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641678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6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文言文阅读》.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 课内文言文阅读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安徽省】 二、 【三】 (15 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 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欲居九夷。或曰:“ 陋, 如之何? ” 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 选自论语子罕 注: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 分) ?有仙则名名:?斯 是陋室斯: ?谈笑有鸿儒 鸿儒:?无案牍

2、之劳形 案牍: 16翻译下列句子。(4 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或曰: “ 陋,如之何? ” 17 【甲】 【乙】两段文字中 “ 何陋之有 ” 的根本原因分别是 “” 和 “” 。 (用原文语句填空)(2 分) 18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 君子” 应具有怎 样的情操?( 4 分) 【答案】 15 (5 分)? 出名,有名 ? 这 ? 博学的人 ? 官府文书 16? (2 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2 分)有人说: “ 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 17 (3 分)惟吾德馨君子居之 18 (3 分)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

3、傲岸的道德情操。 【北京市】 二、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4-7 题。(共 9 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 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 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下列各组加点词句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天时 不如地利自云先是闻秦时 乱 B

4、地利不如人和 至若春和 景明 C环二攻之而不胜 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 D池 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 5用现代汉语翻译词句。(2 分) 委而去之。 6依据全文对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 利。” 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2 分) 【甲】只要有规定的边疆界线,有限要的山河,有强大的武力,就能使人民 安居乐业,巩固国防,威慑天下。 【乙】使人们定居下来保证他们不迁徙,靠划定边界是不行的; 巩固国防靠 山河的险峻是不行的;威慑天下靠武力强大是不行的。 7结合上下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这段文字共同体现了怎样 的思想。( 3 分) 【链接材料】 勾践 说于国人

5、曰: “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 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 。”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 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非其身之所种 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国之父兄请 曰:“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 矣,请报之。 ” 果行,国人 皆劝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 “ 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 是故 败吴于囿 ,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选自国语 勾 践灭吴) 注: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国君。 他曾被吴王夫差打败。 更:改正。节: 节制。劝:勉励。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6、:谁有我们这么好的国君啊,能不 为他拼死作战吗?囿:古地名。没:古地名。 【答案】 4 (2 分)C 【解析】A 项“ 时” 意思分别为 “ 时令” 和“ 时间” 。B 项中分别为 “ 和睦 ”“和煦” 。 C 项中同为 “ 胜利” 。D 中分别为 “ 护城河 ”“池塘 ” 。 5 (2 分) (守城者)弃城而逃 【解析】此题需要学生注意补充主语是守城者。 6 (2 分)乙 【解析】题中乙句子的理解符合文章的文意,甲句子句意过于极端且不能体 现“ 得到多助 ” 意思。 7 (2 分)得道多助 【解析】题中两段文字共同体现的思想是“ 得道多助 ” ,此题需要学生注意的 是“ 共同” 二字的含义。

7、 【参考译文】勾践对国人说道:“ 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与吴国这样的大 国作对,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这是我的罪过。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 治国政策。 ” 于是埋葬已经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谁家有忧 就去慰问,谁家有喜事就去祝贺; 客人要走,起身相送;有客人要来,亲自迎接 不是自己亲自耕种所得的就不吃,不是他的夫人亲自织的布就不穿。这样连续十 年,国家不收赋税,老百姓都存有三年的粮食。越国的父老兄弟都请求说:“ 从 前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各诸侯国面前丢尽了脸;现在越国也已经克制够了, 请允许我们为您报仇。 ” 伐吴行动果断开始了,越国的老百姓都互相鼓励。 父亲劝勉儿子,兄

8、长勉励弟弟,妇女鼓励丈夫,说:“ 谁像我们的国君这样体恤 百姓呀,难道不可以为他效死吗?” 因此在笠泽打败了吴国,又在没(古地名,在 苏州附近)再次打败了吴国,又在吴国郊外再次打败它。 【重庆市 A 卷】二、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 题。 (15 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1 曹刿请见。其乡 人曰: “ 肉食者谋之,又何 间焉? ” 刿曰: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乃入见。问: “ 何以战? ” 公曰: “ 衣食所 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 徧,民弗从也。 ” 公曰: “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必以信。 ”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9、 ”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 察,必以情。 ” 对曰: “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2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 ” 齐人三鼓。刿曰: “ 可 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 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 之。” 【注】 1 2鄂版教材为句号。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 分) ? 又何间 焉()? 小惠未 徧 () ? 小大之狱 ()? 故克 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

10、下面的句子。 (4 分)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 的一项是() (3 分) A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 B本文第二段运用对比,表现了曹刿和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 C本文在剪裁上别居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 远谋” 。 D在曹刿心目中,土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12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4 分) 【链接】 公元前 260 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赵王急于求胜,不 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 执意用只善于纸上谈兵的赵括代

11、替老将廉颇指挥作 战,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 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 【答案】 9 (4 分)? 参与? 通“ 遍” ,遍及 ? 案件? 战胜 10 (4 分)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 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减弱了, 到第三次击鼓时 士气已经枯竭了。(每一句扣 1 分,扣完为止) 11 (3 分)D 12 (4 分)要求:说出在两个文本中的依据(2 分) 。结论合理:如善于听 取意见,善于用人,遇事谨慎冷静等(2 分) 。示例:庄公善于听取意见,取得 了胜利。赵王不听劝告导致作战失败,因此我们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重庆市

12、 B 卷】二、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 题。 (15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 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 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 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 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 而不知。至舍

13、,四肢僵劲不能动, 媵人持汤沃灌, 以衾拥覆, 久而乃和。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 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 分) ? 俟 其欣悦()? 媵人持汤沃灌 () ? 同舍生皆被 绮绣()? 腰 白玉之环()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1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作

14、者现身说法, 对马生的殷切希望, 寓于其中。 B作者意在告诉马生,学习条件越艰苦,成就便会越大。 C本文从得书之艰、叩问之难、奔走之劳、生活之苦四个方面讲述了作者 求学的艰难。 D本文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节选部分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 12 宋濂求学经历中体现出的哪种品质对你触动最大?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 际谈一谈。(4分) 【答案】9 (4 分)?等待(或“ 等到” )? 浇洗(或“ 浇洗浸泡 ” )? 同“ 披” , 穿? 腰佩 10 (4 分)?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1 分) 。我也因此(或 “ 于是,就 ” ) 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1 分) ? 因为(我)内心有足以快乐

15、的事(1 分) ,不觉得吃穿的不如别人( 1 分) 。 11 (3 分)B 【解析】本文中讲到的学习条件与成就没有必然联系。 12 (4 分)品质符合原文内容,可从勤奋、坚韧、谦虚、诚恳、诚信、尊 师、不攀比等方面作答( 1 分) ;结合自身实际( 2 分) ;清楚表达( 1 分) 。示例: 作者的勤奋对我触动最大。懒惰是我最大的缺点,做事经常人情,习惯拖延,今 后一定改正。 【福建省】 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 16分)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16、,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 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 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 ,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 岩即 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 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三姑:地名。幔亭峰:山峰名。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沿溯阻绝溯:_ ?属引凄异引:_

17、?不及返顾顾:_ ?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_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 /随岩宛转 B土人新 /以木板循岩为室 /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 /为室曲直高下 /随岩宛转 D土人新 /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 /高下随岩宛转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 分) 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2 分) 9甲文写 “ 水” ,各写了三峡 “ 四时之水 ” 的什么特点?乙文写 “ 山” ,作者前 往“ 换骨岩 ” 途中俯瞰到什么 “ 佳致” ?请简要概括。( 5 分) 【答案】

18、6 (4 分)? 逆流而上? 延长? 看,回头看? 就是 7 (3 分)A 8 (4 分)? 这(白帝和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 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 ? 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9 (5 分)第一问: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第二 问: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参考译文】登山山有一里多路, 就见飞流汩汩地往下倾泻。 俯身鸟瞰下面, 也有高耸的岩壁, 清泉水从岩壁的半腰处奔突流出,附近有稀疏的竹林相映, 令 人有非常好的兴致。 然而业已登上三姑峰, 来不及返回光顾, 于是从三姑峰又再 上行半里路,抵达换骨岩,换骨岩就是

19、幔亭峰的后崖,换骨岩前面有座庵。从换 骨岩后面架设的两层悬梯, 又登上另外一悬岩。 悬岩不很深邃, 环绕着山巅有如 叠嶂。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有的弯曲,有的笔直, 有的高,有的低矮, 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 【甘肃省白银市】 三、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 17-20 题。 (12 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 刿曰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 “ 何以战? ” 公曰: “ 衣 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 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 公日: “ 牺牲玉 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对曰:

20、 “ 小信未孚,神弗补也。 ” 公曰: “ 小大之狱,虽 不能察,必以情。 ” 对曰: “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 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 未可。 ”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 遂 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 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庄公亦列阵相持。鲍叔牙因乾 时得胜,:有轻鲁之心,下令击鼓进兵,先陷者重赏。庄公闻鼓声震地,亦教 鸣鼓

21、对敌。曹刿止之日: “ 齐鼓方锐,宜静以待之。 ” 传令军中:“ 有敢喧哗者斩。 ” 齐兵来冲鲁阵,阵如铁桶,不能冲动,只得退后。少顷,对阵鼓声又震,鲁军寂 如不闻,齐师又退。鲍叔牙曰:“ 鲁怯战耳。再鼓之,必走。曹刿又闻鼓响,谓 庄公日: “ 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 论鲁是初次鸣鼓,论齐已是第三通鼓了。 齐兵见鲁兵两次不动,以为不战,都不在意了。谁知鼓声一起,突然而来,刀砍 箭射,势如疾雷不及掩耳,杀得齐兵七零八落,大败而奔。庄公欲行追逐,曹刿 日:“ 未可也,臣当察之。乃下车,将齐兵列阵之处,周围看了一遍,复登车轼 远望,良久日: “ 可追矣。 ” 庄公乃驱车而进,追三十余里方还,所获

22、辎重甲兵无 算。 (选自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注释】乾时:春秋时地名,在今山东青州。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 分) ?肉食者鄙()?小惠未徧() ?再鼓之,必走()?势如疾雷不及掩耳() 18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 (3 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9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长勺之战给予很高的 评价,说鲁国 “ 采取了 ,敌疲我打 ?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中国战争史中弱军 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 ” 。 【甲】文中曹刿的哪句话体现了 “,敌疲我打 ? 的方针 ” ?(2 分) 20 【甲】 【乙】两文都写了齐鲁长勺之战,在详略安排上有什么不同?(3 分) 【

23、答案】 17 (4 分)?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 通“ 遍” ,遍及、普遍 ? 击 鼓进军 ? 快,急速 18 (3 分)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判断。 19 (2 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答“ 彼竭我盈,故克之 ” 亦可) 20 (3 分) 【甲】文详写战前和战后的论战, (1 分)略写战争过程;(1 分) 【乙】文详写战争过程。 (1 分) 【甘肃省兰州市】(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0-13 题(18 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 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

24、妇左右莫 不私 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 “ 善。 ” 乃下令: “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 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 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 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 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 【乙】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 自子之 居 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 使人视即墨, 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 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 ” 封 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 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

25、阿田野不辟人 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 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 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 强于天下。 ”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毁:诽谤与后文“ 誉” 意思相 对厚币:丰厚礼品。饰非:作假骗人。 10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意思。 (4 分) ?宫妇左右莫不私 王()?时时而间进() ?自子之居即墨也()?封之万家() 11用“/ ”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 (标两处)(2 分)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 分) 能谤讥于市朝

26、,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13回答下面问题( 6 分) ?根据【甲】文的内容填空。(2 分) 邹忌的劝谏很有艺术性。他由想到治国理政之事,由想 到齐威王的被蒙蔽,以小见大,极具说服力。 ?从【甲】 【乙】两段选文来看,“ 齐国大治 ” 与齐威王的哪些措施用关?先 概括作答( 4 分) 【答案】 10 (4 分)? 偏爱? 间或,偶然 ? 主管,主政 ? 封赏,赏赐。 11 (2 分)吾使人视阿 /田野不辟 /人民贫馁。 12 (4 分)? 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 等奖赏。 ? 这是你用丰厚的礼品买通我的左右来赞赏你啊! 13 (6 分)

27、? 生活琐事自己的受蒙蔽 ? 虚心纳谏,广开言路;求真务实, 奖罚分明。 【参考译文】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 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 有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土开辟整治,百姓丰足,官 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 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内臣谋求内援的 缘故。” 便封赐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 对他说:“ 自 从你到阿地镇守, 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 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 只见田 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 当初赵国攻打鄄地, 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 你不知道; 于是我知道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 当天,齐威王下

28、令 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僚们毛骨耸然,不敢再弄虚假, 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 【甘肃省天水市】(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子墨子曰: “ 请献十金。 ” 公输盘曰: “ 吾义固 不杀人。 ” 子墨子起,再拜,曰: “ 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 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知而不争,不可谓。争而 不得,不可谓。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 “ 然胡不已乎? ” 公输盘曰: “ 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 子墨子曰: “ 胡不见 我于王?

29、 ”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 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 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 “ 吾知所以 距子矣,吾不言。 ” 子墨子亦曰: “ 吾知子之所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 “ 公输子之意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 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 “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 15根据课文,将选文中空缺的内容补全。 (4分)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发 吾义固 不杀人 胡不见 我于王 子墨子之守之守圉有余 吾知所以 距子矣 17把下列句子翻译

30、成现代汉语。 (4 分) 子墨子曰: “ 然胡不已乎? ”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18下列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以将以 攻宋臣以 王吏之攻宋 B为父子何命焉为 以牒为 械 C于胡不见我于 王行十日十夜而至于 郢 D去去 过怀乡委而去 之 19公输盘与楚王放弃攻宋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发?(4 分) 【答案】 15智;仁;忠;强。 16固:本来;见:引见;圉:通“ 御” ,防御;所以:的方法我 知道用来对付你的方法,我不说。 17墨子先生说: “ 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不停止计划呢?” 公输盘一次又一次地设下攻城的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地挡住了他。 18

31、D 19原因:因为墨子说明了楚王攻宋是不义之举,更因为墨子挫败了公输班 的攻城方针, 使楚王明白攻宋获胜无望; 在这样的情况下, 楚王不得不放弃一场 注定失败的不义战。启示: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 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 另一方面, 要从实力 上做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 【参考译文】墨子说: “ 请让我奉送给您十金。 ” 公输盘说: “ 我是讲道义的人,绝不能平白无故杀人。” 墨子站起来,拜了两拜,说: “ 请让我说几句话。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 要拿去攻打宋国。 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的是土地,缺少的是民众, 如今去杀

32、害自己缺少的民众而争夺自己并不缺少的土地,不能说是聪明。 宋国并没有罪而 要去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爱。懂得这个道理,却不据理力争,不能说是忠诚。争 论而达不到目的,不能说是坚强。自己说讲道义,杀少量人还懂得不合理,却要 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 公输盘被说服了。 墨子说: “ 那么,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公输盘说: “ 不能,因为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 墨子说: “ (您)为什么不介绍我去见楚王呢?” 于是,楚王召见公输盘。墨子解下衣带当作城,用竹片当器械。公输盘一次 又一次地设下攻城的方法, 墨子一次又一次地挡住了他。 公输盘的攻城器械都用 尽了,墨子的守城办法还绰绰有余。 公输盘

33、技穷了,但他说: “ 我知道怎么对付你了,可是我不说。” 墨子也说: “ 我也知道你要怎么对付我,可是我也不说。” 楚王问这是怎么回事。墨子说:“ 公输盘的意思,只不过是想要杀死我。杀 了我,宋国就守不住了,就可以攻下了。可是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拿 着我的防守器械, 在宋国城上等待楚国来进攻了。即使杀了我, 也不能杀尽保卫 宋国的人。 ” 楚王说: “ 好啦!我不攻打宋国了。 ” 【广东省】 二、 (一) (10 分) 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 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 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

34、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 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 之言,则责攸之、 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 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 ?躬耕于南阳()?夙夜忧

35、叹 ()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出师表是诸蔼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 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 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中的“ 大事” ,指“ 五月渡泸 ” 、“ 北定中原 ” 、“ 庶竭 驽钝” 、“ 兴复汉室 ” 和“ 还于旧都 ” 等。 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

36、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 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答案】 6 (3 分)? 亲自? 早晨? 怠慢 7 (4 分)? 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显身扬名。(2 分)关 注点:苟全、闻达、两个 “ 于” 、句子通顺;错漏1 处扣 1 分,扣完 2 分为止。 ?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所应尽的分内之事。(2 分)关注点:所以、 报、职分、句子通顺;错漏1 处扣 1 分,扣完 2 分为止。 8 (3 分)C 【广东省广州市】 8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 分)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先

37、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答案】 8 (5 分)? 股:大腿 ? 类;像 ? 食:通 “ 饲” ,喂? 卑鄙:身份低 馓,见识短浅 ? 过:犯错误。 【广东省广州市】 二、(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 题。( 10 分)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 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38、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 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 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 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 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诸葛亮出 师表 )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

39、欲穷 其林所识穷 乏者得我与 B悉 如外人悉 以咨之 C停数日,辞 去蒙辞 以军中多务 D未果,寻 病终遂至承天寺寻 张怀民 10 把“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渔人因迷路误入桃花源,出来时在路上处处做好了标记,但当地和太守 一起再次寻访桃源时,还是失败了。 B桃源人避世而居,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淳朴热情,对外面的世界 很好奇,却不希望生活被打扰。 C刘子骥是南阳人,听说此事后,也计划前往探寻,但最终没有实现。这 一段叙述使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 D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寄

40、托了他的美好理想,也表达了他追寻理 想社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之情。 【答案】 9 (3 分)B 【解析】悉:都; A 项,穷尽 /贫困。 C 项,告别,告辞 /推辞; D 项,不久 / 寻找。 10 (4 分)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战乱,带着 妻子和儿女米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11 (3 分)A 【解析】渔人不是因为迷路误入桃花源,而是发现芳草鲜荚、 落英缤纷觉得 很好奇, “ 欲穷其林。 ” 而且,根据 “ 太守即造人随其往 ” 可以知道,太守并没有亲 自去找桃花源。 【广东省深圳市】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9 题。(9 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41、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陋室铭) 【乙】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 暂住何烦尔? ” 王啸咏良 久,直指竹曰: “ 何可一日无此君? ” (选自世说新语) 7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2 分) ? 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 ?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何可一日无此君! 译文: 9刘禹锡居陋室不觉其陋,王子猷寄居不可无竹,两人所处的环境有什么 相

42、同之处?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3 分) 【答案】 7? 斯:这 ?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鸿儒:博学的人 ? 案 牍:官府的公文。 8? 孔子说: “ 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 ? 怎么一天可以没有这位先生! 9共同点:所居的屋宇都很简陋,但所居之人志向高远、品性高洁,故而 陋室不陋,空房不空,因所住之人而显得幽静雅致。看法:与广厦华服等外物相 比,更重要的是对高尚的情操与高洁的志趣的追求。 【解析】本题文言文阅读,一篇选自八年级上册刘禹锡的陋室铭,篇幅 短,主旨也很明确, 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及高洁傲岸的节操,题中的词 语释义和句子翻译都在课本的注释中给出,难度较低

43、。 另一篇是节选自 世说新 语? 任诞 ,主人公是东晋时期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选文只有短短几句,不难翻 译,文章的内涵只要抓住细节,有一定文化功底,也不难理解。从选文中可知王 子猷认为居不可一日无竹,而“ 竹” 在中华文化中向来有 “ 四君子 ” 之一的名声,代 表着高洁的操行,那么文段的深层涵义也就出来了。 【广西贵港市】 古诗文阅读( 9-14 小题,共 18 分) (一)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二)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 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

44、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 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 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 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 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 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45、,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 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 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 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

46、,攻亲 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下列对望江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过尽千帆皆不是 ” 是全诗感情上的大转折,船尽江空,希望落空。 B“ 断白蘋洲 ” 运用夸张手法,抒发了独处深闺女子盼不到心上人的痛苦之 情。 C这首词情景交融,景有层次,情有起伏,绵绵情感让人心碎。 D这首词风格浓艳精巧,借倚楼望帆这一细节,细腻地描绘女子盼心上人 归来的情景。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奉命于 危难之间( 出师表) B环面攻之 而不胜辍耕之 垄上( 陈涉世家)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其 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D满目萧然

47、然 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 )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2 分) 属 予作文以记之属()锦鳞 游泳鳞() 斜晖脉脉 水悠悠脉脉( )亲戚 畔之亲戚()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3说说你对 “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的理解。 (3 分) 14选文(三)中孟子认为君主怎样做才能够“ 战必胜 ” ?理由是什么?( 3 分) 【答案】 9 (3 分)D 10 (3 分)A 11 (2 分)通“ 嘱” ,嘱托、嘱咐 代指鱼 含情凝视、情意绵绵的样子, 这里形容阳光微弱父母兄弟 1

48、2 (4 分)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威慑天下不能靠武 器装备的强大。 13 (3 分)指出滕子京为 “ 谪守” ,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 设伏下面仅用 “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 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14 (3 分)“ 得道” 即“ 施行仁政 ” 理由:得道者多助。 【广西贺州市】(一)文言文阅读( 13 分,10-12 题,每小题 2分,共 6 分) 赵普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 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莞,家人发箧视 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 循默,普刚毅果断, 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 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 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