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辅导材料:让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docx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565542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辅导材料:让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辅导材料:让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辅导材料:让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辅导材料:让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辅导材料:让中华文化更好 地走向世界 特征码 zPcymfZnVWmxjHmuSopM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辅导材料:让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 世界 话题缘起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 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将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为进一步深 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的重要 举措之一,指明了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意义及具体工作 部署。在当今世界文化于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 出的情况下,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要求更加紧迫,只有 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才能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 文化软实力,并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要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本身必须具有相 应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底气,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价值要求 第 2 页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改革开放 30 多年后的今天,在中国在世 界上和平崛起的时代,正在成为现实,正在成为发展中华文化、 融入世界文明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趋势。而要让中华文化走向世 界,则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本身必须具有相应的价值内涵和文 化底气。 要有自己严整而又富有吸引力的价值系统,这个价值系统就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全球化时代,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首先要有自己的严整而又 富有吸引力的价值系统。这

3、个价值系统,不是往古的回音,不 是异国的投影,而是立足当代而又批判继承历史传统、扎根本 国而又面向世界,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所衷心认同并自觉实践的 充满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新型文化价值系统。在当代中国,这 个价值系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 导思想,在全社会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光大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 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的基本价值要求。自觉坚持这些价值准则,以这些价值准 则引领社会思潮,是中国之所以为中国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国 之所以能够在改革开放 30 多年中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不 坚

4、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会失去精神支撑,就会迷失进一步 第 3 页 发展的方向。但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有吸引力和亲 和力,如何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共同理想的有机 构成,则是我们在文化建设实践中应当认真研究并努力完善的 重大课题。 必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没有根基的文化是不能与世界文明平 等交流、对话的文化 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在价值内涵和发展视野中必须弘扬民族 优秀文化,向世界彰显本民族的独特的优秀文化传统。人们常 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认真发掘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 给以批判性的总结,创造性的转化,使其活泼的生命力“日新 又日新” ,成为我们当代文化的有机构成,成为世界文明

5、宝库中 的瑰宝,是我们文化建设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向 世界展示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理性自觉,昭示我们对民族文 化的自信,以及我们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不断自强。一个没有深 厚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支撑的文化,是没有根基的文化;而没 有根基的文化是不能与世界文明平等交流、对话的文化,是缺 少底气的文化。因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文化基本精 神,以民为本的传统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的协调精神,彰往察 来的历史精神,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应当在改革创新的时代 精神引领下,得到创造性地生发,成为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 第 4 页 典型而又生动的表现,进而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价值 底蕴。 必须树立良好

6、的文化形象,便于创建外国人了解、接受中华文 化的有效平台 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应当具备良好的形象。中华文化在世界 上的形象如何,直接影响着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从而也影响 着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因此,必须树立良好的文化形象, 以便创建外国人了解中华文化、接受中华文化的有效平台。长 辫子、抽大烟、娶小妾,这些“传统”的中国人、中国文化的 形象,应当逐渐用文化的方式予以消解,要让外国人真切地看 到当代中国人生气勃勃的精神面貌,看到当代中国改革创新精 神的价值所在。同时,还要让外国人看到当代中国人是奋发有 为、遵纪守法、和平友好、真诚互助、举止优雅的现代文明人 士,而不是相反。要达到这些目标,当务

7、之急是要大幅度提升 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在国外,中国公民更应严于律己,尊重 他国的法律道德风俗民情,谦虚豁达,行为优雅,避免出现语 言粗俗、行为卑污的现象,避免给人暴发户的恶俗感觉。在国 内,不仅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体现出高度文明,而且在网络 上表达意见的时候,注意分寸,遵法守纪,既坚持爱国主义的 立场,又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反对盲目排外、莫名自卑或盲目 第 5 页 自大。 要有融入并引领世界文明的能力 中华文化要走向世界,要有融入并引领世界文明的能力。近代 以来屈辱的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已经实现了彻底 的民族独立,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民族自强的信念和能力, 空前增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

8、后,跨越式发展使得中国经济社 会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从而为 中国加入全球化进程、融进世界文明体系奠定了基础。积极参 与国际事务,特别是国际文化事务,为中国树立新的世界形象 创造了条件。国际上过去在被误导的情况下形成的不正确的中 国文化形象和能力,逐渐得到矫正。中国在全球范围开办孔子 学院,为外国人学习汉语、了解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开辟了便捷 而又正当的途径。但是,孔子学院往往只是给外国人讲汉语, 从语言文字到建筑艺术,从四合院到黄包车,停留于表象描述 的层面。质言之,就是只讲术,不讲道,缺乏精神气质的阐释, 缺少中华文化先进价值理念的引领。而中华文化中诸如“己所 不欲,勿

9、施于人”之类的思想,是已经被西方有眼光的思想家 和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所肯定的具有普世价值的思想。这类中 华优秀文化,值得我们用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给以创造性的阐 释,并与当代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相结合,用中华智慧与外国文 第 6 页 化进行对话,化解“文明冲突”的偏执。我们要通过生活化、 人文化、民族化的方式,自然而又平和地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 提升我们的宣传技巧和凝聚能力。如果能够这样,则我们就能 真正融入世界文明的主潮,在学习外国特别是学习西方的同时, 挺立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的价值自我,在文化领域挺立于世界 民族之林。 文化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发展规律,它必须是在对以往文化成果 批判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10、发展 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推进文化创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为此,我们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发展。因为,正如全会所指 出的:“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 。而文 化的创新发展,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路径就是“积极吸收借鉴 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 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不仅是文化发展规律的客观 要求,还有其他特殊要求 文化作为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就其本源来说,来之于社会存 第 7 页 在特别是社会经济基础。因此,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发展的根本 路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的伟大实践。然而,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它

11、不仅能够能动 地反作用于社会实践,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基础,而且它 还有自己相对独立发展的规律,这就是:它必须是在对以往文 化成果的批判继承基础上创新发展。因而,社会主义文化的创 新发展,不仅要批判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还要积极吸收 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 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以推进文化创新,不仅是文化 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还有其他特殊要求。这种特殊要求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之所以“优秀” ,就 在于它是“真理” ,我们积极吸收借鉴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助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也就有助于我们进行文化创新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2、第二, 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仍然是“现代化” ,而西方发达国家作为先 发国家,在其先行过程中产生和积累了一系列适应现代化要求 的优秀文化成果,作为后发国家的中国,积极吸收借鉴西方优 秀文化成果,不仅可以走“跨越型”的后发之路,更快更好地 建设现代化,而且可以站在西方优秀文化成果的肩膀上,更好 地推进我们的文化创新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三, 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之所以“优秀” ,不仅包括其内容上的优秀, 第 8 页 而且还包括其形式上的优秀。我们对这些优秀形式的积极吸收 借鉴,也有助于推进我们的文化创新。 要做好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以推进文化创新这项极 为重要的工作,必须注意科学的方法

13、。 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以推进文化创新必须坚持马克 思主义为指导 在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以推进文化创新的过程中,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科学,是真理, 是先进文化,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因为马克思 主义不仅是科学理性的结晶,反映了宇宙运动、社会发展和人 类思维的一般规律,而且也是价值理性的结晶,反映了人类解 放、文明进步的根本利益和根本要求,从而反映了世界发展的 根本潮流。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我们才能保证积极吸 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以推进文化创新发展的正确方向。同 时,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正确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只 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

14、指导,我们才能保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 优秀文化成果以推进文化创新发展不仅有正确的价值立场,还 有科学的方法。 第 9 页 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 百方针” 在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以推进文化创新的过程中, 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 精神食粮。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我们的国家性 质,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二为”方向。而作为执政党的中国 共产党,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决定了我们党领导 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守“二为”方向。然而,在“淡 化意识形态” 、 “去意识形态化”等口号下,一些文化单位和文 化人,公然或

15、偷偷地抛弃“二为”方向,使文化为一己私利服 务,为金钱服务,为富豪服务,为官员服务,从而使相当一批 精神文化产品庸俗化、下流化、空壳化、粗陋化、无聊化,造 成了思想道德的混乱和下滑,对道德滑坡与社会风气的不良发 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恶劣作用。 “双百方针”反映了文化发展的 规律,只有顺应这一客观规律,才能推进文化创新发展,才能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发展。 “双百方针”与“二为”方 向必须相结合,只有在坚持“二为”方向下的“双百方针” ,才 能真正做到百花满园,才能真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 展。 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第 10 页 系 在积极吸收借鉴国

16、外优秀文化成果以推进文化创新的过程中,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当今中国,文化多元化和 价值多元化已是不争之事实,然而,在任何一个社会都必定有 其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它反映着该社会制度的本质要求,反 映着该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它对于整合与引领整个社会力量 的有序健康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坚持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坚持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文化和核心 价值,唯此,才能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 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也只有在此基础上的文 化创新发展,才能真正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顺利健康 科学发展。 岭南文化浓郁的创新性、包容性、世界性特点曾使

17、广东引领现 代中国的精神气质,岭南文化特色的拓展与提升必将继续为推 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新鲜经验 弘扬岭南文化激发中华文化活力 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先导和旗帜。 没有文化的引领和民族精神力量的激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第 11 页 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 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今天,站在民族复兴征程的起点,更加 应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挖掘、弘扬民族文化的特色和潜力, 进一步激发民族文化的活力。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具特色和 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的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并以 其独有的创新性、包容性、世界性特点,在中华文化多元一体

18、 的格局中占有无可替代的一席之地。 具有鲜明特色的岭南文化气质为民族复兴奠立了精神基础 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广东独特的 历史文化背景、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历程,塑造了具有鲜明特 色的岭南文化气质,深刻地、长远地影响了广东人乃至国人的 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 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广东人最早睁眼看世界,广东为近代中国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提供了一方大舞台。无论是太 平天国、戊戌维新、辛亥革命、大革命均在此酝酿或启动。广 东迅速实现了与近代西方的接轨,肩负起中华民族启蒙的历史 重任。中国近代化大剧也在岭南大地拉开了序幕,并由此蹒跚 起步走向远方。在近代中国内忧外患不断的历史

19、巨变中,在民 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岭南人在不盲目排外的理性的爱国精 第 12 页 神支配下,既不甘落后挨打,又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在中国 传统人文精神的基础上,植入了西方现代人文的成分,培育了 挑战传统、敢为人先、率先创新的现代气质。 近代广东人“放眼向洋”和融合中西的气质不仅给危难重重的 近代中国增加了鲜活的血液与强劲的动力,而且也为中华民族 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立了精神基础。 岭南文化特色的拓展与提升继续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 繁荣提供新鲜经验 改革开放初期,以岭南文化为底蕴,不仅吹响了广东起步的号 角,而且吹响了民族腾飞的号角。岭南文化浓郁的创新性、包 容性、世界性特点曾经使改革开

20、放初期的广东引领了现代中国 的发展状态与精神气质。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岭南文化敢为 人先的特质再次被激发。在改革开放中,广东“先行一步”启 动了中国人的现代思维,引领了整个民族的现代走向;通过广 东这个窗口,岭南文化的包容性、世界性特点再次发挥作用: 岭南人通过吸收外来的观念和技术,结合我们的母体文化,使 广东较快实现了与世界现代文化的接轨,迅速跻身于中国经济 发展排头兵行列。正是以这种融海洋性与开放性于一体的引领 时代的先导文化为底蕴,使广东形成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 第 13 页 并引领全国进一步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伟业。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继承、维护优秀 的历史文化

21、传统,促进各民族文化多元融合,已成人类进步的 题中之义。岭南文化特色的拓展与提升,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 的要求。在“继续解放思想,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实 践中,岭南文化的包容性、世界性、创新性特点之于广东进一 步改革开放,继续勇立潮头,激发广东人乃至全国人民放眼世 界的胸怀与气度,继续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新鲜有效的经验,意义深远。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开 创文化建设新局面,就必须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 系,充分发挥广东独特的地缘优势和弘扬岭南文化包容性、世 界性的特点。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在积极实

22、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同时,广泛吸收借鉴国外先进文化发 展成果及经验,促进引领民族文化为主体、同时吸收外来有益 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的形成,不断扩大中华民族文化的国际影 响力和竞争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 华文化走向世界,就需要大力弘扬岭南文化敢为人先、务实进 取的创新性特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冲破束缚文化事业和产业 发展的旧思想、旧框框,以观念更新推动文化体制和机制的改 第 14 页 革与创新,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 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 力和影响力;加强民族文化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同时要善于和 外来文化抢占文化市场,尤其

23、是要在青少年中加强民族文化的 教育,使民族文化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发挥独特的更大的作用。 文化强省离不开道德诚信建构 如何增进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和道德责任感,克服人与人之间关 系的手段化、片面化、角色化、抽象化、冷漠化,这是中国现 代化以至幸福广东建设和文化强省建设中的重大难题。十七届 六中全会的决定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 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道德责任感下降, 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精神空虚、价值观念混乱的表现。但是,道 德诚信和责任感问题只有放到一个更为长久、更为广阔的历史 空间,从整个民族经历的重大政治、经济、文化事件中去思考, 才可能得出全面的认识,找到治疗病症

24、的根本途径。 反思五四以来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 化,批判吸收其处理人际关系的思想观念 第 15 页 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国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人们在“打倒孔家店”这一观念的支 配下,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了一种全盘否定的态度,以致从根 本上动摇了中国人传统道德的文化基础,其结果导致民族虚无 主义泛滥,成为当今人与人关系冷漠的重要因由。 决定指出 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如何形成人与人之间互敬互爱的和谐关 系,这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儒家要求人们返省内求,设身 处地为他人着想,目的在于强调互相为对方承担责任和义务。 墨家主张“兼相爱” 、 “交相

25、利” , “爱人若己” , “视人之国若视 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法家主张通过 法律抑制人们的私心。道家反对人与人之间的争斗,作为统治 者一定要“少私寡欲” ,为百姓着想, “以百姓心为心” 。就是因 为这些思想,中国成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文明古国, 为世界各国所钦慕。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批判吸收其处理 人际关系的思想观念,对于增进人与人之间互敬互爱的情感, 建设幸福温暖的家庭,形成和谐和睦的社会风尚,必然是有益 的。 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方式,回到马克思,发 展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然而,长期以来, 第 16 页 受苏联

26、哲学教科书体系及苏联模式的影响,在人们的思想中形 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简单化理解,将马克思主义诠释 为“斗争哲学” ,社会形态演进中的单线论和直线论,革命实践 中你死我活的专政策略。受这种理解方式的影响,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一直处于斗争状态,其结果导致政治极权主义泛滥,见 风使舵、阳奉阴违、得过且过、明哲保身成为很多人的人生哲 学, “老实人吃亏”成为人们深刻的思想观念,严重损害了马克 思主义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理论界正本 清源,提出了“回到马克思,发展马克思”的口号,对马克思 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及原生态马克思主义与次生态、 再生态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做了认真清理

27、,取得了大量可喜 的成就。 决定强调,要引导党员、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 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推进马克 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对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 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培养 人们的高尚情操,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疑具有主导 性的意义。 反思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市场经济的观念,建设社会主义良好道 德风尚,必须端正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市场经济是西方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建国以后的很长时间里, 第 17 页 我们对市场经济一直采取了抵制的态度,以为市场经济与社会 主义水火不能相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重新认识并 确立了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然而,在建立 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出于狭隘的认识视野,一 些人简单地把市场经济等同于尔虞我诈、 “一切向钱看”的经济, 以致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 实践告诉我们,成熟的市场经济不但强调经济效率,更强调社 会公平和正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帮助和爱护,把市场经济等 同于尔虞我诈、惟利是图是非常错误的观念。建设社会主义良 好的道德风尚,必须端正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同时把道德建设 与民主法制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广泛的舆论监督,为社会普遍 的“诚实”和“信任”提供一个广阔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