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节奏训练.doc

上传人:苏美尔 文档编号:5681550 上传时间:2020-07-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专业节奏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前教育专业节奏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前教育专业节奏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前教育专业节奏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前教育专业节奏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专业节奏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专业节奏训练.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纲一、概述二、节奏的概念三、节奏训练存在的问题四、节奏训练的教学方法(一) 教学内容方面1对常用节奏型的认识2音符均分能力的培养3“节奏感”的训练:1.均衡速度感的培养;2.良好节拍感的培养;3.内心节奏感的培养(二) 教学方法方面:1. 语言在节奏教学中的应用;2. 利用声势进行节奏教学;3. 通过辅助乐器帮助学生学习节奏;4.多声部节奏训练;5.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三) 教学对象方面: 1.分层次教学模式;2. 积极的暗示教学;3.完善教学评价;4.重视教育实习五、结语一、概述学前教育专业是为学龄前儿童培养合格教师的摇篮,视唱练耳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素质教育基础课程,而节奏训练是视唱

2、练耳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发展学生的节拍感、节奏感、速度感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其它音乐课程的学习。由于近年来社会对学前教育师资需求的不断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每年都在扩招,学生的音乐基础差异较大,受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的限制,教学进度迟缓,无法使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深入挖掘在节奏训练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想出有效的训练方法,从而提高视唱练耳教学质量,为学龄前儿童培养合格的师资。视唱练耳课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音乐基础课程,本课程要让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获得提高。节奏训练是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发展学生的节拍感、节奏感、速度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3、,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其它音乐课程的学习。二、节奏的概念节奏,广义讲指“一切运动的在时间上的组织都叫做节奏。”如:人的呼吸、心跳,钟表的嘀嗒声,一年四季,昼夜的转换等等。在音乐学上的节奏指“组织起来的包括各种时值的音的强弱与长短关系,它包涵了音乐中所有与时间有关的因素。”三、节奏训练存在的问题学前教育专业节奏训练与高师音乐专业节奏训练的教学内容和对象是有所区别的。其原因是:1.学生入学前的专业基础不同;2、培养目标不同。3、速度感差,节奏感差。4、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教学内容多、学生基础差的情况下,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是面对教师最大的难题。以上问题由于没有重视节奏训练,教学的内容和方

4、法不适合本专业的结果。然而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在进行节奏训练时,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出现的问题,从基础练起,真正熟练掌握各种节奏型及培养学生的速度感、节拍感及内心节奏感,才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解决学生在节奏方面出现的问题,采用学生容易接受和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提高节奏教学效果。四、节奏训练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研究,从节奏训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提高节奏训练教学水平的方法。以下三个方面:(一)、教学内容方面,应从对常用节奏型的认知以及音符均分能力的培养开始,并重点训练学生的节拍感、速度感,内心节奏感;音乐基础理论是训练的前提,加强节奏感、节

5、拍感、速度感以及内心节奏感的培养等;1对常用节奏型的认知。按节奏的类型进行分类。如平均型、切分型、附点型,连音型等等。平均型: 每个音符的时值是相等的,如: (二八)、 (四个十六)等等;附点型:其中较长的音符时值是较短音符时值的三倍如: (一拍前附点,也叫小附点节奏)、 (二拍后附点,也叫大附点节奏)等等;切分型:两边音符时值短,中间音符时值长,如: (二拍切分)、 (一拍切分)等等,连音型:音符均分的其它形式,如: (三连音)等等。通过对基本节奏型的分类使学生在感官上容易理解和记忆。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节奏型的练习。1. 口读节奏,手拍单位拍。2. 口读节奏,手划单位拍。3. 双手配合练习。左

6、手敲单位拍,右手敲节奏。在音乐作品中,休止符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有人把休止符称作是没有声音的音符,它表示声音的停顿。采用的方法是:在原有节奏型的基础上加入休止符的练习,每条节奏训练中休止符的时值及休止符。如:下图。2、音符均分能力的培养通过以上学习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了不同的节奏型,但这并不代表学生能准确地读出节奏,能否准确把握节奏还包括对音符时值均分能力的培养。音符时值之间是严格的2比1的比例关系。如:节奏组合的基础是音符时值之间的均分原则。在开始练习阶段,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做简单的一对二、一对四练习。每个练习学生能准确掌握之后都要左右手交换练,以培养学生正确均匀的划分音

7、符时值及稳定的速度感、节拍感。下一阶段,要解决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后半拍的节奏型,解决这三种节奏型笔者加入了衬词的方法。如:练习二拍切分节奏型。采用同样的方法练习三种不同的节奏型,使学生能很快掌握要点,为训练节省时间。最后一阶段要解决的是音符时值划分的特殊形式的节奏型,如:三连音等。练习时选择一首 38 拍子的旋律,熟悉旋律之后改变划拍的方式,把三拍划成一拍,形成一比三的时值比例。之后连续交替进行划三拍和划一拍,形成正确的三连音的时值划分。最后在三连音后加不同节奏型如, ,等进行巩固练习。3、“节奏感“训练节奏感是音乐感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节奏感往往是通过严格、准确的训练形成的。节奏训练的最

8、终目的是发展速度感、节拍感和正确的音值组织关系,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节奏训练重点要训练速度感、节拍感及内心节奏感。1. 均衡速度感的培养速度是指乐音在向前流动时,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所包含的单位拍子的多少,说明一段音乐的快慢程度,它是节奏中最基本的要素。运用李本校的数字周期训练方法。均衡拍速练习:1 2 3 4 5 6 7 81 3 4 5 6 7 81 3 4 5 6 7 81 4 5 6 7 81 5 6 7 81 6 7 81 7 81 8在开始练习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跟着节拍器慢速练习,熟练后逐渐加速,达到速度的平稳、统一,避免忽慢忽快或盲目加速。在均衡的速度下进行集体练习,有数字的地方拍

9、手,没有数字的地方不拍。这样使个别人的差异突显出来,通过练习达到均衡拍速。2. 良好节拍感的培养。节拍是指乐曲中表示固定单位时值和强弱规律的组织形式,是节奏的主要特征。在节拍感的训练过程中,首先要了解各种节拍的强弱规律,如最常见的 24 拍(强弱)、34 拍(强 弱 弱)、44 拍(强 弱 次强 弱)、38 拍(强 弱 弱)、68 拍(强 弱 弱 次强 弱 弱)等等。并通过欣赏不同拍子的乐曲,使学生清楚地掌握各种拍子的强弱规律。每一拍分下()上()两部分,练习要从简单的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练起,再到复杂的附点音符,切分音符,连音符,休止符等,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3

10、. 内心节奏感的培养。节奏训练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立稳定的拍感,即内心节奏感。所谓内心节奏感,就是不依靠任何音响动作,仅凭内心对节奏的感受力,去进行音乐活动,去理解音乐,去创作音乐。内心节奏感的训练:1 3 4 6 7 9 10 121 4 7 9 10 1 4 6 7 10 12 2 3 5 6 8 9 11 121 3 5 7 9 11 2 4 6 8 10 12这个练习可横排进行,也可以竖排进行;可以分组拍手,也可以六组同时拍手。通过练习可锻炼学生在多声部进行中保持稳定的内心节奏感。如:在一段节奏短句或旋律中,采用默读或默唱其中一个音符、两个音符或某个小节的方法进行内心节奏感的训练,同时

11、也可以默读或默唱各种时值的休止符。(二)、教学方法方面,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节奏训练方法以及多声部节奏训练,利用多媒体教学;节奏训练是技巧与理论的融合,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奥尔夫节奏训练。卡尔奥尔夫是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他所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在德国乃至国际影响广泛,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1.语言在节奏教学中的应用。将语言与基本节奏型的结合,是奥尔夫教育思想的特色。分别用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的姓名、车辆、地名、国名等熟悉的事物进行节奏朗诵。2.利用声势进行节奏教学。声势教学是以人的身体为乐器进行节奏训练。声势的基本形式包括拍手练习、

12、跺脚练习、拍腿练习、捻指练习等,也可由学生自己创造其它声势形式。分别有:节奏模仿、节奏接龙等形式。节奏模仿,由教师或学生用声势做出一个节奏型,其他学生可用任何一种或多种声势的模仿。如:节奏接龙,即教师开始拍四拍,学生从第二小节进入,模仿教师的后两拍,再创作两拍,接着下一个学生模仿两拍,再创作两拍。3.通过辅助乐器帮助学生学习节奏。在奥尔夫的教学体系当中,打击乐器是节奏训练中的主要手段。打击乐器分为:鼓类(手鼓等)、木质类(双响筒等)、金属类(三角铁等)、散响类(串铃等)四种。也可让学生用拍桌子代替鼓类,用敲桌子代替木质类,用钥匙串代替散响类等等。在教学中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乐曲,让学生感受它的节

13、奏。教师先出示图形谱,请学生按谱中的符号选择打击乐器。“)”代表鼓类;“”代表示散响类;“”代表木质类。4.多声部节奏训练。多声部节奏训练是在节奏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立体节奏思维及与同伴之间协调、配合的能力。即在唱旋律声部的同时,手和脚分别打出不同声部的节奏。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多声部思维。首先,四小节的二部节奏组合。其次,结合视唱的多声部的节奏训练:即口唱旋律,双手拍打不同声部的节奏。如:可采取下面的方式进行训练:教师用钢琴弹奏旋律声部,学生左右手分别拍上下两个声部的节奏;学生唱旋律声部,左右手分别拍上下声部节奏;学生唱旋律,双手拍上声部节奏,脚走下声部节奏。5.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节奏在音乐中的音

14、响表现是丰富多样的,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节奏训练,它能在视觉、听觉多方面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打破传统单一音色的音响,拉近了学生与音乐作品之间的距离,提高教学效率。节奏听写是学生在了解基本节奏型和拍子的基础上,对节奏从听觉到视觉的转换过程,是旋律听写的前提。教师要跟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选用几首含有典型节奏型的幼儿歌曲,如包括前十六后八节奏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前八后十六的娃哈哈、两拍前附点的小动物睡着了、两拍切分节奏型的一分钱等。(三)、教学对象方面,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积极的暗示教学、完善教学评价。1.分层次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师要了解所有学生有无视唱练耳基础、学习的兴趣、对新知识的接受

15、能力等。教师经过衡量将全班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在每节课的教学中完成不同的目标。2. 积极的暗示教学在节奏教学中,许多教师经常用“暗示”,教师用言语、眼神、手势等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暗示。使用积极的暗示,可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她们解决困难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3.完善教学评价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只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进行评价。还应增加学生的自评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自评三个方面。4.重视教育实习音乐教育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实习,可以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巩固校内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巩固专业思想,锻炼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工作能力。结语:总之, 节奏训练在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训练效果直接影响其它相关学科如:声乐、钢琴、舞蹈、器乐的学习。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基础比较薄弱,毕业后主要在幼儿园工作。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节奏训练内容应从对常用节奏型的认知以及音符均分能力的培养开始, 训练不但要有科学、系统的训练内容和方法,而且还要师生长期的共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