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类教案.doc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5658898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面设计类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平面设计类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平面设计类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平面设计类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平面设计类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平面设计类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面设计类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平面构成是在二维平面内,按照一定法则组构既有形态,从而创造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平面构成课程体系建立在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研究与实践相融会的基础上,它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平行互补,形成一门相对独立完整的构成体系.一切造型活动都必须从平面入手,培养平面造型能力,成为一切造型活动的基础. 为以后的专业设计提供技法支持,使我们在从事设计之前学会运用视觉语言.二、课程教学目的1教学目的:平面构成教学是研究探讨形式美在所有平面艺术中的构成原理、规律及法则,探讨用多变的外部视觉形式来保证形式美所追求的永恒性。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平面构成的理论知识水平、思维想象能力和对形体变化、

2、组合规律的敏锐感受力,善于从不同角度去发现和表现事物的能力,启迪艺术设计灵感,为今后从事任何艺术设计门类的创作奠定扎实的基础。2、教学任务和要求:本课程为一切造型设计的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平面中各个构成要素的组织能力,要求学生了解平面中各个要素的特点和关系,掌握形式美的法则,设计出符合形式美普遍法则、构成要素和谐的作品。本课程在主要研究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演的同时,对形体进行广泛性和普遍性规律的探讨,讲求图形给人视觉以引导作用并具有审美价值,借鉴当今前卫艺术的成果,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和理论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对材料、工具的认识和掌握,设计画面的平整、洁净,良

3、好的描绘秩序,对自身高标准的要求和纪律性,对于学生今后设计专业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熟悉和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理论,提高思维想象能力,研究元素的广泛性和普遍性规律及相关表现技巧。三、教学内容与纲目第一章:概论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平面构成的理论和由来以及其原理,知道平面构成是学习什么的。2、教学内容:第一节:平面构成简述:第二节:平面构成的由来:第三节:平面构成的概念:第四节:平面构成的广泛意义:第五节: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3、教学重点: 重点是平面构成的由来、基础理论、目的。4、教学难点:知道平面构成的应用范围,以即创作目的。第二章:形与构成形的元素: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

4、章的学习,了解形的分类、构成形的元素。2、教学内容:第一节:形的分类。第二节:构成形的元素。3、教学重点:重点是了解形的分类。4、教学难点:了解构成形的元素。第三章:点、线、面、体与单形: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点、线、面、体的形象与特征。2、教学内容:第一节:点、线、面、体的形象与特征。第二节:单形的形象构成。3、教学重点: 重点是点、线、面、体的形象特征。4、教学难点:单形的形象构成。第四章:基本形与骨骼:1、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基本形的概念和作用,骨骼的种类及变化形式。2、教学内容:第一节:基本形的概念及作用。第二节:骨骼的种类及变化形式。3、教学重点及

5、难点:重点是基本形的概念、作用。4、教学难点:骨骼的种类及变化形式。第五章:重复、近似、渐变、特异、发射、密集、对比、空间、肌理构成。1、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重复构成、近似构成、渐变构成、特异构成、发射构成、密集构成、对比构成、空间构成、肌理构成、印象构成的构成形式。2、教学内容:第一节:重复构成。第二节:近似构成。第三节:渐变构成。第四节:特异构成。第五节:发射构成。第六节:密集构成。第七节:对比构成。第八节:空间构成。第九节:肌理构成。3、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是了解各自的特点。4、教学难点:利用形式美的法则,创造出新颖的构成作品。正确运用平面构成理论,对形态的广泛性和普遍性

6、加以研究,采用独特的构思、娴熟的技巧来表现,培养准确表达设计思想的能力。四、作业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演的同时,对形体进行广泛性和普遍性规律的探讨,讲求图形给人视觉以引导作用并具有审美价值,借鉴当今前卫艺术的成果,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和理论水平。五、教学实训要求本课程的实训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实例赏析、实际操作与训练,能依据专业的审美观来自行设计各种构成图案,熟练掌握其基本方法与技巧,并能最终将平面构成应用到各类设计当中。六、教学方法平面构成是在二维平面内进行造型活动的课程,除了具备平面造型的特性之外,还具有基础性性、趋理性和实践性,因此在授课时采用

7、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秀作品赏析与学生作业点评以及课题的强化训练.七、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采用设计作业的评价方法,课程作业占70%,平时表现占30%,作业成绩为各章作业分数之和的平均值。评分标准:构成形式30%,表现技巧及效果30%,创造性40%。八、课时分配序号内容学时分配讲授指导实训(实习)小计第一章概论4004第二章形与构成形的元素44412第三章点、线、面、体与单形44816第四章基本形与骨骼44816第五章重复、近似、渐变、特异、发射、密集、对比、空间、肌理构成881632合计24203680九、主要参考资料教 材:平面构成教程刘媛妹参考书:平面构成基础王大虎 中国社会出版社构成艺术黄英杰 周锐 丁玉红 同济大学出版社十、必要说明平面构成设计主要从抽象的形态入手,培养学生在形态方面的创造性。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才能逐渐掌握技巧,掌握基本的平面构成设计规律。教师在讲解平面构成的理论知识的时候,要注意对典型的平面设计构图进行分析和介绍,使学员逐步理解平面设计构图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