗邻结构p46 内侧一一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含3分支)、喉返N、颈交感干 外侧一

25、一锁骨下动静脉、臂丛、颈横动脉 前面一一锁骨下静脉、颈动脉鞘、胸导管 后面一一锁骨下动脉第二段、臂丛、胸膜顶 胸膜顶:体表投影:锁骨内 1/3上方,最高2?3cm 毗邻:前方有锁骨下动脉、前斜角肌、膈N、迷走N、锁骨下静脉、胸导管(左); 后方有交感干、第一胸N前支 外侧有中斜角肌、借丛 内侧有(锁骨下静脉、左头臂静脉)or (头臂干、右头臂静脉、气管) 锁骨下动脉:左侧起自主动脉弓,右侧为头臂干分支。分支如下: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肋颈干 甲状颈干分支:甲状腺下动脉、颈横动脉、肩胛上动脉 胸导管:在颈根部沿食管上行,C7高度向左跨越胸膜顶经颈动脉鞘后方,向下跨越锁骨下动脉注入左静脉角

26、 膈 N: C3?5前支组成,经迷走N外侧穿锁骨下av间进入胸腔,经肺根前方、心包与纵膈胸膜间下行至膈。 椎动脉三角:内侧界一一颈长肌;外侧界一一前斜角肌;下界一一锁骨下动脉第一段; 尖一一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后方一一胸膜顶、第7颈椎横突、第8颈神经前肢 &第一肋颈;前方一一颈动脉鞘及膈N、 甲状腺 下a&胸导管; 内容:椎动静脉,甲状腺下动脉,交感干,颈胸 N节 3.6颈外侧区 枕三角:胸锁乳突肌后缘、肩胛舌骨肌下腹上缘、斜方肌前缘之间 内容:副N、颈丛分支、臂丛分支(肩胛背N,肩胛上N,胸长N) 锁骨上三角:胸锁乳突肌后缘、肩胛舌骨肌下腹、锁骨之间 内容:锁骨下动静脉、臂丛 3.7颈部淋巴

27、 颈上部淋巴结:沿头颈交界处排列,分5组(枕、乳突、腮腺、下颌下、亥页下) 颈前淋巴结:位于舌骨下方,深浅两群 颈外侧淋巴结:沿浅静脉排列,深浅两群 角淋巴结:即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位于二腹肌后腹下方,面静脉汇入颈内静脉交角处。鼻咽癌或舌根癌常转移。 Virchow 淋巴结:位于左侧颈根部静脉角处的锁骨上淋巴结,沿颈横血管排列。胃癌或食管下部癌转移时常累及。淋巴结排列:颈前浅 淋巴结一一颈前静脉; 颈外侧浅淋巴结一一颈外静脉; 颈外侧深淋巴结一一颈内静脉; 4 ?胸部 胸膜穿刺结构:皮肤一浅筋膜一深筋膜一胸壁肌一肋和肋间肌一胸内筋膜?壁胸膜 胸骨角的解剖学意义: 4.1胸壁 4.1.1胸壁浅

28、层 皮N:锁骨上N、肋间N前皮支(伴行胸廓内动脉穿支)、肋间N外侧皮支 浅血管:胸廓内动脉穿支、胸腹壁静脉、胸外侧静脉 乳房:R26,胸骨旁线、腋中线之间 乳房悬韧带: Cooper韧带,乳房结缔组织中两端附着于皮肤和胸肌筋膜的纤维束 淋巴回流(腋淋巴结为主):外侧部&中央部一胸肌淋巴结;上部一尖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内侧部一胸骨旁淋巴结;内下部一膈上淋巴结; 深部一胸肌间淋巴结 &尖淋巴结 4.1.2胸壁深层 肌层:胸大肌、腹外斜肌、腹直肌一胸小肌、前锯肌、锁骨下肌一肋I可肌(外内最内)一胸横肌 肋 I可N:发自胸交感干,连以灰白交通支;R2N发出肋I可臂N, R12N为肋下N 肋间后血管

29、:Rla,R2a发自肋颈干;肋间后v右侧注入奇v,左侧半奇v或副半奇v 肋间后结构(肋角向前人上一下,vaN,均在肋间内肌与最内肌Z间 胸廓内血管:胸廓内动脉:Rl6,分为腹壁上动脉和肌膈动脉,上段还发出心包膈动脉与膈N伴行,沿途发出肋间前动脉,至 第六肋 I可隙分为肌膈动脉和腹壁上动脉。 胸廓内静脉:注入头借静脉 4.2膈 毗邻:上邻胸膜腔、心包腔、肺,下邻肝、脾、胃 动脉:心包膈动脉、肌膈动脉、膈上下动脉 裂孔及通行:主动脉裂孔一一降主动脉、胸导管;食管裂孔一一食管、迷走N;腔静脉孔一一下腔静脉 主动脉裂孔:位于T12水平,由膈左右脚和T12围成,内通降主动脉 &胸导管 4.3胸腔 4.3

30、.1胸膜 胸膜:脏胸膜、壁胸膜。按部位分肋胸膜、膈胸膜、纵膈胸膜、胸膜顶 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第 6胸肋关节一锁骨中线第8肋一腋中线第10肋一后正中线一第12胸椎棘突 肋膈隐窝:肋胸膜与膈胸膜转折处,最大最低,积液易聚 肋纵隔隐窝:肋胸膜与纵膈胸膜转折处 4.3.2 肺 肺的毗邻:内邻纵膈,外邻胸壁,尖至颈根,底达膈肌 肺韧带:在肺根下方,脏、壁胸膜移行的双层胸膜,有固定肺的作用。 肺根:出入肺门(即两肺纵膈面屮部凹陷)结构的统称,被结缔组织包绕。 肺根排序:前向后一一上肺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下肺静脉(静动支) 上而下一一 (L)肺动脉、主支气管、上下肺静脉(动支静) (R)上叶支气管、肺

31、动脉、中下叶支气管、上下肺静脉(支动静) 肺根毗邻: (L)前:心包膈血耸 &膈N;后:胸主动脉 &迷走N;上:主动脉弓;下:肺韧带 (R)前:心包膈血管 &膈N&上腔静脉 &部分心和心包;后:迷走N;上:奇静脉;下:肺韧带 4.4纵膈 4.4.1概述 定义:位于胸腔正中偏左、分隔左右胸膜腔的组织结构总称。 境界:前为胸骨,后为脊柱,上为胸廓上口,下为膈。两侧为纵隔胸膜 上纵隔(前向后)胸腺、头傅静脉、上腔静脉一主动脉&三大分支(左颈总、左锁骨下、右锁骨下)、膈 N、迷走N-食 管、气管、胸导管、左喉返(即三大N、三大V、两V、三管 &胸腺) 下纵隔:前纵隔:胸腺下部、纵隔前淋巴结 中纵隔:心

32、、心包、膈N、心包膈血管 后纵隔:食管、迷走 N、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胸导管、胸交感干、纵隔后淋巴结 4.4.2食管 毗邻:前方一一气管、气管杈、左主支气管、左喉返N、右肺动脉、食管前丛、心包、左心房、月鬲 后方一一食管后丛、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右肋间动脉 左侧一一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和胸导管 右侧一一奇静脉弓 食管上三角:左锁骨下动脉、主动脉弓、脊柱围成,内有胸导管、食管上份 食管下三角:胸主动脉、心包、膈围成,内有食管下份 4.4.3心血管 头臂静脉:由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汇合而成,左右合并汇入上腔静脉 主动脉弓:升主

33、动脉的延续,上缘分出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头臂干,下缘邻动脉韧带、左喉返N、心浅丛主动脉峡: 新生儿的主动脉弓在左锁骨下动脉起始处与动脉导管附着处之间较细,称为主动脉峡。 动脉导管三角(于上纵膈):主动脉弓左前方,左膈N、左迷走N、左肺动脉围成。内有动脉导管韧带、左喉返N、心 浅丛。 动脉韧带:连于主动脉弓下缘和左肺动脉起始部的纤维索,为动脉导管遗迹。 心包:纤维心包(外) +浆膜心包(内) 心包横窦: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与上腔静脉、左心房之 I可 心包斜窦:位于左心房后壁、下腔静脉、肺静脉与心包后壁之间 4.4.4胸导管 行程:起自乳糜池,经主动脉裂孔,在胸主动脉与奇静脉间上行,于T5水

34、平向左,沿食管左缘注入左静脉角 毗邻:上纵膈内一一前为颈总动脉,后为脊柱,左为锁骨下动脉&纵膈胸膜,右为食管 &左喉返N 中下纵膈一一前为食管,后为脊柱,左为胸主动脉,右为奇静脉&纵膈胸膜 4.4.5胸交感干 胸交感干:左右各一,(半)奇静脉后方,第5 (6)?9N节发出内脏大N, 10?12则为内脏小N 5.腹部 5.1腹前外侧壁 腹前壁层次:皮肤一浅筋膜一深筋膜一(腹直肌鞘前层一腹直肌一腹直肌鞘后层)一腹横筋膜一腹膜外组织一壁腹膜腹外侧壁 层次:一腹外斜肌一腹内斜肌一腹横肌一 胆囊、胃手术:皮肤一浅筋膜一深筋膜一腹直肌鞘前层一腹直肌一腹直肌鞘后层一腹横筋膜一腹膜外组织一腹膜壁层剖腹产手 术

35、:皮肤一浅筋膜 “ 腹外斜肌腱膜一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一腹横筋膜一腹膜外组织一腹膜壁层阑尾手术:皮肤一浅筋膜一腹外 斜肌腱膜一腹内斜肌一腹横肌一腹横筋膜一腹膜外组织一腹膜壁层 注意保护骼腹下N、骼腹股沟N 5.1.1浅层 Camper筋膜:腹壁下部浅层富含脂肪,向下与腹部浅筋膜相续。 Scarpa筋膜:腹壁下部深层富含纤维,向下与股部深筋膜相续,在中线处紧附白线。 浅动脉:中线附近來自腹壁上、下动脉;下半部來自腹壁浅动脉、旋骼浅动脉 浅静脉:(大隐静脉一)腹壁浅静脉、旋豁浅静脉一脐周静脉网(一胸腹壁静脉) 皮N水平:肋间N皮支(前 &外侧),七平剑突十平脐,肋下(T12)平骼前上棘,骼腹下平腹

36、股沟 5.1.2深层 肌层: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 腹直肌鞘:由腹内、外斜肌和腹横肌腱膜包裹腹直肌而形成的。在脐下4?5厘米处,腹直肌鞘后层下缘形成的弓状游离缘, 称为弓状线(半环线) 弓状线以上:(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腱膜前层)+ (腹内斜肌腱膜后层、腹横肌腱膜) 弓状线以下:(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 (无) 腹白线:两侧腹直肌鞘纤维交织而成,坚韧少血,适合腹穿 腹股沟管浅环:上缘为内侧脚邙付于耻骨联合),下缘为外侧脚(附于耻骨结节) 反转韧带:外侧脚的部分纤维经内侧脚后方向上反转,附于白线。 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下缘张于骼前上棘与耻骨结节间,向后反折增

37、厚而成。 联合腱:即腹股沟镰,腹内斜肌与腹横肌下缘(均弓状)于腹直肌外侧的腱性融合。 腹股沟三角: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缘、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围成,即Hesselbach三角,易发生直疝 壁腹膜:脐下5纵襲(正中 / 内/ 外),脐外侧裳内外侧分别为腹股沟内外侧窝,对应深浅环,直斜疝 5.1.3腹股沟区: 下腹部两侧的三角形区,内侧界为腹直肌外侧缘、上界为骼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的水平线,下界为腹股沟韧带。腹股沟管 inguinal canal: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长约4.5cm的裂隙。 二口四壁:内口(深坏、腹坏):腹横筋膜外突而成的卵圆形孔,位于腹股沟韧带中上一横指处。 外口(浅环、皮下环

38、):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的三角裂隙。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部分纤维 后壁:腹横筋膜上壁:腹股沟镰 下壁: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三角: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和腹股沟韧带所围成的三角区。 腹股沟疝:直疝一一于腹壁下动脉内侧、腹股沟管后壁顶出(腹股沟三角),不经深环,无明显的疝囊颈 斜疝一一于腹壁下动脉外侧,腹股沟管全程通过,经深环出,有明显的疝囊颈 股疝一一于腹股沟韧带内侧的后下方脱出,通过股环和股管下达卵圆窝的疝 5.2腹膜和腹膜腔 腹膜分脏腹膜、壁腹膜。腹膜腔分大、小腹膜腔。 网膜:1)小网膜一一连于(膈、肝静脉韧带裂、肝门)、(胃小弯、十二指肠上部)的双层腹膜 左侧为肝胃韧带

39、,连(膈、肝静脉韧带裂)、(胃小弯) 右侧为肝十二指肠韧带,连(肝门)、(十二指肠上部),内有胆总管(右前方)、肝门静脉(左前)、肝固有 动脉(前二者后方) 2)大网膜一一连于胃大弯、横结肠的四层腹膜,胃前、后壁的腹膜由胃大弯下降 至不同高度(前2层)继而向上反折(后2层)至横结肠,包绕横结肠后形成横结肠系膜,内有胃网膜左右动脉网膜囊 =左肝 下后间隙 =小腹腔:位于小网膜和胃后方pl38 上壁一一肝尾状叶(此处自右侧套入网膜囊)及膈腹膜 下壁一一大网膜返折处 前壁一一小网膜、胃后壁、大网膜前叶 后壁一一大网膜后叶、横结肠及系膜 左侧一一脾、胃脾韧带、脾肾韧带 右侧一一网膜孔 网膜孔:位于肝十

40、二指肠韧带与后壁腹膜之间的孔,大小腹膜腔间唯一通道。 上界一一肝尾叶;下界一一十二指肠上部;后界一一下腔静脉;前界一一肝十二指肠韧带 系膜:1)肠系膜一一将空回肠系连固定于腹后壁的双层腹膜 2)阑尾系膜:三角形,内有阑尾血管 3)横结肠系膜:结肠右曲一左曲 4)乙状结肠系膜 韧带:1)肝的韧带一一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镰状韧带、冠状韧带、左右三角韧带 镰状韧带,膈“肝上面,双层腹膜 冠状韧带,膈“肝上、后面,双层腹膜 2)胃的韧带一一肝胃韧带、胃脾韧带、胃结肠韧带、胃膈韧带 胃脾韧带,脾门“胃大弯,双层腹膜,上份内有胃短血管,下份内有胃网膜左血管 胃膈韧带:胃底“膈 胃胰韧带:幽门窦后壁“

41、胰头、胰颈 3)脾的韧带一一胃脾韧带、脾肾韧带、膈脾韧带、脾结肠韧带 脾肾韧带:脾门“左肾,双层腹膜,内有胰尾、脾血管 皱裳:1)十二指肠上裳,半月形,下缘游离,深面为十二指肠上隐窝 2)十二指肠下叢,三角形,上缘游离,深面为十二指肠下隐窝 肝肾隐窝:仰卧位腹膜腔最低处,肝后叶与右肾Z间,手术引流用 精索或睾丸的被膜:皮肤一浅筋膜- 阴囊肉膜(深筋膜)一精索外筋膜(腹外斜肌)一提睾肌(腹内斜肌)一精索内筋膜(腹 横筋膜)一睾丸鞘膜(壁腹膜) 5.3结肠上区一一介于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隔下间隙 5.3.1 胃 位置:大部分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于腹上区 毗邻:前壁一一右侧为肝,左上为膈,左下为腹

42、前壁 后壁一一隔网膜囊为胰、左肾(上腺)、脾、横结肠及系膜一一这些器官共同形成胃床 血供:动脉一一胃左动脉(起于腹腔干) 胃右动脉(起于肝固有动脉) 胃网膜左动脉(起于脾动脉) 胃网膜右动脉(起于胃十二指肠动脉) 胃短动脉(起于脾动脉) 胃后动脉(起于脾动脉) 静脉一一同名,均汇入肝门静脉系统 神经: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一一迷走神经、鸦爪形分支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保留肝支、腹腔支和胃前、后支的“鸦爪”形分支而切断胃前、后支的其他全部胃壁分支 的手术。 淋巴:胃左、右淋巴结,贲门淋巴结,幽门上、下淋巴结,脾淋巴结一- 腹腔淋巴结 胃网膜左、右淋巴结一 - 左入脾淋巴结,右入幽门下淋巴结 胃

43、后壁穿孔时:内容物一穿孔处一网膜囊(常局限于此)一网膜孔一肝肾隐窝一右结肠旁沟一右骼骨一盆腔 5.3.2十二指肠 位置:上起幽门,下续空肠 毗邻:上部:前方一一上为肝方叶、胆囊,下为胰头颈;后方一一胆总管、胃十二指肠动脉、肝门静脉、下腔静脉 降部:前方一一横结肠跨过,上为肝右前叶,下为小肠祥;后方一一右肾、右输尿管;内侧一一胰头、胰管及胆总管; 外测一一结肠右曲 水平部:前方一一左为肠系膜根,右为小肠祥;后方一一右输尿管、下腔静脉、腹主动脉 升部:前方一一腹膜、胰头、腹主动脉 十二指肠大乳头:肝胰壶腹开口处 十二指肠小乳头:副胰管开口处 十二指肠悬韧带 =十二指肠悬肌 =Treitz韧带,位于

44、十二指肠上裳右上方深部的纤维&肌组织,上提和固定升部的作用。与胰的关 系?十二指肠上部的下方为胰头和胰颈,降部内侧紧邻胰头、胰管;水平部上方邻胰头及其钩突;深部右侧毗邻胰头。胰管开 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副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于降部)。 Ps胰头被十二指肠从上方、右侧、下方C形环绕。 5.3.3 肝 位置:大部分于右季肋区,小部分于左季肋区 毗邻:膈面一一右肋膈隐窝、右肺底、心膈面、食管 脏面一一胆囊、右肾、右肾上腺、十二指肠上部、幽门、胃小弯、结肠右曲、下腔静脉 肝门=“H ”横沟:出入有肝左右管、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淋巴管及N结构统称肝蒂 第二肝门:腔静脉沟上部,肝左、中

45、、右静脉出肝处 肝门静脉:在肝十二指肠籾带内,胰颈后方;左邻肝固有动脉,右邻胆总管,后邻下腔静脉 屈支:脾静脉、肠系膜上下静脉、胃左右静脉、胆囊静脉、附脐静脉 侧支循环?: 膈下间隙:介于膈和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被肝分为肝上、下间隙。 5.3.4肝外胆道 肝外胆道由肝左右管、肝总管、胆总管、胆囊组成。 胆囊:位于胆囊窝内,分底、体、颈、管,结石多位于颈部 (Hamnann囊) 胆囊三角(Calot三角):肝总管、胆囊管、肝下面围成,内有胆囊动脉(起自肝右A) 胆总管分为四段,依次为十二指肠上段(胆总管切开探查引流术)、十二指肠后段(检查此段有无结石)、胰腺段(累及后至 梗阻性黄疸)、壁段(形成

46、肝胰壶腹)。 肝胰壶腹(Vater壶腹):胆总管的笫四段与胰管汇合后的膨大。其括约肌有胆总管括约肌、胰管括约肌、Oddi括约肌 肝胰壶腹 插约肌:即Oddi插约肌,由十二指肠坏形肌纤维组成 5.3.5胰 位置:左季肋区、腹上区,头颈体尾界不清 毗邻:胰头一一前为横结肠系膜根;后为下腔静脉、右肾静脉、胆总管;被十二指肠包绕 胰颈一一后为肠系膜上静脉 胰体一一前为胃后壁(隔网膜囊);后为腹主动脉、左肾(上腺)、脾静脉 胰尾一一末端达脾门 血供:胰十二指肠上、下动脉、胰背动脉、胰大动脉、脾动脉胰支、胰尾动脉 胰头癌:压迫胆总管一阻塞性黄疸;压迫肝门静脉一腹水、脾大;压迫十二指肠一肠梗阻胰管开口于十二

47、指肠大乳头,副胰管 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于胰头部连通。 5.3.6脾 形态:扁椭圆或扁三角,实质 位置:左季肋区 脾门:出入有脾动、静脉、N、淋巴管一一统称脾蒂 5.4结肠下区一一左、右结肠旁沟和左、右肠系膜窦 5.5腹膜后隙 境界:腹后壁腹膜与腹内筋膜之间,上起膈,下至紙骨岬,两侧连腹膜下筋膜 内容:肾、肾上腺、输尿管、腹部大血管、淋巴结、N 551肾脏 位置:肾位于脊柱两侧,腹膜后方,紧贴腹后壁的上部。左高(T11-L2 )右低(T12-L3 ) 毗邻: 后面:膈、腰大肌、腰方肌、腹横肌 前面:右肾:肝右叶、结肠右曲、十二指肠降部;左肾:胃、脾、胰、结肠左曲、空肠 上方:与肾上腺相邻,两者共同由肾筋膜包绕。 内侧:内下方以肾盂和输尿管;左肾的内侧有腹主动脉,右肾的内侧有下腔静脉;两肾的内后方分别有左、右交感干。肾门的 体表投影(肾区):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夹角部位称肾仅(肋脊角)。 肾动脉:肾动脉(一级支),进入肾门前分为前、后两干(二级支), 由前、后干分出段动脉(三级支)。 每一段动脉分布的肾实质区域,称为肾段。肾段共有五个: 上段、上前段、下前段、下段和后段 肾蒂主要结构的排列关系: 前一一后 :v、a.肾盂;上一一T: a. v、肾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