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法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大张伟 文档编号:5710971 上传时间:2020-07-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常法心得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五常法心得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五常法心得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五常法心得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五常法心得体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常法心得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常法心得体会.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如何运用五常法管理班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的顺利开展。幼儿园的工作是繁杂而具体的,许多看起来不起眼的细节和工作,如: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用餐、就寝、入厕等都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生活常规管理活动,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园引入了适用于幼儿园日常管理的方法“五常

2、法”,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运用“五常法”的管理理念,进行班级常规管理,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孩子在一定的规则和规律下成为自立、自主、自律的人。一、让物品都有一个家。班级里的玩具、学具多种多样,要做到按规律摆放,让孩子自主收拾、整理物品,老师就必需做大量的工作。运用“五常法管理”,让所有的物品都有自己的标签(名)和位置(家),不但可以减轻老师的压力,还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有序取放物品的能力。如为物品配上标记,并在摆放的位置贴有相应的标记。标记应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小、小小班的孩子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所以可用实物照片或图片、图形、颜色等作为标记;中、大班孩子的理解力和想象力

3、较强,可使用汉字、成语、数字、英文字母和单词,还可以请孩子自己设计标记图。幼儿每次玩完玩具或操作完学具以后,就能够按玩具上的标志寻找相应的柜子进行摆放,令柜子整齐有序。如幼儿在进行美术活动或计算活动时因为活动的需要,会使用到蜡笔、铅笔、练习册等学具材料,同样他们会遇到取拿时的问题。因为每个孩子的水彩笔盒很相似,在取拿水彩笔的时候常常拿错,就会有幼儿因为没有笔而影响活动的顺利进行,甚至还会在幼儿之间发生争抢。为此,老师特地给幼儿提供了一些颜色卡片,请每一组的幼儿通过商量、讨论选出该组成员最满意的卡片,并将其剪下贴在笔盒上,再编上号码,这样幼儿在活动中,就再也不会发生因拿错笔盒而没有笔用的情况了。

4、同时,在摆放学具的柜子上每隔一段距离画上一条红线,每一排的学具都不能越线,既规范了学具的位置,也便于幼儿收拾和检查,培养了他们的自我服务意识。二、让标记告诉幼儿“我该怎样做”。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生活环节的组织是必不可少的,如:喝水、入厕、排队、进餐、午睡等等,我们的老师在面对班上几十个孩子提要求的时候,往往会用简单的、命令似的语气让孩子不能这样,不能那样。老师虽然反复提醒但效果不大,有些孩子甚至会“明知而故犯”的与你作对。在每个生活环节中运用“五常法管理”,使日常规范融入环境,让常规管理变得轻松。1、借助图示标识,提醒幼儿参照图示做好相应的准备,帮助幼儿建立生活常规。如每天幼儿午睡时脱下的

5、鞋子,常常散乱的扔在地板上,不但影响了睡室的整齐和美观,还要在起床时到处找鞋。老师就给幼儿每一双小鞋子准备一对小脚板,选用多种颜色,让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脚板并将其贴在自己的小床下面,让孩子学会摆好自己的鞋子;在喝水、洗手、入厕的时候,孩子常出现争先恐后的现象,老师就在以上的区域用图示的方式设立“等待区”,一条线或一个圆点,让孩子学习等待;在阳台上,为了解决孩子们在排队和换鞋子的时候出现的队伍拥挤、椅子凌乱等问题,老师就以红色(女孩子)和兰色(男孩子)的线条设立“排队区”、“换鞋区”等,让孩子懂得按序排队和摆放椅子,使班级形成有序的生活氛围。2、利用图示标识,让孩子懂得按照图示顺序进行生活

6、与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如在洗手区设置了洗手顺序图: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洗手液;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冲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捧用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擦用干净的毛巾擦干。“洗手前,卷衣袖抹肥皂,细细洗,洗手心、洗手背,洗指尖、洗指缝”看着老师制作的图片,配上顺口的儿歌,小朋友们轻松地巩固了洗手的顺序和方法。如中、大班幼儿对“值日生”工作的兴趣不能持久,常常在开始的时候就热情高涨,慢慢地就虎头蛇尾地“应付”了事。其中,一方面是因为孩子的年龄特点,另一方面是值日工作的内容与方法不够清晰和具体,使幼儿无从下手。因此,老师除了运用鼓励表扬等手段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还请幼儿

7、把值日生的每项工作用绘画的方式制作成值日工作的示意图,展示在值日栏里,每天把值日生的名字卡片插在他所负责的工作示意图旁,既明确了每个值日生的任务,又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指引,培养了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提高了动手能力。三、让幼儿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要想使一个班级有好的面貌,使孩子能得到主动的发展,教师就必须掌握孩子发展的脚步,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进行班级管理。在制定班级里的常规的时候,请孩子一起参与,尤其是中、大班的孩子,他们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识,好奇心极强,喜欢参与探索性的活动,不喜欢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在这个时期,作为老师应成为一个观察者和协助者,鼓励孩子自己去想,去讨论,去尝试,结合“五常

8、法”师生共同建立班级常规,帮助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由于自己参与建立,孩子都比较容易接受和遵守这些规则。如老师把孩子进行区域活动的情景用DV拍摄下来,然后引导孩子观看录象,发现活动时出现的问题:人数太多造成拥挤、脱下的鞋子摆放得很乱、小朋友的声音太大影响了别人、用完的材料没有放会原处老师和孩子展开讨论,寻找解决的方法:“你们在进区活动时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最后经过讨论制定出每个区域的活动规则,并请幼儿用绘画的方式配上图示,展示在各区域的墙面上,以提醒幼儿持之以恒,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五常法还强调环境管理,不浪费资源,因此在班级里都设置了自然角,请幼儿分工合作,为植物浇水、进行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等,让孩子透过悉心照料植物,训练其耐性和自信心,培养绿化意识。另外,班级里还设有工作坊,鼓励孩子将废旧物如厕纸筒、牙膏盒、塑料袋、饮料瓶等收集回来,在工作坊里分类摆放,以便孩子在制作活动中使用,使他们学会并懂得不浪费的美德,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环保意识。良好常规习惯的形成将使孩子们受益终生。在班级管理中运用“五常法”的管理理念,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品格,从而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及价值观,最终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责任感的自我管理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