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563524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心得体会.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心得体会 特征码 pokykXXaDMfzbDdzAItM 在组织的关心下,我有幸参加*第十四期中青年领导干部培 训班的学习。通过老师讲授、自学方式,学完了第一单元的基 本内容,系统的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通过学习, 认识到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科学理论基础 和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 义两个重要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和 学说体系,它阐述了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科 学理论。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行动指南,是一 个完备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

2、思想武器。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问题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创立于 19 世纪 40 年代。1848 年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 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集中概括和阐述,马克思主义涉及的问 题非常广泛,其理论内容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1、马克思主义 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科学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 第 2 页 产关系即经济关系的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 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的规律。马 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剥削的秘密, 论证了资本主义社会

3、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必 然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3、科学社会主义, 奠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 成了科学,它阐述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及 阶级斗争学说、国家学说和党的建设学说等。马克思主义活的 灵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折。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列 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 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 理论和策略。列宁主义产生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俄国。当 时,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无产阶 级革命普遍开展起来,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4、是日益高 涨,俄国成为世界各种矛盾的焦点。列宁把马克思主义运动用 马克思列宁主义于俄国和世界革命的具体实践,对无产阶级革 命的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成果作了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创立了列 宁主义学说。1、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2、列宁分折了 帝国主义的基本矛盾、本质和经济特征,揭示了帝国主义产生、 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指出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 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 政治经济学:3、列宁依据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第 3 页 提出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首先在一国或少数几国取得胜利的理 论。列宁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无产阶级建 党的学说以

5、及社会主义建设等理论,都有新的重大建树,发展 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二、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就要在实践中用发展了的马 克思主义来指导和推动工作 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和推动当今社会的进步,用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当今中国社会政治 和经济领域存在的实际问题,是我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目 的。马克思在自然唯物主义和古典经济学基础上发现的唯物史 观和剩余价值规律以及在空想社会主义基础上提出的以经济平 等和政治民主为根本原则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模式,这都是 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做出的卓越贡献。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立 场以及社会主义理想的内核(根本原则) ,我们应当继续坚

6、持和 发展;而对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我们应当结合当今社会 环境和条件及社会状况,去不断修正、充实和完善,切不能搬 用其僵死的教条。 唯物史观指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客观的规律性, 这与自然界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性是一样的道理。人的愿望 (动机) 、意图和观念尽管各异,但由于人趋利避害的本能一样, 所以群体的人在选择行为(包括言论)方面的规律是一致的, 动机虽然不同但造成的结果有其规律性,从而影响了社会发展 第 4 页 进程,这就构成了人类行为乃至社会历史的基本规律。马克思 设想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所追求的价值标准-经济上的 平等和政治上的民主,作为全人类共同的美好理想,至今仍然 不会

7、过时。 马克思主义认为,符合实际的认识应当坚持,不符合实际 的认识应当毫不吝惜地抛弃。但问题是:这里所指的实际,究 竟该由谁来描述和提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意识,从不同的 角度去判断实际,会导致对实际的判断的不同结果。因此,最 后还得归结到人的思维和认识上。一切从实际出发,毫无疑问 是对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情形,这个实际,是很难 被普通人确定和掌握的。普通人要想了解到这个世界的实际或 真相往往是困难的,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有的甚至会牺牲生命。 因此,在现实社会里,从实际出发就容易成为某些拥有确定并 掌握实际这种特权的人的专利。 针对当今中国存在的许多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 我们应

8、当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原理,虔诚地研究如何解决这些摆在面前的实际问题,这才是 有深远历史和现实意义的。否则,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 成了无的放矢。如不认真解决这些问题,社会就会停滞不前, 甚至会倒退;如不妥善处理这些问题,社会矛盾就会越来越尖 锐、复杂、激化,不断加深、加剧、恶化,直至导致巨大的社 会震荡。 第 5 页 三、 “三个代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 论、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在时代和形势

9、发生了变化的新的 历史条件下,回答我们党和国家事关发展全局的新的重大战略 问题,保证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我们要紧密结合 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经 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的实际,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 提出的新的要求,紧密结合我们党员干部队伍发生的重大变化, 来思考这一重大问题。 之所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 新精神,最根本的在于,在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新的历史条 件下,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新的实 践经验、新的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马克思主 义理论创新,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向前推进 马

10、克思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正是体现了这种马 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精神。 应当指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要代表先进生产 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党的宗旨, 一直体现在党的光荣传统中。但是,适应于形势发展的需要, 要使这些光荣传统成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全面加强自身 第 6 页 建设的完整纲领而系统提出来,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理论创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从根 本上回答了在世界走向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 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在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党如何进一步认识、加强、提高自己, 更好地

11、肩负起领导重任的问题,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 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们党接受新世纪的考验, 赢得新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党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由我们党的性质、 宗旨和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而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要求,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就要 重视科技创新,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就要 重视体制创新,变革落后于生产力发展或者超越历史发展阶段 的生产关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 持和完善按

12、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深化改革,扩大开 放,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 。这些都是现阶段进一步解放和发 展我国社会生产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的必然要求。 党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由我们党作为中国社会 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致力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社会主 第 7 页 义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本质所决定的。而 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要大力提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特别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 力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学习和吸收 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和推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由我们党作为中 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体现工人阶级大公无私的品质, 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党没有任何私利的本质决定的。而 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的宗旨,为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的利益而无私 奉献,使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