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层土利用及土石方平衡分析报告.doc

上传人:罗晋 文档编号:5706658 上传时间:2020-07-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层土利用及土石方平衡分析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表层土利用及土石方平衡分析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表层土利用及土石方平衡分析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表层土利用及土石方平衡分析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表层土利用及土石方平衡分析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表层土利用及土石方平衡分析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层土利用及土石方平衡分析报告.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绿色建筑标准要求1二、项目分析1三、原有表层土利用方案5四、废弃土利用方案74.1土方分析74.2挖方量、填方量、余土量分析114.3余土量利用方案及使用量124.4 应为基底原有建筑垃圾分析12五、总结13一 、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根据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50/T-066-2014 中“4.2.12 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充分利用表层土,对建设项目进行了土石方平衡。”的规定。本项目对场地内原有树木、水系和表土进行有效的保留、利用,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和利用方案。二、 项目分析 (1)本项目施工渣土挖方量约为4.8

2、万m3,填方量0.5万m3,产生4.3万m3的弃土,弃土用作兄弟施工项目基层回填。 (2)对建设场地内10cm的表层土进行保护收集,并用于后期的景观植物覆土和景观造景。原始地貌原始地貌土壤保护土壤保护土壤保护三、原有表层土利用方案 表层土收集 在施工期平整过程基本不改变原有整体的地形坡度,且施工后将在厂区范围进行硬化、绿化等工作,施工期厂区水土流失量不会有显著增加,加之绿化措施的实施,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降低工程雨水漫流造成的土壤侵蚀。 拟建地块呈原始地貌为构造剥蚀浅丘地貌,由于受国博中心及国博大道、国博城等的建设影响,人工改造强烈,人类活动频繁,原始地形遭到破坏,地面经人工改造成草坪绿化带,

3、地形平缓,地势总体东高西低,地形坡角510,地面高程307.00339.60m,相对高差约32.6m。场地位于城区,原始地貌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现已被整平,地表覆盖条件较好,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地下管网渗漏补给,根据沿线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沿线地下水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场地地下水总体较贫乏。 收集场地内10cm的表层土,建设场地面积约9983.79,总量约为4.8万m,收集后的表层土统一保护收集,后期用于绿化覆土和景观造型。四、废弃土利用方案4.1 土方分析 4.1.1 挖土土质分析1、地理位置及交通现状 勘察区位于悦来新城会展城国际博览中心片区,建

4、成通车的国博大道、金开大道可通达场区,交通方便。2、气象勘察区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具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等特点。根据重庆市气象局的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区内的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极端最高气温43(2006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为-1.8(1975年12月15日)。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最高达746.1mm左右,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

5、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1998年为降水量最多年,年降水量1615.80mm,2001年为降水量少,年降水量813.90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约90mm。2007年7月17日,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日降雨量达266.7mm。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3、水文勘察区属于嘉陵江流域,场区及附近无大型地表水体及常年性溪沟等。4、地形地貌勘察区原始地貌为构造剥蚀浅丘

6、地貌,由于受国博中心及国博大道、国博城等的建设影响,人工改造强烈,人类活动频繁,原始地形遭到破坏,地面经人工改造成草坪绿化带,地形平缓,地势总体东高西低,地形坡角510,地面高程307.00339.60m,相对高差约32.6m。5、地质构造勘察区地质构造隶属悦来向斜东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倾向270290,倾角2735,优势产状27030,层面层间结合很差,部分泥化,性状差,属软弱结构面。场地内无断层,地质构造简单。根据在场区周边基岩露头实测,场地基岩中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裂隙J1:倾向90110,倾角5565,其优势产状约10055,张性,裂隙面平直,张开度13mm,局部有泥质、岩屑碎石

7、充填,裂隙间距24m不等,延伸一般10m以上,结构面贯通性好,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裂隙J2:倾向170195,倾角6080,其优势产状约18070,压扭性,偶有倒转反向现象,裂隙面较粗糙,张开度13mm,局部有泥质、岩屑碎石或方解石充填,裂隙间距14m不等,延伸35m,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6、地层岩性场地表层有第四系填土层(Q4m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沙溪庙组(J2s)沉积岩层,岩层以砂岩和泥质岩为主。现依据地层的新老关系对岩性特征作简要介绍:1)第四系全新统(Q4)(1)素填土(Q4ml):多为褐色,红褐色,以粘性土夹砂岩、泥岩碎(块)石为主,块石含量525,粒径一般2001000mm,

8、局部达1.5m,碎石含量2540,粒径20200mm,结构一般呈松散稍密,干稍湿。厚度07.9m,多为人工抛填,密实度及均匀性差,钻进过程中出现轻微垮孔现象。回填时间13年,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区地表。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砂质泥岩:褐红色,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含砂质较重。表层强风化带厚度0.51.8m,强风化岩心呈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岩心呈柱状、长柱状,岩体较完整。根据岩体基本质量分级标准,中等风化岩石为软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2)砂岩:浅红、灰色,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局部含泥质较重,主要矿物成份为长石,

9、次为石英,含少量云母。砂岩强风化层厚度 0.51.3m,强风化岩芯多呈黄色、黄灰色,碎块状、短柱状;中风化岩芯呈中长柱状,裂隙不发育,完整性好。根据岩体基本质量分级标准,中等风化岩石为软岩较软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7、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地位于城区,原始地貌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现已被整平,地表覆盖条件较好,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地下管网渗漏补给,根据沿线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沿线地下水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场地地下水总体较贫乏。1)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松散层中,该类型地下水水量大小受地貌和覆盖层范围、厚度、透水性制约,受季节、气

10、候影响大。在土层裸露区接受大气降水入渗和地下管网渗漏补给,大气降水入渗后一般沿基岩面及粉质粘土面向低洼处运移,地下水主要赋存在低洼的沟谷及土层较厚地段,主要集中位于场地东南侧,紧邻悦城路区域。本次勘察选取了岩面相对低洼,易于汇水的ZK15钻孔作了水位观测,未见地下水出露。2)基岩裂隙水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局部性上层滞水或小区域潜水,水量小,受季节性影响大;构造裂隙水分布于基岩构造裂隙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砂岩动态稍稳定,泥岩相对隔水。由于岩层中构造裂隙总体不发育,不利于地下水赋存和接受补给,水量大小与裂隙发育程度和裂隙贯通性密切相关

11、,水量一般不大,多呈滴状或脉状,动态不稳定。8、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根据现场调查访问,勘察区未发现断层、滑坡、泥石流、危岩等不良地质作用。勘察区特殊性岩土主要为人工填土。多为褐色,红褐色,以粘性土夹砂岩、泥岩碎(块)石为主,块石含量525,粒径一般2001000mm,局部达1.5m,碎石含量2540,粒径20200mm,结构一般松散稍密,干稍湿。厚度07.9m,多为人工抛填,密实度及均匀性差,钻进过程中出现轻微垮孔现象。回填时间13年,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区地表。9、地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及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01),设计地

12、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地震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4.2挖方量、填方量、余土量分析 项目场地内挖方量4.8万m3,填方量0.5万m3,产生4.3万m3的弃土。4.3余土量利用方案及使用量余土量具体组成明细 : 1)挡墙回填土(CH段)400m; 2)景观堆土952.97m; 3)车库屋面回填土810m; 4)施工道路回填土2748m; 5)剩余4.3万m3的弃土用作兄弟施工项目基层回填。4.4 应为基底原有建筑垃圾分析 (1)垃圾种类(包含砂土、石块、水泥等建筑类垃圾)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主要有清理产生的土方、建材损耗产生的垃圾、装修产生的建筑垃圾等,包括砂土

13、、石块、水泥、碎木料、锯木屑、废金属、钢筋、铁丝等杂物。 (2)占挖方量的比例为万分之零点一 (3)垃圾处理方案:粉粹后用于道路填充;混凝土块、石块送至砖窑厂回炉,制作成为水泥砖;废金属、钢筋等杂物送至金属冶炼厂回炉,制作成为钢管脚手架等建筑材料;碎木料、锯木屑送至木厂加工厂,压缩成为方木、模板等建筑材料。 对于场地内的建筑物垃圾最大化的回收利用,减少对材料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五、总结 经勘查和调研,项目场地内无珍稀和受保护植物种类,除地区常见的蚊蝇类、鸟类等,无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等生态敏感目标,开发地块内无水系。 (1)表层土对于保护并维持生态环境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它富含有机质同时渗透性良好,不仅提供了植物必须的成长环境,对于水分的涵养、污染的减轻、微气候的缓和有相当大的贡献。本项目表层土0.5 万m。 (2)本项目建设地块挖方量为4.8万m3,填方量0.5万m3,剩余方量用于临时施工道路基层回填。回填土和平整场地用土全部采用现场挖方废弃土回填及平整,有效利用废弃土和减少土石方外运。 建设工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拟派专人进行收集,收集后集中堆放,用于后期再利用,主要用于基底回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