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复习资料.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5642045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7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复习资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复习资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复习资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复习资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复习资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复习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复习资料.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1 中学历史中考专题: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复习资料 专题一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18 世纪后期到 20 世纪末,世界先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引起了社会的革命。人类从手工工场时代走进“蒸汽时代 ” 、 “电气 时代”再到“信息时代 ” ,每一次科技创新都伴随着社会飞跃发展,从蒸汽机到电动机、内 燃机,再到电子计算机,生产和生活实践一再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第三次科 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和政治上两极格局的解体,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加强,地球日益变 小,被成为“地球村”。 一、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1. 萌芽阶段( 1618 世纪) 随着新

2、航路的开辟和商业资本主义殖民高潮,整体世界开始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开始形成。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地区间相对隔绝的状态,近代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使 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英国在殖民扩张中,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 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形成了欧洲工业、亚非拉原料的国际分工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初步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第一次高潮。(可联系中国 近代史鸦片战争理解) 2. 形成阶段( 19 世纪末至 20 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加紧争夺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 (联系马关条约理解) ,掀起一股瓜分世界的潮流(八

3、国联军侵华战争),列强已经奴役 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土地和人口,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出 现了经济全球化的第二次高潮。 3. 制度化阶段(二战后 90 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欧洲走向联合,亚洲新兴国家兴起, 第三次经济全球化高潮逐渐出现,把全球化推进到制度化阶段。区域性国际组织、世界贸 易组织起重要作用。 (1) 出现的原因:由于高科技发展迅猛,信息化、知识化速度加快,使生产力得到迅 速发展,市场经济席卷全球,跨国公司的推动等原因。 (2) 具体表现:出现了世界贸易组织、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 突出表现:国际贸易大幅增长,国

4、际巨额资本流动加速;跨国公司出现。 1 2 (3) 当今经济格局: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4) 全球化的影响:有利:广大发展中国家可以从中获得更大的销售、投资和管理经 验,以提升本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有弊:它容易加剧不公平的国际竞争,发达 国家从经济上冲击一些主权国家的自主能力,从而使各国从全球化受益不均,甚 至形成富国更富、穷国更穷的局面。 (5) 发展中国家的对策:一方面,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引进外国的投资和技 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要制定防范风 险的有效措施,趋利避害。 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1. 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基

5、础) 从资本主义萌芽到手工工场,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从电气时代到信息时代,都为 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提供了物质基础。 2. 三次工业革命的巨大推动(推动力量)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 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使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 深、世界整体发展的趋势得到进一步加强。 3. 交通与通讯事业的不断提高(技术条件) 新航路开辟时期,在欧洲适用于远洋航行的海船已经出现,罗盘针已在海船上普遍使 用;在三次工业革命中,轮船、飞机等先进的交通运输工具使长途运输变得更加方便,电 话、电报等先进的通讯工具使人们同外界的联系变

6、得更为快捷。这一切为世界发展从分散 走向整体提供了技术条件。 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形成的根本原因。结 束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存在的孤立闭塞的状况,使彼此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世界经济全 球化是国内市场在范围上的延伸,国内市场的形成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前提。在世界 经济全球化中,资本主义国家处于主导地位,与殖民主义、强权政治相伴,非常不平等, 带有侵略性。世界经济全球化对落后国家和地区具有“破坏性 ”和“建设性 ”双重作用: 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冲击东方各国,促进了东方各国近代化;另一方面也给东方各国 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东方的贫穷与落后。 三、专题感悟

7、1. 科技具有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1 3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推动了社会进步;另一 方面科技也涉及战争问题、环境问题、高科技犯罪、克隆人类等道德问题。 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3. 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每个国家都应该努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重视科 教兴国。 练习构建联系(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 ,形成网络 (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探究:世界历史是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推动了这一进程。写出 结构图空缺处对应的事件,并归纳密切世界联

8、系的主要因素。(4 分) 选择题 自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历史逐渐整 合成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实现“统一”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 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人才的流动 多年中考 探究题( 15 分) 沟通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世界开始连成整体 “地球村”的形成 世 界 走 向 整 体 化 丝绸之路 新航路开辟 三次科技革命 1 4 (2009)20 2008 年,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到2009 年已演变成危亡全球的国 际金融危机。危机给世界许多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影响到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何看等和应对金融危机,成为当下人们

9、的热点话题之一。让我们一起对这一问题进行探 究。 任务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的次贷危机转眼间酿成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 2 分) 参考答案:经济全球化 任务二:收集整理历史上经济危机的信息。(提示:可从危机爆发的时间、危机的影响、范 围、特点、原因等方面着手) (6 分) 参考答案:有关的信息: 一1929-1923 年经济大危机由于盲目扩大生产从美国开始涉及范围特别广 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导致工厂倒闭,银行破产,工人大量失业,物价飞 涨,生产下降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 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

10、日建立法 西斯专政,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1974-1975 年的经济危机由于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 高石油价格使美国、日本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美国经济地位下降等。1997 年亚 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日、韩、泰等亚洲很多国家经 济受到严重困难,政局动荡货币贬值,银行倒闭,许多人一生的积蓄几乎在一夜之际 化为乌有。 评分说明:不过分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归纳整理经济危机,考生能列出以上信息中的任何一 点,都可得分。每列出一点得一分,最多不得超过6 分。 任务三:比较:在1929-1933 年那场危机中,美国、日本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 何?( 4 分) 参考答案:比较:在1929

11、1933年那场危机中,美国、日本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 何?( 4 分) 参考答案:比较: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1 分)结果: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1 分)日 本建立军法西斯政权(或法西斯上台)想通过对外侵略转嫁危机。(1 分)结果:二战亚洲 策源地形成(或与德、意联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 分) 任务四:完成以上任务后,请把你在探究过程中的所感、所惑写下来与大家分享。(提示: 感悟是你思考的成果,疑惑是你探究的开端,不要太在意正确与否)(3 分) 1 5 参考答案:感悟与疑惑: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各国投资、贸易、生产都要谨慎全球性的危机需要备国联 合应对,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12、和监管人性的贪欲是危机的根本原因吗?应对这次金 融危机,人们应谨慎投资、理性生活、合理消费这欠金融危机会引发战争吗?经济 危机有其发生的规律吗?评分说明:此小题是开放性的,不设标准答案。考生的感悟与疑 惑只要合乎情理,不违背史实即可得分。每点1 分,此小题得分不超过3 分。 (2010 年) 15. 中国人喝着美国的可口可乐,美国人用着韩国的三星手机,非洲人开着中国 的奇瑞汽车这种现象说明 A.人们生活方式现代化 B. 社会物质产品多样化 C.世界经济全球化 D. 世界格局多极化 (2010年)五、探究题(本题共15分) 20.2010 年的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是一次科技与文化交融的盛会。历史

13、上科技与文化的发 展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让我们沿着科技 文化的发展轨迹,完成下面的探究任务。 任务一:梳理知识 (1)列举古代中外人类文化成果各一例。 (2 分) 答:示例:中国:司母戊鼎等。 (1 分)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1 分) (说明:所列文化成就,领域不限。只列出中国的或世界的,只得1 分) (2)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源于哪国?(1 分)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1 分) (2)英国( 1 分)蒸汽机的广泛运用。 (1 分)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有哪些?(1 分)举出他们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一个 示例。 (1 分) (3)电力、石油。(

14、1 分)电和石油用于驱动汽车;电灯、电话等。(1 分) (说明:能源只答出一个不得分。示例答出任何一点符合题意的都可得分) (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什么?(1 分)说出这次工业革命不同于前两次科技革命的 特点。 (2 分) (4)标志: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空间技术)、生物工程。(1 分) 特点: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科学技术各领域 间相互渗透,密切联系(科技发明由一国出现,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国);科技在经济生活中 1 6 所占比重在上升。(2 分) (说明:标志全部答出才可得分。特点答一点得1 分,得分不超过 2 分) 任务二:解决问题 (5)用

15、史实阐明下列观点(只选一个观点说明即可)。 (4 分) 观点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观点二:文化交流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 (5)观点一: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为机器提供了蒸汽动力,推动了机器生 产的发展,人类进入 “蒸汽时代 ” 。 (1 分)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成为机器的主要动力, 并广泛用于生活领域,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 。 (1 分)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电子计 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突破,极大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人类社会进入 了信息化社会。(1 分)总之,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进而推动社会不断 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16、(1 分) (说明:按三次科技革命的顺序进行阐述,缺一点扣1 分;答出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或表 现等,都可得分。结论得1 分) 观点二:七世纪初起,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大力倡导中国先进的制度和文 化,进行改革。(2 分)大化改新后日本迈入封建社会。 (1 分)十九世纪中期,日晒积极 向西方学习,引进科学技术,提倡“文明开化 ” 。 (2 分)明治维新使日本跻身于资本主义国 家行列。 (1 分)中国改革开放后,积极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加强与各国的文化交流,如 举办世博会等。(2 分)中国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1 分)总之,文化交流 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 (1 分) (说明:分别举一个事例说明得3 分,其它符合题意要求的事例也可得分。是结 论得 1 分) 任务三:思考感悟 (6)人类在充分享受科技文化成果的同时,还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对此你有什么看 法,请写下来。 (6)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国家要大力推进科学研究和鼓励科技发明; 个人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精神,勇于创新。对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自然生态、社会环 境等问题决不能忽视,实行可持续发展。(2 分) 文化交流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要重视文化交流,要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弘 扬本民族优秀文化,对待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