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品推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634982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PDF 页数:186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册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品推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6页
全册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品推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6页
全册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品推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6页
全册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品推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6页
全册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品推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册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品推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册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精品推荐.pdf(1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一般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为增强学生的 感性认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分三次数数,力图通过数 一数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各计数单位的关系。体会到十进制的特点。从数数的过程中, 体会大数的意义,收集一些数据,加深对大数的理解,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的方法。数据改写 的活动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在一定的实际情景下进行。有些数据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需要用 与精确数不同的近似数表示,表示的仅是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由此使学生体会到近似数的意 义及作用,同时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

2、.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体会大数的实际意义。 2. 通过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亿以内 的数及比较它们的大小。 3. 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4. 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三、单元教学重点: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 四、单元教学难点: 1、多位数的读、写和比较。 2、多位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判定。 五、教学建议: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 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3、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 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 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本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为增强学生的感 性认识,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教材中多次安排了数一数的活动。第一次数数,通过数小方块 的过程,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2、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大数的读写。 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见比较大的数。因此,当学生初步认识了大数以后,可以组织学生 在各种媒体上收集一些数据,并说一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以加深学生对大数

4、的理解。接着, 可以对学生收集的一些数据进行讨论,从而引出大数的读写方法。教材中安排的“人口普查” 的一些数据, 仅表示数据在日常生活中某一方面的作用,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这些数据开展活动, 也可以直接讨论学生收集的数据,然后引出读法与写法。 3、结合实际背景,帮助学生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数据的改写是对数据表示形式的变化,它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对此,在改写过程中应向 学生说明改写后为什么要写计数单位的道理。如9600000960 万,等号左边的数是以“个”为 单位,一般以“个”为单位就不写计数单位了,而等号的右边是以“万”为单位,如果这个计 数单位不写,那么就会变成以“个”为单位,两者之

5、间相差很大。这些道理,可以结合的情境 加以说明,以减少学生在改写过程中出现错误。 4、在观察比较中,引导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精确数不同,表示的仅是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 本单元的学习是使学生在体会近似数的作用及意义的同时,掌握( 以四舍五入法为主的) 求近似 数的方法。 本单元计划课时7 课时。 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数,明确级、数位、计数单位的概念,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知道十万是 个很大的数。 2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观察、动手及分析能力。 3 、进一步渗透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思想,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

6、重难点: 1 、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2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 教学准备 计数器,相关数据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 (板书:个、十、百、千) (2)提问: 10 个一是多少?10 个十是多少?10 个百是多少? (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4)读出下面各数 4958 、 3026 、 4005 、 7000 板书出各数字的数位。 (5)从右到左说出3876 各数字的数位。 再说一说万以内数的读法: 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千位上是几,就读

7、几千,百位上是 几,就读几百;中间有一个0 或几个 0,只读一个“零” ;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例如,首都 北京市人口有一千二百万;光的速度每秒三十万千米等。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像这样比较大 的数。 ( 板书课题:数一数) 二、自主学习 认识“十万” 笑笑和淘气数小正方体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1) 、数一数下面共有多少个小方块, 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2) 、一个大方块有一千个小方块, 十个大方块有一万个小方块,一百个大方块有多少个小 方块? (3) 、 当数到九万时, 如果再加上一万是多少?思考讨论,

8、引出 “十万”的计数单位。 三、反馈交流 (1) 、万位满十了怎么办?(小组讨论) 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 个一万就是“十万” 。 板书:十万 (2) 、说一说:你知道十万有多大吗? (3) 、10 个十万是多少万?10 个百万是多少万? 四、精讲点拨 提问 1: 1 辆轿车如果卖十万元,2 辆能卖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 五、当堂训练 1. 说一说,拨一拨。 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 法。 2. 第 2、3 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 ?; 其次学生在数到“

9、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 数。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1. 每人收集5 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2. 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 第二课时认识更大的数 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万、千万、亿”。 2、知道亿以内数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及我国的计数习惯(四位一级)。 4、培养学生的数感,能初步感知十万等数的大小,并能在感知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 :数位顺序表的形成和数感的培养。 难点 :各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及亿

10、以内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师:请同学们默读下面一段话。(出示主题图) 如果把全国每年生产的一次性筷子头尾相连,相当于绕地球赤道330 圈,制造这些筷子需 要砍伐 25000000 棵大树,使森林面积减少2000000 平方米。据统计,我国13 亿人口中在校中 小学生约22 亿,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 克计算,如果课本能循环使用5 年,可节约 5280000 吨文化纸。 生产这些纸要耗费3000000 亩木材、 528000000 吨纯净水、 6335000 万吨煤、 1584000 万吨化工原料。 师提问:这是老师搜集整理的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11、?有什么发现都可以说一 说。 2、发现问题。 (1)小调查。会读的同学请举手,有困难的同学也请举手。(老师统计、分类) (2)小汇报。请有困难的学生代表上台说一说,(学生可能会指着25000000 和 2000000 等较大的数说,这个数我不会读。) (3)小交流。请会读的同学来读一读,读完后,教师提出问题:25000000 和 2000000 是怎 么来的,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对这两个问题是比较陌生的,比较困惑的,此时,让 孩子们独立地去阅读教材已是水到渠成。) 3、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来认识这些比较大的数。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探

12、究问题 的兴趣,诱发学生独立阅读文本(自学或预习)的动机,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并 通过小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十万” (1)提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带着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学课本第2 和第 3 页,边看边 思考; 100000 元它表示什么?1000000 元呢?你还看懂了什么? (2)教师巡视。走近那些自学有一定困难的学生,适时、适度地与他们进行交流、指导。 及时地了解大部分同学的想法,并把他们的看法进行分类,作出如何引导的策略。 (3) 100000 元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这个问题, 只要是他们的描述有一定的理由,

13、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保护了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更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愿望。 (4)如果 10000 可以在计数器上这样拨(如下图),那么100000 怎么拨呢?你能继续拨 下去吗? (学生可能会在万位上拨10 个珠子,也有的学生会从中发现“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的数学思想并在十万位上拨1 个珠子,此时,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是很有效 的。) 老师小结: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 个一万就是“十万” 。 板书:十万 设计意图 利用计数器上动态拨珠的过程,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十万”以及“万”和

14、“十万”之间的关系。 (5)师出示相关数据资料: 十万名学生大约组成2000 个班级。 十万张纸摞在一起大约有3 层楼高。 十万步大约在400 米的跑道上走130 圈。 十万天大约是274 年。 设计意图 以资料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对“十万”有更形象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对“十万” 的理解和运用。 2、认识“百万、千万、亿” (1)出示汽车图并提问: 师: 1 辆轿车如果卖十万元,2 辆能卖多少元?你是怎么想的? 生: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 (2)师提问: 10 个十万是多少?10 个一百万是多少呢?10 个一千万呢? 生:根据老师的提问在计数器上拨珠回答。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百万、千万、

15、亿 (3)最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和以前学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设计意图 利用类推引出其他计数单位,揭示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知 识的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突出规律性。 三、方法应用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10 个一万是十万,10 个十万是一百万、10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吗?我 应该怎样记?) (2)师:是啊!有什么规律呢?让我们一起来整理数位顺序表吧!从这个表中,你发现了 什么? (3)生可能会从中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4)师:刚才我们提出了许多

16、问题,但有些还没有解决。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道, 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准确地完成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解决刚才提出的众多问题中还 未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 给出亿以内数级和数位顺序表,让学生利用数位顺序表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多 少,理解“位值”的概念。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能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你高兴吗?说说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能用今天学习 的知识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共同总结本节内容。让生再次回忆本节课所学的所有知识点,再次将 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五、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 板书设计: 数一数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17、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万 万 万计数单位 10 个一万是十万,10 个十万是一百万,10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 个一千万是一亿,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人口普查(读多位数) 教学目标: 1 、掌握亿以内的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相关数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能正确读出亿以内的数。 2 、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学法:小组合作,讨论归纳。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整数数位顺序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18、、激趣导入 昨天,我们在数学课上认识了比较大的数,还记得有几位吗?谁能说一说都有哪些计数单 位? 指名回答:我们认识了9 个计数单位分别是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从右往左) 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我们在三年级时学过了万以内数的读法。你们还记得吗?能读出这些数吗? 742 4600 8000 10000 3215 509 5009 7010 提问:谁能说一说读这些数的方法? 你们想知道你们收集到的比万大的数如何读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自主学习 1、展示收集的数据。 例如:长江流域的面积是1807199

19、平方千米;赤道长40076 千米;马里亚纳海沟距离海平面 11034 米; 2000 年我国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总人口约为1295330000 人。祖国大陆 约有 1265830000 人,北京市约有13820000 人,天津市约有10010000 人。 1读出上面的数据。 三、反馈交流 研究末尾有0 的数的读法。 (1)介绍数位。 这些数都是由几个数字排成一横行,也就是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了,各个数 字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如4958,是由 4 个千, 9 个百, 5 个十和 8 个一组成的。 8 个一是在右 边第一位,就是个位;5 个十在右边第二位,就是十位;9 个百在右

20、边第三位,就是百位;4 个 千在右边第四位,就是千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叫数位。 (2)展示数位顺序表。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 加上“位”字,成为一个数位顺序表: 千 亿 位 百 亿 位 十 亿 位 亿 位 千 万 位 百 万 位 十 万 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 3)计数单位和数位之间的关系。 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几?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多少?万位呢?千万位呢? 小结:也就是说,几个一就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就写在十位上,几个百就写在百位上 几个千万就写在千万位上。 追问: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学生答:

21、不相同,因为数位不同,计数单位就不同。 四、精讲点拨 (1)认识数位分级。 按照我国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 “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万” 。 在已写出的数位顺序表上面板书:个级、万级,制成下表: 亿级万级个级 千 亿 位 百 亿 位 十 亿 位 亿 位 千 万 位 百 万 位 十 万 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位 个 位 (2)学习末尾有0 的数的读法。 在上表的下方依次把学生分类的数据板书出来。如: 亿级万级个级 千 亿 位 百 亿 位 十 亿 位 亿 位 千 万 位 百 万 位 十 万 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22、 十 位 个 位 1 1 2 2 9 6 1 1 5 5 3 0 1 3 8 8 0 8 3 3 2 1 0 4 1 0 0 0 0 7 0 1 0 0 0 0 1 0 0 0 0 0 0 9 7 3 0 0 0 0 9 6 4 指导: 1265830000 先读亿级,十二亿,再读万级,六千五百八十三万,合在一起读作: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学生尝试读出:1295330000 和 6780000、13820000。 提问:以上这些数中的0 都在什么位置?读数时读0 了吗?质疑:1807199 这个数读不读 这个 0 呢? 同桌之间交流。 这个数读作:一百八十万七千一百九十九。所以零不读。

23、提问: 0 在什么位置时不读出来呢? 小组交流。 小结:当0 在级的末尾时不读出来。 五、当堂训练 研究中间有0 的数的读法。 指导: 40076 先读万级, 四万, 再读个级, 零七十六, 合在一起读作: 四万零七十六。 强调:百位上的零必须读出来。 学生尝试读出:11034、 10030040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并知道从右起每四位一级,分作个级、万级、亿级。 还学会了含有三级数的读法。 七、布置作业 1 教材第 7 页第 1 题 板书设计: 亿级万级个级 千 亿 位 百 亿 位 十 亿 位 亿 位 千 万 位 百 万 位 十 万 位 万 位 千 位 百 位 十

24、 位 个 位 第四课时国土面积 教学目标: 1 、继续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位的认识,掌握较大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 、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将某些数据单位改写的必要性,能有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重难点: 1 、掌握比较多位数大小的方法。 2 、能正确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 培优辅差: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和不同的数打交道,现在请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 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教师板书5 个 提问:如果将这些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你会吗?说说你是怎么样想的? 二、自主

25、学习 1 、出示例题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2000 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人口普查,你会比较这些城市人口数量的 多少吗? 学生默读例题,理解题意 北京 13820000人天津 10010000 人香港 6780000人 澳门 440000人大陆 1265830000人 提问:这一组数据,你能找出最大的那个数吗?为什么? 一、 反馈交流 观察例题,根据人口数量,将四个城市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理由。学生2 人一组,说 一说,议一议。 按数位多少进行分类:北京、天津为第一类,香港是第二类,澳门是第三类。 提问:通过这次分类,你能知道什么? 小结:我们按数位的多少进行分类后发现,数位少的这个数就小,数位多的

26、这个数就大。 质疑:北京和天津的人口都达到了八位数,这怎么比出大小呢? 二、 精讲点拨 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 板书: 13820000、10010000 提问:这两个数都是八位数,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怎么样比较大小呢?先比较哪位上的数? 提问:这两个数左起第一位千万位上都是1,怎么比? 探索:看左起第二位,第一个数左起第二位百万位上的3 比第二个数百万位上的0 大,所 以 13820000?10010000 五、当堂训练 1 、教材第9 页第 1 题 2 、练习册第6 页第 1 题 六、课堂小结 ( 1)比较两个数据的大小有几种情况?位数不同的怎么比? ( 2)如果位数相同怎么办?先要从哪一位

27、比?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怎么比呢? 七、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国土面积 960000016600001220000450000100000 10000000000=100 亿 9600000=960 万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近似数 教学目标: 1 、经历生活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必要性。 2 、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3 、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精确值的近似数。 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启发。 学法:分析思考,实践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展示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

28、据。 交流收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 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精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 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 二、自主学习 1、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结合是试 一试第 2 题的讨论,体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 三、精讲点拨 做试一试第1 题:汇报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 试一试第2 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精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题中,可 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精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

29、 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 四、反馈交流 讨论: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 五、当堂训练 1 、练一练1、 2、4 2 、从报纸中找5 个精确数, 5 个近似数,你认为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用近似数。 六、课堂小结 1 、四舍五入的方法 2 、要求不同,一个数可有几个近似数。 板书设计: 近似数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方法与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数学阅读(从结绳计数说起) 教学目标: 1、 了解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数学思想。 2、 经历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体验数学一一对应的思想、化繁为简的思想。 3

30、、 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知识的热 情。 教学重难点: 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让学生对“数”有进一步的理解认识。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活动激趣。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远古的时代,是用什么办法来计数的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各抒己见。 远古时代, 为了记下猎物的多少,人们用石子或结绳计数,这节课我们就从结绳计数说起。 板书课题从结绳计数说起 二、自主学习 教材第一幅图石子计数与结绳计数都是“逐一计数”,体现了一一对应的思想。 第二幅图中对比羊群的计数是“

31、按群计数” , 体现了数学中化繁为简的思想,也是进位制的 “原 形” 。 第三幅图和第四幅图展示了一些古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计数符号。 三、当堂训练 书写“十进制数位顺序表”。 四、课堂小结 从古至今,人类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不同的进位制。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十进位制起源于古代人 们用双手十指计数的方法,成语“屈指可数”就是这样来的。但超过十的数,双手的手指用完 时,就在地上搁一块石头或一根树枝代表十个,让手指伸直再数。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经验, 就产生了十进制。 板书设计: 数学阅读(从结绳计数说起)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练习一 教学目标: 1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 、能用万、亿

32、为单位表示大数。 3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难点: 1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法与学法: 教法:组织练习,引导思考。 学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多位数的读、写的练习 练习一第1 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顺序,再根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最高位在 什么位上,并进行读、写。 二、多位数的改写 练习一第2 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意义。再进行数的改写。 三、读写游戏。 (练习题3) 同桌间进行的游戏:第1 步 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

33、几次读数, 两人可交换角色;第2 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 在同桌练习的基础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多位数比大小 做第 4 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 五、结合练习册,教师可加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巩固。 六、课堂作业 教材第 15 页第 5 题。 七、课堂小结 总结这单元所学到的知识。 板书设计: 练习一 亿级万级个级 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 亿 亿 亿万 万 万计数单位 1 2 6 5 8 3 0 0 0 0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1 3 8 2 0 0 0 0 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教学反思: 第二单

34、元单元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角的认识”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接触,本单元认识的角主要是平角与周角,因此在教学 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为线段、射线与直线以及平行线、垂线都是比较抽象的 平面图形,所以应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也便于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 图形。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 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对于这些内容,教材都加强了操作活动的练习,使运动的物 体与静止的图形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1) 、认识直线、射线与线段;掌握

35、线段的量度与表示方法。 (2) 、理解与认识平面上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能画平行线与垂线。 (3) 、理解与认识几何角的特征;会运用量角器量度角的大小与画角。 (4) 、平移 能辩认移动的方向(上下左右);能确定移动的距离(几格)。 2、能力目标: (1) 、运用实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2) 、在实际情境中,以具体图形为背景,认识较抽象的平面图形。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线段、射线、直线与平行线,垂线、角等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 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单元教学重点: 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2、认识平行线,会利用三角尺

36、和直尺画平行线。 3、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种角的形成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4、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5、建立角的各种概念,正确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6、辨认各类型的角,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 五、单元教学难点: 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征。 2、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3、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种角的形成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永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

37、系,会永字母正确读出直线、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 中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演示讲解。 学法:观察思考,归纳思考。 教具准备 直尺,三种不同颜色的线,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一幅画面,师生谈话:这幅图的名字是“欢乐的世纪坛”。大家仔细看,你能从中 找到我们学习的线段和射线吗? 学生说完后,电脑演示,抽象出不同的射线和线段。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线。板书:线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 1、电脑出示“看一看”的三幅画。 第一幅图: 笔直的铁轨一眼望不到边,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什么线?电脑操作,引出两条 直线。 第二幅图: 马路上的白

38、线条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的四条边是什么线?电脑操作引出四条 线段。 第三幅图: 各种城市里的灯光,灯所发出的光线又是一种什么线,和前两种线一样吗?抽 象出一些射线。 三、反馈交流 1、比较三种线的特征 (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拿出三张纸分别对折,请学生观察折痕。 提问:这三条折痕是直的吗?(都是直的) 拿出一张纸,在折痕中间画A.B 两点,再连接AB 两点。明确告诉学生,这是一条线段。 拿出第二张纸,同前一张一样,画出线段AB 。然后问学生:如果沿着这条线段的A.B 两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直线) 拿出第三张纸,还是先画好线段AB 。然后问学生,如果只沿B 点向反方向无

39、限延伸, 会得到一条什么线?(射线) (2)比较三种线的特征。 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线段、直线和射线是什么样的? 四、精讲点拨 1、三种线的读法。 直线和线段都有两种读法,而射线只有一种读法,它的读法是从端点读起。 2、画直线。 (1)过一点,画直线。 体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2)过两点。画直线。 学生尝试,感悟到过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质疑:过三点。可以画几条直线? 五、当堂训练 1、教材第17 页“试一试”第一题。 2、教材第17 页“试一试”第二题。 3、数一数有几条线段。 (1) 有()条 (2) 有()条 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三种线,都

40、是哪三种? 这三种线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板书设计: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射线:线段: 无限长无限长有限长 无端点只有一个端点有两个端点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相交与垂直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2、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用三角尺画垂线。 2、能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操作,归纳概括。 学法:操作思考,理解运用。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量一量 两条直线相交有各种不同

41、的情况,在学习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摆出各种相交的图形, 从而引出相交的概念。 观察、讨论这些相交的图形线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从而引出其中的一个特殊角直角。 学生在确认两条线之间的直角关系时,要让学生懂得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来验证。 二、自主学习 折一折 让学生用手中的纸折出量条相互垂直的折痕。可充分让学生自己来折一折,学生在折纸后, 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用自己验证的方法。如用三角尺的直角两条折痕的关系,从而确定这两条 折痕是否互相垂直。 三、反馈交流 说一说 1、说一说教室和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段。 2、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四、精讲点拨 1、练一练 (1) 、我说你摆。 同桌互相

42、练习:一个同学先放一个小棒在桌上,让另一个同学,按要求摆出另一根小棒。 (2) 、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两条线之间的垂直关系。问:如何确定门框相邻的两条边是否垂直, 让学生自己来探索测量的方法。 安排让学生用三角尺量一量,来判断是否垂直,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画一画 (1) 、明确所画的线与哪一条垂直。 (2) 、明确所画垂线是否有要求:一种是仅与某条直线垂直;另一种不仅要垂直,还要通 过某个点。 五、小试验 让学生应用垂直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明确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相交与垂直 相交垂直

43、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平移和平行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感受平移前后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2、能永三角板和支持画平行线,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3、感受教学的价值,进一步参透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的思想。 重点难点 1、认识平行线,体会平行线的特征,会画平行线。 2、在一些斜线中寻找平行关系,在立体图形中寻找平行线。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学法:观察发现,动手操作。 教具准备 小棒,长方形纸,方格纸,正方体,三角尺与直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 同学们见过的汽车行驶的痕迹是什么样的?对,车轮的印是互相平行的。就像这 幅图里的一样。 出示延缓18 页“

44、看一看”左图。 请学生举例:你还能想到生活中哪些是互相平行的吗? 出示第 18 页“看一看”右图。边指图边说明: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 二、自主学习 1、移一移。 (1)用小棒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动前后小棒的位置关系。 准备 2 根小棒放在一条线段上(先重叠放在一起),然后平移其中一根小棒。 提问:这两根小棒经过平移后是什么位置关系?(平行) 如果我们把其中的一根小棒叫AB ,另一根叫CD,那么就可以AB 说平行于CD 或 CD 平行于 AB 。 (2)出示第 18 页小鱼图。 说出小鱼图中每条线段的名称,然后说出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三、反馈交流 1、折一折。 已经认识了

45、平行线,下面继续学习。出示一张长方形纸这是什么? 用长方形张折两条折痕,然后打开看一看,根据这两条折痕,你能发现什么呢?请学 生汇报折纸情况。 2、说一说。 出示教材第19 页“说一说”的三幅图片。 生活中有很多平行的线,想一想这些图案中哪些线互相平行,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3、画一画。 你会画一组平行线吗? 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画一组平行线,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启发:怎样画平行线更准确、美观呢?我们要用三角尺或直尺画平行线。 四、当堂训练 1、第 20 页“实践活动” 。 2、思维训练 (1) 、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使三条折痕互相平行。 (2) 、过 B 点画直线A 的平行线。

46、 五、课堂小结 提问:平行线由什么特点? 怎样画平行线?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平移和平行 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旋转与角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平角、周角。 2、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教法与学法: 教法 : 创设情境,引导归纳。 学法:观察思考,自学讨论。 教学准备:每人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 培优辅差: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认识平角和周角。 1、转一转,说一说 (1)一人用活动角转出各种角,让同桌说一说是什么角? (2)一人说一人转。 (3)复习锐角、直角、钝角和角的组成部分。 (4)我们

47、可以把角看成是一条射线围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这个端点就是角的顶点,这 条射线就是角的边。 2、认识平角和周角。 (1)师演示平角和周角,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角?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 二、试一试 1、 说一说生活中的周角和平角。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2、 上述图案是围绕哪一点转动的,并找找图中有哪些角。 三、练一练 1、说一说每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2、在点子图上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让学生独立完,再小组交流。 四、你知道吗? 1、在生活中,除钟表外,还有不同用途的计量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围绕一个点旋转。 2、指针转到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角,让学生

48、说说指针在什么位置时,与指针在零点时构成 了什么角。可先画一画,再说一说 五、说说生活中的平角与周角 1、试一试:第1 题学生在说平角和周角时,要引导学生说明平角和周角是如何构成的,如 人竖直倒立后身体与单杠形成了平角。 2、说说生活中你还看到了哪些平角与周角。 六、布置作业:练一练 1 、2. 板书设计: 旋转与角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教后反思: 第五课时角的度量(一) 教学目标: 1、体会引入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量角器。 2、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学法:体验感悟,发现应用

49、。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引入: 1、出示角的图片、,让学生比较大小 2.、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比的:观察法、重合法。 3、自学课文,并动手做一做:剪出,用分别度量、的大小。4、想一想认 识量角器的必要性,认识角的单位“度”,用“”表示。 二、合作探究,认识量角器 1、认一认 (1)观察量角器你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看 ,再小组交流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介绍。 (2)看书自学刚才没发现的.(如:度,中心 ,零刻度线 )。 (3)认识中心点,零刻度线,以及量角器上的数字的意思。 (4)说说 1和平角。 2.试一试,量角器上看角的度数。 (1)自学试一试,说说各是几度,是怎么量的? 小组讨论 ,再全班交流,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第一步: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 第二步: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分清是内圈的零刻度线还是外圈的零刻度线)。 第三步:从(内或外)零刻度线开始,看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2)量一量 练一练的第二题的、: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看的,再指 名演示。 三、当堂训练 1、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 2、谁说得正确?(练一练)为什么?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