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三血液.doc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5699330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三血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理三血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理三血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理三血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理三血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理三血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三血液.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血液一、单选题1. 正常成年人血液总量相当于体重的:A.8 B.16 C.12 D.10 E.142. 50Kg正常体重的人体液量与血量分别为:A.20L与3L B.30L与4L C.40L与5L D.20L与2.5L E.30L与 2.5L 3. 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A.与血管容积之比 B.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C.与血浆容积之比D.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E.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4. 体液中蛋白质浓度: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C.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 D.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E.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5. 组织液与血浆成分的主要区别是组织液内:A.蛋白含量低 B.

2、K含量高 C.Cl含量高 D.Na含量高 E.不含血细胞6. 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A.总渗透压 B.K浓度 C.Cl浓度 D.Na浓度 E.胶体渗透压7. 决定溶液渗透压大小的主要因素是:A.溶质颗粒的总数 B.溶剂的性质 C.溶质颗粒的形状D.溶质颗粒的大小 E.溶质的性质8. 将红细胞放入0.09氯化钠溶液中,会发生:A.膨胀 B.皱缩 C.完全溶血 D.部分溶血 E.保持不变 9. 构成血浆总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A.纤维蛋白原 B.葡萄糖 C.球蛋白 D.氯化钠 E.白蛋白10. 血浆渗透压的下列说明,正确的是:A.与0.5葡萄糖溶液相当 B.与溶质颗粒数呈反比 C.胶体

3、渗透压维持血容量D.胶体渗透压占大部分 E.与0.09NaCl溶液相当11.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A.球蛋白 B.球蛋白 C.纤维蛋白原 D.球蛋白 E.白蛋白12. 下列哪种溶液属于等渗溶液: A.0.45氯化钠溶液 B.5葡萄糖溶液 C.25葡萄糖溶液D.9氯化钠溶液 E.0.09氯化钠溶液13. 维持毛细血管内外水分正常分布的因素主要是:A.血浆胶体渗透压 B.血浆总渗透压 C.血浆晶体渗透压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E.组织液晶体渗透压14. 有关血液的正常参考值,正确的是:A.血小板数(10 30)109 /ml B.白细胞总数(4.0 10.0)109 mlC.红细胞(女)(3.8

4、 4.6) 1012 /ml D.血液pH值7.4 土0.05E.血红蛋白(男)120 16015. 关于血浆蛋白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参与血液凝固 B.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 C.参与机体防御功能 D.调节血浆酸碱度 E.作为某些物质运输的载体16. 血浆pH值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决定下列哪种缓冲对:A.K2HPO3KH2PO3 B.KHCO3H2CO3 C.NaHCO3H2CO3D.Na2HPO4NaH2PO4 E.蛋白质Na+蛋白质17. 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并且不易分离的气体是:A.氮气 B.氢气 C.二氧化碳 D.氧气 E.一氧化碳 18. 有关红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球蛋白

5、增加可使血沉加快 B.随着红细胞衰老脆性减小C.在血浆中红细胞具有悬浮稳定性 D.血红蛋白数量低于正常范围时,称为贫血E.红细胞数量低于正常范围时,称为贫血 19. 红细胞在0.45氯化钠溶液中完全溶解,说明红细胞的:A.脆性正常 B.脆性小,抵抗力小 C.脆性大,抵抗力小 D.脆性大,抵抗力大 E.脆性小,抵抗力大20.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时,将发生:A.红细胞叠连加速 B.红细胞聚集 C.溶血D.红细胞脆性增加 E.血栓形成21. 红细胞沉降率变大,多数是由于:A.红细胞比容变小 B.血液粘滞性下降 C.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D.血浆的白蛋白含量增多 E.血浆球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多 22.

6、 成年人的造血器官是:A.脾脏 B.所有骨髓 C.肝脏和骨髓D.肝脏 E.脊椎骨、扁骨及长骨近端骨髓处骨髓23. 以下因素不属于红细胞生成条件的是:A.需要维生素B12和叶酸 B.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C.红骨髓的正常造血机能 D.需要蛋白质和铁 E.血中氧分压增高24. 成人红细胞主要生成部位是:A.脾脏 B.红骨髓 C.肾脏 D.淋巴结 E.肝脏25. 人体造血主要原料是:A.铁、维生素B12 B.维生素B12和叶酸 C.铁、维生素B12和叶酸D.蛋白质和维生素B12 E.铁和蛋白质26. 血红蛋白(Hb)的下列说明,错误的是:A.正常成年男性 Hb量为 120160 B.Hb与CO结合后

7、不易分离 C.Hb有运输 O2 与 CO2 的功能 D.红细胞破坏后,Hb就丧失作用 E.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是铁和蛋白质27. 促进红细胞成熟的因子是:A.维生素C B.蛋白质 C.钙离子 D.维生素B12 和叶酸 E.三价铁离子28.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少:A.维生素B6 B.维生素B12或叶酸 C.铁 D.铁和蛋白质 E.促红细胞生成素29. 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A.生长素 B.肾上腺素 C.雌激素 D.促红细胞生成素 E.肾上腺皮质激素30.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是促进:A.小肠吸收维生素B12 B.血库释放红细胞 C.睾丸分泌雌激素 D.骨髓造血 E.促进小肠吸收

8、铁和蛋白质31. 在下列白细胞中,称为免疫细胞的主要是指:A.单核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淋巴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32. 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疾病时,白细胞计数增加的是:A.单核细胞 B.淋巴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中性粒细胞 33. 血小板的数量低于多少时,可出现出血倾向:A.80109个L B.50109个L C.40109个LD.150109个L E.100109个L 34. 下列不属于血小板功能的是:A.吞噬微生物、异物 B.参与生理性止血 C.促使凝血块收缩D.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E.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35. 血清与血浆的主要不同点是

9、,血清中不含:A.球蛋白 B.白蛋白 C.钙离子 D.纤溶酶原 E.纤维蛋白原36. 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根本区别是:A.前者速度快,后者速度慢 B.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发生在血管外C.前者发生在体内,后者发生在体外 D.前者只需体内因子,后者只需体外因子E.前者由因子启动,后者由因子启动37. 关于血液凝固的叙述,错误的是:A.凝血过程中需要钙离子 B.是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 C.许多凝血因子在肝脏合成D.内源性凝血较外源性凝血速度快 E.凝血因子除钙离子外都是蛋白质 38. 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A.激活因子 B.使纤维蛋白降解 C.激活因子D.使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 E.使纤维蛋白原转变

10、为纤维蛋白39. 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是:A.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B.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C.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D.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E.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40. 下列凝血因子中,哪一个不是蛋白质:A.因子V和 B.因子IV C.因于X和 D.因子IX E.因子和41. 凝血过程的内源性与外源性激活的区别在于:A.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的始动过程 B.凝血酶形成过程 C.Ca2+是否参与作用 D.纤维蛋白形成过程 E.血小板第3因子是否参与42. 血凝块回缩是由于:A.白细胞发生变形运动 B.红

11、细胞发生叠连而压缩 C.红细胞发生聚集压缩D.血小板的收缩蛋白收缩 E.血凝块中纤维蛋白收缩 43. 抗凝血酶的抗凝作用主要是由于:A.抑制因子激活 B.抑制纤维蛋白形成 C.使活化型凝血因子失活D.抑制凝血酶原激活 E.抑制血小板粘着、聚集 44. 能使抗凝血酶活性增强的物质是:A.组织胺 B.肝素 C.维生素 D.柠檬酸钠 E.草酸钾 45. 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理是: A.去除Ca2+ B.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 C.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D.抑制因子X的激活 E.增强抗凝血酶与凝血酶的亲和力46. 临床常用的抗凝物质是:A.草酸钙 B.纤溶酶 C.柠檬酸钠 D.维生素 E.柠檬酸钙47.

12、枸橼酸钠常用作抗凝剂是由于: A.能溶解纤维蛋白 B.能抑制因子的激活 C.能抑制凝血酶的活性 D.能增加抗凝血酶的活力 E.能与血浆中的Ca2+ 结合成不易解离的络合物48. 子宫、甲状腺、肺等手术后易渗血,是组织中含有较多的:A.纤溶酶 B.组织激活物 C.抗凝血酶 D.纤溶抑制物 E.凝血酶原激活物49. 纤溶酶的主要作用是水解:A.活化的因子 B.因子V C.因子 D.因子I和活化的因子l E.因子IV50. 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 B.血浆中特异凝集元的类型 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E.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51. 关于ABO

13、血型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A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凝集素 B.O型血的红细胞上不含凝集原C.A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 D.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 E.AB型血的红细胞上含有A凝集原和B凝集原52. 当A型血的红细胞和B型血的血清相混时,会发生:A.聚集 B.凝集 C.粘着 D.叠连 E.凝固 53. ABO血型划分的主要根据是:A.红细胞膜凝集原的有无和类别 B.血清中凝集素的有无和类别C.血清中凝集原的有无和类别 D.凝集素和凝集原的配合情况E.红细胞膜凝集素的有无和类别54. 献血者为A型,与受血者作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受血者的血型是:A.O型 B.

14、A型 C.AB型 D.B型 E.无法确定 55. 某人红细胞与A型及B型标准血清都无凝集反应,其血型是:A.A型 B.B型 C.AB型 D.型 E.Rh型56. 在异型输血中,严禁:A.O型血输给A型人 B.O型血输给B型人 C.A型血输给B型人D.B型血输给AB型人 E.A型血输给AB型人 57. 急需时,O型血可少量输给其他血型的人,是因为:A.红细胞上含有A、B凝集原 B.红细胞上不含A、B凝集原C.血清中含抗A、抗B凝集素 D.血清中不含抗A、抗B凝集素E.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红细胞上含B凝集原58. 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A.红细胞不发生叠连 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 C.血

15、浆不使受血者的红细胞凝集 D.血浆不使受血者的血浆发生凝固 E.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59. 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集,此人血型是:A.B型 B.O型 C.A型 D.AB型 E.O型Rh阳性60. 某人血清中无抗A 抗B凝集素,红细胞膜无D抗原,其血型属于:A.AB型Rh阴性 B.O型Rh阴性 C.AB型Rh阳性D.A型Rh阴性 E.O型Rh阳性61. 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可能发生在:A.Rh阳性母亲孕育的Rh阳性婴儿 B.Rh阴性母亲孕育的Rh阳性婴儿C.Rh阴性母亲孕育的Rh阴性婴儿 D.Rh阳性母亲孕育的Rh阴性婴儿E.Rh阳性母亲与Rh阴性父亲孕

16、育的婴儿血 液1.A 2.B 3.E 4.B 5.A 6.A 7.A 8.C 9.D 10.C11.E 12.B 13.A 14.D 15.B 16.C 17.E 18.B 19.C 20.A 21.E 22.E 23.E 24.B 25.E 26.A 27.D 28.B 29.D 30.D 31.C 32.C 33.B 34.A 35.E 36.E 37.D 38.E 39.C 40.B 41.A 42.D 43.C 44.B 45.E 46.C 47.E 48.B 49.D 50.C 51.A 52.B 53.A 54.C 55.D 56.C 57.B 58.B 59.D 60.A 61.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